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案。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萬全之策到底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起萬全之策一定會有人持否定態(tài)度,對于持否定態(tài)度的人,我只能對其表示遺憾,遺憾他因為否定萬全之策的存在而錯過了掌握萬全之策的機會。
萬全之策雖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萬全之策的機會,因為只有明白道理,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掌握萬全之策的,否則即使知道萬全之策的存在,也無法擁有與掌握它,更別說利用它了!
萬全之策并非是某一種策略或方式方法,而是所有策略與方式方法的總和。從古至今,萬全之策一直被少數(shù)人所擁有,這少數(shù)的人就是被常人稱之為圣人,智者的人。這少數(shù)的人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在他們的眼中沒有問題的存在,甚至連答案也沒有,這就是擁有萬全之策的特征。
圣人與智者從不提問題,但是卻可以為提問者提供答案,如果沒有提問者存在,那么答案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為圣人與智者深知,問題與答案不過是手心與手背的關系,當一方不存在了,那么另一方同時也就不存在了,問題與答案不過是對同一件事情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可以說問題即是答案,也可以說答案即是問題!
對于問題即是答案,答案即是問題這一說法,會有許多人對此不能理解,這也是許多人難以擁有萬全之策的根本原因,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只能看到此話中明顯的矛盾之處,卻看不到其中的萬全之策。
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的人只能看到矛盾之處,卻看不到萬全之策呢,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因為不明白道理,也就無法擁有智慧,因為沒有智慧,所以只能看到矛盾,因此,看不到、得不到萬全之策也就不奇怪了,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其實,擁有萬全之策也并非難事,只要明白道理就可以了,明白道理就可以擁有智慧了,有了智慧自然就可以掌握萬全之策了,掌握萬全之策,所謂的問題自然也就不足為慮了!
當前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當你與他人講道理時,對方常常會說大道理誰都知道,你只講方式方法好了,完全不考慮這方式方法從何而來,更不會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懂得道理、明白道理。這就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常人思維,也是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期損失的行為表現(xiàn),此種思維與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常有本末倒置之事,常說虛假狂妄之言,常行令人生厭之舉,總之,常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一直處于矛盾糾結之中而難以自拔。
然而,更有趣的是,人們雖然會莫名的抗拒道理,但是卻都推崇智慧,羨慕智慧,并渴望得到智慧。從古至今,人們一直確認知識中蘊含著智慧,一直確認學習知識是擁有智慧的唯一途徑,并甘愿為此付出諸多努力。然而,人們在努力學習知識的同時,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學的知識是否完整?雖然知識中蘊含著智慧,但智慧只蘊含在完整的知識中,卻并不在缺失知識中,也就是說,只有學到完整的知識才能擁有智慧,否則是難以得到智慧的。
由于人們缺少衡量智慧的標準,缺少判斷知識體系是否完整的依據(jù),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難以衡量與判斷的,所以只能選擇盲從、盲教、盲學了,這雖是是無奈之舉,但也是令人遺憾之事!
事實上,這令人遺憾之事本不應發(fā)生,因為在完整的知識體系之中本來就存有衡量的標準與判斷的依據(jù),只是沒有被眾人發(fā)現(xiàn)和利用而已,那么可以成為衡量標準與判斷依據(jù)的是什么呢?在說之前,我們不妨來解讀一句話,因為這句話可以給予我們答案。“選擇大于努力”這句話被許多人奉為經典之語,卻少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都認同這句話,并沒有看出或聽出這句話有什么不妥之處。然而,事實卻不知這樣的,因為這句話是有漏洞的,是不完整的,其漏洞與不完整之處在于對此話還可以進行延伸提問。如果說選擇大于努力,那么什么會大于選擇呢?人們在做出選擇之前的衡量標準與判斷依據(jù)又是什么呢?由此我們就不難得到答案,期答案就是:“道理二字”
道理二字人人皆知,但并非人人都明白,明白道理,就擁有了智慧與萬全之策,反之,也就僅僅是知道而已,并非是明道。由此,就不難衡量與判斷自己是知道還是明道了,是有智慧還是沒有智慧了,是有萬全之策還是沒有萬全之策了!
綜上所述,明白道理是擁有智慧與萬全之策的關鍵,只有明白道理才可以擁有智慧與萬全之策,才會有衡量的標準與判斷的依據(jù),否則,所擁有的除了自以為是就沒有其它的了!
道理并不難懂,也并不難以明白,所以難,是因為我們不相信道理是簡單的,盡管我們都知道“大道至簡”這句話,但我們依然不信,依然會有莫名的抗拒,依然會覺得自己是知道道理的,所以才會位列于不懂道理的人群中,這不能不稱之為一件憾事!至于導致這憾事發(fā)生的原因,就不得不說說教育一事了。
關于教育一事,古今中外,眾說紛紜,爭議不斷,一直處于無序的混亂之中,在此混亂的現(xiàn)狀之下,顯露出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在教育領域中缺少衡量的標準與判斷的依據(jù)。任何事情都一樣,沒有衡量的標準與判斷的依據(jù),陷入混亂之中那是必然。
由于不明白道理,導致教育領域與行業(yè)間的混亂,從而使得不教者不知該如何教,不知該教什么,不該教什么。使得學習者不知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不知如何學,不知如何問,不知為什么學,不知學了有什么用。使得選擇者不知如何選,不知該選什么,不該選什么,不知為什么選,不知選的有什么用??傊?,大多數(shù)人都因為不明白道理而處于盲從、盲動,無所適從之中,無奈之下,只能做出自以為是的選擇,盡管時常會有后悔之意,也只能感嘆是命運的安排了!
