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幼兒故事。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如何戒掉手指“棒棒糖”?”,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寶寶的手指頭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寶寶果真就是這樣。小手吃得可起勁了,把他一只手拿下來另一只又塞進去了,還吸得嘖嘖作響,特別有滋有味。寶寶為何愛吃小手?這是個讓眾多爸爸媽媽們都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讓他吃吧,一是擔心不衛(wèi)生,二是擔心會對寶寶將來牙齒的發(fā)育有影響??蛇@個給寶寶帶來快樂的習慣,糾正起來還真是不容易。寶寶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嗎?怎么戒?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
據調查研究顯示,1歲6個月的寶寶中,有19.2%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3歲寶寶中,有10%的寶寶仍愛吃手;而3歲6個月的寶寶中,保留吃手習慣的比例下降至7.8%。看來吃手的習慣在寶寶當中還真是個普遍現象。
專家告訴你:2歲是個分界點
2歲以下的寶寶吃手爸爸媽媽不用擔心
2歲以下的寶寶偶爾地啃啃腳丫子,吮吸小手,媽媽們不用為此太擔心。因為,這時寶寶的牙齒發(fā)育不會受此影響。寶寶在5~6月的時候長的是虛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沒有什么壞處。
吃手是寶寶智力發(fā)展的一種信號
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人世,外物對寶寶來說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寶寶大腦發(fā)育還不夠完善,大腦的定位系統(tǒng)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寶寶再長大一些,手指功能開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協(xié)調功能也開始顯現了。2~3個月后的寶寶會開始出現手的動作,他往往會揮舞著他的手臂和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樂乎。當寶寶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時候,則說明寶寶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已經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了。這是寶寶智力發(fā)展的一種信號,爸爸媽媽應當為寶寶的這個舉動自豪才對。
吃手是寶寶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寶寶長到2~3個月時正處于口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很多寶寶喜歡含著媽媽的乳頭或是咬著小手睡覺。有個東西放在嘴里對他們來說會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讓他不安,并產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緒。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認為,在寶寶吃手的活動中還包含了人類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種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緒,吃手可以消除寶寶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鎮(zhèn)靜作用。強制性的讓寶寶停止吃手,會使得寶寶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陰影。據國外研究發(fā)現,在這個時期若寶寶的行為受到強制約束、口的敏感期沒有得到正確對待的話,當他長大后將更易形成具攻擊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傾向,女孩則會更愛說閑話,諷刺挖苦人。
總結:兩周歲以前的寶寶有吃手的行為,爸爸媽媽不用特別擔心,沒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發(fā)展階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種一貫性的行為,長大后也不大會養(yǎng)成吃手的習慣。爸爸媽媽要做的只是經常幫寶寶洗手,保持寶寶的手部衛(wèi)生,以防細菌入侵引起寶寶的胃腸道感染。
2歲以上:吃手習慣不利于寶寶個性發(fā)展
2歲以上的寶寶若已經將吃手作為一種習慣,則易造成寶寶的手指脫皮、腫脹、甚至感染。同時,也會引起寶寶出牙時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閉合不良等情況。例如,若3~4歲的寶寶過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導致恒齒的齒型缺陷,長出齙牙的比例也更高。
