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關(guān)于“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的文章建議一讀,感謝您的光顧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您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和無知,每當閱讀作者寫的作品后腦海中有了新的想法。讀任何讀物人都會有些想法,把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
前些年,社會上對季老炒得特別熱!一會有人說他是國學大師,一會有人說是國寶.后來季老自己出來將四頂帽子一起都摘掉了。說心里話,我由此特別特別地敬佩!在現(xiàn)在人們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時他卻視名利如糞土!如此說的人特別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幾個?
當時人們?nèi)绱说仃P(guān)注這位老人,說白了,其實就是奔著他的大名聲來的。說來,這不得不令人覺得世間很多事很可笑也很無奈!
我很早就有一本季老的《談人生》這本書,但是我翻了翻,最終還是沒有看。當時我覺得文字特別平實,平實得一如身先街坊的老大爺在對你語重心長地講道理,我覺得文字太老,語言也不是我平時所喜歡的那種特別有激情的那種,我想,大概是因為老人的文章都是如此。平淡、樸實,沒有華麗的裝飾點綴。而且觀點也很老人,像是將世間一切都看穿、看透了似的。我就不想看了,認為年輕人還得看一些沖勁足的文字!
但是,最近季老辭世,同期辭世的還有任繼愈,我和朋友一起緬懷季老和任老時,生出了不少感慨!季老一生是平實的知識分子形象,從來就不張揚,晚年竟如此地受社會關(guān)注,是社會上真的認識到他的非凡和成就了嗎?還有任老,他走了,很多人才知道中國還有一位任繼愈!作為學者,耐得住寂寞是學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社會如此功利,又是社會的悲哀呀!
回到家里,我又一次拿起季老的書,在小區(qū)的花園木椅上靜靜地讀,非常安靜,沒有人打擾,我的心也很平靜,讀來竟如品甘露!里面多么平實的話竟有許多讓人回味的哲理。不用心去體會是不可能感知的!那么,為什么我以前看不進去呢?我想是因為我浮躁的緣故。就像是在大街上遇到一位老人,你不愿意認真去注視,去用心交流,你不會發(fā)現(xiàn)他竟是一位高人!
季老是一位高人,我曾經(jīng)錯過了,現(xiàn)在,我追尋,還不晚。
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不是很長,總共不過180多頁,用了不到兩個晚上就讀完了,老公都說我讀得快了(呵呵,因為我一向讀書不是很快的)。讀過這本書,我對國學大師,當代學界泰斗季羨林的思想觀點有了一些了解,也對季羨林本人認識更多了。此前知道季羨林還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時,在新聞上了解到的,還有就是開心辭典的“開心學國學”活動讓我知道了這位大師?!都玖w林談人生》這本書收錄了他對于人生,對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事物的態(tài)度的小文章。這些文章多是上世紀90年代到20xx年期間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歲寫的文章,他對于人生和社會的認識確實有更深的一個層次。讓我特別難忘的是季老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長鏈中的一環(huán)的組成部份,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做好這個環(huán),推動歷史向前進步,我覺得這個人生的意義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處理好三個關(guān)系:一是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二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三是人與自身修養(yǎng)的關(guān)系。每次都特別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而且認為在當前這個關(guān)系的處理是最重要的一個,西方工業(yè)革命以后,他們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確實讓人類的生活進步了不少,然而現(xiàn)在凸現(xiàn)的環(huán)境污染、物種減少、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等等問題,都警示著人類不能再與大自然為敵,對立地去發(fā)展了,應該是弘揚東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時候了。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復強調(diào)此點,說明了他對人類發(fā)展的擔憂,是深刻的、長遠的、應該引起重視的。
現(xiàn)在有“季羨林研究所”這么一個機構(gòu),專門做對季羨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設(shè)立這樣的機構(gòu),說明應該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從這位大師身上學習,以后可以再讀讀相關(guān)書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為深刻和長遠。讀罷此書,我還繞有興致地又查了一下與季羨林相關(guān)的資料,其中,他與小學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很是讓人感動。在這里就不再多說啦。
決定買一本《季羨林談人生》,感覺自己的知識特別是智慧太單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時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從智者那里學習智慧。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這本書描述了一位百歲老人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季羨林的思想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使人睿智,但他的性格卻像一杯清澈見底的水。偉大德美德和智慧是看不見的。這本書字里行間流露著他的謙遜品格與平和心態(tài)。
對于寒窗苦讀十年后的我,人生閱歷很少,很難說清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義何在。季老告訴我們:如果生命真的有意義、有價值,那么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把前前后后與人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的責任感。
是啊,只有擁有責任感的人,才能夠成為“社會的脊梁”。
對人生,季老懷著一種“要信命,但不能完全信命”的態(tài)度。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我想,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也很符合哲學主客觀辯證統(tǒng)一的原理。
季老認為:首先必須“盡人事”,否則餡兒餅決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里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急功近利,不應該怨天尤人,不應該為物質(zhì)享受而高興,也不應該為自己悲傷。生活追求的是一種平衡!
