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幼師我驕傲的演講稿。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媽媽:你的焦慮對我是一種傷害”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昨天,讓家長親子互動的時候,不是一個,竟然有幾個家長因為孩子沒有完成媽媽的任務(wù),而臉色難看,還有一個家長開始發(fā)飆。這不在明確告訴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嗎? 許多家長真的不明白,媽媽的焦慮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因為家長焦慮,孩子心理就會不安全。孩子心理緊張肯定會學不好。孩子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情況下,孩子的大腦各區(qū)域才會最佳綜合建構(gòu),這種建構(gòu)蕕得的能力最扎實,最有后勁。 有的家長悄悄地對我說:我孩子很笨,我沒有告訴他。我說,你只要想著你孩子笨,他就會笨了。你的思想一定會與行動聯(lián)系起來,自然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聰明。就像談戀愛時,那個人說喜歡你、愛你一樣,其實,真正愛一個人,一個眼神就夠了,孩子也是非常敏感的。 我班小魏,本來非常厲害,可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上課老捅孩子,導(dǎo)致孩子上課一會看看媽媽,結(jié)果什么都不會了,現(xiàn)在媽媽上課坐到后排,孩子現(xiàn)在又非常棒了。 最焦慮的恰恰是基礎(chǔ)弱的孩子,有的媽媽說,看著孩子跟不上,聽不懂,比別人慢,心臟病就要發(fā)了。要知道,基礎(chǔ)弱的孩子更需要關(guān)注,更需要鼓勵,更需要欣賞。 悠悠媽媽聽了我的話,孩子不會時,就笑著等待,有時甚至等幾天,孩子做對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獎勵,獎勵孩子的鼻子、耳朵,有時獎勵點好吃的……?,F(xiàn)在孩 子迅速就跟上來了。 數(shù)學本來是枯燥的,枯燥的東西結(jié)合點有趣的東西,再加上有人欣賞他,那數(shù)學就變得非常有意思了。 家長穩(wěn)定,孩子心理才會安全。安安上課常常睡在地上,有時會突然大哭起來,媽媽玩自己的手機,裝著沒有看見。現(xiàn)在安安綜合能力超級棒?,F(xiàn)在一批批孩子,在家長“沒心沒肺”的指導(dǎo)下,進步神速。我開玩笑說,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沒心沒肺”。 下課,我讓家長留下,給大家又講了我的“懶漢”教學法與“馴猴教育法”。大家看馴猴、還有馴海豚什么的,只要做對了就有吃的,做錯了當沒有看見。想想,要是動物做錯了,給揍一頓,效果還會好嗎?其實,育人也不過如此。有空看看我寫的“教育放大原理”。 我用了七八分鐘的時間,跟大家做了溝通,獲得了家長們一陣稀稀拉拉的一些掌聲。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對于有些對孩子而言必須禁止的事情,家長在教育活動中需學會“禁止的藝術(shù)”,以防止“禁止”向“誘惑”轉(zhuǎn)化。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自主意識與日俱增,而有些行為則是父母不希望看到或發(fā)生的。于是,一些禁止詞如“不許”、“不要”、“別”等成為父母口中的高頻詞,而被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從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為養(yǎng)育過程中最常見的親子對抗情景。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再晾著了,想象著兒子感冒發(fā)燒后難受的樣子,還有不能上幼兒園,我還要邊上班邊照顧他,越想越焦慮,就對兒子說:“今天夜里千萬不要再踢被子了啊,如果再踢開晾著肚子,咳嗽厲害會更難受的。”已經(jīng)安靜下來的兒子忽然像被按了機關(guān)一樣,精神為之一振,把兩條腿都從被窩里伸出來,還一邊咯咯笑著一邊說著“我就要踢,就要踢”。
看到他的反應(yīng),我意識到自己說了一句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卻對兒子起了反作用的話。覺察到這一點,接下來我沒有被他的行為干擾,像沒有聽見他說的話一樣、默默地把他的腿放到了被窩里,說:“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兒子也給我道了“晚安”,進入預(yù)備睡眠狀態(tài)。
我想這樣的情景對每位父母來說都不陌生,也是很難避免。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執(zhí)拗地對抗,進行權(quán)力的爭奪,無異于自己挖坑往里跳。因為繼續(xù)關(guān)注這個行為,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行為都能得到強化并保留下來。既然如此無效,父母為何還如此喜歡使用呢?
