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會根據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成教案課件,需要我們認真寫好每一份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過程的詳細設計。編輯依照您的需求為您找到了一篇符合要求的“分米的認識的教案”,想知道更多詳情請繼續(xù)查看我們的網站!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頁28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會用分米、毫米作單位測量或描述物體的長度。
2、學會根據物體的長度特點或解決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長度單位,并進行相應的測量和交流,發(fā)展實踐能力和空間觀念。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及進行相應的測量。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細心觀察。
教學具準備:
1分米長和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生準備學生尺及米尺
教學流程:
一、激趣入課
(1)故事導入
(2)提示課題: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二、教學新知
(一)教學分米的認識
1、談話引入
講解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2、看一看
①在直尺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
②得出:1分米=10厘米
3、畫一畫
①畫出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②同桌互相檢測
4、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教學1米=10分米
(二)教學毫米的認識
1、測量引入
①測量數學課本的厚度
②引入毫米,認識1毫米的長度
2、教學1厘米=10毫米
3、說一說:生活中厚度為1毫米的物體
4、提問: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三、鞏固應用
完成想想做做15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毫米》教學設計
羅峰二小
陳丹
教學目標:
< p> 1.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了解毫米的實際意義。2.通過觀察讓學生理清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讓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以毫米為單位進行測量。
4.讓學生建立長度為 1 毫米的概念。
教學重點:樹立1毫米長度的概念,理清毫米與厘米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了解毫米的實際意義,學會測量。教學準備:一分錢硬幣、電話卡、光盤、學生尺和文具、測量表。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程:
1.誰能告訴你我們學到了什么長度單位。 [板書]
2.用手比較一米、一分米、一厘米能多長時間?我們已經成功進入了長度單位的王國,讓我們看看這里的孩子們在用尺子做什么? (生答)
3.生活中使用了很多長度單位,快來看看吧。 (展示課件)
4.長度單位的聰明猴子也和我們一起上課。讓我們看看為什么聰明的猴子會遇到麻煩。 《課件:聰明的猴子問題》原來是兩兄弟為了一分錢的厚度吵架。哥哥說一厘米厚,弟弟說一毫米厚。你同意誰的意見?
5.當我們測量越來越小的物體的長度或需要更精確的測量時,我們必須以毫米為單位。 [板書:mm]用字母mm表示。
2.感知
1.觀察導致“mm”
老師:請認真看你的尺子。除了我們學過的厘米,尺子上還有哪些刻度?健康:厘米之間的刻度甚至更小。
老師:我們可以用兩個筆尖指出兩個筆尖之間的這個小部分的長度是1毫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到一毫米嗎? 《尋找學生展示臺操作2-3》
預設:(看看其他兩個刻度是否還有1毫米)。生:手工長度大于1毫米。師:不很標準的改正。
老師:你能幫聰明的猴子回答一分錢有多厚嗎?是1厘米還是1毫米?你感覺如何?
生:1毫米很短,很小。
2.生活中1毫米的初步認知劃分:1毫米確實太短太小了,所以可以測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蠢蠋熓掷锏你y行卡厚度大概1毫米左右。想想日常生活中那些大約 1 毫米長的物體。健康:例如。電話卡、身份證、充值卡等。
3。清除前進速度
師:中間1厘米的每個小格子的長度是1毫米,從0刻度到中間刻度1,有多少個單元格?快點數數。自己數一數。 10 個細胞。這取決于你和老師的數量。 《課件:毫米梯度》以一毫米乘一毫米、1mm、2mm、3mm……10mm的數字為學生學習??潭?2 和刻度 3 之間有多少毫米? 1 厘米 = 10 毫米,然后 2 厘米 = ? mm你怎么看?
健康:一厘米等于10毫米,兩厘米等于兩個1厘米等于20毫米
7厘米=?毫米 50 毫米 = ?厘米 90 毫米 = ?厘米
4。練習
老師:(1)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有黃粉筆,我想知道多久了,誰能幫幫我。 4 cm 6 mm
老師:你怎么知道的。
預設:1:1 cm 和 1 cm 來計數,到 4 刻度是 4 cm,1 cm = 10 mm,4 cm = 40 mm,加上 6 mm 就是 46 mm。
健康2:從0刻度到4刻度,4厘米就是40毫米,加上6毫米就是46毫米。師:量物體的長度時,首先要看整厘米。整厘米就是幾厘米,再數一下小段的個數。或者一厘米一厘米地數,看多少厘米是幾厘米,再看多少個小段。
5.測量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我不知道你的動手能力有多好。我有一支彩色筆,誰能幫忙?我量一下。師:測量時要注意: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一端與那個刻度相反,也就是多長。如果沒有 0 刻度,則找一個刻度作為起點,用結束刻度減去起點刻度,得到它的長度。
6.請測量一分錢的厚度并記錄下來。 如果出現(xiàn)錯誤:您是如何測量的。
7.畫一條線段
現(xiàn)在請畫一條長度為28毫米的線段。
三、綜合練習
1、2題見第34頁。
好像學生們在長度王國玩得很開心,但一個人仍然不高興,聰明的猴子,他希望我們幫助他通過第二關。迅速伸出我們友好的手來幫助他。 《課件:物理身高》預測:如果單位用錯了,用手比較一下。
2.同學們真棒。過了第二個關卡,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視圖。 “課件:文字敘述”
4.概括。
那么你想通過今天的學習說些什么呢?
5.引申:還有我們生活中的那些長度以毫米為單位的物體。 老師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以毫米為單位的物體,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它們嗎?
