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園共育:怎樣消除寶貝的回園綜合癥”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什么是回園綜合癥
寒假將近有一個月的假期,在此期間,又有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孩子的生活跟平時上學會有很多不同。假期寶寶能夠和爸爸媽媽開心共度好時光。一家人或回老家過年,或外出度假旅游,孩子處于一種高度興奮快樂輕松及相對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中,從而導致假期結束,寶寶不愿意回幼兒園或者不適應幼兒園的情況。
產生回園綜合癥的原因
節(jié)假日使孩子產生了惰性,當要回幼兒園,他心理上本能地產生恐懼,精神無法集中。節(jié)假日期間,他們相對缺少約束,身邊都是熟悉的親人,飲食起居樣樣照顧得妥妥帖帖,幾乎沒有什么壓力,而回到幼兒園卻要遵守紀律,依照規(guī)定上課、睡覺、完成任務,優(yōu)越感一下子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體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完成。
回園綜合癥的類型懶床厭食型
平日上幼兒園,寶寶都很準時8點30分睡覺,但是節(jié)假日帶寶寶去玩,回來晚了,就推遲了寶寶睡覺的時間,結果到了上學,寶寶就是睡不醒,說什么也不想回園。
樂不思蜀型
節(jié)假日期間,父母到處到寶寶出去旅游,這當然是好事,寶寶玩得開心,自然就不想上學了。cnsjbj.cn
家庭依賴型
很多寶寶在節(jié)假日與家人朝夕相對,在家里又有媽媽爸爸,爺爺奶奶陪他玩,與幼兒園處處要受約束相比,當然是不想回園啦!
解決回園綜合癥的方法
及時調節(jié)心理落差
節(jié)假日期間家里來的親戚朋友很多,置身于熱鬧的場景,寶寶可能會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但是節(jié)假日后大人們都要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寶寶又要回幼兒園,難免產生強烈的失落感。父母應該及時調節(jié)他們的心理落差。開學前給寶寶打"預防針",告訴他們節(jié)假日結束后的生活同以前一樣,他們喜愛的親戚和爸爸媽媽不能每天跟他呆在一起。
恢復良好生活習慣
節(jié)假日,大人們難得聚在一起娛樂,因此有時會無暇顧及寶寶的生活規(guī)律,寶寶的作息習慣可能被打亂,飲食和睡眠都難以保證。長期這樣,有損寶寶的健康。
節(jié)假日后,家里的環(huán)境要盡量從嘈雜恢復安靜,確保寶寶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和秩序。多和寶寶一起做些能平靜情緒的游戲,比如給他講故事,和他一起拼拼圖、畫畫等,盡量少從事一些讓寶寶興奮、激動的活動。胃腸功能紊亂同樣影響寶寶的睡眠,飲食上應戒除節(jié)假日的重油,為寶寶做些青菜淡粥,睡前一杯熱牛奶也是很必要的。
重新強調紀律
小寶寶很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節(jié)假日期間家里親戚朋友很多,父母礙于面子,或者老人的阻撓,會不自覺地對寶寶放縱一點,這樣很多不良習慣很容易在節(jié)假日里養(yǎng)成。如果不及時調整,寶寶會把這些惡習在節(jié)假日后帶到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除了要注意在節(jié)假日日里不要過于溺愛和放縱寶寶外,還應該注意節(jié)假日后的調整。
購買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家里,寶寶表現(xiàn)好,可以夸獎他:"你又像以前一樣棒了。"順便送他一個他喜歡的玩具。
寶寶做出不懂道理的行為時,堅持原則,不要讓步,講道理不聽時可以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
調動寶寶上學積極性
調動孩子積極的心態(tài)。比如多跟孩子講講幼兒園的事情,幫助孩子回憶在幼兒園的高興事和趣事:被老師表揚幾次、得到多少小紅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還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兒園相似的親子游戲活動,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悅中而排斥幼兒園。
跟寶寶說一些平時玩得比較要好的小伙伴,激發(fā)寶寶希望能夠再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游戲的渴望。
可以給寶寶描述一些幼兒園新學期的新變化,可能會有新的玩具啊,有新的好玩的游戲啊等等,讓孩子對新學期的幼兒園生活產生一個美好的憧憬,這樣也會激發(fā)寶寶樂于回幼兒園的情緒。
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從正面的角度給孩子以信心。比如,過了一個年,寶寶長大了,本領增加了,老師一定很高興。老師說了,希望早一點看到寶寶,還等著聽寶寶講過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總之,“回園綜合癥”雖然不是特別大的事情,但是,多少都會影響寶寶的正常學習生活。如果家長能夠用積極的方法加以引導,對于消除寶寶“回園綜合癥”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在家里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的寶寶,一進幼兒園就化身卓別林,什么話都不說。寶寶在幼兒園為什么不愛說話呢?怎樣才能讓寶寶在幼兒園也開朗活潑、勇于表達自己呢?
