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孩子的智慧來自提問》,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猶太人崇尚創(chuàng)新,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于懷疑,并不恥發(fā)問,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自然就越來越多。
寒假時我到美國看望表姐一家,結識了他們的鄰居利婭。利婭是以色列人,為人開朗大方,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她丈夫是美國一家公司駐以色列的代表,經常在以色列與美國之間往來;利婭自己帶著兒子拉米爾在美國生活,獨立承擔了撫育孩子的重任。
都說猶太人非常有智慧,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會不會也有一套?我開始不知不覺地觀察利婭和拉米爾,希望能夠發(fā)現(xiàn)猶太人精明的頭腦在幼兒時期家庭教育的秘密。
沒多久,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
那天,拉米爾從幼兒園的接送車上回到家,正和我聊天的利婭馬上迎了出去,陪他一起走進了房間。進門之后,利婭問拉米爾:“今天你提問了嗎?”拉米爾連連點頭。“那么,你都問了些什么呢?”利婭繼續(xù)問他。拉米爾開始復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問題,有的是問幼兒園老師的,有的是問同班小朋友的……問題千奇百怪:為什么樹葉有紅的也有綠的?為什么有的螞蟻會有翅膀?為什么牛奶不能換你的餅干……我略數(shù)了數(shù),這小家伙一天問了二三十個問題。利婭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問利婭。“提問啊,”利婭笑瞇瞇地說,“拉米爾就是個問題簍子,總是問個不停。”
隨著利婭的講述,我漸漸明白了。原來,每個猶太人在很小的時候,幾乎都會被長輩提問。利婭小時候,她爸爸就常問他,為什么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剛開始時,她認為今天和昨天、明天并沒有什么不同。爸爸沒有責備她,而是讓她每天都問別人十個她不懂的問題;如果沒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從那以后,利婭覺得日子的確不一樣了,因為每天都是那樣新鮮……
“這沒什么,”利婭說,“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問中長大的?!?/p>
提問!
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我一直在探尋的秘密所在:永遠的探求心境!猶太人崇尚創(chuàng)新,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于懷疑,并不恥發(fā)問,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自然就越來越多。
我不由得想到一則流傳甚廣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幾乎每個猶太人父母都會問孩子一個問題:“如果現(xiàn)在房子失火,你會帶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錢或貴重物品,母親就會再問他一句:“有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告訴他:“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你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p>
而智慧,恰恰就來自于提問!
我笑了。利婭讓我得到了我想要得到的答案。我們后來成了朋友,直到我回國之后,還不斷地接到她的來信。我感到非常滿足,因為我有著利婭這樣的猶太朋友,也因為我明曉了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方法,這種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讓孩子提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好提問題,說明孩子好學習,愛動腦筋思考問題,求知欲旺盛。這是優(yōu)良的品質,家長要精心呵護。那么,怎樣呵護孩子的好問精神呢?
孩子天生地好奇。好奇必然導致好問??吹阶约簺]有見過的東西或事物,看到同他熟悉的東西或事物不一樣時,往往就會纏著父母問這問那,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爸爸,這是什么?”“媽媽,那是怎么回事?”表明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望強烈。通過提問題,可以認識未知的世界和事物,獲得知識,開闊眼界。
德國十九世紀的著名教育家福祿倍爾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渴望知識的孩子,會接二連三地提出問題——怎么樣?為什么?什么時候?做什么?是什么?——每一稍能滿足孩子的答案,就給孩子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兒童分別地從各方面學到語言,把它作為認識客觀世界的媒介。”
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既能夠獲得知識,認識客觀世界,還可以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fā)展,對孩子的發(fā)展來說意義重大。
家長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好問
因此,對于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首先要以積極的態(tài)應對。
所謂“積極的態(tài)度”:
一是要欣賞、贊揚、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問的精神,聽到孩子的問題,要由衷地高興;
二是要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讓孩子深切地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問題也很關注,以家長的情緒感染孩子,強化孩子的好問精神;
三是要努力用生動形象的、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耐心地給孩子講解,回答提出的問題,不要讓孩子失望;
四是盡量不用論證的方法給孩子進行問題的解釋,要多用貼切的比喻,即用孩子熟悉的事物或故事打比方,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盡一切可能講清楚,說明白,直到孩子滿意。
在這個問題上,魯迅先生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據(jù)魯迅夫人許廣平回憶:有一次,魯迅先生靠在藤躺椅上,海嬰騎馬式地坐在他的身上,邊吃邊談天。魯迅一一回答孩子提出的幼稚的問題:
“爸爸,儂(你)是誰養(yǎng)出來的呢?”
