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時發(fā)現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生活中的數學玩出來”,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我們一直在說,數學從生活來,運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生活中習來的東西孩子理解更加通透。
好多爸爸媽媽有疑問:生活中的數學怎么來?計算班上的家長曾向我們訴苦:"我們在散步時也常會引導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問她這有幾塊磚,那有幾塊?一共有幾塊?孩子總說,'你別考我啦,我不想算數!'孩子沒興趣我們也沒轍!"
興趣,對于孩子尤為重要。那么,我們如何最從生活中啟發(fā)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呢?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數學?傳統數學除了算還是算,最多再加幾個圖形求面積周長。作為傳統教育下成長的小青年,對如此數學我們幾乎是叫苦不迭。數學,除了數,還有幾何,邏輯。單純地從數說,有數概念和數運算,幾何里還包含空間,邏輯里有邏輯關系和邏輯推理。
然后,數學是要"玩"出來的。干巴巴地問孩子計算,孩子當然不喜歡了。不妨采用親子比賽的方式生活進行,這樣既有趣味,還能很好激發(fā)孩子的競爭心。上周末去長城,偶然看到爸爸媽媽一起跟孩子玩猜城墻的游戲。"咱們從這個烽火臺到那個烽火臺猜猜有多少個城墻?差的最多的就淘汰啦!"可別小看這個游戲,對于孩子來說,估算可是個大學問,實際的數數可以幫孩子打通數理關系,而"差的最多"無疑就是差數關系的最直接表現啦!
最后,建議家長根據生活情境自然去拓展知識,不要為了學習而學習。這樣的情境可太多了。比如我們在墻紙的花紋里可以給孩子拓展單雙數,邏輯里的周期推理;可以在折紙里認識圖形、滲透對折對稱、旋轉對稱、平移對稱;可以在過斑馬線的時候習得平行和垂直;可以在超市購物的時候知曉金錢的兌換……
總之,要想打開孩子在生活中的智慧之門,爸爸媽媽首先得明白數學不僅僅是算算算,以親子游戲比賽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有參與感,另外建議根據生活情境自然拓展,用空杯的心態(tài)和好奇的眼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假裝游戲學前3~6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玩“過家家”,比如:我假裝是醫(yī)生,你假裝是病人,我來給你看病等。這些“過家家”在心理學上叫做“假裝游戲”。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發(fā)展,才能夠玩假裝游戲。
“過家家”玩出創(chuàng)造力
4歲的楊楊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這會兒,他右手拿著一把勺子,左手拿著媽媽的真絲圍巾,爬在客廳的地上,口中念念有詞:“向左、向左?!苯又沂种械纳鬃影艳D向了左邊:“前面是什么?地圖、地圖!”他把左手中的圍巾鋪在面前,小小的手指認真地在“地圖”上指來劃去,仿佛是一位身經百戰(zhàn)的將軍在研究作戰(zhàn)計劃。突然,楊楊拿起圍巾蓋在頭上:“下雨了,撐傘!”……媽媽看到了,說:“我的寶貝啊,爬在地上會把衣服弄臟,還會著涼的。
哎呀,我的圍巾,你不要給我扯壞??!哪有開坦克爬著開的,哪有坦克的方向盤是和勺子一樣的……”楊楊解釋說:“我正在開坦克,我右手拿著的是坦克的方向盤,我需要地圖看明白前面是什么山??墒峭蝗幌掠炅恕毙睦韺W家如是說:在“過家家”中,孩子可以不按照常理來“出牌”,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楊楊把勺子看作坦克的方向盤,這種突破傳統、標新立異恰恰是創(chuàng)造力的核心所在!如果說未來坦克的方向盤會變成和一把勺子一樣,也未嘗不可能??!心理學家鄧斯克認為,小孩子在游戲中的“假裝”會大大促進他們的發(fā)散思維。
楊楊假裝自己在開坦克,可坦克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在楊楊的頭腦中有一個象征的坦克存在;他面前的山以及下雨都是同樣的道理,都是楊楊想象出來的,這種發(fā)散性的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創(chuàng)造力不只與智力發(fā)展水平有關。智力發(fā)展水平相同的人,創(chuàng)造力不一定相同。創(chuàng)造力,可以說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樂于探索的精神。孩子這種看來有點“自說自畫”的游戲,為他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象的機會。
●智慧媽媽寶典——寶寶玩游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對孩子任何不合常理的假裝游戲,都不要潑冷水,你認為不合理的,你的寶寶卻認為那是完全合理的,因為他是在創(chuàng)造!