逼迫反成沉默兒,追根溯源找解決辦法
如果寶寶只是在幼兒園才保持沉默,而在家里就口若懸河的話,家長就不用太擔心孩子有語言發(fā)展的障礙,也不必給“不愛說話”扣上“沒禮貌”的高帽子。如果家長心情急切,強迫寶寶說話,他會更加緊張,說得磕磕巴巴的再被誤解為口吃,情況就更加糟糕,家長也會更加慌亂了。所以家長一方面要重視寶寶的選擇性緘默,另一方面又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寶寶馬上就改變狀況,而要循序漸進地從正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是不是因為剛上幼兒園,孩子還不習慣而用沉默保護自己?是不是因為不自信而不好表現(xiàn)?是不是因為老師的責怪而存在自制的反應?在責怪孩子不說話前,不妨先找找原因,才可對癥處理。
多吃肉和谷,調整激素平衡任何心理活動必有其相應的生理因素變化。當孩子體內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孩子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會缺乏自信,甚至會自閉。營養(yǎng)學家相信富含蛋白質的食品能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促進劑的產生,同時全谷食品也能提高血清素,所以多給孩子補充含豐富蛋白質的奶類、豆制品、魚類、禽類,尤其是紅肉類(牛肉、羊肉)。如果孩子貧血,也會造成懶惰,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動物肝臟和木耳、雞蛋也能調整這一狀況。
使用積分法鼓勵寶寶快樂說話
積分法是鼓勵孩子多說話、多表達自己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如果父母和老師能夠多多配合,積分法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積分法的好處有很多。因為孩子的正確行為需要積累到足夠的次數(shù)才能獲取對應的物質活精神獎勵,所以他的動機和持久性可以從中得到培養(yǎng)。而且如果寶寶不能做到預期行為,就要倒扣積分,并不直接對寶寶的身心進行懲罰,它的客觀性避免了對寶寶的傷害。
積分法的操作要領之一:用肯定句向寶寶明確目標行為。比如你可以這樣說“你要每天與小朋友說話?!辈荒苓@樣說:“你不能整天一個人待著?!币驗橹挥锌隙ň洳拍茏寣殞毭鞔_自己應該怎么做,而否定句只是告訴他不能做什么,結果寶寶就無法明白他究竟能做什么。
積分法的操作要領之二:從比較容易做到的目標開始。比如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只要拿夠3個積分就可以獲得獎勵,慢慢地需要5個、10個積分才能獲得獎勵。這樣子會樹立起孩子的信心。積分法才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暑假剛結束后,開學沒兩天又到了周末。過完周末短假寶寶的“回園綜合癥”就“發(fā)作”了,表現(xiàn)出很抗拒幼兒園的言行,即使是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又會突然重新害怕起幼兒園來,更不要說才剛剛入園的寶貝。另外,還有些孩子重返幼兒園后變得無精打采、身體乏力、嗜睡、精神不集中。
其實,寶寶的“回園綜合癥”是正?,F(xiàn)象,就像大人放假后不愿上班一樣。所以對于還沒有自制力的寶寶來說,依然需要家長策略性的引導。家長應在回園前幫助孩子“熱身”,以便孩子們盡快“收心”?;貓@初期,老師也應注意幫助孩子矯正“野”性的延續(xù),以正面引導、鼓勵為主,盡量減輕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讓寶寶重新回歸幼兒園的生活中。
下面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些方法吧。
【安排時間溫故而知新】
很多寶寶可能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很乖很聽話,但是假期一“瘋玩”,所學到的知識都拋之腦后。家長不妨安排一定時間,回顧寶貝已經學習到的知識要點,如:新的拼音、漢字等,在回園后才能“溫故而知新”。
【激烈的活動盡量不安排在最后一天】長途旅游和參與刺激的活動,盡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嚴加控制玩游戲、看電視的時間,讓寶貝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按時作息調整好生物鐘】
周末短假不長,所以為了讓寶寶開心回園,家長盡量要在這兩天也和寶寶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長要引導孩子開始適應上學的生物鐘,盡可能的按時起床、睡覺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戶外活動。
【計劃好這個假期未達成的愿望】
對寶貝在假期未能達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訂好計劃,盡量在下一個假期里實現(xiàn),作為激勵孩子在新學期學業(yè)進步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家長要引導孩子轉換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應注重寓教于樂的引導。作為家長也應引導孩子轉入新的角色,家長要讓寶寶知道上課并不枯燥,引導他們體驗進取的樂趣,體會學習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本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例如:要孩子按時睡覺休息,但家長卻約上幾個好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將。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嗎?家長應該在這段時間內,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調整到平時的狀態(tài),并盡量創(chuàng)造樂于學習的家庭氛圍。
