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教案。
教案課件是教師教育職責的初始步驟,教師每天都需要編寫自己的教案課件。制定教案時要重視學生個人技能的提升和成長。編輯根據您的要點,為您準備了下面的相關信息:“中國建筑教案”,建議您收藏本網頁鏈接,方便以后查閱!
【知識目標】
學習用比喻與比較、舉例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快速閱讀,準確捕捉并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觀點,并且能做有個性的閱讀評價。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中國建筑的特色,培養(yǎng)對民族建筑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學會對古建筑的審美,樹立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識。
【重點、難點】
一、學習用比喻與比較、舉例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培養(yǎng)快速閱讀,準確捕捉并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觀點,并且能做有個性的閱讀評價是本文難點。
【教學方法】
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概括表述
1、【導入】
中華民族世代生息于亞洲大一陸東部,東觀滄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叢林,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環(huán)境中,經過數千年文明的演進,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獨具一格的中華文化。中國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矚目的一種。請結合閩南古建筑的特色,說說你對中國古建筑文化的初步印象。
2、【初讀】快速瀏覽全文,說說像這樣的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結構的。
首先概括指出中國建筑體系是獨特的——從地域和歷史(空間和時間)兩方面作了簡要的說明。
地域分布是廣闊的,其影響幾乎涵蓋了整個東亞大一陸:東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歷史則源遠流長,從考古發(fā)掘的情況來看,公元前1500年時,這個體系就“已經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歷史中不斷完善。
【板書】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影響深遠——民族文化瑰寶
3、作者將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九點,試劃分層次并概括內容。
【第一層次】(1-2段)說明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
(一)講立體構成,單個建筑自下而上——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
(二)講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建筑群落組成
左右呈軸對稱
主要房屋朝南
整個建筑群有主有從
有“戶外的空間”
【第二層次】(第3-5段)說明中國建筑的結構特點。
(三)中國建筑的整體結構方法
“木材做立柱和橫梁”的框架結構
力學原理——與“現(xiàn)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從結構原則上一樣
(四)說明斗拱的作用
下定義: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塊”,它們組合起來稱“斗拱”。
作解釋——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裝飾作用(最顯著特征之一)。
(五)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
形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
【第三層次】(第6至9段)中國建筑外觀、顏色、裝飾等方面的特點。
(六)介紹屋頂,屋頂四面坡——屋角翹一起——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作比較:與其他建筑體系比較——翹一起如翼的屋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七)中國建筑的著色特征
使用顏色世界各建筑體系中最大膽的
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紅色
大量用彩繪來裝飾木架部件
(八)中國建筑裝飾部件
結構部件、脊吻、瓦當,小到門窗、門環(huán)、角葉——都具有很強的裝飾形狀或圖案
(九)中國建筑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
有色的琉璃磚瓦、油漆、木刻、石雕、磚雕等,無不盡顯中國建筑的裝飾特征。
4、作者在具體準確地介紹了中國建筑的各方面特征之后,還有打大段的文字,試概括這些文字的內容。
【第二部分】提出了中國建筑的“文法”問題,從更深層次上探討了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
這種風格——“有一定的約束性”,表現(xiàn)出“單調”的一面;
又可以“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表現(xiàn)出“千變萬化”的一面。
作者以“詞匯”和“文法”為喻,說明建筑的的構成原理,并進而與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較,說明中國建筑一直堅持木架結構法,并把它發(fā)展得盡善盡美,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指出同一性質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語言”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心理,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點。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風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詞匯”為新中國的建筑事業(yè)服務。
二、探究品味
【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句子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
1.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
【啟發(fā)】以弟兄關系來比喻中國周邊國家的建筑與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的關系,形象地說明了它們屬于一個系統(tǒng)(大家庭),從而可見中國建筑的影響力之大已超出了國家的界限。
2.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劃分內部空間而已。
【啟發(fā)】以“帷幕”.比喻墻壁,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中國建筑中墻壁的作用:“隔斷內外”’“劃分內部空間”,而不擔負承重的任務。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
【啟發(fā)】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壯觀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別致的建筑,讓讀者利用對文章大小的感覺經驗,來體會建筑規(guī)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可譯性——即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理解性。這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一樣。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三、拓展遷移、培養(yǎng)能力
你一定很熟悉家鄉(xiāng)的房屋建筑吧,說說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國建筑的傳統(tǒng)風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風格。寫一篇短文,介紹你熟悉的一幢古建筑。
中國建筑的特征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善于透視關鍵語言信息的能力。
2.逐漸簡潔、嚴密、清晰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由透視“特征”內涵入手,探究文本內容。
難點:探究“特征”的外延、思想內核與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簡潔、嚴密、醒目、層次分明。中心詞“特征”二字統(tǒng)攝全文,是關鍵的信息點,可引導學生由透視“特征”內涵入手,探究文本的內容。
一、“特征”的限定范疇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征”,指事物作為標志的顯著特色。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yè)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二、“特征”概念的引入
從“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qū)”、“最遲在公元前15世紀”、“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來”等語言信息分析,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開闡述,反映了作者宏觀開闊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構成了這篇小論文的獨特視角。
三、“特征”的要點及其邏輯分布
作者按照事理順序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和上部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
四、“特征”的形象表述
小論文中,要做到形象而又準確地說明事物,必須注意語言的錘煉。梁思成善于運用高度概括的語詞,來表達理性的思考。如“拘束性”、“靈活性”、“多樣性”、“可譯性”等詞語,具有相當豐富的內涵。同時,他也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闡述說明事物的性質和關系。
如“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形象地闡述了中國建筑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親緣關系。
如“文法”和“詞匯”的形象比喻,不僅是梁思成對建筑學理論的“慣例法式”和建筑構件、要素的形象概括,也奠定了梁思成具有中國特點的“建筑符號學美學”的理論基礎。
五、“特征”的外延
梁思成并非一味復古之人,他一生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屬于建筑學小論文。
