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我們?nèi)粘I钪姓急群艽?,作文寫得好還可以發(fā)展成為職業(yè)寫手。優(yōu)秀的作文會讓人想反復(fù)閱讀,你知道你的作文需要注意什么嗎?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群山回唱讀后感(合集1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下面為大家介紹了群山回唱讀后感,一起來了解下。
群山回唱讀后感
《群山回唱》故事的主線講到一對兄妹因為貧窮和戰(zhàn)爭,鑄成了六十年的悲歡離合。圍繞著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堂兄弟姐妹和繼母,如何去愛、被傷害、傷害和犧牲對方。**的官方頁面上介紹說:
它探索了流放、自我犧牲和復(fù)雜的家庭關(guān)系。但實際上,胡塞尼自己說:《群山回唱》始于家庭這個概念。
據(jù)說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最扣人心弦的表演之一。
胡塞尼以巴利家族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為線索,展開了跨越時空的巨大謎團。每個角色都是一片碎片,如果填補了自己的空缺,它將成為生命的完整。那些在記憶中消失的情節(jié)還原了你從別人嘴里看不清的另一面。**中的那些人,在地域、戰(zhàn)爭、生死、別離、承諾和謊言里穿行,最終盤扣在一起。
生活就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圈,人生在世又便是相逢。
胡塞尼在書里引用了十三世紀(jì)詩人的詩:走出對與錯的觀念,在一片田野,我將與你在那相會,生活沒有對錯,你無法將它紅牌拿下。和解就是在你心中留下一個位置。如果你能活下去,生活就能容納你。
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遭遇有何種境遇,想想故鄉(xiāng)的風(fēng)箏、山羊還有群山,他們都在為你歌唱。不管你過得美不美,生活是不是圓滿,生活都有它本來的樣子?!叭荷交爻保@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詞,就是延綿生命之旅的隱喻,人生也就像那些蜿蜒的山路:
一步一景萬物生,一得一失竟相似。當(dāng)我們在山上呼喊時,一會兒我們就會聽到山谷的回聲。生命是用愛來回報的過程!
即使阿卜杜拉和帕麗巴斯不愿意,他們?nèi)匀辉诠伯a(chǎn)當(dāng)中被分開,像塵土一樣吹到世界的盡頭。直到五十多年之后,命運讓他們重逢。
卡勒德·胡賽尼將和兄妹倆有關(guān)的幾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講給我們聽,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聚合在了一起,散發(fā)出的是像珍珠一樣并不圓滿卻很飽滿潤澤的光彩。
與《追風(fēng)箏的人》、《燦爛千陽》中所描繪的戰(zhàn)爭悲劇不同,《群山回唱》試圖闡述的是背井離鄉(xiāng)的移民者的心理缺失。他筆下的人物已不再是與命運抗?fàn)幍钠胀ㄈ?,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待國外人民從戰(zhàn)爭中遭受的苦難。移民作家的精神困惑與困境往往來自于二元文化的選擇。無論在家鄉(xiāng)還是在家鄉(xiāng),他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群山回唱》中的主角大多是逃離故鄉(xiāng)的阿富汗人,他們一方面努力融入異國生活,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悵然間尋求自己的定位。作為移民者的他們被傳統(tǒng)的美國人當(dāng)做認(rèn)識阿富汗的窗口,但阿富汗對于他們卻恰恰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無論是瓦赫達提太太的全盤否定,還是阿卜杜拉的畏縮退守,阿富汗成為每個人都不能逾越的心靈枷鎖,彷徨毋庸置疑地在每一代阿富汗移民者心中燙下了烙痕。
更值得一提的是,《群山回唱》在塑造的幾位異國漂泊者中,還將視線拉回,塑造了一個官家子弟的角色。這可以看作是侯賽因?qū)Π⒏缓贡┝y(tǒng)治階級的負(fù)面運動。這個少年懵懂無知,卻已經(jīng)漸漸明了父親權(quán)利下的罪惡與血腥,他恐懼不安,卻終將臣服于鐵血政權(quán)之下。
胡塞尼將這個故事包涵在《群山回唱》中,如綿里藏針刺痛著每一個期待著阿富汗光明的讀者。
“以前他會蜷縮在父親粗大的臂彎里,幸福地睡去。如今這已變得難以置信。但他會再次學(xué)會愛他。當(dāng)他轉(zhuǎn)過身走回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解脫?!?/p>
哈立德·侯塞尼寫道,現(xiàn)實終于抹去了孩子們眼中最后一絲天真。世界翻開了新的篇章,阿富汗的世界依然荒涼。
暑假是個漫長而無聊的假期,除了我最愛的籃球課,剩下的就是各種補習(xí)班。還好有心愛的書能伴隨我。偶爾在媽媽的床邊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書《群山回唱》,作者:胡塞尼??粗饷嬲嫘臎]啥特別的,隨手拿起來翻翻,就再也不忍心丟下,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后來又慢慢讀了好多遍,再結(jié)合媽媽和我講的阿富汗近幾十年的歷史,我慢慢體會到了很多我以前都沒能接觸到的生活。
《群山回唱》開篇引用了寓言故事,講到了一個父親阿布龍,為了保全其他的孩子和全村的人,他把最心愛的小兒子交給了魔王。從此之后他就渾渾噩噩,像丟失了什么東西一樣。最后他決定去找到魔王,找回自己的孩子。當(dāng)他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魔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孩子在魔王的花園里過著天堂般的生活,充滿了鮮花和笑語。雖然他好想將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摟在懷里帶他回家,可是貧困至極的生活讓他理智的選擇了轉(zhuǎn)身離去。阿布龍活到很老很老的時候,在睡不著的夜間,他回想自己漫長的一生,感謝所受的恩惠和喜樂。他懂得,再有更多的欲求,便未免太貪婪。一枚熟透的果子,一塊光潔的老巖石。萬籟之中,別有異聲,丁丁當(dāng)當(dāng),那是他系在愛兒脖頸上的小鈴鐺在響、、、、、、
這就將故事引入了開端。帕麗一家及其貧困,她的媽媽早已經(jīng)去世。后媽生的第一個弟弟在冬天凍死了,現(xiàn)在又生了第二個。爸爸每天在和干旱,貧瘠做斗爭。家里最愛她的人是她同父同母的哥哥阿卜杜拉,哥哥非常愛她,為了送給她一根漂亮的孔雀羽毛,把自己最心愛的新鞋子都賣了。生活異常的困苦,后來一家人為了活命,父親不得不將帕麗賣給了大城市的富人??v使阿卜杜拉和帕麗百般不愿,他們還是像微塵一樣被吹落到了天涯海角。五十多年之后,他們再次相遇。但是哥哥已經(jīng)記憶逐漸流失,而妹妹早已經(jīng)不記得兒時。這次重逢對他們來說到底是什么呢?小說的結(jié)尾再次唱起那樣的歌謠,一切都同時來到了,群山依舊回唱: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待在紙樹影子下,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晚風(fēng)把她吹走了、、、、、、
雖然我的生活經(jīng)歷還無法讓我想象,生死離別這是一種什么的感覺。但是我每次看完都是心堵堵的,眼睛澀澀的。由于國家的戰(zhàn)亂,世界上多少國家的人民經(jīng)歷了這樣的生死離別,家破人亡。就像我們的祖國六十多年前也是戰(zhàn)爭紛亂,多少人妻離子散,到處是一片廢墟,滿目殘垣。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強大的新中國,祖國強大而富強。生活簡單而快樂,有愛我的爸爸媽媽。我們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班,可以暑假到處去旅游。偶爾媽媽也會帶我們?nèi)コ院贸缘?。比起帕麗兄妹,我們真的生活在天堂里,可是我還常常抱怨,常常不想寫作業(yè),常常因為媽媽決絕我買玩具的要求而傷心失望,現(xiàn)在想想好幼稚?。?/p>
對于一個即將跨入六年級的男孩子來說,我也知道我們的祖國由于崛起強大,而遭到周邊以及美國的不停挑釁和打壓。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我們要有骨氣,要團結(jié),要真正的熱愛自己的祖國。國之不存,家何在?同時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日本的孩子,從小學(xué)會吃苦和拼搏,不要做嬌生慣養(yǎng)的小花朵。努力學(xué)習(xí),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戰(zhàn)爭遠離所有的平民百姓,為世界和平盡一份力!