教育一事本來就是用來講道理的,可當前的教育卻偏偏不講道理而講規(guī)則、規(guī)矩與方式方法,如此的教育之下,人們又如何能明白道理、講道理呢?只有講道理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教育,不講道理的教育是不足以稱之為教育的。
令人惋惜的是,縱觀教育領域之中,講道理的教育寥寥無幾,不講道理的教育卻泛濫成災,如此的教育環(huán)境之下,人們又怎么能擁有智慧與萬全之策呢?又怎么能擺脫這不講道理的教育所帶來的煩惱、困擾及焦躁的情緒呢?
面對諸多問題的困擾,需要的不是抱怨與抗拒,而是尋求化解之道??梢曰鈫栴}的終極答案是道理,想要明白道理就離不開教育,想要接受教育就要找到講道理的教育,想要找到講道理的教育就要用心去找,而不是用眼、用耳去找。所以要尋找講道理的教育,是因為只有講道理的教育才能使你明白道理,擁有智慧與萬全之策,才能化解你諸多困惑與煩惱。
當前的諸多教育形式所以不講道理,并不是他們不想講道理,而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道理,講不明白道理,所以只能講規(guī)則、規(guī)矩和方式方法的。規(guī)則與規(guī)矩是為不明白道理的人設定的,也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設定的,因為對于懂道理的人而言,既不需要為他人設定規(guī)則與規(guī)矩,也不會去做有違道理的事情。方式方法是為不會學習的人而創(chuàng)造的,因為會學習的人自己會創(chuàng)造方式方法,用他人的方式方法學習是痛苦的,二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方式方法學習的是快樂的,學習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不會學習,所以會快樂,是因為會學習。會學習的人視學習為享受,不會學習的人只能忍受學習的痛苦。對從教者而言也是一樣,會教的體驗的是快樂,不會教的感受的則是痛苦。
懂道理的人以付出為樂,不懂道理的人以索取為榮。懂道理的人明白,幫人如幫己,不懂道理的人不明白的是,傷人如傷己。
教育過程是認知自己的過程,是自我教育的過程,是明白道理的過程,是修正自己行為的過程,并不是改變他人的過程。教育是簡單快樂的,道理是簡單易懂的,問題是可以化解的,前提是你要對此要持有相信的態(tài)度,因為懷疑與抗拒是明白道理與教育的最大障礙,也是偷走智慧的竊賊!
擁有智慧并不難,只需要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即可擁有智慧,擁有智慧就可以知人所不知,見人所不見,聽人說不聽,思人所不思,言人所不言,行人所不行,容人所不容,忍人所不忍,愛人所不愛,從而使自己心常平,氣常和,神常靜,身常安,處于無憂長樂之境。
人之一生,所思、所言、所行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獲得屬于自己的那份獨有的快樂,持久的快樂即是幸福的感受。幸福的感受源自于明白道理,只有明白道理的人才能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才能體會到接受與付出中的快樂。yjS21.COM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教育,都源自于講道理的教育,講道理的教育會讓你擁用智慧,體驗幸福與快樂的感受,會讓你掌握萬全之策,擁有化解諸多問題的能力。反之會讓你得到你不想、不愿得到的結果。
不要感嘆命運,而應感嘆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而應自查自己!不要自以為是,而應尋求道理!
道理一直在,教育一直在,智慧一直在,萬全之策一直在,幸福與快樂也一直在,只要你愿意,這一切都將屬于你,這一切既非神話也非謊言,因為這一切從來都屬于明白道理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父母都會陪孩子,但是我們的父母陪孩子時是什么樣的呢?一邊玩手機、一邊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自己玩。
這樣的場景我們在太多的場合看到過。在公園、游樂場、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著孩子睡覺時都在玩手機。
然后當我們的孩子提出質疑:你都沒好好陪我!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會說:“我一直坐在你的身邊,怎么就不是陪你呢?”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很多父母這樣的心態(tài)讓我們想起了網(wǎng)上有段時間流行的父母逼婚時的那句話:“你和他/她,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怎么就不能產生愛情呢!”你看,如出一轍!
那么,孩子想要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樣的?
其實只要我們想,就一定能好好陪孩子,但是前提是在每一個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戲、娛樂、讀書、吃飯、睡覺的那個時間段,請你放下手機,還有什么事能比陪孩子更重要呢?
孩子想要的高質量的陪伴是啥呢?我們隨機在校園門口采訪了幾位1-2年級的小朋友。
根據(jù)他們的敘說,總結出6-8歲這個年齡段孩子想要的高質量的陪伴。
01.帶孩子進廚房一起煮飯,煮什么不要緊,能讓孩子參與這看起來很復雜/危險的工作,讓孩子為主導做一些飯菜那就更贊了!
