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的開展。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游戲成為幼兒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兒園游戲有益于培養(yǎng)小朋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幼教必須保證幼兒游戲的自主、自愿、自由的基本特點。你覺得開展幼兒園游戲教學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論小班幼兒游戲的開展情況與生活經驗的關系”,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論小班幼兒游戲的開展情況與生活經驗的關系
摘要:游戲活動的獨特價值在于它能夠為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經驗建構提供一種具有“發(fā)展適宜性”的“游戲生態(tài)”??墒牵绾文苡行У膸椭⒆觽冊谟螒蛑刑岣吣芰δ??小班的孩子們游戲開展的基礎是什么?本文通過案例闡述法,淺論生活經驗與游戲開展的關系。
關鍵詞:經驗重要性 教師 家長 指導 豐富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飯、睡覺等生活活動外,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在游戲。其中,自主性游戲十分重要,孩子們通過角色的扮演,與同伴或者老師或者陌生人進行交流,社會性由此得以發(fā)展。但是,從本班來看,只有少數(shù)的孩子會進行自主性游戲。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生活經驗是孩子們進行自主性游戲的必要基礎。
一、不同土,不同果
為了與班級創(chuàng)建的主題環(huán)境“豬豬俠”相適應,另個娃娃家取名為“菲菲家”和“波比家”。
(一)充滿驚喜的波比家
這天,小鑠選擇了“波比家”的爸爸,雯雯則是“波比家”的媽媽。小鑠靠在梳妝臺上,雙手背在身后,我以為他不高興,就上前詢問原因。出乎意料,他神神秘秘的說:“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很好奇,“為什么要給媽媽一個驚喜呢?”我追問?!耙驗榻裉焓菋寢尩纳??!蔽彝顺霾ū燃?,靜靜地看著后續(xù)的發(fā)展??匆婗┩浦〔ū瘸鰜恚¤p臉上露出笑容,“生日快樂?!宾┮汇?,反應過來后笑著感謝。“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小鑠遞過去一條手工項鏈,雯雯開心地接過去,戴在了脖子里。
(二)爭吵不斷的菲菲家
“干什么啊?!狈品萍覀鱽頎幊车穆曇??!斑@是我的寶寶,我要帶他去買東西?!薄皨寢尅避擒钦f到?!澳棠獭痹略纶s緊反駁,“不行,菲菲要在家里睡覺?!薄盃敔敗毙£繜o關的推著推車要去買東西。芮芮和月月爭了一會,最終月月勝利,小菲菲在家里睡覺。芮芮左看看,右看看,來到梳妝臺前,拿出東西準備化妝;月月看著化妝很有意思,也過來參與,于是新一輪的爭吵又開始了。
從上述兩個案列可以看出,這是兩種不同經驗水平孩子進行的游戲。波比家進行的非常精彩,生活中充滿著驚喜??梢缘贸?,小鑠和雯雯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豐富,事后我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原來前不久小鑠家里媽媽過生日,爸爸買了一條項鏈給媽媽了一個驚喜,于是他今天也想了“生日送驚喜”的游戲情節(jié);雯雯配合的也非常的好,剛開始她沒有反應,很快就也參與到游戲情節(jié)中;這是一個充滿驚喜的波比家。而菲菲家,可以看出,這幾個孩子沒有“家”的概念,他們就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商量,獨自進行游戲。為了菲菲的出行不出行,進行爭吵,為了化妝問題又進行爭吵,這是一個爭吵不斷的波比家。
由此得出,生活經驗的不同,孩子們進行的游戲情境也不同,游戲的愉悅感也不同。
二、改善土,利生長
生活經驗的不同,孩子們的后續(xù)發(fā)展也不同。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進行游戲、開展游戲,必不可免——老師就會精心安排,孩子就會被動的聽從調動,被動的進行游戲,這樣的結果是與自主相違背的。所以,為了提高孩子們的游戲能力,就要提高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提高孩子們的認知水平。
(一)教師的有效策略
1.創(chuàng)造游戲環(huán)境,激發(fā)游戲欲望。
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孩子們進行游戲的基礎,那么游戲環(huán)境就是媒介。盡可能的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能引發(fā)他們游戲的環(huán)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當然,也要考慮到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瑯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同時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2.介紹規(guī)則方法,保證順利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也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是激發(fā)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shù)膭幼魇痉?,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guī)則[1],這也是班級常規(guī)的一部分,并不是強制孩子們進行游戲。比如兩個娃娃家,看展前肯定要進行家族的介紹,讓孩子們有初步的概念,哪一個是菲菲家,哪一個波比家。要介紹選擇游戲的方法,我們采用的是夾夾牌的方法。孩子們還需要掌握游戲的時間,過度的游戲也會適得其反。
3.把握指導時機,進行良好啟發(fā)。
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xiàn)延續(xù)游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一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xiàn)。一定要本著體現(xiàn)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xiàn)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二)家長的有效策略