“是我的爸爸、媽媽養(yǎng)出來的?!?/p>
“儂的爸爸、媽媽是誰養(yǎng)出來的?”
“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養(yǎng)出來的?!?/p>
“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一直從前,最早的時侯,人人是哪里來的?”
這樣子追尋到物種原始來了。告訴他是從子--單細胞--來的,但是海嬰還要問:
“沒有子的時侯,所有的東西都從什么地方來的?”
這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了,而且也不是五六歲的幼小心靈所能了解,在盤問了許久之后,回答不清了,就只好說:
“等你大一點讀書了,先生會告訴你的。”
解答孩子的問題力求準確無誤
第二,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時,要努力到正確無誤,切不能摸棱兩可,給孩子以錯誤的概念。
孩子初次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渴望了解接觸到的一切,認識所面臨的事物,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到處尋求、吸收知識。小孩子的心理就像一張白紙,第一次接觸到的知識,會深深地印刻在他們的記憶里。中國有句成語:“先入為主?!币馑际且韵嚷牭娇吹降臑橹?,其他的難于理解接受。先接受了一種說法或思想,無論是對是錯,都會以為是正確的,有了成見,后來就不容易再接受不同的說法或思想,甚至予以排斥。因此,回答孩子的提問,要力求正確無誤。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提出的問題一般比較簡單、淺顯,回答起來也比較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豐富,他們提出的問題會越來越復雜、深奧,假如不能立刻做出準確的回答,就要查閱一下有關的資料,給孩子一個科學的答案,或給予一個恰當?shù)幕卮?。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家長要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能認為小孩子好“糊弄”,為了維護家長虛假的“面子”,而假裝“圣人”,“強不知以為知”,不懂裝懂,給孩子似是而非、摸棱兩可的回答。
比如,有家長在教小孩子算術的時候,就這樣告訴孩子說:“加法、乘法的等數(shù)一定多,減法、除法的等數(shù)一定少?!焙⒆右詾檫@是“規(guī)律”,記等牢牢的。等到孩子上學以后學“正負數(shù)”時,就會遇到麻煩。
最好能夠做到即問即答
第三,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要盡可能當即做出回答。
小孩子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即興式的,就是對眼前的事物、景物、環(huán)境或情況,臨時發(fā)生興致而提出問題,諸如“這是什么?”“這是為什么?”“這是怎么啦?”孩子常常是迫不及待地希望馬上就能得到答案。這就要求家長反應要靈敏,最好不要拖延時間。因為有許多的事物、景物、環(huán)境或情況的出現(xiàn)帶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是“稍縱即逝”,稍一遲疑就會消失,從而失去教育的大好時機。比如孩子發(fā)現(xiàn)了天上的彩虹,或是孩子在乘坐汽車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鮮、奇異的景物,等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迅速做出回答,及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這就要求家長平時必須加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切實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修養(yǎng)?!捌綍r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那是不行的。
不見得都給予現(xiàn)成答案,最好給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
第四,有時候回答孩子的問題,最好給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以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望。
孩子提出的問題,有時是“一無所知”,完全不了解,家長就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如果家長知道孩子曾經看到過類似的事物和景物,或經歷過類似的場合和情景,家長就不見得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可以啟發(fā)孩子回憶、聯(lián)想,盡量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或與家長一起共同尋求答案。
比如,帶孩子到動物園看到斑馬,孩子問這是什么?家長可以啟發(fā)他回憶在馬路上看到駕車的大馬,告訴他身上有斑紋的馬叫斑馬。孩子看到池塘的鴨子在水中游,問鴨子怎么能游動呀?家長可以讓孩子背誦唐朝文學家駱賓王的《詠鵝》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备嬖V孩子這詩中最后一句詩就告訴我們鴨子為什么會游動,讓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學過游泳,就可以讓孩子聯(lián)想人游泳的動作。
