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jù),好的教案課件是怎么寫成的?我們聽了一場關(guān)于“觀滄海課件”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jīng)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一、導入。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
二、讀讀講講問問。
解題: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F(xiàn)在來看詩的正文。
讀兩遍后,指導學生劃分層次。要先提出問題:①全詩12行,除開頭兩行外都是寫景,說說開頭兩行的作用。②區(qū)分一下哪幾行寫實景,哪幾行寫想象之景——虛景。③寫實景中有動有靜,分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然后歸納如下: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jīng)》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zhì)樸。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鑼懞K蜕綅u。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
問:海是很難寫的,可是讀了這首詩,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感到海的偉大。這首詩究竟好在哪里呢?(虛景和實景配合得好,有實景才能使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虛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三、總結(jié)。
古人說:“詩言志?!边@首詩雖然全是寫景,但所寫的景物都是由詩人的“志”來統(tǒng)帥的。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沒有這樣宏偉的抱負,沒有這樣闊大的胸襟,他怎能寫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詩句呢?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敗了,從此中國就進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一、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lǐng)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lǐng)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一、導入 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lǐng)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钡摹皽妗弊衷趺唇忉?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
明確:滄,是暗綠色?!皽婧!庇猩?,比“大?!毙蜗?,所以不能換。
2.教師范讀后學生誦讀。
3.理解內(nèi)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芭R”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jù)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nèi)容了?
回答:到“洪波涌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里”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nèi)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xiàn)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昂椤保蟮囊馑?。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jié)構(gòu)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gòu)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chǎn)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fā):作者寫觀海的內(nèi)容到這里結(jié)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lián)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jù)“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教學總結(jié):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主要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是:
一、學生結(jié)合畫面表達的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表達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畫面。這使得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先想象再構(gòu)思,后表達的思維不到位。這一點與學生們的積累語想想思維的訓練不到位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二、學生們對古詩歌的認識還很粗淺,甚至是基本的律詩、絕句的格式都不知曉。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這一點也和學生們剛剛接觸到詩歌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三、這節(jié)教學實踐活動中,還表現(xiàn)出學生們對詩歌的朗讀不夠深入。學生們的個性化朗讀與朗讀體驗表現(xiàn)得不好。
因此,在今后的詩歌教學活動中還應更多的去培養(yǎng)學生們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 ——為學生們打開一扇思維的窗,去走近詩人的心田;還應該多朗誦,多學習詩歌的基礎(chǔ)知識。
最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再次體味曹操的詩作《觀滄?!罚骸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又有新的感悟。
回想我也曾有幸“東臨碣石,以觀滄?!?。晨白時,站在臨近碣石的金山嘴上觀看日出。只見東方海平線放出紅光,接著紅日水上水下相接,瞬間躍出海面,萬道霞光,極為壯觀。當紅日升高時,有人舉起手高叫,快拍照!快拍。一看,原來是想拍手托太陽的,引來一片歡笑和模仿。一天晚上坐在臥床上,突見月亮升起,逐漸高離海平面,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靈感一動,何不看看月出。第二天晚上提前了一刻鐘靜候,果然看到了平生從未見的奇景。只見東方銀光逐漸增大增強,一輪圓月緩緩騰出,銀波萬里,尤其是跳離水面一霎間更是攝人心魄,仿佛巨大的夜明珠照亮海空,真是“幸甚至哉”也!然而,從未見旅游宣傳“看月出”,實在是疏忽,或明知不宣,乃失策也!而曹操卻觀得細微,遙想當年必看了日出月出,寫下了如此壯麗的詩篇!由此,不禁想到,秦皇、漢武、魏武、唐宗、康熙、乾隆都到過此海邊,得到后世最不公正評價當數(shù)誰?!
同樣都是中華民族杰出的貢獻者,為何評價卻是天壤之別?!我看,是評論家太“吝嗇”、太“正統(tǒng)”、太“保守”了,歷史上的評論家就不去說他們了,而在現(xiàn)代文明的熏陶下,我們的評論家還是在引經(jīng)據(jù)典,追究細枝末節(jié),而不從現(xiàn)代的眼光,看大的方面,“暴君”、“奸雄”不離口,未免引人萬分感慨和不解!
1、理解詩歌內(nèi)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誦讀詩歌,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全詩由哪個字統(tǒng)領(lǐng)?
明確:交代了詩人登臨的方位、地點、目的,由“觀”統(tǒng)領(lǐng)。
2、詩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寫之景有哪些特點?
