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獎勵是我們最常用的激勵孩子的方式,可有時卻不能亂用。因為你可曾想過,當孩子在認真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并非是為了要得到某種獎賞,反而是我們的外在獎勵,改變了孩子僅靠興趣去做“好事”的初衷,讓他緊盯獎勵品,從而減退了做事的熱情和興趣!
所以,有時候亂給孩子獎勵,反而會害了他。
我們先來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鄉(xiāng)下休養(yǎng),但他家附近卻住著一群十分淘氣的孩子,每天互相追逐打鬧,大聲喧嘩,致使老人無法靜心休養(yǎng),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非常智慧的辦法。
他走出來,給每個孩子10美分,并對他們說:“感謝你們讓我這里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略表謝意。”孩子們很高興地領取了獎賞。
第二天,孩子們依舊來到這里玩耍,一如既往地吵鬧嬉戲。
老人再次出來,給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覺得雖然比昨天少了,但5美分也還不錯,于是興高采烈地拿著錢離開了。
第三天,孩子們玩耍一陣后,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有人說:“為什么今天竟然只給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商量后,向老人發(fā)誓,以后再也不會為他玩了!于是,老人最終獲得了清凈!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被稱之為“德西效應”。即: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
“德西效應”被廣泛運用于教育界:當孩子尚未形成自發(fā)性的內在學習動機時,老師給予獎勵,從外界進行刺激和激勵,這種獎勵是必要和有效的。
然而,當孩子學習的熱情是從興趣出發(fā),內心真正喜歡時,如果再給予獎勵就多此一舉了,甚至適得其反,因為此時可能導致孩子學習的目的發(fā)生轉移,從真正的興趣使然,變?yōu)闉榱说玫姜剟詈兔巍?/p>
同樣,我們在平時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時,也要避免“德西效應”,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獎勵,濫用獎勵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當然,我們說這個只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濫用獎勵,要注意獎勵的時機和方法,比如孩子愛學習是好事,如果你想獎勵的話,可以獎給她跟學習有關的東西,而不是Ipad之類的。
再比如,孩子的有些不良行為,用獎勵的方式去引導還是非常有效的。
我有個朋友,他們家兩個小孩兒一起玩時,經常把玩具到處亂扔,于是她采取了積分制獎勵的辦法。
具體做法:
孩子們每收拾好一次玩具,就給2個積分,等積分達到50個時,就可以換取一次買玩具的機會,當然是50元以內的玩具。如果孩子想要買更貴的玩具,那就繼續(xù)攢積分。
我覺得這種方法比發(fā)脾氣,扔掉孩子玩具,打屁股等方式,更能激勵孩子。
當孩子在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里待慣了之后,他自己就會忍不住去收拾。因為看見臟亂差的環(huán)境,他自己就首先適應不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方法,妞兒們都可以借鑒起來。咱可以把希望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列成一個表格,比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收拾書、自己整理衣柜、自己洗內衣等。然后,我們把表格打印出來,貼在墻上,每當孩子做到位時,就畫個小紅花,一個小紅花代表1個積分,集夠50個小紅花就給予相應的獎勵。
這些獎勵品可以替換成我們經常主動給孩子買的,他內心特別想得到的東西。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前段日子,朋友給我發(fā)了一份西方國家小學老師給孩子們的"獎勵"清單,看到后不得不說,跟咱們國家很多幼兒園和小學老師獎勵孩子一般采用"小紅花小印章?lián)Q禮物"的方式相比,這樣的獎勵確實更為豐富多彩,種類繁多。
在咱們看來用來"誘惑"小朋友們好好表現(xiàn)換取禮物的方法或許會有用,但其實缺少一定的引導性。并且過多的物質獎勵會讓小朋友形成一種"別樣的動力",也就不是所謂的"內在驅動力"。孩子長大成人后,很多事情,乃至他的人生,是需要內驅力才會越走越好的,讓孩子對物質獎勵形成習慣顯然無益于此。
或許我們不能完全借用,但仍會有很大的啟發(fā)。
下面我就把獎勵清單列出來。每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實都有著獨特的意義?;蛟S我們的班級還不能完全適合這樣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不學其形,學其神。即使不在班級里,在家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替代口頭上千篇一律的"你真棒"呢?