02.在客廳鋪上毯子或者在客廳搭一個帳篷,然后一起玩,可以一起讀書、游戲、或者就是閑聊天。
03.一起看電影,看電影的時候最好能買一大桶爆米花,一邊吃一邊看。
04.一起玩孩子最喜歡的棋盤類游戲,撲克也行。
05.和孩子一起去游樂場、圖書館之類從場所,一起選書、一起玩一些好玩的刺激性項目。
06.一起去踏青,在公園支起帳篷、吊床,一起玩耍。
07.嘗試在家里辦各種有趣的聚會,同學聚會、好友聚會,大人的聚會不要把孩子趕走,讓他們安靜的坐著/聽著,讓他們偶爾也說說話。
08.偶爾給孩子找一個特色的餐廳,全家一起吃一頓美食,讓孩子點餐、付款(包括開發(fā)票)。
09.全家一起組織生日聚會,簡單的/小型的/三五個好朋友參與的生日聚會,媽媽吹氣球、爸爸買蛋糕、一起準備各種派對小禮物。
10.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小冒險、嚇唬人的小游戲、躲貓貓、槍戰(zhàn)。
11.一起玩爸爸媽媽小時候玩的游戲(跳皮筋、扔沙包),什么好玩的游戲都行。
12.安靜的陪著在孩子的身邊,當他們在寫作業(yè)的時候,不要拿著手機陪。
13.經常帶他們去菜場買菜,讓他們選擇、付錢。
14.永遠想著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們一起玩,一起成長,聽他們認真的說話。
還有類似很多孩子的訴求,其實總結完看起來都真的好簡單,每個家長都能做到。
其實也不一定都要做到,有那么幾件事、幾個瞬間、幾個片段讓孩子感覺到你真的在乎他們,真的在陪伴他們,未來孩子回憶起來也都是美好。
就像我們小時候的事情,大部分都忘記了,但是記得的只有那么幾個美好的瞬間(還有一些失落的瞬間),不是嗎?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三一口語的重要性,紛紛鼓勵孩子報名參加,但是同時也有很大一批家長,他們并不了解這個考試,更別說讓孩子去參加了。
那到底什么是三一口語?它為什么能受到家長的青睞?又能為考生帶來什么?今天,Aaron老師將一一為您解答。
內容框架
一、考試背景
了解一個考試的背景對于認識考試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GESE考試來自英國倫敦三一學院。三一學院以研發(fā)考試、藝術、表演等項目而聞名,市面上有一種錯誤信息說三一學院來自劍橋大學,其實它不是任何一個大學的附屬機構,而是一個獨立的考試中心,有點像北京的考試院。
圖片右邊上方TRINITY COLLEGE LONDON是它的英文名稱,下方是它的認證徽章。在孩子通過考試所取得的證書上會有這兩個標識,證書也是可以在很多國家通用的。
GESE考試與市面上的很多國際性考試不同,并不采取人機或一對多的形式。而是采用一對一的形式,發(fā)生在一個考生與一個考官之間,成績評定分為優(yōu)秀、良好、通過和不及格四個級別。如果孩子通過考試,他會取得一個證書,并用英文標注成績:Distinction(優(yōu)秀即A),Merit(良好即B),Pass(通過即C),沒有通過則沒有證書。
二、GESE核心屬性
三、各類考試的區(qū)別
上圖表示的市面上流行的國際性考試。左豎列三個考試都是英系考試,分別是:雅思、三一口語、劍橋通用五級考試;中間是托福、PTE考試為美系考試;最右側是公共英語等級考試;
1、各考試間的區(qū)別:
雅思和三一口語。三一口語是輔助性考試,雅思是判定性考試。引用一個考官非常有意思的描述:三一口語是用來加分的,而雅思考試是用來扣分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雅思考試為成人準備,考試內容更廣泛、難度偏高,考官是比較刁難考生的,成績也是從9分依次扣下來。而三一口語則不同,考官會不斷的用一個級別的語言功能來刺激考生。
托??荚囈彩潜容^困難的,人機完成,口語考試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較多的題目,考生先聽題并迅速讀題,1分鐘內完成答案的輸出,相對來講比較刻板,但由于進入到全球時間比較早,流通性也是最廣的。
總結來看,托福雅思更適合成人,因為它更像我們講的“一錘子買賣”,它沒有所謂的級別;三一口語考試更適合孩子,因為它能伴隨孩子成長,考試分為12級,每一級都有不同的要求,孩子可以跟隨級別逐步提高,不斷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劍橋通用五級考試。另外一個名字MSE,一年兩次,由劍橋大學發(fā)起,流通性廣,權威度高。PTE,美國培生集團發(fā)起,有少兒版本和專業(yè)版本,這個考試也是偏趣味性的。而最右邊公共英語考試,從去年開始已經禁止小朋友參加。
2、三一口語的不同版本
市面上,三一口語有很多叫法或者版本,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疑問。簡單來講,GESE,中文全稱為倫敦三一口語英語口語等級考試,這個考試只有一個簡稱:三一口語。由于這個考試進入到北京和別的省市時間不同,導致出現(xiàn)了很多版本。
四、學術認證框架
學術框架對比表(各考試級別的對應關系)
這里我們解釋一下:歐標(歐洲語言標準框架),家長可能會比較清楚,我們的老師經常會講到,它由A1到C2,級別由低到高。這六個檔位是用來評定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程度,不光針對英文,也包含其他語言,例如法語、西語等。雅思、三一口語等都是在這個框架范圍內的,因為所有考試都會以歐標作為最重要的審核標準這一。
這個框架就是告訴家長們,每考一級離我們的目標還有多遠,小朋友現(xiàn)在最高考到六級,很多家長也許覺得六級不高吧,但三一口語六級難度已經很深了,這是海淀區(qū)小學英語老師的要求。
五、三一口語能為孩子帶來什么?
