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父母有告之孩子的義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父母有告之孩子的義務同事和我說:“看你兒子教育得多好,多懂事,瞧我們家那個只比你兒子小幾個月卻不知體貼,好像不是太懂事呀?我生病時怎么說都纏住我不放,一點也不知道關心他人-----”她列舉了兒子的一串串行為,我聽完笑她:“這些都是你給他造成的?”“怎么能是我造成的?他就是不懂事?”“懂事是天生的?因為你沒有告訴他,教養(yǎng)他?”“???!”同事一時語塞。其實孩子從出生到現(xiàn)在,從一張白紙到涂滿斑斕色彩,從無到有,那是學來的不是天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從這一點來說,父母就有告之孩子應該如何去做的義務。以前家里成員很多,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父母的言傳身教,兄弟姐妹的相互關愛禮讓就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到如何孝順老人,如何尊重長輩,如何關愛他人,可現(xiàn)在家家一個孩子,父母忙于工作,祖輩又溺愛孩子,結(jié)果指望小家伙從中學到什么反而很少,怎么辦?那就得靠父母多告訴孩子在什么情況下該如何去做。下面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教養(yǎng)孩子的幾個例子,從中也將孩子的親情教育、關愛他人,照顧他人的思想融入其中。
每到節(jié)假日給在外地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打電話,首先我們問寒問暖,然后喊兒子來說話,告訴他們我們過得很好,很是想念他們,希望他們來并多注意保重身體等等。放下電話還要跟孩子說:“他們年紀大了,需要我們晚輩的關心問侯!”等等,盡管有時兒子不說話但是這種做法我們從孩子出生到現(xiàn)在從未間斷,而且外出看見老人我們也經(jīng)常問好,并講如何對待老人,做車時要給他們讓座等等,結(jié)果時間一長,兒子自然而言就懂重如何尊敬老人了。
還有父母生病時,有些父母尤其是媽媽即使自已病了,但從不告訴孩子,而是強忍著不告訴孩子。其實這很不好,你不說孩子根本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長期以往,想讓他有人情味,懂得關愛他人談何說起。一般這種情況,我都會告訴兒子,我生病了,哪不舒服,需要你的幫助,然后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就像你生病時媽媽照顧你那樣,所以時間長了,我一說不舒服他就會跑過來問:“需要幫助嗎?”然后端水給我喝,有一次還學著我照顧他的樣子拿著他的小紗布弄濕放在我的額頭上,這時我都表揚他,謝謝他,夸獎他是個懂事,懂得關心他人的人。每每這時兒子都像長大了似的驕傲地抬起頭。
遇到孩子從未經(jīng)歷的事情,我就會告訴他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啟發(fā)他應該如何去做才好,平時看電視看碟片我都會陪著他一起看,給他講解,并告訴他這些人物哪些是受人尊重的,哪些是被別人所不齒的,是不好的行為,要懂得明辨事非。結(jié)果時間一長每看一個碟片他都能從中學到東西并指出哪些不好,不要做。
日常生活其實最能讓孩子學到東西,除了培養(yǎng)他多注意觀察的能力外,家長的這一告之行為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孩子的小腦袋里隨著歲月的增長逐漸裝滿了東西,這些東西有很多是父母給他灌入的,好與壞,情與理,全在父母輸入的內(nèi)容。YJS21.coM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嘴懶,要記得多對孩子說呀?!對孩子履行告之義務,你會收到倍事半功倍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
●“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沒有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他們會思維遲緩,缺乏愛的安全感。
●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華人父母愛面子,又想鼓勵孩子上進,于是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只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子女是屬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因此,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給孩子指定發(fā)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也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些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和諧關系被犧牲。
●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xiàn)的指針
在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現(xiàn)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睡眠不足會影響發(fā)育,腦力會減退。
●認為孩子應該把全部時間拿來學習
有調(diào)查顯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通過處理家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增強,長大后比較能面對挫折。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做家事,也就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分擔責任和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缺乏幽默感和輕松的一面
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沖突。
●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愛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父母不該把愛當作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擋箭牌。
●認為養(yǎng)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華人父母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tài)度是,養(yǎng)孩子是一種命運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樂趣。
家庭教育屬于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里毫無感覺地完成的。
1
父親的教育是樹立人生的主心骨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爸爸是教學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痹诤⒆?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父親往往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孩子有較大的空間去發(fā)揮,也可以鍛煉自立的能力。所以,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無巨細的體貼照顧,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隨著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親作為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往往承擔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時間陪伴家庭,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愛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說父愛如山,孩子身邊沒有一個堅實的依靠的時候,就會變自卑、焦慮。長大之后,哪怕成為一個健壯的大人,孩子也無法擺脫這種不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在事業(yè)上很容易墨守成規(guī),恐懼失敗,不敢突破創(chuàng)新,不敢做出新的嘗試。