1、坐老師的座位;--體驗權威感和榮譽感
2、照顧1天班里飼養(yǎng)的小動物;--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3、和他喜歡的人一起午餐;--享受自主選擇的權利
4、教師給學生家長打表揚電話;--與家長分享進步和成就的快樂
5、排隊時站在最前面;--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榮耀
6、減少作業(yè)量;--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權利
7、挑選午餐音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磁帶或CD;--享受自主選擇快樂
8、把班里的錄音機帶回家一晚;--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
9、使用彩色粉筆;--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與眾不同的榮耀
10、邀請校外嘉賓來班里做客;--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榮耀
11、隨時可以喝水;--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12、隨時可以用卷筆刀;--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13、把班里飼養(yǎng)的小動物帶回家一晚;--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
14、在低年級做服務;--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15、給圖書管理員做助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16、邀請其他班的一個朋友來班里共進午餐;--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的權利
17、給老師選擇一本書,讓老師讀給大家聽;--體驗權威感和自主選擇
18、按自己的意愿換座位;--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權利
19、把動物玩具放到桌子上;--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更多自由的權利
20、跟老師共進午餐;--體驗權威感和榮耀感
21、獲準用班里的錄音機錄一個故事;--體驗權威感和榮耀感
22、在游戲中做主持人;--體驗權威感
23、獲得更多休息時間;--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權利
24、讀書給低年級的學生聽;--體驗權威感和責任感
25、休息時第一個挑選活動器材;--享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26、為班里選擇課堂上觀看的電影。--體驗權威感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摩比論壇
你以為瞞著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實會害了他
就在剛剛,我對丈夫的行為十分憤怒,一氣之下我離開了廚房回到臥室,讓丈夫一個人在廚房為孩子們準備早餐。我曾經以為自己能像之前一樣咬緊牙關,等孩子們上學之后再與丈夫理論,但是這一次,我做不到。
我在臥室給丈夫打了一個電話,讓他過來聊一下剛剛發(fā)生的事情,我很清楚,如果要準時上班,我和丈夫只有七分鐘的時間來解決這次沖突。
“說說今天早上的事吧,”我先開了口:“昨晚我們約定好了今天由你接孩子回家,對嗎?”
丈夫點了點頭,于是我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可是你今早卻反悔了,我覺得你從來都不遵守承諾?!?/p>
丈夫并沒有退縮,他說:“我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今早臨時接到了出差通知,你難道不能理解一下嗎?”
……
于是我們夫妻二人就這樣開始爭吵起來,長期以來的疲勞和壓力讓兩個人完全忽略了對方的言辭,只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當我和丈夫全部發(fā)泄完畢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就站在門口。
“你們都聽到了嗎?”我問,孩子們慢慢地點點頭,試著向前走了幾步。
于是,我又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吵架嗎?”
孩子們又點了點頭,我緩緩解釋道:“昨晚爸爸答應了媽媽一件事情,但是爸爸今天卻反悔了,媽媽心里很受傷?!比缓?,丈夫也解釋說:“爸爸確實犯錯了,但是媽媽的態(tài)度太不友好了,爸爸也感到很傷心。”
最后,丈夫總結道:“爸爸媽媽都感到傷心和憤怒,不過爸爸媽媽也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p>
我和丈夫讓孩子們了解夫妻爭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父母應該讓孩子們知道,維持健康良好的家庭關系很辛苦。所以孩子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也要學會更多地去在意他人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很常見,但更重要的是積極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傷心和憤怒。
卡迪夫大學的戈登·哈羅德教授曾經做過一項關于夫妻爭吵對孩子影響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父母在孩子面前進行激烈的討論,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了解如何解決分歧。
同時,研究也指出,涉及肢體沖突和言語辱罵的夫妻爭吵會在情感上傷害孩子,但是以合理的方式表達夫妻分歧,可以讓孩子受益良多,畢竟,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沖突。
因此,告訴孩子如何表達不滿的情緒,如何通過談判、溝通和妥協(xié)等技巧化解矛盾,也是父母必須去做的。
反過來說,如果父母不讓孩子了解夫妻爭吵的原因,這對孩子來說也并不是好事。因為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對彼此的不滿。如果父母對夫妻間的矛盾避而不談,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擔憂。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們是否能從今早的爭吵中學到什么,但我希望孩子們明白,良好家庭關系的標志不是沒有爭吵,而是爭吵之后更像一家人。
前段日子,朋友給我發(fā)了一份西方國家小學老師給孩子們的"獎勵"清單,看到后不得不說,跟咱們國家很多幼兒園和小學老師獎勵孩子一般采用"小紅花小印章?lián)Q禮物"的方式相比,這樣的獎勵確實更為豐富多彩,種類繁多。
用來"誘惑"小朋友們好好表現(xiàn)換取禮物的方法或許會有用,但其實缺少一定的引導性。并且過多的物質獎勵會讓小朋友形成一種"別樣的動力",也就不是所謂的"內在驅動力"。孩子長大成人后,很多事情,乃至他的人生,是需要內驅力才會越走越好的,讓孩子對物質獎勵形成習慣顯然無益于此。
或許我們不能完全借用,但仍會有很大的啟發(fā)。下面就把獎勵清單列出來。每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實都有著獨特的意義?;蛟S我們的班級還不能完全適合這樣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不學其形,學其神。即使不在班級里,在家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替代口頭上千篇一律的"你真棒"呢?
