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案在幼兒園。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寶寶為什么在幼兒園哭”,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琳琳今年(jinnian)3歲,她是家中唯一(weiyi)的孩子,平常(pingchang)都由媽媽親自(qinzi)照顧(zhaogu)?,F(xiàn)在(xianzai)媽媽覺得琳琳長大了,媽咪想讓她接觸更多的同伴(tongban),體會(tihui)一下團體(tuanti)生活,因此(yinci)不管(buguan)琳琳如何反抗(fankang),還是把她送到了幼兒園。果然(guoran),一到幼兒園,琳琳就開始(kaishi)哭鬧,看著哭得面紅耳赤的寶寶,媽媽真的為難(weinan)了。
面對陌生(mosheng)環(huán)境的憂慮(youlv)
每次到了幼兒園開學時間(shijian),許多新的寶寶就會被家長送到這個集體(jiti)中來,幾乎(jihu)每個幼兒園開學的前幾天,很遠的距離(juli)之外就能聽到幼兒園內(nèi)滿天的哭鬧聲。寶寶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寶寶一哭,看在家長的眼里,就好像(haoxiang)揪他們的心一樣,手足無措(shouzuwucuo)。
寶寶會什么一到了幼兒園就哭?這種行為的出現(xiàn)(chuxian),追根究底(zhuigenjiudi)當然是寶寶在心理(xinli)上還沒有適應(shiying)新的環(huán)境,心里產(chǎn)生(chansheng)擔心(danxin)、焦慮、害怕(haipa),轉化為行為,就成了哭。小寶寶面對新環(huán)境,碰到陌生的人、事、物時,本來(benlai)就會因為(yinwei)害怕而產(chǎn)生不安全(anquan)感,從而出現(xiàn)哭泣(kuqi)、撒嬌、害羞(haixiu)等行為,這些都是因為內(nèi)在情緒(qingxu)反應(fanying)所表現(xiàn)的行為。許多寶寶上幼兒園都會經(jīng)歷(jingli)一開始的哇哇大哭到活潑(huopo)好動,這是一個心理和生理適應的過程(guocheng)。
寶寶哭了,要回家嗎?
有些家長看見寶寶出現(xiàn)抗拒(kangju)或哭泣的行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會先哄寶寶停止(tingzhi)哭泣的行為,如果(ruguo)寶寶在這個時候(shihou)有什么要求(yaoqiu),家長更是不忍心不答應(daying),想著先讓寶寶不哭了再說,但一次這樣,兩次這樣,慢慢(manman)地,寶寶就會知道(zhidao),只要(zhiyao)"哭",家長就會滿足(manzu)他的某種要求,久而久之(jiuerjiuzhi),寶寶就容易(rongyi)養(yǎng)成壞習慣(xiguan)。
"哭泣"好像是寶寶出生(chusheng)后不用(buyong)學習(xuexi)就會的一種能力(nengli),只要身體上不舒服(shufu),如腹痛、肚子餓;或者(huozhe)心理上有不適,如心情(xinqing)不好、想撒嬌、要求沒有被滿足等,寶寶就會用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benneng)向周圍(zhouwei)的照顧者提出一些要求。
在幼兒園期間(qijian),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寶寶不適應,甚至一直陪伴著寶寶。家長擔心寶寶初入園會有不適是可以(keyi)理解(lijie)的,但是在寶寶使用(shiyong)這個新環(huán)境時,家長只是輔助(fuzhu)角色,如何從心態(tài)及情緒上去(shangqu)克服(kefu),最主要(zhuyao)的還是寶寶自身(zishen),他需要(xuyao)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因此建議(jianyi)家長,可以給孩子支持(zhichi)和安撫,但是千萬不要過度介入,這樣反而會讓寶寶過分(guofen)依賴家長。
媽媽,我是這樣才哭的yjS21.CoM
在寶寶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時,家長會發(fā)現(xiàn)(faxian)寶寶早晨(zaochen)去上學時要哭,放學接他時他的眼睛也紅紅的,讓家長心疼(xinteng)萬分。這個時候,家長最應該(yinggai)做的,是主動(zhudong)了解(liaojie)寶寶為什么哭泣,是哪些問題(wenti)導致(daozhi)了寶寶一直哭?
寶寶在幼兒園哭鬧,究其生理、心理原因(yuanyin),大概(dagai)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理上的問題
和一般(yiban)所認為(renwei)的單純(danchun)的情緒上的問題不同,生理上產(chǎn)生的病痛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哭泣的行為,如感冒、發(fā)燒、腸胃不舒服時,寶寶會因為疼痛、難過(nanguo)而哭泣。
2生活習慣被打亂
2~3歲的寶寶很敏感(mingan),這個時候寶寶已經(jīng)(yijing)建立(jianli)了一套比較(bijiao)固定(guding)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程序(chengxu),而去幼兒園突然(turan)打亂了他原來(yuanlai)熟悉(shuxi)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來的又天差地別,這讓寶寶感到恐懼(kongju)和不安,所以會哭鬧。
3不適應陌生環(huán)境
從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到一個自己(ziji)完全(wanquan)不熟悉的地方(difang),寶寶無法對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安全感,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怎么(zenme)做,從而產(chǎn)生巨大(juda)的心理壓力,并通過(tongguo)哭泣來發(fā)泄自己害怕的情緒。
4產(chǎn)生挫折(cuozhe)感
寶寶在家是眾星捧月般被呵護和照顧著的,家里的大人(daren)都圍著他轉,但是到了幼兒園,不再是惟我獨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pengyou)共同(gongtong)使用玩具等,老師(laoshi)要同時照顧好多小朋友,不會對他特別(tebie)關注(guanzhu),寶寶能敏感地察覺(chajue)到各種"待遇"上的差異(chayi),從而產(chǎn)生挫折感,并通過情緒反應出來(chulai)。
5精神(jingshen)不好,想睡覺了
寶寶想睡覺了也是會哭泣的原因之一,寶寶在家的活動時間是非常(feichang)自由(ziyou)的,基本(jiben)上累了、困了想睡覺時是不會有什么阻礙(zuai)的,但是在幼兒園不一樣,也許(yexu)正在上課時寶寶想睡覺了,但潛意識(yishi)里他知道不可以,所以就會開始哭。在寶寶上幼兒園后,家長要保證寶寶晚上(wanshang)的休息(xiuxi)時間和休息環(huán)境。
6個性(gexing)原因
除了這些原因,有時候也是寶寶的個性使然,如有的寶寶本身(benshen)就比較膽小(danxiao)、內(nèi)向(neixiang),或是不喜歡(xihuan)與他人(taren)相處,這樣的寶寶在幼兒園哭泣的幾率會更高。
7逃避(taobi)處罰(chufa)
寶寶做錯了事,不知道如何面對來自老師的"處罰",只好先用哭來對付(duifu)。有時候,當寶寶想要向家長或老師提一些要求時,也會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dadao)目的(mude)。