·試著去和你的寶寶溝通,了解他怎么會把一個普通的東西想成他心目中的那個東西,用心去聽聽你的“偉大的創(chuàng)造家”的想法!
·鼓勵寶寶,順著寶寶的思維,詢問他除了他目前想到的還會想到什么?越多越好!記住,你的寶貝的回答永遠不會錯!
·和你的寶寶一起玩他的游戲吧,在游戲中,你只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寶寶才是導演和主演,你要按照寶寶的要求來游戲,說不定你的創(chuàng)造力也會被激發(fā)啊!不信你試試!
●送您一個游戲:
道具:小凳子一個,坐墊一個,毛巾一條。人物:寶寶和媽媽。場地:空間較大、適宜活動的房間,如客廳。
步驟:
1、媽媽先給寶寶講一個故事:
有一天,森林里開大會。森林大王威威是一只和藹的老虎;老鼠唧唧是老虎大王的士兵,唧唧是一個懶惰并且貪吃的家伙。大會是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召開的,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有巧克力、香蕉、桃子、肉餅等。光看著這些美味的食物,唧唧的口水就流了下來。這個會議先由老虎大王威威發(fā)言,它說……
2、然后,媽媽和寶寶使用預先準備好的道具,一起來表演:假裝媽媽是老鼠,寶寶是老虎。
3、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掌握在寶寶的手中。媽媽要“遵守”前面“智慧媽媽寶典”中的原則,適時提醒寶寶使用道具!
4、游戲結束后,問寶寶:“你為什么要那樣使用小凳子、坐墊和毛巾?”媽媽幫寶寶完整說出他的想法,給予鼓勵和表揚,不要用你的價值觀來評價好壞!
●設計游戲秘笈:
1、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作道具,讓寶寶在游戲中使用,創(chuàng)造是往往在平常中找到的不平常!
2、媽媽通過講故事引導寶寶進入游戲氛圍,但故事不要講完,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用假裝游戲演完后面的故事!
3、可以讓寶寶先講故事,然后媽媽引導他使用道具演完故事!
特別提醒:寶寶的創(chuàng)造性,正是在表演未講完的故事和不尋常地使用日常物品中發(fā)展起來、體現出來的!