這往往會使得他的事業(yè)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開新的天地,這嚴重制約了個人事業(yè)所能達到的高度。
所以無論再忙,身為父親也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父親的關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個足夠堅強的后盾,產(chǎn)生安全感,做事就會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腳。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倡導者,他的六個小孩中學之前都是鄉(xiāng)村生活,可是都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yè),現(xiàn)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博士學位,現(xiàn)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yè),后被美國圣約翰大學錄取,博士學位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yī)科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就讀于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8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
他的育兒秘訣就是:把父親當做事業(yè)來經(jīng)營,他覺得父親是一個終身事業(yè),在所有日常事務中永遠排第一。他說: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2
母親的修養(yǎng)決定了孩子的品德
奧地利個關愛女孩協(xié)會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提問:如果一個家庭有一雙兒女,但只有一筆教育經(jīng)費,你投給誰?他們的答案是:投給女孩。
因為教育了一個男孩,你只教育了一個個體,而教育了一個女孩你就教育了一個家庭,教育了一個民族,教育了一個國家。
這并不是虛言,一個人從出生到入小學前所承受的教學和日子閱歷,是一生的根底。這一期間的孩子首要日子在家里,承受家庭教學。孩子在家里和媽媽共處的時刻多,媽媽與孩子互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媽媽給孩子哺乳、到穿衣、吃飯、做人、做事都構成了一個文化全體,而這個全體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無量的。
一個人素質(zhì)包括身體素質(zhì),科學文化素質(zhì)和思想道德素質(zhì)。人格品質(zhì)有:自愛、自重、自信、信念、堅持。母親的大愛是成就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事業(yè)平臺的關鍵。
嬰兒時期,人的意識極為單純,行為習慣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對母親有一種獨有的依戀。母親的行為舉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與惡、真與假、好與壞、是與非的最初概念,這個基礎將決定他們成為怎樣一個人。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所說:“孩子道德發(fā)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nèi)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fā)展中變得如何,決定于有什么樣的母親?!?/p>
我們常說嚴父慈母,母親對待孩子往往更溫柔、更寬厚,父親往往更為嚴厲,女性的特質(zhì)決定了母親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所以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親帶大的女孩一般比較像男孩子,脾氣往往比較直接。被母親帶大的男孩則一般比較溫柔寬厚,包容性更強,不喜歡咄咄逼人。
老子講,柔能克剛,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剛強更有力量。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能夠讓孩子養(yǎng)成寬厚待人的處事方式,這樣的孩子不尖銳,在踏入社會之后,往往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受母親影響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業(yè)發(fā)展、人際關系都相對穩(wěn)定,不容易出現(xiàn)激烈的變動。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正確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父親和母親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而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發(fā)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親和母親,都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全面發(fā)展,讓孩子既可以飛得高,也能飛得遠,擁有一個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今,我國的離婚率是居高不下,離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特別是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離婚率都高達30%以上。離婚對于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毋庸置疑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父母離婚會對孩子產(chǎn)生傷害,美國一些學校的心理學家就離婚對兒童的影響進行了調(diào)查,他們發(fā)現(xiàn)父母離婚對兒童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年齡的離婚家庭,兒童的適應和反應是不同的:
(1)2歲半—3歲3個月兒童表現(xiàn)出的是倒退行為。
(2)3歲8個月---4歲8個月的兒童表現(xiàn)出易怒、攻擊性行為、自我責備和迷惑。
(3)5—6歲的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焦慮和攻擊性行為。
(4)7—8歲兒童表現(xiàn)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5)9—10歲的兒童表現(xiàn)出失落感、拒絕、無助、孤獨及憤怒與忠誠的矛盾。
(6)11歲以上的兒童表現(xiàn)出悲傷、羞恥,對未來和婚姻感到焦慮、煩惱、退縮。
一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
1、被遺棄感、怨恨感等消極情緒滋生。
表面上看來,父母離異幾乎對所有孩子來說都是災難,時值青春期的孩子遭遇這種家庭變故,這份災難就更加深重。所有孩子無一例外地會在心里形成這樣的三段論:因為我不好——爸爸媽媽就不再相愛——所以他們就離婚不要我了!
