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啦丨国产丨蚪窝人妻首页,国产一区不卡,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模板

發(fā)布時間:2022-12-29

小學古詩詞教案。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相關欄目推薦:“小學古詩詞教案”。

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從教案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思路與思考。教案寫得好,那么在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教案的邏輯安排應該是怎樣的呢?以下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wǎng)站更新!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1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濕。

7.客舍:旅店。

8.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賞析】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tǒng)轄西域地區(qū)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xiàn)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愿,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偸呛土b愁別恨聯(lián)結在一起而呈現(xiàn)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傊?,從清朗的天宇,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xiàn)力的鏡頭。宴席已經(jīng)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jīng)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jīng)重復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于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于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jīng)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對于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于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jīng)說出的要豐富得多??傊?,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shù)離筵別席演唱,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1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4.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5.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jié)人們插戴茱萸,據(jù)說可以避邪。

【譯文】

獨自在他鄉(xiāng)作外鄉(xiāng)客,每逢佳節(jié)到來就不禁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fā)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適逢佳節(jié)對故鄉(xiāng)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19.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20.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簡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21.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注釋]

瑤臺:假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譯]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解說]

《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這里只節(jié)選了詩的前四句。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xiàn)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詩人以白玉盤和瑤臺鏡作比,不僅描繪出月亮的形狀,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可愛,在新穎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嘆的稚氣。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兒童的天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的絕句,語言質樸,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22.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jīng)?;\罩著云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锻麖]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23.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tài)。將欲,正是小舟待發(fā)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xiàn)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shù)摹?/p>

24.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原名昭亭山,風景幽靜秀麗。山上舊有敬亭,為南齊謝眺吟詠處。

2.閑:安靜。

[簡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盡孤獨閑等詞,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兩不厭,表現(xiàn)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2.理解黃庭堅在詞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戀春卻不傷春的思想感情。

3.鑒賞這首詞曲折新穎的結構和清奇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師:春天一派朝氣,生機勃勃的景象。古代文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卻又是稍縱即逝的美景,很多文人寫春時,都不免表達一種惜春、惜時的情感。今天我們共同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看看他是如何表達惜春的。

二、初讀詩詞,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借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jié)奏、情感)

3.范讀,齊讀。

4.作者介紹: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并稱蘇黃,是江西詩派創(chuàng)始人。黃庭堅的書法也自成一家,擅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三、再讀詩詞,整體感知。

1.閱讀注解,掌握詞意。

(1)全詞的線索是什么

(尋春:自行尋春請人喚春詢問黃鸝。)

(2)詞人為什么要尋找春的蹤跡結果如何

(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關鍵詞在于寂寞。)

2.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春天回到了哪里到處都是一片寂靜,找不到它的蹤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一定要喊它回來同我們在一起。春天的蹤跡誰知道呢除非去問一問黃鸝鳥。可惜黃鸝鳥的婉轉啼鳴無人能理解,只見它憑借著一陣風飛過了薔薇。)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這首詞寫春天,詞中有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在哪里有什么作用(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在歸行路喚取同住等詞語上。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天離開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情感沖擊。)

2.詞人思想感情的變化經(jīng)過了哪幾個階段結合全詞分析。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3.感情的變化反映了詞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此詞為惜春之作,全詞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熱愛和懷念,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與追求。)

4.你認為本詞構思中最有境界的詞句是哪些請簡單賞析。

(百囀無人能解黃鸝鳥仿佛知道春天蹤跡似的發(fā)出婉轉的歌聲,可這歌聲人們誰也聽不懂。表達了詞人的惋惜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這首詞。

六、總結詩詞,拓展延伸。

師:這是一首惜春詞,表達作者惜春之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片惜春之無蹤影可以追尋。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都不一語道破,結語輕柔,余音裊裊,言雖盡而意無窮。作者大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課下注意仔細體會,然后搜集整理能表現(xiàn)惜春這一主題的古詩詞,和同學討論交流,誦讀。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思春(歸何處)

由現(xiàn)實到幻覺惜春(無行路)

喚春(歸來住)

問春(知蹤跡)

由幻覺到現(xiàn)實解春(薔薇開)

惜春(不復歸)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詞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詞的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如抓住這首詞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唐代詩人呂巖的詩《牧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5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為專題展開,《牧童》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全詩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達了牧童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2.學情分析:

那么,五年級學生對這首詩是一個怎樣的認知情況?這首詩對他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們又想以怎樣的方式來學習這首詩呢?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在課前對學生做了這樣的調查:

1.你會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么?

