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wù)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孩子閑不住,父母怎么辦?》,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愛活動,甚至調(diào)皮,對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例如,過度地好動,就是“多動癥”的隱患。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生多動行為的孩子,幾乎都在出生后18個月以內(nèi),這個階段被稱為感知運動能力發(fā)展期,若這個階段調(diào)控失誤,就會造成感知與行動之間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障礙,于是情緒不穩(wěn)定、沖動,難以抑制自己的行為,不停地動來動去,不能持久。
所以,對于那些閑不住的孩子,要適當調(diào)一下,而且應(yīng)該注意這個問題。既要滿足孩子好動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積極引導。
為此,提供一些建議:
對于閑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孩子盡興活動,到室外去運動、玩耍,活動到筋疲力盡,讓孩子的精力充分發(fā)泄。盡興活動之后,安排孩子安靜活動,必要時軟、硬兼施穩(wěn)定孩子??傊刻毂囟ㄒ幸欢ǖ臅r間段讓孩子安詳下來。
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沒有規(guī)則,該給孩子立點規(guī)矩了(合理的),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只有在服從規(guī)則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學會什么行為是恰當?shù)?,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盲動的欲望,也只有被強迫保持安詳,他才能從活動中感覺到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心特別強,很可愛的孩子,因為他的好動,總是沒完沒了地嘮叨:“坐著
別動,老實點!”孩子似乎沒聽見,仍我行我素,家長輕者按住他不讓動
,重者動武,其實這個后果是最糟的,一是違背了孩子的天性,二是挫傷
了他旺盛的精力,本來他的勇敢好奇活潑是好的,但是受到扼殺。
做法:解決辦法,首先家長對孩子的充沛精力和好奇心應(yīng)感到自豪,
應(yīng)該給孩子提供許多耗費精力的機會,對孩子的冒險精神應(yīng)該欣賞,并且
能接受孩子的這種個性。例如去別人家作客,孩子總是閑不住,想看看這
看看那,大人應(yīng)滿足他的要求,大人不妨在主人同意下參觀參觀。又如去
飯店吃飯,如果在飯前飯后總讓孩子跟大人一樣坐住不動,孩子就感到非
常難熬,大人可以領(lǐng)孩子活動一下,到外面遛一圈。通過上述可以總結(jié)出
一個教育真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必須適合孩子的個性,決不能讓孩子去
適應(yīng)大人。
知欲因得到保護會始終不衰,好學的精神往往勝過別的孩子。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他對老師講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或者老
師給予孩子的關(guān)注不夠,孩子想通過這種方式得到關(guān)注,所以家長可以和
老師溝通一下,請老師多給孩子一些關(guān)注,多表揚和鼓勵孩子,慢慢的他
就會對上課感興趣,就會注意聽講了。培養(yǎng)寶寶集中注意力您還可以做這
些:首先當寶寶很專心做自己的事時盡量不要去打擾他。其次平時可以陪
寶寶玩一些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戲,比如走馬路牙、翻跟頭、推小車、
對墻推球、坐轉(zhuǎn)椅,打滑梯、玩秋千等,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集中注意力
的時間也會延長的。再次給寶寶玩玩具時只給他一個兩個就可以,不要同
時給他很多,不要同時讓寶寶做兩件事,這對寶寶注意力的培養(yǎng)也是很不
利的。另外家長還要給寶寶做個榜樣,做事盡量不要半途而廢。
