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預先準備好的,而課件內容需要老師自己去設計完善。設計教案需要注重創(chuàng)新和變革。為了滿足您的要求幼兒教師教育網查詢了關于“詩三首課件”的信息,此文一讀相信您會擁有新的思考方向!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边h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F(xiàn)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yōu)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xiāng)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xiāng)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xiāng)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1.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呢?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的呢?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保ㄌ崾荆侯^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讀準“啊”“膝”等音變和易誤讀字音,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繁星、漫滅”等詞語。
2、體會詩歌的韻味,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的特點并體會詩歌的情感。
3、在賦予樂感的反復的朗讀中,體會現(xiàn)代詩的節(jié)奏,進而展開想象,體會情感,感受閱讀詩歌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韻味,展開想象,體悟情感。
2、了解現(xiàn)代詩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激趣導入: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時的心情。
2、介紹作者,解釋“繁星”。(課件出示)
二、初讀短詩,讀出節(jié)奏
環(huán)節(jié)一:朗讀《繁星》(七一)
1、發(fā)現(xiàn)特點:發(fā)現(xiàn)無韻詩,句式相同,節(jié)奏相仿的特點。
2、讀出節(jié)奏:指導朗讀“母親的膝上”,讀出節(jié)奏,引發(fā)思考。
環(huán)節(jié)二:朗讀《繁星》(一三一)
1、比較思考:現(xiàn)代詩與古詩之間的異同,發(fā)現(xiàn)詩“韻”。
2、發(fā)現(xiàn)韻腳:感知“光”“香”“響”等ɑnɡ的韻腳,了解同音成韻。
3、情境朗讀:師生合作,接讀“哪一……?”排比句式,關注問號的語氣,理解“思潮”。
環(huán)節(jié)三:朗讀《繁星》(一五九)
1、發(fā)現(xiàn)韻腳:發(fā)現(xiàn)“了”“里”,了解同字成韻。
2、讀出節(jié)奏:指導朗讀,讀出分句間的強弱對比,感受現(xiàn)代詩高低起伏的節(jié)奏。
三、學習《繁星》(一三一)
1、情境朗讀:播放海浪聲音,情境朗讀,體會作者對大海的摯愛之情。
2、體會情感:補充資料,體會大海對作者寫作帶來的靈感與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我特別喜歡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經常有關于海的描寫。”——《冰心自傳》
(2)“每次拿起筆來,頭一件事憶起的就是海?!薄锻隆?/p>
大海是作者寫作靈感的源泉,是心靈寄托的地方,作者對海有著深深的眷戀與感激之情。
3、共同誦讀:伴著海浪聲,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內化背誦。
4、朗讀《繁星》(一三一),說說你是通過哪些關鍵詞來了解詩歌內容的。
四、課堂小結
我們知道作者在贊美大海,我們也都被這首小詩深深地陶醉?,F(xiàn)在請帶著對大海的贊頌之情齊聲朗讀一下吧!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冰心奶奶的《繁星》(一三一),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吧!二、學習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
環(huán)節(jié)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長頓逗: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展開想象。
2、補白想象:指導破折號和“中”“下”“上”停頓并增加音長,仿照朗讀。想象作者在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做什么。
3、理解詞語:通過補白想象理解“永不漫滅”的含義。
4、情境朗誦: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情境積累背誦。
環(huán)節(jié)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風雨”:想象“天上的風雨”是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朗讀重音,分角色朗讀,想象“風雨”景象。(預設:狂風暴雨、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經歷“風雨”:想象“心中的風雨”又會是遇見的什么事情呢?
