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啦丨国产丨蚪窝人妻首页,国产一区不卡,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精選美國簡史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3-10-15

美國簡史讀后感。

以下“美國簡史讀后感”相關主題內容,為我們收集并整理,不同的人讀完作品以后,都會有各自的感受。每個人在閱讀過后會產生不一樣的讀后感,如何為自己提供關于撰寫作品讀后感靈感呢?敬請您閱讀本文!

美國簡史讀后感 篇1

初中學習生活比較緊張,這本《美國簡史》我斷斷續(xù)續(xù)中讀了好久。這本書講述了美國這個國家的誕生過程以及過程中發(fā)生的人和事……當哥倫布帶領著他的船隊到達美洲大陸;當五月花號在大西洋上劈波斬浪;當獨立戰(zhàn)爭的第一聲炮響。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一個強盛的國家就此誕生。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原為英國殖民地,后因種種原因而成為了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對北美地區(qū)采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qū)的居民強烈不滿。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獨立后積極進行領土擴張,逐漸從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南北經濟差異也日漸凸顯,矛盾日益加重。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也就是美國的內戰(zhàn)。最終是北方領導的資產階級獲勝并統(tǒng)一全國。在1865年時開始了重建時期,廢除了奴隸制度,在1877年時,南部也進行了重建,制訂了進步的法令,標志著民主重建結束了。后來美國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兩次世界大戰(zhàn)奠定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霸主的地位。冷戰(zhàn)時又和蘇聯(lián)平分天下。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年美國經濟情況仍較平穩(wěn)。進入90年代,美國計算機`1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并帶動全球的高科技信息產業(yè),開始了新一代的產業(yè)革命。時至今日美國都是個各方面比較領先的`發(fā)達國家。

在美國的發(fā)展中,《獨立宣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經歷過一次次的戰(zhàn)爭洗禮的無比艱辛的過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崇高理想起到了決定作用,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正是促使美國飛速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我曾經無比嘆服這個國家的強大,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所看所聞我發(fā)現美國人忒笨喜歡向別的國家挑釁、以自己霸權地位插手別的國家的事情,我知道這肯定和他們的強大很有關系,強大使他們自認為有實力去挑釁別人!這樣下去絕對不會有好下場,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過,從這本《美國簡史》里,我也體會到,我們要學習他們敢于思考、想像和勇于開拓的精神才能使我們更強大,所以他們的優(yōu)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英雄不分國度”,他們國家里杰出的人物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相信,我們這個喜愛和平又自強不息、有著頑強意志的國家,通過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做法,再發(fā)揮我們自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的!

美國簡史讀后感 篇2

羅永浩在演講中推薦了此書,稱它“解決了對種族問題的所有疑惑”。身處多數民族的我一直未仔細理解過什么是種族歧視,認為一個種族奴役或隔離另一個民族,種族間未能平等相處就可能存在歧視。那到底什么是種族歧視?美國社會是如何走出種族歧視的?帶個兩個疑問閱讀此書。

美國由多個少數種族組成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但不一定知道他是由多個少數種族組成,沒有一個種族占絕對多數,不像中國那樣,漢族居絕對主導地位。書中介紹了美國主要的九個外來種族:歐洲的愛爾蘭、德國、意大利及猶太;亞洲的華人、日本;拉丁美洲的波多黎哥、墨西哥;非洲的黑人。托馬斯∠威爾以詳細的數據記錄了上述種族來到美國的原因、生存狀況、經濟、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情況,期間穿插著各種族的文化、價值觀、族內矛盾、話族外相處等。隔合的道路上充滿著艱辛,各種文化碰撞、摩擦、對抗……造就了美國獨特的文化,書寫了是人類史上壯觀的文化篇章,下面幾點尤其讓我感觸很深。

歧視的帽子需慎重

我最早接觸種族歧視一詞是在高中時,學習美國歷史提到,南北戰(zhàn)爭導致奴隸制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但未徹底消除黑人的種族歧視。讀完此書,對種族歧視的理解需要更加慎重,不能因為不平等就扣以“種族歧視”的大帽,以黑人平均收入為例,黑人整體的收入一直低于美國的平均水平,是因為膚色問題,雇主給予低的工資,同工不同薪?還是黑人本身勞動效率不高?單一黑人如此,還是整個群體如此?能否僅僅因此就下定論說黑人受歧視?

種族收入差異

早期的移民,除了德國外,其它各種族進入美國后基本都是從最低層的工作做起,農場工人、家傭、洗碗工、園藝工……收入極其低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是什么造成現在猶太人、華人、日本人的平均收入居前列,而黑人、拉美籍移民收入偏低的狀況?固然有承繼模式的原因,一個種族取代另一個種族的留下的工種,先到者搶占了好的崗位,后來者只能從事前人不愿從事的工作。勤儉、自我高要求的內在品質是不容忽視的主要推動力。

共同進步

各種族在美國融合的道路上都遇到障礙。各種族來美的初衷各不相同,有的來逃難到此,抱著定居的決心,如愛爾蘭人、大屠殺幸存的猶太人;有的僑居而來,巨大的收入差距吸引著他們來此掙錢,攢足錢后,榮回故里,如意大利人、華人、日本人及墨西哥人;有的則介于兩者之間。第一代移民者初期的生存狀況都不如定居于此的居民,情況千差萬別。長時間的演變,盡管種族間仍有差距,但不容否認地是各種族的經濟狀況普遍提升,共同進步!

粗讀不精,理解有限,還未很好解除最初的疑惑,有待細品。

美國簡史讀后感 篇3

在暑假的大把閑暇時光里,我讀了一本頗感興趣的《美國簡史》。

從書中我了解到了,當公元1492年,正處于明朝時期的我國,在經濟、軍事、農業(yè)等很多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在那一年,意大利人哥倫布才剛剛踏上美洲的土地,他打破了那里的土著人快樂安寧的生活。雖然我很同情那些遭到打擊和歧視的印第安人,但我更敬佩哥倫布勇于冒險的精神,他不畏重重困難和艱險,也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Yjs21.com

在現在的超級大國——美國的發(fā)展中,以華盛頓為代表的第一批美國領袖發(fā)表的《獨立宣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個過程無比艱辛,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崇高理想。

還有我們熟知的大發(fā)明家——愛迪生,他發(fā)明了電燈,讓人們從此告別了黑暗;亨利?福特發(fā)明了第一輛汽車……我想,這些發(fā)明家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正是促使美國飛速發(fā)展的動力??!

我一直以為美國是一個非常樂于助人的國家。因為,他們這么多年來不斷出現一些杰出的人物!可是現在,我又常想,美國人為什么這么喜歡向別的國家挑釁呢?肯定和他們的強大很有關系,強大使他們自認為有實力去挑釁別人!不過,從這本《美國簡史》里,我認識到,正因為他們敢于思考、想像和開拓才使得他們有現在的強大,所以他們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國家里杰出的人物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延伸閱讀

中國通史觀后感簡短900字精選


幼兒教師教育網 推薦閱讀主題:“中國通史觀后感”。

中國通史觀后感簡短 篇1

讀《中國通史故事——清》有感

清朝是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界線。今天,既讓我認識了清朝的盛世,同時又認識到清朝與西方的差距??傊?,讀《中國通史故事——清》有感讓我明白了許多。

清朝的建立可以說是一個意外,第一個以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誰也沒想到他們將改寫中國的歷史,決定中國在未來幾百年的命運。清朝當時是由一個少數民族的首領努爾哈赤在十三副兵甲起事,發(fā)動戰(zhàn)爭,后因病去世,由他兒子皇太極繼承,皇太極即位后,面對寧遠新敗,滿明對立,于是釆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本族名稱改為滿族,昭告天下,登基為王,建立清王朝,取代了明朝,就這樣,中國古代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迎來了它的時代。

由于清朝初期的統(tǒng)治者釆取了極端的統(tǒng)治政策,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后來認識到弊端,逐步改正。隨著新行路的開辟、工業(yè)革命興起,許多國家由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變?yōu)闄C械業(yè)。英國開始了他們的殖民侵略。清朝由于閉關鎖國,國力,軍事,使中國與西方國家拉開差距。虎門銷煙后,大大地減少了英國的輸出,因此英國對中國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一八六四年八月,英國從香港北上,攻占福建廈門,占據鼓浪嶼,后進攻浙江,次年六月,英軍進昊淞,攻占東炮臺,英緩軍想繼到達長江口外,此時,清軍已無力抵抗,被迫在南京與英國政府議約,簽訂了《南京條約》。近代以來,中國與侵略者簽訂的條約多達五百條,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清朝的建立我們知道了中華民族演變的歷程,古代建筑(長城)讓后人感嘆不已,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從鴉片戰(zhàn)爭的教訓中我們可知,落后就挨打,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殖民者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教訓,同時也表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今天,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通過鴉片戰(zhàn)爭,中國人必須要強大、堅持改革開放,要以鴉片戰(zhàn)爭為恥,讓中華民族銘記歷史。

中國通史觀后感簡短 篇2

我?guī)е鴮χ腥A歷史的敬意,品讀了《中國通史》。

顧名思義,《中國通史》講的就是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華的興衰,縱跨中華五千多年歷史,上起先秦,下到澳門回歸。

翻開第一頁,沉重而緩慢。凝視著它淡黃的書頁,讓那來自遠古的風,把我的心吹得透徹、空靈、沉重,讓那來自遠古的長嘯,震撼我的心靈。前言一開始就說道:“悠悠歲月,淵源流長;華夏文明,萬古相傳。古今風云,變化莫測;葷葷學子,筆耕不輟。風雨歷程,驚濤駭浪;思接千載,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鑒今;昭示未來,留芳百世?!泵總€人的生命就像樹上的葉子一樣,盡不相同。可為什么有的人可以青史留名,垂芳百世,而有的人只能悲歷史的洪波湮沒,甚至悲自己忘卻?為什么有的人可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只能死得輕于鴻毛?

岳飛的人生因為“忠”而風波亭的點點殘血未曾被洗去,項羽的人生因為“霸”而不朽,李白的人生因為“豪”而烏江前的悲壯未曾被江聲湮沒,魯迅的人生因為“斗”而那冷竣的眼神未曾被遺忘。

沉重,是圓明園那殘痕斷壁中殘留的血淚,是莫高窟中丟失的一卷卷經文,是七君子為革新而死的悲烈。一個泱泱大國,有過蒙古鐵騎的強悍,有過大唐盛世的輝煌,卻被幾個西方列強蹂躪著,踐踏著,欺凌著。五千年的詩酒文華,五千年的封鎖閉塞被一朝打破,五千年的藝術成就,五千年的珍貴文物在頃刻間瓜分殆盡。尊嚴,榮譽,文明被侵略者狠狠的踩在腳下,踐踏了一遍又一遍,末了,還重重的吐一口唾沫。

現在,中華站起來了,東方睡獅蘇醒了,我們中華少年將再次譜寫中華璀璨的詩篇!

中國通史觀后感簡短 篇3

我還未曾將中國通史看完,而且暫時看得不多,因為我覺得這要細看才能有所收獲。一直讀下來,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秦漢時期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師說,歷史是有聯(lián)系的。學好歷史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聯(lián)系。所以,在我們正著迷于秦漢時期的中國發(fā)展時,也要看看,此時此刻世界是怎樣發(fā)展的。

我們都知道,經過多年復雜的斗爭,到戰(zhàn)國晚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然而,秦以殘暴的手段對待人民,在人民中播下了反秦的火種。秦朝就因為嬴政的暴政迅速走向滅亡。與秦的`興起大體同時,在南亞次大陸曾出現了孔雀帝國。相傳,阿育王原來也是一個十分殘暴的君主。但好在他之后學會了懺悔,派人四出宣揚佛教,并建筑了大量的佛塔。但由于其內部名族糾紛多,最終也走向滅亡??兹傅蹏颓氐蹏荚鹨粫r,也都曇花一現便瓦解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種整體的世界發(fā)展中看出些什么呢?

秦亡后,漢朝迅起。秦在客觀上為漢的統(tǒng)一掃清了道路。漢朝對于秦留下的東西是批判的傳承的。例如秦是焚書坑儒,而漢則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西漢屹立于東亞的時期,雄霸于西地中海的羅馬共和國的骎骎東來。公元前27年,屋大維實際成為擁有一切大權的羅馬君主。羅馬的歷史由共和時代轉入帝國時代。在屋大維統(tǒng)治羅馬帝國的時期,西漢的政權逐漸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劉秀即位稱帝。劉秀出身漢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稱漢,建都洛陽。史稱東漢或后漢。然而,歷史總是這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后,統(tǒng)一的東漢帝國被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代替。同時,世界的另一端羅馬帝國已由極盛點逐漸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紀是四大帝國并存時期。此后它們延續(xù)的時間雖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發(fā)現,歷史的發(fā)展有多么的相似啊!

我覺得中國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講真?zhèn)€歷史故事講下來,而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不同角度來闡述,讓讀者看到一個知識點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領域。我會堅持讀下去的!

中國通史觀后感簡短 篇4

臺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通史》,作者是張蔭麟、呂思勉和蔣廷黻三人。張蔭麟是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史綱》。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先秦學術概論》。蔣廷黻是中國著名史學家、外交家,著有《中國近代史》。從作者陣容看,對于喜歡歷史的讀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本將三位史學大師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國通史》,即使不能將五千年發(fā)生的種種敘述得十分詳細,但該有的內容絲毫不少,就算不盡詳細,卻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對于讀者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而愉快的體驗。

《中國的通史》的上部,從“文明之初”講述到了“楚漢之戰(zhàn)”,在這本書中,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史書的讀者,還是需要有些文學功底的。因為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漢書》、《史記》、《后漢書》、《三國志》一本都不少,還有古代各種詩歌集等,包括《詩經》、《楚辭》等等。所以看著看著,就會有一種不僅僅只是在看史書,還有看文言文文學的感覺?;蛟S會覺得理解文言文會有點困難,但面對作者們如此信手拈來的資料,而且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會感嘆他們絕對不僅僅只是史學家而已!光是這種感覺的產生,就會讓你帶著更多的感動和震撼繼續(xù)閱讀下去。一提起中國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墒沁@五千年是怎么來的,卻并不了解。

這本書開始之初,就給出了答案:我國歷史,確實的紀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國紀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據《漢書律歷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堯、舜兩代,據《史記五帝本紀》,堯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堯元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當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詳盡,想必解決了很多人關于這“五千年”由來的困惑。

當書一頁一頁翻過去,歷史也漸漸朝著我們熟悉的方向前行?!吨袊ㄊ贰返南虏?,已經從明清講到了中國現代經濟、社會、教育和學術的發(fā)展。

面對著這條歷史的長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們真的會不禁感嘆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歷史事件,再次因為這本書印入我們腦海的時候;當那些熟悉的久違的名字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真心讓人覺得,讀這么一本史書,真好!那些有關歷史的答案,你終究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蛟S沒有那么深入,卻也可以給你指引方向。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自己國家的發(fā)展歷史,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知識在生活中不一定會用得著,但這些卻會融入你的血液,讓你變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國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論讀書》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p>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800字精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閱讀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心境。不少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都能從中收獲很多,在寫讀后感時,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您是否也在收集作品的優(yōu)秀讀后感呢?以下是我們收集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收藏本網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400字:

這套書入手有7年了,終于讀完了。對于一個所有的歷史知識都來自于中學課本并且已經還給歷史老師的人,這套書脈絡清晰地將歷史發(fā)展的起承轉折娓娓道來,讓我如沐春風般的把近代歷史又復習了一遍…

原著是用英文寫的,英文版原名叫The Rise of Moden China,我覺得更能表現本書的精髓,一個現代中國的崛起過程。中文名太過中庸,可能因此會失去一些讀者。

作者徐中約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他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參考了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從1600年到2002年四百多年中華民族掙扎歷程的史學巨著。

沒有國內官方史學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tài)論調,也擺脫了西方漢學的陰影。本書一經問世,就榮獲大獎,逐漸成為中西方讀者研究近代中國必讀的史書,并在一些美國大學成為經典教材。

這套書是從香港帶回來的,國內也引進了,但是對于某些歷史片段被閹割得很厲害…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2)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近代化的問題關系民族的前途太大了。無論犧牲多大,我們不可顧惜。不近代化,我們這民族是不能繼續(xù)生存的?!笔Y廷黻先生身在歷史風云變革的時期,對于中國與西方的近代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自1840年以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從以前亞洲世界的領導者變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香餑餑”,內部革命斗爭此起彼伏,外部列強不斷入侵瓜分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蔣先生通過1840到19世紀末這段時間的分析得出了中國需要近代化才能生存的結論。

首先看蔣先生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分析,主要是以戰(zhàn)爭的必然性和失敗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民族近代化的缺失;之后是對洪秀全的嘗試進行評述,得出了農民階級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結論;又對洋務運動的嘗試進行分析,得出復制西方的一套難以實現中國的近代化的結論;最終表達了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期盼。

從蔣先生的結論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必須要進行近代化才能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需要走中國自己的近代化道路。這是一位身在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已經發(fā)現了中國真正要走的路。其實在之后的歷史我們也都知道,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近代化才真正獲得了成功。

那么,我們從蔣先生的書中可以學習到什么呢?