文章運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歷史意義,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是梁思成建筑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師,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學家,梁思成學匯古今,融貫中西,一生留下眾多的學術著作,其中不僅涉及到中國建筑史、古建筑保護、城市規(guī)劃、建筑創(chuàng)作和建筑教育等學術領域,而且廣泛涉及到建筑美學領域。梁思成的建筑美學思想,帶有中國建筑師的典型群體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
立基于強烈的民族文化復興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審美意識;
以“體形環(huán)境”為內核,追求社會、歷史和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精神;
兼收并蓄的藝術態(tài)度;
以辨證統(tǒng)一觀念為特征的系統(tǒng)美學思想。
梁思成上述思想,在這篇文質柔美的小論文中,有著確鑿的彰顯。認真品讀課文,不僅能收獲有關中國建筑學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作者嚴謹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動的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雅獨特的審美境界。
【教學設計】
善于透視關鍵語言信息
【意圖】
梁思成家學淵源,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浸染,且學貫中西,養(yǎng)成了謹嚴的治學風格。探究這篇小論文的語言運用,對于忽視漢語基本功訓練的同學,是學習品味語言,錘煉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視關鍵語詞所傳遞的語言信息,逐漸形成簡潔、嚴密、清晰的語言風格,對提高閱讀和寫作小論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切入點】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簡潔,
《中國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小論文?!吨袊ㄖ奶卣鳌繁疚倪\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歷史意義,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是梁思成建筑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自然科學類的文章普遍興趣不高,學習本課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本課將抽絲剝繭主要選取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透視關鍵語詞抓取語言信息的能力,對說明文閱讀和寫作,是十分有益的。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建筑與文化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建筑九大特征,列出結構提綱。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合作探究,理清文章建筑九大特征的具體內容,學習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探討中國建筑與中國文化的相關性。
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提高對我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同時激發(fā)自己對我國建筑文化的熱愛之情。
探討中國古代建筑在現(xiàn)代社會的存留問題,引發(fā)學生思索面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
重點:
1.通過中國建筑九大特征的分析,學習和領會科普文章語言特色。
2.積極探究和體會中國建筑的特征,挖掘中國 建筑背后隱含的人文內涵,激發(fā)對我國悠久文化乃至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導入:建筑是無聲的語言,建筑是優(yōu)美的音樂,建筑是經典的詩篇,它凝結著美學的追求,鋪陳著文化的結晶,透露著人生的哲理。
通過觀察圖片,同學們猜猜這是哪國的建筑?
【學生談】美國白宮、羅馬競技場、悉尼歌劇院、日本東大寺、韓國景福宮,這些偉大的建筑已然成為各國人們心中的精神家園。而中國的故宮太和殿、黃鶴樓,這些建筑一看就是中國制造。
這是一座垂花門,它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無不透露著濃郁的中國味,今天我們將跟隨作者走進這扇門,探尋中國建筑神秘而精彩的世界。
提起中國建筑史,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我們可以稱它為“熟悉的陌生人”,不了解的人可能會稱它為“梁啟超的兒子”“林徽因的丈夫”,我們來看看他的三重身份:開創(chuàng)者、設計者、保護者。
3. 信息篩選提煉訓練。
提問:1、用簡潔的詞匯概括九大基本特征,并且分條概述每一特征的要點或作用,使用的說明方法。
2、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明確:分小組討論,每組確定中心發(fā)言人。請找出關鍵詞、關鍵句,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歸納這些特點。
注意:把“長文章讀短”,篩選主要信息,提煉勾畫文中的關鍵詞,關鍵句并加以概括
(一)單個建筑由立體結構分三部分。
(四)斗拱:柱梁交接處,層層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減少剪力,有裝飾性。顯著特征。
(五)舉架形成屋頂斜坡彎曲面。
1.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文章的觀點。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3.激發(fā)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潛力。【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2.理解建筑的“文法”、“詞匯”、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意思,體會中國建筑求同存異的特點。
3.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緦W習方法】
科普作品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詞就是指“科學普及”??破兆髌穫鹘y(tǒng)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但是隨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視頻媒體等其他形式出現(xiàn)??破兆髌返闹饕δ芎湍康木褪切麄髌占翱茖W知識。它有以下特點:(1)科普作品所述資料具有必須的學科專業(yè)性。閱讀對象主要是不熟悉該學科的非專業(yè)人士。但這種專業(yè)性是有限制的。這就和一般的文學作品或娛樂作品區(qū)分開來。(2)科普作品具有必須的娛樂性、普及性、可讀性和通俗性。在敘述資料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能引起普通讀者興趣。這就和專業(yè)學術文獻區(qū)分開來。(3)科普作品在陳述專業(yè)科學知識時要求把握必須程度的嚴謹性。想象與科學現(xiàn)實之間的差別一般需要明確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證讀者不會混淆兩者。這就和科學幻想作品(簡稱科幻)區(qū)分開來。(4)科普作品允許適當地虛構作品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等等,已增加可讀性。這就和一般的科學新聞、科學紀實或科學報告區(qū)分開來。2.作家介紹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歷史學家梁啟超之子,廣東省新會縣人。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
科普作品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作品?!翱破铡币辉~就是指“科學普及”??破兆髌穫鹘y(tǒng)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但是隨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視頻媒體等其他形式出現(xiàn)??破兆髌返闹饕δ芎湍康木褪切麄髌占翱茖W知識。它有以下特點:(1)科普作品所述資料具有必須的學科專業(yè)性。閱讀對象主要是不熟悉該學科的非專業(yè)人士。但這種專業(yè)性是有限制的。這就和一般的文學作品或娛樂作品區(qū)分開來。(2)科普作品具有必須的娛樂性、普及性、可讀性和通俗性。在敘述資料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能引起普通讀者興趣。這就和專業(yè)學術文獻區(qū)分開來。(3)科普作品在陳述專業(yè)科學知識時要求把握必須程度的嚴謹性。想象與科學現(xiàn)實之間的差別一般需要明確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證讀者不會混淆兩者。這就和科學幻想作品(簡稱科幻)區(qū)分開來。(4)科普作品允許適當地虛構作品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等等,已增加可讀性。這就和一般的科學新聞、科學紀實或科學報告區(qū)分開來。2.作家介紹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歷史學家梁啟超之子,廣東省新會縣人。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yè)。系統(tǒng)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
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guī)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建立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
1.識讀字音帷幕屋脊()接榫()穹窿()埋怨()埋葬()翹起()翹首以盼()點綴()輟學()廈門()高樓大廈()主角()鳳毛麟角()門檻()直欄橫檻()哺育()2.辨析詞語妨礙和妨害獨特和獨到題材和體裁發(fā)掘和發(fā)現(xiàn)3.整體感知中國建筑的特征十分豐富,在這篇課文中,作者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建筑的九點基本特征,這九點基本特征,哪些特征屬于總體特征?哪些特征屬于結構特征?哪些特征屬于裝飾特征?總體特征:一二點屬于總體特征。結構特征:三至五點屬于結構特征。裝飾特征:六到九點屬于裝飾特征。
【課內探究】一.作者概況的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來寫的?(提示:說明文的順序主要取決于對象的特點。由于說明對象特點各異,順序則不同。說明順序常見的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由整體到局部2、由主(結構)到次(裝飾)二、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構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必須之規(guī),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靈活性”,體此刻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也具有獨特的個性。例如,中國建筑怎樣砍削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和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割生硬的結構部分使之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和圖案形的裝飾物等等。