王靜安在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地一境界:
“衣帶漸寬中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季老認為大家能拿出“衣帶漸寬中不悔”的精神做學問或干事業(yè),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他指出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季老的長壽之道是:“走運時,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我想這可以用我以前看過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
”在生命的進程中,我們需要用心去探索生命的價值和真諦。只要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辛勤耕耘,我們就會擁有一個沒有一憾的人生。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匯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fā)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
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愛情、晚年等的論述,都是開明、寬容、樂觀、務實的。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它是樸實的,善良的,務實的。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匯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fā)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
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愛情、晚年等的論述,都是開明、寬容、樂觀、務實的。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它是樸實的,善良的,務實的。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季羨林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fā)感慨,學者們似乎也特別偏愛談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許哲學家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辟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xiàn)實生活太遠。讀《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心靈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靜靜地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凈。
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人生的意義認識也不同,在我看來既然我們幸運地擁有了生存的機會和權(quán)利,那么就該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抓住每一個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讓生命大放光彩,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也才有價值。而人如果對自身生命意義不明白,那么行為就沒有了標準,生活的態(tài)度也無從確定,于是一切變得茫無所措。作為一名年輕稅務工作者,奉獻在國稅大舞臺上,為納稅人服好務,為國家收好稅,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珍惜人生,熱愛人生,用自己心中的目標,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意義,不斷地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生命煥發(fā)出燦爛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季羨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季老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謙虛做人的態(tài)度。盡管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沒有的,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我們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只要擁有一份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我們就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會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與樂,享受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絞盡腦汁追求那虛無飄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從不完美起步,強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季羨林
上面的公式是季老積七八十年的經(jīng)驗得到的,在季老看來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也是我們必須狠下功夫的。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渴盼成功,我們仰慕名人,等待機會,可是真正扎扎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充滿誘惑的時代,如果真想有所收獲,就只有靜下心來,踏著勤奮的階梯,腳踏實地。在我看來,一個人擁有了勤奮,也就擁有了其他可貴的品質(zhì),有敏捷的思維來勤于思考,有堅強的毅力來勤于努力,有細心的精神來勤于工作。作為年輕人,更應該刻苦勤奮,勤奮工作,勤奮學習,這樣才能在我們工作的崗位上大放光彩。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這就是勤奮最完美的詮釋吧!
《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大部分是季羨林先生在八十多歲到九十多歲之間寫的一些散文。既有對人生起伏的回憶,也有寫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對恩師,同事的評價,對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實而不華麗,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后產(chǎn)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后讓思想得到洗理與升華。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季先生文章第一部分探討的核心內(nèi)容。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嘗試過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答案卻經(jīng)常在一片空白或者不完整的思緒中停止。我也一樣,曾經(jīng)多次的問自己這個問題,問自己每天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但是我找不到答案,很是苦惱。季先生給了我很宏大的答案,也最為貼切的答案。他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币苍S你會覺得他的回答有些寬泛,什么人類發(fā)展,但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宏大、寬泛,配上這樣的答案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其實細細一想,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是人類發(fā)展的一部分啊,我們一生讀書、上學、上班、結(jié)婚、生子、為社會作力所能及的貢獻,不就是整個人類發(fā)展的一個部分嗎?盡管微不足道,但是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不可缺少。我們雖然渺小,卻很重要也很必要。
我們每個人如何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度過自己這渺小的一生,其實是季老先生想讓讀者自己思考的地方。
今天讀了《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書中《八十述懷》和《九十述懷》兩篇文章,給我很多感受。
文中說:“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人,我不會說大話,不敢說大話,在年齡方面也是一樣。我的第一本帳只計劃活40歲到50歲。因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歲……”讀到這句話,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暫。在曾經(jīng)艱苦的年代,人的壽命只有四、五十歲。而想想自己已經(jīng)39歲,如果生活在曾經(jīng)那個年代,我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墒?,回想一下,至今一事無成,這38年的歲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么?光陰怎么就如此飛快地閃過去了呢?