通過三一口語的學習,讓孩子有機會站在國際化的舞臺上去綻放他他們的光彩。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取國際化的認證,這也是在孩子們這個年齡段通常很難做到的。通過培訓,考試獲取證書讓孩子明白自己所付出的汗水能到得到回報和認可,讓孩子從學習和考證的過程中收獲自信和榮譽。而這也會從根本上不斷促使孩子更主動的學習英文更主動的去參加更高一級別考試。因為不斷積累的自信的榮譽感才是激勵孩子和陪伴孩子一直走下去的原動力。
六、如何了解和判定孩子應參加的考試級別
報考三一口語的要求:
參加考試的孩子需要在考試當天滿5周歲。
選擇適合自己的級別。
了解級別最好的方式是找自己的老師做一個口語測試,我這里提供給大家一個大概的年齡和級別的對應:
5-6.5歲 一級水平
6.5-7.5歲 二級水平
8歲左右 三級水平
**當然英語水平要根據(jù)城市,孩子學習英語的時間進行判定。
家長們需要了解好以上這些信息,確定孩子適合參加的級別,再讓孩子去準備考試。
這就是本次講座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根據(jù)埃里克森有關心理社會性發(fā)展的觀點,6歲到12歲這一階段是專業(yè)術語中的學齡兒童階段,而這一階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奮感和責任心。
其實,學齡兒童的勤奮與勤奮感是不同的。表面上的勤奮行為,并不代表兒童從內心之中獲得了勤奮感,學齡期兒童不僅要努力掌握學校要求學習的大量知識,還要找到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因此,父母一定要關注兒童成長中的心理變化,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但不是粗暴的強迫手段,引導兒童成功獲得勤奮感。
去年年底有篇文章,引起了家長與老師們的熱議,說的是學齡兒童的很多作業(yè)需要忙一起做,除了孩子覺得學習不堪重負之外,連一個家庭都快被孩子的學業(yè)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們各抒己見:
老師認為學校負責傳道授業(yè)解惑,但家長配合實施也非常重要;
家長則認為自己承擔了過多的教學責任,這些部分不需要家長的參與。
兩方面都非常的委屈,認為自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那么這個時期,孩子到底在經歷怎樣的發(fā)展危機,又需要達成怎樣的心理任務,我們應該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或許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1
6-12歲,在埃里克森的畢生發(fā)展理論中,屬于學齡期,此時的兒童智力不斷地得到發(fā)展,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迅速,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廣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他們的能力也日益發(fā)展,參加的活動已經擴展到學校以外的社會。這時候,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已經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鄰居,尤其是學校中的教師。
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
所以在這一階段中,需要兒童專心學習大人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生產者而準備。
學校還是培養(yǎng)兒童將來順應社會文化的場所。
因為在大多數(shù)文化中,包括我們自己的文化,生存要求具備與他人合作的工作能力,所以社交技巧也是在學校要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
埃里克森認為,兒童在這一階段所學的最重要的課程是:
體驗以穩(wěn)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奮來完成工作的樂趣。
兒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一種,在社會中滿懷信心地同別人一起尋求各種工作和職業(yè)做準備的勤奮感。
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后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
這個時候,兒童已意識到進入社會后必須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一方面勤奮學習,以期在學業(yè)上取得成就;但又擔心自己會遭遇失敗,因此勤奮感和自卑感構成了本階段的基本沖突。
2
勤奮感和自卑感到底來自哪里呢?
勤奮感是由愛的關注與鼓勵而形成的。
自卑感是由兒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對他的嘲笑或漠不關心造成的。
如果兒童獲得的勤奮感勝過自卑感,他們就會以能力的品德離開這個階段。
所以,無論是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在此階段通過關注與鼓勵的形式,讓兒童在學習中,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有價值的。
如果學校和家長互相推卸責任,會讓兒童對學習產生困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為學習而付出努力,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學校和家長在此時視學習為衡量兒童的唯一價值標準,那么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因循守舊的人,將來會認為只有工作才有價值。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論,學校和家長在這個階段里,應該鼓勵兒童掌握為未來就業(yè)所必需的技能,但絕不能以犧牲某些其它重要的品德為代價,比如學會幫助他人、怎樣和同伴一起游戲等。
如果孩子不只是認為工作有價值,其他生活中的活動也有價值,他以后就能不斷地在創(chuàng)設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活動中體驗到一種勤奮感。
埃里克森還指出,許多人將來對學習和工作的態(tài)度與習慣都可追溯到本階段的勤奮感。
3
所以,學校與家長在本階段應該互相配合,彼此溝通,主要目的是要讓兒童從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來獲得勤奮感。
家長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在最初的階段讓兒童感受到應該用什么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及如何合理地安排并有序的完成工作,這一切不應該是互相應付與推諉。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布置適合本階段兒童的任務,以免任務難度太高,兒童不能體驗獨立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受。
4
縱觀埃里克森對兒童階段人格形成的分析,可以看到,前四個階段的心理社會危機都與自信心的建立有關,可以說,兒童在整個發(fā)展階段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其本質的屬性就是自信心與自尊的建立。
若是兒童在發(fā)展中獲得了自信與自尊,那么他也就會獲得基本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動性和勤奮的美德,那么他的一生也會變得完整和健康。
這也是我們帶著覺醒做家長要努力的方向。
給女兒最好的保護是底線教育
第一個底線教育:身體底線。
作為父母,就是一定要告誡女兒:
不要為任何事情出賣和傷害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底線教育:生活底線。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女兒考上大學后,父親給她寄錢。
“1200元夠不夠?”
女兒回答:“夠了?!?/p>
父親又說:“想買什么就買,別虧自己。”
女兒聽了,半天不作聲。
父親覺得奇怪:“怎么了?”