三、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這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能夠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意圖】
梁思成家學淵源,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浸染,且學貫中西,養(yǎng)成了謹嚴的治學風格。探究這篇小論文的語言運用,對于忽視漢語基本功訓練的同學,是學習品味語言,錘煉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視關鍵語詞所傳遞的語言信息,逐漸形成簡潔、嚴密、清晰的語言風格,對提高閱讀和寫作小論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切入點】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簡潔,嚴密,醒目,層次分明,中心詞“特征”二字統(tǒng)攝全文,是關鍵的信息點,可引導學生由透視“特征”內涵入手,探究文本的內容。
1.“特征”的限定范疇
2.“特征”概念的引入
3.“特征”的要點及其邏輯分布
4.“特征”的形象表達
5.“特征”的外延聯(lián)系
6.“特征”的思想內核和美學價值
【操作】
【討論】1。“特征”的限定范疇
【提示】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征”,指事物作為標志的顯著特色。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yè)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討論】2?!疤卣鳌备拍畹囊?/p>
【提示】從“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qū)”、“最遲在公元前15世紀”、“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來”等語言信息分析,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開闡述,反映了作者宏觀開闊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構成了這篇小論文的獨特視角。
【討論】3?!疤卣鳌钡囊c及其邏輯分布
【提示】作者按照事理順序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和上部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
【討論】4?!疤卣鳌钡男蜗蟊硎?/p>
【提示】小論文中,要做到形象而又準確地說明事物,必須注意語言的錘煉。梁思成善于運用高度概況的語詞,來表達理性的思考。如“拘束性”、“靈活性”、“多樣性”、“可譯性”等詞語,具有相當豐富的內涵。同時,他也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闡述說明事物的性質和關系。
如“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
本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的學生,已經學過《宇宙的邊疆》等自然科學小論文。因此,學生對這種科學小論文已經有必須的了解,明白其論述的嚴謹性,和語言的簡介性。但對于文中提出的諸如“文法”、“可譯性”等新概念,對其的準確理解還需要引導。
《課程標準》中關于必修5冊實用類文本的有關敘述是:從整體上把握文本資料,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而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對文本資料的準確解讀,以及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和處理潛力。
知識教育目標: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確中國國建筑的特征。②根據分層,歸納概括“文法”“可譯性”等重點詞句的含義。
潛力培養(yǎng)目標:①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②透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資料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潛力。
情感培養(yǎng)目標:透過學習,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潛力。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根據自然科學小論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將本文的重難點制定如下:
教學重點:把握文章整體結構,理清思路,掌握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中國建筑的“文法”。
教學難點:一,對建筑術語如“所”“斗拱”“舉架”的理解。二、對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詞匯”以及“可譯性”的理解。
㈠教學方式:
學習說明文,主要讓學生了解文章所講述的資料,學習說明文簡潔明了的語言,并把學到的技巧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中。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究潛力。為了使本文的教與學到達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三讀:透過在預習的基礎上瀏覽、精讀、研讀三步讓學生逐漸深入地掌握課文知識。
2、設置情境:在課堂上,利用課件和視頻增強直觀性,讓學生更真切地了解說明對象。
3、問題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課外探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尋找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建筑,比較他們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點。
㈡學習方法:
精讀研究法:學生透過仔細閱讀揣摩課文,深化對中國建筑的特征的認識。
比較學習法:把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與西方的建筑進行比較,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國建筑的特征。
多媒體課件。
視頻。一段介紹中國古代建筑特征的視頻,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㈠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資料。
1、導入:
利用視頻《中國古代建筑的瑰寶——唐代木亭模型》來引入全文,并且讓學生更加鮮明地感知“斗拱”這一概念,以及明確中國建筑的發(fā)展脈絡以及現(xiàn)代的傳承。
利用幻燈片展示各種建筑導入本文,揭示課題,并交代文體,指出其與記敘文的不同。而且簡要地介紹作者。這樣做有利于增強學生和直觀感受,對學習說明文有極大的好處。
這一個步驟所需時間不多,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一開始就認識到學習本文與過去學習記敘性文字有了區(qū)別,明確學習目標,初步了解本文的說明對象。
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歸納全文思路。速讀之前,老師予以指導:這其實就是給文章分段,然后總結段意。明確本文先寫什么,然后寫什么,之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能快速、獨立解決。
我們了解了本文的行文思路,但是“中國建筑的具體特征”卻還撲朔迷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務必分析每一段的具體資料。鑒于此,我給大家出了兩道思考題,透過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第一組研究第一題,第二組研究第二題,給大家3分鐘時間,同桌互助合作完成這項任務。
這兩道題是:
1、請把梁思成先生所總結的中國建筑的9大特征,再從3個角度高度概括一下。并據此,復述中國建筑的特征。
2、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
在學生討論的時候,老師巡視教室,透過詢問了解狀況,給予點撥。在學生回答的時候,遇到分類歸納不準確的狀況時,能夠人物為例來類比指導;在學生復述的時候,大屏幕出現(xiàn)故宮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誘導,學生會出現(xiàn)的問題多表現(xiàn)為表述嗦、拖沓,這就需要老師提前明確方法;
關于文法問題,老師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出方法指導:那里運用了比喻手法,那么只需找出對應的本體,就解決問題了。學生的問題更多表此刻不夠全面,表述比較混亂,邏輯性不強,我就事先強調學生用筆寫出來。從而,在與同桌的討論中探究中保障答案的全面性,在書面的調整中加強語言的嚴謹性。透過這兩道題的設置,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對文本信息篩選和加工潛力,不僅僅讓學生明確了中國建筑的特征,加強了文化厚度;而且鍛煉了學生對使用類文本的歸納概括潛力,提高了做題技巧。至此,學習目標基本達成。
這篇文章出自科學大師之手,除觀點確實、敘說嚴謹之外,文筆也兼有理趣和情趣。例如本文之中就有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句,請大家找出來,并結合上下文,說說運用比喻說明的表達效果。
【設計過程及目的】:
這個問題是學生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就掌握的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準確性,那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注意語言表述的準確性、流暢性。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答題模式。(老師首先板書答題模式:即①把……比喻成……②生動形象的說明了……)這個過程旨在引導學生透過對一些精彩比喻句的賞析,讓學生體會本文敘述說明語言形象生動的特點。
5、比較探究:
利用幻燈片展示西方建筑和中國傳統(tǒng)建筑,讓學生分析它們不同的建筑特點。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征的認識,以及中國建筑發(fā)展中的兼收并蓄問題。
本著考察學生對文本資料的準確解讀,以及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和處理潛力的學習目標,制定以下檢測題目。
2、閱讀文章倒數第2自然段,思考: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7、課外拓展:
關注家鄉(xiāng)的建筑,能夠選取家鄉(xiāng)保存完好的傳統(tǒng)建筑,也能夠選取有代表性的現(xiàn)代建筑,介紹這些建筑的特點。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國家,她有數不盡的名勝古跡,雄偉的古代建筑藝術,比如北京故宮、蘇州園林、佛塔、道觀等,(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圖片)中國的建筑是獨具特色的。那到底有什么樣的特點,使得中國的建筑獨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梁思成的文章,共同領略中國建筑的永恒魅力吧。(板書課題)。