季羨林先生說:“在從80歲到90歲這個10年內(nèi),在我沖刺開始以后,頗有一些值得紀念的甜蜜的回憶……在撰寫我一生最長的一部長達80萬字的著作《糖史》的過程中,頗有一些值得記憶的情節(jié)。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nèi),我每天跑一趟大圖書館,風雨無阻,寒暑無礙……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圖書館中的盈室滿架的圖書,鼻子里聞到的只有那里的書香……”我非常羨慕季老能夠如此專注于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還有一件可以執(zhí)著的事情“任性地做著”。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應該做什么,到現(xiàn)在,還是不太清楚。有人說:“一生只認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對,一輩子能夠堅持做好一件事,已經(jīng)足夠了。我們的身邊,管建剛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學;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塊教學;我的好朋友蘇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們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們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為人們留下一些寶貴的東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今天,這里抓抓,明天那里撓撓,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干了什么。
我想:我也應該為自己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實實做一輩子的事情,為大家留下一些可貴的東西。這樣,我才沒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費掉。
前些年,社會上對季老炒得特別熱!一會有人說他是國學大師,一會有人說是國寶。后來季老自己出來將四頂帽子一起都摘掉了。說心里話,我由此特別特別地敬佩!在現(xiàn)在人們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時他卻視名利如糞土!如此說的人特別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幾個?當時人們?nèi)绱说仃P(guān)注這位老人,說白了,其實就是奔著他的大名聲來的。說來,這不得不令人覺得世間很多事很可笑也很無奈!
我很早就有一本季老的《談人生》這本書,但是我翻了翻,最終還是沒有看。當時我覺得文字特別平實,平實得一如身先街坊的老大爺在對你語重心長地講道理,我覺得文字太老,語言也不是我平時所喜歡的那種特別有激情的那種,我想,大概是因為老人的都是如此。平淡、樸實,沒有華麗的裝飾點綴。而且觀點也很老人,像是將世間一切都看穿、看透了似的。我就不想看了,認為年輕人還得看一些沖勁足的文字!
但是,最近季老辭世,同期辭世的還有任繼愈,我和朋友一起緬懷季老和任老時,生出了不少感慨!季老一生是平實的知識分子形象,從來就不張揚,晚年竟如此地受社會關(guān)注,是社會上真的認識到他的非凡和成就了嗎?還有任老,他走了,很多人才知道中國還有一位任繼愈!作為學者,耐得住寂寞是學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社會如此功利,又是社會的悲哀呀!