寶寶,不可以再哭了
為了讓寶寶盡快拜托(baituo)初入園的抗拒行為,盡快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家長除了要與寶寶多溝通,還可以多和老師交流(jiaoliu),再利用(liyong)一些方法(fangfa),相信(xiangxin)可以有效(youxiao)減少(jianshao)寶寶哭鬧情形的產(chǎn)生,讓寶寶在愉快(yukuai)的心情中度過(duguo)幼兒園的生活。
1事先(shixian)熟悉
寶寶有時候是因為不適應新環(huán)境才哭的,所以在把寶寶送倒幼兒園之前,應該先帶寶寶去參觀(canguan)幼兒園,或者經(jīng)常(jingchang)帶寶寶到公共場合(changhe)和其他的小寶寶一起(yiqi)玩耍(wanshua),讓寶寶完成心(chengxin)理上的過渡,這樣寶寶上幼兒園后,才不會因為不適應而哭鬧。
2建立安全感
剛開始帶寶寶到幼兒園時,當你準備(zhunbei)離開(likai)時,一定(yiding)要先和寶寶告別(gaobie),告訴(gaosu)寶寶等到他放學時再來接他,讓寶寶有很好的期待(qidai)。若寶寶不停地哭鬧,請盡量安撫他。另外,將寶寶日常的生活情形和寶寶的一些固定習慣告訴老師,這樣萬一寶寶在幼兒園哭鬧老師也能更好地安撫他。平時(pingshi)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狀況(zhuangkuang),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
3親密(qinmi)接觸
當寶寶因為不愿意(yuanyi)進入幼兒園而出現(xiàn)哭鬧或不安的情緒時,可以和寶寶進行(jinxing)親密的接觸,抱抱寶寶,親親寶寶,讓寶寶覺得安心,自然(ziran)可以減少他哭鬧的情形。
4轉移注意(zhuyi)力
一開始接觸新的事物時,有些寶寶會出現(xiàn)急躁(jizao)、害怕等種種負向的情緒反應,這個時候,可以利用一些方式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建議家長可以替寶寶準備他平時喜歡的玩具或物品讓寶寶帶到幼兒園,當寶寶出現(xiàn)哭鬧的行為時,這些東西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安撫他的情緒。
5滿足要求
有些寶寶哭鬧是因為肚子餓,或是想要一些東西,而沒有人滿足他才哭鬧的。不要寶寶一哭就馬上(mashang)責怪(zeguai)他,了解寶寶的需求,適當(shidang)地滿足他的愿望(yuanwang),可以減少寶寶哭鬧的情形。
結語
其實只要照顧者多注意觀察(guancha)寶寶的性格(xingge)和生活習慣,給予正確(zhengque)的指導(zhidao),寶寶在幼兒園哭鬧的情形會越來越少,漸漸(jianjian)恢復(huifu)歡聲笑語。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嬰兒的啼哭除了代表著眼淚、聲音、情緒等等,難道還有其他的含意嗎?如果有一種寶貝哭聲轉換器,你會需要嗎?
寶貝又哭了!這次他在說什么
其實,每一位媽媽都是自己寶貝的特殊翻譯,能夠從他們的哭聲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們把新生兒的每一次哭聲都精確記錄和計算的話,他們每天大約要哭3個小時。吃驚嗎?你是否想過你的寶貝會哭這么久?他們當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時間用完的,他們每一次的哭聲也不是在訴說著同一件事,如果你聽不懂也沒關系,畢竟這種語言太難了,你需要花些時間來學習。
1、“我餓了,快開飯吧!”
在出生后的頭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兒的哭是因為饑餓,而且大部分新媽媽聽到寶貝哭聲的第一反應也是趕緊喂奶。只要含上乳頭或奶嘴,小家伙馬上就安靜下來,露出急不可待的樣子。
餓哭的典型“聲音效果”是,低音調,有節(jié)奏,而且重復著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聲,然后有個停頓,再短哭一聲,再停頓,就像在說“餓——餓——”一樣,直到被媽媽抱起來喂奶,哭聲才停止。
如果此時嬰兒同時張開嘴向四周尋覓,一旦有人抱他,馬上把嘴扎到懷里,直奔主題,這也可以幫助判斷寶貝是否因饑餓而哭。
2、“我太累了,快讓我睡吧!”
累了就睡是嬰兒大多數(shù)時間的本能反應,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撫,他們很快就能睡著。勞累(真不知道他們怎么會勞累)的寶貝會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這些暗示,還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寶貝大發(fā)脾氣在所難免,誰讓你不識實務呢。
因為疲勞而發(fā)出的哭聲很難讓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覺,因為這種哭聲一般很強烈,而且像花腔一樣還帶著顫抖和跳躍,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趕緊讓周圍安靜下來,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讓他盡快入睡。
寶貝越疲勞,他就越不容易安靜下來,抗議的哭聲也就越強烈。所以,照顧寶寶時,要全神貫注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旦發(fā)現(xiàn)他想睡覺的信號,就別再逗他開心了,否則只能好心辦錯事。
3、“我就想讓你抱著我!”
難道寶貝大哭只是想讓你抱著他?太有可能了,這是那些比較“磨人”的寶寶的慣用手段。正哭得熱鬧的寶寶剛被抱起來就停止了哭泣,像音響開關一樣有效,那就說明他或許需要皮膚與皮膚的接近。畢竟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里,寶貝一直在一個溫暖狹小的空間里生活,也許他還在懷念媽媽子宮里的幸福生活呢,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那不是他熟悉的世界,適應還要慢慢來。
有一些嬰兒需要比其他寶寶更多地被抱著,也許你會覺得很累,但換個角度想,你還得到了比其他母親更多的與寶貝親近的機會呢。在寶寶3個月以內(nèi),你也不必擔心這樣做會寵壞他,他只不過是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聽到熟悉的心跳聲,聞到媽媽的味道,這太正常了。
但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比較纏人的寶貝,也會在要求被抱的次數(shù)和頻率上有所改變,也許上次他哭是想抱,而下次卻是想讓你放下他。很多嬰兒哭是因為他想改變現(xiàn)狀,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靜下來,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說明你做對了。
4、“真難受,快給我換尿布吧!”
嬰兒對臟尿布的忍耐程度是有個體差異性的,有的寶寶會在第一時間讓你知道出狀況了,他需要“場地清潔服務”,也有的寶寶對這些小小的不適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他的小屁股不紅不腫不癢不痛,你稍微晚點換尿布沒什么關系,要知道,很多情況下,真正更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寶寶,照顧不周會讓父母有一種負疚感,這比寶寶的臟尿布還讓人不舒服。無論如何,這種需求很容易發(fā)現(xiàn)和滿足,只要打開看看,一切全都明了了。
5、“太冷(熱)了,我很不舒服!”
