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
父母對于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重大的,父母的言行舉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如果父母從來都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味孤行,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些心理上的陰影。從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角度出發(fā),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控制情緒,專家提醒家長,以下幾點情緒控制特別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地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都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家長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因而,家長們必須謹記不要或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孩子的觀察力和認識能力是很強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不好的行為或態(tài)度,孩子很容易就學會并內化為他自身的社會習慣。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對生活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jīng)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使孩子過早接觸到社會或生活方面的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因此伴隨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因而,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無論你暫時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請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經(jīng)常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于家長日常正規(guī)教育產生懷疑,也會讓孩子因此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4.不要用偏激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面前無所避諱地發(fā)表過激的言論。心理專家認為,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化,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孩子的性格往往在潛移默化之中受父母的影響,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優(yōu)秀,父母就應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讓孩子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有的爸爸媽媽認為,應該讓孩子保持童真,殘酷的一面等他長大了以后再去面對,所以總是盡可能地讓孩子感受美好,阻隔殘酷??梢灿械陌职謰寢寫n慮,如果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幻的完美世界,等他遇到黑暗殘酷的事情時,不僅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還很有可能精神世界坍塌。相信很多人對于“該不該讓小孩子看到這個世界惡的一面?”這個問題都很糾結。
“假如你去摸火,
火焰灼痛你的手指,
這種體驗將使你
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
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
孩子,希望虛偽、懦弱、
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
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
就感到切膚的疼痛,
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p>
世間有黑暗,但要相信暗夜中有光
其實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因為看見本身是不可避免的,看到之后要懂得分辨是非,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成長必然伴隨著傷痛,讓孩子接觸到生活中的謊言、背叛、分別、傷害,并且引導他坦然面對,讓這些真實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保護。
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欺騙的存在,他就會付出被踐踏的真心;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暴力的殘酷,他就會受到嚴重的傷害;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丑惡的現(xiàn)實,他就不會逃避這些苦痛;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死亡的可怕,他就會漠視自己的生命。你不需要主動讓孩子看到什么,只是看到的時候不遮掩不美化,真真實實的告訴孩子發(fā)生了什么就足夠了。