【導讀】孩子似乎總有問不完的問題,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問題,卻包含很多頗具哲學意味的思考,是孩子積極思維的體現(xiàn),是他們向未知領域的探索,家長可不能應付了之,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也是一門學問。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有一種自然的力量,促使他們不斷向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從身邊的花花草草,到遙遠的太陽和月亮,都會激發(fā)他們的疑問和想象。
孩子的問題經常被家長忽視
兩個做客的小朋友搶著看一個節(jié)目,而小主人卻想看另外的節(jié)目,搶不過來就去找爸爸:“他們兩個不讓我看電視?!卑职终f:“他們是兩個,少數(shù)要服從多數(shù)。”孩子委屈地問:“為什么?難道兩個人自私就比一個人自私好嗎?”爸爸忙工作,不再理會孩子。
彤彤看到一輛冒著煙的摩托車,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媽媽,那輛摩托車是鍋做的嗎?它和鍋一樣冒煙呢。”她又捧著一捧草問爸爸:“爸爸,什么是草?”父親說:“草,就是草嘛?!?/p>
默默有問不完的問題:“草為什么是綠色的,它怎么不長成花的顏色?”他會問:“為什么我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早上起床,他會問:“月亮姐姐為什么不見了呢?太陽為什么那么熱?太陽要是掉下來了怎么辦?”父母一開始還會耐心回答,后來就讓他自己去想了。
昊昊拿著一本書跑到爸爸身邊問:“爸爸,這個狐貍老跟在雞后面干啥?”“問你媽去?!薄^了一會,昊昊又拿著書跑過來問:“母雞為什么沒發(fā)現(xiàn)狐貍?”爸爸:“一邊去,沒看我在忙嗎?”
孩子的問題中蘊含著智慧和探索
孩子們看似司空見慣或者毫無意義的問題,卻容不得家長小看。這些問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有些甚至切中人類發(fā)展中最本初的、重大的問題。
孩子的問題即是智慧
雅斯貝爾斯說:“我們常能從孩子的言談中,聽到觸及哲學奧秘的話來。”老子也認為,最具智慧的圣人恰恰就是復歸于嬰孩。也有人認為孩子的問題甚至比那些哲學博士更深刻。如上文提到的,兩個做客的小朋友與小主人搶看節(jié)目,孩子反問爸爸:“難道兩個人自私就比一個人自私好嗎?”再如,捧著一捧草的彤彤問:“爸爸,什么是草?”孩子的這些發(fā)問是否更具哲學的意味?是否比大多數(shù)家長的認識還要深刻呢?可以說,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本身就是智慧。這些智慧需要我們家長向孩子們不斷地學習,甚至不斷地反問我們自己。
孩子的問題顯現(xiàn)著積極的思維
孩子有問題恰恰說明了孩子的思維在積極地運轉,他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是他的發(fā)現(xiàn),以及他是怎樣用他的思維加工他的發(fā)現(xiàn)的。如上文中彤彤看到一輛冒著煙的摩托車,她就問:“摩托車是不是鍋做的?”在她的經驗中鍋會冒煙,看到摩托車冒煙,她就將自己的經驗聯(lián)系起來。
摩托車是鍋做的嗎?從孩子的問題里可以發(fā)現(xiàn)她敏銳的觀察、活躍的思維。孩子的問題說明了他正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自己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建立起聯(lián)系。杜威說教育即經驗的不斷重組,而這個孩子不正是在完成自己生活經驗的不斷重組嗎?同時,通過孩子的問題,家長還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思維水平正處在復合思維的階段。他通過聯(lián)想將各個具體成分和復合物連接起來的特征擴散了,形成了直觀到具體的形象或者物品連接的復合體,它們所連接的聯(lián)系的廣泛多樣是驚人的。這也是為什么這一時期孩子的問題特別多,同時又充滿了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
孩子的問題顯示著孩子向未知領域的努力
幼兒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還未成熟,其操控外界的能力相對較弱。對于他來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神奇的,而孩子天生有一種力量,他是天生的學習者。孩子試圖控制他周圍的環(huán)境,他以無窮盡的問題,向未知領域做出不斷的努力,以求得安全的欲念。
這樣一種向未知領域的努力,轉換到現(xiàn)實生活中即孩子可以從身邊的花花草草、貓狗蟲魚開始,一直問到遙遠的太空。正如上文默默的那些問題,正是他向未知領域的努力。他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就問:“為什么我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早上起床,他看不到月亮就問:“月亮姐姐為什么不見了呢?”這些都表明他不斷向未知領域進行探索。而孩子們向未知領域的努力也正是人類能夠不斷獲取知識,不斷向新的知識領域前進的重要力量。
如何對待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問題本身就是智慧,它也蘊藏著孩子向未知領域的努力,所以家長不能小瞧了孩子的問題。家長需要,孩子們也需要家長耐心地、認真地對待他們的提問,并給予積極的回應。
