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被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充分考慮到學習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理解性,每一個老師都不能忽視教案的重要性!那么,值得被我們借鑒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有哪些?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最新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54頁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相向運動求路程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
①.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小時行30千米,5小時到達??梢郧笫裁??怎樣求?為什么這樣求?
②.甲乙兩地相距15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需要5小時。可以求什么?怎樣求?為什么這樣求?
③.甲乙兩地相距15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30千米??梢郧笫裁矗吭鯓忧??為什么這樣求?
問:從以上三道題中可看出什么數(shù)量關系?
速度時間=路程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比較復雜,比如出發(fā)地點、行車方向、出發(fā)時間是相同還是不相同,運動的結果又怎樣呢?這些都是我們研究的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22、123頁的內(nèi)容及第124、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理解眾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
2、弄清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的區(qū)別,能根據(jù)統(tǒng)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tǒng)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tǒng)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jīng)對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等一些統(tǒng)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結論:
(1)算出平均數(shù)是1.475,認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較合適。
(2)算出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較合適。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shù)據(jù)中,1.52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是這組數(shù)的眾數(shù)。眾數(shù)能夠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tǒng)計量來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集體交流。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整除、約數(shù)、倍數(shù)、質數(shù)、合數(shù)、質因數(shù)、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夠有條理、有根據(jù)地進行思考;能使學生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會分解質因數(shù);會求最大公約數(shù)(兩個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
(一)教學整除的概念
因為整除這部分知識,學生在第八冊教材中已接觸過,因此在教學整除的概念時要注意抓住三點。
1.復習整除的意義。
例如:你能說出整除的含義嗎?下面哪個算式的第一個數(shù)能被第二個數(shù)整除?
237=3265=1.2
153=5242=12
2.用定義的形式對整除加以概括,并用字母表示。
兩個數(shù)相除,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這樣說:整數(shù)a除以整數(shù)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shù)而沒有余數(shù),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也就可以說b能整除a)。
3.突出強調(diào)除數(shù)不有是0。
(二)教學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
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是本單元最基本的概念,教學時要抓住五點。
1.通過整除引出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后,加以概括。
例如:153=5,15能被3整除,我們就說15是3的倍數(shù),3是15的約數(shù)。
如果整數(shù)a能被整數(shù)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shù),b就叫做a的約數(shù)。
2.要強調(diào)倍數(shù)和約數(shù)是一對密不可分的概念。它們是互相依存的關系。
3.要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方法,并掌握其各自的特征。
在掌握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和倍數(shù)求法的基礎上,重點說明其特征:
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shù)是1最大的約數(shù)是它本身。
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shù)是它本身。
可討論一下為什么?
4.強調(diào)一個數(shù)既可以是另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又可以是其它數(shù)的倍數(shù)。
如:12既是60的約數(shù),又是6的倍數(shù)。
5.要重點處理好0的問題。
根據(jù)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0是任何自然數(shù)的倍數(shù),任何自然數(shù)都是0的約數(shù)。但研究分解質因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時,是把0除外的,所以要著重指出在后面研究的內(nèi)容里不包括0,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三)教學能被2、5、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主要把握以下四點
1.通過觀察、引導,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2.能根據(jù)特征進行判斷。
3.通過能被2整除的特征,引出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概念。
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偶數(shù),不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做奇數(shù)。
4.深化知識,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1)在□中填上幾符合要求。
5□,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
1□0,能被2、3、5同時整除。
(2)能被9整除的數(shù),能否一定被3整除?為什么?
(四)教學質數(shù)、合數(shù)、分解質因數(shù)要抓住四點
1.通過對每個數(shù)的約數(shù)的個數(shù)及特點進行分類,引出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
一個數(shù),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質數(shù)(也叫做素數(shù))。
如:2、3、5、7、11都是質數(shù)。
一個數(shù),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
教學要求:
認識步測和目測的作用,掌握步測和目測的方法,能夠用步測和目測測出兩地之間的距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試說一說測量的意義?