為了寶寶將來容貌的美觀,媽媽們應當多加留意,耐心地糾正寶寶吃手的習慣。但是當寶寶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或是有某些疾病時,也會喜歡吃手,例如缺鋅的寶寶喜歡咬手指甲。若出現這類情況,媽媽們就應當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看,請醫(yī)生來評估寶寶的營養(yǎng)是否全面了。
如果寶寶在兩周歲后依然對吃手樂此不疲并愈演愈烈的話,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寶寶的早期誘導教育方面做得不夠。爸爸媽媽應該從自身上找找原因,自己是否對寶寶要求太高了?對寶寶太嚴厲或是與寶寶相處的時間不夠,使得寶寶缺少關愛?有關調查顯示,缺少親人關愛和心靈上慰藉不夠的寶寶易養(yǎng)成吃手、吮手習慣,若長期得不到正確引導則會影響寶寶將來個性的發(fā)展。因此,爸爸媽媽們應多花點時間和寶寶溝通,和寶寶一起玩玩具或是陪寶寶聊聊天、講講故事,適當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給寶寶更多的愛。多摟抱、多接觸和多按摩寶寶能帶給寶寶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感,幫助寶寶逐漸建立自信,消除敏感心理。此外,當寶寶開始長牙時,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準備磨牙餅干或是牙膠,讓寶寶的小嘴里有個東西在,作為小手的替代品。媽媽們也可以給晚上睡覺也喜歡啃手指的寶寶套個手套,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咬傷自己的小手。
總結:幫助寶寶戒掉手指“棒棒糖”,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愛心和耐心。因為寶寶也有逆反心理,強行阻止寶寶的吃手習慣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強化這一行為。在給予寶寶關愛的同時,爸爸媽媽應讓寶寶明白小手除了吃之外還有更多的用途,多多鼓勵寶寶探索小手的技能,鼓勵他去觸摸,去探索和去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心得:咬手指的壞習慣如何糾正
生活中,家長為了糾正兒童在看電視,做功課時喜歡咬指甲而此訓斥孩子,有的甚至采取懲罰措施。然而事與愿違,訓斥不能改變孩子的壞習慣,相反還會越來越嚴重,這些令家長非常頭痛。其實,大多數小孩會很快矯正,只要了解到兒童咬指甲有其發(fā)病原因,我們要對癥下藥,采取綜合措施。
寶寶咬指甲的病癥其實稱咬指甲癖,其主要和緊張、憂慮有關。這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一種常見的口癮,具體來說是一種不能自控、經常、的動作。這種病癥的臨床表現就是寶寶無選擇的咬指甲,被咬過的指甲常變得參差不齊而且非常短。多次地咬指甲,會使指甲游離緣變得粗糙,損傷手指的表皮,還會使指甲畸形,指甲緣的四周出血和,甚至發(fā)生甲周炎、甲溝炎等。咬指甲癖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不僅使孩子受到別人的異樣眼光,從而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及時使用正確手段來矯正。
一、一般療法
家長們,尤其是喜歡大罵的家長,要認識到,打罵和懲罰經常是事倍功半的,這些會使病情加重。了解到這一點后,家長們要改善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積極尋找引起這種病癥的因素,并及時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
此外,定期幫孩子修剪指甲,防止表皮損傷、指甲感染。
二、心理療法
心理療法主要有兩種途徑,即正面引導和行為限制。
正面引導,簡單的講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咬指甲的危害性,并且告訴孩子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改正錯誤。此外還要適當同時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發(fā)揮孩子的潛能,促進身心健康發(fā)育。行為限制,就是家長在孩子咬指甲時阻止他,輕輕的將他的手從嘴里拿出來,并用行為語言表示贊允,利用其他的東西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治療咬指甲癖是一場持久戰(zhàn),所以不光孩子要有改正的信息,家長們也要增加自信??梢圆扇『⒆幼晕冶O(jiān)督和父母監(jiān)督相結合的方法。閑心只要堅持就能改正咬指甲這種壞習慣。
很多寶寶在3-4個月的時候,總是喜歡把手指放在嘴里吧唧吸個不停,真那么好吃?顯然不是??雌饋磉€讓人擔心會不會是什么毛病,很多家長就粗暴制止了,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
寶寶為什么吃手指?
寶寶吸吮手指,是正常的生理需求,跟你用安撫奶嘴是一個道理,爸爸媽媽們真的不要太介懷,更不要粗暴的打斷他。這個習慣會在寶寶周歲之后漸漸丟掉。
吃手指還有好處不成?
①寶寶心里苦:如果媽媽沒有更多的母乳喂養(yǎng),寶寶得不到吸吮帶來的快感,心里就有空虛感,而長在自己身上又能夠得到的手指,就是最好的安慰劑。
②寶寶緊張害怕:很多媽媽會發(fā)現,寶寶不分白天晚上,剛吃完奶也會莫名其妙啃手指,不必過分緊張。他就是在消除自己內心的焦慮感,尤其是晚上,黑暗是讓人恐懼的,沒有媽媽在的時候,吃手指就是最好的排遣方式。
該不該制止他?
