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說課稿。
作為一位愛崗敬業(yè)的好老師,我們在需要學會寫好說課稿,為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欲望,教師們會去準備一份合格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幼兒園說課稿您知道該怎么寫了嗎?小編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認識角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申請書范文網 www.swy7.com]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三角板,活動角,,五角星紙片等。
【學具準備】直尺,三角板,,帶孔木棒,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認識它嗎?(五角星)
師:那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五角星嗎?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你可真聰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嗎? 生:指角 師:不錯,這就是它的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角,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好好認識角好嗎?(板書角的初步認識)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 聯系實際,找角
師:小朋友們剛才能夠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聰明,老師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們這里有一張美麗的校園情景圖,大家能找出這幅圖中隱藏著的角嗎?我要看看誰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師:看來大家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這么快就找出了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設計意圖:立足三維目標,讓課堂和諧平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并且互相說說,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對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認角
1、指角。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2、出示紅領巾、數學書。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一指?
3、引導正確指角。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不是,這是個點)。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燈片,練習指角、辯角。
6、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打開數學書39頁看誰先找到答案。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學生做筆記)
[設計意圖: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教師沒有去急著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錯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幾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對碰三:動手操作,比角
1.體會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fā)現角怎么樣了?怎么會變大的?(板書:張開)(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么樣,怎么又會變小的?
(2)小結:角的大小就是兩邊張開的大小。
(3)改變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變大變小嗎?學生上臺展示,教師結合講評。出示圓形紙折的直角,能做一個比這個角小一些的角嗎?那么小很多的角應該怎么折呢?演示釘子板上的角,把剛才做的角變大些,變小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來感知角的大小是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為下面比較的大小作好準備。]
2.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師生拿出活動角,教師做出一個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小和角,找兩個小朋友的角和教師的角比。怎么樣?(學生回答)
(2)重疊法。①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小朋友的角,誰的大一些?②學生想辦法比較,指名上臺演示,得出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③鞏固重疊法。同桌做兩個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演示一下。
(3)體會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①教師拿出活動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大的角。
②把角的邊剪短,思考:這樣的角小了嗎?
③學生說理由并用重疊法證明角的大小沒變。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個角,把角變大,再變大,想想,你的胳膊變長了嗎?把角變小再變小,想想你的胳膊變短了嗎?
出示幻燈片,練習比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又開的大小有關這一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對碰四:體驗感悟,畫角
師:現在大家已經會比角了,那你能嘗試畫一個角嗎?
1、學生看書,勾畫出畫角的方法,邊畫邊讀。
2、學生嘗試畫角,指幾名同學板畫。
3、教師示范畫角,邊畫邊講解怎么畫角。
4、再畫一個角,標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比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學習目標:
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能準確熟練地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展示質疑,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能力。
3、激情投入,挑戰(zhàn)自我。
教學重點:
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和0倒數的問題。
教學過程:
離上課還有一點時間,咱們先聊一會吧。同學們,我給你們代數學課多長時間了?(一年)一年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我覺得我們之間已經互相成為了朋友,你有這種感覺嗎?該怎樣表述我們之間的朋友關系呢?(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互相應該是雙方面的。)就先聊到這兒吧?好,上課!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數學課之前,老師想考你們一個語文知識,怎么樣?(出示“杏”和“呆”)看到這兩個字,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上下兩部分調換了位置,變成了另一個字。