一個分隔重洋的家庭,一種遭受坎坷的悲歡離合,一次無私卻不為人知的選擇……許許多多的不同人生都交織在卡勒德·胡賽尼的精巧新作《群山回唱》中。由六十年無數(shù)變故組成的生活,在父子兄妹間化成別樣的命運。他們經(jīng)歷了千萬回悲傷與痛苦,也看到過偶然而至的一縷希望之光。合上書頁,我不禁開始沉思一個問題:那個被我們在踉蹌前行中丟失的“自己”,到底在哪兒?
曾經(jīng)的我們,根本不會去顧慮家庭、未來、事業(yè)……我們從來不會垂頭喪氣,只會樂觀積極地向上看。然而在前進中,在行走中,我們被生活折磨得半死不活。那個總是笑著的自己,已然不知在何時何地閉上開心的嘴,轉(zhuǎn)而默然地?zé)o用掙扎。似海水般襲來的不幸將我們“倏”地淹沒,須臾之間便已屈服在命運腳下。其實我們又何必如此?只需要緊緊抓住曾經(jīng)的自己,用永不言敗的高尚意志去面對未來,面對現(xiàn)實就好。
有頑強,有希望,就能重拾丟失的自己。踉蹌前行中,你總能在它們身上找到過往的影子
《群山回唱》故事的主線講到一對兄妹因為貧窮和戰(zhàn)爭,鑄成了六十年的悲歡離合。圍繞著他們的父母、兄妹,甚至表親和繼母,如何去愛,又被傷害,又相互傷害,又彼此犧牲。小說的官方頁面上介紹說:它探索了流亡,自我的犧牲,以及復(fù)雜的家族關(guān)系。但實際上,胡塞尼自己說:《群山回唱》始于家庭這個概念。據(jù)說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最扣人心弦的小說之一。
胡塞尼以帕麗一家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為線索,展開了跨越時空的巨幅的拼圖,每一個人物都是一片碎片,要親自填補到屬于自己的空缺里,才會成為生命的完整。那些迷離在記憶里的情節(jié),從別人的嘴里還原你看不清的另一面。小說中的那些人,在地域、戰(zhàn)爭、生死、別離、承諾和謊言里穿行,最終盤扣在一起。生活就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圈,人生在世又便是相逢。
胡塞尼在書里引用了十三世紀(jì)詩人的詩:走出對與錯的觀念,在一片田野,我將與你在那相會,生活沒有對錯,你無法將它紅牌拿下。和解,是在心里留一個位置,你容得下生活,生活就容得下你。
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遭遇有何種境遇,想想故鄉(xiāng)的風(fēng)箏、山羊還有群山,他們都在為你歌唱。不管你過得美不美,生活是不是圓滿,生活都有它本來的樣子。“群山回唱”,這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詞,就是延綿生命之旅的隱喻,人生也就像那些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景萬物生,一得一失竟相似。當(dāng)我們在山間高喊時,隔一會又會聽到了山谷的回音,生命就是失而復(fù)得用愛歸音的過程吧!
縱使阿卜杜拉和帕麗百般不愿,他們還是在小說當(dāng)中被分開了,像微塵一樣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之后,命運讓他們重逢。
卡勒德·胡賽尼將和兄妹倆有關(guān)的幾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講給我們聽,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聚合在了一起,散發(fā)出的是像珍珠一樣并不圓滿卻很飽滿潤澤的光彩。
與《追風(fēng)箏的人》、《燦爛千陽》中所描繪的戰(zhàn)爭悲劇不同,《群山回唱》試圖闡述的是背井離鄉(xiāng)的移民者的心理缺失。他筆下刻畫的人物再不是與命運抗?fàn)幍钠胀ò傩?,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著戰(zhàn)爭給深處國家之外的子民帶來的另一層面的苦難。移民作家的精神迷茫與困頓往往源自雙重文化的抉擇,無論是在故鄉(xiāng)還是移民國,他們都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度荷交爻分械闹鹘谴蠖嗍翘与x故鄉(xiāng)的阿富汗人,他們一方面努力融入異國生活,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悵然間尋求自己的定位。作為移民者的他們被傳統(tǒng)的美國人當(dāng)做認(rèn)識阿富汗的窗口,但阿富汗對于他們卻恰恰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無論是瓦赫達提太太的全盤否定,還是阿卜杜拉的畏縮退守,阿富汗成為每個人都不能逾越的心靈枷鎖,彷徨毋庸置疑地在每一代阿富汗移民者心中燙下了烙痕。
《群山回唱》中胡塞尼的鄉(xiāng)愁再也不是一遍遍地白描童年的回憶和復(fù)刻成長中的失去,取而代之的是延展移民者們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漂泊苦楚。這是移民作家們普遍難以超越的窠臼,是流落異國所帶來的切膚之痛。在早年的作品中胡塞尼一直回避著這種漂泊不安的宿命,他避之轉(zhuǎn)去寫童年、友誼和戰(zhàn)爭,試圖借此為自己的鄉(xiāng)愁尋找得以安身立命的沃土,寄托他那無處安放的回憶。胡塞尼之前的作品,一直試圖還原阿富汗人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但那對作者來說卻如同重掀舊創(chuàng),每次的刺痛都可以讓他哽咽讓他窒息。對于移民作家的寫作,哈金曾提出過一個耐人尋味的觀點,即“家(祖國)意味著到達,而不是回歸?!?借由《群山回唱》,作家不用沉溺于記憶,他與現(xiàn)實之間達成了和解,完成了真正對自我的剖析,也因此這部新作,少了前作動人心魄的人性關(guān)懷,卻多了幾分移民者的彷徨不安,是卡勒德·胡塞尼更成熟作品的闡述。
更值得一提的是,《群山回唱》在塑造的幾位異國漂泊者中,還將視線拉回,塑造了一個官家子弟的角色。這可以被看作是胡塞尼對阿富汗暴力統(tǒng)治階級的消極抗議。這個少年懵懂無知,卻已經(jīng)漸漸明了父親權(quán)利下的罪惡與血腥,他恐懼不安,卻終將臣服于鐵血政權(quán)之下。胡塞尼將這個故事包涵在《群山回唱》中,如綿里藏針刺痛著每一個期待著阿富汗光明的讀者。
“以前他會蜷縮在父親粗大的臂彎里,幸福地睡去。如今這已變得難以置信??伤麜W(xué)著再次愛上他當(dāng)他轉(zhuǎn)過身,走回家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將是寬慰?!?/p>
卡勒德·胡塞尼這樣寫道,現(xiàn)實最終還是抹殺了孩子眼中那最后一絲純真,世界翻起新的篇章,阿富汗的世界依舊荒涼。
讀了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fēng)箏的人》《燦爛千陽》兩本書后對這本《群山回唱》期待滿滿,但是感覺并沒有像前兩本那么好讀,用了15個小時8分鐘讀完…
《群山回唱》應(yīng)該就是延綿生命之旅的隱喻,人生就像那些蜿蜒的群山,我們在山間高喊時會聽到山谷的回音,生命就是失而復(fù)得用愛歸音的過程吧。
全書圍繞帕里一家三代展開,薩布爾在開篇給孩子們講的童話故事成為了宿命的詛咒,無論是記憶、真誠還是愛,在命運的捉弄之下都貼上了悲憫的標(biāo)簽。
書里講了逃離,納比不想為雙腿癱瘓的姐姐所累,逃離了村莊;妮拉不想為丈夫、父親和風(fēng)俗所累,逃離了阿富汗;伊德里斯不想為遭逢慘禍淪為孤兒的羅詩所累,逃離了承諾;馬科斯不想為母親和那一方小天地所束縛,逃離了小島;瑪達麗娜不想為面部殘損的女兒所累,與人私奔,逃之夭夭。同時,書里也講了不離不棄,如納比之于瓦赫達提先生,如薩麗雅之于奧蒂,如帕麗之于阿卜杜拉。然而,書中最為復(fù)雜的還是如薩布爾之于帕麗及帕爾瓦娜之于馬蘇瑪,那是讓人分不清是犧牲還是背叛的選擇,直拷人心。當(dāng)然,也還有如納比的懺悔,如薩麗雅的執(zhí)著,如阿卜杜拉的念念不忘。但是,有些選擇我們無法逃避,再難也得面對;有些責(zé)任我們無法推脫,再累也得背起;有些人我們也無法忘卻,就像鐫刻在靈魂深處。最后,在阿卜杜拉的病榻之前,小帕麗對姑姑說:“我常把我倆想象成兩片樹葉,從同一棵樹上飄落,被風(fēng)吹散,相隔數(shù)里,卻仍然找得到深深糾纏的樹根?!倍霉门聋悇t說:“對我來說,情況正好相反,我體會到的卻只是一種缺失。一種沒來由的模糊的疼痛。我就像一個病人,跟醫(yī)生講不清什么地方疼,只是覺得疼?!蔽覀兌紱]有忘情水可飲,曾經(jīng)的過往回憶,藏得再深,總會在心里糾纏,如群山回唱,經(jīng)久不息。