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那份世界史觀。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下,用全面的,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將中國放在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種領先于當時并且仍然適用于今日的史觀才是這本書最大的財富。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在當時的世界已經可以進行世界范圍的溝通,中國已經進入了世界,所以用世界史觀的眼光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才可能有真正改變現狀的結論。因為身在世界變革的浪潮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而且這份研究的史觀在當今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拒絕孤立地看問題,將眼光放在全世界,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現代化。

“國人不缺乏歷史知識,缺乏的是歷史觀點?!边@樣看來其實這也是中國近代紛繁復雜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培育先進的歷史觀點才能更好地研究歷史,從而打開尋覓未知的未來的大門。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偉大之處并不是這本書對于歷史的記載有什么吸引人要求的地方,真正偉大的是這份萌芽的全球史觀。讀這本書,真正的收獲就是對史觀的認識以及對全球史觀的初步了解。如果想要真正達成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那么這份全球史觀對于歷史層面以及更高的層面來說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這就是這本書真正的貢獻。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3)

懷著崇敬的心態(tài)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說:“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边@個話頗有分量。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zhàn)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薄叭P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傳統(tǒng),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tǒng)”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么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4)

中國近代史的讀后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本書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為沈渭濱先生的導讀,下半部分為蔣先生《中國近代史》的原本。在導讀中,沈先生介紹了蔣廷黻先生的生平和本書之后中國近代史研究體系發(fā)展。蔣廷黻先生留學美國,受到西方史學研究方法的訓練,一改中國古史重事件、輕建構的治史方法。導讀以史學專業(yè)研究的角度以本書作為中國近代史開山之作和奠定了蔣廷黻在近代史領域中的學術地位為介紹重點。書的篇幅不大,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綱”,但重點突出??傉摼烷_宗明義的指出中國近百年的問題就是能否吸收、利用近(先)代西方的科學技術,廢除家族和家鄉(xiāng)觀念,建立一個近(先)代的民族國家。作者以政治史為經、事件為緯的建構體系,用一個愛國者的角度,論述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至抗日戰(zhàn)爭之前的中國近代史實。本人作為讀者對本書的感覺是言簡意賅、發(fā)人深省,突破了以往的慣性思維,認識問題角度大為拓展……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精選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讀書時只是囫圇吞棗,那么是寫不出合格的讀后感的。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寫作品的讀后感?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你的品鑒!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墒?,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明白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明白中國應當以以夷制夷,可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我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一樣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我,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我的名譽得以保全??墒?,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2】

我發(fā)現大學里面總是有一些老師特別受歡迎,他們往往有三個特征:第一,能說會道;第二,教的課有新觀點;第三,教公選課。這三個特征碰到一起,學生肯定喜歡聽。人民大學的張鳴教授或許就是這樣的人。《重說中國近代史》此書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學的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課。

張鳴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過他一些博客和書,印象最深的是他講九一八中的張學良。感覺總是會有新的思維、新的觀點撞擊你的大腦。此書名叫重說,恰如其分,整本書對于近代中國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論點,不同于我們從小受到的官方歷史教育。今年距離我上大學一年級已經過去十年,閱歷自然是在不斷增加,早期教育對自己的影響也在慢慢減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覺十分震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想一口氣讀完,由此可以想見,剛剛接受完中學教育,上到大學的小孩,聽到這樣一門課,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張鳴教授是此領域的專家,書的內容本身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好好品讀就好了,我想說的是看書過程中想到的一些別的問題。一直以來,我覺得歷史應該是一種定論,道理很簡單,因為歷史上的事情,都已經發(fā)生過了,早已塵埃落定,尤其中國的大學前歷史教育,以灌輸結論為主,更會加深這種印象。但隨著我讀歷史書籍的增多,我發(fā)現實際上歷史學術界也是存在很多爭議的,并且所謂成王敗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這又加入了干擾因素。所以歷史實際上是異常復雜的。那如何給小孩子們教授歷史課?

你可能會說,任何一門學科的前沿都存在爭議,但并不影響應用領域。小孩子的課本就用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唄。但問題是歷史太過沉重,很多人一生又不會主動讀太多的歷史書籍,這樣一來,歷史課中學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所有的歷史理解了。再加上官方總會或多或少為了自己的目的,改寫歷史教材。

今年來,先后看了不少知名歷史學者的書,越來越有種感覺,研究歷史這門學問真的是需要閱歷,甚至不要說研究,就是看懂,也需要。所以想到中學時候小小年紀學那些宏大的歷史,真是勉為其難。如果你想學,那么歷史是需要用一生來品讀的。那么,也許需要更靈活的方式,完成歷史啟蒙教育。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3】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近代化的問題關系民族的前途太大了。無論犧牲多大,我們不可顧惜。不近代化,我們這民族是不能繼續(xù)生存的。”蔣廷黻先生身在歷史風云變革的時期,對于中國與西方的近代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自1840年以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從以前亞洲世界的領導者變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香餑餑”,內部革命斗爭此起彼伏,外部列強不斷入侵瓜分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蔣先生通過1840到19世紀末這段時間的分析得出了中國需要近代化才能生存的結論。

首先看蔣先生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分析,主要是以戰(zhàn)爭的必然性和失敗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民族近代化的缺失;之后是對洪秀全的嘗試進行評述,得出了農民階級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結論;又對洋務運動的嘗試進行分析,得出復制西方的一套難以實現中國的近代化的結論;最終表達了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期盼。

從蔣先生的結論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必須要進行近代化才能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需要走中國自己的近代化道路。這是一位身在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已經發(fā)現了中國真正要走的路。其實在之后的歷史我們也都知道,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近代化才真正獲得了成功。

那么,我們從蔣先生的書中可以學習到什么呢?

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那份世界史觀。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下,用全面的,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將中國放在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種領先于當時并且仍然適用于今日的史觀才是這本書最大的財富。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在當時的世界已經可以進行世界范圍的溝通,中國已經進入了世界,所以用世界史觀的眼光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才可能有真正改變現狀的結論。因為身在世界變革的浪潮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而且這份研究的史觀在當今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拒絕孤立地看問題,將眼光放在全世界,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現代化。

“國人不缺乏歷史知識,缺乏的是歷史觀點?!边@樣看來其實這也是中國近代紛繁復雜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培育先進的歷史觀點才能更好地研究歷史,從而打開尋覓未知的未來的大門。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偉大之處并不是這本書對于歷史的記載有什么吸引人要求的地方,真正偉大的是這份萌芽的全球史觀。讀這本書,真正的收獲就是對史觀的認識以及對全球史觀的初步了解。如果想要真正達成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那么這份全球史觀對于歷史層面以及更高的層面來說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這就是這本書真正的貢獻。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4】

這本書之前看過兩遍,分別是一年前和一個月前。在那兩次中我看得很快,讀來整體覺得此書通俗易懂,清新感人,而重點則是在對史實的了解上,對作者也不是十分熟悉的。讀了之后覺得無論是字面的還是頭腦中,自己并沒努力留下什么痕跡,所以就有了這第三次的閱讀。

本書一個總論和五章內容,薄薄一小冊,卻貫穿了中國19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zhàn)爭到20世紀抗日戰(zhàn)爭前的近百年的歷史??傮w思路是外患、內憂以及四個救國方案。之前從導師那得知這是一本好書,后來發(fā)現在近代史研究中它的確算是一本傳世性的經典著作,盡管蔣是以“初步報告”寫出的書。下面將筆者總結該著值得稱道的幾點記錄下,暫且作為粗淺的讀后感受就教于大家。

1.近代歷史寫作的主旨。

現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我們如果能找出我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于抗戰(zhàn)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

這是蔣廷黻先生在總論末尾的一段話。我很欣賞的原因是他強調對“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的分析,這是一個做到容易做好很難的要求。從書中蔣對外國列強、中國頑固派、剿夷派、撫夷派、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維新、革命等等分析中,我能夠感受到由客觀和深刻帶來的感動,具體可見下文的展開。

2.新異的人物評價

蔣對近代歷史上“粉墨登場”的種.種人物進行了評價,對諸如頑固派、義和團、太平天國雖然不乏正面的描述:認為"他們(頑固派)也是愛國份子",但重點揭示了他們的愚昧和無知。諸如以民心抵抗洋槍洋炮;義和團興起的原因居然還有:"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丹藥;又一說教士竊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九"。還"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與洋人作戰(zhàn)"。

對林則徐、琦善、丁汝昌和劉步蟾進行了顛覆性的評價。對了林則徐和琦善,我們心目中的他們形象正如當時士大夫和咸豐:一個百戰(zhàn)百勝、忠君愛國,一個是奸臣,收受洋人賄賂。而蔣認為林則徐:"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斗?!詾樽约旱拿u比國事重要,因為他當時覺悟到中國較之與西洋的落后而不敢公開提倡"。而琦善:"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了公開的宣傳了,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只聽其自然,不固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的"。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丁汝昌和劉步蟾,我們一直將他們作為這次海戰(zhàn)中的英勇烈士來看待。蔣用大量的篇幅對這次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進行了分析。"我方原定艦隊排'人'字陣勢,由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先,稱戰(zhàn)斗之主力。……劉下令把'人'字陣完全倒置,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后,兩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劉實膽怯,倒置的原故想圖自全。這樣一來陣線亂了,小船的人員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機先攻我們的弱點了"。當時的"定遠船上丁不懂英文,泰樂爾不懂中文,兩人只好比手勢交談。不久炮手即開火,而第一炮就誤中自己的望臺,丁受重傷,全戰(zhàn)不再指揮,泰樂爾亦受輕傷"。看來很多的以前所謂的史實并沒有想象那么簡單。

3.理性敘說歷史的方式

該書作為一歷史研究著作在歷史敘述上,充分閃爍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正如蔣廷黻先生自己認為的,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而他的具體敘說歷史的方式做法也值得稱道。比如在敘述鴉片戰(zhàn)爭之后,蔣提出一個分析性很強的問題:為什么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就起始維新呢?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這是蔣那時甚至我們現在的人眼中極渴望發(fā)生的狀態(tài)。所以蔣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他就分析出一點一點的原因來,非常具有說服力。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在書中很多可以看見,對很復雜的事情娓娓道來。此外,蔣先生分析事件和人物常能旁征博引,比如將曾國藩的軍隊建設與軍閥割據相聯(lián)系。因為曾國藩起頭的中國私有武力是以后軍閥割據的起源。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5】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地有一個叫玲玲的小學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后,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說:“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于是,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游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著說:“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后,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后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6】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zhàn)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后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zhàn)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zhèn)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zhèn)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zhàn)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fā)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guī)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XX年爆發(fā)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wèi)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7】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能夠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杯具,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我,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可是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我,以往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我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我,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境,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8】

對于蔣廷黻這個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拿到他所寫的這本近代史,看到有關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一位人物。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所寫的這本書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在他的筆下娓娓道來,通俗易懂。

這本僅有五萬余字的小冊子,并不是像一般史書那樣單純地按照時間為順序去敘述,而是在歷史變遷內在聯(lián)系上先后承繼、轉合變幻。他是在以史為鑒、以史經世的思想支配下,全書四章分別為外患、內憂、自強運動、瓜分和民族復興。

外患主要是簡述清政府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慘敗后簽訂不平等的條約,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維新改革。朝中官員分為剿夷和撫夷,主剿者自大狂傲,主撫者一昧妥協(xié)。兩者都沒能正確認識中國當時的情形,從而進行積極的改革,統(tǒng)治者更是毫無遠見,使中國更加落后于西方國家。

內憂是指清政府遭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洪秀全領導的運動,那是不可能復興民族,興旺國家的。他只對宗教革命及種族革命十分積極,而對于社會革命是消極的,“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曾國藩帶領湘軍最終戰(zhàn)勝洪秀全。

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及文祥從英法聯(lián)軍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京外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機械。然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宣告了這次運動的失敗。原因何在?這些人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這遠遠不夠的。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教育、經濟,而且必須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政治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那就沒法真正走向近代化,沒法救國救民族。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地刺激國人,康有為提倡進行變法運動。然而新政卻又失敗了,西太后及頑固派又一次破壞了改革政治制度的機會。民間的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卻后來還是給袁世凱當做亂民,派兵圍剿。義和團的后果是《辛丑條約》。作者認為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救國救民,是民族“唯一的復興的路徑”。

這本書是作者在國家、民族處于抗日戰(zhàn)爭危急關頭所寫,整理了近百年的史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這一段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了解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經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歷史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今天我們理應奮發(fā)圖強,復興民族。正確對待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我們自強自立。

對于蔣廷黻這個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拿到他所寫的這本近代史,看到有關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一位人物。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所寫的這本書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在他的筆下娓娓道來,通俗易懂。

這本僅有五萬余字的小冊子,并不是像一般史書那樣單純地按照時間為順序去敘述,而是在歷史變遷內在聯(lián)系上先后承繼、轉合變幻。他是在以史為鑒、以史經世的思想支配下,全書四章分別為外患、內憂、自強運動、瓜分和民族復興。

外患主要是簡述清政府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慘敗后簽訂不平等的條約,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維新改革。朝中官員分為剿夷和撫夷,主剿者自大狂傲,主撫者一昧妥協(xié)。兩者都沒能正確認識中國當時的情形,從而進行積極的改革,統(tǒng)治者更是毫無遠見,使中國更加落后于西方國家。

內憂是指清政府遭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洪秀全領導的運動,那是不可能復興民族,興旺國家的。他只對宗教革命及種族革命十分積極,而對于社會革命是消極的,“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曾國藩帶領湘軍最終戰(zhàn)勝洪秀全。

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及文祥從英法聯(lián)軍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京外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機械。然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宣告了這次運動的失敗。原因何在?這些人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這遠遠不夠的。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教育、經濟,而且必須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政治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那就沒法真正走向近代化,沒法救國救民族。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地刺激國人,康有為提倡進行變法運動。然而新政卻又失敗了,西太后及頑固派又一次破壞了改革政治制度的機會。民間的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卻后來還是給袁世凱當做亂民,派兵圍剿。義和團的后果是《辛丑條約》。作者認為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救國救民,是民族“唯一的復興的路徑”。

這本書是作者在國家、民族處于抗日戰(zhàn)爭危急關頭所寫,整理了近百年的史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這一段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了解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經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歷史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今天我們理應奮發(fā)圖強,復興民族。正確對待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我們自強自立。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9】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悲劇,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但是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己,曾經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己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己,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一點點讀下去,我開始對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歷史里的人有了不一樣的,更深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或許我不應該把那一段慘痛的歷史賬都算在清政府和士大夫的頭上,至少這不能全怪他們。我們沒有辦法去苛責那些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的人,讓他們明白中西方的差距,讓他們意識到中國急需改革,但是還是覺得他們的意識過于麻痹。他們一直在閉關鎖國中坐著自己的春秋大夢,就像蔣先生在書中寫到的那樣:到了十九世紀,我們只能在國際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然試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希望當時的他們能有更高的覺悟,有更長遠的眼光,對西方世界有更深的認識,然而他們沒有。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但是,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知道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知道中國應該以以夷制夷,但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己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己,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己的名譽得以保全。但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很多時候,再去讀歷史,就像是站在上帝視角去俯瞰世事。或許就是這樣,我們會去感慨,會去氣憤,會去惋惜。

在我的印象里,我所知道的琦善大概是一個備受苛責的人,看過很多對他的形容,說他是舊官僚,說他膽小怕事所以主和,更有甚者說他是賣國賊。大多時候,琦善都被拿來與林則徐作對比,用來突出林則徐的愛國,忠義,有遠見。

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琦善卻有了新的認識,雖然現在琦善在我心里不是英雄,但是至少,我發(fā)現他也并不是像我之前以為的那樣,是個膽小怕事主和的舊官僚。就像蔣廷黻先生評價那樣: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關系,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贊,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他實在是遠超時人,因為他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的確,我們就不應該把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爭怪在某一個人的頭上,我們沒法說刀槍棍打不過洋槍洋炮是因為一個大臣的過錯。在蔣先生的書中,我認識了一個誠實的琦善,他知道沒落的清王朝沒法與興起的近代化英國相抗衡,他認識到化外蠻夷的實力而不惜一切去撫,他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全中國??上н@種誠實在別人看來是失了國體,這種誠實無異于是一種怯懦。但是,在我現在看來,琦善擔的起中國近代外交第一人的稱號。

或許有的時候事實也并不是我們所想的樣子,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永遠是最偉大的,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有一個公平的判斷。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0】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500字范文:

老師推薦的那么多本書,我最喜歡蔣廷黻老先生的《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正文內容其實很短。短小卻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講的東西,娓娓道來。結合老師的授課內容,再反復看這本書,覺得自己看待歷史的角度,比以前開闊了許多,文化底蘊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許。

網絡上,總流傳著很多有道理的話,其中有一句我覺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個人看了一本書,聽了別人一番話,就覺得自己的價值觀都變了,那他大抵是個井底之蛙。在歷史這方面,我承認我只是個坐井觀天的人。因此,這本書和這門課帶給我的影響,在認知歷史方面是徹底的。風靡學生群體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兩本,就覺得它無聊看不下去了。所以,這本《中國近代史》含著老師的部分內容對應講解,真真是的非常對我的口味。非常感謝老師,那么用心地準備課堂,那么耐心地講授內容,那么極力地推薦了一本《中國近代史》。

收獲最大的,莫過于:歷史是客觀的??磿奥犞v,相關初中有講到的內容,會不自覺想起初中老師如何講授(高中讀理科,上的歷史課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歷史老師,也是可以把歷史通過一些短短的綱領,講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當講到近代史中國人備受屈辱這段,初中老師含著極為強烈的個人色彩,連帶著我也覺得那時候的外國人怎么那么可惡??稍谶@書中,多次講到一些外國人友好的舉動,像使團來訪,要求建立大使館;傳教士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都是促進中國發(fā)展的。是中國人自傲,愚昧,生生錯過很多能讓自己改變的機會。

就像蔣廷黻先生說的:“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币婚_始不由覺得都是中國人活該,再回味時,那些偏頗于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念頭都沒有了。的確,我們的失敗是注定的。我們強大時,傳統(tǒng)思維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壓著中國人,讓我們對外來文化,毫無寬容心可言,我們的視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頭觀望,也不過是上面那一點點景色。若沒有人洗凈自身反封建的東西,再帶領其他人更新觀念,中國那時是毫無勝算可言的。鴉片戰(zhàn)爭前,由馬戛爾尼主領的英國使團拜訪中國,“獅子號”軍艦的說明書中國人拆都沒拆過,代表人類翱翔天際的第一步的熱氣球展示,以及先進的軍事手段,中國人都不屑一顧,還出言不遜,毫無大國氣度可言。慘痛的教訓已經付出,我們中國人應該更多的去了解他們,傳承他們,勿忘國恥,奮發(fā)向上。

那段歷史無論有多屈辱,多不堪,都應該積極地正視——了解外國人如何欺負我們的同時,更應正視自己做錯的地方。既要講外國人怎么攻打我們,掠奪我們;更要講,我們如何無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錯失機會。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讓我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有偏頗,我能理解國家的用意,讀后感.但卻不能認同。我們簽訂條約時,由于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棄所不當棄?!痘㈤T條約》時,國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協(xié)定關稅、治外法權這種涉及國家主權的東西。互派使節(jié)這種要求,中國人從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的一百年前開始,更是拒絕、拒絕、再拒絕?!赌暇l約》后,中國人仇外心里表現之一是殺外國人,可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無辜的,耆英要求嚴厲執(zhí)行國法,被人罵洋奴……這些錯誤,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正確區(qū)分別人的善意與敵意,這一點,到今天,對于中國人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另外,我更想說的是:知己知彼這一點,無論是那時,還是現在,中國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代中國強大起來了,可論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了解,中國人又有多少?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都了解甚少(爭著去申遺的中國人,對那些文化遺產背后的東西又是否曾主動去了解呢?)更不用說其他國家了,都只會道出表層膚淺的東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敵意》這一文章中大談相比于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對于這個觀點,很是贊同。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真的是讓我知道了更多那段歷史背后的真實故事,先生的評論,也很精準。也許以后學者會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論的東西。但無疑,先生的著作,還可以繼續(xù)走很遠很遠的路。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1】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400字:

這套書入手有7年了,終于讀完了。對于一個所有的歷史知識都來自于中學課本并且已經還給歷史老師的人,這套書脈絡清晰地將歷史發(fā)展的起承轉折娓娓道來,讓我如沐春風般的把近代歷史又復習了一遍…

原著是用英文寫的,英文版原名叫The Rise of Moden China,我覺得更能表現本書的精髓,一個現代中國的崛起過程。中文名太過中庸,可能因此會失去一些讀者。

作者徐中約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他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參考了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從1600年到2002年四百多年中華民族掙扎歷程的史學巨著。

沒有國內官方史學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tài)論調,也擺脫了西方漢學的陰影。本書一經問世,就榮獲大獎,逐漸成為中西方讀者研究近代中國必讀的史書,并在一些美國大學成為經典教材。

這套書是從香港帶回來的,國內也引進了,但是對于某些歷史片段被閹割得很厲害…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精選10篇)


怎樣能寫好作品的讀后感呢?讀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心中所想。經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

1、“摳門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朝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有名的節(jié)儉皇帝,崇尚節(jié)儉近乎摳門兒。面對英國的咄咄逼人,鴉片的禍國殃民,他也想有所作為,但總想著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就能把事情辦好,這怎么可能呢?他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大修軍備在即,但卻遲遲不許撥用庫款,“林的軍費大概來自行商及鹽商的捐款。”(《中國近代史》P196)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七日,英軍已經占領了定海,道光手忙腳亂地飭令沿海各省整頓海防,加強防守。然各省海防薄弱,軍備廢弛已久,軍費開支巨大,但是我們的宣宗皇帝卻不允許封疆大吏動用庫款以充軍費。他的敕令中時常不忘提醒官員們“以節(jié)糜費”,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宵衣旰食,勤儉節(jié)約,以身作則地寄予厚望的各級官員們卻在欺上瞞下、賄賂成風、奢侈浪費、中飽私囊。

錢從來都不是靠一個皇帝身體力行地節(jié)省出來的,整飭吏治、刮骨療傷,方能上下戮力同心;張弛有度、開源節(jié)流并重,方能國庫充盈,百業(yè)興旺,百姓安居。當然皇帝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也無可厚非,但越過了度就適得其反了。錢應該用在刀刃上發(fā)揮其作用,而不是放在庫里等它生銹。道光皇帝還是缺乏些魄力,多了幾分平庸,在太平年代還則罷了,處于多事之秋,怎么能保境安民呢?

