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
網(wǎng)絡(luò)時代學會寫作是人們必備的素養(yǎng),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寫作時,可以將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為論據(jù)寫入文章中,你知道怎么寫高分作文嗎?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最新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系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lián)專著《檻聯(lián)叢話》對楹聯(lián)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ΑM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qū)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從小我就住在上海,我對在上海過節(jié)日非常喜愛,尤其是元宵節(jié),“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边@歌謠,樸實中帶著老百姓深深的情感,而我也特別喜歡這別具特點的習俗。
聽講,元宵節(jié)的由來和南北朝有關(guān)。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元宵張燈,漸成風氣,由此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在上海,元宵節(jié)的形式多種多樣,這是一個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日子,有吃湯圓,猜燈謎,踩高蹺,鬧花燈的傳統(tǒng)。但我獨愛那一碗湯圓,甜甜的,黏黏的,入口回味無窮,湯圓,團圓,寓意著一家人美滿。
正月十五,大街上的店鋪開的很早,湯圓店的招牌古色古香,和著那飄出來的香甜,再加上店家那軟軟的叫賣聲,讓人止不住駐足不前。脾性懶散的,順帶捎一些,為這元宵節(jié)也增加了些許餐桌上的。有黑芝麻的、有豆沙的、有肉餡兒的,還有酒釀圓子的,一種圓圓的食品妙就妙在只有口齒留香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哪一種在里面。
而我所興奮的是,每次都能與一起親手包湯圓。先用糯米粉和水一和,就成了湯圓的皮,再揉成一塊塊的小球,搟成薄皮,捏成小碗狀,在里面包上黑芝麻餡兒,豆沙餡兒,接著把口封上,搓成一個小圓球,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包好了。我們學著外婆包湯圓,看起來容易,包起來可不是那么簡單。有的搓成一個橢圓形,有的凹凸不平,還有的做到一半,餡兒漏了出來,總是包不好。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湯圓在我們手中成了型,我們可以嘗到親手包制的湯圓。
外婆先在鍋中倒入白開水,等水煮開,把我們包好的湯圓放入鍋中。只見那圓滾滾的湯圓在沸水中滾來滾去,就像一個個雪球,真誘人啊!等湯圓煮熟了,外婆用把一個個湯圓舀到我們的碗里,我聞了聞,有股淡淡的清香。輕輕咬下去,黑芝麻餡兒從湯圓皮中滑到我嘴里,甜甜膩膩的感覺,讓人覺得元宵節(jié)的燈火璀璨中多了幾多溫和。
這就是我的別具風格的節(jié)日,那軟軟的湯圓回味悠長,家鄉(xiāng)的風俗多的是人情味,多的是那軟軟的甜香,圓圓的,暖暖的,它像一方的景致,長久地生長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
作者:常夢涵,上海市徐匯中學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is the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because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called yuan-month and in the ancient times people called night Xiao. The 15th day is the first night to see a full moon. So the day is also called Yuan Xiao Festival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when there is a bright full moon hanging in the sky, there should be thousands of colorful lanterns hung out for people to appreciate. At this time, people will try to solve the puzzles on the lanterns and eat yuanxiao (glutinous rice ball) and get all their families united in the joyful atmosphere.
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的習俗由來已久,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jù)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元宵節(jié)鬧花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jié)要燃燈。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與節(jié)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fā)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jié)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jié)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nèi)容,只是節(jié)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Yuanxiao is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It is believed that Yuanxiao is named after a palace maid, Yuanxiao, of Emperor Wu Di of the Han Dynasty. Yuanxiao is a kind of sweet dumpling, which is made with sticky rice flour filled with sweet stuffing. And the Festival is named after the famous dumpling. It is very easy to cook - simply dump them in a pot of boiling water for a few minutes - and eaten as a dessert.