女兒說:“室友和我一樣,每月家里也是給1200元,但她生活質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都去麥當勞……”
父親說:“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誤學習?!?/p>
“她沒有打工,是在談戀愛。
有一次她約會回來對我說,其實她不喜歡那個男生,只是喜歡他替自己買單而已。她還說我傻,可惜了這張臉,如果她有像我這樣漂亮的臉,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錢?!?/p>
父親放下電話,立即給女兒打了1500元,回家又給女兒發(fā)了一封郵件:
“從這月起,我每月給你1500元。多出的300元,你可以買零食。還有,如果你戀愛了就要告訴我。我每月再給你500元,作為戀愛經費。請你一定要記住,每次約會,都不要忘了帶上自己的錢包?!?/p>
這位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他在給女兒灌輸一個生活底線——要有經濟獨立能力?!敖洕毩⒌呐?,是最有尊嚴的女人。經濟不獨立,人格便不獨立。人格不獨立,愛情便不獨立?!?/p>
第三個底線教育:感情底線。
第四個底線教育:生命底線。
給男孩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
有一個14歲的男孩,放學后看到書亭里有一本喜歡了很久的書,可是自己沒有那么多錢,于是就大著膽子把書藏進了懷里,誰知被剛轉身的老板發(fā)現(xiàn)了,老板把他扭送進了派出所,幾名警察輪流審問他,還打電話通知了孩子的父親。
很快,孩子的父親就趕到了。男孩低著頭,默默等待父親的責罵。
“我想,這一定是個誤會?!备赣H淡淡地開口了,“因為我非常了解我的兒子,他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歡這本書,只是因為沒有帶足錢,才這樣的。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這事就算結束了?!?然后,父親就掏出了錢包。男孩驚呆了,他看著父親,父親也看著他,眼里沒有責備,有的只是愛憐。
出了派出所,父親停下了腳步,他捧起孩子那張滿含羞愧與感動的臉說:
兒子,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聽著,忘記它!不要讓它在你心里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你依然是一個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說完,他鄭重地將這本書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父親慈愛地將他摟進了懷里。
男孩子的成長難免會犯錯,犯錯后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教育,受到社會過多負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誤入歧途,陷入陰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陽光教育,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一個陽光教育:冒險教育。
教育家理查德說得好:
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習慣于墨守成規(guī),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創(chuàng)新。
第二個陽光教育:規(guī)則教育。
作家林曦講過一個教育故事:
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后大哭。
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
孩子說:“嗯,我要報仇?!?/p>
我問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電視里一樣,用劍刺他?!?/p>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準備一下?!?/p>
過了一會,我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
孩子一臉驚訝:“你怎么拿這么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如果用劍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準備被子?。 ?/p>
孩子紅著臉說:“真的會這樣嗎?”
我回答:“嗯,法律規(guī)定是這樣?!?/p>
“那我們算了吧?!?/p>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p>
在“冒險教育”的基礎上,必須得增加一個“規(guī)則教育”,
用規(guī)則來平衡冒險。
我特別喜歡這位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這個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第三個陽光教育:挫折教育。
第四個陽光教育:獨立教育。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shù)谝弧?/p>
如果不放手,不狠心,一直將孩子保護在羽翼之下,那么有朝一日當他們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時,將無所適從。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選擇讓孩子從小獨立,那是一種最明智的愛,苦盡甘來。
對于孩子的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個性來。男孩和女孩在生活中會面臨不同的危險和挑戰(zhàn),父母能夠做的,不是為他們預知每一次風雨,而是教會他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能以合適的方式去解決。
社會上常說窮養(yǎng)兒富養(yǎng)女,其實不然,窮養(yǎng)出來的男孩成長后也許很容易被物質誘惑,而富養(yǎng)出來的女兒或許也會太天真。
最好的辦法,是根據(jù)孩子的特性引導孩子,對于女孩,告訴她們做事的極限,對于兒子,讓他們減少被影響同化的可能性,這才是我們對于孩子最需要教會的。
問題一:小孩愛玩手機、上網(wǎng)怎么辦?
1. 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xiàn)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并產生想要改變的愿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于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識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2.培養(yǎng)興趣,轉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并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3.約法三章,堅決執(zhí)行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么時候可以用手機、什么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guī)定應該受到什么懲罰、做好了又有什么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zhí)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制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訊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jiān)督員,在孩子違規(guī)的時候進行適當?shù)奶嵝眩踔谅?lián)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存在了。
問題二:如何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事情?
有許多年輕的家長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離婚,到孩子上學的年齡依然沒有告訴孩子父母之間離婚的事。很多單親的父母困惑該如何和孩子說這件事呢?
首先,父母離婚前應把如何對待孩子商量清楚。要讓孩子知道只是父母之間的關系斷開了,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依然持續(xù)。其次夫妻關系不能持續(xù)時,要多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對父母有沒有其他要求。孩子的悲傷可能持續(xù)相對較長的時間,這就需要對孩子有更多的陪伴。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這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問題三:孩子做錯事后;家長如何處理?
凡事要透過表面去看本質,當家人或朋友無意間做錯了某件事時,我們要理智對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學會用愛心去包容愛心,家會讓你感覺自己的周圍,時時洋溢溫暖的陽光,這種信任和理解真的很重要。
往往,在和孩子互動過程中,我們關注自己的感受,關注孩子是否改錯,關注孩子是否優(yōu)秀,而我們忽略了關注孩子本身,這些都是打著愛的旗號傷害著孩子,但我們往往認為這就是愛。請牢記,孩子本身最重要!
問題四:孩子知錯后;家長如何應對?
當我們說出“我原諒你”這四個字時,這代表我們選擇放下生氣和其他激烈的情緒,繼續(xù)向前。
每個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都不同。有些孩子的喜怒哀樂,你一眼就能看清;有的孩子則會把情緒深埋在心底。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當我們向孩子表達原諒時,我們允許他們釋放自己的情緒、允許他們犯錯誤,允許他們在發(fā)現(xiàn)錯誤之后重新開始。當我們向孩子表達我們的原諒時,我們也以身作則地教育他們要向其他人表達原諒。
那天,兒子聽完我的話,和我一起手拉手走下了樓梯。他看到他的姐姐在樓下等他,于是他們說了“對不起”和“我原諒你”,然后擁抱在一起,不介懷地笑了。
說到底,挑戰(zhàn)父母的極限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也是他們成長為與眾不同的人的一個過程。我們經常教孩子說話,但有時候,我們自己都忘記說該說的話。讓我們說該說的四個字,向孩子表達原諒,教會他們這樣的道理:生活是一條漫長的路,而走錯一小步真的不算什么。
問題五:每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特點是什么?注意事項有哪些?