●心理小詞典:假裝游戲學前3~6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玩“過家家”,比如:我假裝是醫(yī)生,你假裝是病人,我來給你看病等。這些“過家家”在心理學上叫做“假裝游戲”。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發(fā)展,才能夠玩假裝游戲。3歲左右,寶寶的思維從感知運動階段過渡到象征思維階段。也就是說,以前寶寶面前的香蕉就只是香蕉;現在,寶寶可以把手里拿著的一樣東西,看成是他心里想著的那樣東西,比如,他把香蕉想成是條船。這時的寶寶喜歡把各種小動物和物品當作人來看待,并和它們交談;寶寶還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各種活動。
于是,大量的“假裝游戲”出現了。到五六歲時,孩子的“假裝游戲”發(fā)展到頂峰。在寶寶玩游戲時,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fā)現,原來寶寶具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通過觀察寶寶的“假裝游戲”,我們可以探究寶寶許多心理能力的發(fā)展水平,比如,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語言能力、同伴關系、道德感發(fā)展、情感發(fā)展等。而科學地引導寶寶玩游戲,又有助于培養(yǎng)寶寶的這些心理能力。
國內近幾年大家都在講“素質教育”,但是這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呢?按照官方媒體的說法:“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和實踐能力為重點?!?/p>
但如果去維基百科上查看,你會找到的是:“素質教育相對于偏重考試的應試教育而言,較為注重體育藝術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養(yǎng),而真正的素質教育,目的在于讓學生能發(fā)揮個人潛能,各展所長,并培養(yǎng)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學術上的才能。
美 國好像沒有“素質教育”這個名詞,也并沒有“素質教育”這個科目。和這個概念相近的,一個是美國學校會教導學生“成為一個好公民”。這并不是一門科目,只 是一個付諸實行的概念。在美國的幼稚園里,“社會(Social Study)”這門科目里,通常會教導孩子,如何做一個好公民,讓他們了解個人和群體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群體中扮演好公民的角色。
另 外,美國大多數學校,都會在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宗旨上強調,他們教學的主旨是幫助學生成為“世界的好公民”。每個學校倚賴他們自己的校規(guī)來塑造學生成為他們 希望的“好公民”。請注意“世界”這兩個字,在“現在地球是平的”的概念下,國內的好公民已經不夠用了,孩子未來的競爭者可能是地球任何角落的人,所以要 訓練孩子有國際觀要從小做起。
1林林總總的課外活動另外美國有個相對的名詞叫做“Extra Curricular”, 也就是“課外活動”。課外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學科以外的活動”。 包括運動類的,藝術類的,音樂類的,科技類的,林林總總,五花八門。
通 常在美國,每個學校在學校正課結束后,會開一些課外活動的科目,學生可以自由地選修,有的是不要錢的,有的是額外要交錢的。比如說,有些學校的跳舞、網 球、足球是免費的,跆拳道是要另外交錢的。 學生也可以自己在課余之暇,自己在家里學習某一個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如鋼琴、小提琴等,或參加校外的活動或課程。以上兩者都稱為課外活動。
到 了高中,美國的學校都有各種社團(club),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個性和興趣,選擇加入一個或多個社團。如果學校沒有自己要的社團,可以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學 校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學生想要創(chuàng)建某個社團,必需要兩、三個贊助者。這個贊助者通常是教職員。通常老師們對于學生創(chuàng)建俱樂部都是鼓勵的,所以找到贊助者不 難。除非這個學生的興趣太冷門,沒有多少人有興趣。
美 國高中的社團和大學差不多,名目繁多,有專門研究機器人的(Robotics),有專門研究法律、科學的,有照相社、新聞社,也有圍棋、西洋棋等等棋類活 動,還有有爵士樂、弦樂團等等,現在有些學校開始有一個熱門的社團,它研究“如何創(chuàng)建公司”。大多數社團除了在自己學校里活動,很多也參加校外或者國內比 賽。所以學生除了學校的功課,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課外活動里。
