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種說課稿。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資料。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考蹦?,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五種高危性格亟需家長關注”,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性格偏向1嬌弱惹人憐的敏感性格
嬌嬌,名如其人,忸怩羞澀地躲在媽媽的身后,緊緊拽著媽媽的衣角,探著半個小腦袋看著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媽媽努力掙脫開她的牽拉,想促使她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但這立刻使她非常緊張,整個人躲在了媽媽的身后。無奈的媽媽只好一邊解釋“這個孩子就是這個樣,特別膽小”,一邊又轉身再次用力把嬌嬌拖到自己的面前來,“出來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嬌嬌低聲委屈地哭了起來------
“不要怕,膽子大點”是媽媽對嬌嬌的殷切希望,可這何嘗不是嬌嬌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場合下,嬌嬌會經常地、自然地表現出一種緊張不安、退縮,這是她的一種性格傾向,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就是:
1.對外界環(huán)境表現出異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變化就使她緊張與不安。
2.人際交往的能力比較差,喜歡獨自安靜地玩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游戲。
3.行為比較緩慢退縮;情緒比較平靜。
4.依賴性高,不愿意表達自己的要求。
愛心提醒
面對嬌嬌的膽小與敏感,脾氣急躁的媽媽常??刂撇蛔∽约憾l(fā)脾氣,但是媽媽的急躁越發(fā)使嬌嬌變得更膽小,而不能真正地幫助嬌嬌成長。
克服性格偏差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可能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新的調整:
1.嬌嬌在接觸和適應新的環(huán)境的過程中,需要媽媽前期陪伴,在嬌嬌漸漸熟悉的基礎上,媽媽有意識地讓嬌嬌表現自己。例如嬌嬌要進幼兒園了,媽媽可以先提前帶嬌嬌去幼兒園中玩幾次;進入幼兒園之后,媽媽可以陪嬌嬌在班級中玩一會再離開,使嬌嬌對新的環(huán)境有一個逐漸熟悉的過程。
2.設置“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任務給予挑戰(zhàn),激發(fā)嬌嬌內在的能力。所謂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嬌嬌目前沒有達到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可以達到的一種發(fā)展水平。例如嬌嬌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媽媽可以引導嬌嬌拉著媽媽的手而轉到前面來。
性格偏向2膽大迫人的冒險性格
強強突然看到了放在書架中一件玻璃制品,已經對玩具很厭倦的他,立刻給媽媽要“我要玩,我要那個老虎,我要……”,媽媽立刻給強強打開了電視中卡通片,想轉移強強的注意力,可是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她發(fā)現強強已經爬到了沙發(fā)的靠背上,強強正在斜斜晃晃地想站起來……恐怖的后果,使媽媽只好自己將玻璃老虎遞給了強強,但一會兒,媽媽就聽見了強強用力把玻璃老虎投向墻壁的聲音……
強強總是使當媽媽的神經繃得緊緊的,一會兒他可能去觸摸飲水機的開關;一會兒他又可能爬窗臺……雖然強強的額頭已經被摔出了大疤,屁股也多次被爸爸教訓,但他還是在不停地惹麻煩,去做一些很危險的事情……
其實強強屬于一種冒險型性格,這種性格的典型特征是:
1.總是處于一種興奮的情緒狀態(tài),習慣性地動手去摸摸東西,用腳去踢踢周圍的物品。
2.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動,從不考慮后果,也記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訓。
3.喜歡攻擊、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較強。
愛心提醒:
強強的這種冒險性格偏向,迫使爸爸媽媽軟硬兼施,爸爸以巴掌“狠心”地教訓了強強多次,媽媽也一直不斷地以“乖寶寶”利誘,但仍不能使強強發(fā)生改變。那怎么辦呢?
