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混合運算》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jù)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shù),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五單元混合運算。(板書課題:5.混合運算)
二、復習舊知。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看大屏幕(課件),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們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誰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看來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理解的很透徹。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實,數(shù)學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只要你們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就能從舊知識中發(fā)現(xiàn)并學到許多新知識,不信,你們看這道題(板書:7+4×3),觀察一下,與上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當他們遇到一起的時候,你們應該怎么辦呢?請同學們拿出本子試著做一做。
2)讀一讀
同學們想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嗎?(想)請打開書48頁,對照48頁的脫式計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對不對。做對的同學就在旁邊為自己畫上一個大大的笑臉,以示鼓勵。做錯的同學,認真觀察,找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并在旁邊改正過來。
(學生獨立看書并更正)
3)說一說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說說正確
的計算順序)
4)做一做
我們知道了當加和乘遇到一起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那么,當減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時候呢?請同學們再試著做一做這道題。(課件顯示:15-10÷5)
(學生試做)
5)說一說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說說正確的計算順序)
6)議一議
同學們知道了當乘加在一起時,先算乘后算加;當減除在一起時先算除后算減,那么這些算式你們知道他們的運算順序嗎?
(課件顯示10道不同級的混合運算算式,請同學們說運算順序)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算式的.運算順序,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討論)
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7)讀一讀
我們打開書,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學生自讀兩遍,齊讀兩遍)
8)講一講
現(xiàn)在,誰能告訴老師,我們下次再遇到這樣的算式,該怎么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法),那么,我們再來看這道題,先算什么?(4×3=12),再算(7+12=19)(同時提醒注意事項)
9)練一練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會了)老師現(xiàn)在要考一考你們,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課件顯示)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數(shù)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你們看(課件顯示)我們把昨天學的知識稍微變動一下,就成為了我們今天所學的新知識 ,如果老師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再添加一個小括號,它的計算順序又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你們說,神不神奇?(神奇)其實,數(shù)學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正等待著你們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吧!同學們。老師期待你們更精彩的表現(xiàn)。下課!
板書設計:
5.混合運算
7+4×3 先算乘、除法
=7+12 后算加、減法
=19
教學目標:
1、體驗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jù)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shù)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shù)據(jù)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shù)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shù)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shù)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shù)人數(shù),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shù)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shù)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jù)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shù)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shù)最少。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
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2)根據(jù)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shù)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shù)最少。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
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頁例4,練習三的第 4~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括號在運算式題中的作用,進一步掌握式題的運算順序。
2.通過給應用題填條件、補充問題的練習,為后面教學兩步應用題做準備。
教學重點
掌握有括號、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運算。
教具準備
復習兩步計算式題的小黑板(將練習三的7、8題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下面的復習題:
7×4+25 7×4—25 52—4×7
63÷9+5 63÷9—5 8—48÷8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最后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
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出示例4.
教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這兩個算式里都有括號.)
教師:兩步式題里有括號,計算時應先算什么?(應先算括號里面的)
教師:對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左邊的式題,教師可邊指名說脫式運算的過程邊板書.強調先算括號里面的和書寫格式應注意的事項.
右邊的式題,可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注意訂正.然后讓學生齊讀教科書第10頁例4上面的法則,并指名復述。
2.做教科書第11頁“做一做”的習題.
(1)第1題,讓學生自己做。做之前,先提示學生想一想有括號的式題先算什么.教師巡視,注意運算順序、書寫格式和每一步運算結果是否正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輔導。
(2)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做之前,先讓學生想一想運算順序再做,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在訂正時有針對性地解決。
教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含有減法和乘法運算,都是減法運算在前、乘法運算在后,題里的數(shù)據(jù)也相同,)它們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一個有括號,一個沒有括號.)
教師: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它們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運算的結果相同嗎?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盡量讓在做題過程中出錯的同學發(fā)言,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運算順序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通過剛才兩道式題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道題里的數(shù)據(jù)和運算符號都相同,只是一個有括號,一個沒有括號,從而導致了運算順序和運算結果的不同。
課間活動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三的第4~8題.
1.第4題,先讓學生想一想先算什么,然后再做.做完之后,自己檢查運算順序和計算結果對不對.訂正時,讓兩個學生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從而加深學生對括號的作用和運算順序重要性的認識.
2.第5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最后集體訂正.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做.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各題的運算順序.
4.第7題,先讓學生自己做.做之前,教師要說明題意,并鼓勵學生想出幾種不同的填法.教師巡視,看一看學生填出了幾種不同的問題,有沒有不正確的填法.訂正時,要讓填錯的學生說出自己是怎么填的,為什么不對,錯在什么地方.