孩子的這個結(jié)論對于未成年的他們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離異而喪失對自己的公正評價,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或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們中大多都會因為父母離異而變得太過懂事或太過敏感、自卑,并因此而討厭自己或?qū)Τ袚鷵狃B(yǎng)責任的家長過度依賴、掌控,擔心已經(jīng)失去一個家長的愛了,如果身邊家長再婚會再次拋棄他們,使他們成為孤兒,這份恐懼在孩子心中很牢固。
2. 容易出現(xiàn)較嚴重的性格缺陷。
父母親是子女的首任教師,而離異家庭帶給子女的卻是殘缺不全的個性影響與教育,這樣必將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有的離異父母各自抱著補償子女或者視子女是今后生活的包袱等心理來處理與子女的關系,致使子女在性格形成中,出現(xiàn)多種性格缺陷。
3.人際關系處理不好。
生活中,有很多因家庭父母離異,子女在情緒、情感上發(fā)生大的變化的事例。他們在父母離異的過程中以及離異后,表現(xiàn)出:膽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極端、不相信人等,這些行為和性格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他們與周圍的同學、師長、朋友的交往,造成他們與人交往相處能力的下降,結(jié)伴難度的增大。
4.自卑,容易缺失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破裂家庭給他們心靈蒙上一層陰影,致使他們喪失生活和學習上的信心,在行為上具有較多的逆常表現(xiàn),如易怒;與父親或母親產(chǎn)生強烈的對抗情緒;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溫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為的影響,行為的反社會傾向與對立情緒比較嚴重等。正因為如此,原是優(yōu)等生的學生相當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離異,使他們在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狀態(tài)上,出現(xiàn)明顯的下滑,甚至結(jié)識不良的社會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沒有安寧的婚姻要不要繼續(xù)
專家研究,離婚并不是導致孩子受傷的唯一原因,夫妻相互攻擊詆毀對孩子的打擊才是致命的!事實表明:不離婚而成天爭吵、互相謾罵攻擊、拿孩子撒氣、毫無溫情的婚姻比和平分手繼續(xù)給孩子愛和支持的離婚對孩子的傷害要大得多!
對于孩子來說,夫妻情感狀態(tài)的順序是:最好是擁有和諧恩愛的好婚姻——其次是和平分手繼續(xù)給孩子關懷的好的離婚——再次是不好不和諧的婚姻——最差的是互相攻擊詆毀的離婚,那會讓孩子對人性、情感徹底失望,因為她們從父母口中聽到、眼里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惡和冷漠,不但當時有被棄感,甚至對他們將來的情感婚姻生活都帶來終生不良影響:他們不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值得信任、彼此支持、長相思守的感情!這有可能會讓他們想當然地把從父母處學來的經(jīng)驗,放到現(xiàn)在的情感中,比如對朋友或配偶過度掌控、猜疑、不信任,進而為情感、婚姻的失敗埋下伏筆。
因此筆者建議,如果卻確實不能和諧幸福的在一起生活,能做到和平分手對孩子也是好的。
三、離異后,如何正確關愛孩子?