新生兒喜歡身體暖暖的感覺,這和他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一樣舒服。用正常體溫的手去摸摸寶貝的耳朵、脖子和鼻子等露在外面的部位,可以幫助判斷寶貝的衣被是否合適。如果他的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是太熱了,如果這些地方很涼,他很可能不夠溫暖,需要添加衣被。
嬰兒通常需要比成人多穿一層衣服,如果你在換尿布或者給他脫衣服準備洗澡時,他突然大哭,也許是他不喜歡被晾在外面,你需要學習更熟練地換尿布和穿脫衣服,以減少他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
同冷相比,嬰兒對熱的抱怨不像成人那么直接,所以要注意別給他穿過多衣服,出汗也會讓他不舒服。
6、“這兒太亂了,我受不了了!”
如果寶貝的哭聲里帶著煩躁不安的情緒,你該看看是不是周圍環(huán)境里的刺激太強了,比如強烈的燈光、嘈雜的聲音、突然的移動或者只是你在抱他時搖動的幅度太大了。如果是這樣,先盡可能地讓周圍的環(huán)境平靜下來,把燈光調暗,讓屋子里的聲音降低,減小手臂的擺動幅度等。先讓他躺在床上發(fā)泄一會兒,然后看看能否把他哄著。
那些比較敏感的寶寶會傾向于有規(guī)律的生活,嘗試建立一個日常作息時間表,努力使每天的喂奶、洗澡、散步、睡覺時間固定下來,這可以讓他們更安心。
7、“快來陪我玩會兒吧!”
為什么有的嬰兒可以很長時間獨自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不哭不鬧,而有的嬰兒卻幾乎不能離開人?那些比較警覺的寶寶有更強烈的與人交往的愿望。即使只有6周大,嬰兒也有感到無聊的時候,他用低聲的啜泣來告訴你,他需要看見你,或者需要換個環(huán)境。
輕輕哼唱熟悉的歌或是讓床頭吊掛玩具轉起來,能有效地安慰他,甚至有時你只要把他抱到另一個地方躺著,他也能高興起來,因為他能看到不同的“風景”了。
8、“有什么東西傷到我了!”
一般情況下,劇烈和大聲的哭喊是因為寶貝的身體感到疼痛,而不是因為饑餓或疲勞。如果你聽到寶貝突然尖聲哭鬧,就要馬上檢查是什么讓他不舒服或受傷了??纯词欠翊矙诳ㄗ×怂耐然蚰_,是否有頭發(fā)或線頭纏住了他的腳趾使血液流通不暢了,或者有灰塵迷住了眼睛很難受等等。在確認沒有問題后,適當?shù)匕参堪参克?,等他情緒穩(wěn)定了再離開。
9、“我身體很不舒服!”
如果寶貝因為身體生病而不舒服地哭泣,和他平時的哭聲是不一樣的。大多數(shù)父母在此時能夠本能地知道有什么地方出差錯了。生病后,嬰兒的哭聲通常是虛弱地嗚咽,而且表現(xiàn)得無精打睬、食欲不振,同時還可能有嘔吐、腹瀉、發(fā)燒等癥狀,這就需要抓緊時間去看醫(yī)生了。
也有的孩子因為得了疝氣而哭鬧的時間比較長,并且不容易安慰,這就需要你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來度過這艱難的時間了。
面對啼哭的寶貝,還能做什么:
1、把他包起來抱?。盒律鷥合矚g溫暖和安全的感覺,就像在媽媽子宮中一樣,因此可以用一個小毯子把他包起來抱在懷里。也有少數(shù)嬰兒不喜歡襁褓,而是更喜歡有節(jié)奏的運動或媽媽的奶頭。
2、給他聽有節(jié)奏的聲音:新生兒對心跳的聲音很熟悉和習慣,那也是他們?yōu)槭裁聪矚g被抱著的原因。你可以為他放一只輕音樂,或者他熟悉的胎教音樂,也可以輕聲哼唱搖籃曲。
3、讓他身體處在運動狀態(tài):帶著你的寶貝在屋子里轉來轉去,也能讓他安靜下來?;蛘甙阉旁趽u藍里輕輕搖動,或者開車帶著他出去轉一圈,你可以找到適合你們的方式。
4、揉揉他的肚子:輕輕按摩嬰兒的后背或腹部,是許多媽媽最經(jīng)常做的安撫寶貝的方式。特別是對那些因患疝氣而肚子脹痛的嬰兒比較有效。
5、照顧好你自己:照顧一個哭泣的寶寶是容易讓人緊張不安、心煩意亂的,但注意不要把你的情緒帶到你的孩子面前,如果你很焦慮,有一種失敗感,嬰兒可能會察覺你的感受,從而哭得更厲害了。若想照顧好寶寶,先要照顧好你自己。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甚至偶爾給自己放一個假,讓別人幫你照看半天寶寶,都有助于你振奮精神,保持快樂心態(tài),從而也給你的寶寶一個微笑的理由。
如果你確信寶寶的需求已經(jīng)被滿足了,他沒有不適沒有受傷,而且你努力了半天還是沒能讓他平靜下來,就是你考慮自己心態(tài)的時候了:
·放下你的寶貝,讓他自己哭一會兒;
·打電話給你信任的有經(jīng)驗的親友,看看她有什么建議;
·讓別人幫你照看孩子,你找個方式透口氣;
·放一些你喜歡的音樂來減輕壓力;
·做幾下深呼吸;
·提醒自己寶貝一切都好,而且哭不會傷害他;
·反復對自己說“這很快就會過去”。
寶寶在幼兒園鬧哭,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理上的問題
和一般所認為的單純情緒上的問題不同,生理上產(chǎn)生病痛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哭泣的行為,如感冒、發(fā)燒、腸胃不舒服時,寶寶因為疼痛、難過而哭泣。
2.生活習慣被打亂
2~3歲的寶寶很敏感,已經(jīng)建立了一套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兒園突然打亂了他原來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來的又天差地別,這讓寶寶感到恐懼和不安,所以會哭鬧。
3.不適應陌生環(huán)境
從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寶寶無法對周圍的食物產(chǎn)生安全感,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并通過哭泣來發(fā)泄自己害怕的情緒。
4.產(chǎn)生挫折感
寶寶在家是眾星捧月般被呵護和照顧著的,家里的大人都圍著他轉,但是到了幼兒園,不再是唯我獨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師要同時照顧好多小朋友,不會對他特別關注,寶寶能敏感地察覺到各種"待遇"上的差異,從而產(chǎn)生挫折感,并通過情緒反應出來。
5.精神不好,想睡覺了
寶寶想睡覺了也是會哭泣的原因之一,寶寶在家的活動時間是非常自由的,基本上累了、困了想睡覺時是不會有什么阻礙的,但是在幼兒園不一樣,也許正在上課時寶寶想睡覺了,但潛意識里他知道不可以,所以就會開始哭。在寶寶上幼兒園后,家長要保證寶寶晚上的休息時間和休息環(huán)境。
6.個性原因
除了這些原因,有時候也是寶寶的個性使然,如有的寶寶本身就比較膽小、內(nèi)向,或是不喜歡與他人相處,這樣的寶寶在幼兒園哭泣的幾率會更高。
7.逃避處罰
寶寶做錯了事,不知道如何面對來自老師的"處罰",只好先用哭來對付。有時候,當寶寶想要向家長或老師提一些要求時,也會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為什么你不喜歡孩子哭?