測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怎樣測定一條直線?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測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測量距離。當沒有測量工具或對測量結果不要求十分精確時,也可以用步測和目測。(揭示課題:步測和目測)
(一)、學習步測的方法。
1、測定一步的長度
步測時,必須知道自己一步的長度是多少。首先要測定一步的長度。
讓一名學生在教室邁幾步,然后講清一步的長度指左(右)腳尖至右(左)腳尖的距離。把學生的一步距離用粉筆在地面上畫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長度。
2、求平均一步的長度。
由于一個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長不均勻,這就需要先測量出一步的平均長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離,再用均勻步子沿直線走上三、四次,記好每次的步數(shù),然后用總距離除以步數(shù)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長度。
講解例1。(課本第87頁)
例1:沈強走50米的距離,第一步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了80步。平均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
先學生試做,后教師講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長度=距離平均步數(shù)
(1)求一次平均步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就是精確到厘米。)
(79+82+81)3=80(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長度。
50800.63(米)
答:平均走一步的長度大約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長度=總距離總步數(shù)
503(79+80+81)
=150240
0.63(米)答:(略)
小結:求一步一平均長度,即用所行的距離除以總步數(shù)。
3、求兩地間的距離。
教師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長度就可以用步測出兩地之間的距離。方法是: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數(shù)一數(shù)所走的步數(shù),用一步平均長度乘以步數(shù)得兩地間距離。
【教學內(nèi)容】
九年制義務教學六年級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蘇教版)第九冊第48~49頁。
【教材簡析】
循環(huán)小數(shù)是學生教難準確地理解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表述其意義的一些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通過除法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特征,理解循環(huán)小數(shù)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循環(huán)節(jié)、純循環(huán)小數(shù)和混循環(huán)小數(shù),并學習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做好鋪墊
1、拍節(jié)奏游戲
師:(板書:︱︱這個節(jié)拍你們能拍出來嗎?
(學生一起齊拍掌,中斷后提問)
師:你們的節(jié)奏為什么這么整齊呢?
生:我們?nèi)嗤瑢W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兩下,這樣相同的節(jié)奏拍的。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不斷重復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們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無數(shù)次。
師:象這樣拍的次數(shù)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才拍的次數(shù)呢?
生::是有限的。
【用游戲的方法導入新課,一是直觀,二是引人入勝,使學生一下子便進入學習的境地。另外,已使學生初步感知循環(huán)、無限等概念】
2、找規(guī)律,猜圖形。
運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現(xiàn)兩個圓和一個三角形的圖形。
⑴當逐個出現(xiàn)至第七個圖形,即第三組的第一個圓圈后,提問:
師:誰能猜到下面一個是什么圖形嗎?
生:下面一個圖形是○。
師:你是怎樣想出來的的呢?
生:因為這幅圖形的排列順序是有規(guī)律的,每組都有三個圖形,前面兩個是圓,后面一個是三角,而且是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重復地出項的,所以這個圖形應該是第三組的第二個圖形,當然是圓形。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好。
(教師接著演示,讓學生猜出圖形)
⑵出示完第12個圖形,當學生猜出下面一個是圓時,出現(xiàn)了。
師:這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后面有很多組前面兩個圓,后面一個三角,這樣的圖形。
師:對的。也就是說,這幅圖形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這樣的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幅圖形中有多少組這樣的圖象呢?
生:很多組,無數(shù)組。
(板書: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無限)
【采用從直觀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認識新的概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推理性邏輯思維能力?!?/p>
二、進行新課
㈠循環(huán)小數(shù)
1、組織學生用豎式計算一道題(出示326),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商有什么
特點?
生:我發(fā)現(xiàn)這道除法題除不盡,商總是重復出現(xiàn)3。
師:為什么會重復出現(xiàn)3呢?
生:因為余數(shù)重復出現(xiàn)2了,所以。
師:這么說,326的商里有多少個3呢?
生:有無數(shù)個3。
師:既然是有無數(shù)個,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我認為可以用省略號表示無數(shù)個3。
(板書:323=5.33)
2、出示2.711,讓學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數(shù)時停筆。
師:想一想,如果繼續(xù)除下去,商會怎樣?