一、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反常情緒和行為。
夫妻離異,對離異雙方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會帶來雙方在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而子女,特別是年幼的子女,因其有很強的模仿性,加上在壓抑的家庭中生活,會很快受父母的影響,導致其在心理上出現(xiàn)不正常的變化。因此,無論子女和離異后的哪一方生活,不要在子女面前說或者做一些過激的事情,以免傷及子女已經(jīng)受到傷害的心靈,使他們更壓抑,更消沉。離異家庭的父母親應該做到的,是如何讓子女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父母的行為,并接納這個現(xiàn)實,從而使他們盡快的走出家庭離異的陰影。
二、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跟孩子交流的核心內(nèi)容是: 第一.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沒有人能代替你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你是個好孩子,我們分開不是因為你,是因為工作或情感的原因,跟你完全沒有關系,你千萬不要因此而覺得自己錯了或不可愛、沒有價值!你是上天派給爸爸/媽媽的天使,是最好的,唯一不可替代的! 第三.再婚是為了找個人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更好地愛你,但是沒有人能搶走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你永遠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我們永遠愛你!
第四.生小弟弟/小妹妹是為了你不再孤單,有他們陪你玩兒,但是這并不表明他們能夠替代你,搶走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你永遠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我們永遠愛你!
三、再婚和生二胎要征求孩子的建議。
對于經(jīng)歷父母離異的孩子,心理學對父母的建議是,在兩件事情上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地反復向孩子說明:一是再婚;二是再生第二個孩子!否則會釀成許多心理悲劇。
再婚和再生第二胎,孩子的心理解讀都是:再一次被拋棄,對于他們來說那是萬劫不復的滅頂之災!有些父母處理不好,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自殺、掐死襁褓中的弟/妹等極端舉動,所以父母不要操之過急,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談這件事,要一次又一次地向孩子說明并征求孩子的意見。
對于婚姻要慎重,既然組建的家庭就要為家庭和孩子負責,切不可將婚姻當兒戲,輕易結(jié)婚離婚。若是非要走到離婚這一步,離異家庭的父母也必堅持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夫妻雖然離婚了,但是,孩子永遠夫妻雙方共同擁有的,不管孩子歸誰管理,都不能割舍母子或父子親情,為此需要夫妻兩人捐棄前嫌,共同合作,不要把夫妻之間的怨恨和不滿,發(fā)泄到無辜的孩子的身上,為孩子營造新的、溫暖的家,讓離婚對孩子心理的造成的傷害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正常的發(fā)展。
最近,WHO發(fā)布的資料表明,抑郁為全球范圍內(nèi)10-19歲青少年的頭號致病致殘因素。自殺為青少年第3位的死因。17歲以下兒童至少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該群體如此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既有復雜的社會因素,也有兒童青少年自身特點因素,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則是父母。
社會急劇發(fā)展,人的適應能力不穩(wěn)定,激烈的社會競爭先施加于父母,而父母在教養(yǎng)孩子過程中又把心理危機施加給孩子。兒童青少年是人群中最敏感和脆弱部分。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單親兒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的今天,兒童青少年適應環(huán)境、應對壓力的能力更差,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出現(xiàn)明顯反應。
父母教育子女過程中常犯的錯誤
盲目攀比: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對孩子期望值太高,當孩子的表現(xiàn)與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時,就埋怨、指責。對孩子的表現(xiàn),不合心,不滿意;總拿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做比較,不僅引起孩子的反感,還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成長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孩子聽慣了負面的評價,沒了成長的自信,沒了成功的欲望,長此以往,就會表現(xiàn)明顯內(nèi)向、孤僻,容易發(fā)生抑郁、焦慮、強迫等疾患。
錯誤補償:這樣的父母往往因為孩子幼時受過委屈或自己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結(jié)果想方設法從物質(zhì)、金錢方面予以補償,自己辛苦工作,勤儉持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是對孩子卻異常大方,隨意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有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之窩,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孩子不能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著給他們找工作,還想著要給他們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chǎn),哪怕自己為此吃盡苦受盡累也心甘情愿……。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養(yǎng)成自我中心、自私的性格特點,不懂得感恩,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必然出現(xiàn)各種心理反應。