“一聽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讓他不要再發(fā)出任何聲音?!?/p>
很多人在面對孩子哭時,常常會萌發(fā)這樣的情緒:
不想聽到孩子哭,聽到就煩。
于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不許哭!不要哭!別哭了(制止)
哭什么哭?哭得煩死了?。▍拹?、反感)
這么點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否定)
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埋怨)
你再哭,媽媽不喜歡你了?。ㄍ{)
要哭你回房間一個人哭去。(冷漠)
就知道哭哭哭,真沒出息?。ù驌糇宰穑?/p>
可是,很少有人會抽絲剝繭地問自己:哭泣那么正常的事情,我為什么會討厭孩子哭啊
01
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兒子八個月大。有一回不知什么原因,哭個不停,怎么哄,都哄不好。
“真的好煩躁?。 彼f。
當時就像被孩子的哭聲點著了一樣,她的火氣一下子竄了上來,啪啪打了孩子幾巴掌。
打完,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她也后悔得直掉眼淚。
“他的哭讓我覺得自己好無能?!彼髞砀艺f。
孩子出生后,她辭掉了工作,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因為沒有人幫忙,她既要帶孩子,又要做家務,常常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她說最怕孩子哭,因為很多時候,她連孩子哭泣的原因都找不到,這種無力感讓她心煩、挫敗,甚至憤怒。
就像這位媽媽,很多時候,我們討厭孩子哭,就是因為我們?nèi)狈Α疤幚砗⒆涌蕖钡哪芰Α?/p>
孩子一哭起來,我們就覺得“麻煩”又來了,“無能”的感覺也隨之而來。
這時,我們發(fā)自本能地去保護自己的自戀,避免自己的“無能”,而不是去看見孩子的哭泣背后的需求,去安撫孩子的情緒……
我們的應對方式就像文章開頭所描述的那樣——制止、埋怨、冷漠、威脅……
02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孩子笑,不喜歡孩子哭——覺得哭不好,笑才好。
說到哭就想到哭喪著臉、撕心裂肺等悲慘畫面,希望孩子盡快擺脫痛苦。
四歲的萱萱放學回到家,悶悶不樂。媽媽問她怎么了,她一下子趴在媽媽的身上哭起來。
媽媽馬上緊張起來:“寶貝不哭,寶貝不哭?!?/p>
孩子越哭越厲害,媽媽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貝,你想不想吃冰淇淋?。俊?/p>
“我們看動畫片好不好?”
“寶貝,我今天給你買了一本新書,你要不要看?”
經(jīng)過各種哄,孩子終于停止了哭泣,媽媽也跟著松了一口氣。
看到孩子傷心難過,萱萱的媽媽擔心又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我是個愛她的好媽媽,我要讓她開心,我要把她帶離痛苦?!?/p>
于是,她想盡辦法討好,讓孩子遠離眼淚。
可是,她沒有去考慮孩子為什么哭,而是一味的想要依靠轉移注意力,將孩子帶離負面情緒。
她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看上去,好像是媽媽為孩子好,但我們回顧一下這個過程,這里面更多的,其實是媽媽的自私。
孩子哭,媽媽會心疼、會難過、會緊張、會焦慮,而當孩子停止哭泣,媽媽是“松了一口氣”。
表面上,她是一個好媽媽,可實際上她是個自私的媽媽。
她是在用剝奪孩子哭泣的權利,來滿足自己“好媽媽”的體驗。
問題看似解決,但解決的只是媽媽的情緒問題。
孩子究竟為什么哭,是因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還是因為想要什么東西,媽媽都不得而知,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無從培養(yǎng)。
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孩子仍然只會用哭的方式解決。
03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
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孩子哭,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自身的情緒表達出現(xiàn)了問題。
我女兒小魚小的時候,我也特別受不了她哭,她一哭,我就想馬上將這個聲音掐掉。
我看了無數(shù)育兒書,雖然懂得哭是一種正常情緒表達,可我在情緒上還是受不了孩子哭,不知道為什么。
直到有一回,孩子又哭起來,我母親在旁邊說:“不許哭!”這個熟悉的聲音,讓我一下子想起來,我曾經(jīng)就是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
小時候,有什么委屈難過,只要一哭,我媽媽就會馬上說:“不許哭!”
而且,越哭越打。
挨打的恐懼讓我忍著忍著,漸漸不再哭,也變得不太喜歡哭。
這段經(jīng)歷,就像我心頭的一道小小傷疤,時不時發(fā)作一下,讓我感到陣陣疼痛。
而孩子的哭,就像觸動傷疤的扳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對這種傷痛。
每當聽到孩子哭時,我的內(nèi)心總會涌現(xiàn)一股憋屈,就像水管沖出的水硬生生地被一只大手堵回去了。
母親對孩子的制止,讓我意識到,我的心里住著一個委屈、憤怒的小孩。
當我的孩子哭泣時,我內(nèi)心的那些情緒被激活了,那個委屈憤怒的小孩也復活了,這讓我焦躁不安,情緒失控。
因為長時間的壓抑,我的情緒并沒有完全走出兒童期,在我系統(tǒng)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只會像個混不吝的大小孩一樣對待我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04
很多人討厭哭,總認為哭是不好的——是軟弱的、羞恥的,就算哭也要偷偷的找個地方哭。
在最近的熱門綜藝節(jié)目《幻樂之城》中,大張偉飾演了一個只會笑不會哭的人,他的臉上永遠只有笑容,哪怕是被同事嘲諷、被老板開除,也只會笑。
大張偉說:“生活之中痛苦有很多,但是我們要笑著面對,為了不哭大聲笑?!?/p>
可是明明他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開心、生氣、憂傷、憤怒,只能笑,哪怕再痛苦也只能笑。
大張偉的內(nèi)心深處,究竟有多苦,從我朋友小光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
朋友小光說,他小時候無論怎么哭,他的家人都會像沒聽到一樣,無視他。就是為了讓他明白,通過哭鬧要挾大人是行不通的。
有一回,忘記是什么原因,他一直哭,哭到半夜,家里仍沒有一個人理他。
大人們都去睡覺了,他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繼續(xù)哭。
客廳里沒有燈,很黑。就那樣,他一個人環(huán)抱著自己哭,直到哭累了,也沒人理他。
“從此,我就明白,我必須得不哭不鬧聽話,才能免除被拋棄?!彼f。
他時常覺得心里有一個洞,黑黑的,冒著冷氣,那是被拋棄的感覺。
兒時的他,害怕一哭就會被打罵處罰,害怕惹父母生氣,更怕失去父母的愛。
長大成人后,他在人際關系中處處退讓、犧牲自我權益,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在關系里乞討。
孩子哭,是在表達他的需要,是他在跟你說話。
一直說卻沒有回應,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滿足。
于是漸漸長成一個匱乏的孩子,一個匱乏的成年人,一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和情緒的人,一個精神上傷痕累累的人。
05
我們總是將哭與負面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但其實哭和負面情緒真的沒那么可怕。
電影《頭腦特工隊》講述了一個關于孩子情緒的故事。
影片中,大家都喜歡負責快樂情緒的樂樂,卻討厭負責悲傷情緒的憂憂。
但是,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后,情緒世界崩塌的小女孩萊利,卻因為憂憂漸漸好起來。
正是憂傷讓萊莉意識到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改變,以及她已經(jīng)失去的東西。
我們總認為憂傷不好,但事實上,研究表明,悲傷與更高的生理沖動關聯(lián),是在激活身體對失去作出反應。
其實,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是拖累。
因為有了怒怒,萊利才可以敏銳注意到自己被不公平的對待了;
因為有了怕怕,萊利才可以更快的遠離危險;
因為有了厭厭,萊利才能分辨自己的好惡;
而憂憂的存在,是在引導萊利了解她正在經(jīng)歷什么變化,她失去了什么,她到底怎么了。
所有這些情緒,使孩子們的人格更加完整。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和感受,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們的情緒表達。
就如同魚能游水、鳥會飛翔、人能感覺,我們有時會快樂,有時會憂傷,有時也會憤怒。
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們的正常情緒,他們的存在都合情合理。
喜悅、憤怒、高興、悲痛……這些情緒沒有高下、好壞之分。我們喜悅時笑容滿面、手舞足蹈,為什么憤怒時就不能怒發(fā)沖冠、捶胸頓足呢?