1.了解孩子經驗,重視生活經驗。
孩子們的游戲,一定程度上反饋的家里的生活情況。就如波比家和菲菲家,孩子們扮演的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第一任老師如何,孩子們就和如何。打個比方,如果家里的爺爺是負責買菜的,那么扮演爺爺孩子就會去買菜,因為這是他直接從家里獲得經驗;如果家里的爸爸一直在打游戲,那么孩子就會扮演一個一直打游戲的爸爸,不工作也不照顧寶寶。所以為了有效的提高,老師和家長也應該進行溝通交流,請家長重視孩子們的經驗反饋。
2.耐心引導觀察,細心講解工作。
近來,我們根據(jù)孩子們的游戲反應,“娃娃生病了?!薄巴尥薷忻鞍l(fā)燒了?!毙略隽艘粋€“寶貝護理站”,這個游戲設計到了醫(yī)生和護士,那么醫(yī)生的工作是什么?護士的工作有是什么呢?在經過簡單的游戲開展后,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經驗水平停留在“醫(yī)生就是打針的”上面,那么家長又該怎么做呢?可以帶著孩子就近參觀社區(qū)醫(yī)院,讓孩子們初步了解看病的過程,了解醫(yī)生和護士的主要工作。通過家園配合,相信孩子們一定能提高游戲的水平。
經驗就如泥土,有了泥土,小草才會長高,花兒才會結果。有的土貧瘠,小草雖能發(fā)芽但長不高,花兒雖能開花卻不茂盛;有的土肥沃,小草又濃又密,花兒鮮艷美麗。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生活經驗對于孩子的重要性,重視生活經驗與游戲水平的關系,盡量做到每一個孩子,都能開花結果。cnsjbj.cn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游戲閱讀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電子技術、媒體技術已介入幼兒游戲,許多孩子沉迷于電子游戲虛擬的世界里。在這種電子游戲的世界里,幼兒獲得了廣泛的信息。但更多的給孩子帶來負面效應:1。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受到限制。2。幼兒的積極主動性不能充分發(fā)揮。3。缺少了在多維的人際關系中成長的環(huán)境。而民間游戲是民間傳下來的一種游戲形式。它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shù)、孩子接收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它不僅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fā)展,口語能力發(fā)展,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幼兒的同伴關系與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的關系
同伴關系指在游戲中幼兒在一起玩耍和游戲。魯本斯坦和沃斯曾經試驗,設計兩種情景:一是獨自玩,一是與同伴一起玩。結果表明,與同伴一起玩比獨自玩,其游戲更趨于復雜化,更能發(fā)現(xiàn)物體的性質。如此可見,幼兒平等的關系,使他們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響著,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從以下兩點談談:
1、語言能力的提高。語言本身是一種概括化的符號,是代表一類事物的象征。幼兒不是簡單的學習語言,而是學習用組合的方式把語言作為思想和行動的工具。民間游戲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huán)境。游戲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了表達,豐富了詞匯。而且游戲中的兒歌趣味性強,有節(jié)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用語言表達“炒、炒、炒黃豆,噼嚦吧啦翻跟頭?!庇秩缬螒颉芭拇篼湣敝?,“一籮麥,兩籮麥,三籮開始拍大麥?!眱扇诉吥顑焊柽吪氖?,使他們心情愉快,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
2、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游戲的規(guī)則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fā)展。每個游戲的規(guī)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游戲對幼兒的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guī)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guī)則,從而形成人際協(xié)調的合作關系。例如:游戲“城門幾丈高”,它的規(guī)則是,每個幼兒邊念兒歌邊一個一個從“城門”下鉆過。但是,頑皮的幼兒難以遵守,老師請幼兒講講游戲的規(guī)則。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游戲而只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游戲的規(guī)則,有的是明顯的規(guī)則,有的是隱藏的規(guī)則,幼兒必須按照規(guī)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guī)則協(xié)調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guī)則,約束自己。
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影響著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幼兒從早晨來園開始:晨檢、游戲、進餐、午睡等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在和教師進行密切的交往。在這些交往中,幼兒會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如果教師把幼兒當作有獨立人格的人,愛護他們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這樣幼兒感到老師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例如:“新娘坐轎”游戲中,有的幼兒不愿做“新娘”,他們知道“新娘”是“狼婆子”。這樣,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說:“你們先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呀!”當他們看見其他的孩子玩得很高興時,自己也想積極參加了。教師的話語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語氣鼓勵幼兒,讓孩子樹立信心重新參與游戲。
