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作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文使我們冷靜,使我們客觀,使我們平靜,閱讀和背誦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那么你知道作文該如何寫嗎?小編特別為你收集的“新世界觀后感范本10篇”,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藏克家曾經(jīng)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蔽矣X得這樣比喻非常親切。
記得我一歲半的時候,就會背唐詩了。三歲時,媽媽就買回一些《識字本》給我看,五六歲時,我就聽媽媽講西游記的故事。記得有一次,媽媽讀到:“美猴王打扮打扮得,”的時候。我讀成:“美猴王打分打分得?!币膵寢尮笮?,可是,我還沒發(fā)現(xiàn)自己讀錯了,還理直氣壯的繼續(xù)。后來,小姨糾正了我發(fā)音的錯誤,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讀錯了,臉紅得像熟透的蘋果,恨不得找一個地洞鉆下去。
直到今天,她們還以那次取笑我。上了小學后,我學會了漢語拼音,學會了查字典,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看書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了。不僅僅看童話漫畫,小說,還看許多作文課外書,它們也都成了我書桌上的書。
我還訂閱了報刊。每次我都認認真真的看,而且想一口起把它看完。我有時看書的時候比較投入,看到我自己特別愛看的書,連媽媽叫我,我都也聽見,這時媽媽就會開玩笑的稱呼我為“書蟲?!钡俏也⒉辉诤?,因為書讓我知道了許多以前不懂的道理和知識。
書,陪伴我走過了10年的歲月,它似個美妙的音符。也似一縷明媚的陽光。它把我領進了知識的大門,自始至終地陪我攀登著那知識的高山。它讓我的心靈得到凈化,它讓我有了想象的翅膀,讓我有了目標。
我和書的經(jīng)理永遠不會畫上句號,我對書的熱情永遠不會消失。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雖然小時候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是讀書確實讓我長了見識,伴隨著我成長。爸爸媽媽說我:“你呀!簡直是一條小書蟲?!背燥垥r,我在看書;刷牙時,我在看書;特別是上衛(wèi)生間時,更是我看書的好機會,通常是爸爸媽媽催促了好多遍,我才從衛(wèi)生間出來。
我喜歡看書,那得從小時候說起。從媽媽寫的我的成長日記中可以看到:一歲半時也已能熟練地背出十幾首古詩的我,把詩背得有滋有味,特別是那首《登鸛雀樓》的最后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泵慨斦f起這件事,爸爸媽媽總是笑著學我的樣子,由于當時我說話吐字不清,我背成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you)。家里一來人,就讓我背這首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當然也給他們帶來快樂。
我喜歡讀書,緣于奶奶,媽媽是教師。讀書就要識字。奶奶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她教我識字的方法很特別:她先把識字卡片拿來,把窗戶的“窗”放在窗臺上,地上的“地”放在地上,床上的“床”放在床上,“方”字放在方桌上,“圓”字放在圓桌上……獨特的識字方法使我興趣大增,走到哪兒,我就認到哪兒。由于認的字多,有時我會像模像樣地拿起電視報看……逗得大人們偷著樂。當然,我也會乘興讀上一小段,讓他們對我刮目相看。
我喜歡讀書,是大人們對我的鼓勵多,每當我捧著書津津有味地放聲朗讀時,爸爸媽媽總是面帶微笑,聽得那么入神,夸我讀得好,給我獎勵,我讀書的勁頭更足了。我把從書上或其他地方看到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時,他們總是一臉的幸福和驕傲。我給他們講《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張騫出使西域》、《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和小伙伴在一起時,我給他們講:泰國人妖,黃山美景。我給他們講:西安兵馬俑、秦始皇陵……我給他們講:人為什么要眨眼?人為什么要打呼嚕?人為什么會打哈欠?為什么眉毛沒有頭發(fā)長?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兩節(jié)?“植物人”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變色龍會變色?螞蟻之間怎樣交談?世界上哪種樹最高,哪種樹最大?花為什么有香氣?鐵樹真的要千年才開花嗎?小伙伴們都羨慕我知道的真多,我自豪的告訴他們,這都是讀書的好處。在我的影響下我,我的伙伴們也都喜歡讀書了。