《季羨林談人生》收錄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關(guān)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從1995年12月開始斷斷續(xù)續(xù)一向到20xx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時光。當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好奇一個文學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讀完這薄薄的一冊,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親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講述過往人生的種種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書一百八十多頁,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頁,短小精干。每篇文章都是圍繞人生而寫,只是角度不一樣,每一個議題信手拈來,文章思路卻很嚴謹,大多是從報紙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煉出議題,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論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為文章隨手而寫,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樣華麗旖旎,也正因為如此,文章才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與我的看法一致,讀來都有一種與友人進行過一次促膝長談的感覺,如沐春風。
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論壓力》,就我吃了二十幾年白飯所獲知的粗淺認識而言,以論某某為題往往需要洋洋灑灑幾十頁才敢寫的起,季先生以區(qū)區(qū)兩頁紙結(jié)束確讓我訝異,但是想想兩頁紙寫完有何不可,大概沒有哪本書上說以論某某為題是要怎樣怎樣寫的,個人自由嘛,自我還是把思維框在沒用的框框里,沒有出來。
壓力,人皆有之。大學時以前學過馬斯洛提出的人類五個級別的需求,最低級別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級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發(fā)展需求、被認同的需求。生存是有壓力的,原始社會,茹毛飲血,人類的生存時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生存存在著壓力,現(xiàn)代社會,人一生下來,便要應對著來自于疾病、環(huán)境污染、資源短缺的威脅,生存也是存在壓力的,不夸張地說,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只是簡單地活下來就存在壓力,那么人類的其他需求豈不更加存在壓力?但事實上人類社會并未因為壓力而滅亡,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為什么?季老說的好,人生就像一場拼搏,沒有壓力,哪來的拼搏?正是因為有壓力,人類才會產(chǎn)生解決壓力的動力,壓力不斷,動力不熄,拼搏不止,在壓力的推動下,人類社會日益發(fā)展與進步。
就個人而言,道理同上。不一樣的人在不一樣時期、不一樣條件下,對于壓力的解讀不一樣。當視壓力為洪水時,壓力便會沖垮人生的壁壘,淹沒你,并且讓你沒有任何浮出水面的機會;當視壓力為自我人生的陪練時,壓力便會成為人生臺階的基石,臣服于你,并且?guī)湍阕呦蚋昝赖奈磥怼?/p>
我很喜歡季老寫的最后一段話:壓力如何排除?粗略來分類,壓力來源可能有兩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屬于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有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地來源于自身,自我能有所作為,我認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我造成的壓力。作為一名步入社會三年的成年人,生存問題已經(jīng)不是我生活的主要壓力,但是生活不僅僅僅是為了生存,發(fā)展、進步,創(chuàng)造財富都是我生活應有的題中之義。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發(fā)展談何容易,我并非法律本科出身,半路出家,雖然透過司法考試,但相對于其他經(jīng)歷過四年法律本科系統(tǒng)教育的同事而言,法律基礎(chǔ)素質(zhì)及法律理論基礎(chǔ)相對薄弱,這一點毋庸置疑。再者,本人臉皮薄,遇到人多或者正式場合很容易緊張,語無倫次。如何做好自我的本分,勝任檢察公訴工作,是我發(fā)展首先應對的壓力。我該怎樣辦?季老的話讓我有所感觸
這次院里組織的比武集中體現(xiàn)了我的不足,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沒有做好:審查報告,定性分析部分對罪與非罪、此罪彼罪分析得不透;案件匯報,詳略不當;案件辯論,過于緊張,大腦空白。
分析原因,首先便是對這次比武的解讀出現(xiàn)錯誤。我懼怕這次比武,因為沒有什么經(jīng)驗,擔心失敗,越擔心反而越容易失敗。實際上,比武不是看誰第一,誰倒數(shù)第一,而是透過比武,能看到跟別人的差距,取長補短,確定自我以后努力的方向。朱熹說過: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次比武對我而言,成敗事小,收獲事大。與之相關(guān)的深層次原因是我臉皮太薄,太看重成敗,因為太看重結(jié)果,而忘記自我就應走的路,應盡的力。
季老說: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我造成的壓力。嘀咕,就此次比武而言,便是對于比武結(jié)果的擔憂。不擔憂結(jié)果,便能看到比武的真正目的:取長補短。如此,參加比武時也就有了平常心。
比武過后,細細想來,我從中可取的教訓也是可觀的。審查報告中,應當將所有關(guān)于案件定性的疑問都寫進去,以此作為作為上庭辯論的依據(jù),匯報案件時,案情應當詳略得當,定性應抓住重點,不需要面面俱到,涉及到所有構(gòu)成要件
明年我也許就要獨立辦案了,而我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我會秉承季老的觀點,不嘀咕,有所作為。還好,我還有時光,針對自我的問題,我還能夠補足。我就應感謝這次比武,它讓我了解了自我的水平、與他人的差距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生之路崎嶇不平,有失敗有成功,有懵懂有困惑,有喜悅有悲傷,有一位和藹的老者在身邊提點教導便會少走彎路,走得也不會太苦悶?!都玖w林談人生》便是季老以自我一生的經(jīng)驗教導給我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微言大義,我恐怕得用一生的時光來細細體會,慢慢琢磨。
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兼通古今,對中華文化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的著作也一直頗受推崇。近來賞讀季老的隨筆雜談《季羨林談人生》,從中體會到不少季老的人生感悟,很是受用?!都玖w林談人生》,單是看這本書名就讓人眼前一亮,心頭渙然冰釋。細細翻來,書中理論并無玄妙莫測、恍兮惚兮之處,而是真真切切,鞭辟入里,入眼入心。
整書中,季老反復強調(diào):人生于世,主要要解決三個關(guān)系。一是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二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第三是人的自身修養(yǎng),也就是人的行為與感情的關(guān)系。處理好這三個關(guān)系,人就能順利發(fā)展,快樂生活,社會就能闊步前進;處理不好,就會磕磕碰碰,停滯不前。季老對人生這三個關(guān)系的提法引發(fā)了我的深思:人活著,無論于己,于人,不管苦痛、喜悅,這一切事物、情緒不都在這三種關(guān)系之中嗎?
