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的比較示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記住海陸面積。
通過閱讀教材配備的各種地圖特別是“大陸、半島、島嶼示意圖”,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通過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過程和基本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科學探究精神以及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通過挖掘教材中開放性的可供討論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建議
關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從地球和地圖知識引入世界的陸地和海洋的。因為有了地球知識的和圖知識,教材配備了14張各種類型圖,設計了多個從圖中直接讀取地理信息的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主要講述三部分內容:世界的海陸概況,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對海陸分布內容的具體化。課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兩個標題,出現(xiàn)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較多,大多數(shù)是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學過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了解的,如大陸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等,可作為學生的已有知識。但從讀圖的意義上,如何使學生在圖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陸、半島、島嶼和海洋、海峽的特點,是新的教學任務。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即哪個大洲面臨哪些大洋?哪個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圍。
2、大洲之間的關系,相連的大洲(大陸)、大洲間的分界(山脈、河流、運河、海峽)
3、各大洲的輪廓、面積和分布的對比。
關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議
對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讀圖為主:
第一步:讀圖講解:讀“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第二步: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掌握大洲的名稱,位置和三條洲際分界線。
第三步:讀圖比較:讀“七大洲面積比較圖”,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第四步:讀“東、西半球圖”。讀圖講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讀圖比較: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列表講清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陸分布”這一段主要講述了以下兩個內容:
1、海陸面積的比例,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或陸地占29%,海洋占71%);
2、海陸分布的大勢,即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這里應補充說明一點,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材配有14張分布圖、示意圖、比較圖。在教學中,應盡量使用地圖、圖表,增強直觀性,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由于圖較多,設計問題不但要具體、明確,問題的難度要由淺到深,也要注意系統(tǒng)性、層次性。
對于世界海陸分布: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1.觀察比較:對照“世界海陸分布圖”和“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海陸分布呈什么形勢?
2.組織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讀圖對比:在“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關于選學部分內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為選學主要介紹了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這一內容安排在這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緊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說明了七大洲、四大洋這一海陸輪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為第三節(jié)講述地形變化、海陸變遷、地震和火山等知識打下基礎。有關板塊運動的內容比較抽象和概括,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為此課文首先介紹了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為講述板塊運動作了鋪墊。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閱讀材料,介紹了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魏格納原先德國的一為位年輕的氣象學家。傳說他從世界地圖上發(fā)現(xiàn)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而得到啟示,轉向對大陸漂移的研究,并且堅持不懈,直至為此而獻出生命。這段閱讀材料蘊涵豐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鉆研問題的主動學習精神和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撓、勇于獻身的精神,還可使學生受到地殼“活動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
關于選學部分的教法建議
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選學)的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讀故事,談讀后感,找證據(jù),用魏格納不畏艱難,不怕失敗的精神,來學習他的學說,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研究的方法。
讀圖訓練方面,可引導學生讀三幅不同地質時期的海陸分布圖,說出兩億年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變化?讀圖講解:讀“六大板塊示意圖”,講解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讀書:為什么海陸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從板塊學說的角度做出解釋:
(1)地球表層分成六大板塊;
(2)板塊都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
(3)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關于“大洲和大洋”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洋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樣、海和海峽。
3.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4.通過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過程,對形式進行科學史的教育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教材中的各種地圖、示意圖。
〈教學過程〉:
(引課)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蹦敲吹降讘摻械厍蜻€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論,還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陸的分布。
(板書)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海陸分布
(學生活動).觀察比較,對照“世界海陸分布圖”和“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總結板書)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組織討論:你認為是地球還是水球?兩種說法是在什么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藍色的美麗星球,覺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地球。這反映了人們的認識的不斷發(fā)展)
(讀圖對比)在“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總結: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極地區(qū)幾乎是一片海洋,南極地區(qū)即是一塊陸地,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就會發(fā)現(xiàn)地球表面的海洋是連成一片的,陸地呢?和海洋一樣也是連續(xù)的嗎?