2、“幸運的林公”

提起林則徐,我們都知道他是虎門銷煙的大英雄,但對他在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一些細節(jié)還不甚了解,蔣先生的書中則有多處披露。他的幸運在于虎門銷煙前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大力支持;中西起沖突后雖被打壓,但獲得了輿論的支持;新帝即位后,被委以剿夷重任,但不久便重病而亡,名譽得以保全。

虎門銷煙前夕,道光皇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外國人對其發(fā)布的通告置若罔聞,他們低估了林公的信念和品格,以為他和清朝普通官員沒什么兩樣,也是前緊后松,擺架子嚇唬他們。這一回他們錯了,文忠公雷厲風行,決不退讓,不給他們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他派兵把廣州十三行圍得水泄不通,這里成了監(jiān)牢,而且還不許中國人賣糧給外國人,外商們叫苦不迭,無奈之下只得把鴉片悉數上交。林則徐大功告成后仍不走,還要鞏固戰(zhàn)果,徹底禁煙,要求外商出具甘結,保證以后不再從事鴉片貿易。英人不答應,中西沖突驟起。此時朝堂上以琦善為代表的主和派占了上風,林則徐被革職查辦,后來又被發(fā)配新疆伊犁,效力贖罪。林公雖蒙受不白之冤,然幸運地成為了整個士大夫階層學習的楷模,倍受清議派的同情與支持。林公在中西沖突中看到了中國的落后,但礙于名譽,他怕清議的指摘,把在廣東搜集的資料交給了魏源,這便有了后來的《海國圖志》。然而林公后來雖再度出山,也沒有提倡改革,向西方學習,因為他知道這不僅有損其清譽,而且阻力重重,在彼時的中

國很難辦到。新帝咸豐即位以后,內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有虎狼垂涎,朝廷內外交困,剿夷派勢力大增,年邁的林則徐又被想起,欲委以重任,但他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聲譽得以保全。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2

我發(fā)現大學里面總是有一些老師特別受歡迎,他們往往有三個特征:第一,能說會道;第二,教的課有新觀點;第三,教公選課。這三個特征碰到一起,學生肯定喜歡聽。人民大學的張鳴教授或許就是這樣的人?!吨卣f中國近代史》此書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學的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課。

張鳴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過他一些博客和書,印象最深的是他講九一八中的張學良。感覺總是會有新的思維、新的觀點撞擊你的大腦。此書名叫重說,恰如其分,整本書對于近代中國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論點,不同于我們從小受到的官方歷史教育。今年距離我上大學一年級已經過去十年,閱歷自然是在不斷增加,早期教育對自己的影響也在慢慢減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覺十分震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想一口氣讀完,由此可以想見,剛剛接受完中學教育,上到大學的小孩,聽到這樣一門課,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張鳴教授是此領域的專家,書的內容本身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好好品讀就好了,我想說的是看書過程中想到的一些別的問題。一直以來,我覺得歷史應該是一種定論,道理很簡單,因為歷史上的事情,都已經發(fā)生過了,早已塵埃落定,尤其中國的大學前歷史教育,以灌輸結論為主,更會加深這種印象。但隨著我讀歷史書籍的增多,我發(fā)現實際上歷史學術界也是存在很多爭議的,并且所謂成王敗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這又加入了干擾因素。所以歷史實際上是異常復雜的。那如何給小孩子們教授歷史課?

你可能會說,任何一門學科的前沿都存在爭議,但并不影響應用領域。小孩子的課本就用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唄。但問題是歷史太過沉重,很多人一生又不會主動讀太多的歷史書籍,這樣一來,歷史課中學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所有的歷史理解了。再加上官方總會或多或少為了自己的目的,改寫歷史教材。

今年來,先后看了不少知名歷史學者的書,越來越有種感覺,研究歷史這門學問真的是需要閱歷,甚至不要說研究,就是看懂,也需要。所以想到中學時候小小年紀學那些宏大的歷史,真是勉為其難。如果你想學,那么歷史是需要用一生來品讀的。那么,也許需要更靈活的方式,完成歷史啟蒙教育。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3

暑期里,媽媽向我推薦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并讓我認真閱讀。媽媽說:“只有真正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才能理解并熱愛這個民族?!笨粗鴭寢屨J真的表情,我用力地點點頭。

《中國近代史》由近代的史學大師蔣廷黻編寫。這本書對我來說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它就像一幀幀黑白影像,在我眼前徐徐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十九世紀所經歷的一段特殊的歷史。在這段歷史進程中,有些片段讓我覺得屈辱,有些讓我覺得失望,還有些讓我覺得應該有所反思。

十九世紀以前,中國沒有邦交。長久以來的閉關鎖國,讓國人一直沉浸在夜郎自大、唯我獨尊的世界里。當西方國家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yè)革命時,國人卻在鴉片的煙霧里沉醉。當西方的大船滿載著武器大炮轟開國門時,清政府卻指望通過簽署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來換得暫時的和平。賠款、割地、開放口岸……清政府自以為是的外交成功,就像一道道猙獰的刀疤,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民族的脊背上,滿目瘡痍。

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終于讓國人懂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性。恭親王奕欣、曾國藩、李鴻章等開始推行內外合作以求自強的洋務運動。他們新建學堂,創(chuàng)建水師,挑選學生赴美留學,發(fā)展工業(yè)和輕工業(yè)。雖然推動中國向現代化走了幾步,然而西太后的專政加上原就腐敗的大清王朝體制,前進之路仍困難重重。接著戊戌六君子推行變法運動,提倡從上至下的政治改革--廢八股文和調整行政機構。而后,太后直接囚禁光緒帝,殺死譚嗣同、楊銳等人,迫使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國外。短短的一百天,戊戌變法失敗了。

清王朝滅亡后,中國又經歷了袁世凱復辟,國民黨政府上臺執(zhí)政,但是國民黨的軍閥割據卻長達xx年之久,然后是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整本書的講述到此戛然而止??墒?,最終為什么國民黨沒有建立新中國,而由共產黨建立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在和媽媽的討論中,我終于明白:原來國民黨是在特權階級的支持下才得以建立;而共產黨是革命軍,他的基礎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共產黨正好做到了這一點。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共產黨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讀完整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年恰逢祖國成立70周年,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在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里茁壯成長。借用梁啟超先生的一句話:“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蔽覀兗缲撝腥A民族振興的希望,祖國未來的歷史需要我們來譜寫,我們必將用盡全力,不負眾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4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tài):“怨婦”心態(tài),“潑婦”心態(tài),和“情婦”心態(tài)。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fā)現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fā)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了一種誤區(qū)。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可是,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么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5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800字!

實際上北洋軍閥整個統(tǒng)治的結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分裂,而這個分裂從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帝制結束后,再沒有一個東西能夠統(tǒng)住這些人了。既然大家都不忠君了,我憑什么忠于你?五代十國也是如此,藩鎮(zhèn)也是如此,一旦上司不忠君了,底下就可以叛變了。只是這可能要經過一個代際的轉換,第一代沒有撕破臉皮,第二代就可能這樣做。第二代跟第一代思路不一樣,代與代之間很多東西是會發(fā)生轉換的。

五四運動之后,中國的確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說有了中國共產黨,主要是有了共產主義力量的發(fā)展。雖然那個時候中國共產黨還是共產國際的一個小支部。共產國際開始跟中國某一勢力合作,開始找吳佩孚、陳炯明,不行,后來找孫中山,但孫中山缺少實力。除了孫中山外,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肯跟共產國際合作,所以共產國際便跟孫中山合作。但是,這個國共合作是共產國際跟國民黨的合作,還不是中國共產黨跟它的合作。發(fā)生這件事之后,中國大變化了,但大變化的前提是軍閥的分裂。

等到中國共產黨國共合作開始北伐的時候,軍閥的裂變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就是說重新崛起的吳佩孚統(tǒng)領的所謂十四省聯(lián)軍,實際上是一個分崩離析的體系,他沒有一支自己的軍隊。吳佩孚跟孫傳芳之間,孫傳芳跟奉系,奉系自己弟兄之間,張宗昌、李景林、郭松齡之間都存在著種種矛盾,而且這些矛盾大到必須得兵戎相見不可,他們全都互相打過。孫傳芳和奉系打過,郭松齡反過奉、反過張,更不用說馮玉祥了。裂變達到這個程度,軍閥實際上已經沒有力量了。

列寧主義帶來了一種新的力量以及非常好的機會,而且采用了新的話語體系——打倒列強、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諸如此類。這樣的話語體系跟“五四”后來的激進是有關系的。新文化運動走到最后,其中一翼就沿著某一路徑走到了布爾什維主義,走到了列寧主義。“五四”的確是一場很重要的運動,它的意義、它的價值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挖掘,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上說的那些東西。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6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地有一個叫玲玲的小學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后,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說:“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于是,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游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著說:“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后,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后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7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悲劇,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但是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己,曾經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己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己,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一點點讀下去,我開始對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歷史里的人有了不一樣的,更深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或許我不應該把那一段慘痛的歷史賬都算在清政府和士大夫的頭上,至少這不能全怪他們。我們沒有辦法去苛責那些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的人,讓他們明白中西方的差距,讓他們意識到中國急需改革,但是還是覺得他們的意識過于麻痹。他們一直在閉關鎖國中坐著自己的春秋大夢,就像蔣先生在書中寫到的那樣:到了十九世紀,我們只能在國際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然試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希望當時的他們能有更高的覺悟,有更長遠的眼光,對西方世界有更深的認識,然而他們沒有。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但是,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知道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知道中國應該以以夷制夷,但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己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己,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己的名譽得以保全。但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很多時候,再去讀歷史,就像是站在上帝視角去俯瞰世事?;蛟S就是這樣,我們會去感慨,會去氣憤,會去惋惜。

在我的印象里,我所知道的琦善大概是一個備受苛責的人,看過很多對他的形容,說他是舊官僚,說他膽小怕事所以主和,更有甚者說他是賣國賊。大多時候,琦善都被拿來與林則徐作對比,用來突出林則徐的愛國,忠義,有遠見。

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琦善卻有了新的認識,雖然現在琦善在我心里不是英雄,但是至少,我發(fā)現他也并不是像我之前以為的那樣,是個膽小怕事主和的舊官僚。就像蔣廷黻先生評價那樣: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關系,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贊,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他實在是遠超時人,因為他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的確,我們就不應該把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爭怪在某一個人的頭上,我們沒法說刀槍棍打不過洋槍洋炮是因為一個大臣的過錯。在蔣先生的書中,我認識了一個誠實的琦善,他知道沒落的清王朝沒法與興起的近代化英國相抗衡,他認識到化外蠻夷的實力而不惜一切去撫,他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全中國??上н@種誠實在別人看來是失了國體,這種誠實無異于是一種怯懦。但是,在我現在看來,琦善擔的起中國近代外交第一人的稱號。

或許有的時候事實也并不是我們所想的樣子,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永遠是最偉大的,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有一個公平的判斷。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8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課時,我心里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初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現在來到了大學,怎么還要學啊?而且內容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zhàn)爭講到至今,沒什么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說,但心里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多余。老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說: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現在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zhàn)爭是哪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fā)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后,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老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不少,但都沒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后,就棄置不管了?,F在腦子里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郝浜缶鸵ご?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多了解些中國近現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歷史?;仡欉^去,無論是鴉片戰(zhàn)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在這段時間里,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fā)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為起點的,戰(zhàn)敗后,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后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xié)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后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此后又陸續(xù)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的《辛丑條約》等等。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如果沒有這些侵略戰(zhàn)爭,我想,中國的現狀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條約不知道讓我們中國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建國以后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我們幾十年里就完成了別的國家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就像我們從制造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只用了七年的時間,但美國卻要花去200年。雖然我們現在和美國、英國等國還有一些差距,但要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國、日本,我們應該崇拜我們中國人自己。

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后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長征途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們的心中蕩漾,那種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前進。但在無數的光環(huán)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zhàn)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yōu)橹Q贊的英勇事跡,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在這里敘述一個長征故事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

這是發(fā)生在紅軍過草地途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zhàn)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這個故事,心中感到無比沉重!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zhàn)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二萬五千里,在中國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走了一圈。我們紅軍歷盡艱難,突破重圍,翻雪山,過草地,渡赤水,還要飛奪瀘定橋。從 1934年秋開始到1936年10月,這段歷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勝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里程碑。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fā)揚,在校園中發(fā)揚,在做人處事中發(fā)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fā)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fā)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歷史,給我的帶來震撼的不僅僅是長征,還有辛亥革命,百萬雄師過長江,五四運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敘述它們給我?guī)淼氖侨绾蔚母惺芰恕?/p>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大多可以從歷史上找到經驗或教訓,這對于我們今后的為人處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9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fā)現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zhàn)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zhàn)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zhàn)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zhàn)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墒嵌?,法,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后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tǒng),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0

《中國近代史-奮斗的中國》讀后感2000字!

對于書,自認為并不是癡迷之人,但有一本書,我從不吝惜自己的時間,總愛一遍一遍的品讀它,就像在那久遠的時光里,饑腸轆轆的我放學回家啃起的一塊饅頭,簡單而又充實。那就是徐中約教授的著作《中國近代史——奮斗的中國》,也是我在大學時代買的最厚最重的一本書了。如今再讀,更覺歷久彌新。一本好書就像一杯好酒,經得起歲月的釀造,愈久彌香,時間久了,書頁也開泛黃,似乎在暗示我,曾經捧起它蹲坐在校園角落里的那段與書為伴的日子也已好些時日了。

正如前言所提到的,作者徐中約教授作為美籍華人,長期身處歐美學界,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但也試圖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種族和文化的局限來審視中國的近代史,客觀冷靜的表達“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fā)展進程的看法”的立場,很多歷史的解讀確實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中國的近現代史是一段濃縮的、劇烈變化的歷史。外有西方列強入侵,內有起義、守舊、改良、革新、革命各種力量碰撞之下的社會構造的瓦解。在外力的沖擊和內部的矛盾中,中國近代社會不斷新陳代謝。在近代這個大舞臺上,各種力量、階級、人物粉墨登場,我方唱罷你登場??傆幸荒荒坏木实却垂賯儯斎黄渲幸灿羞€沒來得及報幕,就被淹沒在歷史洪流里的遺憾,也有該要謝幕了,還有不愿下場的尷尬上演。正是它的紛繁復雜、模樣多變,才有了歷史研究、歷史閱讀的趣味。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對一系列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動機,展開了一種機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獨到見地的陳述甚至刻畫,讓人讀來欲罷不能,在徐先生的筆下歷史不再枯燥、刻板,盡顯栩栩如生。

本書對于近代史的時間跨度,確實引起了人們一定的興趣。將我們熟知的100年的近代歷史,向前回溯到明清之際,整整橫跨了400年的歷史。實際上,本書重點描述的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段近代史,即鴉片戰(zhàn)爭直到1949年的中國。正如徐先生所說,中國人研究的是我們自己的歷史,為探究民族盛衰的原因,勢必要將眼光放得長遠。再說,歷史從來都不是割裂的,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歷經五千年的風吹雨打,輝煌耀眼的古老中華文明一直是西方人向往的精神家園,但是到了近代,那曾經的引以為傲的偉大光環(huán)已然黯淡無光。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文明伴隨著西方的鐵器槍炮一落千丈,中國的封建社會是怎樣一步步一步步演變?yōu)楝F代社會的呢?近代的衰落除了制度的落后,還有原有封建思想的愚昧。

歷史的拐角處,總有那么幾個人因為顧及自己的利益得失、顏面好壞,抑或所謂的掌權者維護本該一文不值的大清尊嚴而枉顧國家人民的利益。通過一個個人物的刻畫,不免讓人神傷。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九章《第二次條約的安排——耆英的新外交》。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古老的東方不得不與西方展開了所謂的外交,作為外交大臣的耆英走入了歷史的舞臺中央。面對氣勢洶洶的列強,耆英只好用一種類似打太極拳的方法把兩種文明沖突合在一起卻又若即若離。書中寫到“鴉片戰(zhàn)爭后,耆英以中國與西方第一批條約的簽訂人身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對外關系中最豐富多彩、最有生氣和最成功的人”。但是他的安撫、親善的個人外交之策,恰恰驗證了在近代中國,清政府的一味妥協(xié)、自作聰明、左右逢源的形象。那時的中西碰撞,豈是一個外交大臣能夠調解的了的,最終的耆英也就落得個自盡的悲壯下場。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除了無能為力的周旋,更多的是身處其中的人們?yōu)樯?、為自由、為強大、為明天的探索與奮斗。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這才是促使落后的儒家帝國艱難的向近代中國蛻變的真正力量。當今的中國,早已“換了人間”,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框架。當今的中國早已掙脫過去落后、挨打的境地,變身為世界強國,幾百年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就蘊含其中。

歷史是沒有盡頭的,對歷史的認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閱讀此書,最大的感觸就是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一個歷史老師要有的嚴謹,將自己的歷史視野、歷史思維放得更遠。

我也思考當下的歷史教育,老師們包括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教材中所謂的學科重點,在處理歷史育人的價值方面也是顯得刻板,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歷史本身的興趣、歷史的博大、歷史的多樣、看歷史問題的角度。蔣廷黻先生說過,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歷史老師絕不是一個灌輸歷史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有自己的歷史專業(yè)素養(yǎng),除了對歷史的博覽,還要有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夠為孩子們呈現客觀真實的歷史圖景,也能帶孩子們撥開歷史的面紗,找尋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

史記的讀后感受精選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需要寫各種不同的文檔,我們會越來越多地應到范文。范文的脈絡很值得花時間去思考。請閱讀以下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史記的讀后感受,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1

一、項羽本紀

1、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p>

2、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3、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4、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5、“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6、“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從某一個層面來講,我很欣賞項羽這個人。譬如,他的英勇善戰(zhàn)。再譬如,他的凌云壯志。然而,他,終究不是一個完人,他亦是有他的缺點。若非,他也不會落得死無全尸的下場。

對于他“不學一人敵,只學萬人敵”的這一點,我很是佩服??墒牵⒉皇悄欠N刻苦努力的人,也沒有十足的毅力去學習,這樣的項羽,不是我所敬仰的。我們不是生于古代,也并非生于戰(zhàn)爭年代,不需要習武,不需要練功。我們也不可以學習只為了“足以記名性”,我們學習是為了有充實的`基礎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生于和平時代的我們的責任。我們學習,是要勤勤懇懇的,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像項羽一樣只有一分熱情。

項羽想要稱霸的念頭在他很小的年紀就顯現出來了,從他發(fā)出將秦始皇取而代之的宣言以來,他一直為自己的理想進軍。這一個過程中,他通過殺人來奪取權力和兵力,個中原因是有幾分迫不得已,可是對于我們來說,殺戮畢竟不是一個正當的途徑。究竟項羽是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呢?鴻門宴上,他不顧范增給他使眼色,放了劉邦一馬,這表示他還不是那種將人趕盡殺絕的人。但,他為了逼迫劉邦就范,又會起了烹食劉邦父親的念頭,這樣的項羽,難道不是狠心的嗎?

