等差數列課件。
我們?yōu)槟暨x特別的“等差數列課件”,保證讓您連連驚喜。老師們在正式上課之前需要精心準備這個學期的教學教案課件,每個老師都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教案課件。一個出色的教案是實現教學目標和落實教學內容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請務必將這篇文章收藏好,下次再讀。
教學目標
1。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加深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認識,能參與編擬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2。利用通項公式求等差數列的項、項數、公差、首項,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思想;
3。通過參與編題解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通項公式的認識;教學難點是對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軟件,電腦。
教學方法
研探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差數列的概念、表示法,請同學們回憶等差數列的定義,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等差數列的概念是從相鄰兩項的關系加以定義的,這個關系用遞推公式來表示比較簡單,但我們要圍繞通項公式作進一步的理解與應用。
二。主體設計
通項公式 反映了項 與項數 之間的函數關系,當等差數列的首項與公差確定后,數列的每一項便確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項(即已知 求 )。找學生試舉一例如:“已知等差數列 中,首項 ,公差 ,求 ?!边@是通項公式的簡單應用,由學生解答后,要求每個學生出一些運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題目,包括正用、反用與變用,簡單、復雜,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師巡視將好題搜集起來,分類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運用
(1)已知等差數列 中,首項 ,公差 ,則-397是該數列的第______項。
(2)已知等差數列 中,首項 , 則公差
(3)已知等差數列 中,公差 , 則首項
這一類問題先由學生解決,之后教師點評,四個量 , 在一個等式中,運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個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個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數列 中, ,求 的值。
(2)已知等差數列 中, , 求 。
若學生的題目只有這兩種類型,教師可以小結(最好請出題者、解題者概括):因為已知條件可以化為關于 和 的二元方程組,所以這些等差數列是確定的,由 和 寫出通項公式,便可歸結為前一類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只需把兩個條件(等式)化為關于 和 的`二元方程組,以求得 和 , 和 稱作基本量。
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已知等差數列的一個條件(等式),能否確定一個等差數列?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啟發(fā),由這一個條件可得到關于 和 的二元方程,這是一個 和 的制約關系,從這個關系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舉例說明(例題可由學生或教師給出,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已知等差數列 中, …
由條件可得 即 ,可知 ,這是比較顯然的,與之相關的還能有什么結論?若學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項的值么?能否與兩項有關?多項有關?由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完善問題
(3)已知等差數列 中, 求 ; ; ; ;…。
類似的還有
(4)已知等差數列 中, 求 的值。
以上屬于對數列的項進行定量的研究,有無定性的判斷?引出
3。研究等差數列的單調性
,考察 隨項數 的變化規(guī)律。著重考慮 的情況。 此時 是 的一次函數,其單調性取決于 的符號,由學生敘述結果。這個結果與考察相鄰兩項的差所得結果是一致的。
4。研究項的符號
這是為研究等差數列前 項和的最值所做的準備工作??膳鋫涞念}目如
(1)已知數列 的通項公式為 ,問數列從第幾項開始小于0?
(2)等差數列 從第________項起以后每項均為負數。
三。小結
1。 用方程思想認識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2。 用函數思想解決等差數列問題。
四。板書設計
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1。 方程思想的運用
2。 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 研究等差數列的單調性
4。 研究項的符號
數列是刻畫離散現象的函數,是一種重要的屬性模型。人們往往通過離散現象認識連續(xù)現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數列。
在推導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過程中,采用了:
1、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倒敘相加求和。不僅得出來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而且對以后推導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有一定的啟發(fā),也是一種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是學習極限、微積分的基礎,與數學課程的其他內容(函數、三角、不等式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掌握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能較熟練應用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求和。
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學會觀察、歸納、反思。
獲得發(fā)現的成就感,逐步養(yǎng)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代數推理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分為問題呈現階段、探索與發(fā)現階段、應用知識階段。
探索與發(fā)現公式推導的思路是教學的重點。如果直接介紹“倒敘相加”求和,無疑就像波利亞所說的“帽子里跳出來的兔子”。所以在教學中采用以問題驅動、層層鋪墊,從特殊到一般啟發(fā)學生獲得公式的推導方法。
應用公式也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較熟練掌握公式,可采用設計變式題的教學手段,通過“選擇公式”,“變用公式”,“知三求二”三個層次來促進學生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應該與學生熟悉的背景相聯系。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探索、交流、反思參與學習,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學會學習,發(fā)展能力。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陵寢中有一個三角形圖案,以相同大小的圓寶石鑲飾而成共有100層。你知道這個圖案一共花了多少寶石嗎?