如果寶寶在半歲以內經常吃,大可不必太上心,這不僅不是壞習慣,恰恰證明了寶寶手、眼、口已經能夠很協(xié)調的工作了,是智力發(fā)育走向更成熟化的表現,媽媽應該高興才是。如果你粗暴打斷,會傷害寶寶的心智!平時注意經常給他修理指甲和洗手就好。
如果寶寶1歲以上這個習慣不僅不丟掉,還變本加厲,甚至有的寶寶3-4歲還一直吃個不停,就要注意了:寶寶很可能長期焦慮,最明顯的就是影響他語言功能不正常。應該及時糾正。
再者,寶寶越來越大,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的細菌,吃手指會引起跑肚拉稀,同時呢,長期的吮吸動作,會讓寶寶牙齒發(fā)育參差不齊,形成豁牙、齙牙。糾正牙齒事小,被人長期嘲笑傷了自尊就不好了。
如何正確有效的糾正寶寶?
①獎勵有度,限制他吸吮:具體就是,跟寶寶協(xié)商好,每天吸吮手指的次數不得高于N次(低于平時的一半),如果吃一次就給他用畫板畫個紅圈,達標就獎勵好吃的或者玩具。
②玩點其他的,轉移注意力:比如趁機培養(yǎng)1歲寶寶閱讀繪本的習慣,既有好玩的色彩,還能講故事,在用手來回翻閱的同時,既學了知識又轉移了注意力,一舉兩得。
③指尖游戲,讓手指不閑著:媽媽需要給寶寶更多的關愛,讓他知道不需要吃手指來排遣,比如帶寶寶一起玩積木,學繪畫,甚至做簡單的數數(寶寶1歲左右已經有了數學的概念了),時間一久,吃手指他自己就會覺得無聊。
受父母的影響,孩子們喜愛玩手機、玩iPad似乎是天生,但是孩子頻繁玩、長時間玩,已經給不少家庭帶來了難題。最近不少媽媽在微信問的較多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戒掉iPad或手機。
幼兒教育專家小編首先提醒大家的是,讓孩子完全戒掉父母每天都在用的iPad或手機,敢情是不現實的。那么父母該如何做呢?先給大家看看一位國外媽媽的做法,相信能給大家來帶不少啟發(fā)!
小男孩Andy也是iPad控,玩iPad可以經常不喝水不吃東西,在經歷了一次由于玩iPad入迷從家里的樓梯滾落摔斷了一條腿。結果媽媽想出了一個絕佳辦法。
暑假的一天,熊孩子像往常一樣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iPad,竟然發(fā)現iPad上面貼了一條小紙條:媽媽從今天起實行iPad新使用法,iPad被上鎖,密碼每天更新,你每天要做完3件被隨意選出的家務,并且按照指定順序將家務做完才能找到密碼,這樣的新規(guī)定將維持1~2周,視情況作調整,如果不接受你有權利拒絕,但你的iPad在后天會送給表妹Jenny。如果接受,那就開始行動吧,記住超過下午2點,你就錯過了得到密碼的機會了,現在先去清理你的小書桌吧!
傻眼了,Andy又氣又惱,但是媽媽不在家,心里的癮像螞蟻般在爬,當他將書桌上面凌亂的書本收拾好之后,發(fā)現了桌面粘著另一張紙條:真不錯,做完一件家務了,請將地板拖干凈吧!
小男孩打了一桶水,拿起拖把就將地板拖了一番,當他匍匐在地板上時,發(fā)現了貼在沙發(fā)底下的另一張紙條:加油,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將廚房的垃圾丟掉,你就能找到密碼。
當小男孩拿起廚房的垃圾袋丟到街上的垃圾桶時,在桶邊赫然看見類似密碼的一行字幕,正是媽媽的字跡!怪不得媽媽說超過下午2點就無效,因為社區(qū)的垃圾車每天下午2點來收垃圾!
不得不稱贊這個媽媽的新規(guī)定,不僅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玩iPad,還能讓孩子養(yǎng)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事實證明,才剛剛過了一周,Andy變得似乎對iPad不是那么熱衷了,他的注意力開始轉到了打籃球上,不能不說這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勝利!
戒掉孩子玩手機、iPad, 無論是講道理還是強行收掉的做法,大部分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年幼的孩子往往”健忘“,講道理這次有效下次還是照舊,而強行收掉的直接后果,是孩子會抗拒哭鬧,甚至會導致孩子變得固執(zhí), “你不讓玩,我偏要!”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應對”手機控“和”iPad控“的孩子呢?
