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集體活動方案。
游戲作為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幼兒園游戲有益于發(fā)展幼兒的潛能,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教師要注重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和室內活動區(qū)的創(chuàng)設。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兒園游戲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后的集體分享》,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個別化學習活動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根據主題內容,結合幼兒興趣需要、發(fā)展水平等提供發(fā)展不同能力的區(qū)域內容和多種富有價值的、趣味性的操作材料,讓幼兒以獨立思考或同伴合作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索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幼兒能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產生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現。如果教師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尤其在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若教師把握契機就能有效幫助幼兒感受成功、提升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教師和幼兒一起分享的內容和方法可以有很多,以下和大家交流個別化學習活動后的集體分享。
在分享中激發(fā)興趣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會有這樣一種情況,部分幼兒常常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專攻”幾個活動內容,而教師既想尊重幼兒意愿,滿足其興趣和發(fā)展的需要,又想鼓勵他們參與其他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活動內容,以獲得不同的體驗。很多時候教師往往處于兩難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想讓幼兒自己萌發(fā)“到處玩玩”的想法也不難,教師可以把握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發(fā)現“玩過和沒玩過是不一樣的”。
小馬小心翼翼地拼著地圖,關注著地圖上的各種信息。一會兒,他開始動起來,一邊對照小地圖,將小卡片插入大地圖中,一邊念念有詞“原來臭豆腐是湖南的小吃呀”……活動結束,小馬已知道很多小吃和少數民族的“秘密”了。于是,“分享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小馬做小老師,和同伴互動,小馬說出一種食物,小朋友猜測該小吃是什么地方的特產。剛開始,小伙伴們還能游刃有余地回答“椰子是海南島特產”“小籠包是上海特產”……慢慢地,聲音越來越小,搖頭的孩子越來越多。當小馬準備繼續(xù)介紹“肉夾饃是陜西有名的小吃,臭豆腐是湖南小吃……”時,我及時叫停:“等一等,還有很多小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吧,你們瞧,去過和沒去過一個地方到底不一樣?!?/p>
我一方面借同伴成功的經驗讓幼兒發(fā)現游戲的樂趣,一方面保留懸念,引發(fā)幼兒自我探究的欲望。一張有創(chuàng)意的樹葉粘貼畫,一個絕美的舞蹈動作一點小精彩、小成功,都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到處去看看”……可見,激發(fā)興趣是引導幼兒參與個別化學習活動各內容的關鍵要素。
在分享時適切地“教”
為了遵循讓幼兒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出現了不敢“教”的現象,擔心自己的“教”會束縛幼兒的手腳。為了不“教”,有時教師會圍繞幼兒出現的問題轉很多“圈”,可是仍然還是沒能將問題講清楚,反而漸行漸遠,使幼兒越來越糊涂。其實,時機合適時,教師可以用一句很簡單的指導語令幼兒豁然開朗,記憶深刻,這樣的“教“何樂不為呢?
分享時,卓然笑瞇瞇地向我們介紹紙漿的做法:“第1次,我們攪拌20圈,餐巾紙變得這么??;第2次,我們又攪拌20圈,餐巾紙變得更小了……”卓然介紹得很清晰,可我發(fā)現,她記錄時將第1次的“1”和20圈的“20”寫在一起,如果不聽她的介紹,我們會以為是“120”。于是,我先夸獎卓然“介紹得真清楚”,然后邊說邊拿出卓然的記錄紙給大家
看,“如果在‘1’和‘20’中間加個頓號,就可以更清楚地展示怎么做的過程和結果了。”
面對幼兒的記錄,我沒有讓同伴想想“如何用最簡單的辦法分開‘1’和‘20’”,而是一邊說一邊直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合適的機會、直觀的記錄、簡練的語言讓幼兒印象深刻,我的這種“教”自然無痕,就在說說、聊聊中,不經意地讓幼兒掌握了方法。事實證明,幼兒快樂地接受了我的建議,他們在后面記錄時也會充分運用這個方法,而且能觸類旁通,使用同樣的方法解決相似的問題。如需要記錄成兩行時,他們會將紙對折,然后清晰地將記錄紙分成兩列……
在分享中及時釋疑
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多人嘗試都不成功,那么該問題就會成為共性問題。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提出疑問,組織大家共議,這樣的分享會讓幼兒的經驗、思維不斷碰撞,最終獲得不同的認知經驗。
