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孩子負面情緒爆發(fā)觸動到了你什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情緒屬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疇,大人不應該為此負責,不要因為孩子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們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父母該立即去制止嗎?父母該允許孩子哭泣嗎?成長的父母,最重要的標志是接納、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同理”在前,才會順藤摸瓜理清情緒來源。情緒來源才是父母療愈孩子情緒的最好“抓手”。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向認為孩子哭泣的時候大人應該想辦法哄住孩子,不應該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學的專家卻告訴我,孩子哭如果讓父母心里難受、煩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積郁了許多負能量,沒有得到宣泄的機會。
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會觸及父母內心的同類情緒,潛意識里因為擔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一個剛入園的四歲多的男孩因為媽媽離開而大哭大鬧不止。一個老師摟著男孩讓他趴在自己的懷里哭,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跟媽媽說再見是很難過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難過的事,不過你要知道媽媽下午肯定會回來接你的。我們來做點什么幫你感覺好一點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這時已經由大聲嚎哭變成了小聲地抽泣,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和他一起坐下來寫信,這時候孩子已經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情緒不好時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二、搞清楚孩子為什么這樣;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四、啟發(f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首先認可孩子難過的情緒,然后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關于孩子的情緒,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說怕恐龍,媽媽就說:那有什么好怕的,都滅絕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說:媽媽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實際上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我不應該害怕,否則媽媽就不愛我了。、
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時和害怕時就會壓抑自己,犯了錯會撒謊,遭受欺負會隱瞞不報。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扭曲。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情緒屬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疇,大人不應該為此負責,不要因為孩子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們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大人在接納他情緒的前提下,教他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孩子就不會因為無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鬧不止,逐漸就會做到遇到事情不驚慌失措,不發(fā)脾氣,會嘗試講道理并尋求幫助。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擁有強大的內在,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父母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許我們在無助中度過了很多歲月,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
也許我們是稀里糊涂地長大的,也還長得不錯,但我們的孩子應該更加享受成長的過程。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已經盡了他們的努力,今天,曾經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他們,也是為我們自己。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導讀: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應對自己的內在情緒,然后才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我們的寶寶。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年幼寶寶大發(fā)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狀態(tài),面對那樣的情形,我們內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醞釀、升級、蔓延……直到不可遏制!沖動之下,我們會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罵的,有躲的,有遷怒他人的……與此同時,所伴隨的情緒大致如下:
一、煩躁惱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們,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靜靜地讀報紙、看電視、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搞些輕松的親子游戲,然而寶寶并不能時刻配合我們的心愿。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身心狀況不佳哭鬧起來,甚至大發(fā)脾氣。當家長滿耳充斥著尖叫、哭鬧聲,心情自然煩躁起來。雖然這樣的情緒是人之常情,但對教育孩子卻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們或許可以做這樣的嘗試,來緩解自身的情緒:
1、干一件自己特別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別,哪怕只是洗個熱水澡、做個面膜、把音響調大聲,聽首自己愛聽的曲子、沏壺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緩自己情緒的都行,總之把自己和寶寶尖叫哭鬧的情境暫時隔離,等擺平了自己心頭的波瀾,再面對繼續(xù)哭鬧的孩子時,我們的內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寶寶可愛的神情、童趣的言語。每一個孩子都有可愛的一面,如果能夠成功調用大腦中儲存的這部分資源,就會在心中涌起無限愛憐的感覺,有助于沖淡煩躁和惱火的情緒;
3、認知調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鬧并不總是無理的,有時代表某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涵義,如果我們能夠猜中,寶貝的哭聲就會低一些,猜錯了,寶貝的哭聲就高亢些。有時脾氣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試圖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之一,他不會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轉移,所以這也是我們可以借題發(fā)揮的機會,教會他更多宣泄的方式。當我們的頭腦在做類似上述的認知調整工作時,煩躁惱火的情緒便在不知不覺中遁形了
二、無助自責
這種情緒在年輕的媽媽身上時有發(fā)生。她們面對大發(fā)脾氣的寶寶,感覺到無奈、無助,不知道怎樣做才合適,下意識地想法是“我是個不合格的媽媽”、“我不稱職”,在認知層面我們也可以做這樣的調節(jié):
沒有誰天生會做媽媽,要勝任就得學習,眼前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絕不能錯失,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經過一番自我激勵,重新上崗后的媽媽就會變消極為積極。
三、羞愧憤怒
如果是家庭聚會或有客來訪的情況下,寶寶也毫無顧忌地鬧將起來,會令不少家長猝不及防,有失顏面。即便平時這些家長對待孩子頗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們依然會希望盡快“鎮(zhèn)壓”孩子的哭鬧,保存自己的顏面。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沖動之前,對自己喊“?!?,這么多雙眼睛關注著這一幕,意味著有很多能量在這個場運轉,或許這是個塑造孩子行為的好機會,如果借著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處去推,也許比平時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還好。比如,一個挑食的孩子,因為飯桌上沒有合意的菜而大發(fā)脾氣,我們可以說,寶寶,這個小菜心覺得好難為情,現(xiàn)在這么多人都知道寶寶不喜歡吃它,它傷心地哭起來……寶寶很可能被這個“童話”吸引,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
帶孩子做過飛機的家長都知道,空乘小姐會提醒說“如果發(fā)生緊急事件,請家長先把自己的氧氣面罩戴好,再幫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們作為家長都無法處理、合理轉化我們的負面情緒,又如何幫助寶寶接納和改善自己的情緒呢?所以當寶寶發(fā)火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應對自己的內在情緒,然后才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我們的寶寶。
家長平時放縱自己,在家里經常聚集許多朋友打麻將、喝酒、大聲嚷嚷等,讓孩子感受這種不良生活的方式。父母是通過與孩子點點滴滴的言語行為交流,不知不覺中傳遞著各自的價值觀念。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提倡的等等。
所以,父母應切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敖煺叱?,進墨者黑?!备改笇W習不輟,孩子勢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鎮(zhèn)上有一對夫妻,日子過得不錯。他們種的蔬菜在全鎮(zhèn)有名,算得上是小康人家。特別讓他們感到稱心如意的是生了個雙胞胎,而且是一男一女。轉眼之間,孩子們快到了上學的年齡。也許是因為安逸,也許是因為冬閑,也許是因為富裕,小兩口逐漸有些不務正業(yè),有了各自的嗜好:母親迷上了跳舞,父親迷上了喝酒。
一場大雪過后,北國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他們囑咐兒女在家里好好地看家,好好地玩,吻別了心愛的兒女之后,各自走上了去舞廳和酒館的道路。沒走多遠,母親首先覺得有人跟在后面,當她轉過身來時,發(fā)現(xiàn)女兒正踩著她留在雪中的腳印前行。女兒看到母親看著自己,便興奮的喊到:“媽媽!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向前走!”
女兒的話使母親為之驚愕,心想:“我要是總去舞廳,女兒也會迷上跳舞的?!睅缀跬瑫r,父親也轉過身來,發(fā)現(xiàn)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中的腳印前行。兒子看到父親看著自己,也興奮地喊到:“爸爸!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向前走!”兒子的話也使父親為之驚愕,心想:“我要是總去酒館,兒子也會迷上喝酒的?!睆哪菚r起,母親再也沒有去過舞廳,父親再也沒有去過酒館!
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父母是這塊神奇土地的首批耕耘者。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播種什么樣的思想,就收獲什么樣行為;播種什么樣的行為,就收獲什么樣習慣;播種什么樣的習慣,就收獲什么樣個性;播種什么樣的個性,就收獲什么樣命運。正如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所說:“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育兒心得: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疏導?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清緒,哪怕是小孩子也可能會有。這些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宣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家長要注意及時疏解、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那么,孩子的負面情緒應該如何引導呢?
