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方國家怎樣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西方國家怎樣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
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都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下面的文章是美國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的方法,如果您還不知道怎樣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的話,不妨看看西方國家是怎么鍛煉的。
美國怎樣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
1、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
美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qū)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
2、讓孩子接受鍛煉
工程師杰姆斯帶著3歲的兒子到城外10公里的鄉(xiāng)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城的公共汽車已經(jīng)停發(fā)。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卻帶著兒子步行回城。為什么這么做?杰姆斯說:為了兒子從小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3、決不總是圍著孩子轉(zhuǎn)
美國人很愛孩子,但不會總是抱著、盯著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就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自己學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總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戲也是自己一個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塊做。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給祖父母或花錢寄放別人家,請人帶幾天。家里辦晚會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看不到家長總牽著自己的孩子。
有經(jīng)驗的教育輔導員曾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分析。他訪問了眾多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家庭。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美國的教育總體上更注重于培養(yǎng)孩子對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真實認識。從小孩子就獨立自主了。不會生活在各種蔭蔽之下。所以孩子自身的各種能力是比較強的。這是值得借鑒的放手教育法啊。cnsjbj.cn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在發(fā)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腳踏車,到外邊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
在瑞士,父母從小就著力培養(yǎng)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yè)就去一家有教養(yǎng)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煉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qū),也有講法語的地區(qū),所以一個語言地區(qū)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qū)的人家當傭人。其中也有相當多的人還要到英國學習英語,辦法同樣是邊當傭人邊學習語言。掌握了三門語言后,就去辦事處、銀行或商店就職。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為是沒有出息或可恥的。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背包。要問為什么?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鄙蠈W以后,許多學生都要在課余時間,在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
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guān)心外,家長最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guān)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jié)婚、養(yǎng)兒育女等。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來實施。他們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guān)重要。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們?nèi)粘I钪袑ψ优年P(guān)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guān)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jié)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此類事件近幾年各媒體屢有報道,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結(jié)果,更確切地說是家長忽視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而造成的悲劇。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nèi)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yǎng)。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于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F(xiàn)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fā)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guān)系。
●西方家長“鼓勵創(chuàng)新”,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于克隆”,前者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長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營造一個利于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并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探索活動大部分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們往往把孩子自己進行的“探索活動”視作“胡鬧”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國孩子拆了家里的鬧鐘,若能裝回,多數(shù)家長會稱贊孩子,若是裝不回,許多家長會與孩子一道把鬧鐘裝上,甚至鼓勵孩子再拆、重裝一次。但中國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鬧鐘,就算自己能裝回,恐怕也沒幾個敢告訴家長的。孩子往往在家長的嚴格管教下被熄滅了創(chuàng)造性火花。
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從宏觀到微觀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西方家長在家庭道德倫理觀念、家庭教育價值觀以及能力培養(yǎng)、品德教育、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等方面都值得我國家長認真研究學習。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
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
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guān)心外,家長最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guān)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jié)婚、養(yǎng)兒育女等。
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來實施。他們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guān)重要。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們?nèi)粘I钪袑ψ优年P(guān)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guān)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jié)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此類事件近幾年各媒體屢有報道,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結(jié)果,更確切地說是家長忽視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而造成的悲劇。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nèi)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yǎng)。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于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F(xiàn)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fā)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guān)系。
★西方家長“鼓勵創(chuàng)新”,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于克隆”,前者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長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營造一個利于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并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相信《西方國家怎樣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怎樣教育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在發(fā)達國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
導讀:孩子的交往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同時家長還要注意采用合理的訓練方式,讓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很多父母苦于不知道如何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其實只要堅持以下8個訓練,便可輕松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