當有一天你需要告訴自己的孩子世界的不美好,其實是為了讓他珍惜所能遇到的美好。
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有3個標準:
1,孩子是否能理解
2,孩子的情緒是否受影響
3,孩子的安全是否受到威脅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承受各種真相的能力和大人是有區(qū)別的。如果孩子無法理解,我們說再多也不具有意義。如果孩子的年齡是無法理解的,那就是不應該說的話。關于理解和不理解每個孩子都不同,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因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性質而異,不可能有統(tǒng)一情況需要爸爸媽媽注意溝通和觀察。
如果你說的話,會造成孩子巨大的恐懼感和無助感,并且你暫時沒有辦法消除那請慎重,可能那些事情孩子還接受不了。孩子的恐懼不會因為父母的看不見就不存在,更不會因為父母告訴他們“別怕”就消失。告訴一個狂喊害怕的人別怕,就跟對一個在你面前疼得滿地打滾的人說“你不疼”一樣,特別殘忍。
如果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那有的話就必須得說,當然安全教育一樣是有技巧的。要注意不能嚇唬孩子,應該讓孩子知道怎么做會讓自己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孩子內心深處的堅強和勇敢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愛和責任感滋養(yǎng)出來的,當他有了想要保護的人和事,自然就會堅強勇敢起來。
小子陽歷8月15日的生日,邁進中班的大門恰好4周歲整。假期開學后老師就組織了一次家長會,會議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孩子已經(jīng)上了中班,年齡稍大些了,老師不會再像小班一樣只照顧孩子日常生活,這個學期除了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以為,還要開始教給孩子學習寫字,重要的就是要讓家長配合,樹立正確的寫字姿勢及學習習慣。開過此會后我就開始在心里盤算,咱要配合老師保持一致,讓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之間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回家后就開始整理兒子房間,準備拿出一個足夠的空間能讓孩子娛樂、學習,我也可以配合他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里寫寫畫畫,不為別的,只為提高他的學習情趣,培養(yǎng)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計劃立即行動,除了清理了房間的雜物外,另外還專門又為孩子買了套學習桌椅,臺燈等也準備完畢,墻上還貼了個小黑板,足夠孩子涂鴉的空間。
中秋假期老師布置了作業(yè),作業(yè)內容是1和2的數(shù)字描紅,各描半張紙。假期的前兩天孩子像出籠的小鳥般,每天玩的興奮至極,連中午午睡都不睡了,晚上更是玩到10來點,什么作業(yè)早拋到腦后。因為我只放了兩天假,兩天時間馬上過去,我要上班而上班后小子寫作業(yè)問題沒人輔導,我也想著趁機讓小子收收心,于是帶著孩子買好了鉛筆、橡皮準備寫作業(yè)。工具準備妥當,這廝小子不干了,說什么也不愿意寫字,可是不寫吧想到第二天我要上班,他一天瘋玩后肯定也沒心思收心再寫,我給他講著這樣的道理,小子是丁點兒也聽不進去,一直囔囔著要跑客廳看動畫片,遭到了我義正言辭的拒絕后,小子望著他奶奶開始哭鬧,想找靠山幫忙,我恣意不讓婆婆過問,把娃拉到一個房間讓他哭個夠。說實話這樣確實有些殘忍,可是這小子性子特別擰,若不驚天動地哭一場,遭到冷處理,是不會承認錯誤的,哭了N久后,發(fā)現(xiàn)我們都不理他,然后開始叫著讓我抱抱他,并且說媽媽我聽話了,我問那你寫作業(yè)嗎?小子委屈著小嘴巴說寫,我緊緊摟著他又親親說孩子老師布置了作業(yè)我們就得聽老師的按時完成,不然去了學校別的小朋友都寫了,可是你沒寫怎么辦,兒子明白的點點頭,我又幫著他擦干眼淚,然后準備好本子筆,指導著小子寫。我不知道小子在學校有沒有寫過字(老師還沒讓提供鉛筆等),但是握筆姿勢看樣子像是老師教過,而且坐姿順口溜也知道,看著小子窩著鉛筆的手顫顫悠悠,寫著寫著就拐彎,看樣子好像還很用力的樣子,這時我開始質疑,要不要讓孩子這時候學寫字,這個年齡段寫字是利還是弊?我一遍一遍的糾正著孩子的姿勢及握筆書寫方式,心里又打著鼓,好容易曲留拐彎的寫完了小半頁,兒子說累了不想寫了,一溜跑出客廳玩去了,看著作業(yè)本上那扭捏的字,我的內心開始糾結!
昨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兒子照常在樓下和好朋友**玩,同在樓下看著孫子的**奶奶也在,**奶奶是個文化人,(某職業(yè)學校退休的老師),我很喜歡這個阿姨,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和遠見,從來不過多干涉孩子,讓其自由發(fā)展,而且在孩子摔個跟頭碰著的情況下從來不會像其他的奶奶一樣大驚小怪,小題大做,非常的淡定。我向**奶奶說起關于孩子作業(yè)的問題,**奶奶給我講了許多,繼而又聊起現(xiàn)在的學校老師及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什么請客送禮什么師德,孩子才多大的人呀,4歲還只是個孩子,這個年齡正是玩耍的時候,可是我們家長卻要給他施加壓力讓他開始像牛一樣拴上沉重的韁繩,從此在大半生的時間里背著包袱在學習。聽到這些我更迷茫了,開始質疑昨天對孩子的行徑,我不知道我做的對不對,我是不是該聽這位阿姨的建議,任其發(fā)展?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認為呢???該不該過早的讓孩子寫字呢??
不過,終于決定還是要正視這個問題。有一天晚上,**坐在小桌前看電視。我習慣性地想:“這下端碗過去喂飯應該會比較配合吧?”但轉瞬就提醒自己,不能再偷懶。必須嚴格執(zhí)行計劃。所以,我過去“宣布”:“**,今天晚上開始,睡前餐必須坐到餐桌前來吃。
**說:“我邊看電視邊吃嘛?!?/p>
我說:“不行,電視我得關掉,從今天開始就得這樣。你哭鬧也沒用的。我數(shù)一到五,電視就得關掉了!”