存存和億凡在研究火箭,并分別選擇了不同的火箭筒制作起來。他們先在火箭筒下面用橡皮筋箍個保鮮袋,在火箭筒上面套個火箭頭;再往筒里吹氣使保鮮袋漲起來;最后用力一拍保鮮袋,火箭頭就飛出去了??墒牵啻螌嶒灪?,存存和億凡都不滿意自己火箭發(fā)射的高度。大家發(fā)現他們火箭飛不高的關鍵原因是因為橡皮筋箍著保鮮袋的地方漏氣了。于是,我組織孩子們討論“這是為什么”。億凡向小伙伴們求助“怎樣讓箍保鮮袋的地方不漏氣”。大家紛紛想出了辦法,如用橡皮筋多箍兩圈;箍好橡皮筋再檢查一下,將保鮮袋稍稍拉出來一點;用粗一點的橡皮筋;箍好橡皮筋后再用透明膠裹一圈……大家的辦法都是為了讓火箭飛得更高。于是,我又提出新的問題:“除了將橡皮筋箍牢,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火箭飛得更高?”孩子們馬上將平時的經驗遷移過來,有的表示要增加吹氣量,如用打氣筒給保鮮袋充氣;有的表示要減輕火箭頭的分量,可使用不同材質的紙做不同大小的火箭頭……討論中孩子們以圖加文的形式將需要收集的材料一一記錄下來,如不同大小的袋子、不同粗細的橡皮筋、不同的火箭頭等。
最佳答疑時機也是助推幼兒發(fā)展的最佳時機,為了幫助幼兒在實踐中解答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投放材料。此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一起參與收集各種材料,讓他們成為個別化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幼兒再次探索、創(chuàng)造,學習的熱情會因為成功而再次被激發(fā)起來。
在分享時落實主題活動的目標
個別化學習活動除了能滿足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還能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fā)展,有效落實相關主題活動的目標。
東旭和三個女孩來到小舞臺,女孩們一致要求:“東旭,你放音樂。”這對于超愛跳舞的東旭來說真是一種煎熬。當女孩們跳起《阿拉木汗》時,他再也忍不住了,拿起小鈴鼓在一邊自娛自樂。沒想到,他的鼓聲很受女孩歡迎,女孩們叫起來:“東旭,一起跳吧!”東旭激動地敲著小鼓,在女孩中間舞蹈!我發(fā)現:東旭的小鼓敲到哪個女孩身邊,女孩就笑得更燦爛,跳得更美。前期活動中,孩子們已學會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如墊步、三步一抬等,但自創(chuàng)動作較少。分享環(huán)節(jié),我先請他們展示,請大家說說“發(fā)現什么刀。大家發(fā)現:“他們好像在比誰美!刀就這個話題,我順勢而為:“女孩什么時候最美?男孩怎樣表示自己很帥?”拋媚眼、摘葡萄時女孩很美,彈冬不拉時男孩很帥。孩子們將少數民族的風俗和舞蹈動作聯系起來,我請孩子們用動作一一展現。最后,我適時總結:“少數民族喜歡把生活中的事情、有地方特色的東西用動作表示出來,變成他們的舞蹈,如蒙古族的騎馬舞、傣族的孔雀舞等?!?/p>
幼兒嘗試將各少數民族的舞蹈和他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舞蹈動作,表現各民族的舞蹈。小舞臺既能讓幼兒不斷豐富舞蹈動作,也能讓幼兒充分感受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事實上,每一個主題活動都有其核心經驗,作為教師要善于把握大方向,讓幼兒在一個個小活動中、一次次操作中、一件件小事中逐漸發(fā)展、逐步完善,豐富各種經驗、發(fā)展多種能力、最終在情感上得到升華,落實主題活動的目標。
對我而言,每次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種享受,幼兒常會給我?guī)砀鞣N驚喜,令我發(fā)現活動中無處不在的精彩,我也會驚嘆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就是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魅力。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擴展閱讀
個別化學習活動給予幼兒更多感受、體驗、探究和發(fā)現事物的機會,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而這些學習品質正是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一、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興趣
興趣是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搜集科學家的故事、發(fā)明小趣事等,組織和開展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前期準備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興趣。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開始前,有的幼兒講了愛迪生孵雞蛋的故事,其他幼兒覺得很可笑。但是,當他們發(fā)現正是因為愛迪生敢于做別人眼中可笑的事情,敢于通過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才取得最終的成功時,幼兒的創(chuàng)造興趣被激發(fā)了出來,躍躍欲試地想要像科學家一樣發(fā)明新玩具。
此外,在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往往無法對失敗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因此,教師可以在活動前開展相應的分享和討論活動,幫助幼兒在交流中認識創(chuàng)造活動的意義和價值。
二、重視幼兒的發(fā)現與質疑
教師往往根據一天的觀察重點與幼兒進行交流,通過幼兒外在的行為表現,如材料的使用情況、活動過程的記錄等,評價幼兒的活動表現。這是一種將知識、技能作為教育目的的思維方式,它把創(chuàng)造的結果作為唯一的標準,追求教育的及時效益,忽視了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體驗。知識、技能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載體,但不應該作為幼兒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教師應該關注幼兒的創(chuàng)造過程,重視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重視幼兒的發(fā)現與質疑,并進行適當的引導。
在閱讀《有趣的力學》這本書時,大班幼兒產生許多疑問,如輪胎、鞋底為什么有花紋?于是教師在科學探索區(qū)創(chuàng)設了“滑物游戲”,幼兒可以自主選擇不同材質的小球在粗糙程度不一的坡面上進行實驗。
陽陽拿著記錄表遲遲沒有動手,他問我:“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嗎?”