禁止是父母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我們可以覺察一下,當對孩子發(fā)出一個禁止指令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怎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意識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心理會自動化地通過控制外在緩解焦慮或恐懼,以為可以重新獲得控制感。
當父母被內(nèi)心焦慮驅(qū)使著發(fā)出禁止時,通常對孩子是無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擔心的方向發(fā)展。一個一兩歲的嬰兒,他抓到了父親新買的蘋果手機,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開始啃,他顯然想要通過嘴這個器官,來認識一下這個父親深愛的家伙。忽然父親看見了,急忙叫停“不許扔”,話音剛落,手機也應(yīng)聲被扔出落到地面。父親驚得張大了嘴巴,嬰兒特別有成就感。
當我們著急地發(fā)出禁止時,通常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可以起作用的,即使一次次無效,我們卻會質(zhì)疑“這孩子是怎么回事呀”,而很少去想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方法。
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
顯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為了體驗禁止創(chuàng)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給自己的腿下個禁止動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種特別想動的沖動,看看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期間有哪些感受。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產(chǎn)生身心能量的起伏,親子之間真正的影響也往往在這個一心一念的能量場里產(chǎn)生。禁止也一樣,當禁止發(fā)出,立刻會打破個體內(nèi)在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以相抗衡的沖破禁令的力量。就像一個數(shù)軸,0是平衡狀態(tài),禁止在0的一端產(chǎn)生了多少能量,就會在0的另一端創(chuàng)造出相似的沖破的能量。當看到?jīng)_破的能量后,禁止往往會增加能量以限制,這反而又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沖破的能量。循環(huán)下去,往往使孩子身上一件本來很小的事情,演變成難以解決的頑固的大問題。
要使被禁止的行為減少,通常有兩種相互補充的方法:
一種是忽視此行為,不作反應(yīng)進行強化。但這種不作反應(yīng)不只是行為,也要在內(nèi)心深處不動怒,否則,你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內(nèi)心壓著火,孩子就會窺探到你的內(nèi)心,從而繼續(xù)維持行為。
一種是忽視的同時,關(guān)注你希望發(fā)生的行為。因為打破黑暗的方法不是和黑暗對抗,而是光增加,黑暗自然就少了。
然而,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很困難的,因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問題通常是經(jīng)過許多輪的強化形成的,父母想要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急切,往往促使他寄希望找一種方法一試就靈,結(jié)果肯定會失望,從而難以堅持正確的方向。
禁止激發(fā)好奇心,創(chuàng)造心理價值
幾年前,聽說一套西方人寫的心理學類書曾經(jīng)是禁書,中文版發(fā)行了,我一聽禁書,立刻激發(fā)了好奇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想要一睹為快的愿望。于是,急不可耐地當天就下了單,滿足了好奇心,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閱讀普通書籍的心理價值。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生好奇的兒童呢?
禁止對有些孩子而言是選擇偏軌行為的線索
成人對兒童發(fā)出的禁止信息,往往反映了成人期望達到的目標,如果兒童在目標上與成人不一致,因此正在尋找一種行為,以準備與成人對抗或者背道而馳,實現(xiàn)自己個人的目標。那么,這個禁止就是一個極好的線索,被兒童選擇利用,創(chuàng)造一個相反的行為,以達成自己的愿望。
這種線索常常會被一些在幼兒園或?qū)W校獲得成功有困難的兒童所使用。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出,個體除了人格的統(tǒng)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yōu)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卑或處于下游,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處境的愿望。追求優(yōu)越和自卑感事實上是同一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
從這個意義上,孩子經(jīng)常拒絕上學或幼兒園,通常情況下是因為他追求優(yōu)越的心理沒有轉(zhuǎn)化為學校的要求,而是表現(xiàn)為一系列對學校要求的拒絕。他會尋找方法來應(yīng)對自己的處境,但通常通過頑固或無禮等吸引注意,覺得自己了不起等,以逃避面對的困難。因為當他這樣行為的時候,他成功地吸引了老師或家長的關(guān)注。如果因此離開了幼兒園或?qū)W校,這就正中他的下懷。
有的孩子非常明白一些被禁止的行為會影響到其學校表現(xiàn),但他會非常頑固地堅持,如無禮、說話得太多,與學校要求不一致的行為等。家長的焦慮、預(yù)言式的訓(xùn)斥、強化地關(guān)注等都可能強化了這些行為。
無禮、說太多話、說太少的話、愛哭泣、考試期間異常緊張等,還有一些明顯影響學校表現(xiàn)的行為,如幼兒園里拒絕畫畫的孩子,總是忘帶書包的小學生等,其背后的目標是一樣的,即以一種不費力、便捷的方式追求優(yōu)越感。因為他的這些行為背后其實有一種“權(quán)謀”,成人整天為此喋喋不休,成功地轉(zhuǎn)移了對他能力的關(guān)注,而變成了如果他不這樣,他就會成功。
對這些孩子而言,成人每天盯著他們想要扭轉(zhuǎn)的問題行為,會使兒童更相信自己不適合學校。相反,如果通過不同的方法,使他們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力量感到自信,才有可能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勇氣和信心。
這篇文章,每個媽媽看了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有討論,是客觀的,有討伐,那是必須存在的。討伐老公,討伐婆婆,討伐中國傳統(tǒng),討伐女人在生養(yǎng)孩子這件事上的被動和無奈。
“咱們女人在生孩子這事兒上有選擇嗎?我怎么沒看到?女人只能選擇什么時候生,不能選擇到底生不生!”
既然已經(jīng)生了孩子,做了母親,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這都是一種事實性的選擇了。當媽是一個技術(shù)工種,它不但要求你像老媽子一樣勤勞踏實地伺候屎尿屁,吃喝拉,更要求你時刻準備準備變身英漢辭典大百科,熟練掌握英語ABC和十萬個為什么(好分裂地說)。關(guān)鍵這個工種它根本沒有工資和休假,不能卸任和辭職,一輩子被拴牢,一輩子去操勞,最后連個“優(yōu)秀職工”“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的光榮稱號都撈不著!