負面情緒“纏身”危害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會遇到各種困惱,也會產生負面的情緒,但大多數(shù)人會克服這種倩緒,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所以負面情緒有時候反而可以激發(fā)你的正能量.但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并不是那么會排遣這些情緒。那么,這些負面情緒會對寶寶產生什么影晌呢?
很多時候,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負面情緒其實只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想通過這些表達方式讓身為家長的你重視,并幫他解決問題,所以不必將寶寶的負面悄緒想象得多么嚴重。但這種情緒如果得不到重視,沒有進行及時的排遣時,這些負面情緒會“壓”在寶寶身上,讓他感覺沮喪,感覺不安全,甚至覺得生無可戀,所以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寶寶。只有讓他學會自覺避開煩惱、沮喪等消極情緒的困擾,實現(xiàn)情緒上“多云到晴”的轉換,他才會更有勇氣去面對以后,遭遇挫折失敗始終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負面情緒如何疏導
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摘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辦呢?關心寶寶的你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及時察覺孩子的悄緒。孩子跟成人一樣,各種不開心的情緒后面都會有原因,家長要及時發(fā)現(xiàn)寶寶的負面悄緒,要及時問一下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出現(xiàn),也許你自己不經常回家陪孩子也是他負面悄緒的導火索,所以,要經常陪陪孩子,傾聽他的各種情緒和想法;
2.鼓勵寶寶多交朋友。不善交際的寶寶大多性格抑郁,總會覺得孤獨無助,負面情緒很容易找上門來,實際上。長時間沉浸在個人世界里對于寶寶的思維、眼界開拓也沒什么好處,所以家長要鼓勵寶寶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多交一些活潑開朗的朋友,時間一長,寶寶也會變得開朗一點;
3.創(chuàng)建快樂的家庭氣氛。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寶寶性格的形成。如果家庭氣氛很緊張,爸爸媽媽之間的關系很不融洽。寶寶會感到害伯和恐懼,甚至產生其他不良情緒,這些情緒對于寶寶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利。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絕對培養(yǎng)不出開朗樂觀的寶寶。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幾乎所有幼兒園小班孩子都知道自己緊張時會口干、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幾乎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嫉妒是怎么回事。與孩子們細膩的感受相反,有70%以上的家長甚至一些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哭鬧知之甚少。一半以上家長認為孩子哭鬧只是不開心的表現(xiàn)……日前,華東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課題組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專項調查結果。
家長應注意聆聽孩子內心感受
全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朱家雄教授對記者表示,情緒與心理健康已經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代表著現(xiàn)代人的健康狀況,“但過去人們往往忽視了幼兒實際上也和成人一樣有豐富的情緒和心理。”他強調,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幼兒都被送入托幼機構進行培養(yǎng),他們的內心情感與感受更需要成人的重視與聆聽。家長應該重視對幼兒情緒方面的引導,這樣才能教會幼兒今后正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幼兒常不知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張捷在做課題時曾接觸過一個小女孩,脾氣非常暴躁。媽媽的解釋是孩子“遺傳”了爸爸和爺爺?shù)膲钠?。在給這名幼兒做咨詢時張捷發(fā)現(xiàn),媽媽常常因為小事批評她,導致小女孩根本無法面對自己的小小失誤,也無法面對自己心中很小的負面情緒。而爺爺和爸爸為小事常發(fā)脾氣,也導致小女孩習慣了用發(fā)火或大哭來表達自己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
幼兒并非什么都不懂
專家指出,目前在我國系統(tǒng)促進兒童情緒健康與社會能力發(fā)展的課程十分缺乏,不少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語言能力、智力和體質的發(fā)展,而忽略他們情緒與社會能力的健康發(fā)展。專家特別提醒,父母千萬不能抱有幼兒反正不懂的想法,應更細致地關注幼兒的內心沖突,而這些沖突常會從幼兒的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父母可從孩子心理細節(jié)入手,及時處理幼兒不良情緒和心理沖突。