黑板書寫設計:
毫米感知
10 10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m
dm
厘米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學具準備:
直尺、卷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購物卡、銀行卡、各長度的小金箍棒等。課前:播放西游記主題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師: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甜甜小朋友特別喜歡孫悟空。有一天,孫悟空就來到他的夢里(課件演示孫悟空圖片),甜甜和他學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甜甜的夢里,來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并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二、新授
師:(課件出示金箍棒變短)請大家看大屏幕,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老師手里也有這樣的一根金箍棒,讓我們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
師:找兩個聽講最認真的同學上來量一量到底有多長?(師板書:1米 )
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單位來表示1米呢?(師板書:1米=100厘米)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xù)觀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師:現(xiàn)在在學具中找到這根金箍棒,先估計一下到底有多長?
師:這根金箍棒變得特別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準確地測量他的長度,我們需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師板書: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誰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師:我們以前學過,尺子上有好多的線,這些線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線。兩條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兩條短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說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樣這樣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師:你現(xiàn)在會指了嗎?下面在小組內指一下。誰愿意上來指一下。
師:現(xiàn)在每人從學具盒中拿出1分錢的硬幣,然后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一分硬幣,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約是1毫米。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 1毫米 ,你有什么感覺?
師:1毫米特別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長度或者厚度大約是1?(學生說出10張紙的厚度、電話卡的厚度等等
師:現(xiàn)在你打開練習本,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5毫米的線段,再畫出一條 10毫米的線段,一邊畫一邊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演示測量的方法(生上講臺測量: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數一數一共有7個小格就是7毫米)
師:像這樣比較短的物體我們來測量時就用毫米來表示,老師這里還有一根,誰來測量一下。
師:看來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既可以用 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師:這會是哪一根?請你在學具中找出來。老師告訴大家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這節(jié)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 dm)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分米(生說,師補充一次性紙杯、直板手機等)
總結長度單位:
師:請看黑板我們在研究金箍棒的長短時,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厘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xiàn)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我們以后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
生:在測量非常短的物體時用毫米,比較短的用厘米,比較長的用分米,長一些的用米。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學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記住它們的關系。
2、八戒聽說我們學習了這么多長度單位,他也來湊熱鬧了,瞧,這是八戒學完長度單位之后寫的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穿上22mm的鞋。吃過早飯,我走了6米來到學校,進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數學書準備上課。課堂上老師用大約長76dm的粉筆在長30厘米的黑板上寫字。
你感覺八戒的日記寫的怎么樣?我們一起幫他改一改。
知道了......
師小結:今天,我們進入到甜甜的夢中,通過研究孫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實,孫悟空的金箍棒不僅能變得很短,還能變得很長很長(出示課件),這時候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呢?同學們可以研究一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下課。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2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 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請同學們猜一猜,沈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自己的身高并板書。
談話: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畫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再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要求:明天就是三八節(jié)了,老師制作了一張賀卡,你知道這張賀卡的長和寬各是多長嗎?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張賀卡,用尺量一量。(長20厘米,寬10厘米)
講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來認識分米。(板書:分米)
二、 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認識分米。
(1) 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長呢?我們大家一起看著尺子數一數,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間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還能找出1分米嗎?
學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組織交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只要是10厘米長就是1分米)
(2)畫一畫。
談話:你們能畫出長1分米的線段嗎?請同學們在紙上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畫好后,小組里的同學互相檢查。
提問:畫長1分米的線段要注意什么?(沿著直尺的邊,從0畫到10;兩個端點不能漏了;畫好后要標好長度)
談話:請同學們用拇指對準線段的左端,用中指對準線段的右端,比畫一下,看1分米有多長?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3) 說一說。
提問:你們能說說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嗎?(學生舉例)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幾分米嗎?小組合作在米尺上數一數,并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組織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分米。
(4) 量一量。
談話:用米尺來量一量課桌和椅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大約各是幾分米。
學生測量后,組織交流。
2. 認識毫米。
(1) 談話: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課本,你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提問:那數學書的厚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
提問:在量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數學書的厚度不滿1厘米)是的,用厘米不能準確地量出數學書的厚度,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單位——毫米。下面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
(2) 談話: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談話: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出示放大了的尺)這里為了讓大家看清楚,老師把刻度放大了。(師生共同從1數到10)
談話:剛才我們數了從0~1這1厘米間有10毫米,除了這個1厘米外,你還能找到另一個1厘米,學著剛才那樣,用鉛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嗎?
反饋: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數的結果。也就是說10毫米的長度和幾厘米一樣長?(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談話:再用尺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
(3) 談話:請同學們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大約是1毫米)
談話:那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長度大約就是1毫米。
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長或厚大約是1毫米,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可能想到:銀行卡、電話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4)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老師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你能說說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嗎?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看出橡皮長35毫米的?
結合學生回答,講解: 5毫米的地方有一根比厘米刻度線稍短一點的刻度線,因為它在5毫米處,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稱為5毫米線。
再問:這根回形針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呢?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兩位新成員: 分米和毫米(完成課題板書),還知道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為了使用方便,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三、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 小明的日記。
談話:學習了數學知識,就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一(3)班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記錄了為媽媽過生日的事,想看看嗎?