【家長幫助孩子調動上學積極性】
調動孩子積極的心態(tài)。比如多跟寶貝講講幼兒園的事情,幫助孩子回憶在幼兒園的高興事和趣事:被老師表揚幾次、得到多少小紅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還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兒園相似的親子游戲活動,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悅中而排斥幼兒園。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從正面的角度給孩子以信心。同時給孩子補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讓孩子感到上學的幸福感,期待著開學。
上述方法是針對一般情況而言,面對造成“回園綜合癥”的不同“病因”,家長可以采取不同的對策:
“樂不思蜀”型
原因:由于假期一些孩子跟著大人外出游玩,在家休息時間比在幼兒園時少,比較勞累,因此導致身體上的不適應。孩子還會由于過度留戀假期生活的愉快而不愿接受約束自己的幼兒園生活。
建議:首先要調整孩子的心態(tài)。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游的話題或看出游時拍的照片,讓孩子懂得假期已過去,該去幼兒園了。然后開要注意多加提醒,比如多跟孩子講講幼兒園的事情,幫助孩子回憶在幼兒園的高興有趣的事,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悅中而排斥幼兒園。
耍賴抵抗性
原因:假期打亂了以往的生活節(jié)奏。如假期中的暴飲暴食、營養(yǎng)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個器官超負荷運作,引發(fā)腸胃功能紊亂,或者是因為家長在周末只顧著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而忽略了跟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的銜接。
建議:注意調整假期作息時間。如果是周末,爭取按照幼兒園的作息規(guī)律帶寶寶生活。如果是長假,那么臨近開學前,一定要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逐漸跟在園作息時間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開學后還要讓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時保證營養(yǎng)的均衡。
家庭依賴型
原因:假期使孩子產生了惰性,當要回幼兒園,他心理上本能地產生恐懼,精神無法集中。在假期里,他們相對缺少約束,身邊都是熟悉的親人,飲食起居樣樣照顧得妥妥帖帖,幾乎沒有什么壓力。而回到幼兒園卻要遵守紀律,依照規(guī)定上課、睡覺、完成任務,優(yōu)越感一下子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體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完成。
建議:首先不能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辦,在幼兒園的自理習慣回家以后要繼續(xù)保持,要讓孩子覺得不管在哪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還不能放松對孩子生活技能的訓練。
如果孩子吃飯慢,就在家多訓練其吃飯技能,或者讓孩子少食多添,每次只盛半碗飯,孩子很快吃完,就會覺得有成就感,而不至于因怕慢而影響回園情緒。還要重視語言上的鼓勵,如“相信你一定行的,很快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避免“怎么這么慢哪”等埋怨話語,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能干,上幼兒園很快樂。
親愛的寶貝,幼兒園里有可親的老師,還有可愛的小伙伴,大家都在幼兒園里等待著你的到來。明天的早晨,一定要按時到園哦。
春節(jié)假期快要結束了,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們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到了新年假期,生活作息打亂,大吃瘋玩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假期是爸爸媽媽和寶寶開心共度的好時光,不少家長還會著帶寶寶出去玩。寶寶節(jié)假日后不愿回園是正常現(xiàn)象,就像大人放長假后不愿上班的周一綜合癥一樣。節(jié)假日使孩子產生了惰性,當要回幼兒園,他心理上本能地產生恐懼,精神無法集中。節(jié)假日期間,他們相對缺少約束,身邊都是熟悉的親人,飲食起居樣樣照顧得妥妥帖帖,幾乎沒有什么壓力,而回到幼兒園卻要遵守紀律,依照規(guī)定上課、睡覺、完成任務,優(yōu)越感一下子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體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完成。
解決回園綜合癥的方法:
1、及時調節(jié)心理落差。節(jié)假日期間家里來的親戚朋友很多,置身于熱鬧的場景,寶寶可能會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但是節(jié)假日后大人們都要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寶寶又要回幼兒園,難免產生強烈的失落感。父母應該及時調節(jié)他們的心理落差,告訴他們節(jié)假日結束后的生活同以前一樣,他們喜愛的親戚和爸爸媽媽不能每天跟他呆在一起。
2、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節(jié)假日,大人們難得聚在一起娛樂,因此有時會無暇顧及寶寶的生活規(guī)律,寶寶的作息習慣可能被打亂,飲食和睡眠都難以保證。盡量在節(jié)假日期間仍然保持上幼兒園時的作息習慣。
3、節(jié)假日后,家里的環(huán)境要盡量從嘈雜恢復安靜,確保寶寶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和秩序。多和寶寶一起做些能平靜情緒的游戲,比如給他講故事,和他一起拼拼圖、畫畫等,盡量少從事一些讓寶寶興奮、激動的活動。胃腸功能紊亂同樣影響寶寶的睡眠,飲食上應戒除節(jié)假日的重油,為寶寶做些青菜淡粥,睡前一杯熱牛奶也是很必要的
4、重新強調紀律。小寶寶很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節(jié)假日期間家里親戚朋友很多,父母礙于面子,或者老人的阻撓,會不自覺地對寶寶放縱一點,這樣很多不良習慣很容易在節(jié)假日里養(yǎng)成。如果不及時調整,寶寶會把這些惡習在節(jié)假日后帶到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除了要注意在節(jié)假日日里不要過于溺愛和放縱寶寶外,還應該注意節(jié)假日后的調整。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xiàn)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境,把家長逼成“特務”,讓教育蒙羞,這是社會的悲哀和不幸。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離開父母羽翼保護的幼兒,在幼兒園是否得到細致周到的呵護,始終牽動著家長敏感的神經。幼兒園“諜戰(zhàn)劇”的怪象,應該讓我們深刻反思和梳理信任危機背后的深層原因,抓住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
提高幼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對幼兒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梢哉f,好的幼兒教師就是好的幼兒教育,幼兒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也就直接影響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
做好危機公關建立長效回應機制。幼兒園要及時回應社會關注,開誠布公,做好輿論引導,當出現(xiàn)諸如幼兒體罰事件、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誤服藥物等輿論比較關注的問題時,要迅速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幼兒園各部門各負責人要明確自己的相關責任,迅速整理相關信息,上報有關部門,并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避免社會和家長因對事件不了解而產生誤解;組織部分家長參與到事件的處理中,將社會輿論影響降到最低,同時積極向媒體開誠布公,積極宣傳正能量,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注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理解。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從而建立真正的信任關系,化解信任危機。
教師不僅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家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道”,成功地發(fā)揮“家園共育”的合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就愿意和老師進行溝通,也更能理解老師的工作,家長與教師之間和諧包容的關系就會“水到渠成”。
除了家長開放日、家長委員會、定期家訪,還可以創(chuàng)新溝通方式,如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家長進課堂等活動;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群,時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加強幼兒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除了師資力量的重點打造之外,結合幼兒教育階段孩子性格以及發(fā)展的特殊性,相關教育機構還應對其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研究以及探索。幼兒時期是個性品格的塑造時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育情況和性格特點創(chuàng)新幼兒教育方式,給予幼兒安全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去認識世界體驗世界,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化解信任危機。