醉心圓夢:有些父母年輕時抱負遠大,但是,陰差陽錯沒能實現(xiàn),于是乎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載體,不顧孩子的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只盯著孩子的作業(yè)本和成績單,只要求孩子成績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為了孩子能夠出眾、拔尖、多才多藝,還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有沒有特長、有沒有興趣。最終導致孩子產(chǎn)生厭惡、逆反情緒,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以上錯誤的根基在于:許多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功利主義思想明顯,重軀體輕心理,重知識輕能力,重智力開發(fā)輕人格培養(yǎng)。
給父母的良方
“放下身段”傾聽孩子的聲音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成人差,遇到問題時更容易表現(xiàn)出悲觀失望的情緒,甚至會委屈地哭泣,這種情況下,父母應當放下身段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帶著愛去傾聽,唯有溫熱的愛,才能把孩子的心靈捂暖,心中的“冰”自然會融化。抓住時機傾聽,如果時機選的不恰當,非但幫不上忙,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系
構建良好的親自關系,必須從孩子小時開始。少些應酬,多些陪伴,少些自我,多些家庭。多和孩子互動,一起游戲、一起活動,特別要重視和孩子相處的“質(zhì)”,忌三心二意,人在曹營心在漢,讓孩子感覺你是在敷衍,要拋開一切,全身心投入地互動,才能做到心的交融。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站在和孩子平視的角度,把孩子當自己的朋友來相處,尊重孩子,避免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如此才能看見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與孩子也會有更真誠的關系,更利于建立牢固而親密的親子情感。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但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
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
請記住這句話:“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p>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滿,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尊重孩子的選擇,多征求孩子的意見,放棄完美主義,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xiàn)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xiàn),反而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家庭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勝過簡單說教。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自己要做到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道德規(guī)范,樹立慎獨意識,言行一致,不當著孩子面爭吵,不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壞話,不動輒抱怨,不隨意暴怒發(fā)脾氣,少游戲多學習。
處于婚姻中的兩個人決定離婚,必然是清楚對方已經(jīng)不適合自己了,婚姻維持下去最多的還是傷害,所以才會做出離婚選擇。離婚的時候很多人會想要分出誰對誰錯,其實,不一定是錯誤導致離婚,大多時候是因為兩人明白彼此不再合適,沒有更好的辦法繼續(xù)。
離婚對婚姻中的雙方都會多多少少造成一些傷害,但是在離婚事件中,往往傷害最大的是孩子。有很多家長十分在意孩子的感受,其實自己已經(jīng)沒有力量支撐這個婚姻了,但是還是想為孩子維護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在一直苦苦支撐。還有一些家長已經(jīng)離婚,但是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解釋,害怕孩子會記恨自己。更有一些家長為了離婚,開始攻擊對方,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可以和自己一條戰(zhàn)線,說盡了另一方家長的壞話。
一些不良的行為導致了許多父母離異的家庭,孩子缺少另一方的關愛,往往是孤僻、偏激、仇視他人、敵視社會,出現(xiàn)很多心理問題。到底,婚姻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怎樣離婚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清源心理咨詢中心和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家庭的破裂對成長中的孩子影響很大。不僅影響他們的學業(yè)、社交能力,而且還會極大的影響他們的情感、心理。有些父母為了盡量地減輕痛苦,盡可能地回避問題,不讓孩子參與到這場糾紛當中。但是,孩子們?nèi)杂锌赡艹霈F(xiàn)問題。
對于離婚的影響,不同年齡及心理層面的孩子,受到影響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