孩子也是一樣,有各種情緒,都應該允許被表達。
不一樣的是,大人們在經(jīng)歷過生活的重重歷練之后,能夠很好地排解負面情緒,而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理智思考。
哭成了孩子最直接的排解方式。
所以,不要再討厭孩子哭了,更不要壓制孩子的哭。
要讓孩子們勇敢地釋放自己,更要看到孩子情緒背后的真實需求。
不要試圖扭曲、控制孩子的感受與情緒,記得經(jīng)常告訴孩子:有想法就訴說,有情緒就表達。
孩子哭個不停的時候,爸爸媽媽要上前阻止嗎?其實爸爸媽媽要做到的就是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
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只有了解到自己為什么會哭泣,才會順藤摸瓜理清導致孩子哭泣的原因。情緒來源才是爸爸媽媽療愈孩子情緒的好幫手。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直認為孩子在哭泣時爸爸媽媽要先想辦法哄孩子,讓孩子的心情平靜下來。但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卻告訴我,如果孩子哭得讓爸爸媽媽覺得非常心疼的話。
一般是因為爸爸媽媽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心里面攢了很多不好的情緒,一直得不到宣泄。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爸爸媽媽也會感同身受,潛意識里害怕自己的情緒爆發(fā),因此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孩子因為媽媽離開而哭泣。老師急忙安慰孩子,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離開媽媽心里非常難過,但是你要知道媽媽馬上就會回來的。我們先去上課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的哭泣慢慢停止了,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讓孩子自己來畫畫,這時候孩子就已經(jīng)不哭了,專心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在不開心的時候,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
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
二、了解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
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
四、教育孩子以后怎么解決。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一開始表示自己深有體會,接著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爸爸媽媽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為了讓爸爸媽媽開心,孩子會壓抑自己,不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犯了錯會撒謊,受了欺負也會一個人忍著。如果在爸爸媽媽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會特別累,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xiàn)問題。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要很長的時間,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能夠讓孩子成長,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爸爸媽媽要和孩子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不要讓孩子把一些話都壓在心里,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爸爸媽媽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爸爸媽媽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孩子是無知的。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jīng)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nèi)已經(jīng)盡了最大的努力,今天,曾經(jīng)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孩子,也是為我們自己。
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小區(qū)里面兩三個孩子在一起玩,玩著玩著發(fā)生矛盾沖突了,開始吵架,互相搶東西,推搡,哭鬧,甚至打架。周圍大人的反應一般是如下幾種:
一、“調?!保号窦苤v和。有的家長能夠就事論事地公平處理,但也有很多謙遜有禮的家長,不管是不是自己孩子不對,都會要求孩子“放讓”,萬一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對,可能還會當著被“欺負”的孩子的家長的面,狠狠地教訓自己的孩子。
二、“看戲”:家長笑著看孩子打鬧,不干預,不參與。小孩子往往會為了成人看來連雞毛蒜皮都不算的事情吵鬧起來,一吵情緒還都很激烈,大人看了,覺得幼稚,所以會笑,甚至還會說孩子“羞羞羞”。
三、“參戰(zhàn)”:護雛心切又有點強悍的家長,可能會出面幫孩子討個公道。有的家長會質問欺負自己孩子的孩子,極端情況下,甚至會辱罵或者打他們。
孩子之間有矛盾沖突,大人應該怎么辦,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三兩句話不容易講清楚。今天我想討論的是“看戲”型家長,這類家長往往不會激起多大的爭議,因為他們的行為似乎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但在我看來,他們的行為對孩子的自尊培養(yǎng)和行為塑造是有害無益的。
試想我們自己,如果我們遇到困窘的時候,我們會希望別人笑著看著困窘中的我們,說“羞羞羞”嗎?如果我們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某日不慎被小偷偷掉了幾個月的積蓄,一個億萬富豪跳出來對我們說:才丟了這一點點錢,有什么好著急的,羞羞羞,我們會好受嗎?會服氣嗎?