不是。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有的是大陸、有的是島嶼、半島。
你能把他們區(qū)分出來嗎?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讀“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并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學生活動)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
看看地球上共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牢記七大洲的名稱。并回答:
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陸;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幾條洲際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學生活動)讀圖比較:讀“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總結板書)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我們總結了陸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輪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陸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過讀圖了解它們的基本情況。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東、西半球圖”讀圖比較“四大洋面積比較圖”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哪幾個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
(3)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講清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總結板書)四大洋:大洋、海、海峽
我們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陸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輪廓和大小。那么這里有一個問題,地球表面的海陸輪廓是怎樣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這樣分布的嗎?先講一個故事。
(學生活動)P28讀一讀“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魏格納從地圖上得到啟示,然后,堅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學假說,讀后,你們有什么感想?
(科學既需要大膽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證,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決心和毅力)現(xiàn)在,我們用這種精神來探索一下這個科學假說。
(板書)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選學)
(組織討論)任何學說都要有依據(jù),請你看書,列舉出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jù)?
P28“想一想”
總結證據(jù):(1)各相鄰大陸的邊緣大致吻合;(2)各相鄰大陸,特別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相吻合,說明在地質時期,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曾是緊密相連的整體;(3)現(xiàn)在測量證實,海陸分布至今尚在極其緩慢地變化著)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地質時期的三幅海陸分布圖。
說出兩億年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變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東北漂移,南極洲向南漂移。)
總結:海陸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讀“六大板塊示意圖”,講解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
(1)地球表層分成六大板塊;
(2)板塊都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
(3)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總結板書)
1.六大板塊
2.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總結)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對地表的海陸輪廓的形成即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我們進一步認識地表的差異,即各種各樣的地表形態(tài)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設計思想〉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對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三個方面的要求,本節(jié)課設計了三個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第一章地球知識和地二章地圖知識的基礎上,本章教材的特點是配備大量的圖,海陸分布的狀況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輪廓,都是通過讀圖獲得的。如何使學生在圖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分析比較、進而獨立說明,擺脫背誦定義文字的記憶概念的學法。是本節(jié)重要的任務。要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教師要特別注意,提問要具體、明確,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變成學生活動。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充分挖掘教材中,開放性的可供討論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暗厍蜻€是水球”,“難道僅僅是巧合嗎?”都為學生提供了寬闊的探索空間,增強了求知的欲望。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有關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教學,充分利用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故事,挖掘其中豐富的教育因素,通過讓學生讀后談感想,引導他們象魏格納一樣對科學抱有好奇心的進行探索,設計了為大陸漂移學說“找證據(jù)”的活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在探索的過程中,又受到了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完成。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注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游)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xiàn)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
2.在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tài)。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么是圖例?
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shù)字,又稱注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盡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fā),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游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制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制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后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guī)范準確,特別是注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
2.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huán)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情況評價后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布圖、農(nóng)作物分布圖、工業(yè)區(qū)或工業(yè)城市分布圖、鐵路、公路分布圖、旅游景點分布圖、商業(yè)中心分布圖、政區(qū)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jù)地圖的內容,通??梢詣澐譃槠胀ǖ貓D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jīng)濟一般特征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jù)專門用途著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的地圖。
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制中的廣泛應用,出現(xiàn)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xiàn),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xiàn)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jù)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后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復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后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yōu)椤盎顖D”。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于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著畫、默著畫、反著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xiàn)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xiàn)象)、繁化簡、圖配文、創(chuàng)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里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為什么?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jù)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yǎng)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xiàn)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jīng)緯網(wǎng)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jīng)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jīng)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jīng)70,南緯70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jīng)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指導思想