當媽,是有委屈的。
這種委屈夾著付出,蘸著犧牲,生生到最后,醞釀出一種甜來。做母親是你我的選擇,我們喜歡這個角色給予的所有體驗,甜的,酸的,苦的,辣的,咸的。我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盡責。
前些天看電視中一個親子類節(jié)目,孕媽媽得了一種非常罕見的子宮疾病,很難懷孕,而且懷孕之后要冒著生命危險接受手術(shù)才能保胎,最終孩子只有七個月就剖腹生出來,媽媽才得以脫離危險。整個節(jié)目蕩氣回腸的烘托母愛,最后,當播出寶寶順利降生之后,主持人感動的說,等孩子長大,一定要把媽媽懷孕生產(chǎn)超過常人幾倍的辛苦的過程告訴他,讓他知道多么不容易,以后好好孝順?gòu)寢?。片中的老公也頻頻點頭,說為了這個孩子,全家付出了很多,一定要給他講這個故事。而那個媽媽,抱著孩子泣不成聲地說,這就是她的一切。
鏡頭外面的我,倒吸一口涼氣,杞人憂天的為這個孩子操心。這個只會閉著眼睛大哭的小家伙還不知道,一家子大人們,已經(jīng)給他準備好了一大筆感情債,等著他懂事之后要去背。
在他上幼兒園淘氣的時候,在他不想上課外班的時候,在他選擇大學的專業(yè)和家長意見不符的時候,在他挑的女朋友不合媽媽心意的時候……媽媽的辛苦和眼淚,會不會成為苦情戲里面的籌碼呢?孩子孝順?gòu)寢?,天?jīng)地義。但是如果是因為“媽媽生孩子,額外付出了異于常人的辛苦,所以孩子要格外地孝順?gòu)寢尅?,總是覺得哪里不對勁。
這不應(yīng)該是一種交換。
如果這件事的難度,超過常人幾倍,媽媽都選擇要去做,那究竟是為了什么呢?通常是因為,做這件事的迫切程度非常大。通常我們會對什么事情非常迫切呢?——能滿足我們需求的事。也就是說,做這件事能給媽媽帶來的幸福感,非常大。
每個媽媽選擇生孩子的原因,都不一樣。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圓滿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因為覺得人活一世,各種身份,感受,都體驗一下才值回票價。身為女人,有這個功能而不使用豈不是虧掉了。那孩子就滿足了我們經(jīng)歷豐富人生的需要。
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帶來的成就感。無中生有的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這絕對是世界上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事情,如同上帝造人。那孩子就給我們帶來了這種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延續(xù)自己的基因和血脈。當我們?nèi)鍪蛛x去,想到我們的骨血不斷的在這個世界上綿延傳承,仿佛自己也沒有真的離開。那孩子就幫我們實現(xiàn)了在這個世界上的永生。
有人生孩子,是因為生活太無聊。到了這個年紀仿佛沒有什么更有趣的事情能打發(fā)時間了。那孩子就幫你找到人生的價值。
有人生孩子,是為了留住老公的心。有一個凝結(jié)兩個人血脈的生命存在,也許老公就算是為了孩子,也能多在家呆幾天吧。那孩子就滿足了我們對于家庭和睦的需要(至于效果么,不是孩子要負責的)。
有人生孩子,什么都沒想,是因為長輩要她生。媽媽婆婆爸爸公公,天天碎碎念仿佛無后為大不如生一個給他們也算盡職盡責。那孩子就滿足了孝順的內(nèi)心需求。
有人生孩子,只是不想沒理由的扼殺一條生命。雖然現(xiàn)在并非最合適的時機,但是如果就這樣放棄內(nèi)心不會原諒自己。那孩子就成就了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的愿望。
同理,生不生二胎,也是我們自己做的選擇。你當然是為了讓孩子多一個手足,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支持。對媽媽來說,給孩子多一個親人,我們會更加認可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媽媽。甚至在很久以后,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心里會更踏實,了無牽掛。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說“生二胎”是為了增加我們面對死亡的勇氣,仿佛也不算過分。
總之,我們生孩子,是因為我們想生孩子,而不是因為孩子想讓我們生他。所以我們生孩子,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們選擇生一個孩子,來滿足我們期待的需要。而他如我們所愿的做到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的確需要付出或多或少的代價。但是所有的代價,都是我們想要這個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是買一贈一,童叟無欺的。這個單,該由我們自己來買,不是么?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
如果做一件事情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大到超出這件事成功實現(xiàn)給你帶來的好處,通常,我們會選擇放棄吧?