曉旭被英語老師叫進了辦公室,看到老師的臉色,曉旭就知道老師要說什么了,她不敢吭聲低下了頭。英語老師打破了沉默:“你告訴我,我是給你滿分,還是給你零分?”老師把曉旭的聽寫本推到曉旭的鼻子底下。曉旭不看就知道什么樣。英語老師又攤開一個本子,推到曉旭的本子旁邊:“你看一眼,自己看看,人家的什么樣,你的什么樣。我說了很多次,每個單詞中間要空出距離,你的每一個字母都擠在一起,怎么辨認呀?”老師看著曉旭的樣子,也不忍心訓她了,因為這次聽寫雖然寫成一大串,但一個字母都沒有錯,一定是用心記了。老師想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讓曉旭把自己的句子重新抄一遍,中間該空格的空格。曉旭拿起筆來沒有動。老師問她為什么不寫,曉旭才說自己不會。原來,曉旭不會讀,為了記住,她把一句話的字母從頭到尾的都記住,也分不清英文單詞的意思。老師聽寫句子,說出中文,她就會把整個句子寫出來,如果老師說英文,她就猜著寫。這次都默寫對了,是因為老師說的是中文。這個發(fā)現(xiàn)讓老師吃驚不小,不知道怎么辦了。
孩子為什么這樣
聽覺能力包括聽覺的分辨能力和聽覺的理解能力,有的孩子聽到的聲音是清晰的,有的孩子聽到的則是模糊的。聽不清的孩子即使很認真地聽,也還會分辨不出來有的音。因為聽覺還有一個廣度問題,就是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瞬間記憶所能接受的范圍。比如孩子聽音樂故事的時候,有的孩子對聽到的故事記憶清楚,而沒有聽到背景音樂,這樣的孩子就是聽覺廣度不夠。他們學習音樂、英語就會比其他孩子困難很多,表現(xiàn)為聽不清,聽到記不住,別人聽到是兩種聲音,他分辨不出來,在學習英語的發(fā)音時,就會出現(xiàn)問題。
請媽媽注意
語言啟蒙教育很重要
從孩子生下來起,媽媽就要多和孩子交流,說話不說兒語,如吃飯不說“吃飯飯”,勺子不說成“勺勺”,這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內(nèi)容,而媽媽更要誘導孩子自己表達,咬不清楚的字要長期糾正。很多媽媽看著孩子說話稚嫩有趣,總喜歡隨聲附和,孩子把小烏龜說成“小烏堆”,媽媽就會說:“看你的‘小烏堆’擋路了,把它拿走。”其實媽媽不知道,此時孩子正是分辨字音的時候,不糾正孩子的錯誤發(fā)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分辨意識,降低孩子的分辨能力。
好語言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成長
很多媽媽認為,孩子長大跟著老師學習文化,自然會學習很多散文、詩句,至于在家里就說說大白話,聽懂就可以了。其實,家庭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重要環(huán)境,媽媽一字一句,吐字清楚地教孩子說“我愛爸爸媽媽”,“天上有星星、月亮”等句子時,孩子在聆聽的過程中辨析字音字義,聽覺能力會提高很多。何況,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孩子說出的每一句話,都需要在大腦里進行加工,練習說話也是大腦思維訓練。
異常信息媽媽沒有注意到
嬰兒時期太過安靜,2歲時語匯不多,3歲時說話句子不完整,說話含糊不清,5歲以后說話仍常有明顯錯誤,節(jié)律、速度或語調(diào)不正常,有許多省略……這些問題往往沒能夠引起媽媽的高度重視,有些媽媽甚至認為“貴人語話遲”,長大了就好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后果就是孩子對語言、語音反應(yīng)遲緩,和其他同齡人比起來在學習上吃力。上學后容易表現(xiàn)為非常遵守課堂紀律,但是容易分心、做小動作,對老師講的課一知半解或記不住,總希望老師講課能多重復(fù)幾遍,對所學的知識看似記住了實則沒記牢,復(fù)述句子、背課文和學英語都有困難,這些都是孩子聽覺遲鈍造成的。
強化訓練
“體操式”記憶法
很多人都知道馬克思有超常的記憶能力,但是,他的超常記憶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對自己嚴格要求、強化記憶的結(jié)果。馬克思從少年時代起,就堅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語背誦詩歌,要求自己背誦下來,天長日久,他記住了很多詩歌,記憶力也越來越強。列夫·托爾斯泰稱這種方法是“記憶體操”。
先看一個小故事:
宋朝有個讀書人叫陳正之,他看書看得特別快,抓住一本書,就一個勁地趕著往下讀,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他讀了一本又一本,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讀過的書像過眼煙云,很快就忘記了,幾乎沒有留下一點印象。這使他十分苦惱,疑心自己是不是記憶力不好。