2.你認為學習這首詩的時候需要進行單獨的識字學習嗎?

3.你會背這首詩么?

4.你能大概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

5.你能從詩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嗎?

調查中我發(fā)現(xiàn):80的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95的學生認為不需要進行單獨的識字學習,70的學生會背這首詩,能大概說出這首詩意思的占30,能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情感的只有極少數(shù)。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課程標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三、說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所以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采用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法、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來展開教學。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xiàn)快樂讀美文,輕松學古詩的教學理念,并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過程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欣賞音樂,走進《牧童》。

課前,我先播放一首歡快的《田園之歌》讓學生欣賞,并這樣引導:是呀,美妙的音樂能帶給人愉快的心情。其實,能帶給人快樂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就感到很快樂,看到同學們端正的坐姿,甜美的微笑,我也很快樂。說說看,什么事使你感到快樂?小精靈兒童網(wǎng)站]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學生情趣高漲時,我順勢導入: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快樂的心情走進唐代詩人呂巖的詩《牧童》。并板書課題:牧童

這樣,讓教學在師生對話中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tài)。

(二)品讀古詩,讀出味道。

詩詞的美妙在于誦讀。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我分這樣三個層次進行:

1.讀正確。

首先,我讓學生初讀整首詩,重點認讀:鋪、蓑、臥并指導寫法。

2.讀出節(jié)奏。

初讀后,我告訴學生詩句本身就含有很強的音樂感,這就要求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3.讀出內涵。

在學生讀出節(jié)奏的基礎上,我這樣引導: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詩詞很多時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畫。我想知道,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么?

(1)讀出詩中所蘊含的畫面。

學生可能會說:我讀出了詩中所蘊含的畫面。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景物的顏色和姿態(tài),學生可能會說:

()的草()的笛聲()的牧童()地躺著()的草場()的月光

()的晚風()的月夜

如此,學生從單個詞語入手,經(jīng)過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詩中的景、人、物變得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連詞成句,說出整首詩的意思,體現(xiàn)了學習的梯級,為下面的古詩理解降低了難度。

(2)讀出詩人愉快的心情

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我追問,這是一個怎樣的牧童?你能讀出詩人什么心情?學生都能說出這是一個快樂,悠閑的小牧童。(板書:快樂悠閑)那么,你是怎么體會到作者愉快心情的呢?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牧童的快樂

與悠閑呢?讓學生品讀詩句,從而發(fā)現(xiàn)景物描寫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原來,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我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高興地誦讀這首詩。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從而解決教學重點。

(三)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我以你從詩的什么地方看到了這樣快樂悠閑的牧童?一問,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

預設一:抓住鋪想象畫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當學生說:從笛弄晚風三四聲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牧童時,我追問:是誰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此時,我適時播放音樂《牧笛笛子》,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真切地體會到了一個弄字所蘊含的情趣。

接著,我運用畫面再現(xiàn)情境,讓學生感受牧場的遼闊,并對學生進行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同學們,此刻你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中的哪一個詞給了你這種平緩舒服的感覺?以此引領學生感受鋪字用詞的精妙。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環(huán)節(jié)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運用畫面與音樂再現(xiàn)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美的畫面,美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

預設二:想象臥月明,感悟詩中情。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從不脫蓑衣臥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樂與悠閑。我先出示課件:《牧童休憩圖》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再引領學生回到詩句中,讓學生找一找哪個詞更能體現(xiàn)牧童的無拘無束?