我嘗到了讀書的甜頭越看越想看,越看越高興,越快樂,越看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還應該多讀書,讀各方面的書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看得多了,就想寫一寫。在上次“小龍人報”舉辦的作文競賽中,我寫得作文《奶奶真棒》獲得了一等獎,這讓我自信起來,嘗到讀書甜頭的我更愛讀書了。
讀書,給了我自信。在我幸福時,它提醒我別讓幸福沖淡了我的斗志;在我迷茫時,它為我點亮一盞心燈,照亮前方的路;在我憂傷亮前方的.路;在我憂傷時,它為我奏起一首撫慰心靈的安神曲。多讀書,讀好書,就讓這一口號陪伴我走過人生的每一晨昏,做好人生的每一步!膽小的我今天今天能站在這里演講,也是書中許許多多值得我學習的人給我的勇氣,我不能讓他們失望,也不能讓同學們和老師失望,更不能讓自己失望。
同學們,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來吧!用知識充實我們的頭腦,美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讀書是快樂的。
作為第一部反烏托邦作品,《我們》針對的是極權(quán)主義的種種弊端。全書采用筆記形式,假借生活在未來世界中的一個模范公民之口,戲擬了一個高度數(shù)字化、采用集中統(tǒng)一管理的“聯(lián)眾國”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態(tài)。
在這個攀上了“人類文明的最高峰”的聯(lián)眾國,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數(shù)字為名。主人公便叫“D-503號”。D-503號是一名聯(lián)眾國培養(yǎng)成人的數(shù)學家,他對聯(lián)眾國滿懷忠誠,特地記起了筆記,想借之贊頌威哉壯哉的聯(lián)眾國。
怎料,聯(lián)眾國再發(fā)達文明,也仍舊奈何不了殘留的人性。某個美艷過人的女性號碼I-330突然出現(xiàn),完全震撼了D-503號的純潔心靈。在I-330的引誘下,D-503號一步步解放了本性,由小說開始時恨不能化身為機器的極端忠誠分子漸漸轉(zhuǎn)變?yōu)橛泻抻袗?,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凡人。不過,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I-330之所以接近D-503號,自有她的秘密計劃。作品的結(jié)局是出乎意料、震撼人心的。
《我們》的寫作風格直接影響了后來的《1984》、《美麗新世界》等反烏托邦作品。
《我們》的成書比后兩本要早20年上下。那個時候人們的想象力大概還沒有在科幻和社會學方面被完全激發(fā)出來,所以我讀了一遍《我們》所感受到的閱讀性和想象力還有震撼的感覺,說實話遠遠沒有后兩本強烈。但是20年的時間使得這本書當之無愧的成為開山鼻祖。也許《1984》里面的老大哥(BigBrother)這個概念還是從《我們》里面的大恩主這里抄來的呢。
除了描寫一切都統(tǒng)一起來的大一統(tǒng)王國以外,大一統(tǒng)王國存在的道德基礎和哲學基礎,也就是追求那個終極的數(shù)學,追求機械性和理性,這個概念倒是很有新意的(其實好像機械唯物論,扎米亞京不愧是10月革命的成員)。盡管更為著名的《1984》里面對末世的描寫更加陰暗和直白,但是《1984》里面的大洋國的統(tǒng)治卻是完全基于暴力和極權(quán),作者忘了給它安排一個哲學和道德基礎啦!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喬治.奧維爾作為一個西方人,他心里的國家概念大概就是契約論式的,大概沒有哲學和道德基礎這個概念。而葉.扎米亞京作為一個蘇聯(lián)人,東方色彩更加濃重一些,所以也就很自然的總想著給自己筆下的國家找一個最高目的和理念出來。
20xx年5月6日于校園。
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不同,所喜歡的書也就不同。不同的人,讀不同的書,這和不同的作家寫不同的作品一樣,它是由各方面的客觀條件、環(huán)境因素所決定的。所以,我要說的只能是一句話:讀最好的書。然而,對“最好”的標準,對“最好”的界定,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有一種書也可以讀。那就是身邊人寫的書,或者說我們本地的作家,我們熟悉的作家的書。因為這個作家就是我們的朋友。這樣的書,也是不妨一讀的。因為他寫的書離我們更近,說不定閱讀者就是他書中的主人公。讀著這樣的書,是會感到異常親切的,當然,也更容易與作者交流、切磋。
一個真正愛好讀書的人,他的目光并不會僅僅限于某個領域,專注于某一方面的書。一個人要想全面發(fā)展,或者說眼光要比較高遠,他的求知的觸角就會伸向四面八方,會從各個領域的門類中吸取營養(yǎng),比如哲學、美學、經(jīng)濟學、音樂、書法、繪畫,這些都是一個健全的知識追求者所不可忽略的。
說到怎樣讀書,也許有的人會說:“誰不會讀書呢?”