我對項羽破釜沉舟這一做法實是十分敬佩。有這種膽量和氣魄的,歷史上能有幾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大概也有一點破釜沉舟的意境吧。不是誰都有勇氣斷自己的后路的,只有視死如歸的人才敢于使用這樣的計謀,來逼使將士們殊死一戰(zhàn)。

最終他的夢還是碎了,但是他永遠是曾經意氣風發(fā)的西楚霸王。

二、孔子世家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p>

2. 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弊迂曇詫嵏婵鬃???鬃有廊恍υ唬骸靶螤?,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3. 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鬃又v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4. 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p>

5.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zhàn),疾。 6.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

被尊為“圣人”的孔子有一個并不是擁有一個好的出身,但我們不以出身來評價一個人,因為他的學識他的政治觀點都足以讓所有人忘記他的身世。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像孔子一樣古往今來都名滿中外。最令我訝異的,當屬在韓劇中出現的一幕:小孩子在車上背誦《論語》。這不僅讓我發(fā)現了孔子的偉大,而且覺得我們中國人在熟讀《論語》這一方面卻比不上韓國人。

孔子確實是一個圣人。他的學說并不是局限于他那個時代,有很多珍貴的理論是可以流傳至今的。稍稍接觸一下,你就會發(fā)現很多有用的道理。我的確很敬佩孔子,因為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他的東西不比老子的深奧,不如莊子的飄逸,但是大多數的人都能夠輕易讀懂,明白透徹。這樣,才能將這些知識道理傳播給大眾,而不是少數人。就現在流行的《***解讀》來說,就很能說明孔子的偉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連很多偉人也無法配上這句話,但是孔子是當之無愧的。司馬遷說得不錯:“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古往今來,能有幾人配得上“圣”這一個名號,我們也可以從史書上知道,“詩圣”之類的某一方面的圣人還是存在的。但是,孔子的圣人,而不是“學圣“智圣”,前面不用加任何名詞,因為他是至圣!

三、李將軍列傳

單從《史記》的角度來說,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是過高的,但是就李廣本身而言,他還算是一個一代名將。列傳開始,就對李廣的英雄形象加以塑造?!暗墼唬骸Ш?,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李廣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遭遇了很多的坎坷,在這方面,司馬遷不免與自身聯(lián)想在一起,因而會惋惜同情李廣的一生,自然評價就過高了。李廣是個英勇善戰(zhàn)的人,這一點從他的顯赫戰(zhàn)績中可見一斑。但是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功績而得到應有的獎賞,這是因為朝中皇帝的寵信都排擠他,這一方面是值得同情的。

李廣的膽略是實在讓人佩服,然而他也許真的生不逢時,不能得到高官厚祿。對于李廣治理軍隊的方法,我個人覺得有些值得贊賞,有些是不得當的。李廣從來不謹守規(guī)章制度,但我認為軍中保持紀律是必要的,這樣才不能使得軍心渙散。李廣為人廉潔,得到的賞賜總是全部分給他的部下,這一點我很是欣賞。這樣,他和士兵們同吃同喝,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正因為他樂于分享,所以他當了四十多年的官,到頭來家中沒攢下一點錢財。

李廣可以說是倒霉的一個人,因為他出征了好幾次,可最后別人都有賞賜,他卻勞而無功。一方面,我們可以說是天意弄人;但另一方面,他本身的原因也使他命運坎坷。最后,李廣自刎而死。他部下的官兵都傷心痛哭,百姓都為他哀悼。我想,就算他一輩子官運不是亨通,但他起碼是百姓喜愛的將軍,這也夠了。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2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里有一套這樣的書《史記》,在父母的指導下,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些,在我的印象里,那是多么枯燥而晦澀難懂的書啊。后來很長時間,我的目光都不敢碰觸它。直到有一天,我重新從書架上取下它。因為要查一個資料,我不得不又一次翻開,我的眼睛只在書上掃視了幾分鐘,就忽的發(fā)現,我已經被吸引住了。

首先它的真實性,客觀性。原來我所了解的大多都是通過看影視,小說等,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或好或壞的歷史人物,他們經過編者的再創(chuàng)造,加工,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比如秦始皇,之前他在影視里的一直是個暴君的形象,僅統(tǒng)治數年就滅亡。但是史記里,卻記敘了他的歷史功過,政治上有作為,有創(chuàng)新,同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又采用了極端暴虐的刑法,這正是一個血肉豐滿的真實的人物。還有項羽,原以為,他就是一個魯莽,無智慧,有勇無謀的壯漢,但是,看了史記,才知道他也有善的一面,也有才華,所以才能聚人氣,成就霸業(yè)。雖然他最終失敗了,可是他的不屈不撓的.氣節(jié)廣為后人傳頌。難怪后來的大詞人李清照說: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其次,史記的語言很有特色,線索條理。雖然記敘的是史事,人物繁雜,事件頻繁,但是脈絡清楚,關系分析得很清晰,緊湊。所以我看的時候,經常會急于知道后文而迫不及待的讀下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鴻門宴,它描寫的氣氛相當濃烈,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史記的另一特色是歷史人物之全面,不僅有帝王將相,還有政治家,軍事家,文人,學者,游俠,醫(yī)者等各類人物,他們各具特色,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突出,卻又不虛構虛夸,正因為如此,就更加吸引人去看。

但是,從文中也不難看出,作者是有情感傾向的,比如,他對帝王將相,基本是客觀敘事,而對下層勞動人民卻又透露出一種情感,有同情有贊揚,有肯定有表彰。如《陳涉世家》,陳涉本不是帝王將相,卻把他編入本記,為他立傳,這充分說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場。而這種情感也會影響讀者,使讀者與人物命運相呼吸,產生共鳴。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3

《司馬遷發(fā)奮寫史記》這篇課文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司馬遷把畢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創(chuàng)作《史記》當中?!妒酚洝愤@本書,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3000余年間的歷史。為了這部52萬字的曠世巨作,司馬遷可謂嘔心瀝血。讀完了這本書,我陷入了想象的長河。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巨著,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這本書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绷妓幙嗫诶诓。已阅娑谛小案嬖V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與批評。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中我們明白人始終有一死,但死的意義不同,與其讓自己的死輕于鴻毛,還不如做一番大事,死得重于泰山?!敝钦咔]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又給予我們一個啟示:智者們雖然有智,不要妄自尊大,高人一等,以治人者自居;愚者們雖然很愚,不必妄自菲薄、卑躬屈膝,以治于人自我安慰;集思廣益總比獨斷獨行好,獨立思考總比盲從盲信好……

從《愚蠢的秦二世》中,我明白了,一個國家要想長盛不衰,擁有賢明的君王,清廉的為國著想的臣子是必然,文中的秦二世就是一個愚昧無知,昏庸無道的人,正是因為聽信小人之言,白白地斷送了整個大秦的江山。從《項羽,劉邦的故事》中,我也知道了要想打下江山,光靠武力遠遠不夠,還要能貼近民心。項羽雖擁兵無數,最后卻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與烏江邊。正是因為他只想到用武力來壓迫別人,取得一點勝利就驕傲自滿?!镀聘林邸冯m提高了士氣,但四面楚歌,他也無從解釋。劉邦奪天下,深得民心也正是關鍵?!杜P薪嘗膽》讓我們深知一時繁榮屈辱、失敗算不了什么,只有你擁有永不言棄的精神,笑到最后的必定是你!因一時的成功而松懈,只會讓人看到他的輕狂……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4

“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的悲歌,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在最后一刻選擇烏江自刎之人,曾經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奔行于戰(zhàn)場,曾經擊垮強秦成為“霸主”,最后在烏江邊卻只有二十八騎兵,或許時間可以沖刷一切,而時間所流過的地方,便成了歷史。

這是個抱有雄心的人,敢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少年,奔馳于沙場,到變成倍受人尊敬的項王,的確是個偉大的人物,但他卻沒有回眸身后血紅的戰(zhàn)場,多少人為了自己的信念而選擇的地方,多少亡靈將會飄泊的地方,多少失去至親的人哭泣的地方。

大概,沒的犧牲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們將飄浮于血海之上的地獄命名為世界。戰(zhàn)爭之中,很多人都會成為這血海的一部分,也許項羽在“坑秦卒二十余萬人”之時并沒有想過吧,他也會成為血海的一部分。在戰(zhàn)場上,誰都沒有對錯,因為某一個目的、某一個信念的戰(zhàn)斗,但是在殺了人之時,被殺人的親人、摯友就會產生怨恨,怨恨就會產生新的戰(zhàn)場。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現實就是殺戮,項羽,也并沒有想過敵人也是人吧,都擁有過重要之物的人吧。

殺戮得來的只是暫時的天下,只有虛偽的和平,天下也好,國家也好,只有愛與和平才能得到永遠的天下,但是也并不是完全就是這樣,如果一個已腐朽的地方,仍舊毫無反抗,逆來順受的話,處境也只會更糟,那么能完全改變又可以避免流血的方法又是什么?時間正微笑了,它將繼續(xù)前進。

但是殺戮并不是真正的項羽,“君王為人不忍”,范增對項莊這么說過。的確,項羽是豪爽的,“壯士!賜之厄酒”、“賜之彘肩”、“壯士、復能飲乎”,面對怒瞪自己的樊噲,項羽這么說道,沒有惱怒,也沒有驕傲,以一番豪情對待另一個豪義之士。

“天下匈匈者數歲者,徒以吾二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他對劉邦這么說過,他也具有憐憫之心,當初對于秦的反抗也不是因此而來的嗎?但是一切又將建立在血海之上,這是旁觀者的視角,當局者按照自己的正義而行動,但又何為正義?在實行這份正義之時,又有多少靈魂的消亡,但是這便是現實,想要得到什么,必須付出什么,即使得到的并不是所期待的,戰(zhàn)爭或許也只是一種對于自我正義的體現,但戰(zhàn)爭的現實依舊還是殺戮。

在項羽那頗有諷刺意味的那句“吾為汝德”中以自刎終結了一段戰(zhàn)爭,但又不缺乏一絲豪爽,然而他卻注定認為“天亡我”,其實并不然,如果要說人生是一本書,我們每個人都是作者,自刎,是項羽自己選擇的,那么,他后悔嗎?我并不清楚。也許,在烏江邊上正漂泊著一個壯士,一個曾經的霸王的影子,他抑是笑、抑是痛苦,只是一直漂泊著,他的名字叫“歷史”,他還以不同的形態(tài)存在不同的地方,不僅是在這烏江的邊岸上,他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邊。他只是默默地注視著我們的每一天,默默地記敘著什么,默默地陪伴我們。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5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妒酚洝分袑糯鷥?yōu)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斗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于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他們?!蛾悇賲菑V》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讹w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wèi)國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啟發(fā)和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6

《史記》是記載上至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期共約三千年的歷史情況。它的作者就是司馬遷。

《史記》有五種載體,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三萬字。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幽王烽火戲諸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田單火牛破燕軍……

相傳,田單本是個默默無聞的將軍。在齊湣王時期,燕國大將樂毅率領大軍攻破了齊國的許多城池,人們紛紛逃亡。但是,田單面對強敵沒有畏懼,也沒有匆忙應戰(zhàn),而是做好作戰(zhàn)計劃。他先用反間計讓燕國的騎劫代替齊國最怕的樂毅,然后,有用激將法鼓起齊國士兵的士氣,還親自參與修建防御工事,讓妻子為士兵做飯。大家都很佩服這位與大家同甘共苦的將軍。最后,田單派人假裝投降,讓燕軍放松警惕,再在城里準備好一千多頭野牛,尾巴上綁著有油的蘆葦,角上綁著兩把匕首。等到晚上,點燃牛尾,狂性大作的野牛馬上朝毫無防備的燕軍沖去,大敗燕軍。這樣,幾個月的功夫,田單就把七十多座城池收復了,解除了亡國的危險。

我一定要學習田單遇事不畏困難,冷靜分析,辦事情要做好周密計劃。

在中國文學、史學史上,《史記》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7

最近,我校正在開展經典閱讀下載的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整體素質。其中我選擇了《史記》這部中國歷史上的最為經典的史書著作。

許多人都知道司馬遷,也都知道他所著的《史記》,史記故事的讀后感。這幾天,我找到了《史記》的簡縮版,認真地閱讀下載了一遍。

《史記》是從“五帝”講到“張騫”,把中國古代黃帝時期到西漢時期這一段歷史幾乎都寫了進去。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著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著后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謹承家學,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筆直書的責任感,寫作了偉大的《史記》,客觀地記錄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讓我認識了不少名人以及他們的功過。如:神農氏嘗百草、周武王滅紂、田單火牛破燕軍、愚蠢的秦二世等等。他們的功值得我們學習,過則讓我們警醒,提醒后來的人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每回看史記總有不一樣的感覺,如同醍醐灌頂一般,優(yōu)美的文字描寫,痛徹的歷史辯證分析,經典的場面一一浮現,不由得全神貫注,無法自拔。

司馬遷之所以偉大正在于此書,在于他敢于寫此書,并為此不屈的拼搏,即使是奇恥大辱依然不能改變他的決心。整本書貫穿的是“究天人之際”和“通古今之變”?!熬刻烊酥H”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關系,作者批判了原來的“神意天命論”,提出了“帝王中心論”?!巴ü沤裰儭眲t即探究歷史的發(fā)展實況及其規(guī)律。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為喜歡的那段歷史,而我的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歷史階段正是因為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引入的——戰(zhàn)國秦末漢初群英之傳。

竇嬰:深陷絕望后的真情。死訊悄無聲息的傳來,竇嬰在灌夫血濺于市的慘叫平息后,無奈的獨處屋中,久久回味著。他不相信深似海的侯門外,灌夫已離世多時,只有他一人獨自呼吸著空氣。祭奠無門,哭泣枉然。但后人卻會永遠記得他如棄破履般的壯語: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且終不令灌仲孺獨死,嬰獨生。一番話擲地有聲,背后卻是蕭索與黑暗。從繁華富貴躍入凄清無聞,竇嬰還要一邊注視著當年門下歌詠之徒涌入仇家,以博取笑臉。就在這時,互相扶持的灌夫又為己身處險境。這時的竇嬰終于在絕望中真正看透了浮華與虛榮,如同一個嬰兒般抓住母親的手,再也看不見其他任何一絲光芒。救灌夫也就是救自己。由于沒有了追求權勢、財富、青春的倚重點,他內心的真情迸發(fā)了。而灌夫的死,也就是宣告他的死亡,不論絕食而死還是棄市而亡,對一個早在墜落懸崖過程中的人而言,又有何區(qū)別?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8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故事》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了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通過這本厚厚的書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統(tǒng)治天下的秦始皇、勇猛的項羽、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等等。但是,讓我最喜歡的是勾踐的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后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躺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每天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吃飯時都要嘗嘗苦膽。就這樣勾踐經過了十年發(fā)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于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這就是臥薪嘗膽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失敗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敢于面對,敢于重頭再來。

《史記故事》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們從小就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這本書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退縮,都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我們美好的夢想!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9

《史記》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爸爸送我的版本是白話文版。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讀完了這本書。

“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我閱讀《史記》這本書的收獲。

在《史記》里,我讀到了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尊師重道的事跡。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學生宮敬叔要去周朝京都洛陽朝拜天子,孔子明白老子在洛陽居住,為了能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便和宮敬叔一同前往洛陽。來到洛陽的第二天,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當時正在著書立說,聽聞譽滿天下的孔子前來拜訪,立即放下手中的刀筆,迎接孔子??鬃舆M入大廳,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后,才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因為孔子態(tài)度很誠懇,老子就很詳細地跟他講解古代的“禮制”。孔子學到了很多關于古代“禮制”的知識。

閉卷沉思,我想到了我的教師。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剛上小學,沒有定性,上課忍不住玩小玩意兒,被教師發(fā)現了。教師第一次提醒了我,我就停了下來,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忍不住了,又把小玩意拿出來玩,教師那雙火眼金睛又發(fā)現了,就叫我站起來。本以為這樣我就能夠好好聽課,誰明白,我再次玩起了小玩意。于是教師板著臉說:“站起來也能玩,要好好聽課才是。把手上的東西拿上來,沒收!”我看著教師嚴厲的臉,便明白我在課堂上玩小玩意是不尊重教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知識,我羞愧地紅著臉低著頭,乖乖地把手上的小玩意交到講臺前。當我轉過背,發(fā)現全班同學都在看著我,當時我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并暗暗發(fā)誓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課后,教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教師批評你,讓你在課堂上站起來,是因為你影響到了課堂秩序,教師期望你好好學習,將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要記住:尊重別人是在莊嚴自我!”