①.了解文章的行文特點和結構寫法,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
②.理解課文的關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獨特論述,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潛力。
③.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問題設置】課文主要講的是中國建筑的特征,那么什么是中國建筑?
【學生活動】自由朗讀文本,思考并回答。
【教師點撥】在第一段中找。
【整合答案】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國建筑體系是獨特的,并從地域和歷史,即空間和時間兩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說明。地域分布是廣闊的,不獨局限于中國境內,幾乎涵蓋了整個東亞大陸;東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歷史則源遠流長,從考古發(fā)掘的狀況來看,公元前15時,這個體系就“已經基本上構成了”,并“一向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歷史中不斷完善。這樣的鑒定反映了作者宏觀開闊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構成了這篇小論文的獨特視角。
三、自讀梳理理清結構
【問題設置】作者一共概括了中國建筑的幾大特征?請分別找出來。
作者概括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這九點能夠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①(一)、(二)說明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
(一)講立體構成,單個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
(二)講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筑群落組成,左右呈軸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整個建筑群有主有從,有“戶外的空間”。
②(三)至(五)說明中國建筑的結構特點。
(三)從整體上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
(四)說明斗拱的作用。
(五)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即為了構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
(六)介紹屋頂。
(七)從著色方面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
(八)介紹中國建筑的裝飾部件。
(九)說明中國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盡顯中國建筑的裝飾特征。
作者寫中國建筑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寫的?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
說明文的順序主要取決于對象的特點。由于說明對象特點各異,順序則不同。說明順序常見的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作者按照事理順序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
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現(xiàn)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成為中國建筑鮮明的特色。
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cnsjbj.cn
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思考交流,然后每組找一個代表說出討論的結果。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構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必須之規(guī),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體此刻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也具有獨特的個性。
這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能夠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中國建筑的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國建筑的特點,既有形象生動的描述,也有理論層面上的解釋,文章資料十分的豐富,但是繁而不亂,有條不紊。那么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呢?
【學生活動】再讀全文,思考交流。
作者按照事理順序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不得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采用科學的說明順序這一寫法,對我們寫作論說文帶給了啟示。
本節(jié)課透過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不僅僅能收獲有關中國建筑學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作者嚴謹的表述中學習到科學的說明順序和合理的說明方法對文章的重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動的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雅獨特的審美境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這種“詞匯”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歸根說來,它們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筑活動的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經過千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guī)則和慣例。它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chuàng)造成果的總結。它不是一人一時的創(chuàng)作,它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由這“文法”和“詞匯”組織而成的這種建筑形式,既經廣大人民所理解,為他們所承認、所喜愛,雖然原先是從木材結構產生的,但它們很快地就越過材料的限制,同樣運用到磚石建筑上去,以表現(xiàn)那些建筑物的性質,表達所要表達的情感。這說明為什么在中國無數的建筑上都常常應用原先用在木材結構上的“詞匯”和“文法”。這條發(fā)展的途徑,中國建筑和歐洲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體系,乃至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建筑體系是完全一樣的,所不同者,是那些體系很早就舍棄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磚石為主要材料。在中國,則因很早就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科學的梁架結構法,把它發(fā)展到高度的藝術和技術水平,所以雖然也發(fā)展了磚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時也被采用為主要結構方法。這樣的框架實在為我們的新建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比有利的條件。
在那里,我打算提出一個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
如同語言和文學一樣,為了同樣的需要,為了解決同樣的問題,乃至為了表達同樣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代是能夠各自用自己的“詞匯”和“文法”來處理它們的。簡單的如臺基、欄桿、臺階等等,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許多民族創(chuàng)造了許多形式不同的臺基、欄桿和臺階。例如熱河普陀拉的一個窗子,就與無數文藝復興時代窗子的“資料”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詞匯”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這樣一句“話”說出來了。又如天壇皇穹宇與羅馬的布拉曼提所設計的圓亭子,雖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體裁的“文章”。又如羅馬的凱旋門與北京的琉璃牌樓,巴黎的一些紀念柱與我們的華表,都是同一性質,同樣處理的市容點綴。這許多例子說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來各種各類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寫出來的文學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樣。
7.簡要分析選段第四段是如何使用說明方法的。
8.怎樣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A.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決于某一建筑大師的設計理念。
B.無論中國還是西方,古典建筑體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從木結構開始的。
C.中國建筑往往是用木結構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磚石結構,說明這兩種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
D.為了更好地說明建筑的形式和資料的關系,作者巧妙地用語言和文學打比方。
E.熱河普陀拉的一個窗子,與文藝復興時代窗子使用的“詞匯”和“文法”完全不同,這證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風格,本沒有相通之處。
7.“如同語言和文學一樣,為了同樣的需要,為了解決同樣的問題,乃至為了表達同樣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代是能夠各自用自己的'詞匯'和'文法'來處理它們的?!鳖惐日f明“簡單的如臺基、欄桿、臺階等等,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許多民族創(chuàng)造了許多形式不同的臺基、欄桿和臺階?!?-舉例說明
“例如熱河普陀拉的一個窗子,就與無數文藝復興時代窗子的'資料'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詞匯'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這樣一句'話'說出來了。又如天壇皇穹宇與羅馬的布拉曼提所設計的圓亭子,雖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體裁的'文章'。又如羅馬的凱旋門與北京的琉璃牌樓,巴黎的一些紀念柱與我們的華表,都是同一性質,同樣處理的市容點綴?!?-在舉例說明中作比較