依據(jù)新課標要求為指南,以人教社(2013版)教材為依據(jù),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落實該學科的教學常規(guī),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積極參與有深度的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達到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與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地理知識,達到讓學生自覺形成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年任八年級6個班的地理教學,學生學地理的能力總體上講,層次差別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學生在七年級時地理掌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學生稍差些,在知識點的掌握和分析問題能力上,有三個班較好,一個班其次,兩個班較差一些,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要有改進,加大轉差力度,盡量縮小層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優(yōu)生,70%的合格。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j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
2.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4.運用適當?shù)姆椒ê褪侄?,表達自己的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
德育目標:
1.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關心家鄉(xiāng)和祖國的建設,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發(fā)展的責任感。
2.正確認識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地理差異,理解和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3.進一步樹立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觀點、地區(qū)差異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地區(qū)發(fā)展?jié)摿Φ挠^點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進一步學會運用這些科學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4.正確對待我國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進一步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
5.進一步感受、體驗和欣賞地理環(huán)境中的和諧美,進一步增加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進一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進一步體會人地關系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
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教學措施
(一)
(1)充分發(fā)揮雙主體的作用,采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并且要大力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講精練,重知識體系、結構、聯(lián)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率。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練、重基礎,提倡微型題訓練,講練結合,鞏固與提高并進。
(4)要善于把握重、難點教學,指導學生抓住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活學活用。復習時,切忌要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機械背誦,應把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和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guī)地理課堂教學。認真?zhèn)湔n,緊握集體智慧和力量,注重實效。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標,上好每一節(jié)課;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隨時隨地做好地理知識的資源收集和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檢測后,要切實做好質量分析總結,注重查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二)學困生意見
1、首先要摸清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補救知識,激發(fā)學習動機,增強信心,教給學習方法。
2、在班內可以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讓后進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3、讓后進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如當眾在班上表揚該同學或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進步。
4、在平時應多加強對學困生的檢查督導。
通過本學期的轉化,本班學困生能基本掌握學習的方法,能樹立學習態(tài)度,對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動作用。引導學生,樹立學生要學、肯學、苦學的思想,努力徹底地改變自己,實現(xiàn)自我價值。使本班學困生轉化率達到90%。
教學目的
1.了解地勢的概念,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點。了解地勢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
掌握三級階梯的界線。了解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布。
掌握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的特點及其對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通過對地勢特征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并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能力。
3.通過對我國地勢及地形等知識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面貌的了解,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中國地形的興趣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重點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本節(jié)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解法為主。
教具
中國地形圖,中國階梯狀示意圖的投影片,中國地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當我們了解了我國疆域和行政區(qū)劃之后,為進一步認識我們的祖國,就該學習我國的自然地理特征。請問,一個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由哪些要素組成?(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據(jù)大家在世界地理學習中的經(jīng)驗,說說應該先學習哪個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我國的地形情況。
學習新教材
第二章 中國的地形 [板書]
第一節(jié) 地形概況 [板書]
[讀圖練習] 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然后沿北緯32°緯線畫一幅東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請一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畫一幅示意圖。
[提問] 通過對地形剖面示意圖的分析,說出我國地形高低起伏變化有什么特點?(西部高,東部低,由西向東像階梯似的一階一階地降低的。)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板書]
1.地勢的定義: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地勢階梯分布示意圖”,結合“中國地形圖”說出三級階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類型及階梯間分界線的山脈名稱。(學生回答后,教師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內)。
2.三級階涕的概況 [板書]
注:括號內為要填寫的內容。
[教師講解] 我國大陸上的第三級階梯,繼續(xù)向東延伸就進人了海洋。這部分被稱為大陸架。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用較淺的藍色表示大陸架。
[讀圖練習] 讀“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大陸架的分布狀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布[板書]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黃海的全部海底,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過渡] 前面我們從整體上分析了我國地勢的總體趨勢,下面我們來具體地分析一下我國地形的特點。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板書]
[提問]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 地形是指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具體形態(tài)。根據(jù)海拔高度和形態(tài)大致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種類型。
[讀圖練習] 指導學生看“中國地形圖”分析我國都有哪些地形類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種類型都有。)
1.五種地形齊全 [板書]
[分析示意圖] 讓學生看課本第12頁“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說出哪種地形最多,哪種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師講解] 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那么大家再根據(jù)“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來分析我國地形類型的組成時,就可以看出,我國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說明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2.山區(qū)面積廣大 [板書]
[小結] 地形種類齊全和山區(qū)面積廣大,是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這種地形特點對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重要的影響。
3.地形對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板書]
[討論] 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會產(chǎn)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教師歸納] 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發(fā)展農(nóng)、林、牧、副等多種經(jīng)營形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的山區(qū)為我國發(fā)展旅游業(yè)和采礦業(yè)提供了條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積少不利于耕作業(yè)和糧食生產(chǎn)的發(fā)展;崎嶇的山區(qū)又使交通不便。
復習鞏固
[填圖練習] 在“我國地勢階梯分布示意圖”的空白圖上,填注三級階梯、主要地形區(qū)、階梯間分界的山脈。
[思考] 根據(jù)我國地勢的特點,說明我國哪些地區(qū)水能資源可能最為豐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說明