**知道“抗議”無效,起身爬到了餐椅上坐好。
我立即肯定:“小**,媽媽和你說了新規(guī)定,讓你吃飯要坐到餐桌前來吃,你很快就這樣做了,這就叫做遵守規(guī)定,你真棒!”
然后又現(xiàn)場瞎編小故事,用以“旁敲側擊”,比如小豆豆太瘦小,所以遭到可惡的大胖熊欺負的故事;比如小豆豆從來不肯吃青菜,結果手指皮在一夜之間,全部脫落了的故事;比如小豆豆一直含飯,結果嘴里的“小晶晶”(牙齒亮白之意)全部長翅膀飛走,而“小黑黑”(牙菌斑的意思)們看到小晶晶飛走了,趕緊涌進了小豆豆嘴里做壞事的故事。雖然**一邊聽故事一邊吃飯,仍然是分散了注意力,但起碼他感覺坐在餐桌前的感覺也不壞。而這是我要的效果。
此外,我還要隨時鼓勵他自己吃飯。想盡辦法,經(jīng)常他一餐飯吃完,我也口干舌燥。
然后,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我每次都要忍耐自己的控制欲。當**說:“我吃飽了,不想吃了”的時候,我就將碗收起來,不逼迫他。因為我怕他因為討厭被控制而討厭吃飯。雖然他因此吃得很少,他長勢仍然不佳,但是我還是覺得,他的進食正?;侵匾?。
接下來我要做的事,就是真正有效地控制他的零食攝入量了。
我一定要堅持。而且我知道自己現(xiàn)在要這么辛苦,就是因為過去偷懶了。我有一個體會,其實,只要尊重和愛孩子,孩子是很好管理很聽話的。覺得困難,并不是孩子有多不配合,而是因為父母自己有畏難情緒,“預想”出來的困難。
因此我要對別的父母提出的忠告: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習慣,確實需要足夠的耐心,比較艱辛,但是,請不要放棄,不要偷懶,從頭開始,做好,你將能夠在將來,輕松起碼一半。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桂英老師提出的10個方法。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yǎng)方式。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硪蠛⒆?。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以前有一種舊觀念:為了孩子將來能順利考學、順利找工作、在社會上有一技之長,或者別人學了我也不能落后等等原因,逼著孩子學習藝術,結果孩子學得特別痛苦,大多數(shù)人中途放棄。
現(xiàn)在又見一種新問題:新一代的父母觀念不同了,認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主權,如果孩子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結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廢。
后者放棄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藝術老師常常會說:“可惜了?!?/p>
學鋼琴打了昂貴水漂
3歲的男孩晨晨上幼兒園,從第一天入園就沒有哭鬧,因為他一見到那架發(fā)亮的鋼琴就要爬上去。幾天之后,才能講清楚話的晨晨開始向媽媽要鋼琴;幾個月后晨晨媽熬不住給他買了4000塊錢的雅馬哈電子琴,可以發(fā)出和鋼琴一樣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鈕開始讓晨晨新奇了一陣,但沒過多久,他就把電子琴扔在一邊,繼續(xù)鬧著要鋼琴。
“這是不是明顯的興趣傾向?”晨晨媽很猶豫,“孩子還太小,而且學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賦呢?怎么辦??!”又堅持了幾個月,最后以家庭會議方式?jīng)Q定:出資15000元買一架鋼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保持反對意見,并以不出錢作為抗議,晨晨媽只好動員外婆一起買了鋼琴。
既然買了鋼琴,就不能只拿來按著玩。晨晨媽請了口碑很好的幼兒鋼琴教師,開始對晨晨進行系統(tǒng)培訓。最初幾個月,晨晨很快就能彈簡單的曲子,玩的時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著曲子,晨晨媽很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長,一年以后,鋼琴已經(jīng)落滿了灰塵。“他現(xiàn)在更喜歡變形金剛和孫悟空,《西游記》的全套DVD各種版本都要買,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也不厭?!背砍繈専o奈地說。
才藝練到中學漸放棄
這就是新問題的根源所在。鋼琴老師告訴記者,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當看到鍵盤樂器叮叮當當時,內心便充滿了神奇和樂趣表現(xiàn)為隨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中,這并不一定就代表著孩子在樂器方面有較強的天賦。
孩子在學琴中出現(xiàn)的半途而廢現(xiàn)象,多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有很多知識需要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存在難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樂趣相差甚遠,或者是發(fā)現(xiàn)有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彈得好———他的興趣便會急速下降,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放棄當然容易,但也許真的就放棄了一顆好種子。
執(zhí)著堅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少年宮的小提琴老師告訴記者,學藝術沒有不吃苦的,以前的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吃苦,忘記了培養(yǎng)興趣;現(xiàn)在的家長只顧著興趣,卻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八囆g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學苦練出來的,當然他們堅持的一個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條件和興趣,這三者缺一不可,”這位老師說,“其實,很多學生在學習了一兩年后放棄非常可惜,因為一年恰恰是一個關卡,絕大多數(shù)人是在一年內被淘汰的,可以說,堅持過一年就成功了一半?!?/p>
這些當年就是吃苦學成的藝術老師們都認為,學會什么叫執(zhí)著堅持也是學習藝術的一個重要目的,不管以后是否從事藝術行業(yè),這都是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
1、撿臟東西吃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經(jīng)有過撿東西吃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壞的習慣。