1、0—3個月
此階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覺來生活的。我餓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幫我整理;我冷了熱了,就需要幫我加減衣服和被子。呵呵,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樣,他們要以我的需要為己任,全面呵護我的需要。
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營養(yǎng)是:
(1)無條件接納。
(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階段的心理營養(yǎng)更多是媽媽給予的。在生養(yǎng)孩子后,媽媽體內就分泌兩種物質,一種是荷爾蒙,在奶水中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種是本體荌,會讓媽媽有滿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偉大的,這種物質三個月后就會消失,這樣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可是如果,3個月內,這個媽媽由于某種原因情緒受到轉變,沒有正常分泌本體胺。那么父親就要承擔起來??醋o孩子,照顧孩子,保護妻子。
如果孩子在3個月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兩個人的精力都消耗在爭吵里了,沒辦法照顧孩子。那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另外找一個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個重要他人。從這個人身上希望得到沒有條件的接納。希望成為這個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那么這個孩子一生中都會這樣去做,直到他找到那個重要他人為止。
到了小學,他會去找小學的老師,到中學,他會去找愛人,會很早談戀愛。他會希望有人能那樣對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會帶著這個期待長大,帶著這個期待結婚。等到結婚,他也會一天到晚一直詢問,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幾?講了又講,問了又問。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壞很糟糕,你還會那樣愛我那樣對我嗎?他會一直不斷地去尋找一個答案,這會導致他在人際交往中碰到很多問題。成為他的缺失。不能夠做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有那么多困擾。他不能夠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自然地他的身體就會去尋找,去找那個重要的他人。
2、4個月—10個月
在生理上,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慢慢要學會爬行。爬出去爬回來——主動選擇離開,需要安全時自己就會爬回來。此時心理營養(yǎng)是媽媽要允許他爬出去爬回來,很自然的離開,很自然的回來。如果媽媽自己沒有安全感,她在此時期最恐懼。如果這個階段的心理營養(yǎng)沒有被滿足,就會導致孩子有分離焦慮,例如進入幼兒園或者新環(huán)境,有異常表現(xiàn);談戀愛失戀,情緒反應大甚至自殺。
3、10個月—16個月
孩子在生理上開始會走,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險,如果此時得到媽媽支持和照顧,孩子就會獲得實際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孩子將來不會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險、膽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種!因為他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險。
4、16個月—2歲
“可怕的兩歲”,這個年齡階段最難教養(yǎng):一面是非常的依賴,一面又非常的獨立,經常說不要。這是鍛煉孩子對自己負責任的時候,不要的時候要為自己的決定去承擔后果。例如不吃飯,好,就餓你一頓,呵呵,孩子可能不會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我們該怎么做?心疼孩子就放棄自己當時的決定,這就是溺愛,我們的做法是:溫柔的堅持!這個需要力量和決心,所以這個階段的媽媽會覺得自己特別的累,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
5、2歲—3歲
穩(wěn)定自我的建立。這個階段的孩子要形成這種認識:我有時看不到媽媽在,但我知道媽媽的愛在。
玩的游戲是:捉迷藏。這個時期需要一個過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現(xiàn),要求是溫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軟的,比如毛絨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這是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如果一直依賴媽媽,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遠在心理上長不大!
0歲—3歲這個階段,如果孩子獲得了被充分接納,學會安全,懂得該分開就分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有穩(wěn)定自我形象的心理營養(yǎng),他們就很快適應新環(huán)境,社會化速度快!
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媽媽的照顧支持和幫助。如果缺乏心理營養(yǎng),一遇到給他心理營養(yǎng)(也許有意也許無意)的人,他會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戀。這和如果三天沒喝水,見到水不管臟不臟就喝;如果七天沒喝水,見到水不管有毒沒毒就喝一樣的道理。
安全感的來源:
(1)爸爸媽媽夫妻關系穩(wěn)定。即便有爭吵,有沖突,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的。
(2)媽媽的情緒穩(wěn)定,越穩(wěn)定越安全。媽媽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是惹你有情緒的人,其實這不是真相,也許是其他原因(夫妻等問題),孩子沒有能力和責任幫助媽媽解決情緒問題!
其實人有情緒時一定是找安全的人發(fā)的,孩子在承受著社會最底層的情緒垃圾,爸爸在單位,媽媽在單位,甚至夫妻關系問題產生的情緒,如不及時疏導處理,孩子是最終的出氣筒!尤其是媽媽的情緒,孩子吸收更多,不忍心不吸收啊。也許媽媽的焦慮成為孩子的焦慮。
6、4歲—5歲
有了“我”的記憶,人一般有四歲以后的記憶,真正的人類出現(xiàn),新我:我是誰?我有價值嗎?我可愛嗎?