我的朋友,我該如何向你表達那種缺失感呢?也許,有那么一些時刻,會幫助你理解這種感覺:當(dāng)你在縱情歡笑后突然沉寂,當(dāng)你在浩瀚美景前滿腹酸澀,當(dāng)你在人生最重要的場合里悵然若失……你隱約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某種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某個親人,也許是你愛過的人。也許你自己并不清楚那個人究竟是誰,可是在那一瞬間,你由衷地感到,如果他(她)也在這里就好了
故事的尾聲,兩個帕麗喁喁私語,年輕的帕麗對姑姑說:"我常把我倆想象成兩片樹葉,從同一棵樹上飄落,被風(fēng)吹散,相隔數(shù)里,卻仍然找得到深深糾纏的樹根。""對我來說,情況正好相反。"年老的帕麗扣住侄女的手說:"你說你能感到我的存在,我體會到的卻只是一種缺失。一種沒來由的模糊的疼痛。我就像一個病人,跟醫(yī)生講不清什么地方疼,只是覺得疼。"年老的帕麗的兄長、年輕的帕麗的父親阿卜杜拉在躺椅上用胳膊肘撐起身體,揉揉眼睛,看著她倆。"你們這倆丫頭在鼓搗啥?"他咧開嘴笑了。
"神秘的命運/知曉每一粒塵埃的一生/讓我們講述我們的故事/有如一粒微塵"阿卜杜拉和帕麗小的時候,他們的爸爸薩布爾常常會給他們念魯米的詩,但是他們更喜歡聽爸爸講故事,故事里有精靈和魔鬼,有貪婪的國王,也有聰明的農(nóng)人。在他們看來,小小的村莊沙德巴格就是全世界,爸爸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粒塵埃。直到爸爸為了不讓孩子再在冬天里凍死,而把帕麗賣給了喀布爾一個富裕的家庭做養(yǎng)女。臨走的那天晚上,爸爸給阿卜杜拉講了一個魔王進村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選擇的故事,末了他說:"這是最好的選擇。像所有已經(jīng)過去的事情一樣,隨后它會過去的。它過去了。"
縱使阿卜杜拉和帕麗百般不愿,他們還是被分開了,像微塵一般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后,命運讓他們重逢。卡勒德?胡塞尼將和兄妹倆有關(guān)聯(lián)的幾人的故事串連起來講給我們聽,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聚合在一起,散發(fā)出珍珠般的光彩。這是作者對小說技法更加圓融大膽的嘗試,是古老的《一千零一夜》的講故事傳統(tǒng)和西方敘事手法的一次巧妙結(jié)合。多線索多視角的推進精確平穩(wěn),恰如一曲多聲部的動人合唱,讓我們再度沉迷。
從沒有哪本書像《群山回唱》一樣讓我如此清晰地看到人的本質(zhì)——我們只是一塊零碎的拼圖,在我們身上,總有一個缺失的部分。如果沒有其他的部分,我們永遠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就像在空蕩蕩的山谷中吶喊卻沒有回響。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其他的部分,讓我們確定了自己與他人、家庭和社會的聯(lián)系,是他們教會了我們愛、責(zé)任與犧牲,是他們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誰。
就像故事中的帕麗終于找到了離散多年的哥哥阿卜杜拉,彌補了雙方人生的缺口;帕麗兄妹的繼母帕爾瓦娜和自己的孿生姐妹馬蘇瑪,盡管有過嫉妒和傷害,雙方還是為彼此互相犧牲和成全;兄妹倆的舅舅納比,夾在對主人妻子的單相思和主人對他默默的同性之愛中,明白了愛和責(zé)任的真諦……犧牲,橫亙在這些不盡相同的故事里的主題都是犧牲。如果你想要幸福,你必須首先要做好犧牲的覺悟。這就是關(guān)于幸福的殘酷真理,它需要你用愛與責(zé)任來交換。然而,如果生命中有那么一個值得為之犧牲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故事中帕麗的養(yǎng)母妮拉是一個特例,一個美麗多情、才華橫溢的女詩人,身心卻承受著最嚴(yán)重的缺失。她不停地用愛情、香煙和酒精來填補自己的空缺,她甚至用帕麗來填補自己不能生育的空缺。然而她都失敗了,因為她一直在索取愛,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先付出一些愛。她追逐幸福,卻不斷地從責(zé)任中逃離,直到逃無可逃。她始終是一塊孤零零的拼圖。
我們也許都曾經(jīng)孤身一人迷失在連綿的群山之中,但只要我們吶喊出聲,群山間的回音會回應(yīng)我們,連綿不絕。它們會填平我們的不安與憂懼,指引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我們不會孤單,我們不再孤單。
胡塞尼的第三部小說《群山回唱》依舊是那么溫情、動人,沉淀著歲月蹉跎后的理解與感悟。這也是一直最迷醉我的地方。
小說的開頭以魔王進村收孩子的童話作為引子,魔王一進村,所有的村民都躲了起來,只要誰一被他看見就會被吃掉。魔王一叩房屋,該家就必須交出一個孩子供魔王收進他在山間的城堡,如果不交,魔王將滅其全家。故事里的父親糾結(jié)了很久,最后交出了自己最心愛的小兒子。暴風(fēng)雨中,兒子無助地在門外哭喊著父親的名字,父親在門里心如刀割般地面對失去兒子的痛苦。有一天傍晚,父親徹夜失眠,他起身來到了魔王的城堡,準(zhǔn)備與他一決高下。魔王把他領(lǐng)到一個房間,透過玻璃窗,他看見了兒子正和其他孩子在草地上玩耍,過著富足安康幸福的生活。魔王說,你可以把他帶走,但他將永遠不能回來,只能繼續(xù)做農(nóng)民的的孩子,過著食不果腹的窮苦生活。父親沒有把他帶走,他不相信自己能顛覆命運,給予孩子幸福的未來。
這個魔王童話是父親薩布爾在將女兒帕麗送往喀布爾(送給舅舅的主人家作女兒)的路上講述給孩子們(帕麗和阿卜杜拉)的故事,它就像是小說的一根針線,引向現(xiàn)實的那顆珠?,F(xiàn)實中,薩布爾也因貧窮養(yǎng)不起孩子,無奈地將女兒送給別人撫養(yǎng)。而帕麗和親哥阿卜杜拉卻承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
這部小說是由多條人物線索組成,小說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以一個人物為中心記錄下他們的童年生活,成長故事。有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敘事,也有以書信體的形式來訴說,這是小說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多種敘事手段將讀者引入不同角色的人生境遇和內(nèi)心世界,雖然一開始讀起來有些不知所以然,但通過故事的展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物一點點地串聯(lián)起來。小說的時空跨度也非常大,因為貧困和戰(zhàn)爭鑄成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阿富汗為中心,跨越了巴基斯坦、美國、希臘、巴黎等地,父子兄妹、表親繼母,他們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里,學(xué)會去愛、犧牲和理解。即使是背叛,我們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命運的捉弄,生活的不易,頓悟他們的無奈之選。
小說承載著豐富的母體,有姐妹之愛,主仆之愛,也有父愛。魔王的故事就是一個考驗父親的故事,我想到了另一部互動電影《暴雨:折紙殺手》,講述多名孩子被綁架,父親為了贖回孩子必須通過折紙殺手設(shè)計的重重考驗,殺手為什么要拿孩子開刀,為什么要策劃讓父親們通過考驗?原來折紙殺手小時候缺少父愛,父親的冷漠致使他的弟弟死于意外,內(nèi)心積壓的憤怒與不平迫使他拿其他孩子的父親開刀,測試父親能為孩子犧牲多少。最終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所有的犧牲都出于讓孩子快樂地活著。
除了親情外,也有以孩童視角為筆調(diào),探討成人世界的虛偽,貧富懸殊而造成的人生而不等的主題,貧民窟,富人區(qū),就連天真的孩子也能感覺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卻與自己的小伙伴生活在遠遠相隔的兩種人生里,實際上,它展現(xiàn)出來的只有一口痰的距離。胡塞爾對中東風(fēng)情的描述讓我回想到自己在印度生活的兩個月,大城市里隨處可見用不堪一擊的塑料紙搭起來的帳篷,幾口之家在骯臟破敗的空間里生活,他們在路邊用手抓著被蒼蠅叮咬過的食物。小孩們穿著殘缺的衣服,拿著石頭往天上拋,烏鴉倏地炸黑了電線群,和煙肺一同被拋棄。貧民窟的路根本不是路,而是幫助我們認(rèn)知底線縱身而下的懸崖,是看不清方向的煙霧。