出示:
20xx年3月7日 晴
明天是媽媽的生日,我要為媽媽買些禮物。一早,我從2( )的床上爬了起來,到衛(wèi)生間,拿起1( )長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飯,急忙來到超市。超市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 )。一走進超市,我就看到了滾著烤的肉腸,每根都長約1( ),真饞人!逛了一會兒,我選了一條媽媽最喜歡的小方巾,邊長約是5( )。我付了款,高高興興回家了。
提問:小明不知道括號里應該用哪個長度單位,你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2. 量一量。
談話:請每位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在小組里討論一下,選哪個單位合適,然后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和鉛筆的長度大約各是多少?填在練習紙上。
四、 課堂總結(略)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經歷毫米產生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明確長度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
2.結合實際測量和具體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體會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毫米和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課件、厘米尺、學生尺、1分硬幣、身份證、2張長度不同的金箍棒紙條(5厘米7毫米、1分米)、米尺、高度約為1分米的紙杯。
學具準備:
厘米尺、學生尺、1分硬幣、身份證、2張長度不同的金箍棒紙條(10厘米、5厘米7毫米、1分米)、高度約為10厘米的物體2個。
教學過程:
聊天: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嗎?(猴年)
說道猴年,你想到了哪個神話人物呢?(孫悟空)
孫悟空有個寶貝金箍棒。
一、情境導入
看,陳老師今天跟大圣借了這個寶貝,(看表演),這根金箍棒大約多長?(1米)板書(米)
米是我們的一個老朋友了,這是一把長度為1米的米尺,通常我們用它來測量長一點的物體長度,
當金箍棒縮小后,我們測量時就要用厘米來作為單位。板書(厘米)
二、你說我講
1.認識分米
(1)認識1分米
師:看,現(xiàn)在金箍棒變到小朋友的桌上了。根據你們的經驗能測量出它有多長嗎?快從紅包里拿出1號金箍棒紙條和這把尺子(厘米尺)量量吧。
學生測量出這根金箍棒紙條的長度正好是10厘米。
課件出示圖1,呈現(xiàn)出學生測量的結果。
師:這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厘米。分米是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用dm表示。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分米,(板書)現(xiàn)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1分米,這1分米也就是多長?(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一起來讀一讀。
師: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分米,指給同桌看看。
你是怎么找到的?
學生回答:在直尺上從0刻度線到10是1分米。你還能找出其他的1分米嗎?
(2)感受1分米
比一比
師:大家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了,你能用手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給老師看看嗎?
學生比劃。
師:你們比劃的長度是1分米嗎?小組之間用尺子量一量看誰比劃出的1分米更準確,然后調整一下。
學生用尺子測量、調整。
找一找
師:大家都認識了1分米,看一看、找一找,我們身邊有沒有1分米?
學生可能會想到:紙杯的高度大約是1分米;鉛筆盒的寬度大約是1分米
老師這里也帶來了一些長度為1分米的物體。
畫一畫
現(xiàn)在大家已經能夠準確的比劃出1分米了,你能畫出1分米的線段嗎?畫在作業(yè)紙上。
學生動手畫,畫完同桌互換,看看他畫的準不準。
(3)利用1分米估測
看來大家對1分米已經有了準確的認識,你能用這樣的感覺去估測一下桌面的長度嗎?
師:哪位同學介紹一下你的估測結果和方法?
學生可能會利用自己的手長或桌上的紙杯進行估測,桌面的長大約6分米。
師:我們估計的準不準呢?誰愿意來親自量一量?
學生到黑板前用米尺進行測量,匯報測量結果。
師:咱們同學真的很厲害哦!它的長度正好是6分米。
(4)明確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我們知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分米和米之間也有一定的關系,為了方便大家觀察,老師把1米放大到屏幕上,你能找到1分米嗎?(課件動)這就是1分米。
那么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呢?
學生可能會想到: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
讓我們再數一次,發(fā)現(xiàn)1米=10分米。
教師板書:1米=10分米
2.認識毫米
(1)經歷毫米產生的過程
師:看,孫悟空的金箍棒變短了,現(xiàn)在有多長?拿出2號金箍棒紙條,用這把尺子(厘米尺)你能又快又準量出它有多長嗎?
課件出示圖2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測量結果:①5厘米多一點;②大約6厘米;③5.7厘米。
師:5厘米多,不到6厘米,這可不是一個準確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學生可能想到:①這根金箍棒不是整厘米長;②5厘米多,多了多少用這把只有厘米刻度的尺子量不出來。
師:多出來的這一部分不夠一厘米,看來用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不能準確的量出這張金箍棒紙條到底有多長,那多出來的這一部分到底怎樣表示呢?各小組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同學們的想法雖然不太一樣,但是都想到了小格。王老師的這把尺子也能分出許多小格,你們相信嗎?仔細看,看到什么了?
教師在實物展臺前演示變尺子的過程(如圖3),把原來只有厘米的尺子,變成有毫米的尺子。
(2)初步建立毫米概念
師:為了方便觀察,我們把它放大,(課件出示圖4),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毫米(板書:補充課題)
師:你們的尺子也會變,想不想試試?
學生動手操作,經歷變尺子的過程。
師:看來咱們同學和孫悟空有得一拼了,把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變得和我們平常用的尺子一模一樣了。在尺子上多找?guī)讉€1毫米,指給同桌看看。
學生在尺子上找1毫米,并指給同桌看。
師: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老師現(xiàn)在想把1毫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板書:1毫米)
教師拿著學生尺,在黑板上畫1毫米,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1毫米實在太短了,不容易畫出來。
師:是啊,1毫米真的太短了,但在生活中還是隨處可見,仔細找一找,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1毫米。
學生能在準備的學具中找到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引導學生測量。課件出示圖5.
師:這么一量,我們就知道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數一數
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它的厚度也是1毫米。
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1毫米吧,像老師這樣: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1分硬幣或身份證,兩個手指不要動,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把硬幣或身份證抽出來,現(xiàn)在你兩個指縫之間的長度就是1毫米了。你感覺到了嗎?你想對1毫米說點什么?
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感受1毫米,能想到:1毫米太短了。
(3)明確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知道尺子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認真觀察尺子,想想厘米和毫米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同位互相觀察尺子,全班交流,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根據課件演示一起數,教師小結并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
(4)借助毫米準確測量
師: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現(xiàn)在你能準確的測量出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長了嗎?課件出示圖6
學生操作,全班交流,匯報測量結果。
師追問:怎么知道是5厘米7毫米?
學生能想到:5厘米多了7個1毫米,所以是5厘米7毫米。5厘米7毫米也可以寫成57毫米。
師:1毫米雖然很短,但是在準確測量中卻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練習:(2)你能說出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嗎?
3.建立長度單位間的聯(lián)系
師: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這樣的聯(lián)系:(指黑板)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齊讀)
課件演示
師小結:我們再來看一看,為了便于觀察,這是老師放大的1米,這里是1分米,1米=10分米,
這些長度單位每相鄰的之間的進率都是十。
現(xiàn)在你知道這根金箍棒的長度還可以怎么表示嗎?