后來,有一天,他遇到了當時的著名學者朱熹,就向朱熹請教。朱熹詢問了他的讀書過程以后,給了一番忠告:以后讀書不要只圖快,哪怕每次只讀五十字,重復(fù)讀上多遍,也比這樣一味往前趕效果好。讀的時候要用腦子想、用心記。陳正之這才明白,他讀過的書所以記不住,不是因為他的記性不好,而是學習目的的不明確,方法不對頭,他把讀書多當成了讀書的目的,忽視了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匆忙草率地讀書,既不消化書中的內(nèi)容,又不有意識地進行記憶,他的記憶效果當然是不會好的。
以后,陳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勸告,每讀完一段書,就想想這段書講了些什么,有幾個要點,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內(nèi)容記住。經(jīng)過日積月累,他終于成了一個有學識的人。
后來,到19世紀的時候,德國出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在1885年發(fā)表了他的實驗報告:人們接觸到的信息在經(jīng)過人的學習后,便成了人的短時記憶,但是如果不經(jīng)過及時的復(fù)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艾賓浩斯又根據(jù)自己做的實驗描繪出了一條曲線,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guī)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下:
用簡單的話來形容這個規(guī)律就是:在記憶之初,忘得最快,記憶完20分鐘后就會忘掉40%多,一天后忘掉70%。此外,當記憶的東西越有規(guī)律可言,越不容易被遺忘:
進行復(fù)習的幾個最有效時間段為:20分鐘1小時8小時1天2天6天31天。
這個規(guī)律可能很多人都已經(jīng)知道了,可是很多人無論如何就是對復(fù)習提不起興趣,讓他學新東西挺樂意,可是一提到復(fù)習就感到厭倦。
為什么?
心態(tài)有問題:心態(tài)急躁,貪多求快,就像上邊故事中的那個讀書人(可能多數(shù)人都愿意讓別人認為自己聰明、學東西快吧)。其實,越是這樣子想快,就越快不了。
所以,如果家長從小就跟自己的孩子強調(diào)‘復(fù)習是有趣的’、‘復(fù)習多有意思啊’‘每次復(fù)習都要求發(fā)現(xiàn)新東西’這樣的觀念,嚴禁孩子有貪多嚼不爛的學習行為(多數(shù)家長見孩子學的快、學的多,多半還會夸獎呢,這樣更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好高騖遠的不良心態(tài))。
除了鼓勵孩子要慢一點學,學的扎扎實實外,還不夠,作為家長還要想盡各種辦法引導孩子去反復(fù)品味已學過的內(nèi)容。這里有幾條不錯的建議:
1、過電影:把書本上的東西完全的搬到自己腦子里。在閱讀或朗讀到一定程度以后,合上書試憶,凡模糊的地方立即與原文核對。
2、交談爭論:許多名人樂于交談爭論,愛因斯坦最初鉆研學問時,經(jīng)常與索洛文、哈比希特等朋友在一起交談爭論,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愛因斯坦掌握了“黎曼幾何”,為提出相對論打下了基礎(chǔ)。他們把自己交談爭論的場所叫做“奧林比亞科學院”。交談爭論是測驗自己、訓練思維、深化記憶的有效手段。
3、自問自答:讓孩子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各種各樣刁鉆古怪的問題,這樣可以大大的讓大腦迅速活化起來。在21世紀,提出好問題要比會回答更重要。
4、對他人試講:一個知識點,往往看完之后便感覺自己會了,結(jié)果一做題驗證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不會的。能不能給別人講明白,這是‘認為自己會’和‘真會了’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列夫·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睖蕚渲v的過程正是運用這種積極思維的過程。要講給別人聽,多數(shù)情況下要用自己的語言,而不能鸚鵡學舌似地背誦。
5、實踐檢驗:誰說復(fù)習一定是局限于回看書本呢?作為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條件,讓孩子親身去感受到知識在現(xiàn)實中的應(yīng)用,豈不是更高明嗎?