孔子是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把自我當成學生,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子求學。給我們樹立了尊師重道的榜樣。

相較于孔子,我在學識上是一張白紙,思想、道德、文化修養(yǎng)各方面都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而尊師重道是我人生中永不停止的課程。

史記的讀后感受 篇10

歷史是一面鏡子,觀照祖國璀璨的古代文明,學好歷史,擦亮智慧的眼睛,我們永遠不迷蒙。今年暑假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記》。

《史記》整理和保存了從五帝傳說到西漢中葉三千多年的歷史資料,全面而系統(tǒng)地記敘了我國這一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諸多方面的發(fā)展歷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殘暴的商紂王,有禮賢下士的齊桓公,有大義滅親的陳桓公,有臥薪嘗膽的勾踐,有機智勇敢的甘羅,有公正無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儀休……都有十分深刻教育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中。

《史記》作者司馬遷為寫此書經受的磨難同樣也打動了我。司馬遷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宮刑對司馬遷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這不僅催殘了他的肉體,而且在精神上給了他極大的打擊。開頭他簡直感到痛不欲生,然而,當他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使命猶在,他不能輕易毀滅自己的生命,多少個寒暑過去了,司馬遷殫精竭慮,耗盡心血,終于完成了《史記》這部內容浩繁的巨著。

從司馬遷寫《史記》中使我體會到: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根據您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搜集了一些內容:中國近代史讀后感。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讓我們才思敏捷,讀作者寫的作品,仿佛在與偉人對話。?讀后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我們理解作品中的情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

暑期里,媽媽向我推薦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并讓我認真閱讀。媽媽說:“只有真正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才能理解并熱愛這個民族?!笨粗鴭寢屨J真的表情,我用力地點點頭。

《中國近代史》由近代的史學大師蔣廷黻編寫。這本書對我來說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它就像一幀幀黑白影像,在我眼前徐徐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十九世紀所經歷的一段特殊的歷史。在這段歷史進程中,有些片段讓我覺得屈辱,有些讓我覺得失望,還有些讓我覺得應該有所反思。

十九世紀以前,中國沒有邦交。長久以來的閉關鎖國,讓國人一直沉浸在夜郎自大、唯我獨尊的世界里。當西方國家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yè)革命時,國人卻在鴉片的煙霧里沉醉。當西方的大船滿載著武器大炮轟開國門時,清政府卻指望通過簽署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來換得暫時的和平。賠款、割地、開放口岸……清政府自以為是的外交成功,就像一道道猙獰的刀疤,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民族的脊背上,滿目瘡痍。

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終于讓國人懂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性。恭親王奕欣、曾國藩、李鴻章等開始推行內外合作以求自強的洋務運動。他們新建學堂,創(chuàng)建水師,挑選學生赴美留學,發(fā)展工業(yè)和輕工業(yè)。雖然推動中國向現代化走了幾步,然而西太后的專政加上原就腐敗的大清王朝體制,前進之路仍困難重重。接著戊戌六君子推行變法運動,提倡從上至下的政治改革--廢八股文和調整行政機構。而后,太后直接囚禁光緒帝,殺死譚嗣同、楊銳等人,迫使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國外。短短的一百天,戊戌變法失敗了。

清王朝滅亡后,中國又經歷了袁世凱復辟,國民黨政府上臺執(zhí)政,但是國民黨的軍閥割據卻長達xx年之久,然后是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整本書的講述到此戛然而止??墒牵罱K為什么國民黨沒有建立新中國,而由共產黨建立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在和媽媽的討論中,我終于明白:原來國民黨是在特權階級的支持下才得以建立;而共產黨是革命軍,他的基礎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共產黨正好做到了這一點。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共產黨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讀完整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年恰逢祖國成立70周年,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在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里茁壯成長。借用梁啟超先生的一句話:“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蔽覀兗缲撝腥A民族振興的希望,祖國未來的歷史需要我們來譜寫,我們必將用盡全力,不負眾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2)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后,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淺。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歷史,我們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并且這是一段屈辱史,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

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長期封建統(tǒng)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著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xù)存在??偨Y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中國近代史,使我深深體會到今天的辛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激發(fā)出我強烈的愛國熱情。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xx“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xx到“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的發(fā)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間相比較。

中國是近代史,是中國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個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的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的覺醒,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3)

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說:“當過去不再昭示未來,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北緦W期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無知和淺薄,才知道歷史的發(fā)展史多么的曲折和不易。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姿多才的絢爛文化,周邊國家的景仰朝拜,讓我們中國人在謙和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深深自傲的心。我們是多么的聰明和強大啊!從羊脂白的陶瓷到精致的唐三彩,從華美的絲綢到碧綠沁心的茶葉。中國的畫卷是那樣的多彩和絢爛,是那樣的華麗和閃耀,然而,從1840年開始,中國的畫卷開始變的灰白,伴隨著鴉片的縷縷白煙,變成了帶著沉重的灰暗,帶著傷痛的蒼白。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fā)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zhàn)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zhàn);有單獨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zhàn)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蕩,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好在,灰暗沒有壓倒反抗,我總能在黑暗中尋找到希望的色彩和光明。太平天國將士的紅頭巾,抵御了多少多來的侵略者;愛國人士的公車上書,白紙黑字滿是愛國壯志;長征路上,雪山草地記住了紅軍軍裝的顏色。國人愛國的心讓黑暗中有前進的方向,戰(zhàn)士英勇的反抗讓黑暗中充滿光明。

經歷了屈辱,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現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的人民,正在把傷口輕輕的掩埋;我們日益的強大,但絕不狹隘,我們盡力的丟掉過去,但絕不忘記歷史;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絕不去奴役;我們的人民,有著博大的胸懷,但也絕不會一味的容忍。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了解歷史,以歷史為鑒。但不能拘泥于歷史,要與時俱進,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正確指引下,為祖國的繁榮發(fā)展做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4)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fā)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tài)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歷經浩劫后,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chuàng)辦軍事、民用工業(yè),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盡管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是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加劇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zhàn)爭后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終于在19XX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中華民族又爆發(fā)了愛國的五四運動,以后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確方向,終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并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于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5)

這本書之前看過兩遍,分別是一年前和一個月前。在那兩次中我看得很快,讀來整體覺得此書通俗易懂,清新感人,而重點則是在對史實的了解上,對作者也不是十分熟悉的。讀了之后覺得無論是字面的還是頭腦中,自己并沒努力留下什么痕跡,所以就有了這第三次的閱讀。

本書一個總論和五章內容,薄薄一小冊,卻貫穿了中國19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zhàn)爭到20世紀抗日戰(zhàn)爭前的近百年的歷史??傮w思路是外患、內憂以及四個救國方案。之前從導師那得知這是一本好書,后來發(fā)現在近代史研究中它的確算是一本傳世性的經典著作,盡管蔣是以“初步報告”寫出的書。下面將筆者總結該著值得稱道的幾點記錄下,暫且作為粗淺的讀后感受就教于大家。

1.近代歷史寫作的主旨。

現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我們如果能找出我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于抗戰(zhàn)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

這是蔣廷黻先生在總論末尾的一段話。我很欣賞的原因是他強調對“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的分析,這是一個做到容易做好很難的要求。從書中蔣對外國列強、中國頑固派、剿夷派、撫夷派、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維新、革命等等分析中,我能夠感受到由客觀和深刻帶來的感動,具體可見下文的展開。

2.新異的人物評價

蔣對近代歷史上“粉墨登場”的種.種人物進行了評價,對諸如頑固派、義和團、太平天國雖然不乏正面的描述:認為"他們(頑固派)也是愛國份子",但重點揭示了他們的愚昧和無知。諸如以民心抵抗洋槍洋炮;義和團興起的原因居然還有:"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丹藥;又一說教士竊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九"。還"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與洋人作戰(zhàn)"。

對林則徐、琦善、丁汝昌和劉步蟾進行了顛覆性的評價。對了林則徐和琦善,我們心目中的他們形象正如當時士大夫和咸豐:一個百戰(zhàn)百勝、忠君愛國,一個是奸臣,收受洋人賄賂。而蔣認為林則徐:"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斗?!詾樽约旱拿u比國事重要,因為他當時覺悟到中國較之與西洋的落后而不敢公開提倡"。而琦善:"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了公開的宣傳了,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只聽其自然,不固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的"。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丁汝昌和劉步蟾,我們一直將他們作為這次海戰(zhàn)中的英勇烈士來看待。蔣用大量的篇幅對這次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進行了分析。"我方原定艦隊排'人'字陣勢,由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先,稱戰(zhàn)斗之主力?!瓌⑾铝畎?人'字陣完全倒置,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后,兩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劉實膽怯,倒置的原故想圖自全。這樣一來陣線亂了,小船的人員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機先攻我們的弱點了"。當時的"定遠船上丁不懂英文,泰樂爾不懂中文,兩人只好比手勢交談。不久炮手即開火,而第一炮就誤中自己的望臺,丁受重傷,全戰(zhàn)不再指揮,泰樂爾亦受輕傷"??磥砗芏嗟囊郧八^的史實并沒有想象那么簡單。

3.理性敘說歷史的方式

該書作為一歷史研究著作在歷史敘述上,充分閃爍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正如蔣廷黻先生自己認為的,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而他的具體敘說歷史的方式做法也值得稱道。比如在敘述鴉片戰(zhàn)爭之后,蔣提出一個分析性很強的問題:為什么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就起始維新呢?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這是蔣那時甚至我們現在的人眼中極渴望發(fā)生的狀態(tài)。所以蔣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他就分析出一點一點的原因來,非常具有說服力。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在書中很多可以看見,對很復雜的事情娓娓道來。此外,蔣先生分析事件和人物常能旁征博引,比如將曾國藩的軍隊建設與軍閥割據相聯(lián)系。因為曾國藩起頭的中國私有武力是以后軍閥割據的起源。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6)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明白大家是怎樣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樣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對中國的歷史也有了新的認知。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tài):“怨婦”心態(tài),“潑婦”心態(tài),和“情婦”心態(tài)。這讓我有些難以理解,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fā)現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述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fā)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了一種誤區(qū)。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貌,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墒牵绻袊蝗跣?,外國人又怎樣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民國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7)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課時,我心里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初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現在來到了大學,怎么還要學啊?而且內容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zhàn)爭講到至今,沒什么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說,但心里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多余。老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說: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現在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zhàn)爭是哪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fā)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后,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老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不少,但都沒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后,就棄置不管了?,F在腦子里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郝浜缶鸵ご?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多了解些中國近現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歷史?;仡欉^去,無論是鴉片戰(zhàn)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在這段時間里,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fā)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為起點的,戰(zhàn)敗后,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后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xié)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后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此后又陸續(xù)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的《辛丑條約》等等。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如果沒有這些侵略戰(zhàn)爭,我想,中國的現狀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條約不知道讓我們中國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建國以后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我們幾十年里就完成了別的國家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就像我們從制造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只用了七年的時間,但美國卻要花去200年。雖然我們現在和美國、英國等國還有一些差距,但要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國、日本,我們應該崇拜我們中國人自己。

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后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長征途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們的心中蕩漾,那種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前進。但在無數的光環(huán)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zhàn)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yōu)橹Q贊的英勇事跡,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在這里敘述一個長征故事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

這是發(fā)生在紅軍過草地途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zhàn)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這個故事,心中感到無比沉重!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zhàn)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二萬五千里,在中國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走了一圈。我們紅軍歷盡艱難,突破重圍,翻雪山,過草地,渡赤水,還要飛奪瀘定橋。從 1934年秋開始到1936年10月,這段歷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勝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里程碑。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fā)揚,在校園中發(fā)揚,在做人處事中發(fā)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fā)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fā)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歷史,給我的帶來震撼的不僅僅是長征,還有辛亥革命,百萬雄師過長江,五四運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敘述它們給我?guī)淼氖侨绾蔚母惺芰恕?/p>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大多可以從歷史上找到經驗或教訓,這對于我們今后的為人處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儒林外史讀后感精選


是不是把握不準寫作品讀后感的要點呢?讀完作者寫的作品后,我們的知識庫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充,要想寫好讀后感就必須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儒林外史讀后感,歡迎你閱讀與收藏。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的感觸非常深。

《儒林外史》被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它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這本書主要寫幾百年前的事。一批認為學而優(yōu)則仕的學子。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fā)垂髫考到白發(fā)蒼蒼,就是為了要考取功名;還有一些貪官污吏,為了搜刮民脂,不惜犧牲百姓,還高談什么三年清知府,十萬百花銀不過這本書里也介紹了在功利面前心如止水的一些人。

全書故事情節(jié)雖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yōu)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時,由于時代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托在品學兼優(yōu)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幾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2】

清人吳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作品,是中國文學史,個性是小說史上一顆璀璨的諷刺文學明珠。同時,它標志著中國諷刺文學在封建社會末期已經發(fā)展到高峰。魯迅曾評價到:“在清朝,諷刺小說反少有,有名而幾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

自《儒林外史》問世以來,不斷有學者對其進行評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臥閑草堂本閑齋老人序(簡稱閑序)和臥閑草堂本回末總評(簡稱臥評),可是他們沒有對此書的諷刺藝術進行全面分析。今人吳組緗、姚雪垠等人主要是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fā)來評述《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這在他們的文章《(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藝術》、《試論(儒林外史)的思想性》中有論述到。而對《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進行全面分析和經驗總結概括的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本文正是沿著魯迅的足跡,從小處著手,對《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特色加以剖析,在繼承魯迅的諷刺藝術經驗的同時并努力有所發(fā)展,一方面使諷刺藝術特色更明了地展此刻大家面前,另一方面透過分析其諷刺藝術手段,使《儒林外史》所要到達的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目的更加明朗。

為此,本文將《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特性概括為作品題材的真實性、故事敘述的客觀性、人物對象的喜劇性和細節(jié)描述的夸張性四個方面,并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和淺析。

一、作品題材的真實性

魯迅曾多次談到:“諷刺的生命是真實,”“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即是說諷刺藝術是要建立在真實性的原則基礎之上的。如第三回寫胡屠戶對女婿范進前倨后恭,妙筆連篇,令人嘆賞叫絕,窮形極相地寫出了八股文化所造成的勢利心理對市井人倫的滲透。這種諷刺描述的世態(tài)化顯出了極大的真實性。臥閑草堂本儒林外史回末總評第三回說:“慎毋讀《儒林外史》,讀競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這是對此書諷刺描述的世態(tài)化的極妙評述。惺園退士也贊同此說:“《儒林外史》一書,摹繪世故人情,真如鑄鼎像物,魑魅魍魎,畢現尺幅;而復以數賢人砥柱中流,振興世教。其寫君子也,如睹道貌,如聞格言;其寫小人也,窺其肺肝,描其聲態(tài),畫圖所不能到者,筆乃足以達之。評語尤為曲盡情偽,一歸于正,其云‘慎勿讀《儒林外史》,讀之乃覺身世酬應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斯語可謂是書的評矣?!?/p>

魯迅在晚年對諷刺藝術的特點概括說:“一個作者,用了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夸張的筆墨--但自然也務必是藝術地--寫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實來,這被寫的一群人就稱這作品為‘諷刺’?!笨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之所以獲得這樣的成功,就在于他藝術地寫出了“士林”這群人的“真實”,使之“皆現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表現得如此生動、具體,如此逼真。魯迅在其致徐懋庸信中說:“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我們是聽到過的,因為后者須有其事,而創(chuàng)作則能夠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據以綴合,抒寫者,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從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斷,使之發(fā)展下去,這便好像豫言,因為之后此人,此事,確也正如所寫?!眳蔷磋魉鶎懙恼撬晕宜幊纳鐣?。在吳敬梓的實際生活中,以前有過在南京祭祀泰伯祠的事情,經過作者加工,把這些親身的經歷--也就是當時清朝的政治與社會現實,托之明代以影射當時現實的背景;吳敬梓遵循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原則,描述的是“自所聞見”的熟悉人物,他揮動手中“足以達之”之筆,將這些人物與社會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以其對現實的較清醒的認識,“托稗說以寄慨”而到達“以公心諷世”之目的,表現出了巨大的諷刺力量。

我們將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加以比較能夠明白,“吳敬梓是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官場丑態(tài),就能格外詳細……李寶嘉歸罪于官場,用南亭亭長的假名字,做了一部《官場現形記》。這部書在清末很盛行,但文章比《儒林外史》差得多了;并且作者對于官場的情形也并不很透徹,所以往往有失實的地方。”這正說明“真實”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生命力所在。

二、故事敘述的客觀性

《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還體此刻故事敘述的客觀性即作者直述其事,不加斷語,讓是非曲直自現于閱者面前。如小說第四回,寫范進在母親新喪期間,與張靜齋一齊跑到湯知縣那里去蹭飯,他不用銀鑲杯箸,也不用磁杯、象牙箸,要用白色竹筷。湯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又沒有準備素席,擔心他也不用葷酒,那范進就不能吃這頓飯了。沒想到范進拿了竹筷子,直接就伸向燕窩碗里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進嘴里。臥閑草堂本回末總評第四回評道:“蓋天下莫可惡于忠孝廉節(jié)之大端不講,而苛索于末節(jié)小數。舉世為之,而莫有非之,且效尤者比比然也。故作者不以莊語責之,而以謔語誅之?!濒斞笇@一段評贊道:“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誠微詞之妙選,亦狙擊之辣手矣?!卑斯扇∈恐剖沟米x書人大多不講“大端”而“苛索于末節(jié)”。作者之喻意堪稱“深遠”。同在小說第四回,嚴貢生才說“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巧在這時,小廝來找嚴貢生說:“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里吵哩?!敝e言立馬被揭穿了,不用作者費筆墨告訴我們嚴貢生是怎樣的人,我們已經從謊言中找到答案了。相反,若作者自我來描繪嚴貢生是怎樣的人則達不到這樣的諷刺和直白效果,描繪文字也會蒼白無力。

再如小說第十四回:吳敬梓對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述更為生動、逼真。馬二先生知“那西湖山光水色,頗能夠添文思?!笨神R二先生真去游西湖,卻是另一番景象。只見他“獨自一個,帶了幾個錢,步出錢塘門,”大有輕裝覽勝的閑情逸致。然而真實的狀況是他漫無目的地走在西湖邊,能映入他眼簾的是茶亭、酒店和一船一船的女客,他幾乎是看到茶亭就進去坐著喝茶;見到好吃的就“喉嚨里咽唾沫”;碰到游湖的女客就低頭不敢仰視;看到皇帝寫的字就趕緊恭恭敬敬地磕頭;見到書店里有賣自我的八股選本就高興,并且很關心它的銷量;走進“吳相國伍公之廟”,便作揖;到了“片石居”,不賞花園樓閣,只注意有人在請仙,心想:“這是他們請仙決定功名大事,我也進去問一問?!奔爸谅犚娬埖氖鞘裁蠢钋逭?、蘇若蘭等,他想:“這些是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罷。”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間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飯,對于西湖的“山光水色”,名勝風物,卻視而不見,無一領會。

這段有名的描述,作者沒有從旁插一句話,全是讓主人公自我行動,而正是主人公自我的行動和語言揭露了他自我靈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透過馬二先生自我的行動,顯示出他的性格,對他那種迂腐可笑的思想舉動作了深刻的諷刺和揭露。

三、人物對象的喜劇性

吳敬梓筆下的人物,看似讓人忍俊不禁,實則過后卻讓人有著浮想聯(lián)翩的沉思,看似喜劇上演,實則杯具潛伏其后。吳敬梓用喜劇的場面給我們展示的是杯具的人格,并揭示構成杯具人格的原因。