如果我們承受這個代價,是因為我們太想實現(xiàn)這個結(jié)果。好吧,如果你看到現(xiàn)在居然都還沒有去點右上角的那個叉叉,那真是個寬容的人。作為一個母親,否認母親的犧牲,這個說法的確是很顛覆。如果繼續(xù)讀下去,你會很欣慰的看到,我這么說,真的是為了你好。
提到“犧牲”,你會想到什么?奮不顧身為國捐軀忍辱負重恬退隱忍委曲求全為他人作嫁衣裳?內(nèi)心的感覺呢?委屈,挫敗,不甘心,不被尊重,沒有自我。
提到“選擇”呢?當家作主游刃有余個人意志主動自由自主權(quán)機會多多。內(nèi)心的感覺是主動的,掌控的,有決定權(quán)的,滿足自我的。當我們把一件事,不再看成是自己的“犧牲”,而看成自己的“選擇”的時候,也許你少了一些機會扮怨婦去哭訴委屈,但是收獲的,是更加充實有力的內(nèi)心。
如果我們生孩子,不是為了媽媽、婆婆、老公、孩子,而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做出的一個選擇,那么面對孩子帶來的所有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仿佛更加能夠坦然接受,因為我們只不過是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已。這是我們自己選的生活方式,不是么?不僅僅是生孩子,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選擇。
一個朋友跟我抱怨,她生了孩子之后凡事親歷親為,眼看就升職的工作也辭掉了。白骨精變成家庭婦女,落差很大。我問她為什么不重回職場,她說把孩子交給保姆不放心,班也上不好。
顯然,在親自帶孩子和職場成就感之間,她選擇了讓自己內(nèi)心更舒服的一條路。
一個朋友說,每周休息日都要帶孩子去上親子班,去公園,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覺得要發(fā)瘋了。我問她為啥不能每周留一天時間給自己,她說本來平時陪孩子的時間就不多,一到周末,趕快帶著孩子多出去玩玩。
所以,相對于享受自己的放松時光,她更在意孩子得到的陪伴時間。至少這個選擇,滿足了她想“做一個好媽媽”的內(nèi)心需求。而為了孩子沒有和出軌老公離婚的閨蜜,覺得自己幾年來“忍辱負重”的生活是對孩子巨大的犧牲,其實也不過是她自己做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選擇。在她看來,如果離婚,自己面對孩子時候的內(nèi)疚感,勝過了離婚之后的輕松。
事實上,所有的“犧牲”,不過是“選擇”。
當我們把這些“犧牲”視為“選擇”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翻身做主的感覺。原來所有我們迫于“沒有辦法和不得不”做的事,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某種需求,那么,我們的人生,其實還是我們自己來做主人。自己做主人,當然就要自己打掃房間。自己做了選擇,也難免自己承受那些副作用。所以,我們其實不是在為別人打工,不是屈從于別人的意志在生活,而是我們自己的,這樣想,是不是舒服了一些?
有人說,這不過是文字游戲罷了。無論是誰的選擇,自己遭受的痛苦是真的。反正現(xiàn)在自己過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你可能就要捫心自問,現(xiàn)在的你,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究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什么需求,你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你究竟是出于對什么的恐懼,沒有勇敢的說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你就有機會再次做出選擇。永遠有選擇的機會,無論怎么選,總是能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這么想來,這仿佛是人生中最樂觀的一件事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認可,然而,家長對孩子的表揚或贊美,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極有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以下列舉四種家長在表揚孩子時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元素,家長可要格外當心,請別讓表揚成為孩子的一種傷害!
暗傷元素一:好話壞說,明褒暗貶
父母口頭禪:“你今天終于沒有做錯,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做錯了!”
傷害指數(shù):★★★★★
情景回放:
您把照顧金魚和給盆栽小西紅柿澆水的任務(wù)交給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兩次金魚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給小西紅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卻很好地完成了任務(wù)。您心里雖然滿意,嘴里卻說:“你這幾天終于記住了自己該做的事,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明天可別再忘了!”
孩子“傷”情:
這樣的表揚很勉強,而且隱含著批評,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讓他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媽媽的眼睛總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上,不得翻身。
糾錯處方:
孩子有了進步,本來是好事。如果給表揚加上陰影,就是家長的不是了。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不如將他的點滴成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掛在嘴邊,突出他的長處,讓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所以,對孩子責任心的提升,媽媽要一項一項地肯定:“嗯,給魚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適,水也換好了,還刷了魚缸;給西紅柿早晚澆了兩次水,看它的葉子都笑了,它們肯定會越長越壯!”孩子雖小,但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夸獎,希望家長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點一滴都不忽略。
暗傷元素二:無的放矢,盲目比較
父母口頭禪:“你做得真棒,比××強多了?!?/p>
傷害指數(shù):★★★★
情景回放:
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他在幼兒園畫的畫給您看,是《多啦A夢》的填色圖,他的眼神期待著您,您煞有介事地說道:“畫得真棒,你一定是你們班上畫得最好的!”