生:商里會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4和5。
師: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呢?
生:因為余數(shù)重復出現(xiàn)5和6,所以商就會重復出現(xiàn)4和5。
師: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繼續(xù)除除看。
師: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商。
生:2.711等于0.24545等等。
應用題解題思路(六)
1.興湖農(nóng)場修一條長0.28千米的路,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沒修的是多少千米
想:由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你想到了什么
2.面粉場運來小麥60噸,先用其中的12噸小麥生產(chǎn)面粉9840千克,照這樣計算,剩下的小麥可以生產(chǎn)面粉多少千克
想:可以先算------------------------------;再算------------------------------
也可以先算-----------------------------;再算------------------------------.
3.某服裝廠要做660套成人衣服,原來每套用布2.5米,改進裁剪方法后,每套節(jié)約0.3米布,原來做這些衣服用的布現(xiàn)在可以多做幾套衣服
想:先算-----------------------------;再算-------------------------------------.
4.一輛汽車以每小時65千米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2.3小時后,開過甲.乙兩地的中點又行4.5千米。求甲.乙兩地相距有多少千米?
想:2.3小時后,開過甲.乙兩地的中點又行4.5千米說明已行了-----------------------------------------------。
5..一輛汽車以每小時65千米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2.3小時后,離甲.乙兩地的中點還有4.5千米。求甲.乙兩地相距有多少千米?
想:2.3小時后,離甲.乙兩地的中點還有4.5千米說明已行了---------------------------。
6..兩人抬東西,平均每分鐘走75米,走了0.15小時,平均每人走多少米?
7.小明的爸爸買了2.5千克蘋果花了5元錢,買10千克蘋果多少元?40元錢能買多少千克蘋果?
8..一輛汽車0.25小時行20千米,這輛汽車1.25小時行多少千米?行100千米用多少小時?
9.10千克的大豆能榨2.5千克的油,那么100千克的大豆能榨多少千克的油?榨240千克的油需要多少千克的大豆?
10.某油廠原來有3臺榨油機,每天榨油7.5噸,現(xiàn)在增加同樣的榨油機4臺,一月(按30天計算)可以榨油多少噸?
11.某油廠原來有3臺榨油機,每天榨油7.5噸,現(xiàn)要榨油90噸,需要幾天?
12.某工程隊修一條4.8千米的路,計劃15天完成,實際比計劃少用3天,實際每天修多少千米
想:先算---------------------------;再算----------------------------------.
13.某工程隊修一條4.8千米的路,計劃15天完成,實際每天修0.4千米。實際比計劃提前幾天修完實際每天比計劃多修多少千米?
14.某工程隊修一條4.8千米的路,計劃每天修0.12千米,實際比計劃少用3天,實際幾天修完
想:先算---------------------------;再算----------------------------------.
15.兩車從相距300千米的兩地同時相對開出,4小時后相遇,已知甲車每小時行4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6甲乙兩人騎摩托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向背而行,甲車每小時行3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32千米,幾小時后兩人相距930千米?
17.甲乙兩人騎摩托車同時從相距630千米的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甲車小時行3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32千米,幾小時后兩人相距93千米?
18甲乙兩人騎摩托車同時從相距630千米的兩地出發(fā),相背而行,甲車小時行3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32千米,幾小時后兩人相距930千米?
19.李華和張明兩人同時從相距120米的兩地同時出發(fā),向背而行,李華每分鐘走60千米,張華每分鐘走65米,5分鐘后兩人相距多少米?
20和張明兩人同時從相距420米的兩地同時出發(fā),向對而行,李華每分鐘走60千米,張華每分鐘走65米,5分鐘后兩人相距多少米?
21.AB兩車從兩地相向而行,甲車開出2小時后,乙車再開,已知甲車每小時行3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2千米,乙車開出3小時后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22兩車從相距280千米的兩地相向而行,甲車開出2小時后,乙車開出,已知甲車每小時行38千米,乙車開出3小時后兩車相遇后又相距30千米,求乙車的速度?