8.作者將中國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較,說明中國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就對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響。天壇皇穹宇與羅馬的布拉曼提所設計的圓亭子,巴黎的一些紀念柱與我們的華表,是有著相同的建筑特點和建筑風格的,說明了中國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9.解析:A項,“它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chuàng)造成果的總結。它不是一人一時的創(chuàng)作,它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由此可知“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建筑手法”與某一個建筑大師沒有必然的關系。C項,“中國建筑和歐洲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體系,乃至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建筑體系是完全一樣的,所不同者,是那些體系很早就舍棄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磚石為主要材料?!笨梢妰煞N建筑都是從木結構開始的。E項,“例如熱河普陀拉的一個窗子,就與無數文藝復興時代窗子的'資料'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詞匯'和'文',用自己的形式把這樣一句'話'說出來了?!笨梢姳M管形式不同,但資料是相同的。
附:宋老師您好:據我理解,寫成學案一文,有不當之處,請指教。
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2.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
四、美育滲透目標
通過學習,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難點:
1.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2.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3.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創(chuàng)建50周年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國建筑的特征》(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屬于建筑學小論文。
文章運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構成年代和歷史好處,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是梁思成建筑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師,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學家,梁思成學匯古今,融貫中西,一生留下眾多的學術著作,其中不僅僅涉及到中國建筑史、古建筑保護、城市規(guī)劃、建筑創(chuàng)作和建筑教育等學術領域,而且廣泛涉及到建筑美學領域。梁思成的建筑美學思想,帶有中國建筑師的典型群體特征,主要表此刻:
立基于強烈的民族文化復興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審美意識;
以“體形環(huán)境”為內核,追求社會、歷史和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精神;
兼收并蓄的藝術態(tài)度;
以辨證統(tǒng)一觀念為特征的系統(tǒng)美學思想。
梁思成上述思想,在這篇文質柔美的小論文中,有著確鑿的彰顯。認真品讀課文,不僅僅能收獲有關中國建筑學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作者嚴謹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動的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雅獨特的審美境界。
梁思成家學淵源,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浸染,且學貫中西,養(yǎng)成了謹嚴的治學風格。探究這篇小論文的語言運用,對于忽視漢語基本功訓練的同學,是學習品味語言,錘煉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視關鍵語詞所傳遞的語言信息,逐漸構成簡潔、嚴密、清晰的語言風格,對提高閱讀和寫作小論文的潛力,是十分有益的。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簡潔,嚴密,醒目,層次分明,中心詞“特征”二字統(tǒng)攝全文,是關鍵的信息點,可引導學生由透視“特征”內涵入手,探究文本的資料。
【提示】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征”,指事物作為標志的顯著特色。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yè)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提示】從“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qū)”、“最遲在公元前15世紀”、“一向保留到了近代”、“35來”等語言信息分析,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開闡述,反映了作者宏觀開闊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構成了這篇小論文的獨特視角。
【提示】作者按照事理順序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和上部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
【提示】小論文中,要做到形象而又準確地說明事物,務必注意語言的錘煉。梁思成善于運用高度概況的語詞,來表達理性的思考。如“拘束性”、“靈活性”、“多樣性”、“可譯性”等詞語,具有相當豐富的內涵。同時,他也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闡述說明事物的性質和關系。
如“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形象地闡述了中國建筑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親緣關系。
如“文法”和“詞匯”的形象比喻,不僅僅是梁思成對建筑學理論的“慣例法式“和建筑構件、要素的形象概括,也奠定了梁思成具有中國特點的“建筑符號學美學”的理論基礎。
【提示】梁思成并非一味復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為中國創(chuàng)造新建筑”的宏偉事業(yè)。在這篇小論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閉地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而是將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層面,拓寬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間”,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進行對照聯(lián)系。并在理論上提出“可譯性”概念,辨證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個性。深入探究“可譯性”的內涵,可從中感受到梁思成做為一代建筑宗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費孝通語)的大文化觀。
【提示】據歷史記載,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毛澤東曾秘密派人拜訪梁思成,請教北平城內歷史古跡的保護問題。解放初期,梁思成曾就保護北京城墻奔走呼吁,并為此蒙受不公正對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復表達的思想是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他呼吁:“中國建筑的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國一族之建筑適反鑒其物質精神、繼往開來之面貌”。他滿懷憂患意識地提醒后人:“一個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xiàn)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為我們文化衰落消失的現(xiàn)象”(《中國建筑史》)。我們透過品讀這篇小論文,研究透視其中一些關鍵語詞所傳遞的信息,感受到梁思成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尚的審美境界。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屬于建筑學小論文。
文章運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歷史意義,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是梁思成建筑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師,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學家,梁思成學匯古今,融貫中西,一生留下眾多的學術著作,其中不僅涉及到中國建筑史、古建筑保護、城市規(guī)劃、建筑創(chuàng)作和建筑教育等學術領域,而且廣泛涉及到建筑美學領域。梁思成的建筑美學思想,帶有中國建筑師的典型群體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
立基于強烈的民族文化復興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審美意識;
以“體形環(huán)境”為內核,追求社會、歷史和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精神;
兼收并蓄的藝術態(tài)度;
以辨證統(tǒng)一觀念為特征的系統(tǒng)美學思想。
梁思成上述思想,在這篇文質柔美的小論文中,有著確鑿的彰顯。認真品讀課文,不僅能收獲有關中國建筑學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作者嚴謹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動的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雅獨特的審美境界。
【教學設計】善于透視關鍵語言信息
【意圖】
梁思成家學淵源,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浸染,且學貫中西,養(yǎng)成了謹嚴的治學風格。探究這篇小論文的語言運用,對于忽視漢語基本功訓練的同學,是學習品味語言,錘煉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視關鍵語詞所傳遞的語言信息,逐漸形成簡潔、嚴密、清晰的語言風格,對提高閱讀和寫作小論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切入點】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簡潔,嚴密,醒目,層次分明,中心詞“特征”二字統(tǒng)攝全文,是關鍵的信息點,可引導學生由透視“特征”內涵入手,探究文本的內容。
1.“特征”的限定范疇
2.“特征”概念的引入
3.“特征”的要點及其邏輯分布
4.“特征”的形象表達
5.“特征”的外延聯(lián)系