最后我想說說胡塞尼,我覺得他是一位醫(yī)術(shù)高明的內(nèi)科醫(yī)生,也是一個心術(shù)高超的心理醫(yī)生。要講一個動人的故事,需要天真的口吻,善良的心靈,好奇的視角,審視的姿態(tài),他也許并不是一個孩子,只是在娓娓道來的時候我們錯怪了他的身份。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講給任何人聽,并且讓任何人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我覺得,單從這點來看,胡塞尼做到了。
群山回唱,這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詞就是延綿生命之旅的隱喻,人生就像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景萬物生,一得一失竟相似,當(dāng)我們在山間高喊時,隔一會又聆聽到了山谷的回音,生命就是失而復(fù)得用愛歸音的過程。
花了半個月時間,嚴(yán)格來講是三個多小時,終于是懷著一種復(fù)雜的心情把這本書看完了。
早些時候聽說過一本《追風(fēng)箏的人》,曾翻了幾頁,覺得內(nèi)容還不錯,寫的還挺好,只是那時候?qū)@種小說還不是特別感興趣,也就只是翻翻看而已。
偶然間,也忘了是怎么,瞧見了卡勒德?胡賽尼的這本新書——說是“新書”,其實也有三四年了。不知怎的,好似是被這書名還有書的封面吸引了罷,我竟不自禁地閱讀起這本書來。
當(dāng)然,還有些原因,興許是我喜歡中東這個地方、喜歡阿拉伯罷了。
小說以一篇睡前故事開始。在一個叫馬伊丹?薩卜茲的小村落里,有一位名叫巴巴?阿尤布的農(nóng)夫。有一天,一個魔王來到了這個村子里,帶走了阿尤布最心愛的小兒子卡伊斯。于是某天,不甘心的阿尤布踏上了尋找魔王報仇的征程。在到達了魔王的城堡之后,原本想與魔王斗個你死我活的阿尤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不僅是卡伊斯,所有的被魔王帶走的孩子,都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樂園里。孩子們不愁吃穿,過著與阿尤布一家截然不同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吹竭@一切,原本想要把卡伊斯帶回家的阿尤布猶豫了:如果帶他回去,他所要面對的是一個農(nóng)夫的生活,是窮苦的;如果不帶他回去,雖然兒子會忘記自己,可是他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個多么艱難的抉擇啊!最終,阿尤布選擇了獨自離開回到家中,打消了將魔王殺死、帶回卡伊斯這一念頭。
從這個故事中得以看到的是一個平凡的父親,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平凡在自己與旁人無異,都有著最普通也最真摯的情感,以及心理上作為父親不愿挺身而出的懦弱;可他也偉大在面對兒子的回歸和他的幸福生活之間的抉擇時,他思慮良久,最終做出的,我相信是大部分父親都會做出的決定——讓兒子繼續(xù)在這里無憂無慮地生活,自己回到村莊里繼續(xù)做一名普通的農(nóng)夫。這即是父愛,平凡而又偉大,讓人讀著讀著聲淚俱下。
回到正題。
小說以不同的視角來描繪這樣幾個斷續(xù)的、互相之間有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1952年,在阿富汗一個貧困的村莊沙德巴格,生活著一對普通的兄妹——阿卜杜拉和帕麗。阿卜杜拉一直視帕麗為自己的珍寶。然而,在他十歲那年,迫于生計,父親薩布爾將帕麗買給了阿卜杜拉舅舅納比所服務(wù)的喀布爾的一個富人家庭。經(jīng)歷了這番難以忘懷的骨肉分離,阿卜杜拉的內(nèi)心里留下了一道不可磨滅的瘡疤。但這也能看出,即使是在二十世紀(jì),貧富之間的差距是有多么的大。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阿卜杜拉,你能任憑自己的妹妹就這樣離去?父親做出這樣一番舉動,實是無奈的。從中我們也得以一窺當(dāng)時阿富汗貧苦百姓的生活與思想,沉浸在那種閱讀的意境當(dāng)中。
帕麗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種鳥類的羽毛,阿卜杜拉為了取悅妹妹常常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當(dāng)我看到帕麗被賣掉后的那個冬天阿卜杜拉撿到一片黃色的羽毛時,我不覺鼻頭一酸。曾經(jīng)的記憶是如此美好,可記憶中的人兒如今已不在身邊,僅剩自己孤寂的身影,落寞地走在夕日散發(fā)出的余暉下,默默聆聽群山間那空寂的回唱。
小說里的其余人物也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那個買下帕麗的富人家庭的女主人妮拉是一位詩人,喜歡寫一些與性有關(guān)的東西,還小有名氣。這恐怕與其無法生育有關(guān)。妮拉渴望著性,幻想著性,只是因子宮被摘除,她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完整的家庭,只好收養(yǎng)別的小孩。這種無法懷上孩子從而哺育后代的痛苦,只有一個真正成熟的女性才能理解。于是她沉醉于煙酒之中,繼續(xù)著她的詩篇創(chuàng)作。當(dāng)丈夫中風(fēng)后,她棄下了他,帶著帕麗遠走并定居巴黎,終于1974年自殺身亡。妮拉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不完美女性,她確實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時尚詩意而又脆弱墮落。她既顯得普通,又不普通。
男主人瓦赫達提在中風(fēng)之后,妮拉拋下他遠走高飛,僅剩下廚子兼司機納比對他的衣食住行百般照料。漸漸地,瓦赫達提愛上了納比,而納比雖然難以接受,可還是選擇留了下來,陪伴著瓦赫達提先生安然度過人生最后一段時光。瓦赫達提死后將所有遺產(chǎn)都留給了納比,納比又遇見了來自希臘的整形外科醫(yī)生馬科斯?瓦爾瓦里斯,這才有了小說中的那封納比寫給馬科斯闡述自己身世的長信。信中寫到納比曾經(jīng)愛上了女主人妮拉,為了討好妮拉,納比特意設(shè)計了使薩布爾將帕麗賣給瓦赫達提家的事情。然而妮拉在擁有了帕麗之后卻似乎把全部心意用在了“女兒”身上。納比感到無奈與愧疚,于是在臨終前寫下這封信,求馬科斯告知帕麗其身世之謎。
而這位醫(yī)生馬科斯?瓦爾瓦里斯,其做一名整形科醫(yī)生的夢想是緣于童年好友薩麗婭的一次意外事故。為了實現(xiàn)薩麗婭的心愿,他帶著一架相機和一張薩麗婭的相片周游世界,為發(fā)展中地區(qū)做醫(yī)療志愿者,見識了太多太多的淚水與絕望。小說情節(jié)是在悲情中發(fā)生的,然而正是這悲情,讓我們懂得了許多。
這篇小說寫了父子兄妹、表親繼母,他們?nèi)绾稳?,如何被傷害,如何互相背叛與彼此犧牲。貫穿全文的,也同樣貫穿著這六十年歲月的,乃是永不磨滅的情啊!當(dāng)我讀到最后一章阿卜杜拉終與帕麗重逢時,不禁思如泉涌。戰(zhàn)爭與貧困主導(dǎo)著這個社會,可是沒有什么能夠跨越如此般濃厚的情感。美國亞馬遜“最佳選書”評語說:“這本書穿越了戰(zhàn)爭、離別、生死、謊言以及愛情,向我們一再展示了人們的選擇——即便是看起來最無私的選擇,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部分。這是大師的杰作?!钡拇_,卡勒德?胡賽尼確實是一位深情的大師,將一個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阿富汗家庭六十年的往事描繪得如此精彩。不得不說,《群山回唱》真是我到現(xiàn)在以來讀過的最為生動、惆悵而又具有魅力的一部小說。尤其是最后時刻,帕麗與阿卜杜拉重逢,但阿卜杜拉的記憶已伴隨著風(fēng)兒消逝在過往云煙里,已經(jīng)認(rèn)不出帕麗了。這就是人生。我們對曾經(jīng)所愛之人,卻不一定企盼著一場久別重逢;我們所愛之人,卻并不一定還記得愛過的我們。
“開頭是痛苦的分離,而結(jié)尾則是感人的重逢?!?/p>
前行的方向來自于恐懼?