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師:同一根金箍棒,卻有這么多種表示方法,是因為我們用的單位都不一樣。下面就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這些單位吧!
三、自主練習
1.基本練習
(1)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與同桌交流。
有了這樣的感受,你能想象出下面各個物體的長度嗎?
綜合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學生能結合生活經驗和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交流時,說說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真的很豐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世界之最吧!
2、讀一讀
(指名讀)
四、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能想到
(1)認識了毫米和分米,知道了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長;
(2)知道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手長大約1分米;
(3)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4)會用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進行測量
師:孫悟空的金箍棒還能變得更長,直插到天上去,要測量這個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高級的長度單位,比如:千米;金箍棒也能變得更短,變得像一張紙的厚度,變得肉眼幾乎都看不到,要測量這個長度,就要用到比毫米更低級的長度單位,比如:微米,納米。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xù)研究。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知道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3、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體念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教學準備:
1分硬幣、各種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圖,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你能用身體中的尺表示嗎?
3、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毫米的產生
1、估一估
師:【課件1、出示課本書圖】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估一估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發(fā)言
師:誰來說說你估計的是多少?
生:......
師: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在小組內進行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厘米?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卡紙上。
生:測量并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們哪一組測量的結果。
生:數學書的寬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師:數學書的寬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數表示呢?
生:不能
師:歸納,當我們在測量數學書的寬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時,要想量的更精確些,我們通常用毫米作單位【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三、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1)直尺直觀演示
師: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你認為1毫米有多長?能用手比劃一下嗎?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長嗎?【課件】
生:同桌兩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長。(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師:那也就是說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長,你能用手比劃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菊n件顯示】
(2)動手實踐
師:不好比劃吧?我來教給大家一個好辦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兩個手指保持不動,把卡尺子抽出來。這時,我們兩指間的這道縫大約就是1毫米。
生:學生體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分的硬幣、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師:那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課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
2、探究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1)數一數
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師:有發(fā)現(xiàn)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課件顯示】
師:那也就是說(1厘米正好=10毫米【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一遍)
師: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師: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長16毫米嗎?
(2)量一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識解決問題嗎?(能)請同學們打開書的22頁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題的線段各有多長。
四、課堂練習
師: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這些長度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能)那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3)教室的長約8( )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判斷,請在對的后面打“√”,錯的后面打“×”。
床長2厘米()
牙刷長約13毫米()
小樹高3分米()
老師的講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長約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練習五的第2題
4、拓展《小馬虎的日記》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氣:晴
早上,我們坐在長約8毫米的教室里,等著老師來上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毫米的認識”,老師來了后發(fā)給每個人1枚厚度約是1厘米的1分硬幣、我估計了一下老師手里拿的粉筆的長度約為7米5毫米,我手里剛開始用的鉛筆長度約為15毫米,我估計鉛筆盒的高度大約為20厘米、老師讓我們量一量橡皮的長度,約為8毫米、
五、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四冊第27-29頁。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
3、在數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課前準備:一次性水杯、1分硬幣、電話卡1張、學生用尺、米尺。
師:厘米是用來量比較怎樣的物體的?誰能上來畫一條長1厘米的線段。
師:1米這么長,1厘米就只有這一點長呀!那這1米的線段里面有幾個1厘米的線段呢?(100個)為什么?(因為1米=100厘米)
師:小朋友們,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是十進制的,比如說10分錢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們計算加法時,一般也是滿十進一的,而這里要滿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覺怎樣?那有沒有一個比厘米長些又比米短些的長度單位呢?(分米)
師:小朋友們想得真好,科學家們也是這樣認為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分米。
師:按照我們剛才十進制的想法,我們應該把多少厘米定為1分米呢?(10厘米)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在你的課堂練習紙上畫出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板書:分米(dm),教給學生讀法)
師:我們已經畫出了1分米的線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長呢?(板書: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師:你們也是這樣畫的嗎?那你們的尺子上只有這一個1分米嗎?仔細找找看,看誰的眼睛尖?。ㄒ龑W生指出從刻度1到刻度11、從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
師:你能用手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嗎?請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劃,一人測量驗證,看誰比劃得準。
師:好,知道了1分米大約是這么長,那我們來找找,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邊找一邊量一量。
師:同學們自己創(chuàng)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間的長度單位分米,我們規(guī)定1分米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噓--請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
師:剛才我們測量了很多物體,現(xiàn)在請大家來量一量我們數學書的厚度。
(測量結果估計有以下四種情況:大約1厘米、不到1厘米、6個小格、6毫米,師根據情況總結引導,使學生感到要比較精確地進行測量,需要有新的長度單位來解決,直接請學生介紹毫米,并讓其他學生補充對毫米的認識。)
師: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讓學生明確尺上每一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師:請大家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師:知道了1毫米是這么小的長度單位,我們找找看,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師根據學生的舉例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物體,讓學生量一量它們的厚度,如1分硬幣、電話卡等)
師:在書上數出8張紙,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這8張紙的厚度大約是多少。
師: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同桌合作,一人比劃,一人用硬幣、銀行卡等物體插進兩指之間測量驗證,多進行幾次,看誰準。
師: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四人小組討論,集體匯報,師總結補充。)
指名答,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看的。
說明:剛巧對準哪一個數字就是幾厘米,不到點或超過點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1)每人拿出一塊橡皮和鉛筆,先選定合適的單位,再各自測量它們的長度。(估計情況:對于橡皮的厚度,學生一般會用毫米作單位;對于鉛筆的長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單位,可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鉛筆有長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單位都可以,要根據鉛筆的實際長度靈活地選擇合適的單位。)
小結:讓學生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你能把這些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嗎?