課題:應用題的對比
教學目標
1.掌握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和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2.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
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1)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兩組人數(shù)不同的條件,提出問題,并口頭解答,使學生明確,可以提出:
甲組有8人,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幾人?
甲組有8人,乙組比甲組少2人,乙組有幾人?
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有幾人?
甲組有8人,乙組有6人,乙組比甲組少幾人?
(2)通過游戲,互相議一議,你知道了什么?
數(shù)量關系一樣,只是問法不一樣.
②甲組有8人,乙組比甲組少2人,乙組有幾人?
知道甲組人多,乙組人少,求少的.
③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有幾人?
知道甲組人多,乙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限制,但教師重點訓練①、②兩種類型.
2.操作學具,鞏固所學的數(shù)量關系.
(1)用學具擺一擺: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量關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學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課件“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應用題(例12)”,出示例12.
2.小組活動.
(1)教師繼續(xù)演示課件“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應用題(例12)”,學生討論兩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通過討論和看示意圖,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紅花多,黃花少.
(3)想一想: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題的第二個條件是第二題要求的問題,第一題要求的問題是第二題已知的第二個條件.兩題都用減法計算.
3.獨立解答.
(1)填空(課本).
(2)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
獨立填在課本上,訂正時啟發(fā)學生互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什么,注意什么.
隨堂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8題.
分組練習,組長帶領同學訂正.
2.練習二十四第3題改編為接力計算.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相關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1、使學生了解測定直線是生產(chǎn)、生活的實際需要,知道測定直線的一些簡單工具。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教具準備:
測量工具若干套(標桿、卷尺、測繩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舉例說明什么叫距離?
2、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測量土地的意義。
結合本地建設實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確定學校的面積有多大,都需要測量土地。所以我們這節(jié)課就學習實際測量。
2、認識測量工具。
(1)標桿:測定直線時使用的一種工具。
(2)卷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介紹怎樣看卷尺、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卷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戶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量比較遠的距離如學校到市場,用卷尺不能一次測出距離,量幾次就會歪斜,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所得距離不準,所以要在兩點中先測立一條直線。
(3)使用標桿測定兩點間直線的方法。
學生先看第79頁內(nèi)容。
教師用教具講解,教學生使用標桿的方法,怎樣測定兩點之間的直線。
問:為什么插在C點的插桿必須和B點標桿同時被A點標桿擋住,三點才在一條直線上?
課題一:約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約分。②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滲透恒等變換思想。
教學重點約分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用具例1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說出下面哪些數(shù)有約數(shù)2?哪些數(shù)有約數(shù)3?哪些數(shù)有約數(shù)5?
1620364527
2、教材第110頁復習題第(1)、(2)題。
二、揭示課題
前面同學們認識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可以把一些分數(shù)化簡,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約分。(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1。
(1)用投影片依次顯示課本長111頁三幅圖,讓學生用分數(shù)表示出圖中的涂色部分。
(2)這三個分數(shù)的大小相等嗎?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將三幅圖重合,進一步證實==。
(3)引導學生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約數(shù)2去除分子、分母,得:==,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約數(shù)3去除,得:==。
(4)師生共同概括最簡分數(shù)的意義。
板書:分子、分母是互質數(shù)的分數(shù),叫做最簡分數(shù)。
(5)告訴學生:像這樣把分數(shù)化成,再化成,這個過程叫做約分。
什么叫做約分呢?(讓一名學生口述)
板書:把一個分數(shù)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shù),叫做約分。
(6)想一想:約分的依據(jù)是什么?
2.練習:教材第111頁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學例2
(1)指名學生說說把約分是什么意思?