師:對了,把其中任一個字上下兩部分倒過來,就變成了另一個字,這個現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師小結:這種奇妙有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語文中,其實在數學中也存在著,想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揭秘這種現象,好吧?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數的意義
1.(出示例題課件)請看大屏幕,先計算,再觀察這些算式,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自學,經歷自主探索總結的過程,并獨立完成)。
請同學們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誰是認真仔細的人,既能準確的計算,又能發(fā)現其中的秘密。
師:同學們,在以前我們看來非常簡單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研究起來有如此大的發(fā)現,那么,像符合這種規(guī)律的兩個數叫什么數呢?誰能給這種數取個名字?(生取名字)
師:那么根據剛才的計算結果與發(fā)現的規(guī)律你能說出什么叫倒數嗎?(生答)
師板書: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你認為哪些字或詞比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為”的?你能用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嗎?(生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倒數的意義,知道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而且倒數不能單獨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課前我們聊得話題,老師和你互相成為了好朋友,就是說“老師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師的朋友”,我們倆是雙方面的。
(二)小組探究求一個倒數的方法
1.出示例題2課件: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師: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倒數,那你能找出一個數的倒數嗎?那好,請完成這道題。
出示課件,請看這里,哪兩個數互為倒數?(生找)(生說教師演示)
提問:你用什么好辦法這么快就找出了這三組數的倒數?(同桌互相說說看)(找?guī)酌麑W生匯報)
師板書:求倒數的方法:分數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同學們想出了找倒數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數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你們把老師想說的都說出來了,太棒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課件)。在這三組數里哪一組不同于其它兩組?對,6是整數,像6這樣的整數找倒數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數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再找倒數。
2.師提問:再次出示連線題的課件,本題中的還有哪些數據沒有找到倒數?它們有沒有倒數?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討論說說你的發(fā)現。
3.出示課件想一想。
我的發(fā)現: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師提問:(1)為什么1的倒數是1?
生答:(因為1×1=1“根據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所以1的倒數是1)
(2)為什么0沒有倒數?
生答:(因為0與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沒有倒數)
4.探討帶分數、小數的倒數的求法
師:看來像這樣的分數與整數它的倒數求法很簡單,可是我們學過的不僅僅是分數、整數,還有呢?這些數的倒數又該怎樣求呢?請同桌的同學討論一下,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填在表格上。(課件出示)
你們有結果了嗎?誰愿意到這里把你們組的討論結果說出來與大家共享(師切換實物投影),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學生自己用投影展示討論結果并說明。
(師切換投影):老師也把求這一類數的倒數的方法寫出來了,一起看看我們想的是否一樣呢?(出示課件5)。
當你給帶分數、小于1的小數、大于1的小數找出倒數后你有沒有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請你對照大屏幕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發(fā)現1:帶分數的倒數都(小于)本身;
發(fā)現2:比1小的小數的倒數都(大于)本身,并且都(大于)1。
發(fā)現3:比1大的小數的倒數都(小于)本身,并且都(小于)1。
(三)學以致用:
師:探究到這里,大家肯定有了很大的收獲,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休息一下,休息時想一想什么是倒數?再想一想求倒數的方法是什么?讓學生再次記憶找倒數的方法。
1.想不想檢驗一下自己學的怎么樣?
請打開課本24頁完成做一做和25頁練習六的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本上,并找學生口答做一做的題。練習六的第4題連線用投影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2.(課件出示)請你以打手勢的形式告訴老師你的答案。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我們一起回顧總結出來好嗎?
什么叫倒數?怎樣找出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概括、抽象,從本質上理解倒數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求一個數的倒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從本質上理解倒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呈現數據,先計算,再觀察發(fā)現。
1、出示:3/8×8/3 7/15×15/7 5×1/5 0。25×4 2、
計算后,這些數據你發(fā)現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
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匯報。乘積都是1。
2、你能根據上面的觀察寫出乘積是1的另一個數嗎?
3/4×( )=1 ( )×9/7=1
說說你是怎樣寫得,有什么竅門?
你還能寫出像這樣乘積是1的兩個數嗎?不過要寫得與眾不同?。ü膭顚W生寫出整數、小數) 你是怎樣想的?
如0。5、1。7 3、抽象概念,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梢哉f誰和誰是互為倒數,也可以說誰是誰的倒數。
4、讓學生說說上面的數(用兩種說法)。
5、是互為倒數的它們的積是1,這兩個數有特點嗎?仔細觀察這些數。
學生討論:分數的分子分母調了一下位置;
師:那么5×1/5 0。2×5乘積也是1喲!怎么?把整數和小數也化成分數。
6、溝通:分子分母倒一下跟乘積是1有聯系嗎?