學生很快找到:不脫、臥這兩個詞。接著我引導學生體會:他為什么不脫蓑衣?他躺在一個怎樣的地方?怎樣躺?把臥換成坐或者立,行嗎?這樣,學生在交流中、反復品讀中感悟到了牧童的無憂無慮與天真爛漫。

這樣,抓住重點字詞品讀品味,避免了古詩教學逐字逐句的串講串問,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內容來于Y-Y_課-件_園]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從而真正學有所獲。

接著,我挖掘教材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音樂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聞著青草的芳香,望著天上的明月,享受著晚風的撫摸。此時此刻,假如你是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在美妙的遐想中,學生融入詩境,走進牧童的內心世界,由此抒發(fā)情懷,發(fā)表見解。此時,學生化牧童為自己,化自己為牧童,與詩中人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

(四)探作者心,窺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這對學生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這樣引導:同學們,快樂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僅令牧童陶醉,令我們大家陶醉,也令詩人呂巖陶醉。其實,呂巖喜歡牧童,還有另外的原因呢。此時我出示詩人呂巖的資料。

讓學生了解到了詩人向往遠離喧囂、悠閑自樂生活的原因后,我創(chuàng)設意境,學生配樂吟誦古詩。與詩人展開心靈的對話。

這不僅是教學回歸到古詩的本體,更是學生情感的回歸與升華。進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拓展延伸,背誦積累。

學習古詩,就是要讓學生在欣賞古詩的同時愛上古詩,所以在學生意猶未盡情猶未止時,我出示了一組以兒童生活為體裁的詩句讓學生賞析。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桑茶坑道中

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蔭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詩句賞析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范成大)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

將本課的古詩輻射到其余相關詩句,真正做到課內外學習的有機融合。

至此,我順利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努力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將學生帶到情境中去感悟、去體驗、去探究。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語文課堂中進行學習,體現(xiàn)了我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的教學思想。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板書力求簡潔明快,一目了然??鞓?、悠閑二字彰顯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是教學內容的精華體現(xiàn),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

附板書:

牧童

呂巖

快樂悠閑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您的聆聽,歡迎批評指正。_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4

65.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1.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2.緣:因為。

3.此山: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jīng)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额}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66.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67.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1.示兒:給兒子們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國統(tǒng)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區(qū)。

5.家祭:對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親。

[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南宋文學家。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

[簡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妒緝骸吩娛窃娙伺R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68.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1.將曉:天將要亮?;h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2.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的長。

3.五千仞岳:指西岳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譯詩]

三萬里的黃河呵向東注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華山呵上摩青天。

淪陷區(qū)的遺民眼淚都已哭干了,

眼巴巴地盼望南宋軍隊一年又一年!

[解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在一個秋夜里,天快亮時,走出籬笆門,碰上一陣涼風,眼望北國河山,不禁感慨萬千。將曉,快要天亮了?;h門,用竹條編織的門。迎涼,遇到一陣涼風。也有解為乘涼的,不妥,因為秋夜將曉,秋季天氣轉涼,不是乘涼之日。

[賞析]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宗光紹熙三年(1192)的秋天,詩人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詩人熱情地贊美了淪陷區(qū)的祖國大好河山,對淪陷區(qū)百姓的痛苦予以極大的同情,而對南宋統(tǒng)治者不收復失地表示無比的憤慨。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兩句描寫了淪陷區(qū)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了向往之情。黃河滾滾東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華山高聳,直插云霄。詩人大筆如椽,極力贊美祖國的山河。然而這美好的河山卻一直被金人占領,字里行間流露出悲痛之情。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這兩句寫淪陷區(qū)的百姓熱切盼望恢復之情景。淪陷區(qū)的百姓在金人的鐵蹄下痛苦呻吟,他們的淚水已經(jīng)流干了,他們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師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淚盡、又都是充滿感情的詞匯。南宋統(tǒng)治者奉行投降路線,每每和金人簽定和約,他們置淪陷區(qū)百姓的死活于不顧,詩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愛憎分明,感情真摯、沉痛,尤其是前兩句用夸張手法極力贊美祖國半壁河山的壯麗,正所謂以樂景寫哀,則哀感倍生。