正視孩子的提問
理解了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多問題、孩子問題的重要性,以及滿意的回答對于孩子成長的長遠影響,就需要我們家長謹慎地、正確地面對“十萬個為什么”。孩子有時可能會提出一些十分滑稽、甚至無法回答的問題,這時候一笑了之、敷衍或者粗暴制止,都會影響孩子,甚至導致其智慧停滯不前。而當家長正視孩子的問題,對他的問題給予適當?shù)幕貞獣r,不僅能促進其認知的發(fā)展,而且能激發(fā)他對外界探索的興趣,繼而發(fā)展孩子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給予孩子積極回應
對于能直接回應孩子的問題,如“這個狐貍老跟在雞后面干啥?”家長可以直接回答孩子“狐貍喜歡吃雞,跟在雞后面是為了捉住它”。有些問題則可以引導孩子通過進一步觀察,全面了解,如“母雞為什么沒發(fā)現(xiàn)狐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狐貍走路的姿勢等,讓孩子較全面地認識和理解事物。相反,如果家長敷衍,甚至嘲笑他的話,則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沒有問題了。
提高孩子的提問水平
孩子提問的水平與其自身經驗,認識的廣度、深度,思維的靈活性以及學習的興趣呈正相關。家長要利用日常生活資源,讓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對于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孩子,可以適當?shù)靥峁┓磫柕臋C會,激發(fā)孩子的思考。如彤彤捧著一捧草問爸爸什么是草,家長可以回答:“我覺得綠色的,矮矮的就是草,你覺得呢?”這樣使孩子不僅僅停留在某一個問題上,還可以引發(fā)對事物的整體思考和認識。甚至可以結合孩子思維發(fā)展的水平,有意創(chuàng)設適合其思維水平的環(huán)境,給予其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進一步引導,提高孩子的提問水平。如默默問:“太陽為什么那么熱?太陽要是掉下來了怎么辦?”這說明默默將生活中某些經驗遷移到太陽身上,但他不像“摩托車是鍋做的嗎”問題一樣,可以清晰地看出彤彤的經驗的重組。這時家長可以通過進一步引導,或者反問:“你為什么擔心太陽會掉下來?”聚焦到默默最初的經驗上,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根據(jù)孩子最初的經驗,提供合適的幫助與支持。
孩子的問題是不可小覷的,家長不但不能忽視孩子提出的問題,還應該鼓勵孩子提問,并在回答問題上下功夫。
育兒心得:尊重孩子的提問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愿。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
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huán)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yǎng)。
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么,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后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并引導孩子的思想的培養(yǎng)。
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
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xiàn)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huán)境的區(qū)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我想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隨著孩子的長大,對于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大,當他們有疑惑時,就只能找爸爸媽媽去問個究竟。孩子能提問,就說明他們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善于思考,同進也希望能在父母那里得到答案,畢竟在他們的眼中,父母都是全能的,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超人”。
面對孩子的提問,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很煩,便會指責孩子說:“年紀小小的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呢”“自己看書去”“長大了你就知道了”“煩死啦,成天問問問,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漸漸地,孩子不敢問了、不愿問了,漸漸地孩子也覺得確實沒什么好問的了,一切正如爸爸媽媽所說的“本來就是這樣”!于是,原來濃郁的好奇心逐漸被習以為常所泯滅,孩子習慣了一切,也懶得去追究為什么了。這是可怕的,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五、六年級的小學生的確已提不出幾個“為什么”了!