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灌輸東西掉在地上就臟了,不能再撿起來吃的正確觀念。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況,這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說:“喲,東西臟了,我們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訴孩子食物已經(jīng)臟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將地上的臟東西打掃到垃圾桶里。而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浪費食物而將其揀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
有統(tǒng)計顯示,有撿臟東西吃壞毛病的寶寶,其父母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覺得扔了可惜,撿起來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記?。寒斈愀嬖V寶寶“掉地上太臟了,媽媽吃了,給你新的?!钡臅r候,寶寶根本理解不了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媽媽可以撿起東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為小寶寶辨別事物和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他看來,東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樣的。因此爸爸媽媽對于掉到床上、桌上的東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則處理,不要以為干凈就撿起來吃掉,這樣會在無形中誤導了您們的小寶寶。
當然,這里說的不僅是要在家中這樣,在戶外更是應當如此。
改正方法
因此爸爸媽媽要注意:
⑴細菌在潮濕的地方繁殖得比較快,因此要避免寶寶在這樣的地方撿拾東西吃。
⑵在戶外,任何東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撿起來吃,因為此處有可能曾留有貓、狗等動物的糞便。
⑶餐桌有小東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寶寶當成食物誤食造成嚴重后果。
⑷當孩子在地上撿東西吃時,父母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東西,這樣會驚嚇到年幼的孩子。
2、扔東西
孩子一般到了6~8個月,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
當孩子在無意中扔起東西的時候,他會異常興奮,會認為自己又多了一項大本領,因此會非常高興地進行多次重復,同時也希望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夠給予他贊揚。在重復的同時,寶寶實際上也是在學習。比如:他會觀察物體的墜落軌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體落地時的聲音;他會逐漸發(fā)覺扔東西和發(fā)出聲音之間是存在著必然關系的,從而學習了邏輯知識;從扔出東西到等待聲音,從而學會心理期待等等。
所以,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必經(jīng)的一個成長階段,對于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
但是,父母在這件事情上的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在寶寶開始掌握這項技能的時候,提供給孩子一些適當?shù)耐婢?比如線球、皮球等等),并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寬敞的環(huán)境,讓寶寶扔個夠。在寶寶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父母應當給予大量的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小寶寶的自信心和快樂情緒,讓他能快樂愉快地玩、輕松地接受知識。但當他慢慢長大后,應注意逐漸淡化他的扔東西行為,以免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
改正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因為年紀小,手、腦綜合協(xié)調能力不夠完善,所以在扔東西的時候,可能會不慎損壞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對此父母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過于批評孩子,因為父母的反應會讓孩子感覺很特別、很夸張,這將無形中強化了他用扔東西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的意識,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別人注意或想表現(xiàn)自己,都會想到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樣最終會讓他形成扔東西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已經(jīng)形成了扔東西的壞習慣,那么媽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設計各種扔東西的游戲,讓他扔個夠,把壞習慣變成一種技能。如扔球、擲沙包等,并可教給他各種投擲技能。
⑵寶寶兩歲以后已經(jīng)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告訴他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不能扔。
⑶如果孩子扔東西影響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對孩子提出正面批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⑷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發(fā)泄而扔東西,那么爸爸媽媽應先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對孩子生氣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當?shù)?,要對寶寶加以同情,并給予他安慰;如果是因為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則可以采取轉移目標的方法進行處理。
⑸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注程度,讓寶寶感覺到父母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⑹告訴孩子扔出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亂扔東西的毛病。
3、破壞性行為
孩子隨著能力的提高,將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寶寶長到快2歲的時候,好奇心開始逐漸增強,對所有的物品都很感興趣,喜歡東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都還比較差,對各種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難免會破壞一些東西(有時甚至可能是父母十分喜歡的東西),這應該得到父母的諒解。