1、規(guī)定時間,對犯規(guī)有懲罰
美國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喬布斯在內,他們都會限制子女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比如禁止他們在非周末晚間使用數碼產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也很有限。幼兒教育專家小編認為,孩子玩電子產品,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爸媽可以給孩子規(guī)定玩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沒得玩,按照規(guī)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于遵守。
2、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來一場家庭游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都是 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保姆“所致。
3、父母以身做則
孩子出生前,他們并不知道手機、iPad是啥物,因為父母總在一旁玩兒,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么物體,然后他們便學著父母的樣子這里劃一劃,那里按一按,漸漸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當父母在用時,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會更加強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媽們請將手機和iPad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我們總能發(fā)現班內個別幼兒有吃手指的現象,不停地提醒他們,有時還訓斥他們??伤麄円廊辉诔允种?,有的幼兒還咬指甲,咬得手指很難看,指甲很少。如何糾正幼兒吃手指、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呢?
一、吃手指、咬指甲的根源
吮吸是人類最初的一個本能的行為,當嬰兒出生后,當嘴唇接觸母親的乳頭時就會本能進行吸吮,而在吮吸母親奶頭的過程中,嬰兒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滿足感,即可以滿足他機體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心理上的滿足。在整個嬰兒時期,嬰兒吸吮自己的手指很常見,一般持續(xù)到兩三歲后會逐漸減少乃至消失。其間,嬰兒會因饑餓而吸吮手指,以期得到如吸吮母親乳頭般的滿足;會因寂寞無聊、焦慮不安、身體疼痛等吸吮手指,以期自慰、減輕焦慮、轉移注意力等。如果偶然出現這些行為或持續(xù)時間不長,應該是一種嬰幼兒的正常表現。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及與外界接觸的增多,這一不良嗜好大多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不過,若饑餓、疾病、孤獨、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反復出現經常存在,則吸吮手指的行為就可能轉化成咬指甲。并形成一種癖好,以致難以革除。成為一種較具頑固性的不良習慣。這一不良習慣形成的相關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父母無法及時滿足幼兒愛的需求。繁忙的工作令年輕的父母們無暇顧及幼兒,對幼兒關懷照顧不夠。幼兒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特別是缺少母愛。
2、獨生子女缺少同齡伙伴?!靶√枴奔彝ツJ较?,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和放學回家之后,常常是一個人在家里獨自玩耍,內心孤獨、寂寞、乏味,以吸吮手指、咬指甲來排遣寂寞和孤獨是最簡捷的方法,久而久之便成為習慣。
3、相對封閉的生活空間。家庭中同齡人的缺乏既有益養(yǎng)成幼兒的獨立性格但同時也極易造成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不會也不可能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懂的溝通,交流。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困難只有逃避或自虐。而咬指甲就成為一種逃避的方式。
4、緊張焦慮情緒也是一個成因,如受到父母的責罵或懲罰等。有些家庭中,父母當著幼兒的面發(fā)生爭吵甚至家庭暴力,這些具有一定暴力性質的事情超乎了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另幼兒產生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讓幼兒無所適從,而采取逃避的方式,進行吃手指、咬指甲來緩解心中的緊張情緒。
5、回避困難、問題。幼兒的各種能力還處于一個初創(chuàng)并不斷健全的關鍵期,當幼兒遇到自己無能為力事情或者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又不能夠及時從監(jiān)護人那里得到必要的支持,幫助心理壓力無法緩解時就只有用咬指甲,吃手指來轉移注意力,逃避面臨的一切,成為不作為的擋箭牌。
二、如何幫助幼兒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不良習慣
1、發(fā)揮幼兒的能動性。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衛(wèi)生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要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衛(wèi)生觀念,知道什么是好的衛(wèi)生習慣,什么是不好的衛(wèi)生習慣,讓幼兒明白吃手指、咬指甲是一個不衛(wèi)生的習慣,自己能夠積極主動地改掉這個不良的習慣。
2、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創(chuàng)造一個祥和、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滿足幼兒足夠的愛的需求。溫馨幸福的家庭會給幼兒一種安全感、滿足感,從而讓幼兒遠離焦慮、遠離恐懼,良好的習性會讓幼兒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不良習慣。
三、具體措施
1、我們針對這一現象將開展一系列的分年齡段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吃手指、咬手指的嚴重后果,如小班組織活動《手指好吃嗎?》,中班組織活動《指甲長長了》和大班組織活動《長指甲,我不要》。
2、我們將推薦相關文章文章,請家長了解孩子愛吃手的原因,請家長在家注意觀察,家園共育,在家要注意提醒幼兒保護手指,并經常洗手,保護手的干凈,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生女兒絕對是種時尚,常聽身邊的姐妹說,“女孩多乖呀,我要生個女兒”,“女孩多可愛,還可以和我一起美美地逛街”,“我希望二寶是個女兒”,“看你的文章老說生個兒子累成狗,男孩太淘了,我要生個女兒”......