兒童處在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階段。他們好動、好問,對周圍環(huán)境有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好奇心。兒童此時的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潛在的才能,也是成才的起點。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敢疑善疑、大膽思考、靈活思維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出于興趣和好奇心,向家長提出各種問題,不管提問多么幼稚多么難回答,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都應認真傾聽,必須避免不愿回答、輕視厭煩的態(tài)度。
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提問呢?在這給年輕的父母們支幾招吧。
1、你要鼓勵孩子的提問。
父母聽完孩子的提問之后會可以這樣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好;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是這樣的;這個問題把我難住了,讓我好好想一想;我們討論一下好嗎:咱們一塊看看書;你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如果你能想辦法弄清楚再告訴我就好了?!辈还芎⒆邮菑母改改堑玫酱鸢高€是跟父母一起去探究答案或是自己一個人想辦法弄清楚答案,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同時也促進了父母跟孩子的親密關系。
2、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機。
有時孩子對于社會上的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也會問為什么,這時父母可抓住這樣的問題對孩子進行教育,讓他能辨認是非好壞,并給他一些正面的,好的現(xiàn)象加強孩子的社會道德感和正義感。這樣的契機不但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同時也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3、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于孩子能解決的問題,父母應及時的給予引導,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在解決的過程中,父母提供一些盡可能的幫助,比如教會他們上網(wǎng)查資料,教會他們翻閱科技書等,使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無形中,孩子就學會了如何獨立地解決問題,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4、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
所謂創(chuàng)新思維,簡而言之,就是突破常規(guī),與眾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滲透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孩子愛問為什么,家長也應該多問孩子為什么。如同一道數(shù)學題,應不滿足于孩子會做了,而應提倡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尋求多種解決方法。遇到生活中的難題,家長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導孩子從不同側面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多問孩子“為什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勤于思維的習慣,培養(yǎng)不怕困難、勇于求異的精神。