5.第8題,與第7題有些不同,可填的條件有很多,只要符合題意就行.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幫助.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xù)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shù),一撇的左邊寫除數(shù),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shù)下面寫除數(shù)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后是余數(shù)。
也就是:4……商
除數(shù)……413……被除數(shù)
12……43的積
1……余數(shù)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shù)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shù)。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shù)換成16,除數(shù)不變,商是4,除數(shù)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shù),相當于余數(shù)是0,表示沒有余數(shù)。
4
416
16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jù)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余數(shù),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jù)學生反饋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shù)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4……商
除數(shù)……413……被除數(shù)
12……43的積
1……余數(shù)
教學內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P31頁例4,練習七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今天,讓我們一起到兒童商場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題圖。
問:你們瞧,這個柜臺里有什么?
學生觀察主題圖后回答。
【設計意圖】:把學生帶入商場,身臨其境,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學例4。
(1)、出示情境圖:從他們的議論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里面的數(shù)學問題。
(3)、小明想買5輛小汽車。,應該付多少錢?
引導學生得出:12÷3=4(元)是求1輛小汽車多少錢。因為要知道小明買5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必須要先知道1輛小汽車多少錢。
(4)、鼓勵學生再提出問題。
2、小結: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匯報的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引發(fā)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1題。問:要完成這道題必須先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利用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能根據(jù)鐘面,計算經(jīng)過時間。
3、在回顧時、分、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實踐的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熟練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三、教學難點:
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接近正時的時刻 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復習課,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鐘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們復習什么?板書:時分秒的復習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關于時分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同桌交流一下,回憶不起來的可以翻一翻書。
(二)梳理內化 提煉方法
全班交流,師隨機引導,并適時板書
(1)鐘面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秒針走一個小格是1秒。
(2)時分秒的關系 1時=60分,1分=60秒。
(3)1時多長?1分有多長?1秒有多長? 老師還知道,發(fā)電廠1秒鐘發(fā)的電,可供一戶家庭用三個月。你有什么感想?
(4)會讀鐘面上的時刻 指一生結合鐘面講讀法,再指一優(yōu)生結合鐘面講時針不好確定時的讀法。
(三)分層練習 提高能力
1、同學們學會了這么多時分秒的知識,下面老師要考驗大家,能不能利用學過的知識靈活解決問題,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1) 3分=( )秒 4時=( )分 120分=( )時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時40分=( )分
做在練習本上,指生讀答案,選1題說說是怎么想出來的
(2)數(shù)學書94頁第11題(現(xiàn)場反饋)
(3)數(shù)學書94頁第12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大家拿出鐘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撥一個時刻,另一人快速讀出來,然后再交換角色。
3、小麗同學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自從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她專門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指生讀。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用盤秤測量西瓜和蘋果的情境圖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然后通過稱食鹽和雞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購物時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對千克和克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jīng)歷感受并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yǎng)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方法:
實踐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
課件,兩種盤秤(單位分別為:千克、克),雞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兩袋食鹽,1角硬幣若干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討論,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去或陪家長去買東西的經(jīng)歷,然后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我們常用的稱物體質量的秤。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臺秤、電子秤、磅秤等,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師現(xiàn)場出示兩種臺秤,教師啟發(f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臺秤的不同之處,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的兩個單位:克與千克,提示克與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并指出,“同學們的觀察非常認真,發(fā)現(xiàn)了不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嗎?”(5分鐘)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以直觀觀察方式讓學生參與,體會學習樂趣。)
二、自主探索,反饋交流,掌握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9頁稱西瓜和蘋果的兩幅圖,學生回答哪個重?哪個輕?各重多少?教師質疑,3小于200,但西瓜卻比蘋果重,為什么?學生體會主要是單位不同。
教師展示魔術包,出示幾塊糖果,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稱上,學生注意觀察指針,不怎么動?說明什么?啟發(fā)學生了解糖很輕,把一袋掛面放到臺秤上,指針動了,說明這袋掛面很重,有多重呢?學生觀察回答,再通過包裝袋上的標注,了解這袋掛面重1千克。
接著,同樣方法稱兩袋鹽,教師再從魔術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為止,讓同學們讀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為單位的臺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師提問:“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關系呢?”領讀一遍,語調放慢,突出單位的不同,并板書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指出,1枚1角的硬幣大約重1克,下面每個同學來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學生自由說一說生活中重約1克的物品(一粒紐扣、1?;ㄉ埂#?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三、鞏固拓展,提升發(fā)展。
活動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拿出1個雞蛋和15個雞蛋,學生討論,1個雞蛋多重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15個雞蛋呢?然后,請同學們先掂一掂,感覺一個雞蛋有多重,再估計它大約是多少克?再稱稱看是多少克。教師追問,那1千克估計有多少個雞蛋呢?你是怎樣想的?(師生交流),教師稱出1千克雞蛋,和大家一起數(shù)一數(shù)。
活動二:由學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計一下有多少塊?再一起數(shù)一數(shù),是否和估計的一樣。(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培養(yǎng)學生估計意識。)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
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驗證。
3、練一練第3題。
同桌交流討論,選合適的質量單位填空。重點交流填寫理由。(10分鐘)
五、歸納總結。
教師啟發(fā),由同學們歸納出所學的知識。(5分鐘)
六、板書設計。
認識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
測量較重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千克”做單位。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的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提示: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混合運算已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用小括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困難不是很大。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購物”的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按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計算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說說運算的順序。
課件出示課堂活動:64÷8+32 80-5×9
說說這兩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2.小明是個粗心的孩子,他在計算15-6×2時,得到的結果是18,你知道他在計算時犯了什么錯誤?