7、現在你對倒數有了怎樣的認識?
三、求一個數的倒數。
1、找一個數的倒數。
5/11的倒數是( ),( )的倒數是4/7,( )和15是互為倒數。
你是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的?說說你的方法。(從倒數的意義和現象)
2、會找了嗎?你能找到下列數的倒數嗎?
3/5 4/9 6 7/2 1 1.25 1。2 0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教法:引導、點撥、探究
學法: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釘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著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并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二、認識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么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并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才同學們摸著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才同學們摸著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fā)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fā)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圍找一找這些角嗎?看看它們都藏在什么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邊?
(1)學生在小組里交流 (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fā)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 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圓,知道并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了解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初步能按要求畫圓。
2、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完成知識的意義賦予,從中培養(yǎng)探究意識、發(fā)現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
3、體驗圓的美,同時感受數學是一種過程、一種文化。
教法學法:
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搶答:根據教師的描述說出是什么圖形?
(三角形、梯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
二、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圓:這是什么圖形,認識嗎?
2、揭示課題:圓的認識。(板書)
三、探究新知
1、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
2、引導比較: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相比,有什么區(qū)別?
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3、探究圓的特征。
師:你知道老師這個圓是怎么畫出來的嗎?
①、畫:學生自己畫比較方法的優(yōu)劣
指名上臺畫談畫圓的體會。
到黑板上畫學生評價感悟定點、定長的重要性
②、說:知道有關圓的哪些知識?在探底中動態(tài)生成:(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a)圓心。 (o)
(b)半徑(r);直徑(d)畫
(c)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d=2r,r=d÷2)
(d)有無數條半徑、直徑。
注意:盡量讓學生說,順著學生思路引導,在動態(tài)中把握。
③、引導驗證:讓學生結合圖形進行驗證。
④、按要求畫圓:在黑板右面畫一個更大的圓、獨立思考、組織討論、指名畫
目標:
〈1〉、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定點)
〈2〉、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決定圓的大小。(定長)按要求畫圓。(r=3厘米;d=4厘米)讓學生說畫法、教師小結方法并板書進一步掌握畫圓的方法
四、教學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鞏固練習
1、找出圓中直徑和半徑。
2、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
(2)直徑為8厘米的圓比半徑為4、3厘米的圓大。
3、思考:怎樣在正方形中畫一個最大的圓?(機動)
板書設計圓的認識
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畫法:定點、定長、圓心:o(位置)旋轉一周
半徑:r無數條;長度相等
同圓(大?。?/p>
等圓直徑:d無數條;長度相等d=2rr=d÷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認識千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
2、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本課教學前,學生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能感知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這個僅僅是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單位間的化聚打下基礎。
3、教材的知識結構
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知道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后通過看、算、走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體會和理解千米的認識,認識1千米=1000米,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進一步感悟1千米的長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熟練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
4、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2、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想: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你知道我們學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華跑了5圈大約是多少米?同桌討論后,交流。汽車每小時能行70(
),你認為可以填上哪個長度單位?請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是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一)認識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學生交流自己看見過的。出示路標牌的圖,并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km。
(二)實踐體驗“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約有多長?學生猜測后回答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多媒體演示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并記錄。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結:1千米=1000米。
3、課前已經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幾分鐘?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呢?學生回答。
4、你感覺1千米長嗎?學生自由交流。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是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從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學生觀察后獨立描出圖上1千米的長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怎樣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用什么單位合適。
5.“想想做做”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是:進一步感受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是:既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回顧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讓學生體驗數學。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三年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長度單位教學中的難點。所以
本節(jié)課著重讓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幫助學生較好地在體驗中構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欲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及時調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
相信《認識角說課稿6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兒園說課稿,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認識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
學前班數學活動《認識6》說課稿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前班上冊數學《認識6》,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準備、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認識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