——重讀《群山回唱》
《追風(fēng)箏的人》和《燦爛千陽》中,阿富汗的苦難和戰(zhàn)爭是主屏幕,在《群山回唱》里則是個背景。
故事講述了好幾條線,跨度半個世紀(jì),好幾個國家,形形色色的人。這樣復(fù)雜,依然動人,必須得佩服侯賽尼講故事的水平。
魔王的故事和薩布爾的命運疊加在一起,虛實相映,真假難辨。固然我們無法忍受舍棄自己最心愛的,生命中緊緊相連的那一部分,可是當(dāng)我們知道舍棄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好地機會,換作你,會怎么做?這只是人生無數(shù)難題中的一種而已。魔王夠霸道,替人們做出了選擇,被選擇的人們不用糾結(jié)權(quán)衡,只需要痛苦就可以了。沒有魔王的現(xiàn)實中,因為恐懼,我們往往會在糾結(jié)、權(quán)衡、痛苦中做出讓自己總是會后悔的選擇。
這次重讀,依然還是馬克斯的故事最戳心,只不過上次是薩麗婭,這次是馬克斯的媽媽奧蒂。
奧蒂是力量型的行動派,她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甚至還改變了薩麗婭的人生。她如此的強勢,每天雄赳赳氣昂昂的過著一個寡婦的日子,不僅把兒子帶大,還接手了好朋友的巨大的包袱—薩麗婭。薩麗婭被繼父的惡犬毀容,終日帶著面罩,奧蒂讓她扔掉面罩,帶著她上學(xué),讓整個小島上的居民接受了薩麗婭,薩麗婭因此過上了跟普通人一樣的人生。
奧蒂會格外照顧薩莉婭,卻對兒子馬克斯過分嚴(yán)厲,甚至有那么點剛愎自用。就像很多強勢的家長一樣:我的孩子嘛,我還不了解?馬克斯跟媽媽之間的溝通還真是有點尷尬,打電話時常常覺得媽媽不在話筒邊,即便在,也覺得是在對著空氣講話?!爸皇且驗檫z傳上的義務(wù)才要待在一起,已經(jīng)注定了要讓對方感到困惑與失望”,就像毒梟的兒子阿德爾,無法逃離自己的生活,只能忍受著,渴望著逃離,直到斬斷桎梏著自己的腳鏈。
年老的媽媽對離家多年的馬克斯說:“他們認(rèn)為自己活著,全憑他們想要的東西,可實際上呢,支配他們的是他們害怕的東西,是他們不想要的東西。”
她說,薩麗婭留下來,是害怕面對島外的生活。
她說,你離開了,是想逃離我的牽絆。
她說,我怕什么?我害怕成為你的負(fù)擔(dān)。
所以媽媽要在自己失去行動能力前拼命修整老房子,做各種改造,甚至連鴿子窩也不放過,做一切自己還能做的事情。
然而,掙脫了腳鏈的馬克斯,坐在家里的餐桌邊,想著樓上病弱的媽媽,心里無限感傷:“缺席的這段歲月是黑暗遼闊的空白。缺席于這幾十年薩麗婭和媽媽吃的每一頓飯,缺席于那些歡笑、爭吵、持久的煩悶、疾病,正是這一長串簡單的儀式構(gòu)成了人的一生。媽媽和我,已經(jīng)虛擲得太多蹉跎得太久了嗎?悔恨有什么好處?不能挽回,無法彌補?!?/p>
看到這里,我的心情就像馬克斯聽到媽媽哈哈大笑著嘲諷自己的病情時的那四個字:心已粉碎。
掙脫意味著缺席,舍棄并不一定就會得到。因恐懼前行的路上,往往錯誤連連。什么時候敢于直面了,哪怕走錯,哪怕跌倒,也有爬起來繼續(xù)前行的勇氣?。?/p>
不完滿就是人生。
這篇讀書筆記反反復(fù)復(fù)停了多次,眼看過了交稿的期限,心里干著急,想匆匆應(yīng)付了事卻又不忍心對待這許多年來令自己如此喜愛的一本書(這源于一個約定)。
卡勒德·胡賽尼的三部作品我都讀過,《追風(fēng)箏的人》是一個關(guān)于成長、背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它沖擊我的是一種自省,堅守,責(zé)任和勇氣?!稜N爛千陽》是兩個阿富汗婦女的故事,整個小說基調(diào)讓人壓抑的喘不過氣,讓人心臟刺痛,讓人胃部緊縮??赐旰螅沂窃僖矡o力去看第二遍,如同到現(xiàn)在為止,我也沒有勇氣去看《唐山大地震》一樣,我的小心臟無法承擔(dān)那巨大的悲慘。而這本《群山回唱》讓我讀了三遍,因為它真的讓我的心百轉(zhuǎn)千回,心潮澎湃,在每一個人物中,似乎都找得到自己,這是這本書帶給我的魔力。
小說的每一章都是一個人物,一個故事,看似散亂,卻又蜘蛛網(wǎng)般交織在一起,一點微妙的聯(lián)系便將每個人拉到同一個世界中。
小說以睡前一位父親為兒女講述的魔王童話開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卻不知故事背后父親內(nèi)心的無奈、掙扎與痛苦。他就是現(xiàn)實中的阿尤布,明天他也將失去他的心頭肉,將親手送走他的女兒帕麗。從此,帕麗開始了另一種人生,哥哥阿卜杜拉卻懷著對妹妹一生不變的想念遠走他鄉(xiāng)。五十八年歲月,年幼的帕麗早已模糊了與哥哥在沙德巴格相守的時光,而哥哥阿卜杜拉因患病也早已分不清過去和現(xiàn)在??墒?,那首阿卜杜拉唱給帕麗的搖籃曲卻始終帶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兩兄妹緊緊連在一起。
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
待在紙樹影子下。
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
晚風(fēng)把她吹走了。
胡賽尼真是寫故事的高手,敘事能力超強,帕麗和阿卜杜拉是蛛網(wǎng)的中心,卻并不是主角。這本書里,每一章都有一個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所以小說中有很多人物,仿佛沒有一個主角,卻仿佛都是主角。
收養(yǎng)帕麗的瓦赫達提夫婦,各自都有難以啟齒的痛苦。瓦赫達提先生深愛他的司機納比(帕麗繼母的哥哥),沉默的背后是生命壓抑的痛苦,永遠無法得到的幸福。瓦赫達提夫人不顧一切地沖向幸福,勉力追求,卻兩手空空,幸福在酗酒和放縱中更加遙不可及。
暗戀女主人的司機納比因為責(zé)任和良心用一生守護了中風(fēng)的瓦赫達提。
瓦赫達提的鄰居伊德里斯和表兄鐵木爾,一個輕易的許下承諾,卻在現(xiàn)實中逃避了。而另一個,以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挑戰(zhàn)人性中的軟弱和虛偽,以實際的愛心幫助了可憐的阿富汗女孩羅詩。六年后,痊愈的羅詩在美國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傳記并在題記上感謝幫助她重生的鐵木爾。在簽售書時,羅詩認(rèn)出了伊德里斯,報以的卻是陌生人之間的禮貌微笑,“別擔(dān)心,里面沒有你!”。
幫助帕麗找到親人的希臘整型醫(yī)生馬科斯,演繹出另外一段愛的故事。幼時被狗咬去半張臉的薩麗婭,寡居的母親,逃離與回歸,就如馬科斯的荒唐,他如何瘋狂的想逃離母親和薩麗婭,卻最終發(fā)現(xiàn),愛是一張網(wǎng),無論走多遠,都有條線牽引著他回家。