(2)引導學生掌握逐次約分法。
先觀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約數(shù)(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約數(shù)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約數(shù)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簡分數(shù)為止。
以上過程板書如下:
=
(3)掌握一次約分法。
用12和30的最大公約數(shù)6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得到最簡分數(shù)。如:
=或=
(4)告訴學生,約分時應盡量用口算。能一下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就直接用最大公約數(shù)去除比較簡便。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四第2題。
五、思考練習
1.寫出分子是18的所有最簡假分數(shù)。
2.寫出分母是12的所有最簡真分數(shù)。
課題二:通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地把兩個分數(shù)通分。②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和概括能力。③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數(shù)學材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求下面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6和88和99和27
2、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填空。
======
3、比較下列各組分數(shù)的大小。
○○○
二、探索研究
1.教學例3。
(1)出示例3,比較和的大小。
提問:這兩個分數(shù)能直接比較大小嗎?上面3道題都能很快看出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較大小呢?
(2)讓全體學生自學課本第114頁例3,并思考下列問題:
①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較大小?
②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比較它們的大???
③能用24、36、45等數(shù)來作它們的公分母嗎?
④課本上為什么選用12作公分母?
(3)全體學生圍繞以上思考題進行討論。
(4)通過直觀圖引導學生比較和的大小。
①是怎樣變成的?板書:==
又是怎樣等于?板書:==
②誰會用因為所以來說明?
板書:因為<,所以<
(5)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通分的意義。教師板書課題通分。
2.學習通分的方法。
(1)出示例2并對照通分的意義說明題目要求。
(2)第(1)題把和通分,應當選用什么數(shù)作公分母?
板書:用3和7的最小公倍數(shù)作公分母。
怎樣化成二十一分之幾?又怎樣化成二十一分之幾?
(3)第(2)題把和通分該怎么做?
全體學生試算,一人板演,集體訂正。
(4)如果把的分母6改成8,又該怎樣通分?
(5)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
提問:通分的關鍵是什么?(準確、快速地求出公分母)
3.學生閱讀課本第115~116頁。
三、課堂實踐
1、練習二十五第1題。
2、練習二十五第3題。
3、趣味練習:用1作分子,自己的學號作分母,同桌的兩個通分。
四、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關鍵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第1、2、4題。
六、思考練習
教學內(nèi)容:本冊教科書第1~2頁例1~例4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1.通過對問題情景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已得出十幾減9的算法;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基本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習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運用加減法的關系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材分析:這一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9加幾的基礎上利用加、減法的關系系來算十幾減9。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后面學習十幾減8、十幾減7就比較容易了。教材在教學十幾減9之前先安排了一道準備題,復習9加幾填未知加數(shù)的式題,為教學十幾減9做準備。
教科書第1頁例1.,教學11減9的計算方法。教材給出兩幅插圖,并根據(jù)插圖的含意列出了一個加法算式和一個減法算式。兩幅插圖中蘋果的排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右圖中用虛線圈把9個蘋果圈起來,表示去掉,從11個蘋果中減去9個蘋果。使學生直觀地看到9加2等于ll,11減9等于2。通過對比,使學生領會加、減法的關系,并利用這種關系,用加法來算出減法的得數(shù)。例題中:還給出想的過程卜9加幾得11,9加2得11,11減9得20這里不要求做抽象的概括。
第l頁例2,有兩道小題。每一小題中的圖,都用虛線把9個圈起來,表示去掉9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擺一擺,算一算,教材中在每一幅插圖的下面都列出算式,并注出想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圖例把算式和想的過程填完全。這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算129,要想9加幾得12,想出9加3得12,那么12減9就得3。同樣14-9,要想9加幾得14,想出的數(shù)是5,那么14減9就得5。
第2頁例3,不要求學生擺,而是要求學生借助實物圖來思考計算的過程,想出括號里該填幾(也可借助實物數(shù));然后,想出減的結果是幾(也可以借助實物數(shù)),填在方框里。
例4比例l、例2、例3抽象了一步,要求學生不借助于實物來思考計算的過程,并簡化了步驟,要想出括號里該填幾,那么減得的結果就是幾,然后直接在方框中填上算出的結果。這能幫助學生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為了使學生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安排較多的練習題。