“當然可以,老師也想知道你如何記錄自己的猜想?!蔽一卮稹?/p>
陽陽開心地說:“我覺得在光滑坡面上的小球跑得快,像飛機一樣;在粗糙坡面上的小球跑得慢,像一只慢吞吞的小烏龜?!庇谑?,他在記錄表上分別畫了一架小飛機和一只小烏龜。
由于材料不平整等原因,實驗結果與陽陽的猜想截然相反,但是他覺得他的猜想是對的,因為他所有的生活經驗告訴他光滑坡面上的小球跑得更快。當我發(fā)現陽陽的質疑后,我對他說:“如果你覺得你的猜想沒有錯,那我們再用其他的材料試一試,看看結果會有什么不同?力于是,他開始使用各種材料不斷嘗試,最終證明了自己的猜想。
幼兒參與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到幼兒的新想法、新發(fā)現以及質疑,并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中組織幼兒分享自己的觀察過程和結果,交換學習經驗,讓幼兒通過分享掌握更多的記錄方法,如有的幼兒想到用坦克、時針等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用劉翔跨欄、水流等圖片表示速度很快。
在用心觀察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表現的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幼兒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獨特見解和特殊的行為表現。在幼兒眼中,創(chuàng)新并不一定是實物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他們更愿意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讓創(chuàng)新變得更有趣,而教師需要做的往往只是以平等的姿態(tài)關注幼兒在學習中的想法、發(fā)現以及質疑。
三、賦予幼兒“出錯”的權利
教師應扮演玩伴的角色,尊重、觀察和理解幼兒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出現的行為,給予幼兒信任,與幼兒一起分享秘密和困難,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不應該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幼兒的想法及行為,應肯定和接受幼兒的奇思異想,賦予他們“出錯”的權利,讓他們可以大膽地創(chuàng)造。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滑物游戲”中,實驗前,菲菲認為粗糙坡面上的小球比光滑坡面的小球跑得快,于是她在記錄表“實驗預測”一欄中的光滑坡面旁邊畫了個哭臉,在粗糙坡面旁邊畫上了笑臉。接著菲菲拿起兩個相同大小的塑料球做實驗,實驗結果卻是光滑坡面上的小球跑得更快,于是她便改變了先前的實驗猜想。
在仔細觀察菲菲的行為后,我首先向她詢問實驗的結果,并與她一起討論其他幼兒對實驗結果的可能猜想及其猜想的依據,幫助她逐漸認識到實驗猜想不等于實驗結果,鼓勵她敢于承認自己的猜想錯誤。經過我的引導,菲菲主動與其他幼兒分享了自己原有的實驗猜想和依據,并對記錄表中的實驗猜想進行了修改。
幼兒害怕出錯,怕被他人嘲笑,所以他們往往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猜想錯誤,長此以往,幼兒將會喪失質疑和求異的愿望,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隨之減退。因此,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變化,認真分析行為改變的原因,以寬容的態(tài)度打消幼兒的顧慮,引導他們大膽嘗試,不怕出錯,敢于闡述自己的猜想,并愿意與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起來。
四、支持幼兒的創(chuàng)新
幼兒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支持與引導。當教師發(fā)現幼兒在個別化學習過程中遇到學習困難時,應該擺脫傳統(tǒng)機械式傳輸教學模式的束縛,通過個別交流和指導支持幼兒的創(chuàng)新活動,引導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陽陽各方面能力發(fā)展都比較好,生活經驗也很豐富,他平時還很喜歡閱讀,從書中獲得了很多知識,所以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他總是堅持自己的猜想。然而由于材料的偏差,科學實驗的結果往往受到影響,甚至與事實相反。
在“滑物游戲”的實驗過程中,陽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肯定小球在光滑坡面上一定比在粗糙坡面上跑得快,并且他已經完全掌握了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他甚至考慮到小球放置的起點位置、時間、速度等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于是,他不斷嘗試排除這些影響因素,然而光滑坡面上的小球還是比粗糙坡面的小球跑得慢,這令陽陽感到很困惑。