孩子愛問為什么,是因為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多么的珍貴,是多么需要我們去用心呵護。當孩子提出“為什么”時,我們不但不應嘲諷,而應予以鼓勵,甚至參與其中,陪同孩子一同去找資料、去做實驗、去請教他人。漸漸地,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并勇于去尋找答案,創(chuàng)新思維自然而然地從中萌發(fā)。
正如寶寶胃腸如果缺少了食物就會感到饑餓一樣,他的皮膚缺少父母滿懷愛心的撫摸,也會感到“饑餓”。胃腸的饑餓,會影響孩子身體的成長;而“皮膚饑餓”則會妨礙其智力的發(fā)育。
或許下班時候的擠車、塞車,讓你回到家里已一身的疲憊,沒有興致去把孩子;或許晚飯之后,你還有外語要讀、論文要寫,沒有時間去抱孩子;或許你認為孩子有保姆去帶、有爺爺奶奶在哄,孩子不哭不鬧,玩得好好的,沒有必要去抱他。你可能還想,孩子吃得精細營養(yǎng),玩得高檔新潮,已經生活在甜蜜之中,父母是不是常抱孩子,恐十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正如寶寶胃腸如果缺少了食物就會感到饑餓一樣,如果很少有人去抱他,他的皮膚缺少父母滿懷愛心的撫摸,也會感到“饑餓”。胃腸的饑餓,會影響孩子身體的成長;而“皮膚饑餓”,如果得不到滿足,則會妨礙其智力的發(fā)育。“皮膚饑餓”與智力發(fā)育之間的關系,是近年來國內外心理學與神經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皮膚“饑餓”的惡果
印度狼孩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狼孩被救出之后,雖經有關部門用最好的環(huán)境、最好的教師對其進行艱苦耐心的教育,終歸不能回到人類讓會,其智力一直停留在嬰幼兒的水平上。有學者說,其原因除了他嬰幼兒時期與狼為伴失去了與人溝通的機會之外,還因為在其智力發(fā)育的關鍵期,沒有誰去抱抱他、摸模他、親親他,使其皮膚一直處于“饑餓”狀態(tài)有關。
我國一位心理學家普調查過一個偏僻山村的育兒狀況。這里的村民文化水平十分低下,新中國己經成立了50多年,竟沒有一個人走出小材考取高中以上的學校。
經過他細心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與他們陳腐的育兒方法不無關系。這里祖祖輩輩采用“沙缸育兒”的辦法:由于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貪黑到田間勞作。無暇照看孩子,便將小兒放到沙缸之中,任其屙尿,使之滲入沙中,致使孩子整日里只能與貓狗為伴,沒誰去抱抱他。除了經濟因素外,缺少父母的愛撫,孩子的皮膚長年累月遭受“饑餓”也是其智力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匿乏的一個重要原因。
1999年,美國神經科學協(xié)會會議上曾有多篇論文證實:嬰兒如果缺乏父母的撫愛,皮膚經常處于“饑餓”之中,對日后智能發(fā)有會產生嚴重的不良生物化學效應。這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皮膚的撫摸有助于適度地產生一種激素,而這種激素有利于嬰兒克服煩躁的情緒。這種激素又與大腦司職思維和記憶的部分相聯(lián)系。缺少父母的愛撫,嬰幼兒體內這種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阻礙,往往使其智力的發(fā)育受到影響。日本學者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父母抱抱孩子、撫摸孩子,能在孩子的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為其智力的發(fā)育起到催化作用。如果孩子生下來,就失去了與父母的皮膚接觸,在其成長過程中會表情冷淡、性格孤僻,并難于和別的孩子交往。
撫愛孩子的技巧
1撫摸孩子的手。有句俗話是”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話早己被現(xiàn)代醫(yī)學所證實。大腦的不同區(qū)域掌管著人體的不同部位,換句話說,人體的不同部位都在大腦中占有或大或小的位置。而手在大腦中所占的范圍比人體的任何部位都要多。既然小小的一雙手要大腦中那么多的領域來支配,那么,運動手掌與十指也必然會使大腦的神經受到刺激,得到鍛煉,這就是手巧與心靈息息相關最堅實、最有說服力的生理基礎。所以,抱孩子的時候,要多多地撫摸他的手,舒展他的手,牽拉他的手,把握他的手,親親他的手,用臉去慰貼他的手。另外,做父母的應多和孩子做一些撫摸小手的游戲,像”斗斗飛“、”拉大鋸“、”撓一撓“等等。