6.“特征”的思想內核和美學價值
【操作】
【討論】1?!疤卣鳌钡南薅ǚ懂?/p>
【提示】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征”,指事物作為標志的顯著特色。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yè)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討論】2。“特征”概念的引入
【提示】從“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qū)”、“最遲在公元前15世紀”、“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來”等語言信息分析,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開闡述,反映了作者宏觀開闊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構成了這篇小論文的獨特視角。
【討論】3。“特征”的要點及其邏輯分布
【提示】作者按照事理順序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和上部屋頂”的主要構成作
(二)探究九大“特征”的內涵、說明方法。
講立體構成,單個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作詮釋)
講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筑群落組成,左右呈軸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整個建筑群有主有從,有“戶外的空間”。(舉例子 打比方)
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的框架結構,并解釋了中國建筑的力學原理,指出這與現(xiàn)代的結構原則上是一樣的。(舉例子 作比較 列數字 打比方)
說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塊”,它們組合起來稱“斗拱”。它不但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還具有裝飾作用。(列圖表 舉例子 摹狀貌 下定義)
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即為了形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下定義 摹狀貌)
介紹屋頂,指出它是“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與其他建筑體系的比較中,盛稱“翹起如翼”的屋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作比較 引用)
從著色方面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筑是世界各建筑體系中最大膽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紅色,而且還大量用彩繪來裝飾木架部件。(舉例子 作比較)
介紹中國建筑的裝飾部件,大到結構部件、脊吻、瓦當,小到門窗、門環(huán)、角葉,都具有很鮮明的裝飾形狀或圖案。(舉例子)
說明中國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有色的琉璃磚瓦、油漆、木刻、石雕、磚雕等,無不盡顯中國建筑的裝飾特征。(作詮釋)
(三)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順序展開的?
1、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為了說明這種“文法”,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請舉例說明。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
中國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國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并且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們所承認,成了法式,成為人們沿用的慣例。
2、文章中說的建筑的“詞匯”指的是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詞匯”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這是比喻的說法,使得說明生動,讓讀者易于接受。
本文用“文法”來比喻建筑的“規(guī)矩”,用“詞匯”比喻建筑的材料,讓人們能過熟悉的文章組成來理解建筑中的各種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3、“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边@種“拘束性和“靈活性”表現(xiàn)在哪里?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須嚴格遵守一定的“文法”,即慣例,但是可以在慣例下出現(xiàn)不同的樣式。這種特點體現(xiàn)在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的風格,又具的獨特性。
所謂類比,即是用性質相同或相似的兩種事物進行比較的說明方法。
4、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間的“可譯性”?
――用“語言和文字”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的形式卻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5、理解 “文法” “詞匯” “可譯性”
中國建筑“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來形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定規(guī),有“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在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又具有獨特的個性。
中國建筑“詞匯”是指中國建筑中如一軒一樓等那些相對獨立的建筑個體,如同“詞匯”遵循“文法”構成文章一樣,它們能遵循中國建筑法式組織起來,形成建筑的整體。
“可譯性”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學習目標1、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3、激發(fā)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潛力。
學習重點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學習難點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科普作品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作品?!翱破铡币辉~就是指“科學普及”??破兆髌穫鹘y(tǒng)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但是隨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視頻媒體等其他形式出現(xiàn)。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它有以下特點:
1.科普作品所述資料具有必須的學科專業(yè)性。閱讀對象主要是不熟悉該學科的非專業(yè)人士。但這種專業(yè)性是有限制的。這就和一般的文學作品或娛樂作品區(qū)分開來。
2.科普作品具有必須的娛樂性、普及性、可讀性和通俗性。在敘述資料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能引起普通讀者興趣。這就和專業(yè)學術文獻區(qū)分開來。
3.科普作品在陳述專業(yè)科學知識時要求把握必須程度的嚴謹性。想象與科學現(xiàn)實之間的差別一般需要明確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證讀者不會混淆兩者。這就和科學幻想作品(簡稱科幻)區(qū)分開來。
4.科普作品允許適當地虛構作品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等等,已增加可讀性。這就和一般的科學新聞、科學紀實或科學報告區(qū)分開來。
作家:
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廣東省新會縣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學于北京清華大學,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
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歷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guī)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建立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
耳:耳房,跟正房相連的兩側的小房屋,也指廂房兩旁的小屋。
正脊:屋頂前后兩斜坡相交而成的脊,位于屋頂最高處。
(1)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探究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學家,梁啟超的兒子。他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yè),系統(tǒng)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他培養(yǎng)了大批建筑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
解放后,在教課的同時,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還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并被邀請參加北京城的建設規(guī)劃。
梁思成曾以詩一樣的語言向周總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壯的城墻,城門上巍峨高大的城樓,紫禁城的黃瓦紅墻以及美麗的街市牌樓……他不遺余力地推薦保護北京城墻。他是那么鐘情于它們。關于它們,他有那么美妙的構想:城墻上能夠綠化,供市民游樂;壯麗寬廣的城門樓能夠改造成圖書館;護城河能夠引進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然而,這只是一個文人的浪漫夢想而已。隨之而來的一切現(xiàn)實卻非他所愿,北海團城被拆了,天安門東西兩側三座門被拆了,古城墻被拆了……
如今殘留也是僅存的一段城墻,位于北京城的東南角,而綿延數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墻都被拆光了。對于深諳其文物價值的梁思成來說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他痛苦迷惑的了。
當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以前竭力想保留其歷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為人們不斷提及、不斷感嘆的人物。
思考:當你覺得不合理的事情發(fā)生在你身邊時,你能像梁思成那樣站出來說話嗎?你覺得怎樣樣做才是最適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內容及其解析