教具、學具準備:口算卡片,仿照教科書第1頁例1制作的掛圖或幻燈片,貼絨板用的紅花12朵,白線繩一條。每個學生準備同樣顏色的圓片14個,小棒20根,粗白線結成的圈一個(周長約50~60厘米)。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本上(或紙上)直接寫得數(shù),做完后集體訂正。
9+39+79+49+8
9+59+99+69+2
2.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叫學生說出括號里應填的數(shù)。
9+()=119+()=159+()=129+()=16
9+()=139+()=179+()=149+()=18
二、新課
1.教學教科書第1頁例1。
教師先出示例l的左圖。
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這幅圖表示把左邊的9個蘋果和右邊的2個蘋果合并起來,求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提問:誰會列式計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圖下面板書:9+2=11。
教師出示例1的右圖。
提問:大家看這幅圖和左邊剛看過的圖一樣嗎?(學生答一樣。)
教師在右圖中用彩色筆畫虛線(或用一根準備好的線繩)圈住9個蘋果,提問:現(xiàn)在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這幅圖表示原來有
11個蘋果,拿走9個,求還剩幾個。
提問:該用什么方法計算?誰會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1-9=
提問:誰知道得幾?怎么算的?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例如,①11可以分成9和2,所以11減9等于2;②11減去1等于10,10再減去8等于2;③從10里減去9等于1,1加1等于2;④9加2等于11,所以11減9等于2)。
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后,教師先肯定大家的想法都是對的,并在減法算式后面寫上得數(shù)2。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左圖和下邊的加法算式,以及右圖和下邊的減法算式。
提問:看看這兩幅圖有沒有關系?再看看兩邊的算式,想一想剛才同學們說過的思考方法,哪一種思考起來比較快呢?
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歸納:從剛才的計算可以看出,9加2得11,11減9等于2,所以計算11減9時,先想9加幾得11。因為9加2得11,所以11減9等于2。這樣想加算減比較快些。
教師問:誰能再說一說怎樣算11減9等于幾?指名叫學生說,然后再叫每個學生自己說一說。
教師領學生讀算式:9+2=11,11-9=2。
2.教學例2。
(1)讓學生在課桌上擺出12個圓片。
提問:一共擺了多少個圓片?(12個。)
讓學生用粗白線圈起9個圓片(如教科書中例2的左圖)。為了使學生都看到正確的擺法,這時教師可以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來,擺在教師準備的絨板上。
提問:這樣擺出的圓片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從12個圓片中拿走9個,求還剩幾個圓片。)
再問:怎樣列式?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12-9=
教師指著算式,問:要算12減9得多少,怎樣想?
教師示意學生看著自己擺的圓片,引導學生說:因為9加3得12,所以12減9等于3。
教師板書得數(shù)3,然后再叫一兩個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2)讓學生在課桌上擺14個圓片(擺成兩行),然后用線圈起9個圓片。
提問:這次我們擺的圓片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原來一共有14個圓片,拿走9個,求還剩幾個圓片。)
怎樣列式?(叫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4-9=)
計算14減9,應該怎樣想?(先想9加幾得14,因為9加5得14,所以14減9等于5。)教師寫得數(shù)5。
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頁,看例1和例2,特別提醒學生看減法算式下面想的過程,并讓學生讀一讀,最后把例2中的空填好。
課間活動。
3.教學例3。
(1)讓學生擺出13根小棒,用線圈起9根。
指名叫一個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13-9=
讓每個學生看著擺出的小棒,自己小聲說13減9應該怎樣想,得多少。
(2)讓學生擺出16根小棒,用線圈起9根。
再叫學生列算式,說想的過程和得數(shù)。
讓學生看教科書第2頁例3,讓學生看圖把題中的空填上。
4.教學例4。
讓學生看教科書第2頁例4,想一想我們剛學過的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自己把想的過程和得數(shù)填在書上。教師行間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5.小結。
教師指幾個減法算式,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十幾減9)板書:十幾減9。然后指著剛做過的題,引導學生總結想加算減的方法。(注意要結合具體題目說,例如:15一9,要想9加幾得15,9加6得15,所以15-9=6。)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2頁下面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做第2題時提醒學生先做左邊的兩題,并上下比較;再做右邊的兩題,也上下比較。
2.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3頁練習一第1題和第2題。教師巡視,對學生個別輔導。最后如有時間,可以集體訂正,并讓學生再說一說算十幾減9應怎樣想。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等有關。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借助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及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體積公式的運用及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大小,復習引入
1、比一比。出示書包、文具盒。問:誰大?誰小?