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手中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多次嘗試失敗后的挫折感往往會激怒年幼的孩子,為了發(fā)泄自身的沮喪感,孩子就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
如果屬于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誤解,感覺自己很孤立,從而產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壞行動來表現(xiàn)出他的憤慨,或者故意繼續(xù)破壞來挑逗父母,看父母生氣的樣子,從中獲得滿足抵消失敗的感覺。
改正方法:
對于孩子的破壞性行為,父母要注意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來幫助他改正:
⑴對于他所破壞的東西,凡是能恢復原狀的,父母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將它加以恢復和修補。
⑵告訴孩子不管是因為什么,破壞東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應盡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壞的原因,不要過分批評,應采取措施安撫他的異常情緒。
⑷多陪寶寶做游戲,提高他的動手技能,幫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養(yǎng)他的成功感。
⑸對于孩子的各種情緒,成人要多用心加以體會,并適時地替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憤怒就會大大地降低,從而放棄過激的破壞性行為。同時,這對親子關系也大有好處。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首先自己要平靜,要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積極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盡可能地提供給孩子一些可以滿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其他人惡意或無意地慫恿、縱容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4、任性與發(fā)脾氣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大多數(shù)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些任性的行為,尤其是在2~4歲最為常見。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過于溺愛、嬌慣,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會任性地大哭、大鬧。
如果爸爸媽媽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讓步,這就讓孩子意識到了他的這種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會不斷使用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滋養(yǎng)了孩子任性妄為的壞毛病。
此外,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嘗試、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舊失敗,這種挫折感也會讓孩子大發(fā)脾氣。
改正方法
對于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過于嬌慣孩子,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不是他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夠實現(xiàn)。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緒上比較多變,因此爸爸媽媽在處理事情時要思想先行,在考慮好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及處理的辦法之后再行動,以免到時不能應付孩子的任性撒嬌。
⑶對待孩子任性和發(fā)脾氣,雖然心里很著急,但臉上不要過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處理,孩子在自覺沒趣后會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將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會忽略剛才發(fā)生的事情。
⑸盡量不要讓孩子第一次發(fā)脾氣就得逞,勝利感會激勵他以后次次都使用這種方法。
⑹當著孩子的面多夸獎別的聽話的孩子,讓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識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為了博得爸爸媽媽的表揚,他也會學得很乖。
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xiàn)出自己沒辦法,也不要說諸如“再不聽話我揍你”等話語。
⑻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特別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應了的一定要做到,這樣你說的每一句話,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適當懲罰,告訴孩子因為他發(fā)脾氣而錯過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動,這足以令他在下次發(fā)脾氣前慎重考慮。
⑽家人態(tài)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個態(tài)度,讓發(fā)脾氣的孩子鉆空子。
⑾讓孩子在多種選擇中自己做出決定,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太好意思發(fā)脾氣。
⑿要堅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哭而改變主意。
5、攻擊性行為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會過渡過去。但是也有不少寶寶會進而養(yǎng)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習慣,需要大人加以糾正。
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可能是他發(fā)泄不快的一種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別的小朋友、父母或電視的行為等等。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xiàn),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
改正方法
對于這些攻擊性行為,父母要注意:
⑴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⑵不要讓孩子看暴力電視。
⑶平時要教育寶寶講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友好,不要打人罵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技能,特別是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
⑸教孩子講出憤怒的情緒,父母加以適當?shù)氖鑼А?/p>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評別人的孩子。否則,我們的寶寶會失去安全感,覺得只有打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⑺不能雙重標準,自己孩子被攻擊就沒完沒了地大吵大鬧;自己孩子攻擊了別人就無所謂,甚至洋洋得意,這只能給孩子非常壞的影響。
以上列舉了一些寶寶常見的不良習慣,希望對各位媽媽爸爸有所提醒,您們的正確指導將影響孩子今后的行為規(guī)范。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顒樱?0%都在不斷重復原來的動作,習慣動作是潛意識,無需大腦思考,無需用意志去控制。
葉圣陶先生把“習慣”和一個人的“能力”聯(lián)系起來:
走路和說話是人人具備的兩種基本能力,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比如,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事物記下來的習慣,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
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
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對習慣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好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p>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p>
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
我們家長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熏陶,比如,生活習慣、待人習慣、閱讀習慣、勞動習慣,等等。
關于怎樣培養(yǎng)好習慣,育兒專家都有很多經(jīng)典的著作,我不羅嗦了,也許以后會總結一些具體的實例。
今天,我想說幾個“反面教材”,不良習慣,對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1)愿望沒有得到滿足,就要發(fā)泄情緒,甚至動手打人。
我們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5歲,僅僅相處了三天,這男孩的火爆脾氣,讓所有人都崩潰了!看電視時,他說要看少兒頻道,他媽媽只不過慢了一秒鐘的時間,他居然抓起遙控器拼命往電視機上砸去,一邊還撕吼尖叫;吃晚飯時,他喝了很多飲料,他媽媽說不能喝太多,結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媽媽的腦袋上,還理直氣壯地哭喊;朋友們一起打撲克,他想玩,就單獨給了他和笑笑一副,誰知他不領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東西都掀翻了……
別人的孩子,我不會干涉。
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長:必須盡快幫助孩子糾正惡習。
如果希望世界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一點愿望沒有滿足,就大發(fā)雷霆,
那么將來長大到了社會上,肯定會撞的頭破血流!
當他遭遇拒絕、遭遇失敗、遭遇挫折的時候,不會有很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問題,更不能理智地解決問題。
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控制情緒。
(2)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事沒始沒終。
一個朋友的孩子已經(jīng)8歲,上小學了,我?guī)еπθニ彝妗?/p>
他先拿出一堆拼圖,和笑笑一起拼,當笑笑還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開,沖到房里,拿出一個奧特曼變形玩具。
笑笑抬頭看了看,又低下頭,依然專注于手中沒有完成的活兒。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劃了兩下,又轉身翻開抽屜,拿出一張碟,對笑笑說:“弟弟,我們看灰太狼吧?”
笑笑非常冷靜地說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弊尭绺绲膵寢岊拷Y舌。
是的,笑笑2歲的時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訴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朋友很煩惱,說她兒子一直就是這樣,三分鐘熱度,沒耐心,不能堅持,現(xiàn)在上學了,老師也批評他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是東張西望,回家做作業(yè)呢,也很磨蹭,本來半小時能完成的事兒,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會看電視一會打/槍居然能折騰兩個小時。
如果從小做事情就沒始沒終,長大以后可能很難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yè),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個認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而且,不能專注,就意味著工作、生活沒有效率,三心二意虎頭蛇尾,也讓人感覺缺乏責任感。
我讓朋友先不要著急,她兒子顯然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當務之急是幫助孩子糾正惡習,雖然改變很難,但是為時不晚。
(3)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媽媽。
這是一位網(wǎng)友媽媽向我發(fā)來的求助,女孩5歲。
她說,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玩滑梯和小朋友發(fā)生沖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要媽媽;看動畫片里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愛思考,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
習慣于依賴別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
我們愛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
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有一種依戀,是為了分離!