地形概況一節(jié)主要從整體講述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揭示我國地形分布的基本規(guī)律,在全章起著重要整體控制的作用。但是全節(jié)知識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具體的做法例舉說明如下。
1.讓學生畫出地形剖面圖的簡化示意圖。初看起來,讓學生畫地形剖面示意圖好像過于簡單,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讓學生畫時,他還必須花費一定的.精力、認真思索才能完成。因為這里需要學生對原剖面圖作一次仔細的分析,還要他考慮簡化示意圖的繪圖的方法。通過這樣一畫,學生對我國三級階梯的地勢分布特點認識更加深刻;同時還提高了他們抽象、概括圖象知識的能力,進而有益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讀圖、填表。在學習我國三級階梯具體特征時,教案中使用了讀“我國地勢階梯分布示意圖”與“中國地形圖”并填注表格的方法。這一方法除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的作用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其一,將示意圖與地圖結合使用,既能使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知識,又拓寬和提高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總結學生口述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并提高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
3. 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對于地形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這一類知識,學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接觸過。所以通過討論的方法,讓他們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是可以獲得完整的知識的。
板書設計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1.地勢的概念
2.三級階梯的概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布
4.我國地勢對降水、河流的影響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五種地形齊全
2.山區(qū)面積廣大
3.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東南亞地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合。
教學提綱
第一節(jié)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我們在學習東亞區(qū)域地理時,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東亞的?(范圍、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條件和經(jīng)濟特點。)
引入新課我們今天學習東南亞的區(qū)域地理,仍然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找出它與東亞的差異,/Article/Index.html>總結出東南亞區(qū)域地理特征。
學習新教材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板書)
[讀圖]讀《東西半球圖》,教師指圖明確范圍,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師做簡單介紹。
[提問]從圖上看東南亞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看,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正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讀圖]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教師介紹馬六甲海峽。
[提問]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這是為什么?提示學生可參看“日本主要工業(yè)原料來源示意圖”回答。(日本的工業(yè)原料依賴于進口,需從亞洲、非洲等地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而馬六甲海峽是它必經(jīng)之地。日本向亞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業(yè)產(chǎn)品,同樣需經(jīng)馬六甲海峽,它直接關系到日本經(jīng)濟的發(fā)展。)
[讀圖]讀《東南亞政區(qū)圖》引導學生思考,東南亞地區(qū)和東亞地區(qū)所占緯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國家位于赤道兩旁?(東亞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東南亞則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指導學生從圖上找出東南亞包括的國家和地區(qū),參看課本附表,東南亞國家概況,做/Article/Index.html>總結歸納。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東南亞的這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其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呢?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地形
[讀圖]讀《東南亞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qū)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師歸納]總的看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這種山河大勢給當?shù)鼐用裆a(chǎn)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jīng)山區(qū),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nóng)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yōu)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nóng)業(yè)發(fā)達,人口稠密。)
[做一做]填寫課本第114頁表格。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指導學生讀《東南亞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qū)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fā)”圖。
[讀一讀]指定學生朗讀課本第115頁的“讀一讀”。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fā)會給當?shù)貛硎裁从绊??(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shù)氐耐寥婪饰?。?/p>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東南亞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東南亞的地形,也影響了東南亞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qū)氣候特征。
[提問]東南亞屬于哪個氣候帶?提示學生參看“世界氣候的地區(qū)差異”圖。(屬熱帶多雨地帶。)
[提問]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看《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這里年均溫可達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教師講述]但由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在位置不同,它們之間的氣候也存在差異,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地區(qū)——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提問]這一帶緯度位置特點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問]這一帶每天的天氣變化過程怎樣?指導學生讀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請一學生按圖分析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日出以后,氣溫逐漸升高,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上升,天空云量逐漸增多;午后兩三點鐘,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減少,天氣轉晴。)
[提問]這里為什么會經(jīng)常產(chǎn)生這樣的天氣變化叱?提示學生可參考“降水的分布和變化”一節(jié)的內容。(馬來群島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氣壓低,同時四周為廣闊的海洋,水汽來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氣受熱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水滴,產(chǎn)生對流雨。)講課過程中,繪制上升氣流降水示意圖。
正是由于這里有充足的熱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長終年常綠茂盛的森林,我們叫這種植物類型為熱帶雨林。并且這里的農(nóng)作物全年可以播種,都能收獲。
②熱帶季風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季風的分布地區(qū)——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提問]什么是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的風向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參看“亞洲東部一、七月的氣壓和風向”圖。(季風氣候是指在一年之內,隨季節(jié)不同,風向有規(guī)律的變。這里一月為東北風,七月為西南風。)
[教師講授]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是來自亞歐內陸的風,所以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風,它來自濕熱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而熱帶季風氣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師補充]由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這里的農(nóng)作物多在雨季播種,在旱季收獲。
復習鞏固按照板書,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所學的重點知識。
布置作業(yè)填寫課本第116頁[做一做]中表格;閱讀第116頁“讀一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各類圖片和資料掌握海洋資源的種類;認識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討論和探究學習掌握如何正確地開發(fā)利用海洋。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發(fā)展與海洋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關系,樹立強烈的海洋權益意識和海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開發(fā)和利用海洋資源;
2、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如何保護和利用海洋。
【教學用具】:
多媒體平臺
【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
師:在很早的時候呢,人類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19世紀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動——英國“挑戰(zhàn)者”號海洋考察船。那么人類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xx年8月26日?!膀札?zhí)枴痹谖覈虾?000米級海上試驗取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具備1000米深度載人深潛能力的國家。
教師設問:為什么各國都紛紛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奧秘呢?