從神經(jīng)生理機制方面來看,知識運用越頻繁,大腦皮層留下的痕跡就越深刻,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也就越牢固。運用的次數(shù)多了,學習者記憶的抽象信息符號與對應(yīng)的實踐活動之間,會產(chǎn)生緊密聯(lián)系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條件反射,記憶信息便容易提取出來。
關(guān)于如何引導孩子的復(fù)習習慣,您心里有譜了嗎?
深圳市公務(wù)員廖某與父親因爭吵產(chǎn)生肢體沖突,導致父親身體多處受傷。一星期后,因為打罵父母而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廖某終于跪倒在父母面前,流淚向父母道歉。至此為止,轟轟烈烈的“打父母”事件也就告一段落。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應(yīng)該吸取哪些教訓,是否子女打父母事件真的是一個個例?采訪心理門診,得出的數(shù)據(jù)讓人驚訝:心理門診,平均每周都能接診1~2名因發(fā)生打罵父母情況而前來咨詢的患者。
1、你為什么打你的父母?
他們不給我錢。
2、那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有啥不對?。看蠓蚰憬o評評理,他們這么對我,我在外面多沒面子。
這段對話截取于醫(yī)生與患者的咨詢片段,是心理門診每周都會“上演”1~2次的咨詢片段。
孩子為什么會打罵你?對于每一個前來咨詢的父母,這都是第一個要問他們的問題。而家長的回答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金錢、管束、嬌慣、依賴,成為孩子對家長施暴的誘因。
有的家長來咨詢的時候就表示,因為自己給孩子買不起奢侈品,所以孩子才對自己失望;有的家長則說,孩子一不開心,就習慣于對自己和孩子他媽大聲喊,然后使勁摔門離開家,對他們來說,也有點習慣于孩子這樣的狀態(tài)了。
不過這些絕非事情的本質(zhì),真正導致孩子對家長動手的原因,是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和習慣。
基本上前來咨詢孩子對自己動手打罵的家長,95%都沒有對孩子表示譴責,第一反應(yīng)是先說自己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要,第二反應(yīng)就是為孩子辯解,“有時候家長和孩子一同來咨詢,孩子當著我們醫(yī)生的面說的話,讓我們都很氣憤,都接受不了,可是家長卻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p>
忍、忍、再忍,這就是家長應(yīng)對孩子漠視、無禮、打罵的反應(yīng),其實家長們的這種忍耐,才是導致孩子動手的主要原因。
注意:孩子動手可能是人格障礙
孩子對家長動手,肯定是不對,可是真正導致孩子對家長動手的原因是什么?
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分析,指出,不同的“打人”,原因不同。比如說,可能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他們雖然會對家長動手、罵人,可是他們心里還是會有自責,事后覺得自己做得不對,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行為可以定義為適應(yīng)障礙。
就是由于日常的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對他們的嬌慣,導致他們動手。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比較好糾正??梢酝ㄟ^規(guī)勸、談心、一同做心理咨詢的方式來改善。
而對于一些對家長動手,可事后一點悔改都沒有的孩子,這種情況就應(yīng)該另行分析,認為自己沒有錯,打父母還全占著理的,這種情況就是人格障礙。這是通過與人接觸、改善環(huán)境、修正自己等方法無論如何都無法改進的,需要專業(yè)醫(yī)生干涉,治療起來會很困難。
家長可還手甚至報警
當孩子對你無禮動手時,家長應(yīng)該采取什么方法?