政府要加強幼兒教育的管理。加強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設計。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相關的法律條文較為有限, 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約束,導致幼兒教育發(fā)展中辦學不規(guī)范、管理制度不強、亂收費、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教師素質低等問題的出現(xiàn)。政府要全面系統(tǒng)分析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國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構建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幼兒教育法律體系,同時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的行為,提高幼師從業(yè)門檻,加強教育培訓,有效保障幼兒教育質量, 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延續(xù)。目前幼兒教育發(fā)展過程中遭遇的信任危機必須引起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足夠重視,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深刻剖析,有效應對,共同努力,驅散幼兒教育中的“霧霾”,還孩子一個干凈、友愛、歡樂、溫暖、燦爛的童年。
大部分孩子到兩歲半時,夜間就不尿床了,但少數(shù)孩子超過5、6歲時,卻還經常尿床,有時甚至一夜數(shù)次,給大人增添了不少麻煩。到底有多少小孩會尿床呢?簡單地說,大概是七歲的兒童約百分之七,以后每年有十五分之一的兒童會好起來,到了成人時,大概還有百分之一的人仍會尿床。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如果一個5歲以上的孩子,每星期仍有3次以上的夜間尿床,并且持續(xù)6星期以上,就可診斷為小兒遺尿癥(俗稱尿床)。家長應該明白:尿床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孩子的故意行為,責備和羞辱非但不能解決尿床問題,反而會導致心理障礙,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出現(xiàn)自卑、膽怯、不合群等心理和行為問題。
孩子夜間尿床基本上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屬于生理上的問題:
1.潛在疾病如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
2.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夜間的排尿量多于膀胱的容量所致;
3.膀胱功能不健全如膀胱容量太小、彈性太差、肌肉力量太弱等。
另一種情況主要是屬于心理上的問題。特別是孩子曾經學會過控制小便,而又突然出現(xiàn)尿床,那大多數(shù)是由于精神緊張,憂郁壓抑所致。假如孩子的生活出現(xiàn)較大的變動,出現(xiàn)了新的困難和情緒上的困擾,都可能破壞孩子原來已形成的控制尿的能力。一旦尿床了,孩子又會深感羞恥、害怕,這又作為一種新精神緊張的因素,加重孩子的壓抑感,從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兩種情況中,因心理因素而引起尿床的占大多數(shù)。
1.治療有關潛在的疾病。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這種情況,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抗利尿激素藥物治療。2.膀胱功能不健全者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喝水的方法,增加他們的膀胱容量,并訓練他們適當?shù)谋锬?,以訓練他們的控制力。當孩子尿尿時,可訓練他們時斷時續(xù),以體驗對膀胱括約肌的收縮。
3.適當減少飲水。在孩子睡前2個小時不要讓他喝飲料,上床前讓他排空小便。
4.定時叫醒。把孩子尿床的時間記錄下來,從中找出規(guī)律,然后定時叫醒他撒尿,以免尿床。
5.起床排便。從睡夢中喚醒孩子后,要讓他起床排便,不能讓孩子在昏睡中
6.為孩子準備一張干凈溫暖的床。要讓孩子有一個舒適的入睡環(huán)境,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的腰、腿受涼。
7.消除引起孩子緊張的因素。樹立孩子克服尿床的信心,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內心心的緊張。
8.對孩子的遺尿千萬不要嘲笑,這樣會加重他的自卑感,打擊他的自信心;
而是應該對孩子不尿床的記錄進行表揚和獎勵,使孩子對不尿床的行為有愉快的情緒反饋,使不尿床的行為能不斷地鞏固起來。
也許每一位家長都會說,自己是愛孩子的,但是許多家長的做法卻讓孩子難以感受到愛,這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孩子與家長在對愛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家長所有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對孩子的愛,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齡尚小,還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達的方式,這樣一來,當父母的愛變成一種簡單不加修飾的說教時,孩子往往就容易產生對抗的情緒。當然,這種逆反心理的累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不利。那么,怎樣正確的向孩子表達愛呢?要向孩子傳達愛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變成孩子,而不是總是居高臨下擺出家長的作風。