今天在我的第九期家庭教練班中我給家長分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關于孩子的情緒,很多家長一提起情緒,很容易想到自己和孩子的負向情緒,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從心里面是想逃避負向情緒對我們的干擾,那我再想,當孩子有了情緒會怎么辦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我們家長碰到孩子的不良情緒時,我們總是很容易去阻止這種情緒的發(fā)生,因為我們認為孩子的這種負向情緒不好,比如:孩子哭泣時,我們會禁止他哭,設置威脅他,我們認為只要不哭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殊不知,這種情緒處理的結果,不但與情緒無益,甚至還會產生更大的情緒問題。
怎么辦?我們先分析一下情緒為什么會產生?一個孩子產生情緒,無非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其次,可能會表達他對某件事情的不滿,第三,傳遞自己可能的委屈。
但不管哪種情況,對于我們家長朋友來說,你對她情緒的限制,就意味著這三種情況之一的終止,其結果,情緒并沒有釋放,于是下一次可能變本加厲了,所以對于孩子的情緒,張健老師最好的建議就是接納,告訴孩子,你的情緒,爸媽在乎,只要這個信息能夠有效傳遞,對于孩子來講,就是一種情緒的安撫,因為他知道,你是懂她的,理解她的,于是情緒就很容易化解或轉化,即會有可能從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文中說到,他的一個日本朋友來中國工作,于是把孩子也帶來中國,主要是想讓孩子學習中文。開始的一段時間,孩子從學校回家總是悶悶不樂,說老師、同學都不怎么和他交流,他感到很孤獨。這個父親問:“那你今天有沒有幫老師或者同學做些什么事情?”孩子搖頭,于是這個父親就說:“那從明天開始,你每天幫老師或者同學做點兒什么事情,然后回家告訴我。”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從學校會回來,再也不是一副傷心落寞的樣子了,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
這個父親說:“我發(fā)現(xiàn),中國的父母總是喜歡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同學欺負你呀?你今天都吃什么啦?老師講的課你有沒有聽懂呀?我認為這些都是廢話,沒用!我們會引導孩子去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們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具有奉獻、團隊合作的精神!”
這個父親的話讓我感到很挫敗,因為有些話確實是我經常問孩子的,比如,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呀?老師教沒教你們新兒歌呀之類的?有沒有和小朋友打架呀之類的。難道這些話我都不應該問嗎?我們應該問孩子什么?
我仔細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些話應該問,但是我們應該換個方式來問。比如“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人欺負你呀?”我理解家長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別的小朋友的欺負,所以才問的,但是我覺得如果換成下面的說法,可能會更好些:“你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發(fā)生鬧矛盾了嗎?為什么鬧矛盾呀?這么解決的?”因為如果直接問“有沒有同學欺負你?”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直接的印象,哦,我只要是在學校吃虧了,那么就是別人欺負我了,而不用管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不一定。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的起因很多,也許起因就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不應該只看事情的結果,而是應該教會孩子如果避免沖突;如果無法避免,起了沖突,孩子應該學會解決沖突,避免將來再發(fā)生類似的事兒。我們需要教孩子一種解決矛盾的能力,而不應該只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
我覺得“今天老師給你講什么啦?你有沒有聽懂呀?”這些話可以問。這本身就是在教給孩子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回憶老師的講課內容來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聽懂的地方,回家再進行復習鞏固(好像比較適合已經上學的孩子哈),不是很好嗎?而且鼓勵孩子復述老師的講課內容,不僅能夠強化孩子的記憶,還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如果孩子不愿意說,就不要再繼續(xù)問下去了,免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當然,我覺得那個父親的做法很好,鼓勵孩子去幫助老師、同學,為孩子培養(yǎng)一種奉獻、團隊合作的精神,這的確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好多家長都說,現(xiàn)在的獨生子太以自我為中心,太自以為是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xiàn)和家長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我們都能像這個父親這樣,從小引導孩子盡可能地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我想孩子們一定都會成為善良、開朗、樂于助人、具有團結合作精神的人!
孩子從學?;貋恚銜柡⒆邮裁??