承接: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在一些國際戰(zhàn)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簽,比如“大國戰(zhàn)略要點”、“未來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資源倉庫”等等。實際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著眼經(jīng)濟利益,或本著科研精神,世界強國早已開始了一場關于奪取未來戰(zhàn)略制高點的深海暗戰(zhàn)。
過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揭開她的神秘面紗——共同探討本章的第四節(jié)內容《人類與海洋》。
〔教授新課〕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們大家一同來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海洋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海洋對人類有4方面的影響:
⑴生命的搖籃
問:你們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誕生于哪里的?
講解:大約30億年前,海洋中出現(xiàn)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創(chuàng)造出了我們現(xiàn)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⑵資源的寶庫
問:大家最為熟悉的海洋資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氣……
⑶交通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作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被譽為”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峽”。
⑷氣候的調節(jié)器
過渡:海洋對人類的影響歸根結底為海洋給人類的生存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空間。到海洋尋找資源、利用海洋空間,已成為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
讀書:46頁黃色方框內文字
那么世界為何如此關注海洋呢?
二、世界關注海洋
(閱讀課文46——47頁思考各國為何如此關注海洋的原因)
⑴海洋面積廣大:占地球總水量的97%以上
⑵海洋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的魚倉”、 “藍色的油田”、 “鹽類的故鄉(xiāng)”、 “娛樂的勝地”、“資源的寶庫”
47頁活動:
在我們的生產(chǎn)或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取之于海洋的?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分鐘,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討論并歸納總結)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制作地形模型,使學生了解五種基本地形山脈、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態(tài)特征并初步學會在地形圖上識別它們。通過閱讀海底地形示意圖,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圖。
通過讀圖和制作地形模型,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習興趣,進一步鍛煉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 .
2.進一步提高閱讀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難點
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
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及教材中的各種景觀圖、示意圖。
教學過程()
(引課)多媒體展示五幅景觀圖,它們的形態(tài)如何?(形態(tài)差異很大),我們把地表的各種形態(tài)總稱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為上面的五種基本類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們區(qū)分開嗎?
你能描述這五種地形的特征嗎?
(學生活動)觀察這幾幅圖?找出它們的主要差異?如果比較兩個人的身材,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異: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狀況不同。
那么判斷地面高低依據(jù)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對高度來表示)。我們可以根據(jù)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狀況,來判別各種各樣的地形。
(影像資料)珠穆朗瑪峰,我們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關珠穆朗瑪峰的影像資料,然后,再歸納山地的形態(tài)特征。
(學生活動)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險峻,也就是坡度較大。
山體往往是成組分布的,常用峰巒起伏,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并且沿著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叫山脈。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脈呢?
(計算機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綿長的山脈,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有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學生活動)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學來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p>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邊緣陡峭)。
它們之間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計算機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態(tài)差異很大。(高原特點: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盆地的特點:四周高,中間低。它們的形態(tài)差別很大。)
(學生活動)4—6人小組做五種基本地形的模型,比一比哪個小組做的'好?