美國有位博士說,你應該準備一張每日愛的檢查表:
1、告訴您的每一個孩子“我愛你”。
2、通過溫和的觸覺來傳達您對孩子的愛意。
3、關心您的孩子的行蹤,注意到他們什么時候回來什么時候出去。
4、告訴您的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5、注意到您的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6、問孩子對您的意見。
7、耐心而且徹底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8、對于年紀較大的孩子可以委與適當?shù)闹厝巍?/p>
9、因勢利導,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那位博士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家長對孩子表達愛的三種規(guī)則:
第一、留出時間。每一天至少留出15分鐘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學走路的寶寶一去玩;或和您學齡前的孩子一起游戲;或幫助您6-12歲的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計劃,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買一張激光唱碟。
一定要記住,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不要對孩子指手畫腳,即使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錯誤也應該本著研討的精神與孩子分辨道理,傾聽他們的回應,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進步成長。
第二、充分施展語言的力量。應該知道自己對孩子所說話的分量。當孩子從學校回家時候情緒激動的對您說:“我很生氣,老師今天對我大叫!”這時候您不要上來就說:“你又犯什么錯了?”相反,您應該設法澄清這件事,“老師對你大叫?那一頂是她已經無法忍受了。”這句話將來會起到魔術般的奇跡,孩子會感到他被理解和被愛,知道您站在他的一邊,支持他——現(xiàn)在您能趕大到孩子心靈的深處了。一旦打開了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渠道,那種令人困窘的情況就會隨之消失,您與孩子之間的傳達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打開接受忠告的大門。
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對您表達一種感受,您應該以同樣的心情回應。比如孩子跑回家對您說:“我的球隊今天贏了!”這時您可以不要說:“去把外套掛起來!”或者“作業(yè)做了嗎?”
相反,應該以一個問題的回應來說:“你們球隊得分多少?”您的問題暗示了“我聽到了你所說的事情,我對此感興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边@重溝通技巧是以興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對他的愛。
第三、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做為家長,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們的情緒。當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給他買一輛價格昂貴的電動小汽車時,孩子會對您發(fā)脾氣,甚至會以哭鬧來要挾您。您可以不給他買那輛小汽車,但您不能不讓他發(fā)脾氣。因為對于還沒有思想能力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正當?shù)囊螅梢圆患偎妓鞯靥岢鰜?,而作為家長就要考慮諸多因素。因此,您應該在孩子哭鬧過后再耐心解釋為什么不能買
現(xiàn)在,好多家庭都有2胎娃娃,爸媽稍有不慎,就會引來孩子的“玻璃心”,從各方面的了解中,感覺其實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都起源于小孩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我調節(jié)能力底下,一點點挫折就造成極大的損傷。那么如何教育可以使孩子心理強健,不害怕挫折和打擊呢?即便遇到問題,也可以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
1、“透過你的世界觀的,我的眼”
比方說,倆小孩打架,A媽媽把孩子拉開,問A“你怎么能讓他欺負你?”那難以避免的,A長大了會有“受害者心態(tài)”?!八圬撐?,全世界欺負我”。老這樣看問題,脆弱那是妥妥的。B媽媽把孩子拉開,對B說“你倆是好朋友,老在一起玩兒,又親密,發(fā)生點兒小摩擦正常。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兒也不會也有爭執(zhí)?。 边@何止是更淡定的視角,還是小處著眼的情商教育啊!我們都喜歡成熟、樂觀、從容、堅定、心思澄明的人。
如果家長沒有這樣引導的功力,只能拼將來遇到好老師的概率了,特別聰明敏感的孩子這事兒也能想明白,不過是不是要走很多彎路、付上很多情緒代價?