自由活動時,我和陽陽聊起了實驗,他堅持自己的猜想沒有錯,認為問題可能出在材料上。
“你怎么樣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呢?你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刀我問道。
他想了一會兒,說:“如果用水滴的話就簡單了,光滑坡面一定比粗糙坡面滑得快!刀
我鼓勵他動手驗證自己的新想法,并與他一起準備實驗。實驗中,他發(fā)現水滴的多少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又開始尋找更適合的容器,量杯、礦泉水瓶等。最終,他發(fā)現滴管最符合他的實驗要求,而且能既方便又準確地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懂得鼓勵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此外,對于幼兒自發(fā)的創(chuàng)新活動,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并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間和材料,從而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活躍其思維,變換其思考的角度,不斷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個別化學習活動在提升幼兒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尊重幼兒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的差異性,鼓勵幼兒采用新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理解幼兒技能與能力的不足,支持和引導幼兒的創(chuàng)造活動。久而久之,幼兒的創(chuàng)造品質——戰(zhàn)性、好奇心、冒險性、想象力等被激發(fā)出來,幼兒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當游戲結束時,有的孩子滿足,有的孩子遺憾,有的孩子盡興,有的孩子意猶未盡……于是,教師便組織孩子圍坐在一起交流和分享在游戲中的經歷與體會?;蛟S,因為是“經常做的事”,所以“如何組織一場高質量的交流與分享活動"便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
記得有一年,我還曾專門撰文提煉了教師在組織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活動時的幾個關鍵點,如在內容上應“捕捉閃光點”“聚焦矛盾點”和“詮釋未知點”;在組織實施中應多鼓勵幼兒“說自己的事”,多引導幼兒表述游戲的過程,讓幼兒“弄懂別人的事”,多創(chuàng)設機會讓幼兒“有話大家說”
然而,這樣的建議真的有效嗎?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教師圍繞著游戲中自己的經歷來組織“交流與分享”活動,會忍不住對那些沒有被“眷顧”的孩子充滿記掛:這些孩子的游戲過程快樂嗎?他們有哪些經歷和想法呢?
很多時候,我們看著教師緊抓著一個幼兒在游戲中的片段經歷,不停地以此提示和啟發(fā)其他孩子,生怕孩子們錯過學習機會,心急火燎地去引申和拓展課程,心里免不了感慨:教師如此辛苦施教,卻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教育理念。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教師頭頭是道地分析著幼兒的游戲經歷,振振有詞地闡述著今天“交流與分享”內容的必要性,更多的擔心涌上心頭:教師是否更應該去思考“交流與分享”的有效性,去驗證今天所交流的內容對之后游戲的影響?教師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更多地去思考明天、后天乃至下一周的游戲進程?
很多時候,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環(huán)節(jié)背后充斥著大量的成人思維。大家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是教育者,有責任讓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富有意義。于是,這個環(huán)節(jié)便被教師預設為推廣信息、梳理問題和提升經驗的平臺。
但是,我還在糾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以教師的身份來組織活動呢,還是應該繼續(xù)擔當游戲中那個“年長一點的玩伴”呢?