首先,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人定勝天”。
說到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環(huán)境問題。這兩年坊間一直流傳著2012地球滅亡的瑪雅預言:神奇的瑪雅人預見到地球和人類會在2012年徹底被毀滅。雖說這已經(jīng)被無數(shù)的科學家證實只是一個謠言,但卻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敲響了保護環(huán)境的警鐘。我們砍伐森林,我們圍海造田,我們能飛上天空,潛入海底,一時間人們真的以為人定勝天,人類無所不能。我們按著自己的意愿改造著這世界,樂此不疲。可你有沒有停下腳步看看,這世界天空還那么藍嗎,綠色還那么多嗎?我們對大自然的改造就像是物理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也回報在我們的身上。全球變暖,冰川惡化,厄爾尼諾等異?,F(xiàn)象的增多,這都是大自然向我們發(fā)出的警示。大自然已經(jīng)告訴我們,與它相處,我們要學會彼此適應,互相合作,那種只顧著自己的發(fā)展享樂,而絲毫不考慮它的賠本買賣,大自然是不會答應的。若是一意孤行,我們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同等回報。
第二,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就是社會關(guān)系——關(guān)于“也讓別人活下去”。
這里要拽出兩個人,一說名字——張明寶與高曉松,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人的共同特征。這兩個酒駕的罪犯,因為漠視生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終鋃鐺入獄。季先生在書中列舉了數(shù)多個“傻瓜”,雖然這兩人已遠不能僅用“傻瓜”二字來形容,但是,他們在處理自身與他人的關(guān)系上,確是“傻瓜”之最——既損了人,又不利己。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能,給他人造成了重大傷害的同時,自己也損失重大,悔恨終身,是實打?qū)嵉拇蟆吧倒稀?。所以,季先生在書中還提到要處理好抑制本性和放縱本性的關(guān)系。為什么要抑制本性?無非是既讓自己活,又讓別人活。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比方大馬路上的紅綠燈,你著急趕路,想加大馬力,別人也如此這般,每個人都不加以限制,想往哪走就往哪走,想跑多快就跑多快,那這樣的馬路上一定是交通事故不斷,人們都嚇得不敢出門。所以,我們這個社會愈發(fā)展,各種規(guī)章、制度、法律就應當愈完善,這是讓所有人都能跑得更快的有力保障。
第三,人的自身修養(yǎng)問題——關(guān)于“修什么樣的身,養(yǎng)什么樣的性”。
書中季先生引用了一則“通告”:
識者每以今日的社會潛伏下列諸問題為憂:即功利氣息彌漫,只知奪取而缺乏奉獻和服務的精神;大家對社會關(guān)懷不夠,環(huán)境日益惡化;一般人雖受相當教育,但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礙教育整體發(fā)展,亦且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這段話雖引于十幾年前,但今天看來,仍切中時弊。現(xiàn)如今,有多少從商者都是一切向錢看,為政者費盡心思的一心向上爬?!盀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為人民服務”都成了書本上的鉛字,應景時的口號,鮮有人真正為之。我們的教育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可還有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西安音樂學院的學生藥家鑫駕車撞傷張妙,因怕她記住自己惹來麻煩,竟用他那雙彈鋼琴的手殘忍地將其殺害;同樣是大學生的李啟銘酒后在校園內(nèi)飛車,撞人欲逃被截之時竟然高喊著“誰敢抓我,我爸爸是李剛!”。在法律依法嚴懲他們之后,我們也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有沒有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社會風貌一定程度上來源于社會成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如果一個人本身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偏差,波及開來,整個社會都會受影響。因此,在強調(diào)他律的同時,良好的自律不可或缺。季老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的風起云涌,大起大落,之所以被人們所敬仰,除了他所取得的崇高的學術(shù)成就外,季老剛正不阿、從容淡定、樸實無華的人格魅力更是關(guān)鍵之所在。