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常會表現(xiàn)得很無辜,甚至把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產(chǎn)生負罪感。他們會認為,爸爸離開家是因為自己不聽話;媽媽在哭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傊?,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一些不乖的行為而以為由此造成爸爸媽媽分開。強烈的負罪感,會使他們表現(xiàn)得很煩躁,甚至更加抑郁。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這并不是他的錯,這是爸爸媽媽之間商量的結(jié)果,并不是因為他們的錯,要盡量減輕孩子心理的罪惡感。
小學階段的孩子則通常表現(xiàn)地異常憤怒或是異常傷心,情感起伏很大。并且,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很容易把這些情緒發(fā)展成為兒童抑郁癥。所以,慎重地決定你的離婚舉措,有必要的話和孩子們溝通,把事情說清楚,不要認為瞞著孩子不讓他們知道事情比較好,可以聽聽孩子的心里話。這也可以幫助他們,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
而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孩子,面對父母離婚,他們總會裝出一副成熟的樣子。但是,事實上,處在身心成長變化最劇烈階段的他們,更需要愛和關心。有時候,父母以為他們可以暫時照顧自己,就把這些孩子的需要放到一邊??墒聦嵶C明,這個階段的孩子面對變故,更容易走入歧途。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剛好處于這一階段,那么多花點心思觀察他的舉動,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否則你會終身沉浸在自我的責備之中。
不管是處于什么年齡和心理層面的孩子,家長在離婚期間,千萬記得不要把你的情緒傳染給孩子。要知道,家長的任何情緒都被孩子時刻關注著,影響著他們的心身。
而且不管因為離婚的事情讓你多忙,也要盡量的滿足孩子的需要。無論你們有多忙于處理事情,生活多么煩亂,孩子卻特別需要以往的正常生活。所以,試著努力維持生活的原態(tài),至少是在孩子們面前如此,不要讓他們受到任何的大影響。這也許很難,但是你必須去嘗試。
不要渴求孩子會立刻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會分開,也不要要求孩子立馬適應少一個父母陪伴,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慢慢適應,慢慢理清一下情緒。多擠出些時間來給孩子,讓他們知道你還和他們在一起。經(jīng)常地給他們些擁抱,讓他們躺在你的懷里,會給他們以充分的安全感。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半的壞話。也許你實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的詞語可以用來形容那個傷害你的另一半。你所能想到的只是一些惡毒的話來表達。甚至,你在使用這些詞語時,你覺得還不解恨,所以你還需要使用眼神和手勢來表達你的憤怒。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壞情緒正在改變你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會從正面去認識他周遭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所以,不要試圖去改變他們的認知結(jié)構,讓他們?nèi)コ鹨曌约旱母改?,這會讓他們不知所措。一旦他們帶著你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父母,那么他就會帶著同樣的仇恨去看其他的人。而且一個仇視自己父母的人,內(nèi)心一輩子都不會得到自己的原諒。
據(jù)調(diào)查,目前我國平均約30%的獨生子女是由其祖輩撫養(yǎng)著的。孩子年齡愈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而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撫養(yǎng)出現(xiàn)的問題也越來越普遍。但在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看來:父母對于孩子身心成長的意義比人們想象的重要得多。如果能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培育,對孩子也是一種更持久的幸福。
兒童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自己帶孩子在孩子個性心理發(fā)展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母親與孩子近10個月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無比親密,“母子連心”,這是父親和任何看護人都無法取代的。只有母親能本能地覺察孩子的需要和面臨的危險;只有母親才能本能地給孩子安全感和滿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尤其需要母親不間斷地關懷。而一歲半之后,父親的作用又在于引導孩子獨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獨立安全感。所以,不管你現(xiàn)在采用的是何種撫養(yǎng)方式,都應該更多地參與孩子的身心成長和教育。
生理發(fā)育——用新觀念改造舊方法
由于祖父母某些育兒觀念相對陳舊,科學性比較欠缺,單憑個別的,表面的經(jīng)驗出發(fā),撫育上對孩子過于縱容,導致孩子養(yǎng)成許多不良的健康習慣,影響了孩子的身體發(fā)育,而媽媽們則在撫育孩子上有較為科學的看法。
看下面的觀念對比: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導致結(jié)果:孩子只有在抱著時才容易睡著。
奶奶:孩子睡前鬧,給他塊糖就好了。導致結(jié)果:孩子總要含著糖才能睡著,容易患齲齒。
矯正版: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撫養(yǎng)者可在身邊陪伴。注意睡眠環(huán)境的安靜、舒適,讓孩子自然入睡。
解決方案:父母盡可能參與育兒,以科學的育兒觀念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工作實在很忙,可以讓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并參加育兒培訓。
個性培養(yǎng)——教他做一個“小大人”
祖父母對孩子偏向于依順和縱容,不太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看下面的對話情境,你就能從中看到日常生活中隔代撫養(yǎng)和父母自己帶孩子對孩子性格培養(yǎng)的明顯不同。