我提的幾個建議: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于代勞、過于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提問,激發(fā)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fā);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結束語】
我還是這句話:孩子無錯,家長有責。
以上惡習的形成,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過度順從,會導致孩子自私蠻橫;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軟弱無能。
所以,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可能是剛學寫字,筆握不好還是怎么回事,xx開始寫的時候,總是會是不是寫錯,要不就多一點要不就少一點,于是我就開始教她怎么使用橡皮擦,她看了之后覺得非常的開心。于是在本子上或者書本上畫上,然后就用橡皮擦給擦干凈。
剛開始我只是覺得她可能是覺得橡皮擦很神奇,滿足她的好奇心而已,可是到后來,我慢慢的覺得她好像會經(jīng)常的把字寫錯。經(jīng)常都是寫的長一點或者短一點的,沒有幾個字是寫的好看的。
后來,她自己玩橡皮擦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去了,于是她叫我給她去找,我沒有幫她去找,因為我想讓她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也想讓她知道,不管什么東西,一定不能亂放,從什么地方拿起來就要放到什么地方去。后來橡皮擦還是找不到,于是我告訴她,找不到我也沒辦法,我也找不到,既然找不到橡皮擦那就應該好好寫字。不要輕易的就寫,看準以后再下手去寫。這樣就不會寫錯了。
沒想到丟了橡皮擦的結果是讓xx的字寫的更好了。而且沒有那么多的歪歪扭扭了。我突然想,是不是因為有了橡皮擦就給她一種我寫錯了還能擦掉重新寫過的思路呢?于是后來我找到橡皮擦的時候我也沒有拿出來。我想,寫字就跟人生其實是一樣的,給了太多的寬容,給了太多可以從新來過的機會,機會就會變得不值錢了,以后有什么機會也就錯過了,特別是一些小錯誤,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犯了錯誤也可以重新改過,下次再珍惜,養(yǎng)成習慣后就不知道哪個下次才能真正的改過了??!人的一生中根本就沒有橡皮擦,做過后就永遠留在哪里了,任憑你怎么去擦也擦不掉,抹不去。
我以后盡量不會讓xx去用橡皮擦,但是我會永遠備著橡皮擦。
一、孩子獨立性差,總是依賴他人
妞妞平時干什么事都要躲在大人身后,悄悄地跟大人說,開始家長還以為孩子就是年紀小,膽子小,不敢提要求,就更加小心翼翼,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妞妞并不是在外面才膽子小,即使在沒有陌生人的家里,也要鉆到爸爸懷里,悄悄跟爸爸說她想吃梨,爸爸讓她自己去廚房洗兩個梨子,每到這個時候,妞妞就使勁在爸爸懷里蹭,撒嬌哭鬧地讓爸爸替他去,爸媽想這可能不是簡單的“膽子小”的問題,已經(jīng)漸漸養(yǎng)成依賴別人的心理了。
提醒:首先,孩子在兩歲之前正是對父母的依戀期,父母們在培養(yǎng)好和孩子的親子關系之后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能力。第一步,要消除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的“全能超人”感覺,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有些事情也不能辦到,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就得自己嘗試。爸爸媽媽這時候可以適當?shù)难b一下軟弱,讓孩子有責任意識。第二步,為孩子樹立自信心,多多鼓勵他們自己做。沒有自信,孩子永遠都不會自己邁出腳步走向遠方。
二、孩子拒絕和我溝通
寶爸昨天又把兒子打了一通,原來毛毛總是不喜歡和爸爸講話,爸爸問什么問題,他也是要么走開要么說不知道,寶爸也才30多歲,他自己反思難道是有代溝?小小孩哪能這么明顯,于是就把兒子收拾了一頓。
提醒:首先這樣解決不了問題。重要的是要問問自己,孩子拒絕和你溝通是只針對某事拒絕還是很多事都拒絕和你溝通?是近段時間拒絕溝通還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拒絕和你溝通?這都是我們在被別人拒絕溝通時(不論是孩子還是夫妻之間)需要首先問自己的問題,不用急于向對方索取答案,嘗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看看問題,當你改變角度看時,對方的世界會在你的心理一點一點的清晰起來,此時再做溝通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與包容。溝通是一種能力,一些父母總覺得與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了如指掌,其實并不盡然。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了解都有許多“盲點”。
三、開發(fā)寶寶智力,多大最合適
這是很多父母都會問到的問題,孩子有天賦,但是多大開始培養(yǎng)才合適呢,太早的話怕影響孩子的童年時光,也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太晚又怕耽誤了,影響孩子一輩子,到底多大開始才合適呢?