一位朋友的孩子很小,每次媽媽離開一陣子他就會大哭大鬧,而最近他的媽媽要去一趟遙遠的老家。
第一天,小家伙主動要求來我們家打發(fā)時光,把自己投入到熊壯壯的新玩具中。第二天,我們到他家去,在他面前誰都不敢提“媽媽”兩字。看到媽媽的一件衣服,他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說給我們聽:“媽媽沒衣服穿怎么辦呀?”天黑了,他又說:“天黑了,媽媽看不見路了?!?/p>
而我,感動得快要和他一起哭了!
在那顆小小的心里,其實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媽媽。可是,他已經在努力地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用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想念,以及自己內心深處那一份難言的不安。
與母親分離,是許多孩子都難以承受的。和成人一樣,孩子也會有許多負面情緒,比如被小伙伴欺負、受委屈、害怕黑夜等。
當孩子明顯表現(xiàn)出這些負面情緒時,父母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安慰、勸導、解釋等,可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其實,安撫的最重要功能,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體會他內心的痛苦和煩惱,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這樣他才會接受安撫。
提供發(fā)泄的渠道
沒有哪個父母喜歡孩子哭,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不許哭了!”“哭夠了沒有?” 其實,一個人在適當?shù)那闆r下流出眼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本是無可厚非的。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特別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說法,就是“往死里哭”。為了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上個把鐘頭很平常。而大人對待我的辦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罵,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們說:“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p>
其實,我每一次都不是因為哭累了才停的,他們永遠都不了解我在整個哭泣過程中的感受。一開始我是真的很難受,所以哇哇大哭;后來發(fā)現(xiàn)大人的話根本解決不了我內心的痛苦,我就變成了悲啼;再后來,無人問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會覺得自己很下不來臺,所以接著抽泣。我的心里覺得很堵,而哭著哭著、就這么胡思亂想著,慢慢就感覺輕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東西釋放出來了。每當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我自然就會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這種感覺也是有的??蓿褪且环N發(fā)泄的渠道。
當孩子痛哭不止的時候,只要父母簡單地用慈愛的聲調說:“你的眼眶很紅啊”或“你要哭一場才會舒服點嗎”,孩子的眼淚可能立刻就奪眶而出。哭過之后,也許你也不用細究緣由,孩子的心靈就已經經過一個凈化的過程,而且與父母的關更加親密起來。
一看見孩子鬧情緒,有些父母就感到煩躁不安,其實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表達內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對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并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緒。如果可以的話,盡管讓孩子有些時間來發(fā)發(fā)脾氣,等他的脾氣安靜下來之后,再慢慢了解情況和教導他如何處理不快的情緒。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偶然發(fā)一兩次脾氣、哭一場對精神健康是有益的。
提供安靜的機會
有些時候,孩子會把一些不快埋藏在心里,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那種小心思也是很微妙的。比如我們開頭所說的那個小男孩,就是在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熊壯壯也會這樣,如果我出差或哪天晚上回來得很晚,他一定表現(xiàn)得特別乖,比我在家時省心多了。就算把他一個人放在爺爺奶奶家4個星期,他也每天都是超級乖寶,讓爺爺奶奶更加疼愛,還一個勁兒地對我說:“你看他沒事兒吧?高高興興的,有什么不放心的?”
但是,我卻能感覺到他的內心和表現(xiàn)并不一致。4個星期后我去接他,胳膊剛在車窗露出來,他就斷定:“那是媽媽!”一見面,他并沒有如我想象中的那樣撲過來,反倒有一點矜持。奶奶開玩笑地說了一句:“你不回北京了?”他才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哭得全家老少心里發(fā)毛,我卻笑道:“好了,這口氣終于發(fā)出來了?!?/p>
當孩子表現(xiàn)得異常平靜時,善解人意的父母可能從孩子的一聲不響中嗅覺到空氣中的沉悶氣息,那平靜的內里可能隱藏著驚濤駭浪。更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面對悶悶不樂的孩子,這時,父母應該怎么做呢?其實不用馬上去問個究竟,應該讓孩子有一些獨處時間,當他獨自悶了半天,你再去問他,他不向你傾訴才怪呢!相比在他還未準備好時去問他,這樣的效果不是事半功倍嗎?