在大人的眼里,也許孩子和孩子的一切都是小的,孩子的追求,孩子的欲望,孩子的感受,也是“小”的。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玩具被好朋友搶了,表演節(jié)目不如好朋友招人喜歡,喜歡的巧克力被媽媽強制分給別人,媽媽只表揚別人不表揚自己,都是足以引起情緒急劇波動的大事。在孩子傷心的時候,孩子最在乎的人: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如果表現(xiàn)得對孩子的痛苦毫不在乎,對于孩子來說,就意味著:我痛苦,媽媽卻不理解我的感受,她還笑話我,因此,她覺得我不好,她不愛我。
意見不一的媽媽也許會反對,說我們都是這樣被笑大的啊,不也沒事?我看我孩子還好啊,哭過以后照樣玩。確實,沒有哪個孩子會哭到天荒地老,哭完了孩子還是會回復平靜,但是這時,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孩子對大人的不信任感,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已經(jīng)扎下了根。將來孩子再受到任何委屈,要么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要么他們會哭得更撕心裂肺,好讓大人的表情由笑轉為嚴肅,直到大人關注到他的需要。在被嘲笑的過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沖突也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孩子也沒能從自己和大人那里學習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于是本來是一個培養(yǎng)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管理的能力的教育機會,在大人的笑聲中變成了一個打擊孩子自尊,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增殖的過程。
如果爸爸媽媽們能夠認同以上我所分享的,那么如下幾條建議,在下次您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發(fā)生矛盾時,可以參考。
第一,如果您判斷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是小case,孩子自己可以解決,那么您可以帶著平靜的心態(tài)和表情靜觀事態(tài)發(fā)展,或者干脆離開孩子的區(qū)域去做別的事情。
第二,如果您看到孩子之間很明顯存在著欺負和被欺負的情況,而且孩子自己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解決,需要您的介入,那么您的介入就要及時而迅速,處理的原則要公平而合理。公平和合理就意味著,對自己孩子執(zhí)行的規(guī)則和對別人孩子執(zhí)行的規(guī)則應該是一致的。
第三,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憤怒、傷心等)非常激烈,這個時候跟孩子講任何道理孩子都很難聽得進去,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助孩子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可以采取的辦法有:跟孩子共情,幫助孩子釋放或者平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具體用哪些方法,怎么用,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決定。
第四,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也許需要獎懲,但最終我們希望孩子在一次次沖突中,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獎勵和懲罰都不能作為主要的教育方式來運用,如何通過溝通來幫助孩子內(nèi)化群體交往的原則和情緒管理的辦法,才是父母最需要了解和熟練掌握的技巧。
育兒心得:孩子為什么會哭?
孩子為什么會哭?實際上,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有了不滿,有了壓抑,有了痛苦,就哭了。
強行制止孩子哭有害無益
快樂教育、快樂生活是家長和孩子的理想狀態(tài)。有的家長說,我很難長期做到。其實,偶爾為之就很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永遠定格在孩子的心中,這些將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所說的任何一種方式都不是要你每天都這樣做,或者一定要做得很完美,那不可能,但是你必須有這種意識,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處,該做的時候就要做。
孩子的成長需要快樂和輕松,但實際上,令父母揪心的是孩子的哭聲,從一出生哭聲就陪伴著孩子。今天為這個哭,明天為那個哭,很多父母最怕聽到孩子的哭聲,孩子一哭就慌了。怎么才能讓他不哭,讓他只有笑聲而沒有哭聲?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孩子哭沒錯,家長的認識有誤區(qū)。
很多父母一見孩子哭了,第一反應是制止孩子哭,想方設法去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別哭??墒强抻心敲纯膳聠?有誰聽說過孩子哭一哭會導致什么嚴重的后果嗎?沒有。孩子哭沒那么可怕,他從一出生就哭,哭是他正常的一種情緒發(fā)泄??薨殡S著每個人的一生,有時候我們成人也要哭一哭來緩解情緒和壓力??夼c笑一樣,是人的兩種不同情緒。為什么他笑的時候你不去制止而哭的時候要去制止呢?你要明白,孩子哭不可怕,別慌,別著急,讓他哭一下,舒緩一下情緒,再來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哭。舉個例子,孩子要去爬陽臺,這是很危險的,有可能掉下去沒命。父母的理智在警告,絕不能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一定要制止。但對孩子來說,他想爬陽臺,那是他的一種好奇心,這種欲望驅使他根本不去想危險不危險。父母的制止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欲望,孩子的欲望與父母的理智形成沖突,孩子哭了。
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孩子無理的哭幾乎都是因為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與父母的理智產(chǎn)生沖突,孩子認為父母有意阻止他,所以用哭來抗議,來發(fā)泄不滿。這就是大部分孩子哭的原因,比如他要去玩很容易摔碎的貴重物品,他要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他要得到他不該得到的東西,等等。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非理性欲望,有責任去糾正他。
孩子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有了不滿,有了壓抑,有了痛苦,就哭了。父母怎么辦?有的父母慌了,第一反應就是不讓他哭。其實沒必要,哭一兩聲沒什么大不了,練練嗓子而已。讓他哭,讓他發(fā)泄一下壞情緒。我們成人事業(yè)不順感情不和的時候也要哭幾回,孩子比你更沒理智,怎么能不讓哭呢?不能剝奪孩子哭的權利。你要認識到,孩子也是個人,孩子的成長過程會有不斷的非理性欲望冒出來,這是他的天性,這些非理性欲望會不斷地被壓制,所以他必須承受欲望得不到滿足的痛苦。他通過哭一兩聲,哭出高潮,先把不滿發(fā)泄出去。
找準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孩子哭過后,父母的理性教育就可以開始了。為什么要等他哭完呢?假如我們要去說服某個人,千萬不要在他氣頭上去說,沒用的,那時候他處于情緒高峰,聽不進去任何話。必須等他氣消了,心平氣和的時候再跟他講道理。孩子也一樣,必須等哭的高潮過去。有的父母看孩子哭興正濃,慌了,趕緊做工作,結果事倍功半。再加上處理方法不當,這時候有什么要求都答應他,反而被孩子抓住了弱點,以后想要什么就用哭來嚇唬你,哭成為了孩子的殺手锏。
所以讓他哭,必須等他哭的高潮過去后,能聽進一些話的時候,再開始跟孩子講道理。像前面孩子爬陽臺的例子,父母可以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這陽臺你爬上去,會摔下去的,你摔壞了爸爸媽媽怎么辦?以后不要爬了,爸爸媽媽也不敢爬。”用孩子能聽懂的方式講,不管孩子能聽進去多少,甚至當耳邊風,你也要這么講,講多了,他總能聽進去一些。你堅持這樣做,讓他習慣你的方式,他就明白他哭完之后,你就要跟他講道理了,他知道這個道理的重要性,就能把道理當回事。
對待孩子的哭,有的父母采取軟的辦法(答應他無理要求),有的父母采取硬的辦法(使用暴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以理服人,才是王道。在實際中你可以靈活運用,比如說在他接受道理之后加一點獎勵等。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明白,現(xiàn)在讓孩子哭一下,是為了讓他以后少哭。你想找到一下子制止他哭泣的做法,只會導致他以后更經(jīng)常地哭,以哭來要挾和耍賴。
因此對孩子的這類問題,我們最好不要針對問題的表面去糾正,而是要針對問題的根源來矯正。孩子正在成長中,習慣幾日一變,性格幾日一變,如果父母只看問題的表面,慌了手腳,頭痛治頭,腳痛治腳,天天都處于忙亂和煩躁中,愁眉苦臉,心力交瘁,哪還有精力來教育孩子呢?
被安慰的孩子,為什么仍在哭
“我女兒一有情緒總是大吼大叫的,每次被弟弟欺負了,都不會好好說話的,基本靠吼。我有時候就想到要接納孩子,就跟孩子說,我知道你難過了,媽媽知道了,你別哭了,你讓一下弟弟。可是女兒還是要哭,我就控制不住吼她了:你話不會好好說,非得要我吼嗎?”
“我也是這樣吼孩子的,當她發(fā)脾氣時,我跟著她吼,我也想接納孩子啊,我學習了你們說的「接納」孩子之后,我開始試著不指責她、不制止她、理解她、接納她的情緒、但結果往往是她哭的更厲害了,接納沒用?!?/p>
“接納了之后,孩子還是哭啊,這是為什么?”