1.營造安靜平和的家庭氣氛,減少或杜絕一些暴力刺激的來源,使強強在一種平和安靜的氣氛中能靜心從事一些閱讀或手工制作類的活動,從而減少他冒險行為的可能性。
2.對強強的行為活動設定規(guī)則,并堅決按照這種規(guī)則來約束強強的要求與行為。例如對一些擺設類的物品,只能觀賞而不能拿來做玩具,這種規(guī)則之下,媽媽和強強之間沒有任何的協(xié)商或者條件交換。無論強強怎樣的要求,采取怎樣的冒險行為,媽媽都不能允許他拿這一物品。這樣才能使強強意識到冒險行為并不一定會自己得到滿足,學會放棄。
3.對強強的冒險性格偏向,媽媽可以先從外部控制他沖動的情緒,再漸漸讓他學會自我控制,而不能因為強強的行為引發(fā)自己的消極情緒,從而造成對強強更進一步的消極暗示。
性格偏向3特別“乖”的冷漠性格
蒙蒙的媽媽一直感到很慶幸,自己家的蒙蒙特別的乖。吃飯穿衣蒙蒙也任大人的擺布;客人往來,媽媽出門,蒙蒙也不會在意……但是,當蒙蒙進入到托兒所之后,表現的與其他小朋友有些疏遠,他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受到小朋友的欺負也不會還手;對老師的表揚不去爭取,對老師的批評也似乎不在意……
蒙蒙的乖使媽媽放松了對蒙蒙的關注,從而使蒙蒙有更多的時間一個人自得其樂,而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很少給予關注,養(yǎng)成了一種對外界環(huán)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傾向。
這種性格傾向的典型特征是:
1.對外界環(huán)境極少表現出普通孩子的興趣,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無論開心與否,他都沒有明顯的反應。
2.比較溫順,行為和生活卻很有規(guī)律。
3.很少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
4.沒有表現出有固定的親密依戀的人。
愛心提醒:
在一個強調情商的社會中,蒙蒙的冷漠不敏感可能會影響到她將來的發(fā)展,因此媽媽及早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可及早采取措施來幫助蒙蒙改變這種冷漠的性格偏向,具體來說,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減少蒙蒙一個人獨處或者蒙蒙單獨和玩具在一起的時間,爸爸媽媽要多多陪伴蒙蒙,多與蒙蒙交流自己的感受,少批評蒙蒙,幫助蒙蒙打開自己的心扉,安全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2.爸爸媽媽可以多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蒙蒙交一些同伴朋友,使蒙蒙能在與他人玩耍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學會主動表達自我,體驗游戲的樂趣,理解他人的感受。爸爸媽媽可以多帶蒙蒙外出,通過環(huán)境的改變、新奇刺激的出現等方式,激發(fā)蒙蒙對外界環(huán)境的興趣。
3.爸爸媽媽可以指導蒙蒙喂養(yǎng)小動物,從而激發(fā)蒙蒙的愛心以及責任心。
性格偏向4沖動把人累的多動兒
巍巍,一個讓幼兒園老師既喜歡又頭痛的孩子,喜歡他是因為他的聰明可愛,對他“頭痛”是因為他的“無規(guī)則紀律”。他總是喜歡動個不停,不是去捉弄其他的小朋友一下,就是突然把自己剛搭拼好的積木向地上一推,或者他就僅僅是在班級內走來走去,就是不能安靜坐一會。當然這樣來形容他也有一些不妥,因為在他喜歡的卡通片之前,巍巍可以安靜地坐半個小時,但除此之外,似乎很難找到其他的“法寶”能使巍巍靜靜地坐一會……
巍巍雖然能夠在喜歡的卡通片前“坐下來”,但是在大多數的時間和場合他卻“坐不定”,這說明他是一個具有多動傾向的孩子,他具有一定的沖動的性格偏差,這類偏差的典型特征是:
1.喜歡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難將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喜歡的事情也只有三分鐘的熱度。
2.精力充沛,行為多動,但有的時候能偶爾專注與感興趣的事情上,雖然時間極短。
愛心提醒:
對于巍巍的這種性格偏差,媽媽在幫助巍巍的時候,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環(huán)境入手,減少環(huán)境中新奇多樣的刺激與誘惑,使巍巍能夠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比較自然地安靜地從事目的明確的活動。
2.設立目標,培養(yǎng)巍巍的耐性。例如對巍巍的延遲滿足能力加以訓練,根據巍巍在活動過程中堅持的時間不同而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
3.父母要對巍巍活動的過程多加關注,而減少對巍巍活動的結果關注,樹立巍巍對活動本身的內在興趣,從而使父母對巍巍活動的外部控制轉換成為巍巍自身對活動的內在約束。
性格偏向5執(zhí)拗遭人惱的倔強兒
樂樂,人雖然小但是脾氣卻很大,一旦他自己認準的事情,他就會倔到底地堅持。前面媽媽答應周末帶樂樂去動物園,到了周末因為天下雨,所以媽媽就取消了計劃。可是樂樂卻不依不饒,一直坐在門口哭,“我要去動物園……動物園……”
樂樂執(zhí)拗的行為中反映出他的一種倔強的性格偏向,這種性格偏向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是:
1.在涉及到樂樂自己的一些事情上,如果父母征求他的意見,無論對于這件事情他是否理解,他都會給出他自己的要求和意見。
2.任性,重復堅持自己的意見;打罵對他沒有明顯效果。
愛心提醒
對樂樂的這種任性,爸爸媽媽在處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孩子內在真正的需要。當孩子堅持自己的無理要求時,或許他的目的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
2.當孩子任性的時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任性”來對抗孩子的任性。必要時不妨適當“讓步”,首先使孩子的內心得到滿足,再教育他學會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避免類似行為的再一次發(fā)生。