a.比劃一下圖中幾個物體的實際長度。師把所帶的實物展示出來便于學生比劃。
b.填上合適的單位。
讓學生憑自己的眼力判斷哪條線段最長,哪條最短。
用尺量出它們的長度,來驗證結果。
4、日記改錯。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wèi)生間,拿起了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毫米,上學路上我看見了一棵高2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師:你們笑什么?明明的日記中用錯了很多單位,請你幫他改正了,希望你不要和他一樣鬧出同樣的笑話。
1、今天你又學到了哪些新本領,和以前學的哪些知識有關?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
2、課后選擇家中的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量一量,記錄下測量結果。
我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認識分米和毫米。第一個例題先通過討論鉛筆盒的長和寬的數據,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礎上,教材設計了一些列活動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進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實際長度。最后要求學生在米尺上數一數一米有幾分米,來推算出分米與米的進率從而在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建立起完整的聯(lián)系。第二個例題讓學生用尺測量數學書的厚度,引出不足1厘米引起小朋友的認知沖突,教材再引導小朋友數小格子來明確測量結果。由此揭示:直尺上一厘米中間每一小個的長度是1毫米。然后要求學生用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數,一厘米有多少毫米,借此明確厘米與毫米的關系。隨后還呈現(xiàn)出一些1毫米的物體,借助這些直觀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學生感知1毫米的實際長度。最后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這一問題,啟發(fā)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對1毫米或幾毫米實際長度的感知,并初步建立相關長度的表象。隨后想想做做6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學會用厘米分米作單位測量或估計物體線段的長度。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所以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從量與計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意識,拓寬用數學只是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面積和體積的測量等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其他內容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的用分米和毫米測量或者描述物體、線段的長度。
教學方法:
談話法、直觀演示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練習法。
教學學法: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銀行卡等。
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自己的身高并板書。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畫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再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米跟厘米比,那個大那個?。?/p>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數學課程標指出,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自主探究,展開活動。
第一層次:體驗和感受1分米。
1:指一指
讓學生量鉛筆盒的寬引出10厘米是1分米。并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一個1分米,從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指給同座位看一看??梢詮目潭?到刻度10,也可以從刻度1到11,從刻度2到12,體現(xiàn)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2、畫一畫
讓學生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學生在小組里自由畫,然后上臺來演示交流各自的畫法,畫完后交給同桌的同學測量一下,以檢查畫的是否正確,這里可以從0厘米畫到10厘米,這時教師要乘機引導學生如果老師的尺子沒有0刻度,你還能畫出1分米嗎,在感受不同畫法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3、說一說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那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在此過程中初步形成有關1分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學生通過上面這3個活動充分體驗到1分米的長短,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且再次感受1分米=10厘米這個單位間的關系。
第二層次.認識1米=10分米
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除了要求學生通過在米尺上數一數獲得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適當推算:因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個10,所以1米=10分米。
第三層次、認識和感受1毫米
1、引出毫米,讓學生分小組測量本冊教科書的厚度,當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時,教師適當提示:既然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那么測量結果可以怎么說呢?你有沒有注意到在直尺上刻度0到刻度1之間還有很多小格,這本書的厚度大約是幾個小格,由此說明,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通過測量教科書的厚度,引起學生的問題與已有知識經驗發(fā)生矛盾沖突時,讓學生通過比劃感受到這里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來表示,自然引入毫米,在情感上,學生是很自然的接受了毫米,知道這個單位是因為生活的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2、明確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可以先提出問題,你知道毫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嗎,提示學生可以用鉛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并數一數,為了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數時不僅要數0到刻度1之間這一段,也要數數其他相鄰的整厘米刻度間的小格數。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1厘米=10毫米
3、感知1毫米的實際長度。教師在課前要盡可能多準備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以及適合用毫米作單位測量長度或厚度的物體,比如,一枚1分硬幣、1張電話卡、10張紙等物品,直接告訴學生,這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在組織學生討論你知道量那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這一問題,幫助學生在討論中初步認識到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的物體大多是比較短的或比較薄的,
三、鞏固應用,理解掌握。
第一層次:操作性練習。
想想做做1,讓學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畫1分米和1毫米大約有多長,充分建立他們對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想想做做第4題。(出示題目)與同桌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再說說各接近幾分米。先要求學生目測,估一估大約是幾分米,寫在紙上,再實際測量。學生認識了1分米后,通過估一估,再實際測量,進一步強化對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印象,培養(yǎng)其估算能力。
想想做做第3題。
每人拿出一塊橡皮和一支鉛筆,同桌合作先選定合適的長度單位,然后量出橡皮的厚度和鉛筆的長度大約各是多少?這一題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厘米和毫米的單位比較。
第二層次:綜合練習,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這一題要重視讓學生看清楚是怎樣看出測量結果的,要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目)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鐵釘長2()床長2()黃瓜長2()大米寬2()比較雖然數字都是2,但單位不同所以表示的長度也有所不同。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長度單位的大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通過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四件物品,結合給定的數思考選擇什么樣的長度單位比較合適,使所學知識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加深對這些物體實際長度的印象,完善學生的知識網絡結構。
第三層次:改錯題
出示題目: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wèi)生間,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牙,洗完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毫米,上學路上我看見了一棵高2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跑步到學校,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該題的練習設計,注重了綜合性和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將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構建了有效的練習情境,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對四個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理解,深刻體會了數
四、全課總結,課后練習。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能給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排排隊嗎?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片段一】引入毫米
師:在學具盒里有一根大約5厘米長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在學生的學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厘米長)
生:白色的小棒大約是5厘米。
師:是的,這根白色小棒大約是5厘米長,但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學生獨自測量)
生:比5厘米長一點兒。5厘米多3小格。5厘米多3毫米。
師:有同學說這根小棒長5厘米多3小格,也有說是5厘米3毫米,這說明現(xiàn)在我們用厘米已無法較精確地表示出這根小棒的長度。其實1小格可以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表示。(板書:毫米)
【評析】三年級的孩子在課前對長度單位毫米已有所接觸,但對它們的理解是不清晰的,還沒有建立表象。教師以學生已知的“厘米”為切入點,在測量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為使測量精確,不夠整厘米時,需要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教材編寫的邏輯意圖綜合把握教學目標,靈活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較好地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學生在估計小棒長度、測量小棒長度的活動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這些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主地參與后續(xù)的學習活動。
【片段二】認識毫米
師: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么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和同桌說一說。(同桌指完后,請一位學生到課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師:(指著課件中放大的直尺圖)這樣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幾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厘米。
師:怎么有的同學說10毫米,有的同學說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選1厘米,數一數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師:你是選直尺上的哪個厘米來數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厘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厘米里有10毫米。等等。
(板書:1厘米=10毫米)
生齊讀:1厘米=10毫米。
師:從0刻度到刻度2是幾厘米,是幾毫米?(2厘米,20毫米。)從0刻度到刻度3呢?(3厘米,3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6呢?(4厘米,40毫米。)
師:請同學們在學具盒里找一找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學具有:1元硬幣、電話卡等)
生: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這兩樣物品的厚度。
生: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幣的厚度是2毫米。
師:在學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長?