孩子“傷”情:
班上的孩子自身條件不一樣,起點也不同,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顯然有失公平,況且今天你表揚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沒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內(nèi)心會很沮喪,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這樣大而空的夸獎并不能給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覺,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樓閣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負。他盲目地認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進而難以形成對事物恰當?shù)呐袛嗪头直婺芰Α?/p>
糾錯處方:
表揚孩子做事的過程比表揚他獲得的結(jié)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視他是否努力,關(guān)注他的點滴進步,慢慢地幫助他建立起自信。通過細化過程,強化他所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找出對付弱點的辦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個挫折,平和地面對困難,避免被小小的不順擊得一敗涂地。
所以,這時您不如說:“你這幅畫畫得很仔細,顏色一點也沒涂到線的外面;顏色也好看,能跟媽媽講講為什么選這幾種顏色嗎?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從而引發(fā)孩子講一講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畫筆表現(xiàn)的,最后不妨再提一點建議。您對作品的評論和指點能引發(fā)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因為您給予他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好”與“不好”的判斷,而是對過程的關(guān)注,使他明確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滿足感油然而生。
傷元素三:沉溺歷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頭禪:“你居然得獎了,真是媽媽的驕傲!你以后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
傷害指數(shù):★★★★
情景回放:
蕾蕾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競賽得了“第一”,蕾蕾媽滿心歡喜,不論時間,不論場合,經(jīng)常在客人面前表揚,把蕾蕾的“光輝歷史”掛在了嘴上,并常對她說:“我們家蕾蕾在全校的比賽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賽上得獎。”
孩子“傷”情:
蕾蕾媽這樣做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績?yōu)楹⒆哟_立一個“高標準”,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須達到,否則就是“驕傲、退步”。此時的表揚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為了孩子的“緊箍咒”,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糾錯處方:
家長應(yīng)該注意,我們表揚孩子“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是為了激勵他獲得更多的“還沒有得到的”成就。表揚,是為孩子樹立一個“前進的”奮斗目標,而不是為孩子確立一個“不能退下來”的標準:家長在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后,不要用“你必須保持現(xiàn)有狀態(tài)”來要求孩子。
面對孩子已有的成績,家長應(yīng)該向孩子說:“你干得真不錯,能不能再來一個?!薄澳阋呀?jīng)得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繼續(xù)努力,進一步克服不足,進一步超越自己(而不是超過別人),得到第二十五名?!笨洫勚螅o接著幫助孩子制定一個“高半步”的新目標,使他不會停頓下來,也不會失去信心。
暗傷元素四:以偏概全,“浮夸”無度
父母口頭禪:“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個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傷害指數(shù):★★★
情景回放:
在勞動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家?guī)图议L做一件家務(wù)。于是強強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雜亂的書桌。媽媽看到了高興地說:“強強能做家務(wù)了,真是個好孩子?!?/p>
星星考試得了第一,揮著試卷給媽媽看,媽媽說:“星星真是個聰明孩子,將來準能考上清華?!?/p>
孩子“傷”情:
這樣的表揚,是做父母最常說的,表面上看,對孩子有一定的鼓勵作用,可是這樣隨意的話說多了,會使孩子順著家長的思路進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個高分,因此我是聰明孩子。但是,孩子按照家長的思路,還可能進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錯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個壞孩子;我在一次考試中得了低分,就是一個笨孩子。這種“以偏概全”式的獎勵,會使孩子錯誤地把一件事情成敗的評價,當成了對自己整體的評價。而且過度的表揚,會造成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不起外界的批評,在競爭中經(jīng)不起挫折與失敗,對孩子造成所謂的“捧殺”。
糾錯處方:
一些被評價為“好孩子、聰明孩子”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孩子不要“過度表揚”: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只是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進行評價,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結(jié)果作為對“整個人”的評價。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講講“量變到質(zhì)變的關(guān)系”。比如,孩子考試得了高分,家長應(yīng)該說:“一次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足以驕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斷獲得好成績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薄盀榧依镒饕淮魏檬鹿倘恢档帽頁P,只有一次次地不斷地為家里貢獻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對家庭負責”。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緊張。
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01-
把“不”用在恰當和關(guān)鍵的時候
在養(yǎng)育中對孩子說“不”就像本能一樣,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如果每天數(shù)百次對一個孩子說“不”,很快這個“不”就不管用了。
對于1-2歲的孩子,主動擺弄各種東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貴重、易碎的東西放在他看不到、夠不到的地方,而減少對他說“不”。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響他人的行為,可以嘗試用其他積極的方式,而減少對他說“不”。
-02-
避免當面評論孩子,更不能在眾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
有的時候,你認為可能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字眼,確實是無心之失。
但是誰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叵肫鹱约盒r候,最不喜歡聽到大人當眾說自己的這里不好,那里不對。
那種難受的心情,用腳趾頭想一想都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經(jīng)歷。
-03-
多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的權(quán)利
小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大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這樣民主的氛圍,不用等到孩子上學后就可以開始。
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也可以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門。
-04-
答應(yīng)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許諾之前,請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請不要輕易承諾。
其實,無論對誰,這一點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況沒法做到,請向孩子說明情況,取得他的諒解。
對待孩子跟對待成人一樣,講究誠信。
-05-
永遠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對小小孩而言是特別卑劣的招數(shù)。因為擔心危險行為而恐嚇他,因為不乖乖吃飯而恐嚇他,因為想讓他靜一靜而恐嚇他。
殊不知,看似風平浪靜的行為背后,孩子被強化了的恐懼心理,轉(zhuǎn)移后容易造成隱蔽的問題和障礙。
-06-
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我們必須得承認,如果要做到時時刻刻,對于家長們來說,相當困難,也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們小時候沒有什么情緒管理類書籍或者教學讓我們學習,但是這也不能成為我們的借口。
當我們想像一下,將來歇斯底里的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處理極端情緒的方式,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07-
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波動,理解行為背后的動機
心理學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學習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懂”孩子。
很多時候問題的沖突都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調(diào)皮搗蛋,或者想當然的和我們作對。
當我們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我們就可以耐心的幫助他順利度過。
-08-
不要讓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人都會有低落,沮喪,甚至是憤怒的時候,不用強顏歡笑,讓孩子感受真實的你,但是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時候,找個自己喜歡的方式,充滿電,再來面對孩子。
最后,我們請記住了,尊重,不等于縱容。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一種無言的愛!