3.父母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啟發(fā)孩子學會多角度解決問題,增加孩子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導讀: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力。
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
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
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的態(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導讀: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幼小成長發(fā)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yè)、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培養(yǎng)正常健康的寶寶,才給他未來的成功奠定根基。
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幼小成長發(fā)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yè)、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培養(yǎng)正常健康的寶寶,才給他未來的成功奠定根基。
根據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發(fā)表報告,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后的性格。這一報告為“三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英倫三島引起轟動。
科學佐證“三歲看老”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面試,每名幼兒都被問了22個行為特點方面的問題。根據面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5大類。
2003年,也就是當他們26歲時,卡斯比等精神病學家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當年被認為“充滿自信”的幼兒占28%。小時候他們十分活潑和熱心,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們開朗、堅強、果斷,領導欲較強。
40%的幼兒被歸為“良好適應”類。當年他們就表現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煩意亂。到26歲時,他們的性格依然如此。
當年被列入“沉默寡言”類的幼兒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類。如今,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傾向于隱瞞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響他人,不敢從事任何可能導致自己受傷的事情。
10%的幼兒被列為“坐立不安”類,主要表現為行為消極,注意力分散等。如今,與其他人相比,這些人更易于對小事情做出過度反應,容易苦惱和憤怒。熟悉他們的人對其評價多為:不現實、心胸狹窄、容易緊張和產生對抗情緒。
還有14%的“自我約束”型幼兒長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時候一樣。
4高?!靶愿裥盘枴奔议L應干預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yǎng)的。以下的幾個信號是提醒父母們對孩子要進行幫助和干預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生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最尷尬的情形莫過于,死活不肯跟長輩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為蜷縮的刺猬了。事實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huán)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無論什么氣質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氣質安靜,并遵守規(guī)則。但不可否認的是,害羞的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和事物感到緊張和恐懼,他們的“安全區(qū)域”小,因此適應慢,花費時間長;由于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因此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由于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快速、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懷疑……這些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改進辦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與眾不同”,跟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tài),好像在搭積木時,他會比活躍的表哥搭得快。雖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卻很不希望別人“注視”他,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只能讓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權利;他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談,需要詳細體會到能夠指導他每一個尷尬的困境。
壞脾氣!