環(huán)節(jié)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情懷,“舉頭望明月……”月明時分又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2、體會情感:母親給予我們生命,養(yǎng)育我們長大,“誰言寸草心……”在母親的膝上作者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環(huán)節(jié)四: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讀“風雨”:在補白想象的基礎上,感受母親懷抱中濃濃的母愛。
2、體會情感:結合作者經歷,補充資料,理解“心中的風雨”的內涵,通過復沓朗讀體會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從小便體弱多病,每次生病就會想起,母親啊……
(2)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革命對于11歲的冰心來講是可怕的,是槍林彈雨,是無家可歸……想到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會說,母親啊……
(3)1921年,經歷人生風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詩集《繁星》,她把對母親的愛寫在這首詩中,母親啊……
因此,“風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對母親懷抱的依戀。
三、情動辭發(fā),仿寫《繁星》
1、仿寫詩句,喚起自我感受。(課件出示“語文園地三”詞句段運用第2小題)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著寫一寫。
2、教師巡視,相機評價。
3、朗讀仿寫,分享自創(chuàng)“繁星”。
4、揮動星卡,齊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朗讀現(xiàn)代詩集《繁星·春水》,摘錄喜愛的現(xiàn)代詩并寫清楚作者和出處,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開展班級詩歌朗誦會。
[教學板書]
9、短詩三首
短詩三首繁星(七一) 永恒的記憶
繁星(一三一) 歌頌大海
繁星(一五九) 母親的懷抱贊美母愛、大自然
[教學反思]
《短詩三首》精選自冰心的詩集《繁星》中的三首小詩,語言簡單,想象奇妙,贊頌了無私的母愛和大自然的美。我鼓勵學生有梯度,有層次地進行探究式學習,讀出節(jié)奏,感受現(xiàn)代詩的音樂美;讀出想象,體會現(xiàn)代詩的藝術美;讀出情感,感受現(xiàn)代詩的人文美。在反復朗讀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詩的特點,并學習現(xiàn)代詩的特點,將習得的特點落實到筆端仿寫現(xiàn)代詩。同時又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對現(xiàn)代詩的喜愛之情,通過綜合性學習摘錄積累,分享交流將現(xiàn)代詩融入生活中。不足之處:學生的小練筆,不能盡情地想象,對于“詩歌”的仿寫創(chuàng)作理解不夠透徹。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棲、鴉”2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了解詩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抓住重點詩句,體會《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親之情,并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離開家鄉(xiāng),在異地求學生活。而一個人孤獨的在熱鬧的中秋佳節(jié)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今天,讓我們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當時作者的心情,體會詩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課件13】(板書:十五夜望月)
一、走近作者,品味詩歌。
1.王建,字仲初,許州人。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后,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暴行?!境鍪菊n件14】(板書:王建)
2.此詩是詩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寫的詩,是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言絕句。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二、注釋。
【出示課件15】
1.十五夜:指農歷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霜一樣。
4.棲: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
三、通過翻譯詩歌,進一步了解詩歌的含義。
【出示課件16】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枝上安歇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家。
四、詩歌賞析。
【出示課件17】
1.體會“樹棲鴉”三個字的特點。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狀態(tài),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可不可以把“落”改為“在”?為什么?
不可以?!奥洹弊?,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霸凇?,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絀了。
3.本詩最能讓人產生豐富聯(lián)想的是哪一句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因為這句將詩人望月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
4.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提示:普天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xiāng),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xiàn)手法委婉含蓄。在煉字上,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5.詩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游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板書:秋思)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張籍《秋思》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p>
——王昌齡《秋思》
6.詩中點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板書: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月))
7.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整首詩描繪了一幅靜謐凄清的中秋月夜圖,渲染了一種清幽、寂靜、凄涼的氣氛,表達了作者中秋望月思遠、想念好友的情感。(板書:望月思遠、想念好友)
8.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第二句中的“冷”和“無聲”有何作用?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涼?!袄洹弊旨葘懥饲镆孤吨榈那謇?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在異鄉(xiāng)孤寂、悵然的心境。“無聲”表現(xiàn)出冷露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
在基本了解詩歌之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歌中的美,用心朗讀,用心體會其中的美。(可以采用分組比賽朗讀的方式,比比誰讀得最有感情,選出班級里的“朗讀之星”。)
五、讀出“望月”之情。
1.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吹皆铝粒性S多美妙的感受、聯(lián)想就會自然而然涌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恒懸于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xiāng)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載著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2.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出示課件18】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畎住对孪陋氉谩?/p>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p>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六、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課堂小結。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
2.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抄寫《十五夜望月》。
(2)搜集有關月亮的詩句并加以背誦,完成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月)
情感:秋思:望月思遠、想念好友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①指讀全詩。(正音)
②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孤云:孤單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閑:休閑,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后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群群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凄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交流。(學生說)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業(yè)
熟背《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借助注釋,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并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范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學生讀。
(檢查學生的音準情況。)
3.指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注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詩句沒有注釋的還可以查字典理解。