2、“給壞脾氣一個容身之處”脆弱的孩子中有一撥,因為負面情緒累積的太多,太痛,所以才脆弱逃避。成人傷了心還不去談戀愛了呢,何況小孩子?孩子脆弱有這樣一個循環(huán):事情有難度——面對的時候煩躁——被大人否認、壓抑(有什么可著急的?你耐心一點兒!/你那么急躁有用嗎?)——負面情緒得不到處理——面對可能再次出現(xiàn)的情緒“痛點”,選擇逃避。
你有沒有類似的體驗?你很難過,跟某人傾訴,某人一副不以為然,你馬上就生出“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強烈感慨,發(fā)誓“以后再跟這貨說這問題我就是慫包”!
可你除了某人,還有某某人,閨蜜朋友什么的一大把,不愁沒地兒宣泄。而孩子,除了父母以外,就再少有其他的情緒支持者了。如果在父母這兒都被堵,基本上就沒戲了。按照循環(huán)走下去,脆弱逃避是遲早的。
3、“爹媽云淡風輕,孩子處變不驚”
見過不少火急火燎、凡事兒大驚小怪的家長,我媽是這樣的人,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一個人。作為一個以前也有這毛病、現(xiàn)在“預后良好”的病友,我對這個問題,簡直不僅僅能用“感同身受”來形容。我之所以以前脆弱,覺得一遇到事兒跟天塌了一樣,本能地想要躲起來,是因為我媽是這樣對事情反應的。從她驚慌的樣子我覺著事兒很嚴重——大人都處理不了的事兒,小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懼的折磨。
其實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小事兒,沒啥大不了的。但心理陰影已經存在了,習慣性的心理反應已經形成了。再說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心理學、完成充分地自我覺察。我的其他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孩子之所以脆弱、逃避困難,跟爹媽反應過度絕對有關系。
所以,孩子急,孩子怕,孩子慌,咱得淡定。你從來見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中層將領著急忙慌地進入帳篷“報~~~~~”,其統(tǒng)帥啥時候跟著他一起著急過?不是胸有成竹地指揮若定嗎?如果有著急,等著丟盔棄甲吧!整個部隊會變得無比脆弱。所以,以“戰(zhàn)略上藐視,戰(zhàn)術上重視”做形容最恰切不過了。方法還是要找的,但是在情緒回應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輸了氣勢。
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長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廢的行為習慣。
在開始一種新的活動之前,必須讓他把正在進行的活動有個了結。如讓孩子去洗澡,應在開始燒水時就告訴孩子畫好這張畫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別忘了認真檢查畫到底畫完了沒有,這本身就是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給孩子設置點障礙。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志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要鼓勵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做好一件事要經過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時孩子餓了馬上要吃,想要什么玩具當時就要買,家長可有意延緩一段時間,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要想改變孩子的壞脾氣,還應注意以下問題:一、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本身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shù)男枨髴M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二、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要統(tǒng)一,當孩子沒有道理地發(fā)脾氣時,不能因孩子哭鬧而妥協(xié)。
三、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因為那樣會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fā)脾氣。
家長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細心呢?