1、坐老師的座位;
——體驗權威感和榮譽感
2、照顧1天班里飼養(yǎng)的小動物;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3、和他喜歡的人一起午餐;
——享受自主選擇的權利
4、教師給學生家長打表揚電話;
——與家長分享進步和成就的快樂
5、排隊時站在最前面;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榮耀
6、減少作業(yè)量;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權利
7、挑選午餐音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磁帶或CD;
——享受自主選擇快樂
8、把班里的錄音機帶回家一晚;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
9、使用彩色粉筆;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與眾不同的榮耀
10、邀請校外嘉賓來班里做客;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榮耀
11、隨時可以喝水;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12、隨時可以用卷筆刀;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13、把班里飼養(yǎng)的小動物帶回家一晚;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權
14、在低年級做服務;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15、給圖書管理員做助手;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16、邀請其他班的一個朋友來班里共進午餐;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的權利
17、給老師選擇一本書,讓老師讀給大家聽;
——體驗權威感和自主選擇
18、按自己的意愿換座位;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權利
19、把動物玩具放到桌子上;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更多自由的權利
20、跟老師共進午餐;
——體驗權威感和榮耀感
21、獲準用班里的錄音機錄一個故事;
——體驗權威感和榮耀感
22、在游戲中做主持人;
——體驗權威感
23、獲得更多休息時間;
——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權利
24、讀書給低年級的學生聽;
——體驗權威感和責任感
25、休息時第一個挑選活動器材;
——享受自主選擇和更多自由的快樂
26、為班里選擇課堂上觀看的電影。
——體驗權威感
看完了這些,我們的家長有沒有受到什么啟發(fā)呢?
專家提醒2歲孩子的爸媽:應當做好應對尷尬時刻的心理準備。為神馬呢?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開始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開始展示自己的體能發(fā)展——但是,卻還意識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話并不適宜在公共場所做或說。這時就需要爸媽的介入了,尤其是在孩子的舉動可能會傷害別人的感情,甚至可能會傷到別人的身體的時候。
要給1個充滿好奇心,并且有使不完能力的孩子界定條條框框絕對是1件有難度的事情,但也并不是絕對實現(xiàn)不了,您應當掌握1些這方面的小技巧。
保持冷靜
當孩子的舉動不合時宜時要保持冷靜確實很難做到,但您要記住孩子也許并不是有意在使壞,他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來如何的后果,就假設他并不曉得在奶奶家的春節(jié)聚會上往墻上亂涂亂畫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學習"反向規(guī)則"
當您的孩子穿著1雙完全不合腳的大鞋子走來走;當他站糖果柜臺大吵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叫嚷著"我就是要嘛"。您應當往好的方面想:
1:小孩子只反抗他們非常親近的人或者是給他們帶來安全感的人。
二:您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將進1步發(fā)展自我意識。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比如要站在柜子上,或者要吃糖,堅定不移。主動性和自我意識難道不正是爸媽期待孩子所擁有的嗎?
三:您不應當因為孩子發(fā)脾氣而惱火。他們只是當自己腦子里的想法不能變成現(xiàn)實的時候,表達自己的失望和不快而已。
忽略別人的眼光
不要把孩子的舉動看作是沒有家教的表現(xiàn),適當?shù)臅r候應當懂得忽略旁觀者的注目<有些情況下孩子的動作難免會受到別人的注視,假設孩子在超市里擅自拿起水果吃時>,您只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太看重旁觀者怎么看。
放棄長篇大論的說教
怎么說才能讓孩子放棄不適宜的舉動需要1定的技巧。說教根本無濟于事,才2歲的孩子不會聽得懂您的話,也根本聽不進去。要盡量用簡短的話表述自己的意愿,話越短效果越好。
話語要簡單、明了,但不1定要大聲
不管說神馬事,都要針對事情本身,態(tài)度不要過激,假如孩子說話的聲音過高,您可以輕聲提醒他?;卮鸷⒆訂栴}的時候要簡短、誠實,假設針對這樣的問題"那個人真丑,他是不是1個怪物?",您可以回答"不,他是叔叔"。
不要隨便讓孩子道歉