當然,這些都是說說而已,男孩女孩都一樣,這些人生個兒子照樣樂開花……
但是我們真的知道怎么培養(yǎng)女兒嗎?現在社會講究男女平等的同時,也意味著競爭壓力是一樣的,一個乖巧安靜美美的女孩真的足夠了嗎?
來自美國的阿尼·伯格(Anea Bogue),擁有文學碩士學位,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教育家,并創(chuàng)辦了RealGirl 研習會。她分享了7個可能阻礙你女兒充分發(fā)揮潛能的教育方法,你可能對此還全然不知。(原文標題:7 Ways You're Hurting Your Daughter's Future)
01
教導她有禮貌,且保持安靜!No!
舉止端莊有禮貌和沉默寡言、保持安靜之間是有天壤之別的,但看起來女孩們經常被推進后者的范圍之內。
“ 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東西,這句格言是用來引導我們撫養(yǎng)可愛的女孩子的。”伯格說?!拔覀兺ㄟ^各種方式對女孩灌輸:為人友善,避免沖突,不要煩擾他人,以及要安于現狀,都是成為一個討喜可心的好女孩/好女人所必須的?!?/p>
對她未來的影響:顯而易見,這種心態(tài)可能導致女性不去力爭更高的薪水,因為她們不想開罪一位潛在的雇主,或者導致她們讀書時不在課堂上大聲發(fā)言,工作后也在會議中默不作聲,以免被視為不夠淑女。
如何避免:盡管我們都想讓孩子彬彬有禮,不要忘記告訴女兒辯論、持有不同意見和交涉都是沒有問題的,尤其在同輩中——當然要講禮貌。鼓勵她從幼兒園到大學都要在班級中大聲發(fā)言,陳述她的觀點,然后準備好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
02
給她買帶有鮮明性別色彩的玩具,No!
3歲前只遞給她粉紅色的玩具,你的孩子可能會認為粉紅色就是她最喜歡的顏色,因為“那是女孩子所喜歡的”。事實上,研究認為,導致孩子們更喜歡有性別色彩的玩具的真正原因是父母和其他社會因素,而非先天的基因傾向。
對她未來的影響:這很重要,一份調查發(fā)現31%的“女孩”玩具都是關于儀表妝容,包括塑料化妝品玩具和娃娃的服裝。同時針對男孩的玩具則鼓勵發(fā)明、探索、競爭、靈活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全是創(chuàng)新者和領導者所必備的。
如何避免:在商店中努力避免只在有芭比娃娃和玩偶的那條通道逗留,而是向孩子提供鼓勵科學發(fā)現、競爭、探索和解題的游戲和玩具。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03
對她的夸贊只有漂亮,No!
不錯,她是可愛的洋娃娃,卷卷的馬尾辮令她看上去如此可愛,讓你忍不住夸她漂亮、可愛。但是她寫起詩來也的確出色,還是位建筑奇才——能搭起復雜的積木,更喜歡唱甲殼蟲樂隊的歌曲,還能一邊唱歌一邊模仿彈吉他。
對她未來的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非常外貌協(xié)會 ,除非把你的女兒完全隔絕在各種媒體和學?;又?,她總會明白儀表是很重要的?!辈裾f?!叭欢?,父母雙方可以共同努力對她不基于外表的成績(學業(yè)、體育、音樂,等等)予以獎勵、進行認可并表現出由衷的贊賞,這樣就能明白無誤地傳遞信息——她的價值不是因外表而起也不會因外表而終?!?/p>
如何避免:伯格建議你“挑戰(zhàn)一下自己,每贊揚一次女兒的外表,同時至少再贊揚兩個她所取得的不基于外表的成績?!?/p>
04
把她培養(yǎng)成“公主教”教徒,No!