一位媽媽這樣描述她的煩惱:“我三歲多的孩子常常大發(fā)脾氣。當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時,他就會賴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帶他出去,因為他常常大發(fā)脾氣。每次他發(fā)脾氣,哄勸、呵斥、打罵、教訓等各種各樣的方法,我都嘗試過,盡管當時花費力氣和時間能把他‘安撫’或者‘鎮(zhèn)壓’下去,可是這種事情一次次發(fā)生,弄得我筋疲力盡。”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情緒管理能力。情緒控制是需要父母們花費很多心思教育的內容。對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導孩子管理情緒無疑更加困難。通常的情況是,壞脾氣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壞脾氣。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個急脾氣的人,孩子就很容易從你那引發(fā)一場戰(zhàn)爭,兩人相互大叫,沒有贏家。如果你忽略他發(fā)脾氣或者走開,其實很清楚的傳遞了這樣的信息:發(fā)脾氣是不可以接受的。這也是孩子學習規(guī)則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記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過發(fā)脾氣達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會再發(fā)脾氣,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種手段。
改進辦法:其實,人人都會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是會用健康地方式表達出情緒。尖叫、地上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健康的??偟恼f來,你需要清晰地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生氣可以,但是以消極、發(fā)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fā)泄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滾等發(fā)脾氣的方式表達,還能怎樣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煩惱與壓抑?在專門的兒童情商訓練機構中,健康的情緒表達方法被大力倡導。“安全發(fā)泄島”、“情緒垃圾箱”、“氣球操”等被廣泛使用。孩子知道,當自己特別生氣的時候,可以被帶到自己的房間,可以通過打枕頭、把頭埋在被子里進行發(fā)泄;還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扔到情緒垃圾箱;還可以做“呼吸氣球操”,以使自己平靜下來,以更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這是爸爸媽媽聽到孩子說得最揪心的話。退縮的孩子讓人感覺沮喪。畢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質。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他就根本不會開始去做事,即使在別人的促使下開始了,一個小小的困難就能絆倒他,因為他從來沒有相信過自己是可以的。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觀點看,3-6歲是保護兒童自信心的關鍵期,自信心在這段時間建立地怎么樣,對小學甚至成年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鄲赖母改附洺S帽M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還是“挫折過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掛在嘴邊。近來研究人員發(fā)現,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誤用“賞識教育”的結果。很多父母(老人)為了鼓勵孩子,動輒將“真棒”、“最聰明”、“最厲害”掛在嘴邊,一點點好的表現都夸贊不已。但是,孩子在外獲得的信息與此反差極大。他很容易就發(fā)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還差得很遠。自信心從此一落千丈。經歷教育往往比語言教育來得深刻。關注過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備受關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錯,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嘗試。
改進方法:自信心是從經歷中獲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長應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課不亂跑,所以我要表揚你”。清楚地讓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視自己努力的過程,能使他們有信心地面對困難。在情商訓練營中,“失敗的樣子”、“給努力一個A+”都能傳遞給孩子關于自信的重要觀念和實用技巧。
不合群!
3-6歲的孩子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交往上,他們還不理解友誼真正的含義?!昂门笥选币矁H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長卻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發(fā)現這樣的特質:愿意分享、有愛心、愿意幫助他人、遵守規(guī)則、主動。而另一些則是“另類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有的孩子不斷地“故意”“撩”別人,讓同伴反感;還有的孩子游離在人群之外,很難參與游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成為一個“社會人”,如果他們在人際方面有困難,是一定需要大人幫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見的是,這個孩子的行為常常觸怒他人。跟大人一樣,兒童也不喜歡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壞性的行為,他們不喜歡跟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人玩。有注意力問題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解游戲規(guī)則有困難,也容易在游戲中稍有不如意時發(fā)脾氣。此外害羞的孩子也會存在不合群的問題,他們很容易被別人嘲笑。
結語
專家們深信,父母務必認真對待小孩子的所作所為。父母的撫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對一個人的性格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要看孩子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以及在什么樣的老師指導下學習和發(fā)展,若是父母、老師和社會的友人給予正確健全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其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就比較樂觀,反之亦然。
導讀:及手腦協(xié)調性差的問題。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智慧活動,需要手眼耳腦的配合能力,心態(tài)及學習方法等條件。不少聰明“笨孩子”的家長并未意識到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出了問題,只盲目地靠補課來解決學習問題,不但成績沒提高,反而使孩子出現嚴重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日前,市教育局關工委與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開展了為期7個月的《小學生學習力與心理狀況調查》,涉及4個區(qū)8所小學、5852個家庭,收回有效問卷5352份。問卷內容分“學習狀況”、“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三方面,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