其實剛才我們在比他們的什么?體積指的是什么?
2、說出下列圖形的體積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拼成的)
小結:要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只要知道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3、出示橡皮。問:什么形狀?它有體積嗎?體積多大?請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
4、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感知認識
1、拿出12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小組合作擺一個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長、寬、高是多少?體積是多大?
2、匯報交流。問: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
還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邊說,老師邊演示四種不同的擺法)
3、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剛才的擺,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再一次合作擺。邊擺邊說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又是怎么擺的?
三、啟發(fā)探究,自主建構
1、出示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
問:要擺成這樣的長方體需要多少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嗎?(開始活動,發(fā)現(xiàn)不夠擺)
問:不夠,怎么辦?你能在頭腦中想象,把它補充完整嗎?(又開始活動)
2、匯報交流。并演示擺的過程。
3、出示長8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的長方體。你能擺這個嗎?
學目標
1.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分數(shù),那什么叫分數(shù)呢?
2.完成下列填空.
的分數(shù)單位是()里面有()個
里面有4個()3個的和是()
3.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怎樣?
教師概括:同學們已經(jīng)理解一個分數(shù)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shù)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子是幾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shù)單位.那么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能不能相加減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1.
王老師拿來一張硬紙,做數(shù)字卡片用了這張紙的,做式題卡片用了這張紙的.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分析過程(師生共同完成例1示意圖)
教師提問:這道題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計算?
學生說出:要求一共用了幾分之幾,就是把兩個分數(shù)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算.
2.整理方法.
①教師提問:應該怎樣計算呢?
②學生分組討論.
③學生匯報.
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shù)單位相同,可以把3個和2個直接加起來,是5個也就是.
教師板書:
④教師提示:觀察什么沒變,什么變了?
相加的兩個分數(shù)的分數(shù)單位,沒有變化,也就是分母沒有變化,只是把分子加起來.
3.比較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加法的意義的異同.
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
4.反饋練習.
(二)出示例2.
王老師拿來一張硬紙,做數(shù)字卡片和式題卡片一共用去了這張紙的,做數(shù)字卡片用了這張紙的,做式題卡片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學生獨立分析題意并畫出示意圖.
2.引導學生明確:分數(shù)減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減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3.反饋練習.
4.總結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板書: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反饋練習:
(三)出示例3.
計算
1.思考:得到以后應該怎么辦?得到怎么辦?
2.教師強調(diào):計算結果,能夠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是假分數(shù)的一般要化成帶分數(shù)或整數(shù).
3.練習:
相關推薦
做教師最主要的是不說假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說起教案,教師們肯定會很熟悉。教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jù),那么教案要寫哪些內(nèi)容呢?我們特別為你收集的“最新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整體而言是最簡單的,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就不一定了,身為小學的數(shù)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興趣自已動作操作,并與同桌交流,每一個老師都離不來教學教案!那么,你有了解過小學數(shù)學教案應該怎么寫嗎?也許下面的“最新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正合你意!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教研內(nèi)容:質數(shù)與合數(shù)、分解質...
時間像握不住的沙,早晚會流走的,繁忙的工作終于告一段落了,只有寫好總結才能知道工作中的疏漏,總結是有益處的,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進度,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所以這個總結的內(nèi)容非常多。我們收集并整理了“五年級小學數(shù)學工作總結”,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
本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推薦專題“小學五年級教案”相關內(nèi)容。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面對新的教學內(nèi)容,一定要編寫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出令人稱贊的教案呢?下面是欄目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小學五年級教案”,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
教育的成敗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者。在正式開課之前,教師都應該提前準備好課程教案。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取長補短,彌補自身不足。怎樣構思教案才能讓課堂有趣呢?根據(jù)你的需要,編輯精心整理了最新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