69.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注釋]

1.泉眼:泉水的出口,因為小,故稱泉眼。

2.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

3.尖尖角:還沒有放開的嫩荷葉的尖端。

[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jiān)。工詩。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后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簡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xiàn)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7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

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71.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耘田:除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nóng)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nóng)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nóng)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72.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尋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

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5

41.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1.寒食:節(jié)名,在清明前兩日。古人每逢這節(jié)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稱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楊柳。

3.日暮兩句:據(jù)說漢時寒食禁火,朝廷特賜侯家蠟燭。傳,挨家傳賜。五侯,一說指東漢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說指東漢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讀(xi),與花家押韻。

[簡析]

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jié)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xiàn)象。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jié)。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jié)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讀到這里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從而更好地領會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42.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1.滁州:現(xiàn)在安徽省滁縣。

2.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上馬河。

3.憐:愛。

4.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5.野渡:郊野的渡口。

[簡析1]

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本篇為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所作。作者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

韋應物先后做過三衛(wèi)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剌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賞析2]:這是一首山水詩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

詩的前兩句,詩人表示在春天繁榮的景物中,只憐愛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樹叢中傳來黃鶯動聽的鳴聲,詩人卻似乎不以為意。后兩句寫晚雨野渡所見,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無行人。也許船夫已歸家歇息,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這首詩中有無寄托,所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篇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并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后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43.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tǒng)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作者簡介: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

[簡析]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這里借指當時經(jīng)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fā)現(xiàn)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fā)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zhàn)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44.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詩歌的一種名稱。

2.寸草:在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這里心字雙關。

[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45.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注釋]

1.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shù)仫L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yōu)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并仿制。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xiàn)存十一首。

2.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簡析]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復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著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huán)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伙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后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tài)。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于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

46.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2.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這首詩是《金陵五題》的第二首,寫烏衣巷的今昔變化。

3.王謝:指東晉時代王導和謝安兩大貴族之家,烏衣巷是這兩大貴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二句詩寫出滄桑變化的事實,自然成為對豪門貴族的辛辣諷刺。

4.尋常:平常、普通。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簡析]

這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今昔滄桑的巨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里。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梢韵胍姰斈赀@里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舊世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里住著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巨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加一字議論。詩人從側面落筆,采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xiàn)。語言含蓄,耐人尋味。

47.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jīng)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48.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注釋]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天涯:天邊。

3.銀河:古人以為黃河和銀河相通。

4.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他和織女因觸怒天帝,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今譯]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解說]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節(jié)奏地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以字的品析為切入點,抓住古人講究煉字、煉句乃至煉意的特點,體味詩詞推敲字句的妙處。

3.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其間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詩人,他們如繁星璀璨奪目。在這眾多的詩人中間,著名文學家韓愈尤為推崇兩個人,他曾經(jīng)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我們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對,就是杜甫。對于杜甫,我們并不陌生,哪位同學還記得曾經(jīng)學過的杜甫的詩

2.吟誦學過的杜甫的詩句。

3.師: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而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乃(nǎi)潛(qin)俱(j)花重(huāzhnɡ)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指名學生說說詩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于是,就。

潛:秘密地,偷偷地,這是指靜悄悄地。

潤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潤。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被雨水打濕的花叢。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詩的第一、二句采用擬人手法,說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來,及時地下了起來。第三、四句詩人點出了春雨降落的具體時間夜間,并寫出了其無聲滋潤萬物的特點。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寫春雨,而先寫春雨中野外、江上兩處的景色,后寫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種喜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一下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背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詩歌,《春夜喜雨》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怎樣的呢

(這首詩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fā)生了旱災。經(jīng)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jīng)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在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3.這首詩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大家能讀懂詩人筆下的這場雨嗎你讀出了怎樣的雨(及時的好雨)

(1)理解及時:正趕上時候;適合需要。

(2)從哪兒看出來它是及時的好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2.師:除了這是一場及時的雨,你還讀出了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雨。)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人在這里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雨中夜景圖;欣喜)