現實生活中的公主們大多多才多藝,有真才實學。她們能說幾國外語,具有卓越的外交技巧,但是你的小女兒不知道這些。她所知道的是,要想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關鍵是有一副足夠美妙的歌喉以吸引一位王子將她從一堆麻煩中解救出來。
對她未來的影響:“公主文化鼓勵女孩做落難少女,只需楚楚地等待一位白馬王子從天而降, 拯救她 并為她及她的人生帶來價值。”伯格表示。“我們將一直讓女孩們有這樣的感受——如若不依附于男性,她們自身是無足輕重沒有價值的?!?/p>
如何避免:對你的女兒完全屏蔽公主文化這幾乎不可能辦到,并且只要能向她傳遞正確的信息,也真的大可不必。和她一起看電影《勇敢傳說》(Brave)吧,它講述了一位公主打破魔咒拯救她的國家和自己的故事——沒有求助于男人。如果你的女兒已經愛上了傳統(tǒng)的公主故事,一定要向她指出女主角自己所做的所有了不起的事情。
05
家里所有的體力活都留給爸爸做,No!
讓家里的男人打開泡菜罐或修理吱吱作響的地板可能更容易,但我敢保證,如果你用心,你也能做這些事情。
對她未來的影響:“父母有意識地挑戰(zhàn)典型的性別分工,這很重要,”伯格說,“尤其是那些總是說女人比男人嬌弱,女人是照看者而非干活人 、 修理工 和養(yǎng)家糊口的人 。”
如何避免:向女兒展示你進行重要的理財操作——每位媽媽都應該做類似的事——并能夠修剪草坪和打開泡菜罐。還要避免根據性別進行家務分派。也讓你的女兒修剪草坪和倒垃圾,讓你的兒子或丈夫也做做洗碗和吸塵的工作。
06
只讓她跟其他女孩玩,No!
這個問題不僅限于在把女兒送進女子學校,仍然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女子學校的研究指出在對女孩的教育方面女子學校有利有弊。一項研究顯示女子學校畢業(yè)的學生SAT考分更高并更有自信,也更投入學業(yè)。但是去年秋天發(fā)布的另一份報告頗具顛覆性,報告發(fā)現女子學校畢業(yè)的學生不僅沒表現得更有造詣,還更可能相信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
對她未來的影響:問題不僅僅是你的女兒是否讀女子學校,還會延伸到她的校外生活。研究實際顯示,不僅是學齡前兒童傾向于和異性劃清界限各玩各的,這種分隔還會導致男孩女孩形成兩套不同的社會技巧、處事風格、期許和偏好——無一能夠幫助她某天躋身董事會。
如何避免:如果你的女兒在學校里身邊圍繞著一堆女孩,一個男孩也看不到,試著鼓勵她在校外與幾個男孩建立友誼,可以是鄰居家的小孩或你朋友的小孩。對于小小孩來說,安排其與異性小朋友玩尤其重要,邀請男孩子來參加你女兒的生日派對或遠足活動,讓你的女兒自由自在地在附近籃球場玩?;騾⒓右粋€有男有女的運動隊。她將學到,男孩做的一切她也能做到……甚至她能做得比男孩還要多。
07
批評自己的身材,或其他女性的身材,No!