元宵是元宵節(jié)的特色食品。據(jù)說,元宵是因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名叫元宵的宮女而得名。元宵是一種帶餡兒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餡料制成。元宵節(jié)就是因此食品得名。元宵的烹制方法非常簡單,將元宵倒入裝滿沸水的鍋中煮幾分鐘就可以了。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estival. Lantern owners write riddle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ost them on the lanterns. If visitors have solutions to the riddles, they can pull the paper out and go to the lantern owners to check their answer. If they are right, they will get a little gift. The activity emerged during people's enjoyment of lantern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s riddle guessing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wisdom, it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
猜燈謎也是元宵節(jié)活動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燈籠的所有者將謎語寫在一張紙條上,然后將紙條展示在燈籠上。如果賞燈者猜出謎語,就將紙條取出,然后找燈籠所有者確認答案。打?qū)Φ脑?,他們就可以領(lǐng)取一份小禮品。這個活動起源于宋朝(960——1279)。猜燈謎活動極富情趣和智慧,因此在全社會廣受歡迎。
In the daytime of the Festival, performances such as a dragon lantern dance, a lion dance, a land boat dance, a yangge dance, walking on stilts and beating drums while dancing will be staged. On the night, except for magnificent lanterns, fireworks form a beautiful scene. Most families spare some fireworks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let them off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Some local governments will even organize a fireworks party. On the night when the first full moon enters the New Year, people become really intoxicated by the imposing fireworks and bright moon in the sky.
元宵節(jié)的白天會有舞龍舞獅、劃旱船、扭秧歌、踩高蹺。而在晚上,除了各種大型燈會,燦爛的焰火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很多家庭在春節(jié)時會留下一部分煙花等著元宵節(jié)放。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會組織焰火晚會。當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升上夜空時,人們都會因燃放的煙火和空中的明月而興奮。
是日清晨,以元宵供祀祖先、神明(包括灶君、土地等家神),謂之祭春,并做家人早餐,以兆一年圓滿吉慶,元宵節(jié)前后,若有親友來訪,也常以元宵待客。
元宵節(jié)晚上,有孝敬神明之俗,然后合家吃潤餅菜,寓意團圓美滿、包金包銀之吉兆。
“請?zhí)嫔怼?/p>