4.想象一下,經(jīng)過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錦官城會是什么樣子呢(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剛剛我們讀懂的雨,在詩中濃縮成一個字(好)。剛才我們讀懂的詩人的內心,在詩中也濃縮成一個字(喜)。讓我們感受詩人的喜悅,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五、總結詩歌,拓展延伸。

1.見詩如見人,詩是詩人真實情感的表達,今天我們不僅讀懂了一首詩,也讀懂了一位詩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實際上是為誰而喜(為百姓而喜。)

3.課后收集杜甫的詩,感受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及時)好(潤物)喜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讀為主,根據(jù)情況采取了誦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學生主動性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讓學生自己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小組成員之間認真、仔細地交流。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7

2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簡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26.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1.白帝: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處長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3.啼:叫。

[簡析]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朝辭白帝彩云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彩云間是寫白帝城的高。彩云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jīng)駛過了千山萬嶺。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lián)結起來,借猿聲回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于詩的明快的節(jié)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7.秋浦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注釋]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時作的組詩,共十七首,這是第十五首。

2.緣:因為。

3.個:這樣。

4.秋霜:指白發(fā)。

[簡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發(fā)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fā),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么長。白發(fā)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內心愁緒的象征。詩中有形的白發(fā)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fā)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fā),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fā)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fā),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呢?

28.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邊:天邊。

【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于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jīng)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著這樣的潛臺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于看見了你。

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該叫舟行望天門山。

29.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jù)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

2.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

3.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隨便卷起。

5.白日:白天。縱酒:縱情喝酒。

6.青春:綠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峽:當在嘉陵江上游。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

8.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

[解說]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詩下自注:余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xiàn)了捷報的突然。劍外乃詩人所在之地,薊北乃安史叛軍的老巢,在今河北東北部一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艱苦備嘗,想回故鄉(xiāng)而不可能,就由于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fā),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

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xiàn)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xiàn)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xiàn)。薊北已收,戰(zhàn)亂將息,乾坤瘡痍、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來的重重苦難是怎樣熬過來的,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墒牵@一場浩劫,終于象惡夢一般過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鄉(xiāng)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第二聯(lián)以轉作承,落腳于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xù)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仡^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么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一聯(lián),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首,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xiàn)。這句寫狂態(tài),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jīng)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xiāng)。想到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lián)寫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xiāng)。驚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lián),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tài)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xiàn)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這首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余各句,都是抒發(fā)忽聞勝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萬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瀉。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決不能道。后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贊其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浦起龍《讀杜心解》)。

30.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1.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2.西嶺:指岷山。

3.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4.泊:??俊?/p>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lián)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xiàn),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1.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注釋]: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將,曾平定段子璋之亂。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稱。

2.錦城:四川省成都市。絲管:弦樂器,管樂器,此代音樂。紛紛:繁多而紛亂。此處應是繁盛意。

3.半入江風半入云:樂聲隨江風飄散,飄到江上,飄入云層。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樂比之。

5.幾回聞:聽到幾回。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解說]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贊美樂曲,并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于天上。楊、沈之說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jù)《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guī)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并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你看:

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里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云間。這兩句詩,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于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么,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于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xiàn)出來了。

宋人張?zhí)煊X曾論詩文的諷刺云: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棉里藏針,寓諷于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謂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杜詩鏡銓》)

32.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注釋]

1.李龜年: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著名音樂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個兒子,名叫李范。他愛好文藝,封為岐王。

3.崔九:名滌,中書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寵臣,任殿中監(jiān)。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明皇雜錄》中記載: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善歌,特承顧遇,于東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shù)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杜甫嘗贈詩(即指此詩)。杜甫少年時代正是開元盛世,曾與李龜年相熟;四十年后國家已經(jīng)衰敗,兩人窮途相遇,不勝今昔之感,就寫下了這首深沉的詩。