做這行這么久以來,我經(jīng)??吹竭@樣的留言,“我說了理解她了,怎么還是哭,怎么樣才能不哭???”
媽媽們納了悶了:我明明有做到接納孩子啊,她還是要哭,接納沒有用,看來,教育孩子基本還得靠吼。是我的“接納”沒有用嗎?
不是接納沒有用,真相是:我們理解錯接納的含義了。
我們接納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聽從我們的,這是把接納當成了一個工具——止哭大法。
我們嘴里說著:“唉呀,寶貝,媽媽知道你難過了”,心里想的卻是:“你夠了沒有?什么時候可以閉嘴???(心口不一)”
接納不背這個鍋:接納不是為了止哭,而是一種深深的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先來看看以下的兩個場景:
場景1
一個孩子的東西被人拿走了,孩子大哭,媽媽的反應
1、“我知道你難過了,你的東西被隔壁小王拿走了,你心里很不舒服了吧,好了好了,媽媽知道了,不要哭了,沒事的?!保ㄈ缓髸鲆恍┦虑橄胱尯⒆涌禳c開心起來)
2、“你的東西被隔壁小王拿走了,你很生氣吧,如果是我的東西被人拿走了,我也是會很難過的,媽媽知道這種感受很不好,想哭就哭吧?!保ú蛔鍪裁?,只是擁抱,或者無聲陪伴)
場景2
一個女生的貓咪丟了,她很傷心,男朋友的反應
1、“貓咪丟了,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為你感到難受,不要哭了,貓咪會回來的,會好的。”(然后會做一些事情,讓女朋友心情好一些)
2、“貓咪丟了,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很難過,我以前也有只小狗走丟了,那時候我吃不好睡不好,我特別能體會這種感受?!保ú蛔鍪裁?,只是擁抱,或者無聲陪伴)
如果你是場景里那個正在難過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
第1種反應是同情,是勸導;第2種反應才是共情,是接納。
兩種反應的區(qū)別在于:我是否能夠理解你的經(jīng)歷,我是否能夠是允許你有情緒。
人們對另一個人的經(jīng)歷感同身受時,通常能理解他為什么這樣,于是就能夠接納他有這樣那樣的情緒。
“你可以在那個情緒里面,我并不想著把你拉出來。你可以呆在難過里面,跟這種情緒處一會,我陪你?!?/p>
如果一個人在失去后,沒有經(jīng)歷過哀傷,就會進入抑郁——弗洛依德如是說。
哀傷不是病理狀態(tài),因為哀傷是沒有“讓人感到低自尊的”,如果能夠體驗哀傷,那么過一段時間后,這個人會自己走出來。那些走不出來的,是沒有辦法哀傷,進入轉為自我攻擊了(對自己的批評責備否定)。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性得了抑郁癥,她的先生很想幫助她,于是把她帶到了咨詢室。在咨詢室里,妻子一直默默不語。先生告訴咨詢師,妻子發(fā)生過什么事,怎么突然就進入抑郁狀態(tài)的,當妻子聽到先生說自己受了很多苦的時候,她的眼淚不由得唰唰往下掉,如掉了線的珠子般滾下來。
看到妻子在哭,先生突然手足無措了起來,他著急地問妻子:“你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你跟我說啊,你不說我不知道你怎么了,你倒是告訴我啊,你這樣我很不舒服?!?/p>
妻子沒有回答他,只是默默掉眼淚。咨詢師告訴先生:“你可以試著不去追問她為什么嗎,試著去理解她現(xiàn)在的情緒,她在難過,可以試著允許她難過嗎?”
先生安靜了下來,試圖控制自己不要把妻子從難過里拉出來。他對妻子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難過。
可是妻子還是在哭,并且哭得大聲了起來。
先生慌了:“她還是在哭啊,怎么樣她才能不哭呢,我看著她哭,我很想為她做點什么讓她好起來?!?/p>
先生控制不住自己的焦慮,所以他當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阻止妻子不要哭,試法讓妻子情緒好起來,因為當下哭泣的妻子,讓他非常不舒服。
「安慰」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有個人在我們面前哭的時候,通常我們的反應是:搞清楚她到底為什么哭。
我們急著要讓她告訴我們,她是怎么了,然后開始各種放大招,別哭啊,別哭。上面例子說的那位先生就是如此,他想要妻子盡快從情緒里好起來,他說,我都試著去理解她了,她怎么還要哭啊。
當一個人在哭的時候,不需要解釋為什么要哭,因為這個人用眼淚代替語言在表達了。也許我們聽不懂,但是,我們可以允許她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哀傷,這就是陪伴。這樣子的陪伴,才是接納。
當一個人在哭的時候,另一個人斗志激昂地喊口號,這是無能為力的陪伴。他正處于哀傷當中,另一個人卻想盡各種辦法逗他振作起來,“別哭啊,明天會更好,別哭啊,人定勝天,別哭啊,不要難過”,這兩個人是處在不同狀態(tài)的:
一個人覺得無力,另一個人覺得你應該要有力氣的。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xiàn)了,一個想當拯救者,另一個人變成了是有毛病的人。這就是無能為力的陪伴。
無能為力的陪伴,是很多人攜帶多年的陪伴模式,如果成長過程是被大人無能為力陪伴著的,后來就會變成無能為力的陪伴者。這種陪伴是帶著焦慮的,也就是說,你看到對方有情緒,你很焦慮不安,然后會失控,忍不住做一些阻止對方哀傷的行為。
我們很想要把這個哀傷的人拉出來,可是硬是要拉這個人出來的話,不但我們自己有挫敗感(我沒有能力幫助到他,我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人),對方也有挫敗感(難過是不可以的,我又做不到馬上開心起來,那我是一個有毛病的人)。
所以,當孩子在哭的時候,我們?nèi)绻麕е箲],無論我們對孩子說出怎么樣高大上的共情的話,也是假共情,因為我們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我們所謂的“我理解你”,不過是為了要孩子不哭。
“我理解你”變成一個精心包裝過的手段,代替了粗暴的“不準哭”。只是方式不一樣,目的都是一樣的。這也很多媽媽學習心理學的目的,找高大上的手段,來更好地控制孩子。
接納是:我理解你當下的狀態(tài),我接納你現(xiàn)在的無力感和哀傷,接納你現(xiàn)在的痛。你可以跟你的情緒在一起,如果我找不到辦法去陪伴你,我不打擾你,靜靜在一旁就可以了。這就是有所作為的陪伴,當我們找不出任何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做的是滋養(yǎng)對方,允許他們有哀傷在流動。
所以,接納并不是止哭大法,接納首先是共情,當一個人被共情連接時,他的神經(jīng)化學物質就會發(fā)生改變,平靜的神經(jīng)化學物質會取代壓力激素,壓力隨之消散。
接納是我理解你的無力,同時我接受你現(xiàn)在是無力的,我不會去拉著你離開情緒,我是陪著你在情緒里。
接納是一種涵容,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滋養(yǎng)。當一個人被這樣滋養(yǎng)過后,會體驗到愛的流動,會有修復哀傷的能力,會理解自己的情緒,會有能力走出哀傷。
回應是很難讓情況好轉的,而真正能讓事情變好的轉機是彼此的聯(lián)接,另外,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接納,一個能接納自己的人,接納他人的能力是自然而然的。
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媽媽會越來越喜歡寶寶。但是在生活中,除了寶寶的可愛,還有很多的煩惱困擾著媽媽,好比下面這個例子:
寶寶會特別喜歡某件東西,總是愛不釋手,這個東西可能是一塊小帕子,可能是孩子的一個小玩具……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這個東西真的是到了寸步不離的程度。那么,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呢?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幫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1、什么是戀物?