生:2厘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厘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師:你能估一估數學書的厚度嗎?估計好后把結果填入表內。再用尺子量一量。
測量的物體我的估計我的測量
數學書的厚度
師:說說你的估計結果和測量結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計是1厘米,測量結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計是5毫米,測量結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師:毫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單位嗎?
生:我爸爸去劃玻璃時,玻璃的長度要用到幾厘米幾毫米。
生:工人師傅做的一些機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單位的。
生:一張紙(指著數學書的一頁)的厚度是1毫米。
師追問:一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嗎?(學生馬上開始測量驗證。)
生:一張紙沒有1毫米。
生:大約10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師:像我們數學書里的紙張,大約10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課件出示小資料:a、鉛筆芯。教師介紹鉛筆芯的粗細規(guī)格一般用毫米作單位。b、眼鏡片的厚度。c、播音員報氣象預報:20xx年8月14日,第10號臺風“珊瑚”帶來大風暴雨,截止到當天下午5時,廈門平均降雨量達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區(qū)降雨量均超過350毫米,小坪水庫最大降雨量達587毫米。)
師:請同學們不用尺子畫一條1厘米長的線。(學生動手畫)再用尺子量一量,長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畫長了1毫米,就是畫了11毫米或1厘米1毫米。
生:我畫短了2毫米,就是畫了8毫米。
【評析】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感知、體驗,當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就不只是“文本學習”,而是“體驗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創(chuàng)設了許多體驗學習的情境,通過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認識毫米的過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說一說(說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測量物體的長度前先估計)、畫一畫(不用尺子畫一段1厘米長的線段)、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從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體驗過程,充分體驗到1毫米的長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確的表象。畫一厘米長的線,把毫米的認識與厘米緊密聯(lián)系起來,深化了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系。這樣的教學,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體驗學習的平臺”,將學生的活動過程上升為數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三位一體地參與,體驗成為有效學習的基石。
【片段三】認識分米
師:不用尺子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學生動手畫)
師:在學具盒里有一根10厘米長的小棒,找出來與自己畫的10厘米比一比,是畫長了,還是畫短了?(學生拿出10厘米長的紅色小棒與自己畫的進行比較。)
師:這10厘米(拿著小棒)也是一個長度單位,請同學們看數學書第4頁,從書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師板書。)
師:你能把1分米有多長表示出來嗎?
生:從中指尖到掌心之間大約長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鉛筆大約長1分米。
師: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嗎?
生:從0刻度到刻度10。
生:從刻度10到刻度20。
生:從刻度2到刻度12。
師:知道了1分米有多長,2分米有多長呢?(學生舉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約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長呢?(同桌兩人把兩根尺子拼到一起長大約4分米。)8分米有多長呢?(學生4人小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長大約8分米。)10分米有多長?你能比劃一下嗎?(學生比劃)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師: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師:先估計課桌的寬,把結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長短的彩帶,讓學生選擇后估計,測量。)
測量的.物體我的估計我的測量
課桌的寬
【評析】前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的組織引導多一些,而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學,體現(xiàn)方法的層次性。在分米的認識過程中,讓學生自學課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優(yōu)越性。通過找1分米、比劃1分米的長短等活動來建立分米的長度觀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讓學生學會目測,間接運用工具得出物體的長度。追問1分米有多長,2分米有多長,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長,溝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聯(lián)系。探究、自學等自主活動,強調把學習、讀書等的時間還給學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充分發(fā)揮了語言的導向功能,適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課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決問題
1、量一量
2、畫一畫。①1分米長的線段;②長2厘米5毫米的線段。
3、算一算。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6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厘米3分米+7分米=()米
75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厘米
4、填一填。
(1)我們三年級上冊數學書的厚度約是8()。
(2)一枚釘子的長度約54()。
教學背景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理論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
分米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實驗數學》二年級下學期關于長度單位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已經學習過米和厘米,對于分米由于實際生活中應用得少,學生接觸的也不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種準備,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活動
1、在判斷中復習舊知
活動一:教師出示一張錯誤的測量鉛筆的投影片(可抽拉),鉛筆的右端對準8厘米刻度線。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投影片,這只鉛筆有多長?
生1:(搶著回答)8厘米。
生2:(十分著急)老師,她說得不對,應該是8厘米多。
師:你為什么說是8厘米多呢?
生2:因為鉛筆的左端沒有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而是多了,所以是8厘米多。
師:觀察得真仔細。那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生2: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將鉛筆的左端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再看鉛筆的右端是幾就是幾厘米。
師:說得真好(邊重復測量方法邊抽動投影片使鉛筆的左端與直尺的0刻度線對齊)?,F(xiàn)在請同學們讀出鉛筆的長度是多少?