健康飲食對每一位母親及她的女兒來說都是必須的,所以不能做得太過,抱怨自己的身材,或者嘲笑批評別人的身材。
對她未來的影響:通過在女兒面前討論節(jié)食,抱怨你如何需要再減掉幾磅或鑒于其他女性的身形而批評她們的服裝選擇,你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女性必須保持一定的身材才會被認為可愛和成功。
如何避免:“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想要女兒怎樣,自己就先要以身作則?!辈裾f。健康飲食應該是這樣的:根據食材的營養(yǎng)價值和我們所需的能量選擇平衡的膳食。不要購買低脂食品或加工食品,不要省掉任何一餐,這些都是不健康也不成功的減肥方法,還斷送了你的健康。
最后,與大家分享一首很喜歡的詩:
致我們終將遠離的子女
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紀伯倫:關于子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wěn)定的弓。
今天的年輕的一代爸爸媽媽吸取了很多嶄新的教育觀念,他們往往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要不厭其煩地夸,不遺余力地夸,要及時發(fā)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用鼓勵強化它?!贝蟛糠指改刚J為孩子的好行為就是這樣鞏固下來的,因此他們鼓勵孩子的口吻總是夸張得像一個撿到珍寶的戲劇家。
單憑多多夸獎,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見人愛”的天使嗎?在“賞識教育”的發(fā)祥地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知識階層的父母,在反思“過分鼓勵”的害處,太多的鼓勵就像太多的糖一樣,要知道,你若想讓孩子知道“糖”的美,就不要讓他掉進糖罐出不來。
太多的鼓勵就像太多的糖,
你若想讓孩子知道“糖”的甜美,
就不要讓他掉進糖罐出不來。
今天的年輕的一代爸爸媽媽吸取了很多嶄新的教育觀念,他們往往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要不厭其煩地夸,不遺余力地夸,要及時發(fā)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用鼓勵強化它?!贝蟛糠指改刚J為孩子的好行為就是這樣鞏固下來的,因此他們鼓勵孩子的口吻總是夸張得像一個撿到珍寶的戲劇家。
單憑多多夸獎,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見人愛”的天使嗎?在“賞識教育”的發(fā)祥地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知識階層的父母,在反思“過分鼓勵”的害處,太多的鼓勵就像太多的糖一樣,要知道,你若想讓孩子知道“糖”的美,就不要讓他掉進糖罐出不來。
過分及
不當的鼓勵
有何害處
太過高調和夸張的鼓勵
是無用的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薄芭?,今天早上你表現得像一個天使!”對于小于5歲的寶寶來說,這樣“抽象”的鼓勵毫無意義,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為像“天使”,哪些行為又成了爸媽的“驕傲”。既然鼓勵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寶寶的好行為,那么表揚應該越具體越好。我們會發(fā)現,一旦我們指出孩子的哪些行為“有進步”,孩子以后會遵循這些行為規(guī)則去做事情,他就會自覺自愿,我們的養(yǎng)育過程就會“省力而見效”。具體到某一個細節(jié)的鼓勵往往是低調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動幫媽媽鋪床,我真高興,謝謝?!薄澳阒鲃訋蛬寢寯[放碗筷,下樓時主動攙扶爺爺,真不錯!”低調而具體的鼓勵聽上去隨意而親切,明白地告訴孩子:“這是應該養(yǎng)成的行為,我們是一家人,互相幫忙,這很自然?!?/p>
具體而低調的鼓勵,聽上去才不會很“假”。
過分的鼓勵引發(fā)反感和不安
相當一部分父母誤解了“賞識教育”的基本原則,他們以為“賞識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來,甚至認為,“孩子本沒有這些長處,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認,自然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笔虑楣嬗羞@么簡單嗎?孩子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會懷疑父母這樣夸他是有他們自己的目的,“他們?yōu)榱俗屛夜怨跃头恫胚@么說,他們很虛假?!睘榱吮頁P“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贊揚越多,就越頑劣。心理學家H·G·吉諾特發(fā)現,“幼兒受到過分表揚,反而會引發(fā)反感和不安?!睂α?,一旦孩子發(fā)現父母的鼓勵帶有“哄騙”性質,他有可能抵觸心理越嚴重。
過分的鼓勵令孩子受不了挫折和批評
心理學家H·G·吉諾特通過幼兒園中400名幼兒的行為心理調查發(fā)現,那些在3歲之前受到父母夸張式的鼓勵的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后適應得很慢,容易情緒低落,人際關系也不佳?!耙驗槌鯇こ5目洫劷o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會錯。這樣他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批評時,會很受不了?!币虼耍诩沂艿綗o微不至夸贊的孩子,經常到大班快畢業(yè)時還沒有喜歡上幼兒園,他也會時不時產生這樣的困感,“為什么我把玩具撿回抽屜里,媽媽就會夸我‘真了不起’,老師卻會批評我沒有把玩具一樣樣收進紙盒里呢?”家庭教育對孩子鼓勵的“過分慷慨”,事實上與幼兒園的鼓勵原則形成雙重標準,這讓孩子感到迷惑,從而更有可能樂意呆在家中,而不愿意留在集體活動的場景中。
一個在生活中聽慣了好話的孩子,未來與伙伴的相處也將是艱難的,因為很明顯,同齡孩子不會對他的點滴“好處”,有父母一般熱烈的鼓勵性言辭。
幼兒園數學:聽聲音數糖
設計意圖
按照皮亞杰學派的觀點,對數的認識屬于兒童邏輯—數理經驗,這類經驗來源于動作,而非物體本身,具體來說幼兒對于書概念的認識來源于計數活動。
我們經??吹皆谄綍r幼兒能熟練地唱數,他們會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兒歌,但會唱數并不等于他們已經理解數量,如數到“5”,報出的總數常常會是“6”,其實這是幼兒不明白數數時最后一個數詞所代表的是集合的總數,不理解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幼兒學習某些概念是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領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師教會的。所以我依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題,設計了“聽聲音數糖”的活動。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我采用的默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反復練習讓孩子明白數數時最后一個數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在活動中更添加了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多一”或“少一”,并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進行開展。這也是此活動中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提高幼兒對數的實際意義的認識,知道最后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