設計意圖:
(1)、源于歷史,富有人文氣息。
(1)、學生敘述高斯首尾配對的方法(學生對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對的方法來求和,但是他們對這種方法的認識可能處于模仿、記憶的階段。)
(2)、為了促進學生對這種算法的進一步理解,設計了下面的問題。
問題1:圖案中,第1層到第21層共有多少顆寶石?(這是奇數個項和的問題,不能簡單模仿偶數個項求和的方法,需要把中間項11看成是首、尾兩項1和21的等差中項。
通過前后比較得出認識:高斯“首尾配對”的算法還得分奇數、偶數個項的情況求和。
(3)、進而提出有無簡單的方法。
借助幾何圖形的直觀性,引導學生使用熟悉的幾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與原圖補成平行四邊形。
幾何直觀能啟迪思路,幫助理解,因此,借助幾何直觀學習和理解數學,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觀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借助幾何直觀進行思考,揭示研究對象的性質和關系,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Sn=(從求確定的前n個正整數之和到求一般項數的前n個正整數之和,旨在讓學生體驗“倒敘相加求和”這一算法的合理性,從心理上完成對“首尾配對求和”算法的改進)
由于前面的鋪墊,學生容易得出如下過程:
∵Sn=an+an—1+an—2+…a1,
等差數列的性質(如果m+n=p+q,那么am+an=ap+aq。)
設計意圖:
一言以蔽之,數學教學應努力做到:以簡馭繁,平實近人,退樸歸真,循循善誘,引人入勝。
公式1Sn=;
某長跑運動員7天里每天的訓練量如下7500m,8000m,8500m,9000m,9500m,10000m,10500m。這位長跑運動員7天共跑了多少米?(本例提供了許多數據信息,學生可以從首項、尾項、項數出發(fā),使用公式1,也可以從首項、公差、項數出發(fā),使用公式2求和。達到學生熟悉公式的要素與結構的教學目的。
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引導學生應該根據信息選擇適當的公式,以便于計算。)
等差數列—10,—6,—2,2,…的前多少項和為54?(本例已知首項,前n項和、并且可以求出公差,利用公式2求項數。
事實上,在兩個求和公式中包含四個元素,從方程的角度,知三必能求余一。)
變式練習:在等差數列{an}中,a1=20,an=54,Sn=999,求n。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d=20,n=37,Sn=629,求a1及an。(本例是使用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項公式求未知元。
事實上,在求和公式、通項公式中共有首項、公差、項數、尾項、前n項和五個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個,連列方程組,就可以求出其余兩個。)
4、當堂訓練,鞏固深化。
通過學生的主體性參與,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再次深化。
采用課后習題1,2,3。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①、回顧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②、體會等差數列的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倒敘相加的算法,以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①、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jié)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yè)設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yè):
習題3.3第2題(3,4)。
(1)、已知a2+a5+a12+a15=36,求是S16。
(2)、已知a6=20,求s11。
板書要基本體現課堂的內容和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關系: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通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jié)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采用了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fā)展,通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本節(jié)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教材:(一)目的:要求學生掌握等差數列的意義,通項公式及等差中項的有關概念、計算公式,并能用來解決有關問題。過程:
一、引導觀察數列:4,5,6,7,8,9,10,…… ???????????????????? ???3,0,-3,-6,……?????? ????????????? , , , ,……??????????????????? ????12,9,6,3,……?????? 特點: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是常數 — “等差”
二、得出等差數列的定義:?????? ?注意:從第二項起,后一項減去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1.名稱: ??首項 ??公差 2.若 ? 則該數列為常數列3.尋求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 ??? 由此歸納為? ???當 時 ?(成立)????? ?注意: ?1°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是關于 的一次函數????????????? 2° 如果通項公式是關于 的一次函數,則該數列成ap????????? 證明:若 ??????????????? 它是以 為首項, 為公差的ap。????????? ????3° 公式中若 ?則數列遞增, ?則數列遞減? 4° 圖象: 一條直線上的一群孤立點三、例題: 注意在 中 , , , 四數中已知三個可以求??? ?????? 出另一個。例一 (見教材)例二 (見教材)
四、關于等差中項: 如果 成等差數列則 ???? ?證明:設公差為 ,則 ? ??????????? ∴ ?? 例四? 《教學與測試》p77 例一:在-1與7之間順次插入三個數 使這五個數成ap,求此數列。五、小結: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等差中項六、作業(yè):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項公式,并能運用通項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確一個數列是的限定條件,能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了解等差中項的概念;
(2)正確認識使用的各種表示法,能靈活運用通項公式求的首項、公差、項數、指定的項;
(3)能通過通項公式與圖像認識的性質,能用圖像與通項公式的關系解決某些問題.