統(tǒng)計結果顯示:近年來兒童心理問題日益突出。
學習高智商的“笨孩子”
調查結果:不會學習的學生有35%,注意力不集中的占22%,缺乏主動性的占36%,有厭學傾向的達38%。
典型案例:上小學2年級的小明(化名),別人夸他聰明,做事情反應快,但一談到學習就不行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很慢,晚上聽寫的漢字第二天再問就忘了。
專家分析:小明智商值很高,但存在明顯的注意力、視聽覺及手腦協(xié)調性差的問題。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智慧活動,需要手眼耳腦的配合能力,心態(tài)及學習方法等條件。不少聰明“笨孩子”的家長并未意識到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出了問題,只盲目地靠補課來解決學習問題,不但成績沒提高,反而使孩子出現嚴重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心理三成孩子不夠自信
調查結果: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有30%,情緒自控力弱的占35%,挫折應對方法不當的占20%,人際關系存在問題傾向的達26%。
典型案例:11歲的彬彬(化名)平時上課總搞小動作干擾同學,不能容忍同學比他強,否則就鬧情緒,常與人發(fā)生沖突,幾乎到了無法上學的程度。
專家分析:心理測評顯示,彬彬屬感覺統(tǒng)合中度失調,注意力缺陷,視聽覺發(fā)展年齡明顯落后于其生理年齡,情緒控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弱。通過對孩子及其父母進行的心理教育干預,目前他心態(tài)好轉,敢于承認錯誤和不足,人變得很陽光很有自信。
家庭家長應先改變自己
調查結果:47%的家長認為對孩子期望值較高,41%的學生成長環(huán)境欠佳,主要表現在家長夫妻關系不和,在孩子面前爭吵,教育理念與方法不統(tǒng)一;親子溝通上存在問題,一半以上家長希望得到幫助。
專家分析: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高源教授指出,孩子的問題是積累來的,源于不良的教育方式和環(huán)境,家長必須敢于承擔責任,并堅信問題能夠解決,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潛能和可塑性。
家長應更新觀念,反思在家庭教育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通過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方法,與孩子一起進步??傊淖兒⒆酉葟母淖冏约洪_始。
導讀:你家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了解嗎?全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多關注孩子的各方面需求,給孩子以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1、被愛與價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而接納,孩子才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2、安全感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社會化的過程也受到阻礙,還可能造成疑心病,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huán)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fā)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3、常規(guī)
常規(guī)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常規(guī)是安全感的來源,常規(guī)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4、新的學習經驗
現代兒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fā)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驗而達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fā)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5、鼓勵
在兒童的教養(yǎng)過程中,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面,因為缺乏鼓勵是造成兒童偏差行為的基本原因。所以說,有偏差行為的孩子也就是一個受挫折的孩子。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持續(xù)給予鼓勵,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如果沒有鼓勵,孩子無法成長及發(fā)展,也無法獲得歸屬感。鼓勵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它強調給予孩子一種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覺。
6、責任
兒童需要責任感,讓他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掃地等,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學習互助的精神及確立責任感。
7、認同的楷模
兒童良好品行養(yǎng)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學習認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傳言教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對子女產生正向認同的作用。
8、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現尊重則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須尊重孩子和他的權利。唯有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對孩子表現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當作大人一樣有權利做決策。但是,權利并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個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權利。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爸爸媽媽的教養(yǎng)不當,常會養(yǎng)成的一些壞習慣:
1、撿臟東西吃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經有過撿東西吃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壞的習慣。
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灌輸東西掉在地上就臟了,不能再撿起來吃的正確觀念。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況,這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說:“喲,東西臟了,我們需要洗一下?!辈⒘⒓慈デ逑?;或者告訴孩子食物已經臟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將地上的臟東西打掃到垃圾桶里。而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浪費食物而將其揀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