大家已了解了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學會了區(qū)分它們的方法,下面我們做一個總結。請?zhí)钕卤恚?/p>
地形類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有高山、高原,也有平原、盆地,還有廣泛的丘陵。通常我們把山地、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稱為山區(qū)。
(學生活動)讀中國地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區(qū)面積約占我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討論)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在發(fā)展經(jīng)濟方面,山區(qū)有哪些優(yōu)勢和劣勢?
(承轉)我們知道海洋中分布著許多島嶼,這些島嶼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推測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點?
讀圖P67圖3.14底地形示意圖,和陸地地形相比更簡單嗎?
(1)看“海底地形示意圖”,找出大陸架、大陸坡以及洋盆、海溝、海嶺的分布。
(2)看著海底地形示意圖,試著解釋什么是大陸架、大陸坡以及洋盆、海溝、海嶺并和書中的定義比較。(大陸架分布在大陸邊緣的淺海地區(qū);大陸坡分布在大陸架的外緣;洋盆、海溝、海嶺分布在大洋底。)
大陸架和我們人類活動的關系最大。
(總結反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們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tài)的,這里有許多故事,還有很多的迷沒有揭開,希望你們做一個勇敢的探索者,繼續(xù)探索著美麗的世界。
板書設計
地形的類型
一、地形
二、地形的種類
地形類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較高
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廣闊
丘陵
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高原
較高
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
盆地
沒一定標準
四周高,中間低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jīng)緯網(wǎng)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教學提示與建議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jīng)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jīng)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jīng)70,南緯70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jīng)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主要農(nóng)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2、能力目標:
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jù)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3、情感價值目標:
培養(yǎng)尊重不同地區(qū)文化和傳統(tǒng)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jīng)濟建設和我國經(jīng)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產(chǎn)。
三、課前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位置交通、氣候與農(nóng)業(yè)、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
2、向各組布置閱讀教材圖文,上網(wǎng)搜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務。
3、教師對學生搜集資料、制作過程予以指導和幫助,并準備一些學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強調的問題向學生提問、補充,或給學生以提醒。
四、教學過程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qū)”,“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N—10?S,90?E—140?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jù)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jù)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qū)。
(3)師問:“為什么有人說馬六甲海峽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這條航線對我國有沒有重要意義?”
生答:日本是個礦產(chǎn)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我們在網(wǎng)上看到過,日本進口物資的一半,進口原油的80%以上均從該海峽輸入,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經(jīng)濟命脈"
師補充: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進口量巨大,其中從中東和非洲地區(qū)進口的石油數(shù)量占進口石油總量的70%以上,全部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另外,我國與東南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qū)的其他貿易運輸也要經(jīng)馬六甲海峽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貿易暢通意義非常重大。
2、氣候與農(nóng)業(yè)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nóng)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qū)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qū),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qū);對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主要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
(3)據(jù)圖介紹:大家吃過泰國米嗎?很香!東南亞人民的主食和我國南方人一樣,也是大米飯。水稻是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東南亞濕熱的氣候條件,還適宜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生長,這里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chǎn)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產(chǎn)地
(4)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jù)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5)師問:東南亞為什么以水稻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說明,水稻單位面積產(chǎn)量高,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生產(chǎn)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少,氣候高溫多雨,所以必然選擇水稻作為糧食作物。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jīng)山區(qū),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nóng)業(yè)區(qū);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文字說明: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2)介紹:大家聽說過“下南洋”嗎?“南洋”就是指東南亞地區(qū),“下南洋”指的是過去我國廣東、福建沿海一帶人民到東南亞一帶去謀生。現(xiàn)在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東南亞地區(qū)的華僑華人占世界華僑華人總數(shù)的80%以上,他們之中絕大多數(shù)已加入當?shù)貒?,成為居住國公民。東南亞的華僑華人不但與當?shù)厝嗣褚坏琅G斬棘,艱苦創(chuàng)業(yè),遵守法律,和睦共處,為居住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他們在融入當?shù)厣鐣耐瑫r,與祖籍國交往密切,對促進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和推動居住國與我國的友好關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圖“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曼谷佛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等