2.通過的圖像的應用,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思想;通過通項公式的運用,滲透方程思想.
3.通過概念的歸納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資料的能力,積極思維,追求新知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對的研究,使學生明確與一般數列的內在聯系,從而滲透特殊與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①教學重點是的定義和對通項公式的認識與應用,是特殊的數列,定義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質屬性的準確反映和高度概括,準確把握定義是正確認識,解決相關問題的前提條件.通項公式是項與項數的函數關系,是研究一個數列的重要工具,的通項公式的結構與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密切相關,通過函數圖象研究數列性質成為可能.
②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通項公式,所以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另外, 出現在一個等式中,運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個量可以求出第四個量.由于一個公式中字母較多,學生應用時會有一定的困難,通項公式的靈活運用是教學的有一難點.
①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課時,一節(jié)為的定義與表示法,一節(jié)為通項公式的應用.
②定義的引出可先給出幾組,讓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共同規(guī)律,再由學生嘗試說出的定義,對程度差的學生可以提示定義的結構:“……的數列叫做”,由學生把限定條件一一列舉出來,為等比數列的定義作準備.如果學生給出的定義不準確,可讓學生研究討論,用符合學生的定義但不是的數列作為反例,再由學生修改其定義,逐步完善定義.
③的定義歸納出來后,由學生舉一些的例子,以此讓學生思考確定一個的條件.
④由學生根據一般數列的表示法嘗試表示,前提條件是已知數列的首項與公差.明確指出其圖像是一條直線上的一些點,根據圖像觀察項隨項數的變化規(guī)律;再看通項公式,項 可看作項數 的一次型( )函數,這與其圖像的形狀相對應.
⑤有窮的末項與通項是有區(qū)別的,數列的通項公式 是數列第 項 與項數 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有窮的項數未必是 ,即其末項未必是該數列的第 項,在教學中一定要強調這一點.
⑥前 項和的公式推導離不開的性質,所以在本節(jié)課應補充一些重要的性質;另外可讓學生研究的子數列,有規(guī)律的子數列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⑦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數列的數學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等,還可讓學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關問題,自己嘗試解決,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創(chuàng)設相互研討的課堂環(huán)境.
1.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加深對通項公式的認識,能參與編擬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2.利用通項公式求的項、項數、公差、首項,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思想;
3.通過參與編題解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通項公式的認識;教學難點?是對公式的靈活運用.
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的概念、表示法,請同學們回憶的定義,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的概念是從相鄰兩項的關系加以定義的,這個關系用遞推公式來表示比較簡單,但我們要圍繞通項公式作進一步的理解與應用.
通項公式 反映了項 與項數 之間的函數關系,當的首項與公差確定后,數列的每一項便確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項(即已知 求 ).找學生試舉一例如:“已知 中,首項 ,公差 ,求 .”這是通項公式的簡單應用,由學生解答后,要求每個學生出一些運用通項公式的題目,包括正用、反用與變用,簡單、復雜,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師巡視將好題搜集起來,分類投影在屏幕上.
(1)已知 中,首項 ,公差 ,則-397是該數列的第______項.