有統(tǒng)計顯示,有撿臟東西吃壞毛病的寶寶,其父母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覺得扔了可惜,撿起來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記?。寒斈愀嬖V寶寶“掉地上太臟了,媽媽吃了,給你新的?!钡臅r候,寶寶根本理解不了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媽媽可以撿起東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為小寶寶辨別事物和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他看來,東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樣的。因此爸爸媽媽對于掉到床上、桌上的東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則處理,不要以為干凈就撿起來吃掉,這樣會在無形中誤導了您們的小寶寶。
當然,這里說的不僅是要在家中這樣,在戶外更是應當如此。
改正方法
因此爸爸媽媽要注意:
⑴細菌在潮濕的地方繁殖得比較快,因此要避免寶寶在這樣的地方撿拾東西吃。
⑵在戶外,任何東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撿起來吃,因為此處有可能曾留有貓、狗等動物的糞便。
⑶餐桌有小東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寶寶當成食物誤食造成嚴重后果。
⑷當孩子在地上撿東西吃時,父母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東西,這樣會驚嚇到年幼的孩子。
2、扔東西
孩子一般到了6~8個月,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
當孩子在無意中扔起東西的時候,他會異常興奮,會認為自己又多了一項大本領,因此會非常高興地進行多次重復,同時也希望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夠給予他贊揚。在重復的同時,寶寶實際上也是在學習。比如:他會觀察物體的墜落軌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體落地時的聲音;他會逐漸發(fā)覺扔東西和發(fā)出聲音之間是存在著必然關系的,從而學習了邏輯知識;從扔出東西到等待聲音,從而學會心理期待等等。
所以,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對于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
但是,父母在這件事情上的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在寶寶開始掌握這項技能的時候,提供給孩子一些適當的玩具(比如線球、皮球等等),并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寬敞的環(huán)境,讓寶寶扔個夠。在寶寶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父母應當給予大量的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小寶寶的自信心和快樂情緒,讓他能快樂愉快地玩、輕松地接受知識。但當他慢慢長大后,應注意逐漸淡化他的扔東西行為,以免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
改正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因為年紀小,手、腦綜合協(xié)調能力不夠完善,所以在扔東西的時候,可能會不慎損壞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對此父母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過于批評孩子,因為父母的反應會讓孩子感覺很特別、很夸張,這將無形中強化了他用扔東西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的意識,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別人注意或想表現自己,都會想到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實現,這樣最終會讓他形成扔東西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扔東西的壞習慣,那么媽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設計各種扔東西的游戲,讓他扔個夠,把壞習慣變成一種技能。如扔球、擲沙包等,并可教給他各種投擲技能。
⑵寶寶兩歲以后已經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告訴他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不能扔。
⑶如果孩子扔東西影響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對孩子提出正面批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⑷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發(fā)泄而扔東西,那么爸爸媽媽應先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對孩子生氣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當的,要對寶寶加以同情,并給予他安慰;如果是因為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則可以采取轉移目標的方法進行處理。
⑸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注程度,讓寶寶感覺到父母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⑹告訴孩子扔出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亂扔東西的毛病。
3、破壞性行為
孩子隨著能力的提高,將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寶寶長到快2歲的時候,好奇心開始逐漸增強,對所有的物品都很感興趣,喜歡東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都還比較差,對各種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難免會破壞一些東西(有時甚至可能是父母十分喜歡的東西),這應該得到父母的諒解。
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手中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多次嘗試失敗后的挫折感往往會激怒年幼的孩子,為了發(fā)泄自身的沮喪感,孩子就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
如果屬于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誤解,感覺自己很孤立,從而產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壞行動來表現出他的憤慨,或者故意繼續(xù)破壞來挑逗父母,看父母生氣的樣子,從中獲得滿足抵消失敗的感覺。
改正方法:
對于孩子的破壞性行為,父母要注意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來幫助他改正:
⑴對于他所破壞的東西,凡是能恢復原狀的,父母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將它加以恢復和修補。
⑵告訴孩子不管是因為什么,破壞東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應盡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壞的原因,不要過分批評,應采取措施安撫他的異常情緒。
⑷多陪寶寶做游戲,提高他的動手技能,幫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養(yǎng)他的成功感。