此時的孩子需要從爸爸身上獲取這些心理營養(yǎng),所以變得跟爸爸親近,喜歡爸爸?,F(xiàn)在的媽媽就很落寞,感覺自己的孩子很陌生,曾經粘成一個人似的,現(xiàn)在陌生了,有的媽媽就罵自己的孩子沒良心,可能在心理上不適應很寂寞。此時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是肯定、贊美、鼓勵、認同。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變得有底氣,遇到挫折時有力量去面對,是孩子心理上是守護神!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1)人生價值觀,(2)自我概念,(3)性別認同。前兩項媽媽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需要更多的時間,同時需要一致性表達。性別認同只有爸爸可以做。要對女兒表達:我很高興你是我的女兒(女性認同),女兒16歲之前稱呼女兒為女兒;要對兒子表達:你是我的好兒子,你真像我?。行哉J同)。同性戀的出現(xiàn)固然有社會因素,但我們的家庭似乎有更大的責任啊。
爸爸對孩子的承諾是:
(1)孩子,需要我時,我就在你的身邊,不要怕。
(2)孩子,我允許你犯錯!
最傷害人的兩個場所:一個是戰(zhàn)爭,一個是家庭。讓孩子成為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媽媽很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價值感自信心的來源,爸爸很重要!
孩子如果容易發(fā)火、行為偏差,原因大部分來源于夫妻關系惡劣,親子關系問題包括母子、父子關系!情緒在孩子內心深處難于消化,積累了很多情緒,也可能導致晚上睡眠不好,失眠夢多。
中國的爸爸是愛孩子的,但不一定和孩子親近。沒有時間交流溝通,但一見面就教導!此時關系比教導更加的重要!
孩子如果和爸爸的關系差的話,導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強!
如果處理了孩子的情緒問題,孩子的學習力、記憶力、注意力會提升20%。孩子出了問題,也是家庭關系出了問題:也許是夫妻關系疏遠,也許是父子關系和母子關系出了問題,也許都有!如果孩子出了問題,什么是最好的藥?——個人時間,父母要有時間去給孩子心理營養(yǎng)。
7、5歲—6歲
這個階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處,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體包括:
①如何處理生活上的難題,方法及態(tài)度。
②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③如何處理情緒。這個模范可以幫助他解決:當我碰到問題時,我怎么辦?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辦?我與別人的意見不同,我怎么辦?告訴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他的生活中的問題,他需要學習,而這份學習來源于一個模范。
8、7歲以后
7歲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是尊重、信任、自由選擇。
9、13—15歲
這個階段是父母給孩子最后一次補充心理營養(yǎng)的黃金年。因為孩子在12歲之前缺失的心理營養(yǎng)在13—15歲時爆發(fā)年,渴求最強烈。
父母的做法是:(1) 接納他;(2)重視他:花時間和他在一起;(3)模范:讓他有時間去模仿父母。這樣幾個月,孩子就會有變化。
華仔身體不好,看起來比較弱小,所以其他小朋友喜歡欺負他,華仔媽媽跟老師談了很多次,但是華仔還是屢次戰(zhàn)敗而歸,請求媽媽援軍出動,華仔媽媽總是會找到人家家里去大鬧一場,這時華仔才會甘心。與華仔媽媽比,小璐生活在單親家庭,媽媽總是教育女兒謙讓,但是沒想到女兒膽子越來越小,特別是遇到男孩子的欺負,只知道哭。寶寶吃虧了,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吃虧到底是不是福?
“吃虧”是一道社交題
在與小伙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你吃虧、他占便宜的情況發(fā)生。這種吃虧有時是物質上的,有時是身體上的,有時是精神上的。但是這只是人生需要面對的一道“難題”。寶寶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選擇,會影響到他們一生處理這類問題的行為模式。幼兒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寶寶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擔起社會的責任,樂觀地對待人生,這個時期的生活經驗和教育狀況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幫助寶寶很好地面對“吃虧”這道試題。
答題者應該是寶寶自己
網(wǎng)友“山下清一軒”認為,孩子小時候吃虧并不是什么壞事。Sam從小性格很溫和,就沒有看到過他主動和別人爭嘴打架。幼兒園時代,經常看到Sam被鄰家孩子追得滿院子狂奔。從幼兒園回家,經常臉上、脖子上、手背上帶著些許傷痕回來,但他從來都說沒關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問起是誰干的,他的小臉上會流露出一副打死也不說的神情,幾次以后我們也不再問了。
起初我們認為他是有些懦弱,可到上小學以后發(fā)現(xiàn),這是他的生存智慧。首先,因為他不主動惹事而得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安全。經常碰到一些同學的家長說起來,讓他們家孩子和Sam一起玩,真的很放心。聽到這樣的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有自己的應對策略。細細思量,的確,Sam這樣比較溫和的孩子,不崇尚武力解決問題,不去惹麻煩,遠離讓他感到有危險可能的環(huán)境,這不是一種智慧嗎?
“吃小虧”有價值
何為“大虧”、“小虧”,每個人的評價標準有所不同,寶寶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媽媽認為沒什么大不了,有些媽媽則會大發(fā)雷霆,找上門去興師問罪。其實,只要不危及寶寶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嚴,這種源于外界的行為或語言致使寶寶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稱為“小虧”。不能“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吃點“小虧”,有助于培養(yǎng)寶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對挫折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寶寶社會化的進程。
“吃虧”有底線
“吃虧未必是?!?。凡事應實事求是,具體分析,應有分寸,“過”和“不及”都不行。涉及到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時,媽媽就應及時介入,避免寶寶“吃虧”了。
貝貝和妮妮鬧矛盾。一天貝貝和媽媽在小區(qū)玩,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妮妮的媽媽、姥姥、姥爺全都圍住貝貝訓斥,可憐的貝貝嚇得哇哇大哭。貝貝媽生氣了,對方的做法已經對女兒造成了傷害,已經不是吃點小虧的問題,貝貝媽嚴肅地對對方說:“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應該由她們自己解決,你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訓斥我的女兒!”然后把女兒攬在懷里安慰著:“別怕,有媽媽在!媽媽知道你從來都是一個好孩子!他們訓斥你是不講理的。媽媽相信你,即使有錯誤也會改正好!”