這一類問題先由學生解決,之后教師點評,四個量 , 在一個等式中,運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個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個量.
(1)已知 中, ,求 的值.
(2)已知 中, , 求 .
若學生的題目只有這兩種類型,教師可以小結(最好請出題者、解題者概括):因為已知條件可以化為關于 和 的二元方程組,所以這些是確定的,由 和 寫出通項公式,便可歸結為前一類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只需把兩個條件(等式)化為關于 和 的二元方程組,以求得 和 , 和 稱作基本量.
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已知的一個條件(等式),能否確定一個?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啟發(fā),由這一個條件可得到關于 和 的二元方程,這是一個 和 的制約關系,從這個關系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舉例說明(例題可由學生或教師給出,視具體情況而定).
由條件可得 即 ,可知 ,這是比較顯然的,與之相關的還能有什么結論?若學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項的值么?能否與兩項有關?多項有關?由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完善問題
(3)已知 中, 求 ; ; ; ;….
(4)已知 中, 求 的值.
,考察 隨項數 的變化規(guī)律.著重考慮 的情況. 此時 是 的一次函數,其單調性取決于 的符號,由學生敘述結果.這個結果與考察相鄰兩項的差所得結果是一致的.
(1)已知數列 的通項公式為 ,問數列從第幾項開始小于0?
(2) 從第________項起以后每項均為負數.
1. 用方程思想認識通項公式;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后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聯想”、“類比”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前面學習了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特殊的數列-等差數列。本節(jié)微課重點講解等差數列的定義, 并且能初步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
第三部分內容:哪些數列是等差數列?并且求出首項與公差。根據這個練習總結出幾個常用的結152秒
三、結尾
本節(jié)課通過生活中一系列的實例讓學生觀察,從而得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做數學的過程,使學生對等差數列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
等差數列教材(教案) 課? 題:等差數列 教? 材:(蘇教版數學第二冊)§子1.2? 等差數列 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會解決知道an,a1,d,n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解題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等差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等差數列的性質 教學方法:發(fā)現法、觀察法、討論法、講解法及其組合 教 ?具:多媒體 內容分析:前面學習了數列的定義及表示數列的幾種方法――列舉法、通項公式、遞推公式等,這些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數列的.特點,具備這些知識后,為本節(jié)課探索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等創(chuàng)造了條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小明昨天背記了1個英文單詞,從今天開始,他背記的單詞量逐日增加,依次為:6,11,16,2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以上數列有什么特點? 學生獨立思考后口答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來源于生活 2、提出問題:多少天后他背記的單詞量達到301? 表明自己觀點 讓學生大膽猜想,引發(fā)思考,引出新課 二、探索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交流與發(fā)現:(1)等差數列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就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注意 ①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而不能用前項減后項來求 ②對于數列{an},若an-an-1=d(與n無關的數或字母),n≥2,n∈N+,則此數列是等差數列,d為公差。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學生與同桌交流后回答 ? ? ? ? ? 探索、研究等差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 ? ? ? 2、例題講解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解:(1)由a1=8,d=5-8=2-5=-3 N=20,得a20=8+(20-1)×(-3)=-49 (2)由a1=-5,d=-9-(-5)=-4 得數列通項公式為:an=-5-4(n-1) 由題意可知,本題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數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既-401是這個數列的第100項。