群山回響,隱藏著延綿生命之旅的比喻,就象人生蜿蜒的小路,固然艱辛,卻飽含希望。
在無盡的曠野,紅色的勒勒車,背著一座山,佝僂著拉車的父親,穿著拖鞋跟在車后,固執(zhí)地守護著妹妹的阿卜杜拉。在山與山之間、在沙漠和荒原之上,人生的得而復(fù)失,失而復(fù)得,各種牽絆,糾纏,各樣的愛恨情仇都在風(fēng)沙的輕輕呢喃被帶走。夕陽在泛著橘色的光輝中隱退,直到那廣袤的黑色夜空中漸漸消失,再也不見。
最近在書架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舊書《群山回唱》,我對這本書也印象頗深,記得第一次拜讀它還是在大學(xué)時期,自以為感觸頗多,卻意猶未盡,總想著有時間再細細品一次,但不知何時,這本書已經(jīng)被擠到角落,現(xiàn)在終于再次重讀。
說到這本書,不得不提到作者,胡賽尼,他的作品《追風(fēng)箏的人》、《燦爛千陽》在國內(nèi)外評價都頗高,《群山回唱》又達到了新的高度,正如《紐約時報》所評,《群山回唱》是胡塞尼最具信心、在感情上最扣人心弦的小說。在我看來《追風(fēng)箏的人》寫的是兩個男人的故事,《燦爛千陽》寫的是兩個女人的故事,而《群山回唱》則寫的是一群人的故事,這些人因為各種緣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給人的感覺很真實很立體。
從情感和內(nèi)容上看,這本書穿插了親情、愛情、友情、成長、背叛、原諒。這些情感或高尚或卑微,或勇敢或膽怯,或短暫亦或是恒久,纏繞在群山間,回唱在我心頭。說說最讓我牽動內(nèi)心的故事吧,本書開頭是一個父親給妹妹講的故事,一位生活困苦的父親最愛的孩子被魔王擄走,父親崩潰了,經(jīng)歷了艱難找到了魔王和他的孩子,然后在他發(fā)現(xiàn)孩子過得很幸福,享受著他給不了的生活,這位父親選擇了離開。
講這個故事的父親為了生活把妹妹送到了蘇萊曼家,妹妹一直都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小丫頭,她的哥哥則內(nèi)向敏感。時間輾轉(zhuǎn)60年,當(dāng)兄妹重逢,妹妹想起了哥哥,哥哥卻因老年癡呆忘記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妹妹。對哥哥來說,如果不能重逢,那不如忘記,這樣至少不會傷心。這種遺憾和缺失,是多么的無可奈何。
每個人都是茫茫眾生中的一份子,經(jīng)歷孤獨無助在所難免,或喜或悲的結(jié)局比比皆是,從書中我感受到了堅強、勇敢的重要,更感受到親情的偉大。正是這些力量支撐著故事中的主人公頑強的生活下去,我想這些力量也必將指引我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里尋找屬于自己的安逸。
開篇的那個小故事就吸引了我。每一章都是一個故事,九章,九個人,相互鏈接,為平鋪的一生找到填補缺口的那個東西。
人生有三大問題:你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胡賽尼用九個人物讓我們看清了人的本質(zhì),我們與家人,朋友,社會的聯(lián)系,是他們教會我們愛,責(zé)任與犧牲,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誰。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帕麗和阿卜杜拉離散六十余年終于相聚。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兩兄妹的感情該有多好,離散之后哥哥該有多痛苦作者沒有寫出來,到從最后阿卜杜拉寫給妹妹的信和一直保留著的羽毛我們也能想到,這么多年,他心中的那道缺口對他的傷害有多大。蘇萊蔓對納比那隱藏的深沉的愛,任誰也無法想象畫上所有的人物都是納比,那一刻震撼了我。往后那么多年納比對蘇萊蔓無私的付出,他們從未將愛說出口,卻踐行得如此徹底。
伊德里斯從阿富汗回美國之后就一段描寫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沒有動蕩,不需要每日活在驚恐之中,感謝我們的國家?guī)Ыo我們的安定。
終其一生我們只為尋找最初失去的那個人。踉蹌前行中,總會在別人身上找到丟失的那一部分自己。漫漫人生中不要吝嗇對別人的好,等你老了,你永遠都不會說自己說:真希望我過去對某人不那么好。悔恨有什么好呢,我們失去的東西不能挽回,也無法彌補。
愿你我的人生充滿陽光,不隨波逐流。
一天讀完一本書,我總是看到11:55。如果我能在睡覺前放下前幾本書,這是一本我放不下的書。我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這種感覺了。哈哈,恐怕已經(jīng)十多年了。
《群山回唱》,一天看完,潸然淚下。巴巴聲音抖顫,反反復(fù)復(fù),唱出了那兩句:“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待在紙樹影子下。
”帕麗捂了住了自己的嘴。她唱出”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晚風(fēng)把她吹走了?!芭聋愐詾?,我也以為,他們已經(jīng)取得了突破,已經(jīng)用神奇的歌,角童話里的精靈一樣,喚回了推動的兄長。
她以為哥哥已經(jīng)認(rèn)出了她。而事實上既是又不是,**就是要這樣地留下遺憾,讓人的心里悵然若失。
而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一棵樹上長出的兩片樹葉,象兩粒尖埃,被一陣風(fēng)偶然吹到了不同的地方,終于因著根的糾纏,在最后時刻,又在了一起。
十二點多了,困得不得了,兩眼酸澀不堪,腦子里各種情誼,兄妹之情,父子父女之情,姐妹之情,緊密的聯(lián)結(jié),深切的牽掛,背叛,妒嫉,化解……象棒槌一樣一下一下撞擊著我的胸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愛中生活,離開了愛,生活就會缺失,就會痛苦。生活中傷害我們最深的人往往是和我們最親近的人。
把自己的孩子賣掉,雖然迫不得已,把自己的殘疾的女兒扔掉,對曾經(jīng)象女兒一樣依戀他的孩子忘掉,離開自己的母親多年不回家……這些都是傷害,傷害就象切開的傷口,留下了永恒的疤痕,難看極了,時時提醒,有些不永不愈合。
童年的深刻影響,無處不在。帕麗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專業(yè)?你為什么要走這樣的道路?