我的腦海里不斷回放出童年時的經歷:每天和同伴們一起在弄堂里瘋鬧,直到晚飯時間即將來臨,爸爸媽媽發(fā)出“好回家了”的指令后,我們的游戲才會收場。滿頭大汗的我們一邊往家走,一邊還意猶未盡地與同伴絮叨:“今天我贏了三次,你才贏了兩次!”“今天你賴皮,我做木頭人的時候你偷看過的!”“我的沙包有點破了,你能叫你媽媽幫我補一補嗎?”“明天我們叫上×××一起來玩,好嗎”……
我忽然醒悟。這,不就是孩子間自發(fā)產生的“交流與分享”嗎?我們聊的話題未必都“高大上”,交流的內容也始終圍繞兩個方面:今日的游戲結果和明日的游戲計劃。這些交流與分享的話都是我們想說并能說的。
有一次,在一個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活動中,一個男孩眉飛色舞地介紹說:“今天我是小記者,想好了三個問題要去采訪娃娃家的媽媽,可能她在忙,我敲了兩次門她都不開門,后來我就一腳踢開娃娃家的房門,她沒辦法就接受了我的采訪。我問了她……我還問她……”記得當時教師面對始料未及的男孩“踢門闖家”的情節(jié)沒有一絲尷尬,不僅機智地幫助孩子理清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事后還欣慰地說,還好有“交流與分享”環(huán)節(jié),不然都不知道孩子還有這樣的游戲情節(jié)呢!
可見,幼兒本身其實并不在意自己的介紹是否精彩到位,也從不衡量自己的講述對別人是否有借鑒意義。在“交流與分享”環(huán)節(jié)中,他們紛紛舉起自己的小手,踴躍地想要表達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相比而言,他們更希望從教師那里獲得說話的機會。因此,倘若教師真能將“滿足幼兒的交流愿望”“在分享中了解幼兒做游戲時的所思所想”作為“交流與分享”的目的的話,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是會更有趣和有效呢?
教師就當一個聽眾吧,聽孩子說說游戲中的那點事,幫孩子延續(xù)游戲的快樂和精彩,同時還能知道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許多趣事,并為推動游戲的后續(xù)發(fā)展尋找契機。何樂而不為呢?
活動目標:
1、能細致的觀察人物動作、神態(tài)、表情特征,大膽想象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地愛。
活動準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幅。
3、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1、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fā)生的事情。
2、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圖1。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圖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
圖3。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是什么樣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帶到哪兒呢?
圖4。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樣?兒子心里怎樣想?爸爸為什么躲在樹后面?
3、完整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并用動作模仿。直到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兒子的心愿,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4、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發(fā)親對自己的關愛。
1.蘿卜白菜花:將蘿卜的止半截從攔腰處挖成一個小碗,里面泡上白菜心,掛到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
讓幼兒每天往里面澆些水,并觀察它的變化。蘿卜、白菜會同時發(fā)芽、長大,開花,出現奇妙的景象。
2.水仙花:將水仙頭泡在清水中,用小石子固定,放在陽光下。讓幼兒輪流照顧,并做觀察日記畫。約一個月左右開花。
3.冰花:在寒冷的日子里,準備一些小容器、小模子等,讓幼兒用水凍花??稍谒蟹判╊伾虿始?。
放到室外,過一會(或一個夜晚),會形成五顏六色的冰花。
4.寵物角:讓幼兒將家中飼養(yǎng)的小動物帶到幼兒園來飼養(yǎng)(金魚、烏龜、小兔、小貓等),讓幼兒輪流照顧小動物,每天要觀察、撫愛小動物。
活動(二)春天的自然角
1.種子發(fā)芽:在盤子里放一層棉花,用水將其浸透,然后撒上一些不同的種子。
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比較不同的種子發(fā)芽的嫩芽有什么不同?
用一根細鐵絲穿上三粒蠶豆插到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些水,使最下面一粒蠶豆完全浸在水中,中間一粒恰巧在水面上,最上面一粒則離開水面。
過幾天后,讓幼兒觀察、比較三粒蠶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并啟發(fā)他們想一想,為什么三粒蠶豆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2.瓶插:帶領幼兒采集柳樹、桃樹、杏樹的枝條,插在瓶子里,泡些水。每天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
3.飼養(yǎng)小動物:讓幼兒將蠶、小蝌蚪、小魚、烏龜、小雞、小鴨等小動物帶到幼兒園,放在自然角飼養(yǎng)。鼓勵幼兒注意觀察小動物的變化。
活動(三) 夏天的自然角
1.養(yǎng)花:將夏季常見的盆花擺放到自然角,供幼兒欣賞。
2.飼養(yǎng)動物:帶幼兒捕捉并飼養(yǎng)蝸牛、蟬、蚯蚓等小動物。
也可制作蝴蝶、蜻蜓標本,將其擺放到自然角,供幼兒觀察。同時要教育幼兒保護益蟲。
3.天氣日記:在室外建立一個小小氣象觀測站,讓幼兒輪流觀察天氣的變化,并做天氣日記。
游戲分享是指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講述、討論和分享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和感受或碰到的問題和矛盾的過程。作為游戲的延伸和拓展,游戲分享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游戲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游戲分享:猜猜我是怎么種菜的
在大班“種菜”游戲區(qū),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帶數字號碼的泡沫地墊(當作菜地)和帶數字號碼的各種蔬菜,但并未規(guī)定幼兒怎么玩。剛開始,幼兒大多采取一一對應的方式“種菜”,即幾號地上種幾號蔬菜。顯然,這種游戲水平是低于大班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在之后的游戲中,幼兒逐漸開始探索新的玩法。下面就是針對幼兒的新玩法進行的游戲分享。
教師:鑫鑫說他今天“種菜”種得可好了,我們請他來展示一下怎么種的好不好?鑫鑫,你今天種的是哪一塊地啊?