舊時泉郡元宵節(jié)有“請?zhí)嫔怼敝?,“替身”又稱“代人”,是能立置的小蔑紙人,其數(shù)目應與自家人口數(shù)相同。晚上“請?zhí)嫔怼睍r,需擺上五味碗、酒瓶和酒杯。主婦先焚香,斟酒,少頃,把“替身”逐一拿起,使之接觸五味碗和酒杯沿,同時口中念道:“吃肉緊迫迫,吃酒跑溜溜,吃主人酒菜,替主人消災?!比缓蟀选疤嫔怼彼偷綉敉鉄?。人們認為這樣可在新的一年消災弭禍,前途光明。
祀“棕蓑娘”
祀“棕蓑娘”的`未成年女孩每人事前需準備好一只一寸長的小紅鞋子或一件小衣裳,然后結(jié)伴到廁所內(nèi)上供,祝曰:“棕蓑娘,水茫茫(容貌美),教阮綆(織),教阮紡。教阮綆布好布邊,教阮做鞋好后跟。教阮舉大針、補大求;舉針仔,挑繡球。舉剪刀,剪花樣,剪得照人照人樣?!膘氘叄倩〖t鞋或小衣裳,收回供品。其意在于乞求來日心靈手巧,精于女紅。
“聽香”
“聽香”者一般為小姑娘或青年婦女,主要是預卜姻緣,或祝福夫婿出門做工、討海、“過番”平安賺大錢。“聽香”者先在自家廳堂焚香祝告,祈求神明指點迷津,然后手執(zhí)一炷香,按占卜準許的方向移步至目的地,躲在某戶人家門邊和窗下,以聽到屋里人家說的一句話,去圓析所問之事的結(jié)果。過去泉州有“正月十五聽香小仙夢”之俗語,如果元宵夜聽得不過癮,耐心等到中秋夜,還有機會再聽聽。
元宵“踩街”
泉州“踩街”的主要傳統(tǒng)藝術(shù)形式,有人們熟悉的“貢球舞”(彩球舞)、“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大鼓吹、籠吹、 、南音清唱、弦管、十音、五音、舞獅、弄龍、閣車、高腳戲、歌仔戲、裝人、紙塑巨像、“旗鑼鼓槍”等,
即化裝成古戲中人物或滑稽形象,俗稱“裝人”。前導持一面卷書牌,上書表演單位(境、村)名稱,繼以五音鑼鼓開路,表演節(jié)目有人們喜聞樂見的“陳三五娘”、“鄭元和”、“親姆打”、“西游記”、“白蛇傳”、“打鐵記”、“騎驢探親”、“公背婆”、歌仔戲等等。
一種傳統(tǒng)古典舞蹈。表演者各執(zhí)皮制錢鼓按音樂節(jié)奏起舞,形式多樣,有彩女錢鼓舞,有配合“昭君出塞”的遼人錢鼓舞等。
以兒童著嶄新古裝,各飾戲中角色,騎在盛裝的馬背上參加游行。閣,采用古代的閣棚,如床狀故又稱“閣床”,上面架起長方形的棚子,分“粗閣”和“細閣”兩種。上有彩綢或布景,兒童1至3人,妝成戲中人形象,坐在棚中,前后由4人扛閣游行,這是“粗閣”。“細閣”則是閣中有一個古裝少女,坐在瓷鼓上,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形象古樸優(yōu)雅。
獵戶陣全陣成員數(shù)十人,各披“獵裝”,分別手執(zhí)各種兵器(十八般武藝齊全),為首者披掛戎裝騎馬開路,陣中還有若干人扛著禽獸及虎皮隨行,頗有架勢。不時還打出各種套路,十分壯觀。
元宵花燈象征子嗣繁衍、人丁興旺。元宵燈節(jié)形成后,人們又根據(jù)燈與“丁”同部首的關(guān)系,將元宵花燈與生男聯(lián)系起來,認為花燈具有使婦女生男的神力。在閩南、粵東方言中,“丁”與“燈”諧音,兩地人們則據(jù)此認為花燈有預兆生男的吉祥意義。因此,元宵節(jié)掛燈、送燈、婦女觀燈等,都具有祈求生子,尤其是生男孩的意義。
元宵節(jié)起源于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后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quán),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quán)。呂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xié)助下登基,博采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余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節(jié)”。從此,經(jīng)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節(jié)”這天,張燈結(jié)彩,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jié)日更加興盛。