當吃虧變成莫大的傷害時,你一定要給脆弱的寶寶一個堅強的支持,幫助他們走出陰影。
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博士的遼寧少年張炘煬,是中國最年輕的博士。他保持的“全國最小大學生”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被周圍人稱為“天才”,他已多次因自己創(chuàng)造的奇跡而被媒體包圍。日前,這位小博士在中央電視臺《看見》欄目上“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買房”的言論徹底讓他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在榕城,這段視頻的傳播也引發(fā)榕城教育界人士以及家長關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熱議。
家長熱議望子成龍,但別“使勁”過頭
不少家長對張炘煬的看法頗為復雜。一方面對其言論表示不能理解,另一方面又很同情他“童年被父母的理想所綁架”。記者在榕城家長圈中對此事隨機展開了調查。不少家長也在網(wǎng)絡上反思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東街口一家培訓學校校門口記者遇到不少送小孩上補習班的家長。家長胡女士表示自己也看過網(wǎng)絡上對少年博士張炘煬的專訪節(jié)目,她認為張炘煬的父母對于現(xiàn)在存在的矛盾無法免責?!斑@個小博士要求父母為其在北京買房,很明顯有一種報復心理?!?/p>
家長王先生表示,盡管自己對于孩子的成績也十分看重,但如果為此扭曲了孩子的性格,就得不償失了。“其實家長望子成龍的思想很普遍,但是想這個小博士這樣連跳好幾級,雖然跑得比普通孩子遠了,但是家長使勁過頭,跑偏了?!?/p>
還有家長表示看完這期節(jié)目后,推薦給身邊很多朋友看,并呼吁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不是替家長實現(xiàn)那些未實現(xiàn)夢想的工具”。
專家說法家長應警惕“唯成績論”
不少家長在慶幸自己未曾給孩子過多壓力的同時,也對望子成龍的家庭教育觀表現(xiàn)出了反思:為什么辛辛苦苦為了孩子,到頭來還有可能遭受孩子的埋怨?對此,中華家庭教育研究院福建服務中心首席專家林高龍就此案例分析說,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智能的開發(fā),而忽略了心理的培育。
林高龍表示,當他看完央視對張炘煬的訪談后,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張炘煬形容自己的成長過程“根本鋼筋就沒有,你蓋什么樓,只能祈禱不要有一些地質災害,不然就成‘樓脆脆’、‘樓倒倒’”。林高龍認為,這些比喻值得所有家長深思。培養(yǎng)一個健全的孩子,人格是本,學習在其次,如果本末倒置,不管孩子學習成績多么好,他的未來都是堪憂的?!巴映升堉跋纫映扇恕薄?/p>
林高龍也表示,在我們身邊,不乏像張炘煬父母這樣心態(tài)和教育方式的家長,以學習成績?yōu)橐磺?,在中國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他告誡家長們,學習可以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衡量指標,但千萬不要把它當作唯一指標,除了學習之外,我們還要培育孩子健康的心態(tài)、優(yōu)秀的體格、良好的習慣。這些也是缺一不可的,甚至可以說更為重要的。
“少年博士欲在京買房”網(wǎng)絡引爭議
日前,一段中央電視臺《看見》欄目專訪中國最年輕博士張炘煬《長大要成人》的節(jié)目在微博上瘋傳。在這段專訪中,年僅16歲的博士張炘煬發(fā)出疑問:“我博士出來,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yè)有用嗎?博士后畢業(yè)有用嗎?”并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給他買房。就他家的經濟狀況而言,這個要求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張炘煬9歲讀高三,10歲高考,13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16歲,也就是今年9月,他被北航錄取,成為全國最小的博士生。
快速的成長給張炘煬帶來的,還有與其年齡不符的焦慮感。長期生活在比自己大七八歲的非同齡人中,耳聞目睹的都是“工作”、“房子”、“戶口”等,他早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已把“在北京有個房子”視為最大愿望,并稱最希望自己留在北京的是父母,所以他們應該為了“自己過上好的生活”努力。
“不要將自己的理想強加于孩子身上”不少家長在看完最年輕博士的案例后,對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表達了反思。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呢?請看A40版“16歲博士要父母為其買房”引發(fā)熱議之“方法篇”。
相信《教育的萬全之策到底是什么?》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幸福是什么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一幼兒園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更好的學習,一般教師都會在授課前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提供效率。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
最近一直被“思維訓練”這個字眼苦惱著,上網(wǎng)搜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個話題真的已被炒得沸沸揚揚了。我覺得和現(xiàn)在獨生子女增多的大環(huán)境有關。廣大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未來發(fā)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之龍。所以,一系列...
父母都會陪孩子,但是我們的父母陪孩子時是什么樣的呢?一邊玩手機、一邊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自己玩。 這樣的場景我們在太多的場合看到過。在公園、游樂場、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著孩子睡覺時都在玩手機。 然后...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三一口語的重要性,紛紛鼓勵孩子報名參加,但是同時也有很大一批家長,他們并不了解這個考試,更別說讓孩子去參加了。 那到底什么是三一口語?它為什么能受到家長的青睞?又能為考生帶來...
教育隨筆:孩子的錯到底是誰的責任 前兩天,看電視時,看見一個臺在開關于教育的報告會,對此,有些興趣,于是就仔細的聽了聽,聽完后,覺得說的很多確實很有道理,反思一下自己,有很多做的都不到的地方. 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