假如問題太復雜太難以回答——"那個人怎么長那么大?"您可以簡單回答"我不曉得"或者"他生來就是這個樣子"。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道歉,"他只是在問1個問題,找尋答案而已,并不是想要針對神馬人,令人不安。他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周邊的人會聽到他說的話,假如您確定那個人聽到了孩子的話,并認為受到了侮辱,您可以替孩子向他道歉。
正面引導也許比訓斥更有效
糾正問題要采取柔和的辦法而不是責備。懲罰只會令孩子感到備受挫折,孩子會感到害怕甚至可能會激烈地反抗。相反,應當注重"引導、分散注意力或暫時忽略"等辦法。
在糾正孩子的時候使用正面的語言來引導孩子效果更好。假如孩子在醫(yī)院候診室大聲唱字母歌,與其簡單地命令孩子"不許再唱歌了",還不如推薦孩子"咱們來畫畫吧",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樣的推薦。
行動勝于言語
假如您說神馬孩子都聽不進去,就有必要采取行動了。1個2歲孩子的爸爸說:"我的孩子特別喜歡爬高,不論我怎么告訴他爬高太危險他都不聽,到最后唯1奏效的辦法就是直接把他從正在爬的東西上抱下來。最后他終于對爬高失去興趣了。"
分散注意力
有時候分散注意力的效果更好。舉個例子,假如您的孩子特別愛摳鼻孔,就不要讓他的手閑著,讓他的手中總是有玩具。當然,在孩子做出危險舉動的情況下您必須直截了當?shù)刂赋鰜?,假設在超市搖晃堆在1起的易拉罐,或者打其它孩子等。專家提醒說:"永遠不要忽視安全問題以及孩子的暴力舉動。"
放棄
放棄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假設孩子在超市的過道間跑來跑去,您最終可采取的辦法就只有放棄購物:也許您還沒采購完,但是有時候改變您的計劃比改變1個2歲的孩子要容易得多。
1段時間內的"聽之任之"
在某些情況下任孩子任意玩耍,不去管他反而是有好處的。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可是假如1定要干預的話,吵架也許會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假設孩子、家務等等弄得您1上午都煩亂不已,心情早就糟透了,假如孩子這時候又開始在地上像蛇1樣爬來爬去,只要他高興,您就任他爬好了,這樣在出門的時候,讓他不要再任意"胡為",說不定他就會很聽話了呢。
沉默是金
孩子說臟話也是不容忽視的1個問題。"但是在孩子故意說臟話并期待您的反應的時候,沉默是最好的辦法,"專家提醒爸媽們。當然,假如孩子在靜靜的圖書館中突然大聲說"該死",您不可能對此做到無動于衷,您可以輕聲但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詞很不好,您不應當這樣說",然后在離開圖書館后再向他作解釋。
專家的幾點推薦:要看到事情發(fā)展的好的1面。好奇、沖動、沒有禁忌,這些都是孩子的財富,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并了解周邊的世界,在找尋自己的位置。
1:在家中要經常使用文明用語并保持良好的舉止。平時大伙1般都習慣在自己家里時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再注重"大眾禮儀",其實這是錯誤的。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假如您對家人說話時總是使用不好的詞語,那么就不要指望孩子會理解為神馬他就不能說臟話。
二:不要過于頻繁地踩剎車。不應當過多地去干涉他們,而應當允許他們犯錯誤,允許他們去嘗試哪些是可以做的,比如獨自站在小矮墻上,而哪些是做不到的,比如穿著爸爸的大皮鞋去點心店。不要在聽到孩子說"我想要"或"我能夠"的時候,總是用"不可以"來回答他,這樣會降低孩子對自我價值的意識。
三:多鼓勵孩子。只有當孩子做錯事時才予以關注是不對的,假如孩子的表現(xiàn)非常好,應當適時給與鼓勵,這會增加孩子的自信,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及心理需求,假如您必須要帶孩子去參加1個可能要持續(xù)1整天的婚禮,您可以讓保姆1起去,孩子的承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需要的時候保姆可以照顧他。
喜歡《你再這樣獎勵孩子,只會害了他!》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前段日子,朋友給我發(fā)了一份西方國家小學老師給孩子們的"獎勵"清單,看到后不得不說,跟咱們國家很多幼兒園和小學老師獎勵孩子一般采用"小紅花小印章?lián)Q禮物"的方式相比,這樣的獎勵確實更為豐富多彩,種類繁多。...
你以為瞞著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實會害了他 就在剛剛,我對丈夫的行為十分憤怒,一氣之下我離開了廚房回到臥室,讓丈夫一個人在廚房為孩子們準備早餐。我曾經以為自己能像之前一樣咬緊牙關,等孩子們上學之后再與丈...
前段日子,朋友給我發(fā)了一份西方國家小學老師給孩子們的"獎勵"清單,看到后不得不說,跟咱們國家很多幼兒園和小學老師獎勵孩子一般采用"小紅花小印章?lián)Q禮物"的方式相比,這樣的獎勵確實更為豐富多彩,種類繁多。...
專家提醒2歲孩子的爸媽:應當做好應對尷尬時刻的心理準備。為神馬呢?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開始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開始展示自己的體能發(fā)展——但是,卻還意識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話并不適宜在公共場所做或說。這時就...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禮貌溝通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個人素質,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那么,關于孩子的禮貌溝通教育,你做對了嗎? 【案例一】 朋友領著孩子來家里做客,臨走時,鄰居家的孩子想把自己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