是的,誰都會讀書。只是讀書的方法不同。不同的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收獲。
讀書需要有讀書的心境和環(huán)境。心境可以靠信念的守持營造,而環(huán)境則不能。環(huán)境是一個無形而又堅固無比的桎梏,憑你怎樣的筋斗云也跳不出桎梏之外。讀書,尤其是那些業(yè)余讀書者,只能在桎梏枷下的無望中將拼力逮住的光陰移駐于書中。也就是說要見縫插針,要擠、要抓。
書是浮躁的沉靜劑,是由復雜社會、繁瑣公務、卑俗人事帶給心靈創(chuàng)傷后的撫慰良藥。
沒有書的心靈是荒蕪的土地。土地荒蕪,滋生雜草。心靈荒蕪蔓延丑惡。雜草吸去的是大地的養(yǎng)分,丑惡扼殺的是真、善、美。
書是一方草地,是一片樹林,是一條小溪,疲勞的心靈可以在里面棲息,浣洗;看小草蓬勃,聽小鳥啁啾,感水花激濺。愛書的人,是崇高的人,是高尚的人;愛書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讀書,失去的是過眼云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
早上,我從夢中醒來,看到自己躺在地上。我突然想起自己躺在病床上輸液的**。如果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卻只能躺在病床上,不能做事,不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我現(xiàn)在被社會撫養(yǎng)長大,卻不能為社會做任何事情來回報社會,我會多么難過。
我又想起我剛剛做的這個夢。夢中我17歲,在讀高三。高考需要英語科目,而班上有些學生正在學習。
我知道他們將來是要去德國留學的。一旦他們畢業(yè)并在德國工作,他們的薪水和國際視野在我的生活中將很難趕上。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記得高中我們曾經(jīng)學過一篇課文,題目是《我為什么而活著》,作者是英國哲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伯特蘭?羅素。他在這篇文章里提到他為什么而活著:
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無法忍受的同情。事實上,不同年齡、背景、行業(yè)和社會地位的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為什么活著。
有一組聲音值得傾聽。他們是即將被處決的死囚。
我的老師李文宇先生在他出版的書籍《美麗的新世界》中,描述了看守所里的囚犯送別每一位即將行刑的死囚時的凄涼,令人嘆惋的畫面: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看守所里傳來了一陣陣凄惋的囚歌。人民**對這個時候的死囚都會放寬政策,除了佳肴,還會送上一袋酒。囚犯們圍著他們明天即將上路的獄友。
一個送過好幾次死囚的老囚犯拿起酒杯說:“來吧!”!兄弟,喝了它!
來生還是一位好漢!
作者李文宇先生以自己當年坐牢和改過自新的經(jīng)歷為原型,寫成了這本《美麗的新世界》,并開始登臺演講講課,作一位覺醒和勵志導師,鼓勵人們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我的導師李文宇先生的影響下,我曾經(jīng)舉辦過很多讀書會和看電影會。在分享書籍和電影的同時,我鼓勵更多的年輕人用實際行動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除了靈感,另一方面是解放和覺醒。因為解放,我和父母的關系得到了改善,和我在學校教書時的學生,還有我的另一半。
我不再抓取了,不再要求別人怎樣了。因為我解脫了。我們就這樣簡單地相處,多好呀!
然而,我很少向我的導師李文宇先生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積極地圍繞老師,一起做大事,做一件影響中國,甚至世界的大事,在成就世界的同時成就自己。我選擇多花點時間在家陪生病的單身母親。
這種感情有點像西晉時期的李密在他的《陳情表》中所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我還想起香港歌星陳奕迅在英國金斯頓大學獲封榮譽博士學位時,現(xiàn)場唱的那首《天下無雙》:若問世界誰無雙?定是答你從無雙。
想說你知整個地球上,無人可使我更想奔向。這句話我送給媽媽。而另外一句:
從前沒講這次要說多謝你,我有你給的愛因而完全。這句話要送給我的恩師李文宇先生。
寫到這里,不禁眼淚滑落?;氐狡^提的問題:人為什么而活著?