2、通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并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的參與游戲活動。
重點:讓幼兒在游戲中反復感知最后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并能在游戲中嘗試著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難點:對于孩子來說,第二個游戲是有難度的,因為要把默數的結果記在心里然后再去站板板是有一個過程的,老師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孩子錯了,如果遇到有錯誤可以當場驗證,幫助孩子理解站板板的意思。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板板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子一只(最好是鐵罐);糖果若干。
經驗準備:
在此次活動前孩子們要知道什么是默數,并有過練習作為基礎。
活動過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游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我們要比比看哪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須用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才能大聲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的是幾顆糖,并要及時驗證)
游戲規(guī)則: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后才能大聲站起來回答
此游戲主要是讓孩子熟悉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學習默數,并在游戲中通過檢驗,反復感知和理解最后一個數詞是代表一個集合的總數
玩法二: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的板板,上面有數字哦,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
(老師一邊放板板,一邊讓孩子認認板板上的數字)
“這次游戲和剛才的不一樣了,小朋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板板。
游戲規(guī)則: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就可以了。
默數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數數方法,但因為其具有“神秘性”,所以幼兒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聽完數字后不能馬上報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后才能去踩相應數字的板板,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又讓他們沉浸在游戲情節(jié)中。
玩法三:
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更加有難度的游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扔了幾顆糖,聽完后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要跑道比這個數字多一的板板上,站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她哦。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戲。
游戲規(guī)則: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細聽聲音。
2、老師說“開始”,小朋友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第一則玩法讓孩子熟悉了規(guī)則和玩法,第二則玩法讓孩子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種玩法中讓孩子嘗試體驗“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個活動貫穿著“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孩子反復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活動反思:
這則數游戲活動我非常喜歡,其一是游戲中教師所需準備的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規(guī)則簡單,便于教師交代清楚,同時也能讓幼兒理解,在游戲中遵守規(guī)則;其三是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幼兒在游戲中練習了默數、手口一致點數、嘗試著理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等。整個活動貫穿著“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幼兒反復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戲規(guī)則,游戲后要有驗證環(huán)節(jié),因為驗證就是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也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數數時最后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這一數概念。
喜歡《如何戒掉手指“棒棒糖”?》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糖幼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俗話說,手中無網看魚跳。。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關于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最新!小班《棒棒糖》教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活動目標:1、學...
小朋友們喜歡吃棒棒糖嗎?是不是非常喜歡呢?小動物也喜歡,這不,小象買了一只最大的棒棒糖哦,對于小朋友來說多大的棒棒糖算是大的棒棒糖呢?在森林集場上,小象買了支最大的棒棒糖。好大的棒棒糖!小象含在嘴里,...
今天的活動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每一個孩子都投入到了活動中。在孩子們自己收集的糖果里,有幾顆是方的糖,形狀十分明顯,因此,孩子們對于"方的"和"圓的"很會分辨。許多糖是透明袋包裝的,因此,孩子們對于...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