節(jié)日期間,燈月交輝,游人如織,正如唐代詩人張說所描繪的:“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李商隱的詩曰:“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描繪了當時觀燈時車水馬龍的宏大場面。流傳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懸燈歡樂的規(guī)模更加盛況空前,花燈的裝飾造型也更精美,燈節(jié)帶給人們更多歡樂,更多光明。詩人蘇東坡有詩云:“燈光家之有,笙歌處之樓”;大詞人辛棄疾也曾有著名詞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边@些詩詞描繪了當時元宵佳節(jié)滿城花燈齊放,通宵達旦,歌舞笙樂的壯觀場面。到了清代,據(jù)《京都風俗志》記載:清代太平年間每年元宵節(jié)都是:“通街委巷,燈光星布珠懸,皎如白晝”,“王孫貴客、士女兒童,傾城出游,謂之逛燈”,由此可見元宵節(jié)觀燈的熱鬧場面。
到近代,這一習俗代代流傳,至今仍經(jīng)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和屋內(nèi)懸掛彩燈、大紅燈籠,全家團圓,圍坐一起,觀花賞燈吃元宵,象征著“團圓美滿,豐收和睦”,同時這一天還標志著是春節(jié)歡樂的最后一幕,熱熱鬧鬧過完了“元宵節(jié)”,才算是真正過完了春節(jié)。
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樣的重視,一家人不僅要團聚再吃頓年夜飯,夜晚還特別熱鬧,有集會玩龍燈、舞獅、旱船、猜燈謎、放焰火等各項社團活動。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樣也過的熱鬧非凡,把正月十四當作大年三十再吃頓年飯,然后再繼續(xù)過三天的年(十五為小初一,十六為小初二,十七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民才開始投入到正常的生產(chǎn)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霸边@種食品名稱,據(jù)說出現(xiàn)于宋末元初,是因為人民習慣在上元節(jié)之夜吃它的緣故。
元宵和新年的年糕、端午節(jié)的粽子一樣,都是節(jié)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模驇юW。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今天,就是元宵節(jié)。我爸爸買了煙花,我愛不釋手。
終于到了晚上,我們吃完元宵,就放起了煙花。我拿起“波彩明珠”,問爸爸:“這是插在地上還是手里拿著放?”爸爸說:“這是手里拿著放的?!?/p>
我拿起“波彩明珠”,用雙手用力的拿著,讓我姐姐用火機點著了,然后里邊放出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煙花。
我一共放了三個,我姐姐只放了一個。我們把四個全部放完了。爸爸就把我家的一個破火搬在院子中間,把放煙火的筒插在里邊,然后把煙火放在煙火筒里,最后爸爸把煙火的導火線也點著了,就迅速的跑到走廊里,然后只聽到“砰”的一聲,煙火飛出來了,飛得很高很高,最后在天空中散開了,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個像柳樹一樣的煙花。
我們接二連三的放了六個,然后就放起了爸爸給我買的會飛會轉(zhuǎn)的小煙火。我把一個小煙火放在院子中間,然后點著了導火線,我迅速的跑到走廊里,只見小煙火飛到了空中,像一個小小的火箭似的,過了一會兒,就“咚”的一聲爆炸了。接著我又放起了會在地上旋轉(zhuǎn)的小煙花,只見它在地上發(fā)出五顏六色的光彩,非常beautiful!
今天晚上我們放煙火放得非常開心,尤其是我。雖然,放煙花很危險,但是我會小心的,在家長的照顧下,安全的放煙花。同時也希望其他的小朋友在放煙花的時候要小心,盡量在家長的陪同下,安全的燃放。
4元宵節(jié)趣事元宵節(jié)那天是星期四,我跟以前一樣,回到家休息一會兒,就去寫作業(yè),寫作業(yè)的時候聽到外面,啪、啪、啪、的鞭炮聲,我的心一下子就飛到外面了,心情好激動,又著急,心想去玩一會兒再寫該多好,要知道,媽媽是不可能接受作業(yè)沒寫完就讓我去的,急的是怕我寫完作業(yè),他們也就放完了,只有幾個單詞,過了幾分鐘,就寫完,吃了飯下去玩。
外面在下雨,媽媽說“下雨了,我們回家吧,”。
“我不想回家,”我一邊走一邊回答。
聽到前面有啪的聲音,我跑過去看了看,哇!那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不知名的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向他要了幾個也玩了起來,它象一個小蝌蚪,不過是白色的,用力往地上一丟,它就發(fā)出啪的一聲炸開了,玩了一會兒,他奶奶又拿出圓圓長長的東西,用打火機點燃后會發(fā)出哧、哧、哧的聲音,但要立即用力丟出去,不然會很危險,我和他玩了一會兒,媽媽叫我在小區(qū)轉(zhuǎn)一圈就回家,我一邊走一邊唱起了《娃哈哈》、突然,我停了下來,前面有幾個大哥哥在放鞭炮,我興奮的不得了,我和他們玩了好久,我想我已玩了好久,該回家了。