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a20,an 解法一:∵a5=10,a12=31,則 ? ? a1+4d=10? a1=-2 ? a1+11d=31 d=3 ∴an=a1+(n-1)d=3n-5 a20=a1+19d=55 解法二:a12=a5+7d 31=10+7d d=3 ∴a20=a12+8d=55 小結:第二通項公式an=am+(n-m)d 梯子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為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解:設{an}表示梯子自上而上各級寬度所成的等差數列,由已知條件,可知:a1=33,a12=10,n=12 ∴a12=a1+(12-1)d,即110=33+11d 解得:d=7 因此,a2=33+7=40,a3=40+7=47,a4=54,a5=61, a6=68,a7=75,a8=82,a9=89,a10=96,a11=103, 答;梯子中間各級的寬度從上到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75cm,82cm,89cm,96cm,103cm。 ? 先讓學生發(fā)表觀點,后喊兩名中等生板書 ? ? 學生小組討論后發(fā)表觀點并積極上黑板板書 ? ? ? ? ? ? ? 發(fā)揮學生優(yōu)勢,畫出圖形,討論先求什么 ? 會用通項公式,學會用方程思想解題 ? ? 做好“條件”轉化:學會列方程組解決 ? ? 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 ? 學會應用,培養(yǎng)數學建模能力與應用能力 ? 三、鞏固練習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練習: 1、(1)求等差數列3,7,11,……的第4項與第10項。 ? (2)100是不是等差數列2,9,16,……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如果不是,說明理由。 ? ? ? ? ? 2、在等差數列{an}中,(1)已知a4=10,a7=9,求a1與d; (2)已知a3=9,a9=3,求a12。 ? a1+3d=10? a1+6d=19 ? ? 點撥:(1)由題意得:? (2)解法一:由題意可得: a1+2d=9 a1=11 a1+8d=3 d=-1 ∴該數列的通項公式為:an=11+(n-1)×(-1)=12-n, ∴a12=0 解法二:由已知得:a9=a3+6d, 即:3=9+6d, ∴d=-1 又∵a12=a9+3d, ∴a12=3+3×(-1)=0 ? 喊4名中等學生板書 ? 喊2名中等學生板書: 令7n-5=100,解得:n=15, ∴100是這個數列的第15項 ? ? 喊2名中等學生板書 ? ? ? 喊2名中等學生板書,注意對照 ? 會用通項公式 ? ? 會判斷一數是否為某一數列的其中一項,注意解題步驟的規(guī)范性與準確性 ? ? ? ? ? ? ? ? ? 會由an,a1,d,n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一題多解能力與創(chuàng)新解題能力 四、反思總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本課涉及哪些數學知識、思想、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及時總結,授之以漁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探索中獲得了數學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質”。 一、情境創(chuàng)設,自然有效。 實踐證明,通過問題發(fā)現問題,符合職業(yè)中學學生的認知特點,自然有效。 二、自主探索,驚喜不斷。 本課從多層面開展課堂活動,既有民主和諧的師生互動式活動,更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演練、小組討論、觀察,發(fā)現,總結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得靈活、踏實、輕松、愉快,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快樂。 三、夯實基礎,提高效益。 本課以課本例題、練習為原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層層推進,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特性,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極大的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 四、新的思考。 1、要注意an=am+(n-m)d和an=pn-q(p、q是常數)的理解與應用; 2、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應用中,應突出它與一次函數的聯系,這樣就便于利用所學過的一次函數的知識來認識等差數列的性質:從圖象上看,為什么兩項可以決定一個等差數列。
1.若一個等差數列首項為0,公差為2,則這個等差數列的前20項之和為( ?)
3.設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a6=S3=12,則{an}的通項an=________.
解析:由已知a1+5d=123a1+3d=12a1=2,d=2.故an=2n.
4.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4,a7=20,求S5.
a1=a5-4d=14-12=2,
所以S5=5a1+a52=52+142=40.
1.(杭州質檢)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a2=1,a3=3,則S4=( ?)
S4=4a1+4×32×2=8.
2.在等差數列{an}中,a2+a5=19,S5=40,則a10=( ?)
解析:選C.由已知2a1+5d=19,5a1+10d=40.
解得a1=2,d=3.∴a10=2+9×3=29. X k b 1 . c o m
3.在等差數列{an}中,S10=120,則a2+a9=( ?)
解析:選B.S10=10a1+a102=5(a2+a9)=120.∴a2+a9=24.
4.已知等差數列{an}的公差為1,且a1+a2+…+a98+a99=99,則a3+a6+a9+…+a96+a99=( ?)
解析:選B.由a1+a2+…+a98+a99=99,
得99a1+99×982=99.
∴a1=-48,∴a3=a1+2d=-46.
又∵{a3n}是以a3為首項,以3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33(48-46)=66.
5.若一個等差數列的前3項的和為34,最后3項的和為146,且所有項的和為390,則這個數列有( ?)