數(shù)學(xué)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即數(shù)學(xué)公理的不變性,既不是隨機的,也不是模糊的。它能讓人們從中得到安慰。雖然知道答案難以解出,但它們總能被發(fā)現(xiàn)。它們就在那兒,等待著,終究會有人拿著粉筆,把它們潦草地寫出來。
她一直疑惑的,她一直缺失的,她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她想要一個明確的答案。
阿卜杜拉,你為什么這樣緊緊地拴住女兒帕麗?因為他一直害怕再次失去自己的孩子,就像他失去了珍貴的妹妹一樣。緊緊的愛,象鎖鏈也鎖住了孩子的生活。
而妮拉,她是一個勇敢的女人,她的命里缺失的,她一直在尋找,煙\酒\詩,甚至是一個孩子,但是很遺憾,她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真愛,因為她不會愛,不會付出,因為她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是的,童年的愛的缺失,注定了一個人永遠不會幸福。一個孩子也沒有給她帶來足夠的愛。()她最終終于絕望而死。
一個人,一個場景,這種敘事方式,感覺很聰明,沒有人是主角,誰是配角,在自己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角。
場景的變換,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中,在加州,在巴黎,一直對比著戰(zhàn)亂的阿富汗,這邊的輕松自在,人們所關(guān)心的一切和阿富汗人的生活完全不一樣,有著蒙太奇的變幻手法。
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讓我回想,愛在群山中不斷回唱。漁王的兒子讀后感忍者貓讀后感《小屁孩日記》讀后感讀《顏真卿》有感
作者/朱周濤
我雖酷愛書法,但對書法知識知之甚少,今日讀《顏真卿》,深有感觸,大為仰慕。
我最初學(xué)也最擅長的字體便是顏體,每次翻開《勤禮碑》,流連于那豐腴端莊的碑文,我便會猜想顏真卿的樣子——他一定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文弱書生吧。可是,走進《顏真卿》,我才發(fā)現(xiàn),我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
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讀后感 )顏真卿26歲中進士,后因仰慕張旭,初涉官場的他毅然辭官意欲求學(xué)于張旭,豈料未得張旭賞識。他并不甘心,于37歲時再次辭官拜訪張旭,終得其口授書法要訣,從而在書法上有了飛躍。
“學(xué)而優(yōu)則仕”,在那樣的年代,有哪個書生不以謀得一官半職為榮?然而,顏真卿兩次辭職,因為他最喜歡的書法藝術(shù)。他為了追求理想而舍棄名利的行為,怎么能不被表揚呢?
他是個金戈鐵馬的英雄?!鞍彩分畞y”期間,他義憤填膺,毅然擱筆從戎,后被推為盟主,統(tǒng)兵二十萬,橫絕燕趙,大震軍威,捍衛(wèi)國家尊嚴(yán)。誰能想到,顏真卿居然還是一位戎馬倥傯的大將軍,長期馳騁沙場的他,居然能將書法技藝練得如此爐火純青。
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盛譽,恐怕與他在作品中融人的俠骨豪情密不可分吧。
他是個視死如歸的愛國者。顏真卿一生中最英勇的一幕,是晚年與李希禮的斗爭。李希烈叛變,朝廷受挑撥竟派以75歲高齡的顏真卿去勸降。
他明知此去兇多吉少,卻大義凜然地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厚祿**他,再用土坑、火刑架、絞刑架等酷刑來威嚇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聲痛斥李希烈不忠不義、大逆不道,最終被縊殺,為國捐軀,其赤膽忠心彪炳史冊。
他是一代書法宗師。顏真卿晚年的書法藝術(shù)臻妙絕頂,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徹悟,并將生命哲學(xué)與書藝哲學(xué)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斑駁血淚,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鱗次櫛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
顏真卿的書品和人品,萬世景仰。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xué)初二(20)班
點評:人的閱讀,與其興趣愛好有關(guān)。我喜歡書法,當(dāng)然,我特別關(guān)注書法家。
《顏真卿》這部傳記,對于多數(shù)同齡人來說,是沒有閱讀過的。這篇讀后感先寫自己閱讀《顏真卿》后的大體感受——“深有感觸,大為仰慕”,“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主體部分各個段落均運用“總分”的結(jié)構(gòu)形式,從不同角度對顏真卿進行了具體的介紹,讓讀者對顏真卿也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
文章結(jié)尾一段總結(jié)上文,點明景仰之情。
指導(dǎo)教師:周禮華
在差距里保持優(yōu)雅的姿態(tài)
---讀余華《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有感
如果讀過《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以及《兄弟》,對余華文字的血腥與暴力想必是印象深刻。沒想到多年以后一本雜文《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讓我認(rèn)識了一個文筆隨和溫情款款的余華。余華在書中將現(xiàn)實與歷史的差距、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自身與自身的差距書寫在每一篇隨筆每一段追憶每一次旅行之中。
如今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平衡、經(jīng)濟水平的不平衡、個人生活水準(zhǔn)的不平衡,各種差距赤裸裸地展示在人們面前,無處藏匿。
差距,有時候會讓夢想失去平衡。夢想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可剝奪的財富。只要你有夢想,所有的改變都是可能的。而現(xiàn)實中的差距將把我們帶到同一個時代的不同時代。
在兒童節(jié)的新聞報道中,余華引用了一個北京小男孩的禮物作為一架真正的波音飛機,而一個西北女孩害羞地希望得到一雙白色的鞋子。童真的年代,愿望卻是兩個極端,這種生活上的差距導(dǎo)致了夢想的不平衡。真正的生活是讓人有所期待,收獲美好。
然而,現(xiàn)實的差距卻讓我們在歲月的洪流中如魚得水。從來沒有人想過要面對蜂擁而至的現(xiàn)實,但一個時代的變化是勢不可擋的。余華說,”我們?nèi)巳硕加兄煌潭鹊慕箲],對尚未發(fā)生的事情的擔(dān)憂和害怕,這樣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
如今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法官的員額制等改革措施”猶抱琵琶半遮面”,讓法院的干警內(nèi)心忐忑不安。司法改革對于地區(qū)經(jīng)濟水平差異、各級法院收案數(shù)量不均、部門人均辦案指標(biāo)不一的差距如何進行平衡,以讓每一位懷揣法治理想的司法人員依然保有內(nèi)心的那一份公正的夢想不至于失去平衡,尤為重要。
差距,更多的是讓前行充滿力量。因為有差距,才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去努力奮斗。只要我們有這種精神和勇氣,我們就能活得更清醒。
挪威的易卜生曾經(jīng)寫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屬的社會負(fù)責(zé),他也有一部分社會的弊端。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努力仍是每個人最大的資本,每個人都有權(quán)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固有的差距。
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只會一生平庸、碌碌無為。發(fā)憤圖強、破釜沉舟才能讓內(nèi)心堅定從而改變現(xiàn)狀改變未來。比如在年初確立”相向而動、一心同功”庭室目標(biāo)時,是通過自我定位與高水準(zhǔn)標(biāo)桿對象為目標(biāo)尋找差距,爾后采取有力措施實現(xiàn)超越。
到年底,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以前的差距已經(jīng)消失,我們的努力已經(jīng)跨越了這個差距。余華在寫作上的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并非壞事,曾經(jīng)肆意銳利的他如今面對評論家對其文字的詰難可以平和地面對。
生活的經(jīng)驗使我們對差距有了更深的理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前進的力量。
差距,需要保持內(nèi)心優(yōu)雅的姿態(tài)。差距無處不在。為了活得輕松,我們應(yīng)該在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隨著司法改革的到來,每個人都面臨著決定今生命運的抉擇。
是選擇業(yè)務(wù)部門還是行政部門?是放棄心中對法官那一份榮譽的追求還是放棄已經(jīng)達到一定級別的行政職務(wù)?你是想離開熟悉的綜合部還是回到陌生的長凳上?