xx現(xiàn)在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強調(diào),但是有時候我這嘮叨的毛病總是改不掉,在和xx對話中通過她強烈的表達語氣透露給我的信息是:原來不知不覺中我?guī)退龅锰嗔耍J為應(yīng)該有自己的決定權(quán)和挑戰(zhàn)欲、探索權(quán),不過現(xiàn)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也不遲,盡管曾經(jīng)錯過了些給與她建立自信的機會。
上個周末,帶xx去了廣東大峽谷,到達山頂?shù)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凍得不行,還是想玩,后來強制拉上岸的;再從谷底爬上山頂,途中臺階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還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時候在車上睡了一覺啥事也沒有,我腿酸痛得不行,這時xx在旁邊說了一句話:媽媽,以后爬山的時候不要總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實玩水也好,爬山也罷,不能把自己的擔心和關(guān)愛強加給孩子進而剝奪xx的權(quán)利,在爬山的過程中,孩子享受著那種探險和攀爬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有種叫自信的東西慢慢在壯大,而我卻在抹殺這份自信和快樂,還好在家里,xx疊被子、掃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煉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她愛勞動的好習慣,雖然有時候被子疊得不夠整齊、地有時候掃得不盡人意,但我覺得她能動手去做并最終堅持下去就好,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在以后成長的日子里,這種好的素養(yǎng)會一直伴隨著她。
放手后,可能會有各種擔心,其間也會犯錯、走彎路,但只有讓孩子體驗過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她們在當中收獲挫折、自信、快樂,為以后的學習、人生墊定堅實的基礎(chǔ),不能處處幫孩子包辦,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會發(fā)現(xiàn)放手遠比包辦、嘮叨的方法更管用,因為放手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一種愛!
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錯!
美國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后天努力,80%取決于父親教導(dǎo)。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guān)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個人和母親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yè)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zhì)關(guān)系的建立,只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便足夠!
所謂高品質(zhì)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戲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的,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回應(yīng)。
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擁抱孩子等等。還有,很欣賞的眼神也很重要。
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不多,每天只要15分鐘!
家長這種“職業(yè)”的特點是:最需要訓(xùn)練卻最缺乏訓(xùn)練!也許你事業(yè)有成,但事業(yè)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無論兒女,孩子不是母親一個人的,孩子的成長教育,你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你一輩子會說多少句謊言?英國的《每日郵報》做過一個調(diào)查。平均每一個英國人每天會撒謊4次。如果數(shù)據(jù)真實,顯然英國人算是誠實的。因為另一家研究機構(gòu)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是,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說謊25次。
看到這里是不是松了一口氣?一方面,自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虛偽。另一方面,沒必要為孩子那小小的謊言而感到焦慮。
自從有了語言之后,說謊是人類逃避危險和獲得額外利益的一種特殊能力?!度祟惡喪贰分幸粋€重要觀點是,人類語言中講故事的能力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沒錯,凱叔講故事就是這樣為人類做著貢獻,呵呵)。而講故事的能力中想象力和無中生有的說謊的能力當然不可或缺。可以說,說謊是人類的本能。
想想我們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哪一句謊言不是事出有因而不得不說?那為什么要把孩子的謊言套上不誠信的帽子?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安全感,為什么要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充盈感,為什么要通過謊言來獲取那一顆糖果?
如果孩子每一次說謊都要用暴力的語言或懲罰措施去處理。你將迎來謊言之上另一重謊言。這重重的謊言會變成越來越厚的保護殼,讓你和孩子的心漸行漸遠。
我并不是說置謊言于不顧。當孩子足以分辨想象和謊言的區(qū)別時,每一個謊言都是我們走向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橋梁。找到謊言的因,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我們自己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們通過謊言走進孩子的世界。
早上,我家松起來感覺無聊就想找玩具玩。這時候他問我,我可以玩IPAD嗎?我說,你要去問爸爸。
于是他就屁顛屁顛的跑去他老爸的書房,問:“爸爸,我可以玩IPAD嗎?”
由于書房就在我隔壁,他們的對話我聽的一清二楚。松爸說:“NO?!?/p>
然后,小松跑回來,我問他說,爸爸怎么說呀?小松想了一會說:“爸爸說,YES!”