戀物,主要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依戀行為,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化為“完全獨立”過程中所特有的行為。通常情況下,寶寶在六個月到三歲之間容易出現(xiàn)這個行為,同時,在寶寶兩歲左右的時候會特別嚴重。
2、寶寶為何會戀物?
簡單來說,戀物是寶寶在尋找安全感。寶寶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和朝夕相處的媽媽慢慢分離,寶寶一時間沒有辦法適應就會找一個提供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時候,寶寶會感覺到特別不安,這時,這個物品就變得非常重要。
3、寶寶一般會對哪些物品迷戀?
通常情況下,寶寶會喜歡一些比較柔軟的東西,因為柔軟的東西寶寶能夠擁抱、把玩,可以很好地控制它。
一般情況下,寶寶會比較喜歡這五樣東西:乳房、奶瓶;手指頭、玩具或者拳頭;寶寶自己蓋的小被子;柔軟的物品,比如毛絨玩具、毛巾等;或者是照顧者的身體的一部分,比方說一些孩子會特別迷戀媽媽的頭發(fā)。
4、如何看待寶寶對于物品的迷戀?
有的寶寶戀物時間很短,但有的的寶寶戀物時間會比較長,還有的寶寶可能一開始不戀物,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可能會因為某件事情又突然退回到不安全狀態(tài),會重新喜歡上一件東西。特別是生病住院的幼兒,就更想要一個熟悉的東西來陪伴自己了。
因為寶寶生病的時候,不但要忍受著身體上的疼痛,可能還要和親人暫時分開。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有一件熟悉的東西陪伴自己,孩子就會安心很多。
如果寶寶戀物對正常的生活沒有影響的話,爸爸媽媽就不用太過于擔心了,只要幫助寶寶慢慢改掉這個習慣就好了。但是,如果寶寶過度迷戀的話,爸爸媽媽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讓寶寶盡快改掉這個壞習慣。
5、如何戒除戀物的習慣
第一,最好不要強制戒除。爸爸媽媽可以選擇用曲折迂回的方式,比如,把舊棉被切下一小塊,放在寶寶的身邊,給寶寶一個寄托。如果寶寶非常喜歡一件東西的話,我們要確保這件東西的衛(wèi)生,比方說,可以買兩件這樣的東西,然后時不時換洗,防止細菌的滋生。
第二,我們不妨給寶寶找一些替代品,這樣寶寶就不會一直迷戀一樣東西了。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一定要一樣,不要一個堅決不給孩子繼續(xù)戀物的機會,另外一個卻一味縱容。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可以帶著寶寶和依戀物來一場告別儀式,讓寶寶跟這個東西告別。平時多培養(yǎng)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戒掉戀物的習慣。
寶寶戀物是一種尋求安全感的方式,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好還是能夠使用溫和一點的方式,讓寶寶改掉這個習慣,這樣更有利于寶寶的成長。
導讀:寶寶在8個月以后吃手要比以前少很多。但會固定吃一個手手指頭,長期吃手有一種信號,我們要早一點干預。其他的正常不用過多的干預。
不能讓孩子不吃手,但是分年齡段,四歲以后再吃手肯定是有毛病。不同年齡吃手方式不一樣。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應該會吃手。傻孩子不會吃手,兩個手到不了一塊。所以吃手是孩子心心理發(fā)展的一個表現(xiàn),也是嬰兒口部運動的核心。同時孩子吃手可以增強自信心。
早期國外研究孩子吃手的比較多,如果父母在一兩個月或者是三個月以內(nèi)開始阻斷孩子吃手,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孩子長大以后自信心不足,多疑、膽小。寶寶吃手主要可以滿足口腔和心理兩方面的需求。
6個月的寶寶吃手的習慣會改進很多,寶寶開始能夠坐起來了,周圍的一切都是新鮮的,都等著寶寶的探索。寶寶開始用抓拿來探索世界。手整天都在忙活著,自然就吃得就少了。
寶寶在8個月以后吃手要比以前少很多。但會固定吃一個手手指頭,長期吃手有一種信號,我們要早一點干預。其他的正常不用過多的干預。
老吃一個手指頭是一個信號,玩的游戲中,這個手玩著,那個手吃一些,這種習慣可能要延遲到三四歲。究其原因,首先是媽媽沒有很好的回應孩子,媽媽經(jīng)?;貞⒆?,孩子吃手非常少。這種是心理治療,要擾動他的吃手行為。先吃一個手,一旦先把這個勾打開,小孩能夠接受是你最好的方法。你突然不讓吃了,他肯定不接受。先吃其他的,一旦這個開始松動了,這個勾松了,再開始把他的手攢上。他吃的時候可能是有安全感。你先給他做一個口部的按摩,他就自然不吃了。
五六歲以后的孩子還吃手,我們會用牙托,那么大的孩子就知道吃手很難看,就是控制不了。上大班了,人家都不吃就我吃,吃了覺得寒蟬,不吃的話難受。大的孩子帶牙托,他自己想改變那種狀況,媽媽在幫你帶牙托,他必須要接受。吃手跟抽大煙一樣,感受一定是嘴包著手的感覺才會出現(xiàn)。一旦變成一個鐵的勾了,一吃就扎著了,沒有那種感受他自然不吃了。
喜歡《寶寶為什么在幼兒園哭》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健康教案在幼兒園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寶寶在幼兒園鬧哭,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理上的問題 和一般所認為的單純情緒上的問題不同,生理上產(chǎn)生病痛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哭泣的行為,如感冒、發(fā)燒、腸胃不舒服時,寶寶因為疼痛、難過而...
為什么你不喜歡孩子哭? “一聽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讓他不要再發(fā)出任何聲音?!?很多人在面對孩子哭時,常常會萌發(fā)這樣的情緒: 不想聽到孩子哭,聽到就煩。 于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不許哭...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小班下學期主題教案:蛋寶寶為什么哭》,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教案目的】 1、學習一個一個有序地進出門。 2、體驗有序進出門帶來的安全感。 【教案準備】 1、物質準備:圣誕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