鑫鑫:10號地。
教師:鑫鑫會在10號地上種什么樣的蔬菜呢?我們先來猜一下。
幼兒1:可以種5號蔬菜。
教師:哦,種5號蔬菜,那可以種幾個呢?
幼兒1:5號蔬菜可以種兩個。
教師:兩個5號蔬菜合起來是10。鑫鑫,你是不是這么種的?
鑫鑫:不是的。
教師:我們再猜。除了種兩個都是5號的蔬菜,還可以種什么呢?
幼兒2:1到10。
教師:1到10是什么意思?幼兒2:就是還是1個,還是1個,還是1個……
教師:就是種10個1號蔬菜,對不對?鑫鑫,你是這樣種的嗎?
(鑫鑫搖搖手,表示不是。)
幼兒3:種3個。
教師:3個蔬菜,分別是幾號、幾號和幾號?
幼兒3:1號、2號和7號。
(鑫鑫搖搖手。)
幼兒4:1和2,1和2,再加一個4。
(鑫鑫搖搖手。)
幼兒5:6加4等于10。
(鑫鑫搖搖手。)
幼兒6:1加9等于10。
(鑫鑫搖搖手。)
幼兒7:3加3等于6,再加一個4就等于10了。
(鑫鑫搖搖手。)
教師:鑫鑫說可以給我們一.點提示。
鑫鑫:是5個蔬菜。
幼兒8:是5號和5號。
幼兒們:等于10。
教師:合不合適?
幼兒們:它們加在一起還是兩個蔬菜。
教師:對啊,鑫鑫說是5個蔬菜,可5號和5號只有兩個蔬菜。我們再猜。
幼兒9:我知道了,6再加4個1。
教師:6再加4個1,好,我們來數數看,是5個蔬菜呦,我們猜對了吧?
(鑫鑫搖搖手。)
教師:好吧,我們請鑫鑫揭曉答案。
鑫鑫:是5個2號蔬菜。
教師:我們來看,1個2,2個2,3個2,4個2,5個2。我們來加一下啊,2加2是多少?
幼兒們:4。
教師:再加2是多少?
幼兒們:6。
教師:6加2是多少?
幼兒們:8。
教師:8加2是多少?
幼兒們:10。
教師:對不對?
幼兒們:對。
教師:好,看來今天“種菜”的小朋友都很厲害。老師為你們鼓掌。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以個別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新經驗為切入點,采用“猜謎”這一幼兒喜愛的方式,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得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了“10的分解和組合”,也在潛移默化中達成了數學領域的教育目標。
二、游戲分享:教師的關注點,幼兒的生長點
在游戲分享中,幼兒圍繞自己的“游戲故事”展開講述、討論,教師則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新感受、新發(fā)現、新經驗等。比如,發(fā)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遇到了什么困難,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等等。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幼兒來說,游戲分享都具有重要價值。
1.游戲分享是教師了解幼兒的窗口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強調的是讓幼兒在自主操作、探索中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的互動獲得新經驗和新發(fā)展。教師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以觀察,而通過游戲分享,讓幼兒圍繞自己的“游戲故事”進行講述、討論,則能很好地彌補教師觀察不足的缺憾。游戲分享常常會再現游戲情景,從而幫助教師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幼兒的游戲狀況,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其中包括:幼兒游戲的進展情況如何,游戲材料和游戲主題的適宜性如何,接下來需要在哪方面作出調整,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游戲中幼兒有什么新的需求,幼兒哪方面經驗還需要進一步拓展,等等。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游戲分享中,扮演箱包店售貨員的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用“推銷”方式賣包的經驗,教師意識到大部分幼兒對于“推銷”這個概念不甚理解,于是有意識地和“箱包店”的“售貨員”現場演示“推銷”的過程,以幫助幼兒了解什么是推銷,從而將個別幼兒的經驗提升為全班幼兒的經驗。
2.游戲分享是評估幼兒發(fā)展狀況的有效方式
游戲分享體現的是過程性評價,它關注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如語言表達能力、前書寫意識和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而不是評判游戲中哪個幼兒表現好,哪個幼兒不懂得謙讓、違反紀律等。
在游戲分享過程中,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的能力、經驗和需要,教師可以據此真實地了解幼兒“在哪兒”,還可以“往哪兒去”,即幼兒的現有經驗水平如何,通過教師的支持和引導還可以達到什么水平;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水平如何;幼兒哪些常規(guī)還比較欠缺,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哪些幼兒比較活躍,哪些幼兒不太愛參與,等等?;谶@些觀察作出的評估是自然的、綜合性的、過程性的、關注個體差異的、發(fā)展性的,是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所倡導的評估原則相契合的。