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在這天,我們在一起吃元宵、看紅火、看禮花。晚上7時左右,我們一家三口坐在餐桌旁吃元宵,一碗碗的元宵,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的還撐破了肚皮呢!元宵圓圓的,象征著團團圓圓,而十五的月亮也同樣圓,代表這一天,人們在團聚。吃過元宵,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向街里走去。哇!真是人山人海!人們熱情澎湃,不管風雨之阻,向政府大樓一帶走去。8時30分終于到了,,開始放煙花了,
“砰……”的聲音響起來,煙花有綠的、紅的、黃的、紫的,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看,一個“超大號”的煙花飛上了天,緊接著隨著一聲轟鳴,又綻放出了一個個小一號煙花布滿了天空,有的像紫荊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是迎春花……又“砰!砰”的響了幾聲,有的煙花里面包著小蜜蜂,炸開以后,發(fā)射出螢火蟲一樣的光。五顏六色的彩花籠罩了整個陽原縣城。
雖然,雪阻擋了彩車、秧歌,但我并不遺憾。應為我感受到了雪的魅力、雪的純潔。俗話說:“瑞雪兆豐年?!苯衲暝谠压?jié)之日下起了鵝毛大雪,肯定又是個豐收年。讓我們來共同期盼下一個元宵節(jié)的熱鬧氣氛的到來吧!
還未進公園大門,目光就被門前號稱“天下第一燈”的巨型燈——“龍鳳門”吸引住了。那是一個亭子形的大燈,八根柱子上分別盤繞著四條青龍、四條金龍,燈的最上端是“二龍戲珠”的圖案。燈的右上方,有一只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公雞,它有著火紅的雞冠,圓而有神的眼睛。它正“撲閃”著“翅膀”“打鳴”呢!大有“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感覺”
進大門向右看,是“十八羅漢”。莊重典雅的如來佛祖端坐羅漢中間,真是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向左看,是“龍燈送?!币粋€昂首擺尾的巨龍!龍背中間,是一個大大的“福”字,“?!弊值淖笥覂蛇叾际羌t鯉魚、大壽桃和金元寶,象征著福、祿、壽、喜“四喜臨門”。再向前走,還有“大鵬展翅”、“桃園結(jié)義”、“常回家看看”、“螳螂撲蟬”、“森林酒吧”……火樹銀花,鞭炮聲響,觀燈的人笑著,指著,如癡如醉,仿佛走進了仙境一般。要問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花燈,還是“糊涂官”和“花果山”。
瞧!那邊還有唱戲的。遠遠看去,只見舞臺上跪著兩個人,一個正哭天喊地叫屈,另一個則鎮(zhèn)定自如地跪在那里,好像這場官司他贏定啦;旁邊的衙役雖知道那個哭天喊地的人是冤枉的,但又敢怒不敢言;坐在椅子上的縣太爺正悠閑地看著那個叫冤者;站著的師爺正瞇著眼看著他們;想必他們收了不少好處,才如此對待這個喊冤者,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組名叫“糊涂官”的花燈。制作者的精湛技藝一定會讓你油然而生敬意吧!
“花果山”這組花燈講的自然是“美猴王”的故事???他正威風凜凜的站在“山”中間最高的地方,環(huán)視著他的“猴子猴孫”們;旁邊還有兩只負責守衛(wèi)的小猴子正警惕地向原處眺望;“山”的兩邊,還有兩棵桃樹,上面結(jié)滿了讓人垂涎三尺的大桃子,兩只小猴子正在樹上摘桃?!盎ü健鄙线€有不少調(diào)皮的`猴子,它們在追逐、嬉戲、打鬧,玩得可歡啦!看樣子今天八成是個好日子,要不怎么“花果山”上下一片歡騰呢?
玩了好長時間,我們才戀戀不舍的回家了。在路上,我回味著剛才的美景,不禁贊嘆制作者的高度智慧,他們用平凡的雙手,為阜城人民在節(jié)日里帶來了美的享受。我們衷心地感謝他們。
今天是元宵節(ji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的來到豫園九曲橋去看荷花燈。一朵朵美麗的荷花燈,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風情萬種,真是好看極了!