又∵a1+an=a2+an-1=a3+an-2,
將③代入④中得n=13.
6.在項數為2n+1的等差數列中,所有奇數項的'和為165,所有偶數項的和為150,則n等于( ?)
解析:選B.由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性質知S偶S奇=nn+1,即150165=nn+1,∴n=10.
7.設數列{an}的首項a1=-7,且滿足an+1=an+2(n∈N*),則a1+a2+…+a17=________.
∴{an}是一個首項a1=-7,公差d=2的等差數列.
∴a1+a2+…+a17=S17=17×(-7)+17×162×2=153..
8.已知{an}是等差數列,a4+a6=6,其前5項和S5=10,則其公差為d=__________.
9.設Sn是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a12=-8,S9=-9,則S16=________.
解析:由等差數列的性質知S9=9a5=-9,∴a5=-1.
又∵a5+a12=a1+a16=-9,
∴S16=16a1+a162=8(a1+a16)=-72.
10.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公式為Sn=n2-23n-2(n∈N*).
(1)寫出該數列的第3項;
(2)判斷74是否在該數列中.
(2)n=1時,a1=S1=-24,
n≥2時,an=Sn-Sn-1=2n-24,
即an=-24,n=1,2n-24,n≥2,
由題設得2n-24=74(n≥2),解得n=49.
∴74在該數列中.
11.(高考課標全國卷)設等差數列{an}滿足a3=5,a10=-9.
(1)求{an}的通項公式;
(2)求{an}的前n項和Sn及使得Sn最大的序號n的值.
a1+2d=5,a1+9d=-9,可解得a1=9,d=-2,
所以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11-2n.
(2)由(1)知,Sn=na1+nn-12d=10n-n2.
因為Sn=-(n-5)2+25,
所以當n=5時,Sn取得最大值.
12.已知數列{an}是等差數列.
(1)前四項和為21,末四項和為67,且各項和為286,求項數;
(2)Sn=20,S2n=38,求S3n.
解:(1)由題意知a1+a2+a3+a4=21,an-3+an-2+an-1+an=67,
所以a1+a2+a3+a4+an-3+an-2+an-1+an=88.
所以a1+an=884=22.
因為Sn=na1+an2=286,所以n=26.
(2)因為Sn,S2n-Sn,S3n-S2n成等差數列,
所以S3n=3(S2n-Sn)=54.
第三課時? 等差數列(一) 教學目標: 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會解決知道an,a1,d,n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推理、歸納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1.等差數列的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教學過程: Ⅰ.復習回顧 上兩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數列的定義及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這兩個公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列的特點,下面我們看這樣一些例子 Ⅱ.講授新課? 10,8,6,4,2,…; 21,21,22,22,23,23,24,24,25? 2,2,2,2,2,…? 首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數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是否可以寫出這些數列的通項公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尋求各數列通項公式,并找出其共同特點)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 也就是說,這些數列均具有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數列,我們把它叫做等差數列. 1.定義 等差數列: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等差數列定義是由一數列相鄰兩項之間關系而得.若一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則據其定義可得: (n-1)個等式 若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則可得:an-a1=(n-1)d? 即:an=a1+(n-1)d 當n=1時,等式兩邊均為a1,即上述等式均成立,則對于一切n∈N*時上述公式都成立,所以它可作為數列{an}的通項公式. 看來,若已知一數列為等差數列,則只要知其首項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項. 由通項公式可類推得:am=a1+(m-1)d,即:a1=am-(m-1)d,則: an=a1+(n-1)d=am-(m-1)d+(n-1)d=am+(n-m)d. 如:a5=a4+d=a3+2d=a2+3d=a1+4d
喜歡《等差數列課件》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等差數列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寫教案時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教案與教師的教學工作息息相關。教案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主導者和促進者。有沒有寫好教案的秘訣呢?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了等差數列教案,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學會不同文檔的寫作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我們都會尋找相關的范文寫作套路。范文的整體構架是一個重要借鑒點,對于寫范文,你有什么可分享的嗎?根據你的需要,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精心整理了幼兒園中班說課稿一等獎,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剪刀、圖形紙(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