羅素先生說的是愛,我的答案是人類的情感和我自己的理想。下個月,我將返回廣州和深圳繼續(xù)我的閱讀和**活動。在走完中國大陸更多的城市,作為將會世界行的幸福家庭這個大家族的一名成員,我的下一站目標:
中國臺灣。
身為一個學生,又是新時代的少年,讀書對我們來說是最密不可分,也是最重要的。
古人說:“讀十卷書,勝走千里路?!边@句話明白的道出讀書的益處。從書本中,我們獲得了深博的知識,前人寶貴的經(jīng)驗,不但明白事理,更豐富了智慧。
讀書除了增進知識外,最令人快樂的,莫過于在苦思不解時,突然靈感一來,豁然貫通,算數(shù)學時,有時被難住了,但經(jīng)過一番研究思索,終于得到了答案,那種快樂是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
挑燈夜讀雖然累,一但成績名列前茅時,勤讀的苦味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在閑暇無聊的時候,我喜歡看一些故事書或漫畫書自娛,每每看到新奇的,有趣的,刺激的……都會沉醉其中,其樂無比。
總之,讀書的樂趣很多,只有喜歡讀書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當中的樂趣,不喜歡讀書的人,卻把讀書當作一件苦差事,而感到苦惱,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并平均涉獵課內(nèi),外的讀物,才能從書本上得到學識道理,也可以享受到最高的樂趣。
我為什么要讀書?我問爸爸。爸爸說,為了長大后找個好工作,有個好的前途……,可我還是不明白。但這次的疫情我有了答案。
在放假的前一天晚上,我還說這次的假期好短,一點都不好??梢蛐滦凸跔畈《镜挠绊懀缃駞s變成最長的一次寒假。雖然假期時間不斷的延長,但是我卻很想念我的同學和老師,很想回到學校上學。
為了不耽誤學習,學校安排我們線上教學。這種學習方式讓我感到很吃力,可在當前疫情未控制下,這也是迫不得已。當我知道鐘南山院士在研究攻克新型冠狀病毒時,當我知道鐘爺爺已經(jīng)到了耄耋的年齡時,當我知道當年“非典”是鐘院士帶領團隊治愈的時候,我知道我為什么要讀書了。我的祖國需要向鐘南山院士那樣有智慧的人,并且鐘南山院士不能一直保護我們,他也會一天天老去,所以需要更多像鐘院士一樣的專業(yè)人才,這也是為什么要學習的原因。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所以,讓我們好好學習吧!我們的祖國需要像鐘南山院士那樣有智慧、有志向的人才。
在我看來這樣的發(fā)展是不健康的。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和毀滅人類。技術(shù)和思想就像兩條腿。只有我們一起前進,我們才能穩(wěn)定。然而,當一條腿走的太快時,人們會被撕裂成兩部分,然后死亡。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設想這樣的未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卻越來越漠視生命,人們對生物肆意改造,并且終究不滿足于此,對人類自身也大動手術(shù),于是未來世界是一群怪物的狂魔亂舞,社會秩序最終崩塌,科技大廈最終傾覆。
雖然我想指出思想同步進步的重要性和思想遠遠落后于科學技術(shù)的危害,但精神文明建設在許多地方仍然是一句空話,基本上被忽視了。很遺憾,浮躁的社會不是思想發(fā)展的沃土。
馬克思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那么誰是21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呢?他誕生了嗎?他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對不起,我們不知道。我們不能指望有遠見的先知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
我們能做的還是在自身,或許人們應該停下那似乎永遠停不下的腳步,多讀一些像《美麗新世界》這樣的書,當然更重要的是多思考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自己未來要走上什么樣的路,而不是隨波逐流,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翻不起一絲浪花。
最后,想說的是,《美麗新世界》是部值得細細品讀的**,夸張怪誕的描寫, 現(xiàn)實冷漠的殘酷,引人思考的未來設定,這些都讓我們得以獲益匪淺。
工業(yè)時代究竟是福音還是災難,眾說紛紜??萍及焉衩骶鞠录缐莺菟みM了泥土,讓尼采發(fā)出“上帝死了”的曠世驚呼,同時,蒸汽機和引擎卻催生了一種新的信仰:在工業(yè)革命的時代,從流水線上走下的不只是源源涌進資本家口袋的財富,還有一種對科技力量的瘋狂癡迷、崇拜。因此,在《美妙的新世界》里,汽車大王福特成為了新的神“福帝”,像舊時代的上帝一樣被人們整日掛在嘴邊。
科技締造了新世界。在那里,連人的繁衍都成為了一種機械的程序,一個人的命運從受精卵形成的一剎那起便已決定,此后從出生到死亡,都再無懸念。一切變數(shù),都被深入潛意識的“設定”抹成了零。人類被分成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伊普西隆五個等級,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印度的四大種姓——新世界,是一部像方程一樣嚴謹?shù)臋C器,每一個螺絲釘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毫不懈怠地運轉(zhuǎn),而且樂在其中——這是多少個專制王朝都夢寐以求而沒能做到的,焚書坑儒、獨尊儒術(shù)、八股取士力所不及的事情,科技做到了,而且做得近乎完美。