本課要學的內容《中國建筑的特征》是一篇自然科學小論文,其核心是總括說明我國建筑的特征,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是要掌握其文體特點,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的邏輯性和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在初中到高中的課文中,我們已接觸過說明文,本課作為自然科學小論文就是說明文的深度發(fā)展,即說明文重在“說明”,而說明性論文重在說明后的論述。因此,本課在本學科教學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有鞏固說明文知識、向縱深開掘論文知識、為今后論文寫作打基礎的作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說明順序以把握結構的邏輯性,并體會語言運用的準確性與嚴密性,解決這兩個重點的關鍵是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方法是加強變式訓練。
二、 目標及其解析
目標定位:
A.了解這種說明性論文的文體特點;
B.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結構的邏輯性;
C.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目標解析:A.了解就是指對論文與說明文的異同點要弄清楚;
B.把握就是指對本文的思路及其思維的邏輯性要理清楚;
C.體會就是指對有關句子中起修飾作用的定語的含義及其作用要能準確把握。
三、 問題診斷與分析
本課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把握作者思維的邏輯性。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強化學生的抽象思維,加強學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創(chuàng)建50周年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國建筑的特征》(板書課題)。
作者簡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廣東省新會縣人。梁思成教授1923年就學于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不久轉學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為中國代表擔任聯(lián)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194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解放后,歷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建筑科學院建筑歷史理論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科學普及協(xié)會北京分會副會長等職,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長期從事建筑教育事業(yè),對建筑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筑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梁思成教授還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對北京市的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并參加了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筑的設計工作,對建筑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筑界的一份寶貴遺產。
解題
題目“中國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征”,指事物作為標志的顯著特色。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yè)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二、整體感知
問題1:本文屬于什么文體?(科普說明文)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了哪些課文?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說明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出說明文與議論文、記敘文的不同點,以掌握其思維規(guī)律,為把握作者思路和文章結構作準備。
1.本文3—13自然段的表達方式主要是什么?(說明)內容是哪方面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建筑特征)起什么作用?(介紹)語言特點如何?(平實、準確)屬何文體?(說明文)
2、《說“木葉”》的表達方式主要是什么?(議論)內容是哪方面的?(文學方面的看法:詩人們愛用“木葉”入詩的原因)起什么作用?(找理由分析,通過感悟談看法)語言特點如何?(平實、穩(wěn)健)屬何文體?(議論性隨筆)
問題2:文章思路如何?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設計意圖:掌握論文寫作的邏輯順序,正確劃分段落,借鑒于作文中學會謀篇布局。
這篇說明文具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特點,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結構,便于讀懂課文。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1-2段:從地域分布和歷史跨度方面說明中國建筑的影響,可以看作是引論。
3-13段:談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對中國建筑方方面面的特點予以總括說明。
3-19段: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揭示為什么的問題,進一步深化了談論的主題。
最后一段,從古為今用的立場出發(fā),提倡熟悉中國建筑的文法和詞匯,在現(xiàn)代社會把我們民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可以看作是結語。中間兩部分,介紹特征,探討風格,是學習的重點。
問題3:作者將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九點。這九點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一)(二)說明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
(一)講立體構成,單個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
(二)講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筑群落組成,左右呈軸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整個建筑群有主有從,有戶外的空間。
(三)至(五)說明中國建筑的結構特點。
(三)從整體上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的框架結構,并解釋了中國建筑的力學原理,指出這與現(xiàn)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從結構原則上是一樣的。
(四)說明斗拱的作用,先給予一個描述性的定義: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塊,它們組合起來稱斗拱。它不但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還具有裝飾作用。
(五)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即為了形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紹中國建筑外觀、顏色、裝飾等方面的特點。
(六)介紹屋頂,指出它是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與其他建筑體系的比較中,盛稱翹起如翼的屋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七)從著色方面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筑是世界各建筑體系中最大膽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紅色,而且還大量用彩繪來裝飾木架部件。
(八)介紹中國建筑的裝飾部件,大到結構部件、脊吻、瓦當,小到門窗、門環(huán)、角葉,都具有很強的裝飾形狀或圖案。
(九)說明中國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有色的琉璃磚瓦、油漆、木刻、石雕、磚雕等,無不盡顯中國建筑的裝飾特征。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國建筑的特點,既有形象生動的描述,也有理論層面上的解釋,給讀者一個明晰的印象。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國建筑的文法問題,從更深層次上探討了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這種風格,既有一定之規(guī),有一定的約束性,表現(xiàn)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靈活創(chuàng)新,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表現(xiàn)出千變萬化的一面。作者以詞匯和文法為喻,說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構成原理,并進而與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較,說明中國建筑一直堅持木架結構法,并把它發(fā)展得盡善盡美,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指出同一性質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語言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心理,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點。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風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詞匯為新中國的建筑事業(yè)服務。
問題4: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
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現(xiàn)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成為中國建筑鮮明的特色。
問題5: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順序展開的?
1、由整體到局部
2、由主(結構)到次(裝飾)
三、疑難問題探析
問題6: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形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一定之規(guī),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體現(xiàn)在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也具有獨特的個性。
問題7: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詞匯’”?