孔繁曄強調(diào)說,當孩子第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時,就要馬上糾正孩子,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家長必要時也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體罰,并且告訴自己,孩子之所以這樣,是自己太溺愛的緣故,并且事后,一定要讓孩子親口對自己道歉,并且保證以后絕對不會這樣做。
對于年齡較大,父母沒有還手能力的家長,孔繁曄說,這類家長在肢體糾紛時處于弱勢地位,很多家長事后都是抹抹眼淚就作罷了。但是這樣就更加姑息了孩子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如果不能用肢體語言告訴孩子做錯了,也可以馬上報警。
父母怎么教育叛逆期孩子
1、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變得更好。沒有愛、沒有信任,再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可能認為嘮叨。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礎(chǔ)上,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教育不在于內(nèi)容有多么正確,關(guān)鍵在于教育的人能否讓孩子“信任”。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家長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形象展示給孩子。
3、傾聽和交流。與孩子好的溝通方式可以讓教育孩子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一個問題采用的溝通方式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片面性的否定孩子的行為。
4、溺愛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息,他是全天下最主要的人,一切都在圍繞著他轉(zhuǎn),他會認為別人寵他、包容他是理所應(yīng)該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去分享、包容、愛別人。
5、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孩子是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中成長的。即使是沖突也是孩子表達情緒、學會換位思考的機會。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障礙,孩子面對困難時關(guān)心、鼓勵、引導、幫助孩子,如果給孩子壓力太大,父母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會破壞親子關(guān)系。
6、成績代表什么?現(xiàn)在父母與孩子面臨沖突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學習,今天的孩子學習更辛苦,來自學校、家長和同學的壓力是很大的,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想當好孩子,都在努力學習。當孩子成績不好時需要的不是抱怨跟指責,而是鼓勵跟支持。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
1、年齡與生理條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產(chǎn)生,但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與家長、老師對他們不合實際的角色期待發(fā)生激烈沖突所致。
2、心理過程發(fā)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時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fā)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fā)展先于認知的發(fā)展。
3、好奇心的驅(qū)使。青少年多數(sh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qū)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你越禁止,我越要干。禁止的事物帶有神秘色彩,引起猜疑推測,所以尋根究底,小作嘗試。
4、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在認知發(fā)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zhì)雖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社會經(jīng)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chǎn)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鉆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zhí)已見,走向極端。
5、身心發(fā)展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躍進式地大幅度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fā)展。
6、過分強調(diào)自我,偏激和片面地看問題。因為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能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和束縛。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xiàn)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zhí),情緒反應(yīng)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jié);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diào),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zhàn)規(guī)則和權(quán)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guī)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沖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后順序,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fā)火,就讀一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很不錯的一篇文章,希望對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所幫助。
作為小孩子,我們總是希望大人能夠很溫和的對待我們,是的,作為小孩子,當年我的確是這樣想的。如今,當初還是小孩子的70后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卻把當時自己作為孩子時的不愿看到父母發(fā)脾氣的小小心愿拋諸腦后,更多的是學到父母當時的那一套?,F(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對之前說不,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多一些耐心。下面梓木和大家分享《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希望家長們能從中得到啟發(fā)。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wù),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么上帝要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么?”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的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
以前怎么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感悟: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nèi)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給所有正處于忙碌中的爸爸媽媽們。
不當?shù)募彝ソ逃鶗詈⒆釉诓恢挥X之中變成一個“懶”孩子,當你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很“懶”時,就說明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因此,平時教育子女的方式一定要得當,爸爸媽媽們不要教育出一個“懶”孩子來!
這些做法很可能會養(yǎng)出一個“懶”孩子!