談道德,談修養(yǎng),終究要歸結(jié)到分清善惡,趨善去惡上來。讀罷此書,“善惡”可謂昭昭——考慮自己生存,也考慮別人生存,考慮大自然的生存,謂之善;只考慮自己生存,而不考慮他人,不考慮子孫后代,不考慮大自然的生存,謂之惡也。去惡從善,人間正道也。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匯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fā)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人民大道被叢叢的樹葉所簇擁著,連濾過的陽光也是綠色的。
在天一書店的路上,遠遠看見兩位老人在行乞,記得很久以前他們也在,穿著樸素而破舊的衣服,臉龐干潔,微黃卻不失笑容,我都會在他們的塑料碗上放上一些硬幣,我不用理會他們是否騙我,一位活了近半個世紀的人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尊嚴,他們會出來行乞一定有他們自己的苦衷,我會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
雖然我沒遇見過,但我對那些游手好閑的人深惡痛絕,也許是出自本能,他們擁有雙手卻不努力工作,擁有頭腦卻不努力思考,擁有雙腳卻不腳踏實地,這種人更應該被指責,相比于那兩位老人,早已步入垂暮之年,生活自理已成難事,行乞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他們理應被我們所尊重,去幫助。
我們一些人常抱怨自己的人生。環(huán)境時,卻擠得出時間去幾趟KFC,逛幾次ktv,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出什么好得到的,我想他們才應該被指責,被批評。
但我常常只聽過乞丐被鄙視,卻從未聽說他們這類人被鄙視的。
愚蠢的人努力追求完美的生活,而聰明的人從不完美的開始,堅強的人在不完美中超越,因為不完美就是生活!
(三)成功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季羨林
上面的公式是季老積七八十年的經(jīng)驗得到的,在季老看來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也是我們必須狠下功夫的。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渴盼成功,我們仰慕名人,等待機會,可是真正扎扎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在一個充滿志愿者的時代,如果你真的想有所收獲,你必須冷靜下來,踏上勤奮的階梯,腳踏實地。在我看來,一個人擁有了勤奮,也就擁有了其他可貴的品質(zhì),有敏捷的思維來勤于思考,有堅強的毅力來勤于努力,有細心的精神來勤于工作。
作為年輕人,更應該刻苦勤奮,勤奮工作,勤奮學習,這樣才能在我們工作的崗位上大放光彩。
使鵝卵石完美的不是錘子的敲擊,而是水的歌舞。我認為這是對勤奮最完美的詮釋!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二)由語文網(wǎng)小編整理并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語言網(wǎng)絡,并提出寶貴的建議。編輯會盡最大努力為您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
課外知識、綜合知識
文言知識、文學知識
相關(guān)推薦
老師都有布置學生寫作文的習慣,寫作文可以大大提升個人自信心。一篇好作文能夠讓閱讀之人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哪些優(yōu)質(zhì)作文值得我們?nèi)W習和借鑒呢?你不妨看看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
你知道寫作品名觀后感的關(guān)鍵是什么嗎?一份全面的觀后感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回味影片中的感動,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精心搜集的“讀書的觀后感”相關(guān)資料請您查看,假如這些信息對你有用請不要猶豫馬上收藏!...
根據(jù)您的要求我們找到了以下相關(guān)信息:“林海讀后感”,在讀了作者寫的作品,心里也會有不一樣的感想。?寫讀后感,可以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記錄下來,留作日后的回憶,我們應該如何來寫一篇打動人心的作品讀后感呢?本文力求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實用的工具和技巧!...
閱讀就像挖掘礦藏一樣,從沙礫中尋找金子,在欣賞作者的作品中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充實自己的智慧庫。通過將文字化為感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你最近有考慮寫下閱讀反饋嗎?此文的中心是探討與“《林海雪原》讀后感”有關(guān)的議題,請仔細思索本文所帶來的啟示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