3.游戲分享是蘊含教育價值的課程資源
游戲蘊含著重要的教育價值?!?—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故事分享本身即是符合幼兒興趣、立足于解決幼兒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致力于提高幼兒經驗水平且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活動性課程。如果教師能敏感地捕捉到幼兒游戲分享中有價值的內容,就能生成符合幼兒需要且蘊含教師教育意圖的課程。比如,針對幼兒討論時七嘴八舌的狀況,教師可通過“你聽到剛剛小朋友說的什么了嗎”等提問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會傾聽;針對幼兒游戲中“小銀行”人多太亂的問題,教師可生成公共場所如何排隊的討論,等等。這些在游戲分享中生成的活動既是對幼兒游戲情況的回顧、總結,也是幼兒新的學習的開始。
4.游戲分享是幼兒發(fā)展的良好契機
維果茨基說過,“游戲創(chuàng)造了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游戲中,幼兒的表現總是超過他的實際年齡,高于他日常的行為表現。”作為游戲有機組成部分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同樣創(chuàng)造著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游戲分享中,幼兒自由演繹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游戲故事”,這個故事不是用“今天玩得開不開心?——開心”這樣的師幼對白可以簡單概括的,而是需要幼兒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徐徐展開的……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學習表達自己,也學習傾聽和接納別人的意見及建議;學習分工與合作,也學習妥協(xié)與讓步。在討論中,幼兒可真實地體會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只有一種,當語言表達不清楚時,他們自然會萌發(fā)繪畫、書寫的欲望。
同時,對幼兒來說,游戲分享也是一個經驗分享的過程。幼兒選擇的游戲區(qū)域不同,經歷的“游戲故事”不同,因此所獲得的具體經驗也是有差異的,如玩“娃娃家”的幼兒獲得了如何照顧寶寶的經驗,玩“小商店”的幼兒對如何擺放和收拾物品有更深的體會,而“醫(yī)生”則對如何預防感冒講得頭頭是道……即使是玩同一個游戲主題的幼兒,他們獲得的經驗也是不同的。然而,通過游戲分享,幼兒的個別經驗可以很好地轉變?yōu)橛變杭w的經驗,他們可以共同發(fā)展和成長。
三、游戲分享:尊重幼兒,根植經驗
游戲分享蘊含著多方面的教育價值,但是在引導幼兒進行游戲分享時,教師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否則很容易失去應有的價值。具體來說,教師在游戲分享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分享的主體是幼兒,教師的作用在于“穿針引線”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是講述的主體,是經驗分享的“專家”,也是有能力的“問題解決者”。教師應以兒童為本,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并給予幼兒充分表現和發(fā)展的機會,為幼兒的自我發(fā)展提供平臺。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無為”。教師在游戲分享中更多起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
幼兒在游戲中所獲得的經驗往往是零散的、個別的、未經篩選的,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篩選和取舍,必要時還需要教師調動幼兒園、家長、社區(qū)等各方面的力量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經驗支撐,為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鷹架”。
2.分享的內容來自幼兒,切忌“貪多嚼不爛”
游戲分享的內容只有來自幼兒,幼兒才會有更切身的體會,在分享中才會更有話可說、更有興趣進行討論、更有動力去探究……也就是說,分享的內容應該是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所“生成的”,而非教師“預成的”。當然,對于游戲中存在的幼兒并未覺察到的安全隱患方面的問題,教師也有必要提出來和幼兒討論。
另外,一次游戲分享一般宜選擇一至兩個主題,因為分享時間有限,幼兒的精力、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也有限,如果分享時間過長、內容過多,反而事倍功半。雖然一次只分享一兩個主題,但貴在堅持,經過日積月累,幼兒的經驗、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
3.分享的形式靈活多樣,避免“始終如一”