讓學生討論,指名回答:運算順序是錯的,他先算減法,再算乘法。
追問:對于15-6×2,如果要先算減法,有辦法?(添上小括號)
3.揭題: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尋找新知識的生長點,提出問題,引出本課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說說圖上所能看到的數(shù)學信息?
生:阿姨買了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樣的兒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成人衣服一件120元。一件兒童衣服多少錢?
師: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購物的情景,讓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3、全班交流。
(1)指名說分布算式,教師板書
207-120=87(元)
87÷3=29(元)
(2)師: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這道題先進行什么計算,再進行什么計算?
生:第一步求出的是3件兒童衣服的錢,第二步求的是1件兒童衣服的錢。
生:先算減法,再算除法。
(3)讓學生匯報自己列出的綜合算式,教師板書
207-120÷3 (207—120)÷3
師問:要求一件兒童衣服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小組討論)
生:必須先求3件兒童衣服的錢。
師:207—120÷3 這樣列式能先算出3件兒童衣服的錢嗎?要求3件兒童衣服的錢應先算哪一步?
生:不對。
師:怎樣才能先算207—120?這里要先算減法,列綜合算式時必須在減法這部分添上小括號,因為數(shù)學上有個規(guī)定: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所以(207—120)÷3是對的`。
師:這個括號起著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4、完成試一試教材61頁。學生獨立計算,指定兩人板演。
提問:這兩道算式里都有括號,都要先算哪一步?
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發(fā)現(xiàn)矛盾,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解決矛盾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練習
1、說說運算順序。(80-25)×8
2、第62頁課堂活動2題。
3、計算:(34+22)÷7 25×(34-26)
四、達標反饋
1、比一比,看誰算的對。
35÷(21-14) (51-43)×7
2、找朋友,連一連。
3、一袋開心果有60顆,要想分給7個人,每人分9顆,還差多少顆?
五、課堂小結
師:說一說,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的。
師:要是沒有小括號呢?
生: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師:計算時要先理清順序,再仔細計算。
六、布置作業(yè)
1、把下面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
51-43=8 8×7=56
2、第62頁練習十五1—3題。
3、三年級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如果每排坐8人能坐幾排?
板書設計:
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分步:207-120=87(元)
87÷3=29(元)
綜合算式:(207-120)÷3………………必須加小括號
=87÷3
=29(元)
答:一件兒童衣服29元。
(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相關推薦
教案課件既關系到教學步驟,也關系到教學的課程標準,每位老師都要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是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改進的重要工具,我們需要從哪些角度來寫教案課件呢?我在教育網(wǎng)站上看到一篇關于“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的文章內容翔實,這個網(wǎng)頁很有用所以請務必加入收藏夾!...
小學數(shù)學整體而言是最簡單的,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就不一定了,身為小學的數(shù)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興趣自已動作操作,并與同桌交流,教師需要提前把教學教案給寫好!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參考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呢?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1、進一步鞏固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和理...
一名合格優(yōu)秀的教師在任何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必須要具備的素質。教案可以提供給老師更優(yōu)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如何才能寫出脫穎而出的教案呢?以下由我們?yōu)榇蠹揖恼淼摹瓣P于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主題欄目精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敬請訪問。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好的教案是教師的好幫手。通過教案可調整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怎樣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于是,編輯為你收集整理了最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需要有能力來保證課程的順利開展,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好教案有哪些關鍵要點呢?我們的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關于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