2多摸摸孩子的頭。頭皮距離大腦最近,常摸摸它,不僅可解決”皮膚饑餓“,而且撫摸孩子的頭,還有利于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孩子受到什么驚嚇,或是受到點什么委屈,摸摸他的頭,會使他很快鎮(zhèn)靜下來。
3多貼貼孩子的臉。多貼貼、親親孩子的臉,也有助于結他一個好情緒和好興致。臉部的神經最發(fā)達,多愛襖他的臉,讓他眉宇舒展,表情開朗,嘴角甜甜,’會心微笑,長久會帶結孩子一張堅毅,漂亮的臉。
4撫摸孩子的肩膀。孩子做出點讓大人高興的事,或是做出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事時,別忘了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屁股,以示贊賞與鼓勵。以肌膚相親的方式贊賞孩子、鼓勵孩子,往往比浮泛的語言還來得有力,更容易滋潤孩子的心田。
5每天可給孩子做一至兩次的全身撫摸??蛇厯崦吅咝﹥焊?,讓孩子在融融的慈愛中接受父母輕輕的愛撫。撫摸的順序,先讓孩子仰臥,從頭臉開始、然后腹部四肢。大一點的孩子,再讓他俯臥,也是按從上到小的順序輕輕的撫摸。撫摸讓孩子感到舒服、暢快為原則。
常抱的孩子聰明
拋開別人的事例,大多數(shù)家長在這方面恐后也都有自己的體會。孩子受到點什么驚嚇,一臉的惶恐,這時媽媽會摸摸孩子的頭,摸摸孩子的耳,同時溫和親切地對孩子說:“摸摸毛,嚇不著;摸摸耳,嚇一會”,孩子會很快平靜下來,露出甜甜的笑容。再比如,孩子用積木搭起的大樓轟然倒塌了,此時他可能是一臉的晦氣,滿肚子的沮喪。如果這時你能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用堅定的口吻鼓勵他:“好兒子,重新來!”他會重新煥發(fā)起玩的興致他成功后,家長們通常拍拍他的屁股,或是吻吻他的臉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有人說“常抱的孩子聰明”,說的也是撫摸皮膚與智力發(fā)育之間的關系。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明科此,做父母的就應常抱抱孩子,常撫愛孩子,這也是早期教育的內容之一。早期教育,說實了,就是啟迪孩子的心靈,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其基本點是開發(fā)孩子的大腦。經常抱抱孩子,經常撫愛孩子,便是對大腦的開發(fā),可促進其智力的發(fā)育。
今天兒子看到魚缸里面養(yǎng)著的清理垃圾的黑魚不動了,問我:“媽媽這條黑魚怎么不動了?”我說:“它懶呀,笨笨的不喜歡動?!?/p>
這個答案啟文好像并不滿意,眨巴眨巴眼睛小聲問我:“媽媽,它是不是死了?”我說:“不是呀,它可能是吃別的魚拉的糞便吃的太多了懶得動吧?!?/p>
啟文好像想到了什么:“媽媽,大海里有沒有這種清理垃圾的魚啊?”我想了想說:“好像沒有吧,大海有它獨特的自凈功能?!?/p>
啟文說:“如果大海里有這種清理垃圾的魚就好了,大海就不會被垃圾污染了?!薄皟鹤記]有吃垃圾的魚啊
,所以我們都要愛護大自然不能亂扔垃圾呀。”
我突然想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污泥”這句話。隨口說了出來,“媽媽,為什么大魚要吃小魚?”“哦,這是自然的生長規(guī)律,弱肉強食嘛,大魚要是不吃小魚就會餓死的?!?/p>
啟文不愿意了,幾乎是對我吼著說的:“我不讓大魚吃小魚,我要讓大魚餓死?!?前幾天我們家陽臺上的籠子里養(yǎng)了兩只小雞,有一個病的站不起來了,我冒著雨把它送出去扔掉了,回家時,啟文幾乎是帶著哭腔問我:“媽媽,那只小雞是不是被你扔了呀?”我撒謊說:“沒有,媽媽把它送到鄰居的奶奶家了,那個奶奶是獸醫(yī)能幫小雞治病呢?!?他信以為真,馬上就好了。
差不多的問題,前幾天我怕實話實說傷害到孩子,畢竟那只小雞他養(yǎng)了好幾天了有了感情。
今天,我不想撒謊,對兒子實話實說同時讓他知道一點大自然的生存規(guī)律。他的反應那么強烈,令我震驚。面對天真的孩子,類似的問題應該怎么回答?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樣的問題我們用不用回避?
相信《孩子的智慧來自提問》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