民俗風情:“沙爹、加厘飯、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紹:東南亞發(fā)展旅游業(yè)有很大優(yōu)勢,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眾多美麗的沙灘和島嶼,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馬泰旅游是近些年來國人出國旅游的一大熱點。現(xiàn)在請大家跟著導游一起觀光(對圖片及當?shù)孛袼罪L情的內容加以講解)。
師總結:各組的展示活動非常出色,體現(xiàn)了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及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祝賀大家的學習和展示活動取得成功。
五、課后作業(yè):
隨常練習第二節(jié)
六、課后小結:
第一課時
板書設計: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3、5N
2、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11個國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圖示的方式描述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紹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
板書設計:
四、物產(chǎn)和旅游資源:
1、主要物產(chǎn):橡膠、椰子、油棕、水稻、錫、石油等。
2、物產(chǎn)的分布:P15活動。
3、旅游資源:介紹新、馬、泰的旅游資源。
五、華人、華僑:
1、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2、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3、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華人和華僑總數(shù)在20xx萬人以上。
一、教學目標設計
1.了解農(nóng)業(yè)的主要部門、農(nóng)業(yè)的重要性、我國農(nóng)業(yè)分布的差異。
2.學會用網(wǎng)絡查閱資料,能夠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綜合。3.培養(yǎng)識圖能力。明確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地理知識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在教學中,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其“自主-協(xié)作”的學習習慣。農(nóng)業(yè)是很重要的生產(chǎn)部門,但要受自然條件、社會經(jīng)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nóng)業(yè)分布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觀念。
重點:農(nóng)業(yè)在我國地理分布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nóng)業(yè)分布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模式
這節(jié)課是基于局域網(wǎng)絡下的“學”與“教”,上網(wǎng)查閱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兑虻刂埔税l(fā)展農(nóng)業(y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下。
四、教法設計
本節(jié)課利用網(wǎng)絡,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實現(xiàn)知識的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授課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網(wǎng)絡應用分析導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和農(nóng)業(yè)有關,說明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農(nóng)業(yè)。回憶。復述。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新課探究(過渡:農(nóng)業(yè)與我們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談談農(nóng)業(yè)與我們的關系。
(一)農(nóng)業(yè)與我們〖明確〗我們的吃、穿、用都來自農(nóng)業(yè)。什么是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的主要部門有哪些?發(fā)展農(nóng)業(yè)有什么意義?(教師小結)學生閱讀課文后舉手回答。發(fā)揮學生的觀察力,培養(yǎng)表達力。過渡:我國的農(nóng)業(yè)是怎樣分布的呢?
(二)我國農(nóng)業(yè)的地區(qū)分布
1.我國的種植業(yè)分布在哪里?以種植什么作物為主?為什么這樣分布,與什么有關系?
2.畜牧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業(yè)的'分布與降水有怎樣關系?我國有幾大牧區(qū)?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種?
3.我國的林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屬于什么地形區(qū)?降水情況怎樣?屬于什么干濕地區(qū)?
4.我國漁業(yè)是怎樣分布的?我國淡水漁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是哪里?(教師評價、小結)〖明確〗表現(xiàn)為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
上網(wǎng)查詢,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查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把范圍大的事物縮小化。創(chuàng)設視覺平臺。分析我國的農(nóng)業(yè)為什么這樣分布。(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反饋練習
課本活動1(教師指導并評價)學生讀圖分析、填圖。訓練讀圖能力。
課本活動2(教師指導并評價)學生思考、分析、作答。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響農(nóng)業(yè)的因素除了氣候、地形之外還有海拔。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查漏補缺,重申重點,進行愛國教育課外作業(yè)設計十年后理想農(nóng)村的圖畫。創(chuàng)設學生大膽設想的平臺。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初一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通用十一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高一地理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我們對一些事情產(chǎn)生了新的想法時,動筆寫一篇心得體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接下來請大家看看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初一地理心得體會”,希望以下內容對您有所啟迪和幫助可供借鑒和參考!...
個人每日工作計劃怎么寫?我們在制定工作計劃時,要明確工作目標,且要明確工作重點,經(jīng)過收集,欄目小編為您獻上初中地理教師工作計劃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一篇有關“地理中國觀后感”的文章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究竟怎樣才能寫好有關作品名的觀后感呢?觀后感是發(fā)掘作品深層內涵的好途徑,您可以將我的建議作為一個參考做出您自己的決定!...
遼闊的疆域 一、位置優(yōu)越 【半球位置】 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北半球。 【緯度位置及優(yōu)越性】 1、我國南北跨緯度廣(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緯度溫帶地區(qū),小部分位于低緯...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案模板(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初中教學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篇1一、教學目標:1、知道一次函數(shù)與正比例函數(shù)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