游戲分享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師幼對話、幼兒小組討論、幼兒實際操作,也可以是幼兒運用繪畫等表征手段加以表現,甚至可以是正反方辯論。作為教師,關鍵是要尊重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特點,采取更易于幼兒理解的、更能調動幼兒積極性的分享形式。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分享形式與分享主題之間的適宜性,盡可能避免使用“始終如一”的分享形式。比如,針對包扎傷口的問題,就適合采用實際操作的方式;針對建構區(qū)經驗分享的話題,則適合采用幼兒講述再加參觀欣賞的方式;針對一些安全隱患問題,則采用師幼對話的方式可能更適宜。
活動目標:
1、豐富長凳游戲經驗,提高力量與平衡素質。
2、感受與同伴游戲的樂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能力。
活動準備:長凳4條(可以坐6--8人)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搬運長凳入場,擺放器械并根據器械情況進行分組。
2、練本領。導入大力水手情境,幼兒在做熱身練習。
(1)游泳模仿操:蛙泳、自由泳等;
(2)凳上平衡練習:正向通過、側向通過、前腳掌行進練習等。
3、嘗試練習。幼兒根據分組,面朝同一方向,分腿坐在長凳上,集體嘗試將“大船”移動至指定地點。
(1)幼兒集體商議并嘗試移動“大船”;
(2)教師關注幼兒的活動方式、合作情況及安全事宜。
4、交流點評。教師根據各組幼兒游戲情況進行適當點評,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再次集體練習開船游戲。
5、分別邀請各組幼兒輪流示范游戲方法與體會,集體觀摩后再次練習,練習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分組游戲。
6、集體競賽。幼兒以組為單位進行開船競速游戲。
7、放松游戲:以意念放松與動作放松形式進行。
1、通過軟件學習故事《小貓釣魚》讓幼兒認識字母“L”的大小寫,并學習正確的敲擊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做事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良好習慣。
3、喜歡和電腦做游戲,發(fā)展幼兒細致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認識“L”鍵》教學軟件一個。
2、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一套,人手一臺電腦。
3、錄音機一臺,錄音帶一盒。
4、字卡J-j、F-f、N-n、M-m、H-h、G-g、T-t、
R-r、D-d、U-u、I-i、K-k、L-l、各一個
并附各字母的形象字母卡。
5、大鍵盤一個。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小貓怎樣睡覺》
要求:①學生黑屏。
②幼兒安靜找一強電腦面向老師坐舒服。
2、游戲《小花貓和小老鼠》結束。
玩法:教師份演一只小花貓,小朋友扮演偷吃東西的老鼠。當“小花貓”睡覺時“小老鼠”偷吃“東西字卡”等“貓”要捉“鼠”時,“鼠”能讀對字卡“貓”就不能吃“老鼠”讀不對全班幫助他。
相信《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后的集體分享》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兒園游戲,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集體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個別化學習活動給予幼兒更多感受、體驗、探究和發(fā)現事物的機會,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而這些學習品質正是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個別化學習活...
案例背景 琦琦是個獨立聰明的女孩,平時做事不夠主動,但老師提問或小朋友有困難時,她總能想到辦法解決。本次游戲關于排序的內容,教師只簡單提出關注規(guī)律,沒有說具體操作材料的做法,希望幼兒自主探索與發(fā)現。 ...
當前,在幼兒園數學教育實踐中,教師對于多元表征的理解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些教師沒有把表征作為考察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的一個指標。這是因為表征,特別是多元表征,對于不少教師來說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詞語,...
區(qū)域化學習活動案例:愛運動愛健康 區(qū)域設置: 一、語言區(qū):怎樣預防感冒 目標: 知道冬季是干燥、寒冷的季節(jié),能講述一些預防感冒的方法。 材料提供: 故事圖片、醫(yī)生帽、小兔頭飾 操作說明: 見照片 二、...
活動區(qū)游戲是指教師根據活動室空間的大小,巧妙選用隔斷物,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具有不同發(fā)展功能的區(qū)域活動內容,滿足幼兒多種游戲需要的室內活動。 游戲是幼兒內在需要的自發(fā)自主性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