⑸對于孩子的各種情緒,成人要多用心加以體會,并適時地替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憤怒就會大大地降低,從而放棄過激的破壞性行為。同時,這對親子關系也大有好處。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首先自己要平靜,要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積極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盡可能地提供給孩子一些可以滿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其他人惡意或無意地慫恿、縱容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4、任性與發(fā)脾氣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大多數的孩子會出現一些任性的行為,尤其是在2~4歲最為常見。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過于溺愛、嬌慣,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會任性地大哭、大鬧。
如果爸爸媽媽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讓步,這就讓孩子意識到了他的這種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會不斷使用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滋養(yǎng)了孩子任性妄為的壞毛病。
此外,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嘗試、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舊失敗,這種挫折感也會讓孩子大發(fā)脾氣。
改正方法
對于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過于嬌慣孩子,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不是他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夠實現。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緒上比較多變,因此爸爸媽媽在處理事情時要思想先行,在考慮好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及處理的辦法之后再行動,以免到時不能應付孩子的任性撒嬌。
⑶對待孩子任性和發(fā)脾氣,雖然心里很著急,但臉上不要過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處理,孩子在自覺沒趣后會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將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會忽略剛才發(fā)生的事情。
⑸盡量不要讓孩子第一次發(fā)脾氣就得逞,勝利感會激勵他以后次次都使用這種方法。
⑹當著孩子的面多夸獎別的聽話的孩子,讓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識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為了博得爸爸媽媽的表揚,他也會學得很乖。
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自己沒辦法,也不要說諸如“再不聽話我揍你”等話語。
⑻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特別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應了的一定要做到,這樣你說的每一句話,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適當懲罰,告訴孩子因為他發(fā)脾氣而錯過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動,這足以令他在下次發(fā)脾氣前慎重考慮。
⑽家人態(tài)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個態(tài)度,讓發(fā)脾氣的孩子鉆空子。
⑾讓孩子在多種選擇中自己做出決定,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太好意思發(fā)脾氣。
⑿要堅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哭而改變主意。
5、攻擊性行為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經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會過渡過去。但是也有不少寶寶會進而養(yǎng)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習慣,需要大人加以糾正。
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可能是他發(fā)泄不快的一種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別的小朋友、父母或電視的行為等等。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
改正方法
對于這些攻擊性行為,父母要注意:
⑴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⑵不要讓孩子看暴力電視。
⑶平時要教育寶寶講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友好,不要打人罵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技能,特別是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
⑸教孩子講出憤怒的情緒,父母加以適當的疏導。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評別人的孩子。否則,我們的寶寶會失去安全感,覺得只有打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⑺不能雙重標準,自己孩子被攻擊就沒完沒了地大吵大鬧;自己孩子攻擊了別人就無所謂,甚至洋洋得意,這只能給孩子非常壞的影響。
以上列舉了一些寶寶常見的不良習慣,希望對各位媽媽爸爸有所提醒,您們的正確指導將影響孩子今后的行為規(guī)范。
相信《五種高危性格亟需家長關注》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種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
導讀: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幼小成長發(fā)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yè)、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培養(yǎng)正常健康的寶寶,才給他未來的成功奠定根基。 人們常說的...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三歲時寶寶的性格就以初見端倪。父母都想自己的寶寶可以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可是這些特質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后天耐心的培養(yǎng)。如果寶寶出現以下四種高危性格,家長就要留心了。...
導讀:及手腦協(xié)調性差的問題。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智慧活動,需要手眼耳腦的配合能力,心態(tài)及學習方法等條件。不少聰明“笨孩子”的家長并未意識到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出了問題,只盲目地靠補課來解決學習問題,不但成績沒...
導讀:你家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了解嗎?全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多關注孩子的各方面需求,給孩子以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1、被愛與價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而接納,孩子才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