兒子終于迎來了第一次“說謊”!
這讓我想到了幾個月前才看的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最新的研究報告。報告上說,說謊是每一個3-4歲的孩子所必經(jīng)的階段,是智力和大腦發(fā)育的一個標志性的進步。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說謊了,你應(yīng)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了你的孩子的頭腦發(fā)育非常正常。
同時,作為家長,我又隱約的擔心,該如何正確的引導(dǎo)孩子對于說謊的認識?是及時阻止,嚴厲的批評,還是適當?shù)募右哉f明解釋不阻止,讓孩子自行解決說謊的問題?但自行解決也許解決不了怎么辦?
保持平常心
書上說,很多家長對于聽到孩子第一次說謊,尤其孩子才三四歲的時候,尤為惱火。
常常會大發(fā)脾氣,責罵孩子,小小年紀學會了說謊。更有一些脾氣火爆的家長甚至把孩子教訓(xùn)一頓。讓孩子不敢在撒謊。
其實,教訓(xùn)一頓的結(jié)果甚至會讓孩子撒謊的效果適得其反。當他想到如果不說謊就會挨打或挨罵的時候,之后仍然會情不自禁的編造一些謊言。
也有一些家長則會給孩子“貼標簽”,常常說孩子是個“小騙子”之類的,也非常的不合適。
就像我前面所說,研究表明,在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說謊,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一直到10來歲,孩子說謊的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這應(yīng)該算是一種人類本能吧。因此,作為家長,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但,保持平常心并不意味著要縱容孩子去說謊。而是用一套方法去正確的引導(dǎo)孩子。
找找說謊的原因
首先,家長可以尋找一下孩子說謊的原因。
一般說謊的原因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想象力導(dǎo)致的說謊。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孩子的想象力會變的非常的豐富。并且他們自己常常也分不清虛擬還是現(xiàn)實。
比如孩子失手打破了一個盤子。家長會問說,是不是你干的壞事?孩子矢口否認,并且說謊說是小貓干的。
類似于這樣的說謊方式,是孩子為了逃避責任,但又不知道如何掩蓋,就用了點小聰明,嫁禍給小貓。對于這樣的說謊方式,家長不必特別擔心,是孩子自然發(fā)展的一個階段。
第二類是故意的行為性的說謊。
比如我家松非常希望玩IPAD,而故意騙我說爸爸同意了?;蛘哂械男『⒆幼约合胪嫱婢叩珔s沒有這個玩具,就故意騙家長說是老師要求要買這種玩具的。類似這樣的故意的行為性說謊,是因為寶貝希望讓自己的愿望達成,并且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對于這一類的說謊,家長應(yīng)當采取與孩子溝通,正確的引導(dǎo)他們提出自己的訴求。
第三類,是為了逃避某種懲罰或者為了得到獎賞。
這一類也屬于本能行為。有科學家做了這樣的一組實驗,老師把一個孩子帶到一個實驗室,實驗室里有一個關(guān)著的盒子(當然實驗室裝了監(jiān)控攝像頭,孩子是不知道的)。老師說,你如果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東西,你就能獲得這個禮物,但是你絕對不能偷看這個盒子。緊接著,老師接到一通電話,項目組故意讓老師出去接電話,觀察孩子的動作。孩子一開始坐立不安苦思冥想。后來終于禁不住誘惑,偷偷的開箱子看了一眼。這時候老師回來了,老師問,你看了盒子了嗎?孩子說,沒有。結(jié)果,這個實驗做了幾十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除了2歲以下的孩子真的不會偷看以外,其他年齡的孩子全部都偷看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行為,很多時候,是有目的性的。比如為了得到某種獎賞或逃避某種懲罰。
與孩子溝通
先說說,對于第二種行為,家長應(yīng)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有效溝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chǔ)上。
說說我自己怎么處理松說謊這件事吧,也許不是很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起碼,這件事之后,我家松說謊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基本上他沒再去說了。
首先我對松說,說謊不是一件正確的事,不值得去做。然后,我和松說:“你對媽媽說的話,媽媽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為媽媽認為你是一個不說謊的好孩子。但是呢,如果一旦今天媽媽發(fā)現(xiàn)這件事是假的,以后媽媽是不是就不再相信你說的話了呢?”
松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我說:“OK,你告訴媽媽,爸爸剛才說了同意了嗎?”
松搖搖頭。
我說:“對,這樣才是正確的。媽媽愿意繼續(xù)相信你的話!來,抱一抱!”
給了松一個大大的擁抱之后,他就高高興興的去玩別的玩具了。
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信任”機制,一旦說謊,就會遇到“信用掃地”。其實,未來在社會上立足,也不就是要去做一個誠實的人,慢慢的建立自己的“CRIDT”嗎?