開首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是追憶昔日長安繁華時期的情誼。岐王宅崔九堂是開元時期京都長安的王侯第宅,是他們兩人的相逢之地,尋常見幾度聞寫兩人相會的頻繁。后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寫今日相逢正是風光秀麗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時節(jié)。這落花時節(jié)包含不少內容,既是明敘相逢的季節(jié),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jié)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發(fā)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評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梢妼@首詩的評價是較高的。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3.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復習背誦宋朝詩人范仲淹的《江上漁者》。

2.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顆星,誰知道他的相關事跡(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發(fā)起過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

一水間(jin)數(shù)(sh)重(chng)山照我還(hun)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詩句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間:隔開。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這里用作動詞,吹綠的意思。

還:回到家鄉(xiāng)。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出示古詩,看圖讀詩,想想:詩人的家鄉(xiāng)在哪兒呢畫出古詩中表示地點的名詞,大膽猜一猜。

(1)京口瓜洲鐘山,結合注釋思考這三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樣的。師生合作簡筆畫板書。

(2)王安石出生于臨川,小時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親長大,在鐘山,他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和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所以此地又被詩人看作是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xiāng)。

2.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前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鄉(xiāng)是(鐘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著什么(數(shù)重山)

(3)數(shù)重山是什么意思(幾座山)表示路途近還是遠(近)

2.學習后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jīng)瓜洲,發(fā)現(xiàn)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寂靜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哪句是寫景哪個字又突出地描寫了景物特點綠是什么意思(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吹綠)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引導: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xiàn)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到、過、入、滿十幾個字,經(jīng)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

(3)明月何時照我還把什么感情抒寫發(fā)揮到了極致(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詩歌。

六、拓展延伸。

師:看到明月,詩人更加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思念朋友。明月作為古代詩人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還是常念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抑或是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識在他鄉(xiāng),都表達了詩人們亙古不變的共同情懷,那就是思鄉(xiāng)。課下,請同學們積累幾首有關明月的古詩詞。

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寫景

抒情

教學反思

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中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于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再進行換字練習。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之處。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

2.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步詩歌,感知詩題。

1.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多少呢(學生交流)

(教師簡要介紹王維)

2.解題。請同學讀讀詩題,說說: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怎樣理解使(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王維知道老朋友要去安西,特地從長安趕來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誼啊!我們一起再讀讀詩題。

3.請大家自由朗讀《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要求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同時注意詩句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剛才我們從題目中已經(jīng)知道,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維又是在哪兒送什么時候送呢(送別地點:渭城;時間:早上。)

2.能把時間和地點說得更具體一些嗎你是從詩的哪幾句知道的(從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得知是清晨在旅店送別。)

3.我們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那么讀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樹被雨水洗得翠綠欲滴。)

4.多么美的渭城啊!可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就是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詩人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他又是怎么送別友人的呢(從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中可知是為友人設宴送別。)

5.讀了后兩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酒席上,他們除了喝酒,還會干什么王維會說些什么(離別在即,千言萬語都濃縮于酒中,把別愁、祝福融為一杯杯美酒,明為勸酒,實為訴離愁。)

(1)他們只喝了一杯嗎你從哪里能看出來為什么要一杯接一杯地喝(從勸君更盡一杯酒得知不止喝了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因為西出陽關無故人。)

(2)創(chuàng)設情境,讀出詩情。

①指導讀(引讀)、再指名讀。

②如果你是王維,你還會說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會說些什么呢

(3)總結升華。

①是啊,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呀!又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呀!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②再看看窗外,小雨還在下著,楊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腳步嗎而朋友終將離我而去,怎能不傷別離!(師引讀后兩句)

③多少回憶,多少離愁,多少牽掛,都化作了這一杯濃濃的酒。(師引讀,齊讀后兩句)

就這么說呀,喝呀,喝呀,說呀,已經(jīng)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這哪還是一杯酒,這分明就是情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課堂小結

是啊,他們是多么舍不得分開啊!看,喝完酒后,王維牽著馬兒,送了一程又一程??伤途Ю?終須一別。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被這份真摯的友情打動呢背誦這首詩并細細體會。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義重