2從課外活動中“玩”出興趣和能力課外活動其實對于孩子個性和興趣的發(fā)展是相當重要的。孩子創(chuàng)造能力、興趣的發(fā)展、實踐能力的培育很多都是在課外活動中“玩”出來的。但是最好是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外活動,而不是父母逼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做課外活動。
大 家現在都知道,許多私立大學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挺重視學生做過那些課外活動,參加過那些社團,得過那些獎項。所以有些父母會促使孩子學習音樂或運動,更會 積極參與孩子科學、電腦或者數學方面的社團,希望學生拿到獎項。所以造成目前學鋼琴的孩子太多,于是學鋼琴基本上很難在申請大學上加分,除非這個學生的程 度特別好,能在美國國內或國際大型演奏會里拿到獎項。
在美國,美國家庭的父母最不逼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參加什么課外活動,一定是他們自己有興趣。亞洲父母不用說,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最喜歡讓孩子學習,很多孩子被逼迫學了幾年樂器,進入大學之后,樂器就束之高閣,再也沒有碰過。
就 是因為美國的學生在高中時就可以自由的參加社團,涉獵了很多自己有興趣的方面,所以雖然很多大學并不要求學生在大一就決定選修科目,但是多數的學生已經對 于自己未來要做什么很有概念了。所以美國生長大的孩子通常會順著自己的興趣選修科系。我有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進入了藝術學校就讀。
在美國學音樂、學藝術未來的工作市場如何呢?美國的音樂、藝術學校,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在大學里的音樂、藝術系,一種是專門的音樂、藝術學校。大學里的音樂、藝術系,有偏重理論的,也有實物性較強的。而專門的音樂、藝術學校則是非常專業(yè)。
國 內的家長千萬不要用“專科”的眼光來看待這種藝術、音樂學校,這種專門的學校非常難進,也非常難出來,如著名的朱莉雅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 )和南加州的藝術中心(Art Center)。這些學校的學生往往還沒畢業(yè),就被公司或者機構訂走了,完全不擔心畢業(yè)找不到事情。
尤其自從蘋果公司的前總裁史蒂夫.喬布斯引領“科技”和“藝術”結合,科技不再是純粹科技,和音樂、藝術都有極大的關聯。而最近蘋果公司又雇了引領時尚潮流的Burberry公司總裁,相信以后衣服、飾物時尚也會和科技結合,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3熱門行業(yè)變得快,讓孩子順著本性發(fā)展總之,過去家長認為什么科系應該讓孩子去念,什么科系不應該讓孩子發(fā)展,或許這些觀念已經過時了,過去幾年風行讀生物的現在也不是那么好找事。當家長發(fā)現這些素質教育的培育不止幫助大學申請,還會是熱門的行業(yè),又會一窩風的要孩子跟進。
所謂“素質教育”,其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孩子的發(fā)展更全面性,生活的更好。如果我們家長借著這個名目干涉孩子的興趣,往功利的方向發(fā)展就失去本來的初衷了。
我總覺得我們做家長的其實很驕傲,總覺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們有什么能力,能夠預先看到當孩子長成的時候,什么是最熱門的行業(yè)?因此還不如順著孩子的本性和他們真正的興趣,讓他們自然地發(fā)展。
通常孩子對于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一定會全力以赴,而我們做家長的不如樂觀其成,樂得輕松。我們可以客觀的讓他們看清處他們面前的選項和他們自己的個性,然后記得要訓練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任。”
生活中的數字
數學是一種能力,良好的數字認知和對數字的喜愛能幫助孩子更好進入這門神奇的學科。對于孩子來說,找數字就是一項很好玩的游戲。一起帶著他們來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吧!
在游戲中,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借助數字認知來熟悉生活中的數字,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樣,除了明顯可見的數字,還有一些隱藏的數字,也可以一起來尋找。
隱藏的數字。讓孩子一起尋找生活中一些形狀相似和數字相似的物體,如鉛筆就像數字“1”,餅干就是數字“0”等等,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及多角度思考能力。
1.數字像什么?
爸爸媽媽可以不限制地和孩子一起思考,比如,數字3像什么,然后一起找可能的相似的東西,比如耳朵,切掉一半的葫蘆等等,只要孩子覺得像、能說出理由就可以了。爸爸媽媽可以盡可能引導與對比,只要寶寶能想出一個就給與積極的鼓勵。
2.這里有什么數字?