生:(異口同聲)9厘米。
[說明]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喚醒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在觀察中既要判斷測量方法對不對,又要思考正確的測量方法是什么,同時又要準確的讀數。讓學生的舊知隨著判斷而顯現(xiàn)出來。
2、在操作中引入新知
活動二:教師請兩名同學配合測量黑板的長度、講臺的高度。學生測量的結果是:黑板長3米23厘米,講臺高90厘米。針對學生的測量結果教師講述為了記數的方便,通常要用到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它比厘米大而比米小,它就是分米。
[說明]在這一活動情境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并讓學生在測量具體物體的猜測中引入新課。
3、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知
活動三:教師出示刻有分米的米尺(教具),請學生仔細觀察上面的文字和刻度。并請一名學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刻度所在的位置,然后拿出彩帶請學生量出1分米的長度,用剪刀剪下來。教師再把相同長度的彩帶分發(fā)給各個小組,讓學生用學生尺測量彩帶的實際長度,小組內交流、檢查并匯報結果,1分米的彩帶實際就是10厘米。
[反思]讓學生在觀測中探求結論,遠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活動四:師:同學們都知道1分米=10厘米,也可以說10厘米=1分米。下面請同學們在自己或同伴的身體上找一找大約1分米的地方。
生:(非常熱鬧,也感到好奇)
生1:我發(fā)現(xiàn)我的手掌大約1分米。
生2:我發(fā)現(xiàn)**同學的辮子大約有1分米。
生3:老師,我發(fā)現(xiàn)你的衣服兩顆扣子之間的間隔大約是1分米。
生4:我的衣服口袋口大約1分米。
......
師:(深情地)同學們說得真好!
[反思]這一活動給我?guī)淼牟恢皇求@喜和意外,更讓我感到異常的激動和興奮,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到了他們探求知識的那份熱情和喜悅,使我感受到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4、在拓展中驗證新知
活動五:教師說明活動要求: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去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的長度,測量時請你們作好記錄,并加以說明。(下面是學生小組的匯報結果)
小組1:我們組測量的是地板磚的長度,四邊都是60厘米,我們把它記成6分米。
師:測量無誤,換算正確。
小組2:我們組測量的是門,門寬1米,門高2米。
師:請同學們再想一想,門的寬度和門的高度能不能用分米作單位?
生:可以。因為1米=10分米,所以門寬10分米,門高20分米。
師:門的高度和門的寬度用什么單位更合適呢?
生:用米更合適一些。
師:送點掌聲給**同學,他說得很好。
小組3:我們組測量的是獎狀,長35厘米,寬25厘米。我們組討論后認為用厘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如果用分米,長3分米5厘米,寬2分米5厘米,讀著不順口。
師:說得有道理,也給第三小組的同學鼓鼓掌。
小組4:我們組測量的是操場上乒乓球臺的長和寬,長2米70厘米,寬1米60厘米,經過討論我們改寫為長2米7分米,寬1米6分米。
師:我也同意你們組的觀點,同學們同意嗎?
生:同意。
[反思]這一開放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和諧的教學氛圍,自由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體現(xiàn),刺激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全課反思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好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怎樣投入數學學習,甚至比學習何種數學知識更重要。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我大膽改變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注意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和處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鼓勵每一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以活動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認識1分米,接著感受1分米,最后體驗1分米,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fā)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既把握了知識的本質,學到了探究方法,又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及時指導,適度點撥,真正成了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xié)作著。
主要參考書目:
1、夏清峰,《怎樣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江蘇教育,20xx(2)。
2、孔企平,《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1月。
孔企平、胡松林:《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4頁,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一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幣、絲帶、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錢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錢老師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課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數學書的長是21厘米,數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師:數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數學課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表象。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并提高估測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難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游戲規(guī)則:現(xiàn)在老師兩手分開,你們覺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時候,找學生拿米尺測量一下。
繼續(xù)游戲,你們覺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檢驗一下。
談話:我們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長的多,那么,你們還記得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米和厘米無處不在,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過渡:看來,大家學習的很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參觀長度王國可是,守衛(wèi)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數學書的厚度嗎?
介紹: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見這樣不是整厘米的時候,那就需要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毫米)在1厘米中間,每小格的長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書:mm)
那么1mm有多長呢?
要求:請你從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個回形針,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這樣測量,明白了嗎?
請你把我課前給你們的物品請出來,量一量他們的厚度,好嗎?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2.體會分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你們會算嗎?”
1.教學例l。
(1)談話:分桃的事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如果問題是每只小猴分得幾個桃,我想你們都會說出結果。現(xiàn)在的問題是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這就要把4個桃看做一個整體(把4個桃圈起來)。下面請你們幫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師生歸納得出: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就要把4個桃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2.教學“想一想”。
(1)談話:如果把這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誰會分?
(2)匯報結果。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的。
(3)師生歸納得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師生共同小結: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師生共同小結:這兩幅圖都是把12個小方塊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數也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讓學生先根據分數的含義平均分一分。
(2)讓學生看每份是幾個,然后在圖中適當的部分涂上顏色。
(3)集體反饋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拿出12根小棒放在課桌上。
(3)提問: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獨立思考,畫出圖來。
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體會其含義。
學生動手畫一畫、分一分。
小組合作,交流分法。
學生理解記憶。
讓學生自己先填寫,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樣想的。
說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學生完成下面的習題。
1.能運用生活經驗和分數的知識,借助對圖形的觀察或實物操作,初步學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索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實際含義,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體會分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有一天猴媽媽從樹上摘了幾個新鮮的桃子裝在盤子里,你們看,一共摘了多少個?(學生觀察得出,一盤有4個桃子。)猴寶寶看見了都連忙跑過來,嚷著要吃桃。老大說:“我可以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崩隙枺骸斑@盤桃的四分之一是幾個呀?”