且看小說第七回,寫范進受其師周蕢軒的囑托,到山東上任后,若有他的老鄉(xiāng)荀玫應考,“果有一線之明,推情拔了他”。范進在發(fā)童生案頭一晚才想到此事,而正苦于在落卷中找不到荀玫的名字時,一個少年幕客蘧景玉講了一個老先生不知蘇軾的笑話,其中有這樣兩句“四川如蘇軾的文章,是該考六等的了”“學生在四川三年,到處細查,并不見蘇軾來考,想是臨場規(guī)避了”。而已中進士的范進愁眉道:“蘇軾既文章不好,查不著也罷了,這荀玫是教師要提拔的人,查不著,不好意思的。”這話從一個進士嘴里說出來,不能不讓人笑著感嘆,簡直是個鬧劇,蘇軾何其人也!范進何其人也!是個深層次的杯具,是封建科舉制度的悲哀,更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群儒的悲哀。

再看小說開頭所寫的周進,六十多歲了,連個秀才也不是,因而備受眾人的奚落和嘲弄。當他到省城參觀貢院時,看見兩塊號板擺得齊齊整整,不覺眼睛里一陣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眾人把他救醒后,周進看著號板,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眾人將他抬出貢院,他不顧眾人,又放聲大哭起來,直到眾人決定出錢替他買取監(jiān)生資格,他才再不哭了,爬到地上磕了幾個頭,說:“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劾!”這段并沒有描繪周進的心理動態(tài),而是透過他從哭了又哭到說說笑笑的一連串動作,反映出周進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把一個對科舉抱有幻想而又備受壓抑、走投無路而又欲罷不能的老書生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這讓我們看到杯具人物喜劇的一面,辛辣地諷刺了科舉制度的罪惡。諷刺藝術是笑的藝術,而這種笑是含蓄的深沉的嘲笑。

四、細節(jié)描述的夸張性

所謂的夸張是指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夸飾或鋪張。藝術的真實并不排斥夸張,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夸張,是諷刺所必要的?!度辶滞馐贰吩诤芏嗾鹿?jié)中將典型的細節(jié)和合理的夸張結合起來,以充分顯示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嚴監(jiān)生的哥哥嚴貢生,小說第六回,寫他為了白坐船,死賴船錢,別有心機地導演了一出“云片糕莫名變成幾百兩銀子料藥”的戲,他竭力夸張被船家吃掉的云片糕的“高貴的出身”,為了省幾個船錢,顛倒黑白,并以官欺壓百姓,可見其陰險狡詐,可惡之極,這也能夠說是當時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

小說第二十六回里王太太為了夸耀孫家老太太對自我的重視和富貴,說:“孫家老太太,戴著鳳冠,穿著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間,臉朝下坐了;我頭上戴著黃豆大珍珠的托掛,把臉都遮滿了,一邊一個丫頭拿手替我分開了,才露出嘴來吃他的蜜餞茶?!蓖跆詾樽晕疫@樣說能夠耀自我,滿足自我那顆虛榮的心,卻不知夸張地展示了她自我庸俗可笑和自以為是的一面。那個樣貌吃茶,與其說是享受富貴,不如說是活受罪和自我自我嘲諷罷了。這些例子精彩的描述都因運用了合理的夸張,而取得了強烈的諷刺藝術效果,從而更加真實地接露了問題的本質。

結語

本文論述的諷刺藝術特色體此刻作品題材的真實性、故事敘述的客觀性、人物對象的喜劇性和細節(jié)描述的夸張性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一個互相聯(lián)系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也正是它們的有機融合,一來將諷刺藝術的運用提升了一個高度;二來寓莊于諧,使《儒林外史》更為形象,描繪出了一幅晚清封建末世儒林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諷刺文學的一個里程碑。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極高,正是由于《儒林外史》所具有的獨特的諷刺藝術,他說:“寓譏彈于稗史者,晉唐已有,而明為盛,尤在人情小說中。然此類小說,大抵設一庸人,極形其陋劣之態(tài),借以襯托俊士,顯其才華,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諢’……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蹦軌蛘f,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將諷刺藝術運用到了一種后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3】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這些話雖然已是老生常談,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幾個?學而優(yōu)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fā)垂髫考到白發(fā)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那么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也不為過了。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罷了,這在儒林不過是鳳毛鱗角。

幾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4】

《儒林外史》是清代諷刺小說家吳敬梓的創(chuàng)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小說假托明代,實則為讀者重現了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與生活。你看了后有什么感悟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儒林外史讀后感100字12篇最新,歡迎閱讀與借鑒!

儒林外史讀后感1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嘆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他本是一個事親孝順、勤奮好學的人,馬二先生也盡心盡力地幫助他,而匡超人卻掉進了世俗的漩渦,又結識了潘三這樣的壞人,他還幫著潘三干了兩件壞事,當潘三被抓時,他馬上和潘三斷了聯(lián)系,害怕官府查出自己來,這也是不正義之舉。之后,他不但不學好,反而變得愛吹牛,對事不懂裝懂,匡超人最終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視的一笑??锍吮緛砗芎?,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壞朋友,落得如此下場。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讀后感2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并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讀后感史學1000字精選


幼兒教師教育網專題“讀后感史學”推薦內容。

讀后感史學【篇1】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史記》中對古代優(yōu)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斗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于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他們?!蛾悇賲菑V》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讹w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wèi)國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啟發(fā)和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翻看《史記》,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那些在歷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后的幾千年里,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司馬遷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樣,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然而命運的捉弄,使得他飽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備受屈辱。但值得贊嘆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于出色的完成了作為一個史學家最頂尖的杰作——《史記》。單憑這一點,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zhí)著,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

在閱讀《史記》之時,有如穿越時空,遙望古老中國的風雨。而能夠有這樣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主要憑借著司馬遷在《史記》里傾注了豐厚的情感,融入了對英雄的謳歌,也有對封建帝王的批判,使它充滿了強烈的愛憎之情。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的,公正的記述,不要求抒發(fā)情感。然而讀著《史記》,你會很容易的跟著司馬遷的思緒,為那些淚滿襟的悲劇英雄感動,惋惜;又為那些奸佞的小人憤慨,汗顏。

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跡,這很容易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秘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埃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所以讀像《史記》這類的經典史學著作,首先要學會領悟人生,領悟社會,領悟的越深刻,越能通過《史記》去體會司馬遷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這也正是我讀《史記》之時,最大的收獲所在。

讀后感史學【篇2】

“我們得自于社會的許多偏見,常讓我們對外界事物缺乏反思性認識。”王明珂先生在反思史學里對這句話的闡釋讓我想到了一位技術嫻熟的外科醫(yī)生拿著手術刀游刃有余地刮骨去肉的畫面,不覺殘忍反而時不時地想為他拍手稱快。

他在書里說社會化的過程就是教導人只學會聽一種聲音和如何忽略其他聲音。深以為然。這個聲音是我們從小接觸學習的文學、歷史甚至是科學,它一遍一遍地通過書寫過去,來教導我們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然后指導我們現在的思考和行動,反過來,我們的行為又持續(xù)不斷地強化了這個認識。

這樣就造成大家陷入了一個以典范為模板的圈子里,我們所有的言行都會從這里出發(fā)然后回到這里。通過這種反復強調的行為從而確立了典范與邊緣的關系,越被證明的越是正確的,而那些未被證明的就越來越自卑了。王明珂先生自卑一詞用得極好,對比的產生是會讓處于弱勢的一方自我貶低的。在我調研期間,經常聽到“我沒文化,我瞎說的”“我這里太不好了,讓你受委屈了”或者“這是迷信,誰還聽這個呀”,這些擁有豐富地方知識的村民,因為我城市和研究生的社會身份往往會忽視自身的優(yōu)勢而變得非常不自信和懷疑自己。

當然,這種自卑并非只存在于社會階層間。以我調查所見為例,有一個按照風水格局布置的寨子,修了一個形似麒麟張口的寨門,在一次接待調查團隊的過程中,一個學生給當時接待他們的老人建議把麒麟頭改成龍頭會更好,這個自然是因為龍是華夏民族的象征,且風水里多以龍比喻氣運發(fā)達,說起來氣勢磅礴、威風凜凜,老人聽后就把自己當時參賽文章里寫的麒麟改成了龍,后來這篇文章得獎,老人十分開心,認為得獎與那個學生的建議之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又因為老人在當地的威望比較高,寨里的人便也跟著說那是龍頭,久而久之,年輕人都說那是龍頭而不知道那寨門是木匠仿照麒麟建的。很小的一件事,卻可窺見文化、社會階序于人們生活的影響。

所以傳統(tǒng)保護與村落經濟之間的沖突,社會上呼吁個性卻抨擊個性表現的矛盾等等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源于這個圈子確立出來的典范和邊緣產生的問題,畢竟邊緣希望融入典范,窮人渴望變成富人,富人渴望變成有學識的富人都是因階序產生的正常欲望。

而我們,尤其是在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時候,也應該多去反思,嘗試跳出這個圈子,雖然很難。

讀后感史學【篇3】

學習成語是每個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所必須的內容,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這幾天看了一下《讀歷史,學成語》,這個本書,發(fā)現它是一本適合小學生的讀物。它用歷史為主線,串起各個成語(主要是歷史人物成語)。

三年級以前,小朋友看的是快樂學成語,雖然也可以記住成語,但運用的時候不免有時會張冠李戴,弄巧成拙。本書用講歷史故事的形式來學成語,的確很獨特??礆v史故事,既了解了歷史,又同時學習了成語,真的很不錯。三年級的小學生應該可以接受這種比較正統(tǒng)的學習方法了。一個四字的成語,不但有它的意思,還包括:出處,人物,事件,時代背景,等等。如果只是單純記得成語,而不了解它的全部,那就會在以后的應用中出現偏差,甚至于詞不達意。故事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特別是孩子,看這本書就像是在看很長歷史電影,每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理解成語這就是本書最大好處。它所講的故事是歷史上存在過的,這就更加錦上添花了。既學了成語,又看了故事,還讀了歷史,真是一舉三得的大好事。雖然好多成語涉及到的字有不少是生辟字,小朋友一時半會接受不來,但它在字的上面有注音,也可以直接無障礙地閱讀。

學習古文,從學成語開始,如果全部用現代語法,那大千中華的燦爛文化瑰寶就沒那么傳神了。所以學好成語是為今后敲開中華文化寶庫準備敲門磚。

讀后感史學【篇4】

這本書是1970年前后,錢穆在臺灣為歷史專業(yè)博士生講課的講義。我主要是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來讀的。每天乘坐一號線,來回各25分鐘。上班路上基本都有座,下班路上大多站一半、坐一半??吹浇裉齑蠹s花了2個禮拜,全書已經看完了9成。

從前看錢穆的《國史大綱》,就感覺他喜歡把中國的事情,盡往好處說,只看好的方面。今天早上在地鐵里看到這本講義里有他一段感慨的話,是這樣說的:

曾有人對我說,你的書中只多講中國好處,不多講中國壞處。我說,你們大家盡在那里講中國壞處,我不得不來多講一點中國的好處。而且中國壞處在我書里不是沒有,治亂興亡我都講,不只講治不講亂,只講興不講亡。但在你看來,好像我都是在講中國的好處。但請問,我們在漢、在唐、在宋明、在清,各有一段治平極盛的時候,這些處,我們該不該講幾句呢?我們的歷史,直從上古下來,四、五千年一貫直下,到今未斷,這些處又該不該講幾句呢?今天我們的毛病,在乎再不肯講自己好處,只講自己壞處。我請問:我們中國人太壞了,又怎么在此世界做人呢?今天諸位一出口就是美國好、中國壞,我要向諸位講一句:美國并非全部壞,中國并非全部好。若說我平生講話,多講了中國的好處,也只是因病立方,通其變使不倦。否則盡是說美國好,中國壞,哪個不知,還要我講嗎?

看到這里,我不禁開懷一笑。平生讀書,讀到擊節(jié)叫好的不少,讀到拍案而起也有,讀到開懷一笑的,僅此一例。開懷之余,回顧這段時間看的一些書,不免有些感想。

自清末中國大門被列強打開以來,許多守舊分子依然故步自封,看不起西方文化。即使到了不得不學習西方的時候,用得也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種半吊子的方法。但要知道,中國文化雖然博大精深,當時僅憑中學為體卻是救不了中國的。于是一批提倡新文化的學者開始鼓吹西方文化,要把西方的思想體系推介到中國來。很多人開始認識到所謂一體一用的道理--僅通中學之體,是無法致西學之用的。西方思想來到中國,必然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產生矛盾。中西文化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和而不同,各自通各自的經,致各自的用。但這種狀態(tài)只有在十分溫和適宜的條件下才有可能產生。新文化運動者開眼看世界,并多有留學經歷,他們所經受的文化沖擊之強烈可想而之。等他們回到中國,滿眼只見暮氣陳腐、民智愚昧、國家危在旦夕,其所受的反文化沖擊之強,恐怕更是文化沖擊的幾倍。這教他們又怎能不把一切都歸咎于中國文化的落后?而他們反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手段又怎會不激烈呢?于是,自上古時代發(fā)展延續(xù)下來的文言文被一朝廢棄了;代表中國核心價值觀的孔孟之道被打成黑店了;中國歷史上幾千年的興亡治亂被封建專制四字一筆抹殺了。那一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動,似乎過于激烈了些。在這樣的背景下,錢穆挺身而出,為傳統(tǒng)文化辯護。他并不認為中國文化天下第一,也不反對學習西方的思想。他認為中國的社會、文化、體制發(fā)展至今源遠流長,許多批評傳統(tǒng)的人,其實并不了解其中淵源,而同時鼓吹西方的,亦不過學得點皮毛而已。以中西史學為例,錢穆說中國的史學,自《尚書》、《春秋》一路發(fā)展至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fā)展演進的。如今做學問的人,可以選擇接著中國史學傳統(tǒng)的路子,開創(chuàng)屬于這個時代的新的中國史學;當然也可以跳出中國史學的框架,采用西方的一套歷史觀,但前提是你要把西方史學的整個演進過程摸清,把脈絡摸透,不能只掌握了一點表面現成的知識,就回來做學問了。

若不是晚清政局腐敗、民智愚昧,也不會有那一批人激勵鼓吹西方文化;若不是中國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猛烈沖擊中岌岌可危,也不會出現錢穆這樣的人,以畢生之力來系統(tǒng)地總結和梳理中國文化的得失。這便是反者道之動了。然而事物的健康發(fā)展,不能總在正、反之間劇烈搖擺。正、反過后,應該還有個合的階段。錢穆的態(tài)度雖然已經比較溫和了,但還算不上是合.如果要進入合的階段,就必須出現真正學貫中西的人物。怎樣才算學貫中西呢?想來中學方面,需有錢穆的見識,西學方面,也需具備如錢穆之于中學的水平。而如今連錢穆這樣的人都沒了,遑論其他?

另:錢穆說過,國家其實是個精神上的范疇。只有大家都具備文化的認同感和向心力,國家才能穩(wěn)定。這也是中國歷史能夠幾千年延續(xù)不斷的原因。當前中國的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是個什么狀態(tài),也不用多說了。如果要培養(yǎng)這些東西,讀錢穆的書是最合適的。因為在這方面,少有其他書比錢穆的書更系統(tǒng)、更全面、更深入、更明白。但錢穆自己也說了,他生平說中國的好話比較多,因此有心治學的人,不能只看他的書,還要看說壞話的書,最好直接看西方的書。錢穆無疑是一代大師,但是現在的中國,只有錢穆這樣的大師還不夠。

讀后感史學【篇5】

導讀

(三)學習成語是每個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所必須的內容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這幾天看了一下《讀歷史學成語》這個本書發(fā)現它是一本適合小學生的讀物它用歷史為主線串起各個成語(主要是歷史人物成語)。

(三)

學習成語是每個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所必須的內容,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這幾天看了一下《讀歷史,學成語》,這個本書,發(fā)現它是一本適合小學生的讀物。它用歷史為主線,串起各個成語(主要是歷史人物成語)。

三年級以前,小朋友看的是快樂學成語,雖然也可以記住成語,但運用的時候不免有時會張冠李戴,弄巧成拙。本書用講歷史故事的形式來學成語,的確很獨特??礆v史故事,既了解了歷史,又同時學習了成語,真的很不錯。三年級的小學生應該可以接受這種比較正統(tǒng)的學習方法了。一個四字的成語,不但有它的意思,還包括:出處,人物,事件,時代背景,等等。如果只是單純記得成語,而不了解它的全部,那就會在以后的應用中出現偏差,甚至于詞不達意。故事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特別是孩子,看這本書就像是在看很長歷史電影,每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理解成語這就是本書最大好處。它所講的故事是歷史上存在過的,這就更加錦上添花了。既學了成語,又看了故事,還讀了歷史,真是一舉三得的大好事。雖然好多成語涉及到的字有不少是生辟字,小朋友一時半會接受不來,但它在字的上面有注音,也可以直接無障礙地閱讀。

學習古文,從學成語開始,如果全部用現代語法,那大千中華的燦爛文化瑰寶就沒那么傳神了。所以學好成語是為今后敲開中華文化寶庫準備敲門磚。

同標題文章

(一)寒假里我讀了一遍《讀歷史學成語》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本書里有很多我從來沒見過答的字也有很多很多沒見過的成語。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成語小故事編成了世代流傳的中國歷史讓我更了解中國歷史。讀了《從容不迫》讓我明白平時做作業(yè)或者考試時要鎮(zhèn)定沉著不慌張。讀了《一鼓作氣》讓我明白不要做拖拉機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完成有質有量。然而當我看了《披荊斬棘》更是明白遇到困難不畏懼只...