1.什么事也不讓孩子動手
現(xiàn)代家庭孩子較少,一家人都把孩子看得很重,溺愛一點也無可厚非。被溺愛的孩子往往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事情都沒有親自嘗試過。時間一長,孩子就什么也不會,什么事也不想動手,就變成了一個實足的“懶漢”。
不愛運動,不愛動手,每天睡了吃,吃了睡,孩子在變懶的同時容易患上兒童肥胖癥,對健康也同樣不利。建議家長[微博]平時要養(yǎng)成孩子自己做事的好習慣,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讓孩子做。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把寶貝關(guān)在一個小空間
很多家長因為忙于工作,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但又不敢單獨讓孩子出去玩,于是只好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年幼的孩子愛跑愛跳,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長時間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他們會失去原有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孩子的思維會變慢,活動能力也跟著減弱,時間一長,孩子就自然而然變懶了。建議家長平時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出去放放風箏,去田野采摘水果等等,這些簡單的活動都能幫助寶貝動起來。
3.不允許寶貝過多活動
孩子愛跑愛跳是天性,但有些媽咪怕孩子受傷,或是孩子把衣服弄臟了等等,于是限止孩子的活動空間,只給他們看看書,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孩子每天都沒有動起來,差不多都在坐著,時間一長也就變得不愛動,自然就變懶了。同時孩子活動少,也容易導致兒童肥胖癥的發(fā)生,對孩子的健康極為不利。
4.縱容孩子天天睡懶覺
孩子偶爾周末睡個懶覺很正常,但有些家長卻縱容孩子天天睡得太陽曬屁股才起床,孩子自然會越來越懶。建議孩子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生活好習慣,每天堅持早上七點左右起床,然后做適當?shù)倪\動之后吃早餐,上學。如果離得近的情況之下,上下學可以踩自行車或是步行,這樣有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每次都睡覺遲到,這會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造成不良影響,而且也會讓孩子變懶。
寵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時候,不要因為害怕嚇著寶貝而將寶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這樣會讓寶貝將睡眠與死亡等同起來,從而害怕上床睡覺。避免讓寶貝獨自一人待在某個地方,這樣會使他缺乏安全感。嘗試告訴寶貝他們恐懼的東西根本不存在。比如,寶貝覺得床底下有怪物,那就用燈照著床底下,摟著他一起去查看一番,多嘗試幾次,寶貝就會明白這樣的恐懼毫無道理。但是如果寶貝十分恐懼,不要強迫寶貝做這樣的事情。
寶貝對外界的新鮮事物往往有恐懼心理,這時父母不要嘲笑、忽視寶貝的恐懼行為,給予寶貝足夠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設(shè)法讓他確信沒有人會傷害到他。當寶寶遇到如下的情況時,父母可以采取對應(yīng)的措施。
寵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時候,不要因為害怕嚇著寶貝而將寶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這樣會讓寶貝將睡眠與死亡等同起來,從而害怕上床睡覺。避免讓寶貝獨自一人待在某個地方,這樣會使他缺乏安全感。嘗試告訴寶貝他們恐懼的東西根本不存在。比如,寶貝覺得床底下有怪物,那就用燈照著床底下,摟著他一起去查看一番,多嘗試幾次,寶貝就會明白這樣的恐懼毫無道理。但是如果寶貝十分恐懼,不要強迫寶貝做這樣的事情。
尋找一些能夠幫助寶貝入睡的常規(guī)方法。比如給寶貝開一盞小燈,開著門,讓他最喜歡的玩具、依戀的小毯子陪他入睡,給寶貝放一些比較輕松柔和的音樂或他喜愛聽的故事,帶寶貝去商店買一些他認為可以驅(qū)除怪物的物件等等。尋找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驅(qū)逐恐懼的方法。比如,告訴寶貝,當他夢見怪物的時候,可以想像一些怪物的克星,比如仙女、魔幻師等來幫助他驅(qū)除怪物。留在寶貝的房間,陪伴寶貝直到他入睡。選擇一些主人公戰(zhàn)勝怪物與鬼魂的書籍讓寶貝閱讀。這樣可以讓他嘗試想像像主人公一樣去戰(zhàn)勝怪物,增加他戰(zhàn)勝恐懼的經(jīng)驗與信心。
轉(zhuǎn)移寶貝的注意力。一旦寶貝被心中的恐懼所左右,媽咪可以給寶貝喝點飲料,吃點小點心,幫助他擺脫他感覺恐懼的事物。寶貝與陌生人交往時,媽咪一定要陪伴在左右。對于那些面目猙獰,看起來不太友善的陌生人,最好對他們敬而遠之。即便是父母的好朋友,也要給寶貝足夠的時間熟悉他們。當寶貝不熟悉他們時,不要強迫寶貝與他們交流。
孩子經(jīng)常丟三拉四,記不住老師說的話,生字今天學了明天忘,甚至照抄課本也會抄錯的情況,原因很可能是學習能力障礙癥。
家長問:我的兒子今年9歲,智商正常,但他經(jīng)常丟三拉四,記不住老師說的話,生字今天學了明天忘,甚至照抄課本也會抄錯,我們對他真是想盡辦法,常常罰他多寫幾遍,有時候也打罵,但那也沒有用,照樣記不住,他怎么這么不愛學習呢,我們該怎么辦呢?