這一切都在等待著一場盛大而無聲的改革。毋容置疑,改革后必然會產(chǎn)生新的差距。只是,無論我們在哪個崗位上都應(yīng)勿忘初心,面對差距保持優(yōu)雅的姿態(tài),做好本職工作。
近日一篇《活該你們這些法院”寫手”苦逼》的文章走紅微信朋友圈,里面描述了法院”寫手”與一線法官的”恩怨情仇”,同時提出改革要突出法官的尊榮但也不能讓法院的”寫手”有苦逼感。其實,我們都是司法人員,只是各在其位各謀其事,審判工作的正常運行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少了任何一個部門都不行。
差距,猶如一把雙刃劍。無論承認(rèn)與否,差距存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差距,有時候會讓人心生倦意,心灰意冷。
但是,差距的存在,更多的是激發(fā)個人內(nèi)在的奮斗潛力。有些差距可以通過努力消滅。比如,生活中存在的物質(zhì)上的差距。
有些差距可以通過學(xué)***,比如工作上人與人存在專業(yè)知識與業(yè)務(wù)技能的差距。當(dāng)然,也是有一些差距是無法更改的,正如書中封面呈現(xiàn)的撕裂紙紋分割的燈紅酒綠與薄灰慘淡的地域貧富差距,面對無法改變的差距時,只能以一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面對。
作家在寫作時常常將一個時代的屬性敘述其中,面對人民的疾苦,從不會閉上眼睛。一個文人像一個醫(yī)生那樣憑著自己的專業(yè)水平用文字給這個社會把脈,常常被喻為社會醫(yī)生的作為法官的我們,更應(yīng)該在各式各樣的差距中平衡自己的內(nèi)心保持優(yōu)雅的姿態(tài),用裁判文書書寫社會的公平正義。
(市中級法院機關(guān)黨委李春燕)
《蹦跳的賓果》讀后感
馬明睿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就用最近的時間讀了一本非常好的書——《蹦跳的賓果》。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安德里亞斯。
施泰恩胡弗,插畫作者是德國的彼得。許紹,該書可謂是**并茂,情節(jié)非常吸引人。
《蹦跳的賓果》有兩個主要人物,分別是里克和奧斯卡。里克是一個賓果男孩,他一想問題就會覺得腦袋里有很多賓果球亂跳,有人叫他“小笨蛋”,但他卻認(rèn)為他是”深智商”。他的方向感很差,經(jīng)常不分左右,因此也不能走遠路。
他有時會干一些傻事,被別人嘲笑。而奧斯卡則是一個絕頂聰明的“高智商”的孩子,他知道許多知識,可恰恰因為這樣,他變得非常膽小,每天帶著一個頭盔來保護自己。這兩個特殊的孩子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卻成了一對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奧斯卡被綁架了,里克決定去救他。里克在后院中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黑影,于是大膽的跟了過去,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奧斯卡,也發(fā)現(xiàn)了綁匪。里克用他的聰明救出了奧斯卡,并且兩人通過一番同歹徒的對決,共同捉住了綁匪。
他們成了小英雄。
里克和奧斯卡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完美少年,但是他們卻能互相合作并成功,這都是他們彼此信任的結(jié)果,如果他們相互懷疑,那麼就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親密無間的合作了。
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多一些信任,少一些隔閡,那樣的話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真的很值得一讀,強烈推薦
這是胡賽尼先生繼《追風(fēng)箏的人》和《燦爛千陽》之后,第三部作品,本書依然是以阿富汗戰(zhàn)爭為背景,講述著戰(zhàn)爭帶給阿富汗人民的無法磨滅的傷痛以及流亡海外的阿富汗難民的現(xiàn)狀。
感情敘述真的是五味雜陳,酸甜苦辣盡在其中不說還還增添了好多其他感情在里面,如:瓦赫達提先生與納比,國際救援組織與戰(zhàn)爭迫害的難民。以一個普通家庭開頭,兄妹倆為主線,圍繞兄妹情,父子情,朋友情,夫妻情,同胞情……還有許多關(guān)于夢想,關(guān)于仁愛等等等等。時間跨度很大,真的真的很佩服他驚人的寫作功底,不過和前兩本書相比,感覺這本書章節(jié)太零碎,尤其中間部分,弄的我一直以為自己讀的是劇本。
記得第一次了解胡賽尼先生的作品是看了電影版《追風(fēng)箏的人》深受觸動,找了書來讀的(電影非常不錯,還原度蠻高的),然后依次讀了《燦爛千陽》和這本《群山回唱》,如果之前兩本書是黑暗到黎明,那這本書便是黎明的延展部分,像早晨八九點的太陽,星星點點灑滿了希望的光芒,這是一個全新的阿富汗~
過去的阿富汗種族觀強烈,而且女性常常被視為男人的私有財產(chǎn),社會地位底下。然而現(xiàn)在有了很大突破。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國家的命運將他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就像雨后的彩虹,相信他們對種族會有新的認(rèn)識,女性在國際上正在發(fā)揮作用,社會地位逐步提高,人們的傷口正在結(jié)痂、愈合,家園正在重建,失散的親人們正再一次聚首,愛與希望正在群山間回唱……
我開始以為這是一個告別與重逢的故事。直到讀完我才明白,人的漫長一生又怎能只有告別與重逢一件事那么簡單。這本書讀來沒有追風(fēng)箏的人和燦爛千陽沉重,大概時間的跨度消磨了苦難的深重。胡塞尼勾勒了許多的人物,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每個人背后都可以追溯出一段完整而悲壯的故事。在這些故事里總有一個閃光的人物,復(fù)雜而矛盾,這大概才是真實的人性,他們就像一個復(fù)雜而動蕩的時代。
就像阿卜杜拉,我以為他就像所有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和妹妹分離,于是開始做些不可思議的事,成就一個英雄的人物傳奇,然而沒有,他開了餐廳,和許多人一樣成了父親,作文甚至有時還是個不可理喻的父親,也得為了生活奔波,這就是生活。故事由他和妹妹分離開始,從他和妹妹重逢結(jié)束,他思念了一生的妹妹終于回到他身邊,可他已經(jīng)老年癡呆,等待了這么久,中間隔著這么多人這么多事,還以為相逢必定很感人,然而并沒有。
生活就是這樣的吧,都還不及悲傷就走向了好遠。
納比一開始的出場并不討喜的,和沙德巴格村格格不入,甚至他為了討好喜歡的女人牽線賣掉了自己的外甥女。然而,他的忠誠他對瓦赫達提的忠誠卻是令人敬佩的。這就是復(fù)雜而矛盾的人,群山似乎每個人都這般矛盾著。
在這個前途未卜的國家里,阿富汗人民在顛沛流離中艱難得生活,然而他們沒有在艱難中絕望,無論何時,都帶著愛與希望,牽掛著想念著,在這片帶給他們愛與痛苦的土地上,一年年得守護下去,就像阿卜杜拉等待著妹妹。即使最后面目全非,甚至無法相認(rèn)。但愛的呼喚終會有所回響
這本書的書評太過難寫,因為它實在太龐大了。
相關(guān)推薦
我們的目標(biāo)是為您提供最好的“登山讀后感”,節(jié)省時間的技巧是值得與好友分享的。讀后感,可以是受書中的內(nèi)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決心和理想,閑暇之余我閱讀了作者寫的作品,受益良多。?讀書后,我們應(yīng)該反思并總結(jié)我們所學(xué)到的知識和思考。...
從步入學(xué)校開始,作文就陪伴著我們,作文寫得好可以去參加很多征文活動。想要得到“完美”的作文是需要經(jīng)過反復(fù)修改的,你平常對于優(yōu)秀的作文有收集嗎?在此,你不妨閱讀一下憤怒的象群讀后感,供你參考和使用,請收藏和分享。一個陰雨連綿的上午,我翻開了那本嶄新的書——《最后一頭戰(zhàn)象》。其中一個故事《憤怒的象群...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向大家揭示一些有關(guān)"白象讀后感"的內(nèi)幕,讀完作者的作品后,大家一定會收獲許多。讀后感需要準(zhǔn)確地展示作品的核心觀點和思想,感謝大家的支持,歡迎參閱本文!...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