不要急于批評。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錯了事情,就大吼大吵,這樣并不能產生好的效果,反而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和老師總以為孩子粗心都是因為他滿不在乎,其實不完全如此。許多孩子很在乎分數(shù),他們面對分數(shù)不理想的試卷,往往會說:“都是因為粗心!”好像這樣說,本身就可以逃避考試失敗這個責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諒本身了。
事實上,考試失敗不是由于粗心,更多是由于知識掌握不細致造成的。這時父母要教孩子認真地正視這一問題,讓他們在平時做作業(yè)時就對本身提出“一次對”的要求,考試完后善于總結經驗,這樣堅持下去,下次考試因“粗心”而丟分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在生活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孩子細致的習慣。
讓孩子養(yǎng)成細致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從細節(jié)著眼??梢詫W習富蘭克林,反復訓練,一段時間內只重點糾正一種壞習慣,等相應的好習慣養(yǎng)成之后,再開始下一個壞習慣的糾正訓練。漸漸地,讓細心成為孩子的思維習慣。
讓孩子養(yǎng)成本身檢查作業(yè)的習慣。
孩子做完作業(yè)后,父母不要幫著檢查,而且不要一發(fā)現(xiàn)錯誤馬上指出并讓其改正。否則,孩子會更加粗心,其作業(yè)的錯誤也會越來越多。
父母應該讓孩子本身去檢查本身的作業(yè),讓他本身去發(fā)現(xiàn)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誤。等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后,父母要及時夸張地表揚:“我們小×真厲害?!?/p>
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錯誤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為中,故意出點兒差錯,舉個實例故意說錯一些常識或者詩句之類的,考驗一下孩子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錯誤。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了父母或老師的錯誤,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會在本身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自覺地去發(fā)現(xiàn)錯。
(1)自己穿衣
要想讓孩子自己在3,4歲之前完全學會穿脫衣服是不可能的,但自己穿衣, 自己疊被, 自我管理的意識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兩歲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脫衣服的獨立意識,雖然費時很長,也穿不好,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慢慢實踐, 同時教給孩子正確的穿脫衣服方法。否則依賴性一旦形成,孩子會做的事也不愿自己動手。
除了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還可以通過言傳身教使孩子逐步具有冷了添衣,熱了脫衣的意識。并可以教孩子疊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等等。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
(2)自己整理玩具物品
在自我管理中,玩具物品的收拾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① 家長可以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準備一個專門的放置地方, 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家"去。
② 要讓孩子意識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幫忙而已。③ 要盡可能地用游戲的方式吸引孩子參與收拾整理,并堅持不懈不斷強化,最后形成習慣。
(3)自己安排和自己負責
這一點對于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的小嬰兒來說確實勉為其難。 但這個意識卻要在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種,及早萌芽。
① 每次抱孩子出門玩, 可以讓孩子想想要帶什么?幾次提醒,孩子便主動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
② 孩子會表達會思考以后,可讓孩子試著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準備做些什么? 并幫助孩子分析這樣做的優(yōu)劣和可能性。
③ 當孩子要帶東西出去而忘記帶或把帶出去的東西忘在外面而生氣發(fā)脾氣時, 父母千萬不能自攬責任包辦代替,而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應該安排好,并且學著負責到底。
④ 每次注意給孩子這樣的提醒,教育和幫助,孩子便逐漸地有了這種"負責"的意識。
總而言之,早期的習慣培養(yǎng)就像一粒種子,絕不能等到要收獲的季節(jié)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種,而是要趕在生命的春天里就有意識有計劃地培土,撒種, 并堅持不斷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并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結出累累碩果。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怎樣消除寶貝的回園綜合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園共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家里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的寶寶,一進幼兒園就化身卓別林,什么話都不說。寶寶在幼兒園為什么不愛說話呢?怎樣才能讓寶寶在幼兒園也開朗活潑、勇于表達自己呢? 逼迫反成沉默兒,追根溯源找解決辦法 如果寶寶只是...
暑假剛結束后,開學沒兩天又到了周末。過完周末短假寶寶的“回園綜合癥”就“發(fā)作”了,表現(xiàn)出很抗拒幼兒園的言行,即使是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又會突然重新害怕起幼兒園來,更不要說才剛剛入園的寶貝。另外,還...
節(jié)后返園“綜合癥” 春節(jié)假期快要結束了,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們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到了新年假期,生活作息打亂,大吃瘋玩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假期是爸爸媽媽和寶寶開心共度的好時光,不少家長還會著帶寶寶出去玩...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xiàn)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
大部分孩子到兩歲半時,夜間就不尿床了,但少數(shù)孩子超過5、6歲時,卻還經常尿床,有時甚至一夜數(shù)次,給大人增添了不少麻煩。到底有多少小孩會尿床呢?簡單地說,大概是七歲的兒童約百分之七,以后每年有十五分之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