3、詩歌最后說“歌以詠志”。曹操想借用這首詩表達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北磉_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抱負以及博大的胸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本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滄海”的壯美景象是如何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
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1、背誦《觀滄?!贰?/p>
2、收集古今中外的詩歌名句,將其整理歸類,并探討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方面:說教材
《觀滄海》是省編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展現(xiàn)的是幾位作者對生命的不同體驗。《觀滄?!肥且皇坠朋w詩,主要寫了曹操登上東邊的碣石山上去觀看大海。表達了曹操的雄心壯志、博大的胸懷、遠大的抱負。
第二方面:說目標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
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揣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2、寫實與想象。
3、教學方法: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遠大的志向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方面: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采用的學習方法是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第四方面:說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預計用時3分鐘。
我設計的導語是當你面對大海時,你想干什么呢?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huán)節(jié)2作者簡介預計用時2分鐘。
地——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字——孟德,小名阿瞞。封號——魏武帝。成就——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短歌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
環(huán)節(jié)3朗讀預計用時15分鐘。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睘橐龑W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教師以多媒體展示名家范讀,之后學生齊讀、自由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以讀代講,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環(huán)節(jié)4背景介紹預計用時3分鐘。
在公元22019年,曹操在北征烏桓勝利后。凱旋而歸的路上,帶著豪邁的情懷,登上了碣石山,以歌言志,抒發(fā)了博大的情懷
想象:請學生閉上眼睛想:此時你就是曹操,你剛打敗了袁紹的殘余部落,打敗了烏桓,在回來的途中你經(jīng)過了碣石山,面對波瀾壯闊的渤海,你想做些什么?
明確:認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北方,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靜,大海這種(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實寫照。
環(huán)節(jié)5研討分析預計用時15分鐘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睖婧?,即大海。也就是觀看寬闊無比的大海。詩人登上東邊的碣石山上去觀看大海。
教師:此時的曹操所向披靡,得勝而歸躊躇滿志,意氣昂揚,雄心勃勃,氣吞山河,一副得志的形象。哪個同學能從神態(tài)方面來扮演一下曹操在觀看大海這種“得志”的形象。(學生扮演,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意氣昂揚、氣吞山河”的氣勢)cnsjbj.cn
2、從剛才的扮演來看可知,此時此刻的詩人在觀看大海?我們從詩歌中那個字可以知道?(觀)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學生可能回答:海水、山島、樹木、百草(可能還有日月、星漢)
教師:同學們你能把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景物畫下來嗎?(兩個學生完成,一個描繪,一個畫;肯定學生的個性發(fā)言,表揚學生的多才多藝)
3、從剛才同學們描繪的畫面我們知道:海水、山島、樹木、百草是詩人所看見的;而日月、星漢是詩人所想象的。在詩歌中的那個詞語我們能看出來?學生:若教師:“若”仿佛、好像的意思,是詩人想象出來的,不是真實的圖景,是虛景。卻寫出了一副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那種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的壯觀景象。
4、教師:這里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為什么?(想象、夸張)
5、請同學們在讀詩歌,看看那些是寫景的句子;那些是抒情的句子;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感?
教師明確:寫景的句子: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抒情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環(huán)節(jié)6課堂總結(jié),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梳理總結(jié),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tǒng)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幫學生確立遠大的志向
環(huán)節(jié)7布置作業(yè),預計用時2分鐘。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課下搜集有關(guān)曹操的資料,寫一篇對曹操有關(guān)人物介紹及評論。
好處: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發(fā)揮學生想象力,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
交流點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結(jié)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
向東進發(fā)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高聳陡立。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就用歌唱來暢抒心中的情懷吧!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交流點撥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交流點撥
這首詩寫出了3層意思。
第1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2層(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實景)
第3層(9~12句):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想象)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形象的?
交流點撥
(1)“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2)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將北征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原解除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三)深層探究
1、如何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币痪??
交流點撥
“東臨碣石,以觀滄?!?,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坝^”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是詩的線索,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
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聯(lián)想日月星辰這些自然界偉大的景象,全離不開大海的懷抱。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著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展現(xiàn)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氣蓋世的英雄形象。
3、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借助了什么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交流點撥
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博大的胸懷,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四)熟讀成誦
幼兒園教案《最新觀滄海課件熱門》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教案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觀滄海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自己講的課學生們愛聽,能學習的更好,一般來說,提升學生的效率最好是準備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根據(jù)你的需要,小編精心整理了觀滄海課件教案集錦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教學...
教師生動的課堂,要求課前就要做好準備,教師要教案才能讓教學計劃按步驟推行,教案能幫助教師靈活開展教學活動。如何寫教案才能達到教學效果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推薦你不妨讀一下觀滄海教學教案,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所以,你是否知曉幼師資料到底是怎樣的形式呢?以下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海鷗課件》,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