正確用獎懲制度
最后,我想,家長可以學著自己用一套獎懲制度。
我們一般不提倡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說謊。
尤其是要告訴孩子,如果你說出真話,爸媽不會懲罰你。有了這樣的一套機制,孩子懂得如果講真話,自己不會受傷害,因此他們就敢于講真話。
此外,應(yīng)該增加一些獎勵的方式。
比如孩子說了真話,家長應(yīng)當逐步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的方式非常多元。可以是家長的親吻或擁抱,可以孩子加以鼓勵。也可以是物質(zhì)獎勵,包括給孩子好吃的好玩的。讓孩子知道,如果講真話不僅不會被批評,還會得到獎勵。
這樣的一套方法,有效的教育了孩子應(yīng)當學會說真話,保持誠信。
當然,這里面,和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很大的關(guān)系。當孩子說了謊,家長如果非常生氣痛心,甚至對孩子破口大罵,站在孩子的角度,心里也會感到氣餒。這無法幫助孩子解決說謊的問題,甚至孩子還會因為害怕,繼續(xù)說謊。
有的家長,常常自己也說點小謊,孩子看在眼里,覺得說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也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說謊,不必擔心,也不必自責。把說謊看成是和孩子感冒發(fā)燒一樣,在成長階段一件正常的事就好。
在幼兒園,會經(jīng)常見到這樣一種幼兒,他們喜歡玩這玩那,拆這拆那,破壞力超強,有時候感覺挺討厭的,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他們不小心造成了破壞,千萬不要責怪或者懲罰,因為,幼兒喜歡動手,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
1、大腦得到充分鍛煉
幼兒動手,看似是搞破壞,實則是一種探索和求知。日常,我們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玩耍小汽車玩具過程中,很快小汽車就會在他們手里四零八散,這實際上是求知欲在作祟,想了解它的構(gòu)成。分拆可以促進大腦的活動和發(fā)育,動手越多,學到的就會越多。
2、有益思維和肌肉活動的協(xié)調(diào)
日常,我們會發(fā)現(xiàn)3-6歲的幼兒走路或者運動都缺乏協(xié)調(diào)性,這是大腦和身體肌肉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原因造成。而幼兒喜歡動手,不但可以使得精細動作能力得到訓(xùn)練,更可以促使思維意識、大腦指令和肌肉活動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獲得鍛煉。
3、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在動手活動中,幼兒首先會細心觀察對象的構(gòu)成,不自覺的就動用和培養(yǎng)了觀察力;其次一些簡單的事物構(gòu)造,會促進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動手的孩子在群體中會顯得格外聰明,就是這個原因。
既然動手有這么多好處,幼兒園日常對幼兒這一行為加以保護的同時,還要注意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和提升幼兒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寓動手實踐于手工制作當中
手工制作是最契合培養(yǎng)幼兒動手實踐能力的一項活動,加之取材方便,一紙一葉甚至一個紙杯一個礦泉水瓶都可信手當作材料,所以廣受幼兒園的喜歡。
在手工制作過程中,既可以使用紙制品,也可以動用橡皮泥等,視幼兒的年齡不同,適當增減難易程度。比如用紙張學做一條小船,用橡皮泥捏一個小湯匙等。在除去冬季的日子里,還可以采集樹葉,教孩子們學習制作標本等等,都是極好的素材。
寓動手實踐于游戲當中
游戲活動也是良好的載體。在這里,我們廣義上所講的有兩種,一種是積木和魔方類的游戲,一種是老鷹抓小雞之類的活動游戲。
玩積木,需要動用手、眼、腦等身體器官進行有機搭配,對于幼兒是很好的一種有關(guān)手眼協(xié)調(diào)、手腦協(xié)調(diào)的思維組織和鍛煉;魔方除具備積木游戲的特點外,還能鍛煉幼兒的組合識別能力,均廣受教育界認同。而抓小雞之類的活動游戲,也需要孩子們動用手腳、手眼、手腦的協(xié)調(diào),對于成長都頗有益處。
寓動手實踐于音體美教學當中
動手實踐除了以上所說的之外,幼兒園還可以在日常的音體美教學中幫助幼兒獲取,以多元化的方式豐富他們的成長和發(fā)育。
在音樂課上,老師可以借助歡樂明快的旋律輔以舞蹈,不要小看舞蹈,這是對于肢體最直接的鍛煉。體育課,老師可以借助沙包等工具,比如玩丟沙包,分組比賽傳遞沙包,一個小小的沙包就有數(shù)種不同的玩法。美術(shù)課,當然少不了寫寫畫畫和涂鴉,這些對于孩子都是不可缺少的輔助訓(xùn)練。
當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正在逐漸認識到,對于孩子,能力遠比知識更為重要。千萬不要忘記,對于一個人,知識是有限的,能力發(fā)展之下的智慧才是無限的。
喜歡《媽媽:你的焦慮對我是一種傷害》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我是幼師我驕傲的演講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這篇文章,每個媽媽看了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有討論,是客觀的,有討伐,那是必須存在的。討伐老公,討伐婆婆,討伐中國傳統(tǒng),討伐女人在生養(yǎng)孩子這件事上的被動和無奈。 “咱們女人在生孩子這事兒上有選擇嗎?我怎么...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認可,然而,家長對孩子的表揚或贊美,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極有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以下列舉四種家長在表揚孩子時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元素,家長可要格外當心,請別讓表揚成為孩子的一...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