作者在文章中說的“詞匯”是指建筑的材料。這是比喻的說法。中國建筑中如一軒一樓等那些相對獨立的建筑個體,如同“詞匯”遵循“文法”構成文章一樣,它們能遵循中國建筑法式組織起來,形成建筑的整體。
問題8: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這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一樣。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四、課文總結
本文從整體上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件來安排文章的大框架。在主體部分采取先分后合的說明順序。先分說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再合說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即使是一個小的段落,也是精心安排結構。因而,整篇文章顯出謹嚴的結構美。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忙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1.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2.透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資料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潛力。
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
透過學習,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潛力。
重點: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難點:
1.幫忙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2.透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資料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潛力。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忙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3.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建立50周年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國建筑的特征》(板書課題)。
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省新會縣人。梁思成教授194月20日生于日本,19至1923年就學于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不久轉學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到沈陽東北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擔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法式部主任。1941年還擔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這期間,還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應美國耶魯大學之聘為訪問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為中國代表擔任聯(lián)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194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xié)常務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常委等職。歷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建筑科學院建筑歷史理論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
副主任、全國科學普及協(xié)會北京分會副會長等職,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長期從事建筑教育事業(yè),對建筑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學術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紀30年代起,對我國古代建筑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筑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梁思成教授還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對北京市的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提出很多重要的推薦,并參加了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筑的設計工作,對建筑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筑界的一份寶貴遺產。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中華民族世代生息于亞洲大陸東部,東觀滄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叢林,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環(huán)境中,經過數千年禮貌的演進,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獨具一格的中華文化。中國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矚目的一種。
本文作者是中國現(xiàn)當代著名建筑學家,早年就讀清華大學,后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1947年曾參與紐約聯(lián)合國大廈的設計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間,個性是為發(fā)現(xiàn)、研究、保護中國古建筑傾注了畢生的精力。由這樣一位專家來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是再適宜但是了。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國建筑體系是獨特的,并從地域和歷史,即空間和時間兩方面作了簡要的說明。地域分布是廣闊的,不獨局限于中國境內,幾乎涵蓋了整個東亞大陸:東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歷史則源遠流長,從考古發(fā)掘的狀況來看,公元前1500年時,這個體系就“已經基本構成了”,并“一向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歷史中不斷完善。
作者將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九點。這九點能夠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二)說明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一)講立體構成,單個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二)講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筑群落組成,左右呈軸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整個建筑群有主有從,有“戶外的空間”。
(三)至(五)說明中國建筑的結構特點。(三)從整體上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的框架結構,并解釋了中國建筑的力學原理,指出這與“現(xiàn)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從結構原則上是一樣的。(四)說明斗拱的作用,先給予一個描述性的定義: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塊”,它們組合起來稱“斗拱”。它不但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還具有裝飾作用。(五)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即為了構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紹中國建筑外觀、顏色、裝飾等方面的特點。(六)介紹屋頂,指出它是“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與其他建筑體系的比較中,盛稱翹起如翼的屋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七)從著色方面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筑是世界各建筑體系中最大膽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紅色,而且還超多用彩繪來裝飾木架部件。(八)介紹中國建筑的裝飾部件,大到結構部件、脊吻、瓦當,小到門窗、門環(huán)、角葉,都具有很強的裝飾形狀或圖案。(九)說明中國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有色的琉璃磚瓦、油漆、木刻、石雕、磚雕等,無不盡顯中國建筑的裝飾特征。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國建筑的特點,既有形象生動的描述,也有理論層面上的解釋,給讀者一個明晰的印象。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國建筑的“文法”問題,從更深層次上探討了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這種風格,既有必須之規(guī),“有必須的約束性”,表現(xiàn)出“千篇 一律”的一面;又能夠靈活創(chuàng)新,“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表現(xiàn)出“千變萬化”的一面。作者以“詞匯”和“文法”為喻,說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構成原理,并進而與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較,說明中國建筑一向堅持木架結構法,并把它發(fā)展得盡善盡美,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指出同一性質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語言”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心理,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點。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風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詞匯”為新中國的建筑事業(yè)服務。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體結構?
【明確】這篇說明文具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特點,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結構,便于讀懂課文。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前兩段從地域分布和歷史跨度方面說明中國建筑的影響,能夠看作是引論;中間談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對中國建筑方方面面的特點予以總括說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揭示“為什么”的問題,進一步深化了談論的主題;最后一段,從古為今用的立場出發(fā),提倡熟悉中國建筑的“文法”和“詞匯”,在現(xiàn)代社會把我們民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能夠看作是結語。中間兩部分,介紹特征,探討風格,是學習的重點。
(2)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
【明確】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現(xiàn)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成為中國建筑鮮明的特色。
(3)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
【明確】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構成并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必須之規(guī),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體此刻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也具有獨特的個性。
(4)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明確】這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一樣。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能夠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中國建筑教案15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中國建筑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作文是學生傳達思想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寫作是一種表達和釋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有可以參考的作文模板嗎?針對“共筑中國夢作文”的分析將帶我了解它的人物魅力和風格,為避免遺忘,還請您收藏本頁網址!...
為了更有目的性地推進下一步的工作步驟,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需要開始準備了。工作計劃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工作進度質量和成本而制定的計劃,工作計劃如何書寫呢?為了您的方便小編編輯了這份專業(yè)的“建筑年終工作計劃”,在閱讀本文以后,相信您會有所收獲!...
各類文檔的制作需要全面的專業(yè)技能和實踐經驗的支撐,我們或許要盡可能接觸更多的范文。學習范文寫作方式,可以讓我們提升寫作效率,我們怎么動筆去寫一篇范文呢?如果您想尋找一篇有價值的文章幼兒教師教育網十分推薦“建筑培訓總結”。...
你知道如何寫出一篇出色的周記嗎?周記的寫作是一種極為精確的表達方式。我相信在大家讀書時都曾經寫過周記這一小作文。堅持寫周記,不僅能夠帶來安心平靜和滿足感,還能緩解心理壓力。本文作者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建筑工程實習日記”的文章,希望可以給您帶來一些靈感,或者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