鏈接地址:

上一篇:讀科普讀物讀后感

下一篇:讀書筆記讀后感

讀后感史學【篇6】

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的讀后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盡管法律與文學在西方成為一種所謂的運動或曰流派出現在20世紀后期,但是英國著名法律史學家威廉.S.霍爾茲沃思的這本《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應當被視為法律與文學的一種早期的自覺或不自覺的運用和交叉。由于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乃至世界著名文學家,由于他對英國社會特別是英國下層社會的生動描寫和關注,同時還由于他早年在倫敦律師所的經歷以及與當時法律界的長期聯(lián)系,因而其涉法作品不僅細膩,而且有一定的可信度。當然,作為一名文學家,其相關作品中的一定的想象、夸張等是容許的或可以理解的。也許,正是通過狄更斯的作品,引發(fā)了不止一代的中外讀者對于狄更斯時代的英國社會的了解和想象。就這本中譯本而言,漢譯者實乃功不可沒,讓更多的中國讀者能夠分享霍爾茲沃思的這部作品,同時可以從一個較為獨特的角度重讀狄更斯。其中,漢譯者給出的諸多譯注更是方便讀者之舉--畢竟,大多數的中國讀者對于英國法律文化知之不多……

讀后感史學【篇7】

劉平兄發(fā)來這篇座談話記錄稿,要我談點讀后感,我拜讀之后,感觸良多,不過,要把想說的話都寫下,必病累贅,故只談一點希望不算題外的話。

不知從何時起,“歷史人類學”,好像是一個突然冒出來的幽靈,在中國史學這個深潭的水面上,攪起了一點不大不小的漣漪。中國史學界好像比較喜歡討論什么“學”的定義,記得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每次開社會史學會年會,都會有“什么是社會史?”的討論,到最近幾屆,這種討論終于沉寂下來了,但“什么是歷史人類學?”又成為新的話題。正如振滿兄在這個座談會上說的,我們不小心用了這個標簽,但自己其實并不清楚,也沒有興趣弄清楚,應該如何定義歷史人類學。之所以選擇這個標簽,只不過是覺得自己做的研究,有那么一點歷史人類學的味道罷了。我們編了一本刊物,取名《歷史人類學學刊》,正因為我們不愿意下定義,所以沒有寫發(fā)刊詞,而是先后刊載了張小軍、黃應貴、莊英章三位先生談“歷史人類學”的文章,主張各異,目的也是想表明我們的立唱—所謂的歷史人類學,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研究實踐?!秾W刊》已出9期,刊出的論文和著作評介,其風格之紛紜,恐怕讀者是不難看出的。

至于為何要用這樣一個標簽,那非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有偶然的機緣,也有個人的興趣,有學術的理路,也有治學的傳統(tǒng)。這些,在蕭鳳霞、鄭振滿、丁荷生等人的`發(fā)言中都涉及到了,我不再多談。想多說幾句的,是振滿兄提到,中山大學和廈門大學,都有深厚的社會經濟史研究基礎,同時也都有人類學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的影響,的確是不應忽視的。近年來有關歷史人類學的議論,制造了一種印象,好像歷史學與人類學的結合或對話,是一種新潮。實際上并非如此。中國人類學從一開始就和歷史學結合得非常緊密,而中國現代史學的建立,也從一開始就深受人類學的影響。大家都知道,19xx年代傅斯年先生在中山大學創(chuàng)辦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就是把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放在同一機構中的。解放后中山大學歷史系中的著名教授,全部都有包括人類學在內的各門社會科學的學科背景。這些學術淵源,對我們有非常深的影響。今天,大家講到歷史人類學,就會同田野調查、區(qū)域研究或社區(qū)研究等等聯(lián)系起來,其實,這些也不是什么新發(fā)明,劉平兄在發(fā)言中提到李世瑜、路遙先生的田野調查,就是我們非常敬佩的?!稓v史人類學學刊》在去年專門刊載了當年和李世瑜先生一起在華北開展田野調查的賀登崧教授的一篇舊文,用意就是要提醒大家,我們現在提倡的田野調查,前輩學者已經有非常好的實踐,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我們在八十年代中期與人類學家合作開始在鄉(xiāng)村做田野調查的時候,激勵我們的,不正是顧頡剛、容肇祖這些史學前輩當年在北京的妙峰山、在廣東的東莞考察的身影嗎!

近來我常常想,為何大家會產生這種把所謂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向視為新東西的印象?到我看了王爾敏先生的《20世紀非主流史學和史家》一書時,好像明白了一點。在學術的社會里,也許有一兩種叫做“主流”的研究取向,其他則被視為“非主流”。在“非主流”沒有進入站立在“主流”中的學者視線的時候,“主流”可能就是全部;一旦“非主流”進入了視線,就可能被視為新潮涌來,然后會產生“新潮”是否會成為主流的疑慮。其實,在學術上,“主流”也好,“非主流”也好,都是“流”,但這個“流”一定要有源,不是隨意潑出之水;也一定要循自己的河脈前行,不是四溢散漫之水。學術之“流”的格局,應該像珠江那樣,盡管地理學家可能會定義哪條水道是珠江的主流,但實際上,珠江水系并無主流支流之別,幾條江河并沒有真正合流;到了三角洲的河段,主流支流更是難分莫辨,所有水道都互相交錯,互相混合,最后還是分流入海。如果我們能夠像理解珠江水系那樣那樣理解學術之“流”,那么,很多爭論或者就可以休止了。

最后,我想用兩句也許是老生常談的話來歸納我的意見:我相信“史無定法”,但一定要“學有所本”。

讀后感史學【篇8】

《歷史學家的技藝》應該算是我歷史學專業(yè)的入門書籍,書雖薄,但或許承載的卻是布洛克一生的研究。布洛克被譽為年鑒學派的開山祖師,此書即是布洛赫不同于傳統(tǒng)史學觀念的新史學觀念的大致匯總,很遺憾布洛克未完成此書,未完整的闡述完他的“革新”史學觀念便英勇就義。

書中觀念、理念多多,有關歷史的種種內涵與外延,以及與歷史相關的歷史證明,歷史表達等等等等。很慚愧,我沒有十分良好的讀書習慣,也還未培養(yǎng)起足夠的史學耐心,去啃,去鉆研,去提問。我只是懵懵懂懂地開始閱讀,再似是而非地合上書,似懂非懂。

從個人視角而言,“歷史”已經變了?!皻v史”不再是高中歷史書上的那些零散的確定的一二三事,“歷史”是一門專業(yè)的學科了;“歷史”不再是那四本書上的黑字可以任意把玩,“歷史”是一個巨人了,作為一門專業(yè)學科它有自己的體系,思維方式,它有自己的起源發(fā)展——這是史學史,它有自己的實證方式……;“歷史”不再是高考中的一個科目,“歷史”現在在社會中,在國家中,在人類中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歷史”已經變了,跳出應試教育,它以全新的姿態(tài)立于我的面前。

《歷史學家的技藝》在我對“全新的歷史”感到迷惑時,以一種極具沖擊力的形式出現了。它讓我明晰“歷史已變”,坦白說,它也加劇了我的困惑甚至讓我感到困頓與挫折,因為我并沒能完全讀懂這本書。當試圖弄懂卻總是有始無終時,于我而言,困頓與挫折是一定的。看不懂,因為太新的觀念又太多了,復雜且令我懵圈。

我從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史學教育,并且思維模式停止在高中階段,也僅是在此時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淺薄與短見,我的固步自封,我的愚蠢,大學開學兩月余,也許很多細枝末節(jié)之處藏著教授們的歷史觀念的教導,而我未聽未覺未思,毫無改變,毫無長進。那么此時,《歷史學家的技藝》就更像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的“一語”,告訴了我“歷史學”大致努力的方向,不僅僅再是高中課本的知識積累了。

總而言之,《歷史學家的技藝》是一本史學觀念,史學理論,年鑒學派的入門書籍,從書中闡述的具體內容而言;于我而言,《歷史學家的技藝》告訴我歷史已經不再囿于應試教育了,你應該夢醒了,你應該有所改變了。

讀后感史學【篇9】

首先,我認為本書最大的價值便是向我們傳遞了正確的歷史價值觀,便是求真二字。然而短短兩字,歷史上又有多少史學家能真正做到。即便是太史公,也會在高祖劉邦出生時附上神話色彩,而圣人孔子,更是首創(chuàng)“春秋筆法”,在對事件人物的描述中夾雜個人的主觀判斷。好人、壞人在以紀傳體為主流的中國史學中似乎一目了然。葛氏對于歷史的定義便是“人們對過去事實有意識、有選擇的記錄”。而歷史終歸是人記錄的,只要是人,就難免帶有主觀的個人情感,因此還原歷史的真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求真便變得十分困難,但“真實的歷史依然是歷史學家永恒的追求,離開了真實,史學就沒有任何價值,”這是我們歷史研究者的職業(yè)操守,是我們這個學科的靈魂,也是本書的核心。

其次,葛氏主張將歷史運用與歷史研究區(qū)分開來。而在如今這個功利至上的社會,大家所談論的幾乎都是歷史的作用,歷史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政治宣傳?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拉動地方經濟?還是通過考證古代疆域的歸屬使我們在爭議邊界上的爭奪上占有先機?葛氏認為這些都是歷史運用,“古為今用追求的是現今的實際效果,一旦歷史學家將歷史研究的目的局限于此,那就非常危險了,將是否符合現實需要作為評判歷史研究價值的唯一標準,歷史研究就會變成某些利益集團或觀念服務的工具?!倍鋵嵳嬲臍v史研究現實價值非常地小,它可能是對某個歷史人物死因的調查,也可能是對某人生卒年月的考證,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它卻訓練了研究者發(fā)掘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本書向我們傳遞的第二個觀點,歷史研究是單純的,不應該受政治、經濟等其他因素的捆綁。

最后,葛氏在本書的最近章節(jié)講到我們該如何學習和研究歷史,葛氏所著重強調的便是對史料的判斷和甄別,特別是史料的來源?出于何人之手?站在何種立場?與所敘述的對象關系如何?中國歷來就有成王敗寇的習慣,對勝利者的無限拔高和對失敗者的無線詆毀似乎早已司空見慣。作文陳寅恪在《唐代政治述論稿》中就指出“后世往往以成敗論人,而國史復經勝利者之修改,故不易見當時真相”。就像你研究王莽,用的材料卻是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那濃厚的主觀色彩自不必說,自然做不到客觀評價。而葛氏在文中也提到,中國史學存在著“重判斷,輕計量”的缺陷,史書中一遇到災荒便是“十室九空”之詞,而一遇到豐年,便是“人口倍增”,葛氏認為這些都是文學性的計量詞語,如果真的以此為計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那真實性必然大打折扣。

感謝葛劍雄教授用文字為我們上了這么豐富的一堂歷史學普及課。這對于非歷史學科班出身的我來說是大有收獲的,希望未來三年的我能不忘兒時初心,在廈門大學潛心學習,將歷史學變成我一生所熱愛和忠誠的事業(yè)。

讀后感史學【篇10】

“八史”過后,中國史學徹底恢復元氣,從修史活動中培養(yǎng)了不少具有實力的創(chuàng)新人物,劉知幾可謂他們當中特立獨行的一個。

劉知幾和前面的歷史家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他是私人身份撰史學批評。論私人身份,司馬遷算第一個,但他到底做著中書令;整本史學批評,在《文心雕龍》中偶爾一現,僅僅片言只語,淹沒在一片文學批評的汪洋大海中。集兩個方面于一身者,在中唐時期,非劉知幾莫屬。因為私人撰述,意味著壓力倍增,必須自己獨力承擔尋找材料、雕版刊行,及寫書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相應開銷。幸而材料方面不用擔心,劉氏在辭職專門寫書之前,多次入閣擔任史官,有機會接觸到一些機密的內部檔案,也是拜擔任史官的經歷所賜,他深深體會到中唐時史館內部十羊九牧的混亂局面。《史學史》倒沒有具體分析造成混亂的深層原因,聯(lián)系到當時武皇奪權,中經中宗反復廢立,最后才折騰到玄宗繼承大統(tǒng),人事頻繁變動,朝野上下都忙于搞政治斗爭,大家沒有時間去料理史館的管理。結果太宗時代傳下來的制度沒有得到足夠的維護,史館的人員規(guī)模越來越臃腫,恰像當今的行政機關。記得很久以前,我偷看母親的《行政法》教材,末尾結語大概是說,我國的行政機關總會隔數十年人員翻倍,就陷入“精簡—臃腫—再精簡”的怪圈,兩相對比,豈止巧合,不是很值得深思?

劉知幾的性格比較耿直,卻懂得官場道理。以他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自然曉得只要在朝一日,就必須按照上級指示行事,因此,他概嘆“頭白可期,而汗青無日”,轉身回家搞學術去。難道他的行動象征學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與政治之間要保持距離嗎?

但也不必諱言地說,劉知幾的性格里蘊含著極大的理想主義者成分,且看他在著名的傳世作品《史通》里提到如何成為合格的史學家標準可知。所謂“三才論”,既需要勤奮學習,又不失駕馭史料文獻的天賦,才學兼?zhèn)渲啵€擁有過人的膽識和器局,超越時代的局限。按這個標準,其實劉氏自己也未能達標?!妒吠ā返淖詳⑵拢灿杏顾椎卮祰u自己家世和郡望的詞眼,證明他也沾染了當時門閥舊風氣。畢竟這些缺陷,是白璧微瑕,無改劉氏《史通》的獨創(chuàng)性,及時總結編撰史書的成敗得失,可以說第一本史學界的理論教科書。

很快“安史之亂”來了,從太宗時代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社會財富,遭到極大破壞,剩下只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晚唐。史學不再著眼于純理論,政治氣候的轉變,要求它發(fā)揮經世致用的功能。

于是,杜佑和他的《通典》穩(wěn)穩(wěn)地接過劉知幾的班。當時唐朝已經無復太宗年代的富裕,楊炎變革賦稅制度就是為了解決國庫收入困難問題,大環(huán)境所致,晚唐的史館早就退居到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畢竟朝廷再也出不起那么多的閑錢供養(yǎng)學術。由此可知,頭頂著宰相光環(huán)的杜佑,實際不過以半官方身份撰文,他的《史通》自主命題,一反常態(tài)把典章制度史獨立成書,又首次以《食貨志》位居全書之首,一改歷代以帝王本紀等政治史居主要地位的慣例?;叵胴懹^和開元,學術不論經濟,而經濟自強;玄宗以下六朝,強調經世致用,而財富縮水,真不覺令人唏噓!所以,杜佑的《通典》與其說在巨細無遺闡述歷朝歷代制度變化的來龍去脈,毋寧在表達他對時代走向的深深思考,其中某些見解,到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例如,他開篇《食貨志》有個這么樣的觀點:國家經濟最重要就三點,糧食、土地、勞動人手,只要這三個問題能得到合理的解決,國家和人民的收入將逐步提高。真真如暮鼓晨鐘!一個生活在千年前的古人居然能看明白當今不少干部們常常頭痛的三條“政績攔路虎”,不難想見杜佑個人具有深厚的政治涵養(yǎng),是支撐著他寫出經典的史學著作的基礎。諸如此類的言論,在《史通》俯首可拾。再比如,他在《通典·歷代盛衰戶口》明確表達:國足則政康,家足則教從。政治健康發(fā)展依賴國家收入穩(wěn)定;支持人民文明進步要看家庭是否經濟穩(wěn)定。同時他后面又提及,家庭要富足,靠的是誠實經營,一味靠避稅,到頭來損害國家和家庭的根基。林林種種,不由得令人敬佩他對世事的洞察能力,當然書中更多的是新穎的史學觀點。

不但觀點,連推導方法也是前所未有。他在《通典·禮典》,用少數民族現行的婚姻風俗跟春秋時代漢族的上層貴族婚姻習俗對比,得出結論,漢族文明并非一貫先進,少數民族也并非落后的蠻夷。只是地理氣候不同,文明進化快慢有異,一語中的,有力駁斥往常士大夫頭腦中固有的“大漢族主義”。這一點很接近恩格斯關于民族學的看法,誰說古人不如今人!關于杜佑的新穎思想,不止一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借“分封制”、“郡縣制”的爭議,最后推出“不因后事以酌前旨”,不能用后人的眼光來揣測古人的看法,評價和判斷歷史事件時,必須從這一事件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出發(fā)。杜佑的觀點足以穿越時間,包含著歷史主義的成分。若非如是,則屬“厚誣古人”,今天還有許多反面教材,最經典一句“我孝莊”。杜老九泉之下,對此估計也只會嗮笑,他性格文質彬彬,加上學問好,無怪乎皇帝在他致仕(退休)時,下鑒定語“蘊經通之識,履溫厚之姿,寬裕本乎性情,某猷彰乎事業(yè)”。

杜佑的一生可謂無憾,享年七十七歲(虛歲七十八),其時《通典》已經脫稿,伴隨著他的逝世,唐代史壇的亮度再次變弱,幸而還有點點光芒照亮。

讀后感史學【篇11】

將歷史作為自己的專業(yè)已經九月有余,每每和同學們談論自己的專業(yè),總是拿情懷、為往圣繼絕學、人文精神諸如此類虛幻飄渺沒有實際內涵的詞兒來為自己增添點兒光芒,仿若任何專注于實際與現實的東西都是深受功利主義的荼毒,不夠崇高,不夠浪漫,而自己恰到好處的避開這些,走的孤獨且決絕。

然而近日閱讀馬克·布洛赫的《歷史學家的技藝》不免大驚失色,不免汗顏,不免羞愧?;叵肫鹕弦粚W期的幾次論文作業(yè),不免哂笑與嘲諷自己的無知與幼稚:責任、家國情懷、民族意識等等大而空的詞兒反復的出現在我的闡述中,我也沉迷于宏大的敘述,寥寥幾筆就概括出歷史學的意義類,像極了古代那些古老迂腐、滿嘴仁義道德的文人們。文字浮在云端,自然華而不實,細讀倒有點審視歷史標榜自己的感覺。只是可惜了我可愛的老師們,要在我這云端行走幾千字的距離,搖搖欲墜。

本書經過幾次的翻譯與改版,也前后經歷十幾年的印刷與發(fā)行,其熱度自是不言而喻,足見其重要性。近來更有人將其列入歷史學本科生的必讀書目,不知馬克先生,該作何感想。既談技藝,就在無形中定義了歷史學家的本職工作-手藝人,與陶瓷工、瓦匠等別無二致,差別只在工作的客體。曾用書名《為歷史學辯護》“一門學科的存在需要辯護,足見其地位之不妙?!保ㄗg者語)可見,作者在此書中,主要是想回答開篇的那個由一個小孩子提出的問題“歷史學有什么用呢?”歷史當然有用,只是在其作為學科被納入研究者的視角,他存在的價值又在何處呢?我不敢說自己目前得到了可以說服眾人的理由“歷史并不糾纏當下?!痹诖藘H僅對于在馬克大師的書中提及的技藝,作個簡單的歸納總結,其中夾雜些許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其內容與主旨大多不超出此書。

萬物簡史讀后感


關于讀后感的撰寫,需要綜合社會實際、自身思想、學習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把具體的心得和感受寫出來。當我們認真品味作者的作品,讀后感會帶給我們許多收獲和啟發(fā)。讀完書后,我們還應該花時間思考并總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我們特別為您準備了一篇“萬物簡史讀后感”,希望它能對您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1

近些天里,我讀完了一本名為《萬物簡史》的書。作家自稱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作家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發(fā)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看著一本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

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做過的事情,幾乎是人類做不到的: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fā)現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這些人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卡文迪許的那件事了,他不惜自己的投入到科學當中,還有牛頓、富蘭克林他們,都是用自己來做實驗,這點讓我非常敬佩。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并不像其他的科普書那樣死板,他十分有趣,吸引著你繼續(xù)讀下去。

最后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2

最近讀了一本著名的科普書——《萬物簡史》,作者是美國的比爾·布萊森。

這本書講述了宇宙的許多奧密,從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點到無限大的宇宙;從無數的元素構成我們的太陽系;從無數巖石構成我們的地球;從地球的誕生到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一切都無比的神秘,無比的復雜,但這本書卻從天文、地理、數學、化學、物理等多個方面來講述這些事物,使它們成為有趣的知識。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講述了很多的科學家不畏艱辛、不斷的對地球進行研究,這是人類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諾伍德為了測量地球1度經線的長度歷時兩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納花了10年的時間證明了地球赤道略鼓,兩極稍扁;馬斯基林為了測量山的重量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不斷的計算;瑪麗·安寧為了挖一塊蛇勁龍化石花了10年時間。