二、主動探究,感悟新知’
學生先獨立思索操作,然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1)分組展示交流。
想法一:用學具分一分。把4個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l份是1個。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想法三:聯(lián)系分數的含義想到:4個桃的四分之一,就是把4個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1個。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請每一位匯報的學生講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現(xiàn)最后一種方法,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用4除以4,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2)比較方法。
提問:這幾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簡便?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3)小結。.(動態(tài)演示)老二說:“現(xiàn)在我知道了,原來要知道這盤桃的四分之一是幾個,是要把這4個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4=1(個)的除法算式來算出結果。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難題!”
3.嘗試練習。
(動態(tài)演示)猴老大說:“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這盤桃的二分之一就好了。,’教師談話引出問題:這盤桃的二分之一是幾個呀?請同學們用剛才得出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學生嘗試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1.操作游戲。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①指名讀題后,要求學生在書上畫豎線分一分,然后獨立填寫算式。
②集體訂正后提問:12個草莓的三分之一和12個草莓的四分之一哪個多?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教師說要求,學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擺8個圓片,拿出它的二分之一。
擺12個圓片,拿出它的二分之一。
提問:都拿出圓片的二分之一,為什么個數不一樣呢?
2.列式解決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直接列式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4.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嘗試做思考題。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請大家先自己思索一下,這盤桃的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樣解決問題,可以借助學具幫幫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看哪個小組討論得最好。
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重點讓學生說說4÷2=2(個)表示的意義.
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嘗試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全訂正。
1.結合具體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基礎上認識幾分之幾。
2。發(fā)展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以及表達能力。
3.體會分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1.出示例題的場景。
1. 教學例題。
2. 提出問題。
談話:聽,猴媽媽有提出新的問題.:我的每個孩子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可是一個小孩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這可難到了我.你能幫助猴媽媽嗎?
(1)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2)學生拿出學具,動手分一分,然后討論每只小猴分得幾分之幾,3只小猴一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教學”想一想”
問題:猴媽媽有10個桃,平均分給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幾分之幾?
3.小結:把一些東西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要把幾個看成l份,在圖上分一分。
(2)各自填寫分數,指名說出結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引導學生看清每幅圖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占這樣的幾份。
(2)各自填寫分數。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涂色,然后與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是分別把這堆小棒平均分成幾份,有這樣的幾份呢?
(2)學生動手擺一擺、試一試,得出結果。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有何收獲。
學生觀察,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學生操作,并思考問題。
演示分得的過程.
學生用學具分一分.
集體交流.
演示分得的過程.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解題時的思路。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利用直觀教具正確地用分數表示相關的數。
2、能利用分數知識將低級單位的長度、錢幣換算成高級單位,并用十分之幾的分數表示,為下面認識小數打下基礎。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提問:為什么第一個括號填寫1/10,第二個括號填7/10?
教師在線段上再任意表上幾個括號。
出示放大圖。
這把尺總長是幾厘米?也是幾分米?看著直尺說一說1厘米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為什么?也就是幾分之幾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題。
學生先在書上獨立練習,然后讓學生說說各涂了幾個小方塊,為什么這樣涂。
學生先說說圖意,然后再練習。
讓學生填寫。
讓學生說說這把尺上面的數據以什么為單位的?
學生回答。
學生在書上獨立練習,然后交流反饋,并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先讓學生弄清題意,然后按照書上要求做游戲并做好記錄,最后回答書中的問題。
1、運用生活經驗和分數的知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解決這類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合理性。
2、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獲得與他人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經歷,體會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價值和作用,發(fā)展數學的應用意識,發(fā)展思維能力。
同學們,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她請來好朋友灰兔們一起慶祝。出示掛圖。
2.提問:從畫面上,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板貼:
小白兔吃了幾個蘑菇??分給小灰兔們多少個蘑菇?
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2)根據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
2.列算式。
談話:?誰能把剛才動手分蘑菇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呢?
3.比較感悟。
小白兔吃了幾個蘑菇??分給小灰兔們多少個蘑菇?
(1)提問: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內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一聽。
1.做“想想做做”第1~3題。
2.談話:讀一讀“你知道嗎”,你能解決其中的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獨立解決。
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分一分,得出結果。
學生獨立嘗試列算式解決,小組內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1、通過綜合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并學會用分數來表示達信息,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含義;
2、能利用分數的知識求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25×8?????960÷3??????806-236??????486+99
240+60?????4200÷6?????20×50???????4×38
25×4??????24×5???????620-80???????603÷6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6分米是幾分之幾米?6厘米是幾分之幾米?
(2)4角是幾分之幾元?4分是幾分之幾元?
(3)3分是幾分之幾時?5千克是幾分之幾噸?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先指導學生想12小時的1/3、3/4、5/6各是幾小時?再想時針從12起走到了哪里。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按要求對折后,要把紙打開,數一數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并填在表里,
觀察記錄的數據,看看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折的次數每增加一次,它所對應的平均分的份數,就是它前一次的2倍。)
學生先在書上填上適當的分數,然后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學生獨立練習,交流分法。
學生口答后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在鐘面上畫出時針的位置。
先讓學生看題,說說題目的要求。
喜歡《分米的認識的教案通用十三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分米認識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做好充分的準備,是一名成功的教師所應當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花些時間準備一份教案。通過自己書寫的教案,教學思路會變得更加清晰,有沒有寫好教案的秘訣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收集的“毫米分米認識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導語: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撰寫教案課件,但并不是隨便寫就可以的。深入的教案和課件是有效的教學手段,那么如何快速撰寫出高質量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本文的首篇介紹《快速撰寫高質量教案課件的方法》,我們將持續(xù)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和內容,希望您能多多關注我們的網站!...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優(yōu)質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園教案要怎樣寫呢?或許你需要"毫米的認識教案集錦13篇"這樣的內容,建議你收藏并分享...
每個授課的老師都需要準備完整的教學課件,故我們需要自己撰寫一份。只有準備好課件,老師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才能撰寫一份好的教案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分享的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教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