被制造的“幸?!?/p>
題記:在《1984》中,人們被對痛苦的恐懼所控制;《美麗新世界》中,人們則被對快樂的盲目追逐所控制。
——《娛樂至死》作者尼爾·波茲曼
武漢理工大幼兒園李歡
在有關《美麗新世界》這本書的書評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這句話。
《美麗新世界》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所著,是二十世紀最經(jīng)典的“反烏托邦”文學之一。本書主要刻畫的是機械文明下的未來社會中,人的“人”性被機械剝奪殆盡,處于“幸?!睜顟B(tài)的人們以幾種種姓產(chǎn)生于工業(yè)化的育嬰房,接受種種安于現(xiàn)狀的教育,熱愛機械化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在他的作品中,人是被控制的,不是自由的,但人并沒有感受到自己的非自由。
在所謂“文明人”看來在保留區(qū)長大的約翰是不折不扣的“野蠻人”,可在約翰看來現(xiàn)代文明的一切又是多么瘋狂——人在未出生時就接受“條件制約”,被劃分成森嚴的等級,被天生注定了智力水平,思考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這樣一群“文明人”,甚至不知何為宗教,何為家庭,何為愛情,何為追求……一個個被嚴密的科學技術(shù)牢牢控制著,過著安穩(wěn)而一成不變的生活,麻痹著自己的神經(jīng),耽于生活最淺顯的物質(zhì)享樂——而這,卻被視作了真理,視作唯一正確的生存方式?!拔拿魃鐣钡纳鐣鹧允恰肮灿校y(tǒng)一,安定。
”“每個人屬于每個人?!薄鞍肟司褪前雮€假日,一克就是一個周末,兩克就是一次盛大的東方之旅,三克唆麻就是一次月球上飄飄欲仙的永恒。”這些誘人的話語頻頻在作品中出現(xiàn),被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灌輸進每個“文明人”的腦海里。
就好比“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人太過容易屈服于自己的生理需求,甚至將統(tǒng)治者用于控制自己的手段當成了幸福。
當然,這是被制造的“幸福”。在這樣的“幸?!崩?,不同階級的人擁有了身體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安樂,但他們甚至不知道何為“愛”。
沒有痛苦,沒有爭斗,也沒有眼淚。人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控制著的。即使我偶爾意識到,我也只會懷疑自己的異常,接受別人給予的一切。
在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看到很多人都是處于一種被制造的“幸福”中。
商場里似乎永遠也不會停止的打折促銷,網(wǎng)絡上不斷被刷新的電子游戲記錄,電視里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娛樂節(jié)目……而我們,這些不知不覺就被“控制”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刷爆了信用卡,一天又一天盯著手機或電腦屏幕,甚至直到手抖,眼花,廢寢忘食……都覺得無比“幸?!薄?/p>
這樣的幸福,這樣被制造出來的“幸?!?,又何嘗不是現(xiàn)實中的唆麻呢?
然而,在這逐漸機械逐漸僵化逐漸向《美麗新世界》中的“高度文明”靠近的現(xiàn)代社會中,仍存有希望。
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庭”、“愛情”、“宗教”等還遠沒有成為歷史名詞。
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人愛莎士比亞、盧梭和黑森。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缴鐣系姆N種不完美,對社會提出抱怨,而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
是的,我們還遠遠無法得到滿足,還遠遠無法將他人加諸身上的種種視作理所應當。
我們會抱怨,會反抗。會質(zhì)疑那些“被制造出來的幸福?!?/p>
最值得慶幸的是,在書中被視為外星人的約翰,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
就好比約翰所追求的“疼痛”——那是讓人在混沌無知中清醒的良方。我們在面對“精神唆麻”時,又是否能給心靈一記響亮的鞭打,讓我們不會退化成如嬰兒一般的懵懂與無知呢?
如果說同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中的《1984》依舊是依靠兩元對立的方式,利用極權(quán)的恐怖來控制人的話,那么《美麗新世界》就是利用糖衣炮彈讓你心甘情愿地穿上心靈囚服。赫胥黎用一個“幸福的社會”,用一個被制造出的“幸福的世界”,為我們敲響了另一種警鐘。
耽于這種幸福的我們,結(jié)局究竟是“文明人”的愚昧,還是“野蠻人”的毀滅呢?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