隔代撫養(yǎng)情境1:
孩子(五歲):我要喝水!奶奶:好寶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來,奶奶幫你倒上水,現(xiàn)在還太燙,我來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別碰杯子,奶奶喂你。結(jié)果:孩子依賴性強,處處都不想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且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別人。
矯正版:媽媽(或爸爸):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開水要倒在涼杯里過一陣子再喝,真聰明,來,媽媽也口渴了,再給媽媽倒一杯水來。結(jié)果:孩子在媽媽的訓練下,自己不但學會取杯子喝水,還能為媽媽倒水喝。這樣就培養(yǎng)了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決定,還能為他人著想,避免自我中心。
解決方案:
父母適當?shù)貐⑴c到對孩子的帶養(yǎng)中,設置情境,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情境可以設置為多個,如家庭情境、社會情境、人際互動情境等。在情境中充分接納孩子,贊揚孩子,從側(cè)面給他適當建議,幫助他糾正行為中的錯誤,不斷提高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隔代撫養(yǎng)情境2:
孩子:姥姥,電視上一閃一閃的是什么?好奇怪呀!姥姥:別吵,姥姥要睡覺,你安靜一些,自己看吧。后果:對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變得懶散,缺乏活力,缺乏交際。
矯正版:媽媽:那是宇宙飛船在太空飛行,是人類很神奇的創(chuàng)舉。(媽媽繼續(xù)給孩子講關于太空探秘的知識,孩子被迷住了。)結(jié)果: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激發(fā)了他的活力和好奇心,交談過程中語言能力得到培養(yǎng)。
解決方案:
父母注意不斷給予孩子語言上、智力上的各種刺激,耐心地引導他們?nèi)ヌ剿魍獠渴澜纾囵B(yǎng)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言語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新鮮刺激下的活力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而孩子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依賴于不斷地與外界接觸,激發(fā)其興趣,老人在給予孩子新鮮刺激,培養(yǎng)孩子認識事物、探究事物上的能力有限,還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開闊的胸懷和活潑、寬容的性格。這樣長大的孩子,為人心胸狹小,不善與人交際,易產(chǎn)生交際恐懼癥。
孩子是這個世界的小天使,每一對父母都有撫育他們的責任,除了在生活上的照顧外,有時候,心理上的育兒更加重要,這也關系到孩子日后基本心理素質(zhì)的養(yǎng)成。父母適當參與帶養(yǎng)孩子,是十分必要的。爸爸媽媽們,工作誠可貴,育兒價更高,盡可能抽出時間到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吧,這是我們能給他們的一生中最好的禮物。
安全感——連接親子的心理臍帶
孩子成長的早期環(huán)境直接影響到他成年后的感情關系和婚姻關系,決定了他與別人相處的安全感。如果他從小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那么在他日后與他人建立親密和信賴關系方面就會出現(xiàn)障礙,比如與人的疏離感,親密焦慮,缺乏信任等等。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第一本能反應就是尋找母親的乳頭,這是他與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緊密的、安全的聯(lián)系。一歲半之前,孩子需要最大程度地和母親相處,以建立母嬰依戀安全感,如果這個時候,母親不能照顧孩子,那么這種安全感將很難建立,孩子心里會充滿對失去愛的恐懼,導致他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連我的母親都拒絕我、回避我,那么這整個世界都是不安全的。
家園共育《父母有告之孩子的義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保護動物是人類為了更持久的生存,保護野生動物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您知道哪些關于保護動物宣傳標語嗎?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類有保護動物義務的口號”,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 ●“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沒有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
今,我國的離婚率是居高不下,離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特別是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離婚率都高達30%以上。離婚對于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毋庸置疑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父母離婚會對孩子產(chǎn)生傷害,...
家庭教育屬于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里毫無感覺地完成的。 1 父親的教育是樹立人生的主心骨 ...
最近,WHO發(fā)布的資料表明,抑郁為全球范圍內(nèi)10-19歲青少年的頭號致病致殘因素。自殺為青少年第3位的死因。17歲以下兒童至少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該群體如此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既...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