(3)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可以發(fā)揮想像)
(4)提出疑難。
(加強自學能力訓練,討論時間10分鐘左右)
三、整理匯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劃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么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xiāng),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xiāng)之愁。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放大了的掛圖。
(結合圖意理解詩的后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于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么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xiāng)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么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yǎng)欣賞美的情趣。)
2.指導停頓,詩中表達情感。
3.配樂朗讀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板書題目)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么意思?“書”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書字不易理解,引導學生查字典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么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容嗎?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多詩是通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三、布置自學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試講,教師精講點撥,掌握全詩內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著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xiàn)”。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說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xiàn)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說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指點: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說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么樣的景色?后兩行寫了什么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后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3.啟發(fā)想像詩情畫意:
(l)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著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蕩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多閃爍的星星,多么神奇?。?/p>
(2)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么細致,想象多么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仿佛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蕩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么動人!詩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1.教師范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七、作業(yè)
熟背三首古詩,記住古詩句意思。
八、板書設計
九、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奉安縣)。他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縣)人。他寫的詩清淡秀美,以清幽平易見長,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
教育方針 :
1.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了解詩句內容,領會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憐惜。
2.培育學生的幻想力。
3.背誦課文。
教育進程 :
一、查看溫習。
1.團體背誦《鹿柴》《江上漁者》。
2.請幾名同學背。
3.回憶古詩的學習辦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
學生彌補有關詩人的材料。
2.解詩題。
出門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農民家里。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留意讀準字音。
“宿”讀作“sù”,不要讀作“shù”。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qū)別“暮”“幕”“墓”。
(2)“貧”上下結構,上邊是個“分”,不要寫成“”。
“蓉”上中下結構,中心是個“”。
“吠”“大”字上面不要丟點。
3.齊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粗心。
(1)依據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個解說。
日暮:天色將晚。
柴門:樹枝做的門。
蒼山遠:蒼蒼茫茫的遠山,一直連向天邊。
貧:窮。
(2)自己試著把詞意連起來說說語句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遠望蒼山,路途遙遠,得找個投宿的當地。我投宿的是一個赤貧的山村人家。
3、4句:遽然,從柴門邊傳來了狗叫聲,知道是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打開幻想,悟詩情。
1.請一名同學有口氣地朗誦,其他同學邊聽邊領會意境。
2.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考慮: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風光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愛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繪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它經過旅客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歸納了山中人家的日子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日子的憐惜。)
3.有愛情地朗誦全詩,幻想意境。
4.可依據詩的內容,試著畫一幅“風雪夜歸人”圖,進一步領會詩的意境。
5.操練背誦古詩。
(1)自己試著背。
(2)同桌互相背。
(3)團體背。
6.作業(yè) :
背、默古詩,試著給爸爸、媽媽講講古詩的意思。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要求:
1、會認“茱”“萸”2個生字,正確讀寫“佳節(jié)、春暉、艱辛”等詞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并能默寫。 能力培養(yǎng):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 重點:
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
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讀中感悟 教學內容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首有關描寫親情的古詩。 板書課題。
二、讀中學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學生自由讀古詩
要求:會認“茱”“萸”2個生字。
2、小組內讀古詩
討論:正確認讀、理解“獨、佳節(jié)、茱萸”等詞語含義。 班級交流匯報。
3、小組比賽讀古詩
要求:讀出斷句,能讓聽眾聽出韻律感。
評出讀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讓同學說說讀的好在哪里。
4、再讀古詩 要求讀出韻律
5、解義
小組合作:根據注釋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理解說說詩意。
6、思考:這首古詩寫的是哪一種親情?(兄弟情) 你還讀過描寫兄弟情的古詩嗎?說給大家聽。
7、擴展:你還知道王維的哪些古詩。 根據以上方法學習《游子吟》、《別母》
三、開展賽詩會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背誦古詩
五、練習默寫
六、課外擴展:
找出描寫親情的古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計
古詩三首
思念親人——異鄉(xiāng)、佳節(ji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想象情景——登高、插茱萸
寫景:臨行密密縫
游子吟
抒情: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母愛無私)
別母
寫景:雨夜不眠圖
抒情:夢里思親人 骨肉分別 依依不舍
教學總結
成功之處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初步會解釋大意。 不足之處默寫古詩時出現(xiàn)同音字混淆現(xiàn)象。
喜歡《詩三首課件(通用六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詩三首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案課件既關系到教學步驟,也關系到教學的課程標準,每位老師都要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師發(fā)揮教育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我們?yōu)槟Y選整理了一篇非常不錯的“詩詞五首課件”文章,感謝你的閱讀希望這里的內容能給你一些啟示!...
教案課件也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議老師們能夠認真編制每個教案課件,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切實實現(xiàn)完整的課堂教學。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杜甫詩三首課件”,以下是一份全面的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同時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網站,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