提供實際的幫助
孩子肯定會有挫折感,因為他們的能力總是有限,而想要嘗試的事情又太多。探索本身是件好事,但在探索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失敗體驗就不好了。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因為做不好一件事而氣急敗壞。有一天下著小雨,我看到路上有母女倆在爭執(zhí)。小女孩有3歲左右,非要自己打傘,卻怎么也打不好,那把傘對于她來說還是比較沉的。傘東倒西歪,雨卻越下越大,媽媽能不著急嗎?
于是,媽媽堅決要把傘奪過來,小女孩當然不干,拼命地叫:“我要自己打!我要自己打!”
“你打不好,一會兒我們就全都淋濕了!”
“我打得好!”小女孩還是嘴硬,努力地想把傘打好證明給媽媽看,可她越使勁,傘越是不聽話,于是她開始大哭起來。
媽媽軟了下來:“來,媽媽給你打著?!?/p>
小女孩的理由也很充分:“你太高了!我打不著!”
媽媽可能沒想到女兒會說出這么有理的話,停了一會兒,她對女兒說:“你握到傘桿中間試一試?!毙∨⑿艑⒁傻卦嚵嗽?,媽媽在一旁幫助她,果然,傘穩(wěn)當了許多,小女孩也不哭了。
在孩子遇到挫折、情緒十分低落時,父母千萬別說:“真沒用,動不動就流淚?!币膊灰f“做不好就別做了”之類的話,這些話對于孩子當時所遭受的挫折毫無幫助,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因為他從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同情和理解。提供適時恰當?shù)膸椭攀亲顚嵱玫?,即便孩子拒絕大人的幫助也沒關系,那說明他還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提供聆聽的耳朵
孩子是最不懂得掩飾情緒的人,特別是在快樂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喋喋不休地向你述說愉快的理由和感受。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如果熊壯壯哪件事做得非常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或者周末又跟爸爸媽媽去了什么新鮮的地方,那么他一定要向班里4個老師都“稟告”一遍,一個都不能落下。
熊壯壯在家里也是這樣,一件事反反復復說八遍,說得你都能原封不動地復述出來,但只要他沒盡興,就還會沒完沒了地說下去,而且要求你必須每一次都有同樣熱烈的回應。他爸爸甚至開始懷疑:這孩子是不是太嘮叨了?男孩子這樣可不好??墒俏颐看味紩椭宰勇犕陜鹤拥摹皣Z叨”。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重復述說一件小事沒什么意思,其實,我們更應珍惜這些聆聽的機會,不妨先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這是與孩子分享其內心世界的絕好機會。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聆聽態(tài)度,包括誠懇、開放、接納、熱情和非批判性的心境。在感受到我們的這些態(tài)度之后,孩子才會樂意向我們表達心聲。然后用我們的眼神、表情或手勢,讓孩子明白我們對他的話很感興趣,于是他會繼續(xù)跟我們說話。
為了更進一步表明我們在非常認真地聆聽者,我們還可以說“讓媽媽把你剛才說的重復一遍,你看我說的對不對”“你要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嗎”等,這樣既能保證我們真正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還會使他深深感受到我們的真摯。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情緒饑餓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1、學習和研究同步,理論認識和工作實踐共同提高
在理論上系統(tǒng)地學習,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增強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而且提高了所需知識和能力。組織了二十多次講座,翻閱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進行10萬字的情報研究,并請專家指導,減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科學化。
2、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科研的兩條腿走路,并找到了結合點。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具體化、科研課題化、管理規(guī)范化、責任指標化四個操作層面上展開。每位教師參與科研,密切地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音樂活動與幼兒合群性研究”、“美術活動中的交往、合作”等課題,將教科研融合起來。同時,培養(yǎng)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師群體。
3、教育、教學和科研同時出成果
教科研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踐相融合,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其一把五大領域目標和課題研究目標融合起來,制定本園幼兒心理健康的目標體系。其二設計了心理教育活動教案50篇、體育游戲活動24篇,主題教育活動小班三項、中班四項、大班四項共60篇。其三教師的兒童教育觀有了較大轉變,以兒童為主體,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觀念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逐步樹立。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融合的主要途徑
1、游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jù)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我們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實現(xiàn)“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tǒng)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fā)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tǒng)訓練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三、社區(qū)、家庭、幼兒園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tǒng)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區(qū)溝通,優(yōu)化社區(qū)的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展。我們深知問題表現(xiàn)在兒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們依托社區(qū)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導水平。