提醒:能這么想說明父母們很明智了,不會逼迫孩子過早學習,如果是智力類的開發(fā),基本從0~3歲就可以開始了,一些早教機構也有相關的課程,可以參考一下,這類開發(fā)沒有課程壓力,知識鍛煉孩子對音樂、顏色、數(shù)字的敏感度和興趣,不會對孩子造成負擔。
而一些才藝類的就可以稍晚一些,比如說鋼琴、毛筆字等等,一般要等孩子手臂發(fā)育到有一定力量之后,才能進行,不然不僅不能配額養(yǎng)孩子的興趣,也許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也有影響,后果往往得不償失了。
四、平穩(wěn)度過三歲前的反抗期
才三歲的小孩,就會犟嘴,有時候說不停還有暴力情緒,小拳頭握的緊緊的,說不定再生氣一點就會撲上來打媽媽了,聽人說孩子不僅是青春期才會叛逆,三歲就有反抗期了,如果真是這樣,怎么跟孩子和平度過呢?
提醒:三歲前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父母不能忽視,但也不必大驚小怪。孩子罵人時,最好的辦法不是訓斥,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有兩個辦法:一是冷處理,誰也別理他,直到他不罵人為止;二是迅速轉移他的注意力,把他的興奮點分散。訓斥能讓孩子加深記憶,使他認為這是吸引大家注意的有效辦法。教育孩子時,不能用反面教材,而是用正面的例子,正面的教材直接了當?shù)恼f。比如:什么樣的行為是好行為,寶寶,要學習好行為。而不能說:什么樣的行為是壞行為,寶寶,不能學壞行為。
拓展閱讀:寶貝特別不喜歡去幼兒園,怎么辦?
孩子剛接觸新的環(huán)境,不適應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跟老師及時溝通。而且,千萬不能心疼,孩子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先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吧,然后開始的時候可以陪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長一點,等他覺得環(huán)境安全了,父母再走也不遲。有時候肯定有什么事情讓他不喜歡了,比如老師說他了,小朋友不和他好了之類的,父母要與老師溝通,在集體當中重視于他,給他在同伴中形成榜樣,表揚他或發(fā)給他小紅花,他會在得到老師的認可的同時,得到小朋友的認可和友好,這樣他就愛去了。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TOP1無休的爭吵比例:31.35% BBS:每次一聽到隔壁的兩口子吵架,我就會想起小時候我的父母總無休止的爭吵,簡直從記事起就開始了。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們竟然為"買一種外賣的熟食為什么買帶糖的"...
有的爸爸媽媽認為,應該讓孩子保持童真,殘酷的一面等他長大了以后再去面對,所以總是盡可能地讓孩子感受美好,阻隔殘酷。可也有的爸爸媽媽憂慮,如果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幻的完美世界,等他遇到黑暗殘酷的事情時,不僅...
該不該讓4歲娃執(zhí)筆寫字? 小子陽歷8月15日的生日,邁進中班的大門恰好4周歲整。假期開學后老師就組織了一次家長會,會議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孩子已經(jīng)上了中班,年齡稍大些了,老師不會再像小班一樣只照顧孩子...
糾正孩子的進餐“惡習”到今天為止,**吃飯“回歸”餐桌近兩周。他適應得還不錯。之前,他吃飯要么是邊玩邊吃,要么是邊吃邊看電視,要么是走來走去。幾次都想扭過來,無奈我實在懶惰,總是想,我在家讓他好好坐下...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