本次課程中,我邊朗讀邊讓學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初讀古詩后,就讓學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樹、旅館想象渭城的景色,與后面將去往安西的凄涼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想象他們二人分別時說的話,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和對真摯友情的向往。

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背誦,積累語言

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漁歌子

創(chuàng)設意境,理解課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xiàn)漁夫生活來再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白鷺:閑適的象征。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huán)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關于小學古詩詞教案模板》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古詩詞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關于梅花的古詩詞60句 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通過手機我們和不同的進行信息的分享,在看到有深度的句子時會分享給朋友,有什么心情或者想法。大都可以通過句子來表達。那么你還記得哪些有趣的句子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關于梅花的古詩詞”,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
    2022-12-12 閱讀全文
  • 關于愛國的古詩詞21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平常生活和工作里,他們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分享和轉發(fā)一些高質量的句子,句子雖然精煉,但內容卻很豐富,你有分享短句的習慣嗎?以下為我們?yōu)槟闶占淼年P于愛國的古詩詞,歡迎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助益!...
    2022-12-08 閱讀全文
  • 關于贊美夏天風景古詩詞集合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時間飛快,我們又要迎來一個新的夏天,夏天是一個充滿色彩的季節(jié),到處充滿青春的活力。描述夏天的好句好詞很多,你了解多少?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關于贊美夏天風景古詩詞》,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08-25 閱讀全文
  • 關于春天的優(yōu)美古詩詞通用 古詩詞的名句廣為流傳,春水初生,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讓我們一起去古詩詞中,尋找春天的足跡。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經(jīng)典的春天古詩詞?下面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春天的優(yōu)美古詩詞”,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08-21 閱讀全文
  • 關于寒食節(jié)的古詩詞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寒食節(jié)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jié)日。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的贊許,是千年如一的。那么你知道寒食節(jié)相關的詩句有哪些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關于寒食節(jié)的古詩詞,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8-11 閱讀全文

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通過手機我們和不同的進行信息的分享,在看到有深度的句子時會分享給朋友,有什么心情或者想法。大都可以通過句子來表達。那么你還記得哪些有趣的句子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關于梅花的古詩詞”,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

2022-12-12 閱讀全文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平常生活和工作里,他們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分享和轉發(fā)一些高質量的句子,句子雖然精煉,但內容卻很豐富,你有分享短句的習慣嗎?以下為我們?yōu)槟闶占淼年P于愛國的古詩詞,歡迎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助益!...

2022-12-08 閱讀全文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時間飛快,我們又要迎來一個新的夏天,夏天是一個充滿色彩的季節(jié),到處充滿青春的活力。描述夏天的好句好詞很多,你了解多少?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關于贊美夏天風景古詩詞》,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08-25 閱讀全文

古詩詞的名句廣為流傳,春水初生,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讓我們一起去古詩詞中,尋找春天的足跡。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經(jīng)典的春天古詩詞?下面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春天的優(yōu)美古詩詞”,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08-21 閱讀全文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寒食節(jié)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jié)日。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的贊許,是千年如一的。那么你知道寒食節(jié)相關的詩句有哪些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關于寒食節(jié)的古詩詞,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8-11 閱讀全文
AV高清免费大片| 91抖音| 牛牛720在线视频| 成人xxxx无码教学| 日韩 欧美 亚洲 国产| 国产黄色网址给一个| 国产精品成人AV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免费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67在线看|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页传媒| 国产精品成人AV| www.超碰人人| 九九热免费看视频| 夜夜偷天天爽夜夜爱| 四虎影院在线日本| 欧美v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干美女18p| 国产麻豆精品| 视频无码不卡| 亚洲人久久久综合网站|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 天堂AVAV无码| 女人高潮视频在线免费| 摸bbb视频| 四虎人成人影视影院| 我爱中国| 日本AAA片| 国产色道|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R一二区| 高平市| 亚洲无码三上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级| 全部免费a级毛片| 最新亚洲欧美| 国产色呦哟精品| yeyeav| 免费A级毛片在线| www.cheng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