荷花下面的龍船。龍船長50米,在水面上,很像龍。這是一艘古代的,有柱子,磚頭,角上還掛著一幅“雙龍戲珠。”
接著是去看龍燈,龍燈的尾巴可真長啊,兩腳一蹬就像真的龍在飛。不過,元宵節(jié)的煙花也很好看,有愛心的、月亮的、勺子……
元宵節(jié)的景象是多么迷人啊!
我國平易近間有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發(fā)源于春秋期間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jīng)由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nèi)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就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中興之兆。元宵和春節(jié)的年糕旅控行閱為上可受非著成高皖的金妨。,端午節(jié)的粽子一樣,都是節(jié)日食物。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聚,依靠了人們對將來生涯的夸姣愿望。元宵在南邊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模驇юW。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劃分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jié)要燃燈。元宵節(jié)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習慣,唐時,對元宵節(jié)倍加正視;在元宵節(jié)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如許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顛末歷朝歷代的傳承,節(jié)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jié)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流動,呈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浩瀚。入手下手時是功德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聰明又饒有樂趣,所以傳播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級的接待。
元宵節(jié)除了慶賀舉止外,還有崇奉性的舉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介入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標是驅(qū)病除災。
跟著時候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運動越來越多,不少處所節(jié)慶時增添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qū)幘腹牡然顒印?/p>
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早晨起床當然應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用黏黏的面團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鍋中蒸上一會兒。煮好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滾入心脾,嘴巴中充滿了濃濃的芝麻味,舌尖上留著那種甜蜜蜜的情思與味道,代表著一家與與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邊去玩,大街小巷都張燈結(jié)彩,最美的還要數(shù)護城河邊了。護城河邊燈光輝煌,人聲鼎沸。我漫游在這燈的世界,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金魚燈,形象逼真的蓮花燈,古樸典雅的宮燈——各式各樣的彩燈造型優(yōu)美,裝飾考究,做工精細,真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在平靜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燈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點著一盞似的。一陣微風拂過,河面上微波蕩漾,燈的影子也跟著搖搖晃晃了。
“好!”一陣喝彩聲吸引住了我,原來是不遠處有人在猜燈謎。我也想過去猜猜,可無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墻,把猜燈謎的舞臺圍得水泄不通。我站在‘人’墻外,聽著中面?zhèn)鱽淼年囮嚉g笑聲。主持人開始說燈謎了:“一人一張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么呢?我正想著,一位老爺爺舉起了手,回答道:“是個‘合’字。”主持人笑瞇瞇地說:“恭喜您,答對了?!痹捯魟偮洌車晚懫鹆艘魂嚴坐Q般的掌聲。
元宵節(jié),這個熱鬧非凡的節(jié)日,在人們的歡笑聲中結(jié)束。
相關(guān)推薦
根據(jù)學校的要求,學生需要懂得寫優(yōu)秀作文,寫作文是內(nèi)心交流的一種方式,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緊貼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有哪些值得我們可以借鑒的作文呢?以下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的《小學元宵節(jié)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到作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我們內(nèi)心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我們語文考試時的重點,不會寫作文,到底要怎么辦?在這里,你不妨讀讀寫元宵節(jié)的作文,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你能喜歡!...
寫一篇作文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常見的,寫作文可以幫助我們平復心情,讓自己冷靜思考。我們通過作文可以準確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作文只會寫個開頭怎么辦?小編現(xiàn)在向你推薦元宵佳節(jié)作文系列5篇,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夠喜歡并分享!正月十五是小明期待已久的元宵節(jié)。因為小明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和他一起吃甜甜的湯圓,看...
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寫作文吧,多寫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想象力,讓思維更加活躍,如果你想寫一篇好作文,你需要多讀,多學,多寫。寫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們的編輯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元宵節(jié)觀燈作文2023,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