劃定一個區(qū)域,讓寶寶一起找數字。比如,廚房里有什么數字?平底鍋像數字“8”,兩個放在一起的西紅柿像數字“8”等等,讓孩子學會多角度觀察,并且從整體和局部去觀察事物,充分發(fā)揮想象。
備注:
這是一個可以訓練寶寶發(fā)散思維和多角度思考力的游戲,在游戲中要積極引導思考并積極鼓勵寶寶。不過,切忌把數字與某一個事物對應,比如“0就是雞蛋”,限制寶寶的思考和想象。
溫馨提示:
我們的世界就是由數學組成的,這樣的理論聽起來充滿奧秘。對孩子來說,數學也是他們認知世界的途徑。生活中的數字就是他們打開神秘之門的鑰匙。
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4歲的兒子很困惑,他膽小、做事沒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點:一次,幼兒園邀請家長去參加開園活動,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個人縮在角落里不吭聲,老師拉他也不上去;別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總是牽著我的衣角;搭積木搭到一半時倒了就不耐煩,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種種,令我沮喪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他。
在研究了兒子的性格特質,廣泛征詢了各方高人的意見之后,我為兒子設計了一個既另類又簡單的計劃—教他“玩”。
當然這玩不是瞎玩,選的全是有針對性的項目,第一個就是頗需點勇氣的小滑板車。
一開始,兒子總是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堅持著鼓勵他:兵兵,你滑得不錯,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學會的。一次又一次地,兒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開了,開始在我的保護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兩小步,一大步、兩大步,兒子終于找到了一點感覺,他開始興奮起來,對我叫著:“媽媽(媽媽食品),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會了?!碑斎唬灿兴さ沟臅r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誘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兒子已經能自如地操縱小滑板車,在同齡的孩子中還算超前了一步。
這時,我開始了計劃中的第二個項目:教兒子跳繩。
我先自己變著花樣跳給兒子看。兒子覺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搶過繩子來玩??烧姘牙K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時,感覺就不那么對勁了—不是手不動,就是腳不動,很難手腳并舉。于是我讓他不動繩子,先做動作,找找感覺。孩子是沒多少耐心的,當他發(fā)覺一項活動不是那么簡單后就很容易放棄。為了讓他堅持下去,我找來幾個大一點的小朋友,一人牽一頭繩子,換一種方法讓兒子跳。兒子在繩子中間鉆來鉆去,樂得哈哈大笑,腳會動了,手就容易了,兩周后,兒子跳繩的技術已有小成。
接連攻克了兩個“堡壘”之后,我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自信心增強了,對運動的興趣加大了,戶外活動的時間延長了。而且,因為兒子技藝傍身,總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別人交往,性格也越來越活躍。
成果還需要鞏固,我又開始了計劃中的第三個項目:教孩子騎兩輪自行車。
這個項目訓練的難度比小滑板車要大些,一開始兒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龍頭,扭來扭去,連人帶車摔了好幾次。不過有了前兩次的訓練經驗,他的情緒不那么急躁了。我一邊扶著他騎,一邊給他指導幾個關鍵點:掌握龍頭、身體平衡、放松。找到感覺后,兒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騎出了5米遠。這一來,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時間,就已經能騎著小兩輪車驕傲地跟在我身后去買菜了。
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的另類計劃大獲成功?,F在兒子還學會了游泳,并開始學溜冰了。雖然還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學會,因為他已經把挑戰(zhàn)當作了一種樂趣,這樣的孩子我還擔心他膽小沒有毅力嗎?他已經切身體驗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氣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這對他是一種很好的心理訓練,也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的訓練,比教他認幾個字背幾句詩強多了。不信嗎,你自己試試看吧。
玩中的乾坤:
1.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各個擊破,讓孩子逐漸增強信心。
2.不要操之過急,孩子玩會一樣東西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學會耐心等待。
3.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要放得開,不能保護過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著一個大驚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會勇往直前呢?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生活中的數學玩出來》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假裝游戲學前3~6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玩“過家家”,比如:我假裝是醫(yī)生,你假裝是病人,我來給你看病等。這些“過家家”在心理學上叫做“假裝游戲”。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發(fā)展,才能夠玩假裝游戲。 “過家家”玩出創(chuàng)...
國內近幾年大家都在講“素質教育”,但是這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呢?按照官方媒體的說法:“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但如果去維基百科上查看,你會找到的是:“...
這是大班數學活動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目標: 1.調查、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2.知道一些標準用具的作用。 3.發(fā)展合作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