1、家長學校開設有關幼兒和家長心理的講座
2、開展親子活動
3、開設家庭心理咨詢
4、周日串門子活動
5、對有問題兒童的家庭上門治療、送教
6、開展學習化家庭建設活動
7、
開展“社會模擬活動”,讓小區(qū)中的中小學生定期來園與孩子們一起游戲活動,或到社區(qū)中參與社會活動。通過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決獨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閉、不和群的問題。
8、實現(xiàn)時空開放,積極利用社區(qū)心理衛(wèi)生資源,努力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綜合能力。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jù)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群性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我們經常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wèi)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guī)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我們的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在發(fā)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xiàn)一種或少數(shù)幾種偏異行為的現(xiàn)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發(fā)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wèi)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于我們提高幼兒心理衛(wèi)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水平。我們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暗示法、箱庭療法等矯治,積累了不少經驗,贏得了家長的認可。
育兒心得:你是個負面榜樣嗎?
晚飯后,七歲的兒子就在家里到處看著玩著,我則坐到電腦前看看新聞。不一會兒,當我走到客廳時,看到桌上還放著的那盆誘人的香椿炒蛋,想著吃晚飯時沒敢盡情地吃,顧著留給兒子明天早上當小菜了,這時又有了吃的欲望,于是走到廚房間拿出一雙筷子,夾了一塊送到嘴里解解饞。
當我拿著筷子準備送走時,后面聽到了兒子的叫喚:“媽媽,等一下?!?/p>
“干什么?”我有些詫異。
“我也要嘗一嘗?!闭f完,兒子從我手里拿過筷子……
看到這里,我愣住了。我做了什么?我成了孩子的負面榜樣。
試想一下:如果今天這樣,明天我或者老公還這樣,總是時不時地讓兒子看到我們在晚飯后,還時不時地夾一兩塊菜送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也會效仿的,久而久之,會讓他形成一個定勢:這不是什么不可以的行為,這是一個正?,F(xiàn)象。于是我們也不加干涉,可是當有一天,家里來客人時,如果孩子也這樣做,那么我們會怎么做?還像平常那樣不在意嗎?我們會顧忌臉面,無情地訓斥一頓,可是卻不知道,最該接受訓斥的人應該是我們?。?/p>
再說,孩子會漸漸大長,一個從小形成的習慣長大后會更改是較困難的,那么如果他大了之后還有這樣的習慣性動作,那是多么難看???那時我們是否能想到:這一切,我們是罪魁禍首??!
一個小小的動作,沒想到會帶來這么嚴重的后果,為人父母沒小事,以后得努力做到:在孩子面前,多一些更多的好動作,給孩子更多的正面榜樣,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孩子負面情緒爆發(fā)觸動到了你什么?》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應對自己的內在情緒,然后才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我們的寶寶。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年幼寶寶大發(fā)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狀態(tài),面對那樣的情形,我們內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醞釀...
家長平時放縱自己,在家里經常聚集許多朋友打麻將、喝酒、大聲嚷嚷等,讓孩子感受這種不良生活的方式。父母是通過與孩子點點滴滴的言語行為交流,不知不覺中傳遞著各自的價值觀念。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
中班科學活動你聽到了什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理念,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樂意尋找和處有趣的聲音,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能夠主動與教師、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聲音,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
育兒心得: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疏導?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清緒,哪怕是小孩子也可能會有。這些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宣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家長要注意及時疏解、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那么,孩子的負...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