專家答:你的孩子可能患有學習能力障礙,是家長特別重視的一個心理問題。
學習能力障礙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兒童心理障礙三大問題之首,父母們普遍“望子成龍”,一旦孩子出現(xiàn)學習困難,家長就難免感到焦慮,失望,甚至對孩子采取偏激行為。
首先家長要認識到,學習能力障礙不是“不愛學習”,也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獲得知識渠道(如視、聽、讀、寫、運動、計算等)發(fā)生暫時性的阻礙,與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某種失調(diào)有關(guān)的一種疾病。
學習能力障礙癥并不可怕,只要接受科學系統(tǒng)的治療,有超過50%的人可以完全康復(fù)。
但是,由于這類孩子常被誤認為“不愛學習”、“笨孩子”,家長會指責甚至打罵孩子;有的則拼命給孩子請家教、補課,這都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發(fā)育造成陰影,合并自卑,抑郁等其他心理障礙,換言之,孩子越小,家長發(fā)現(xiàn)得越早,往往恢復(fù)得越快效果越好。超過12歲預(yù)后比較差。
因此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家長根據(jù)下列表現(xiàn)初步自測,如果有一條以上符合,就應(yīng)該盡早帶孩子去專業(yè)機構(gòu)接受系統(tǒng)心理治療。
學習能力障礙兒童的具體表現(xiàn):
●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成績差,對學習不知如何下手
●在讀、寫、算等方面的記憶弱
●寫字時看一眼寫一筆,做作業(yè)的時間拖得太長
●寫字常常多一筆少一劃,部首張冠李戴左右顛倒
●運動技巧差,動作協(xié)調(diào)不良
●閱讀時常常出現(xiàn)增字、漏字、前后顛倒、跳行等現(xiàn)象,或者有速度太快、太慢、停頓次數(shù)太多等問題
●擅長朗讀或背誦,但讀后對內(nèi)容一知半解
●對數(shù)學應(yīng)用題理解困難
●計算過程中常常忘記進位和錯位,忽略小數(shù)點或不理解運算符號
●說話、寫作文時缺乏組織,內(nèi)容單調(diào)重復(fù)、邏輯混亂
●語言發(fā)展遲緩,表達能力不足
家園共育《孩子閑不住,父母怎么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近期有不少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老是坐不住,其實對待一個非常活躍、好奇 心特別強,很可愛的孩子,因為他的好動,總是沒完沒了地嘮叨:“坐著 別動,老實點!”孩子似乎沒聽見,仍我行我素,家長輕者按住他不讓動 ,...
曉旭被英語老師叫進了辦公室,看到老師的臉色,曉旭就知道老師要說什么了,她不敢吭聲低下了頭。英語老師打破了沉默:“你告訴我,我是給你滿分,還是給你零分?”老師把曉旭的聽寫本推到曉旭的鼻子底下。曉旭不看就...
先看一個小故事: 宋朝有個讀書人叫陳正之,他看書看得特別快,抓住一本書,就一個勁地趕著往下讀,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他讀了一本又一本,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讀過的書像過眼煙云,很快就忘記了...
父母怎么教育叛逆期孩子 1、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變得更好。沒有愛、沒有信任,再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可能認為嘮叨。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礎(chǔ)上,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教育不在于內(nèi)...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