多虧第一代原子科學家的獻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險的工作,現在的我們才越來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過閱讀,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長;懂得了地球的質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齡;懂得了地球的結構,而這一切,都是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得來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識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筆法匯集到此書。通過這本書,我發(fā)現了科學的有趣,我了解了宇宙,了解了,了解了生命,了解了萬物!越了解生命,我越覺得生命的不易,越了解地球,我越覺得地球的珍貴,正因為科學家們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識。

事物的發(fā)展和完善是靠著許多人努力奮斗來完成的,在這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要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發(fā)明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3

暑假老師推薦了一本《萬物簡史》,讓我回味無窮。

這是本帶插圖彩繪的科普書,作者比爾·布萊森運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筆法,結合有關現代化科學的發(fā)現,帶領我們從微乎其微的質子、電子、中子、原子、分子一直漫游到浩瀚無際的`太陽系、宇宙;帶領我們沿著時光隧道漫游,讓我們知道“世界是怎么從無到有”。

它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使我感覺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使我這個不喜歡看科普書的人也被它的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所吸引。

比如,門捷列夫“從北美洲的單人紙牌游戲中獲得的靈感,按點排成縱行,紙牌按花色排成橫行”,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悟出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真諦。比如,一個人的DNA有多少個億的密碼字母?居然有32個億的密碼。再比如,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等等??傊畯腄NA到恐龍,從冥王星到三葉蟲,從臭氧到地震,從天氣到海洋,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再配上可愛的彩色插圖,讓我輕松看完了并懂得了很多知識,感到世界是如此的驚奇和美妙。

朋友們,你也想知道嗎?那就看這本《萬物簡史》吧,它會帶你到科學中遨游的。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4

科學是一扎無字書卷,在素色的紙上,人們將一點一點歷史寫下,一點一點智慧寫下,一點一點執(zhí)著寫下。當書卷成華章時,我知道,這便是人生。

厚厚的一本《萬物簡史》被翻開,被開封的同時還有積淀于人類歷史中已久的智慧。我渴望讀它,讀懂它是如何“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居里夫人……《萬物簡史》將這些現代科學發(fā)展史上綴著的群星一一羅列,造就了閃爍璀璨的美麗科學星空,勾起我無限的幻想。

科學并非是披著華美袍子的貴婦,它是一位青年,帶著一點理性,一點冷酷俯視著物質世界。

猶記書中那位目光敏銳的科學家,誕生于十八世紀末的法國,用雙手將科學推進入現代。他的名字是安托萬?洛朗?拉瓦錫。那一位一邊掙錢一邊從事科學的推動者。他的重大意義并非發(fā)現了什么新的元素,而在于“嚴格化、明晰化和條理化出了力?!?/p>

科學正是如此,而比爾?布萊森,這位聞名遐邇的非虛構作家,卻從幽默獨特的文風中將晦澀、枯燥之感一掃而盡。例如: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奇點;牛頓將一根大針插入眼窩,為的是看看會有什么事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雷雨天放風箏;達爾文為蚯蚓彈起了鋼琴;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點擊強度實驗,以致失去知覺……這些奇聞軼事向我們展現了沉迷于科學的、千奇百怪的科學家們的事跡,讓一位位科學巨人們生動立體地向我們款款而來。

比爾·布萊森以輕松生動的語言把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史的產生的歷程展現在我們眼前,同時又將自然科學巧妙地嵌入書中,令人頓生閱盡萬物萬象,縱橫億萬光年之感。

《萬物簡史》引領我探索宇宙生命,人類的產生、變化與發(fā)展的進程,令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了崇拜。

從中我了解到,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的時間里,縱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亦或是瀕臨絕境,更甚者受到滅頂之災,但仍是繁衍生息,代代相傳。

我沉迷于《萬物簡史》的世界,因它縱橫捭闔、馳騁古今,將世界的玄秘娓娓道來,在無盡的未來與過去中,它超脫生活,卻每每回歸生活,令人在一瞬驚嘆萬物之神奇猶如鬼斧神工。

讀書,悟史,透視科學,我們人生的書卷日積月累,密密匝匝。我終于開顏,為這繁盛的生命,浩渺的智慧,以及最后的,我所愛上的,時刻伴我成長的科學。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5

也許,萬物是人類需要的第二要點了,人類需要食物、機械、服裝、武器……都在于萬物的原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中的道理,我想象尼尤的艱難與困擾,正像愛迪生說的那樣,真不愧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有汗水,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袁隆平那樣,他的一滴汗水就是一顆飯粒,想想他有多清苦吧!

彼得森是一名科學家,他曾經獲得了不少稱贊,享年75歲,他用了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他最令人敬佩的成就,他甚至占了點“最”。

《萬物簡史》就是這樣,你可以模仿他,也可以繼承它,因為它把世界上所有東西都聚集在這一點……《萬物簡史》在我的眼中,他實在是太完美了!可是,這其中成就的是什么,我也解釋不了。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每個人喜歡看的書都有喜歡的原因,你的思想誰也不能一樣??傊?,書,是人生的真理,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我們啊!

書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萬物簡史》也是書種類中的一種,它會讓你想到大自然中的奇妙,只要你去發(fā)現,它們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里,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知識,因為書是個虛擬大自然。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6

嘿,想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的重量嗎?想知道地球的年齡嗎?其實,我以前也不知道,但是,自從我看了《萬物簡史》這本書以后,我就通通都知道了。

《萬物簡史》告訴我們:1774年,內維爾·馬斯基林決定利用艾薩克·牛頓關于以引力來測定地球質量,而且更多地利用三角測量法,這需要爬很多的山,馬斯基林和數學家查爾斯·赫頓一起爬上了蘇格蘭的斯希哈林山。赫頓在作計算的同時發(fā)明了高線,他宣布,地球的重量是將近5000萬億噸。1793年約翰·米歇爾留下一種儀器的圖樣,這臺儀器將精確地測定地球的質量。1797年,享利·卡文迪許用米歇爾的儀器得出地球的質量為60萬億億噸,他的結果跟目前最準確的估計數僅相差1%左右,真是了不起!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地球的年齡。其實,地球是在不斷隆起的,赫頓還推測,是地球內部的地熱創(chuàng)造了新的巖石和新的大陸,頂起了山脈。赫頓的現論中特別指出,形成地球的過程需要很我時間。還要再過100年左右的時間,科學界才能著手解決地球年齡的問題,赫頓很有才能,率領大家開創(chuàng)一門新科學——地質學。

大家看到了吧,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多少知識,不僅我有講的這些,還有生命、宇宙、行星等等,有句名言說得好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啊,它就是一個不會說話的“萬能博士”,還有什么是“萬能博士”不能解決的呢!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7

《萬物簡史》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奧秘,在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無數個科學家們?yōu)樽非笞匀徽胬淼母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隨著作者,一同在萬物歷史的長河中遨游著。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fā)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fā),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在此之前,我也讀過許多科普名著,但是它們都比不上這一本書,我認為《萬物簡史》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科普類曠世巨著。作者比爾·布萊森用幽默風趣的寫作手法,寫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瀏覽書中的故事,而像是在與作者對話,加入了“比爾·布萊森旅行團”跟著導游乘坐時光機,目睹了歷史上偉大的一幕幕,進行了一次別樣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寫細膩,把每一位科學家的外貌,動作描寫得格外細致,把每一個偉大的瞬間都用慢鏡頭的形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我讀得流連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發(fā)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想,這應該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說:“一個星球,一次試驗?!笔篱g萬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讀了這本書,我好像置身在歷史的長河中,去領略這引人入勝的試驗。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8

《萬物簡史》這本書向咱們展現了生命的奧妙,在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面,是無數個科學家們?yōu)閷で筇烊徽胬淼闹Ц?。在閱覽的過程中,我似乎跟著作者,一同在萬物前史的長河中漫游著。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巨大與美妙的時間,引用了近年來發(fā)現的最新科學史料,簡直每一個被作者描繪的事情都獨特并且驚人:世界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干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或許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愈加冰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射,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僅僅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作;富蘭克林不管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居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境地……

在此之前,我也讀過許多科普名著,可是它們都比不上這一本書,我以為《萬物簡史》才干稱得上是真實的科普類曠世巨作。作者比爾·布萊森用詼諧幽默的寫作方法,寫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閱覽的過程中,咱們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閱讀書中的故事,而像是在與作者對話,加入了“比爾·布萊森游覽團”跟著導游乘坐韶光機,目擊了前史上巨大的一幕幕,進行了一次異樣的穿越游覽。文章描繪細膩,把每一位科學家的表面,動作描繪得分外詳盡,把每一個巨大的瞬間都用慢鏡頭的方式出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我讀得戀戀不舍,最終使我們不由提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想,這應該便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說:“一個星球,一次實驗?!比碎g萬物大約都是造物者的創(chuàng)作吧,讀了這本書,我如同置身在前史的長河中,去領會這引人入勝的實驗。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9

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書,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增長了許多。全書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

它介紹了從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橫生的奇人趣事。對“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哪?”等人們似懂非懂的問題都做了合理解釋,讓我體會到大千世界奧妙無窮。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比爾·布萊森,由北大校長許智宏教授親筆提序。在6部30章近500頁的內容里,我最喜歡閱讀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紀,有些人正在搞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東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聽了這個故事,你再不會害怕死亡,因為如果某個物體死亡,原子就慢慢離開寄主,游蕩四方,尋找其他原子結合,產生新物體。也就是說一條魚、一張紙等都可能是你的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們大量存在,多得我們無法想象,一切物體都由原子組成,比如在一塊方糖大小的空氣中,就有4500億個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滿,再乘以4500億!??!真是多得要命,原子無處不在!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壽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這數字真是巨大?。?/p>

【篇八:讀《萬物簡史》有感】

以前聽別人推薦過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機緣去讀,近來有時間從網上下載到蘋果IPAD上,一讀,幾乎令我不釋手,太吸引人了,我還從未見過一部科普讀物寫得這么有趣,以前也曾讀“科學史”之類的書,但現在都忘光了,連閱讀體驗都忘了。

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科學是這樣的,原來人生是這樣的,不必總抱著悲天憫人的心態(tài)去看那些科學家,仿佛他們的生活一團糟。國內許多科學史著作的基調是:科學很神圣,科學家也很神圣。我小時候讀過《居里夫人傳》,將居里夫人寫得像神一樣,我特別崇拜她?!度f物簡史》的作者在這本書里順便提了一句:居里夫人沒有被選入法國皇家學院,是因為她丈夫去世后,她的私生活有些不檢點。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個消息令我吃驚,《居里夫人傳》里可沒有提到這件事呀!

好像中國人特別善于造神,尤其是名人傳記,一個個都是神。中國人尤其喜歡提的一句是某某獻身于某某學科,這樣就把某某神圣化了,其實,近代科學是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了產生一大批有錢又有閑的人,這些人中有一部分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了探索的興趣,隨著探索的深入,近代物理、化學、地質學逐步發(fā)展起來。近代科學家的最終結果客觀上也許是獻身于物理或其它某種科學,但從他們的主觀上,他們并沒有這種“獻身”的意識,他們只為了探索未知世界,興趣愛好遠比主觀“獻身”重要的多。這種在近代科學家身上展現出來的鮮明的個性與獨立的人生選擇總是被我們忽視,而以“獻身”以蔽之。

這種將事業(yè)與人物神圣化的本領大概是中國人特有的。在中國古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女子要有“三從四德”等等就有很強烈的獻身精神。為君為父為夫而獻身是被神化的第一個條件,例如屈原,為楚懷王為楚國而跳了汨羅江;例如曹娥,為了撈出父親的尸體而跳了水,二十四孝里記下了她的事跡。古人的邏輯大概是事業(yè)是神圣的,為事業(yè)而“獻身”的人也就是神圣的,忠君是神圣的,為忠君而死的人也就是神圣的,孝敬父母是神圣的,為了孝敬父母而死的人也就是神圣的。古代是這樣,現代中國也能看出一些造神的痕跡,比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那么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的人們就有被神化的可能,新中國家喻戶曉的神就是雷鋒,“雷鋒”成了舍己為人,樂于奉獻的代名詞。

說句笑話,如果說我們的歷史是神的歷史大概也不過分,二十四史里記載的帝王將相出生之前總有一些祥端,什么日入腹中,龍入懷中之類的數不勝數。

我們的古人為什么要造神?想一想,一個像古代中國那樣的泱泱大國,國家的最高長官——君主——是通過家族遺傳而得來的,如果國君沒有有異于常人的地方,他如何統(tǒng)治文武百官。也許有人會說,他有權力呀,可是武力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他可以像周厲王那樣讓人們道路以目,但不可能讓人們敬他愛他,人們不敬他愛他,他的政權就不會穩(wěn)固,因此他需要把自己變成神,以達到穩(wěn)固政權的目的。

中國的君主持續(xù)了幾千年,大概每個中國人的潛意識里都有渇望當神與造神的原動力,我以前不就把居里夫人當成神嗎?最可笑的是,反封建最徹底的魯迅先生現成也被當成神供了起來。

《萬物簡史》這本書令我這個生活在神的世界里的人覺得很新鮮,也給我了一個機會去檢討我潛意識里對神的認識。當今,21世紀,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還需不需要神,如果需要,我們?yōu)槭裁葱枰?,如果不需要,又為什么?/p>

難以回答,回去好好思索。作文

【篇九:《萬物簡史》讀后感】

《萬物簡史》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作者比爾·布萊森把19~21世紀的科學發(fā)展進程記錄了下來,讓人們明白科學家以前的猜想和創(chuàng)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幾番不同的模樣描述了一遍。全書分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個新時代的黎明、處境危險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們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說,閱讀布萊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讓我了解了愛因斯坦、牛頓、弗里茨?茲威基等科學家。知道原子、鉛、細菌的組成、形成部分??梢哉f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有些內容讓我非常地震驚,原來自己有那么多知識不知道。作為一個科學迷,必須精通各種科學奧秘,但這本書有些讓我暈暈乎乎,有好多都是我看不懂的,我也沒辦法,只好囫圇吞棗,那些瘋狂的科學家,為了榮譽而不擇手段,甚至拿自己做實驗,我也不敢相信牛頓也在內。畢竟這是全國著名的,特別是書背后的那些好評,讓我有信心讀下去,我想一生都看著這本書。買來時嫌它厚,沒有圖,但在看了它之后,我動心了,改變了主意,我要一輩子收藏。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拋開所謂的科學體系的劃分甚至拋開科學這個概念大一統(tǒng)的說事兒,它還講了很多科學家的趣事兒,他更加激發(fā)了我熱愛科學的熱情,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更加濃厚。雖然已經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放下手中厚重的書籍,卻久久不能忘懷,是科學的神奇?還是對自身的探索?在這本被美國著名媒體紐約時報稱為“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的書中,作者以一種區(qū)別于普通科普圖書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勝方式讓我們折服。

【篇十:《萬物簡史》讀后感】

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地把以前曾瀏覽過的《萬物簡史》又讀了一遍。

這部書是一本讀起來令人興致盎然的科普讀物,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下面這些:有關宇宙的無限大的世界的;有關微生物的無限小的世界的;有關地球本身的;有關人類是如何誕生的。

作者在敘述這些內容的時候,描述了有關的結論是怎樣得出的來龍去脈。讓我們在領略到這是一個神秘世界的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科學本身的發(fā)展,其實跟人類的歷史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充滿了變數,并沒有那么一條看起來非常穩(wěn)健的道路,可以從過去一直通到現在。真的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地球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而且是一條荊棘遍布的路。

簡單地說,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在告訴我們,宇宙是多么神奇,地球是多么神奇,生命本身是多么神奇,我們也許永遠都沒有辦法弄清楚這些神奇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意識到周圍的一切是多么的神奇”這件事本身,又有多么神奇……

所以,雖然這是一本有關科學的科普讀物,讀過之后,卻讓我這個一向自以為是無神論者的人感覺:難道真的不是上帝造就了這一切嗎?

萬物簡史讀后感 篇10

昨晚深夜,小濤很興奮的給我推薦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比爾·布萊森著作的《萬物簡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歡,好的科普讀物完全可以當作哲學書來讀。就像霍金著名的《時間簡史》,在這方面的造詣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

找到了這本書的書評“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一千古命題做了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后,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一個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后,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p>

評價如此之高,實在是讓我心癢難搔。下了訂單,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送到,經驗告訴我最快也要兩天時間,那么周末我就可以仔細閱讀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欲,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心,簡直是難以想象的損失。

曾經反覆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他睿智的思想,平易的語言,讓人一看著迷,他所展現的世界,充滿思考與未知,發(fā)人深省。我是一個喜歡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愛,期待著有生之年,能通過蟲洞做時間旅行,無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后來又看他的《果殼中的宇宙》,里面有許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論,膜世界等等,充滿了奇妙的幻彩,不過說實話,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確實很難理解,雖然霍金已經盡量寫的平易并圖文并茂了。

《萬物簡史》又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精彩呢?作者比爾是個著名的旅游家,相信他獨特的視角會給我們帶來別樣的驚喜。

相關推薦

  • 中國通史觀后感簡短900字精選 幼兒教師教育網 推薦閱讀主題:“中國通史觀后感”。...
    2023-05-11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800字精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閱讀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心境。不少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都能從中收獲很多,在寫讀后感時,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您是否也在收集作品的優(yōu)秀讀后感呢?以下是我們收集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收藏本網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
    2023-02-23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精選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讀書時只是囫圇吞棗,那么是寫不出合格的讀后感的。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寫作品的讀后感?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你的品鑒!...
    2023-01-16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精選10篇) 怎樣能寫好作品的讀后感呢?讀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心中所想。經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1-28 閱讀全文
  • 史記的讀后感受精選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需要寫各種不同的文檔,我們會越來越多地應到范文。范文的脈絡很值得花時間去思考。請閱讀以下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史記的讀后感受,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2023-07-29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 推薦閱讀主題:“中國通史觀后感”。...

2023-05-11 閱讀全文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閱讀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心境。不少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都能從中收獲很多,在寫讀后感時,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您是否也在收集作品的優(yōu)秀讀后感呢?以下是我們收集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收藏本網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

2023-02-23 閱讀全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讀書時只是囫圇吞棗,那么是寫不出合格的讀后感的。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寫作品的讀后感?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你的品鑒!...

2023-01-16 閱讀全文

怎樣能寫好作品的讀后感呢?讀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心中所想。經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1-28 閱讀全文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需要寫各種不同的文檔,我們會越來越多地應到范文。范文的脈絡很值得花時間去思考。請閱讀以下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史記的讀后感受,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2023-07-29 閱讀全文
午夜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99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白虎热| 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 AVDVD在线| AAAAA女高潮免费视频|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殴美久久一区|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 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 国产精品推荐| A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69| 九九热免费在线| 狠狠色天天色|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人妻激情系列| 亚州免费AV一二三四|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 大田县| 久久丁香五月综合网| 日韩精品污| 超碰在线免费| 四川少妇换内裤毛片| 亚洲日本综合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老鸭| 日韩高清无码成人av| 夜本色av夜夜爽一区| 日韩av免费播放| 色18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婷婷| 97久久久久亚洲| 激情都市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 熟妇乳房久一区|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 亚州综合区| 一本免费高清无码| 美国三级日本三级久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