民間游戲與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往讓他們逐漸懂得了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丑惡的。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交往,幼兒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看自己,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系,逐漸學會服從人們之間關系的準則,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
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是當前幼教實踐研究的熱點之一。在有關區(qū)域活動的探討中,“兒童立場”“游戲化”“整合”等關鍵詞頻繁出現(xiàn)。誠然,區(qū)域活動作為一種讓幼兒更自由、自主的活動形式,應該從幼兒出發(fā),應該具有游戲性,應該關注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等等,這些觀點不僅正確無疑,而且是我們在過去的實踐中比較忽視的,需要加以強調。但是,如果將這種強調絕對化、簡單化,則會給實踐帶來另一種傷害。我曾在幼兒園里見到有的教師在指導區(qū)域活動時紙筆不離手,他們忙于寫觀察記錄、填評價表,卻無暇和幼兒進行真實有意義的互動;有的教師認為區(qū)域活動就是讓幼兒隨便玩、自由玩,似乎幼兒只要玩了就自然會獲得發(fā)展;還有的教師心中謹記課程整合的理念,以至于對任何活動的分析與反思都能扯到五大領域的方方面面,然而對于幼兒在活動中究竟能獲取什么樣的學習經驗,卻缺乏深入的理解。顯然,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這些教師用一種簡單化的非此即彼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來評判實踐中的行為。事實上,彼此對立的兩個事物,并不一定就是相互排斥的,有時甚至還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強調觀察幼兒不等于就不能干預幼兒,強調游戲化不等于就沒有學習,而強調整合也不等于就不需要學科方面的考慮。
然而,問題的解決并不那么簡單。教師在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搖擺不定、無所適從,與其說是源于其觀念層面的模糊,不如說是源于他們在兒童發(fā)展與教育方面知識的缺乏??梢哉f,很多時候,所謂教育觀念的轉變與革新,在教師缺乏具體的教學知識和策略(即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內容的理解以及基于這些具體的理解而形成的教學策略)的支持時也只能停留在口號上。這正是本文提出區(qū)域活動研究的學科視角的理由。
什么是學科視角
“學科”這一概念是和知識相聯(lián)系的。人類早期的知識總量有限,各方面的知識籠統(tǒng)地聯(lián)系在一起,知識的界限并不清晰。例如,圍繞農業(yè)生產和生活,人類積累了很多在今天看來屬于天文、地理、氣象、植物、水利等多個學科的具體知識。隨著知識的豐富和抽象化,一個個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開始形成,這就是學科。不同的學科有各自獨特的研究內容、研究范式乃至話語體系(概念體系)。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又產生了很多新的學科,同時豐富了人類的知識。
在學校教育中所使用的“學科”概念,其意義更為廣泛。從最初的意義上講,學校擔負著傳遞人類文化的任務,而學科教學是傳遞學科知識的一種基本形式。當然,學校教育中的“學科”不可能完全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來編排,還需考慮兒童掌握知識的特點,也就是所謂的心理的邏輯。因此,學校教育中所教的“學科”已不僅僅是知識范疇的概念,而是指符合兒童心理邏輯的知識體系。
除了傳遞人類文化,學校教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對于學前教育而言,則更是如此。在這里,學科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某一個知識體系,而是指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容體系。同樣,本文所指的學科視角,是指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不同領域的特殊性的關注。
有些學者盡量回避在幼兒園課程中提及“學科”的概念,因為這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上個世紀分科教學的理念。的確,幼兒階段的學習不是學科化和概念化的學習,而是整合性和經驗性的學習。但這不是拋棄學科方面考慮的理由,因為整合必須是在學科基礎上的整合,而經驗也是以概念為指向的經驗。學科的視角向來是構成課程的重要基礎,幼兒園課程也不例外。無論幼兒園的課程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容是客觀存在的,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差異性也是客觀存在的。即使今天很多幼兒園早已不再采用分科的形式來組織課程內容,學科也仍應存在于教師心中,成為其設計與實施課程的依據(jù)。
學科視角對于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意義
內容和形式是兩個密切聯(lián)系的范疇,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式如果不切合內容,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的存在價值取決于它所承載的內容。因此,對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研究,既要有對這種活動形式及其特點的研究,也要有對活動內容的研究,并且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
在當前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實踐中,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對形式的關注多于對內容的關注。教師被反復告知區(qū)域活動是一種讓幼兒自由、自主的活動,是一種個別化、個性化的活動。然而,教師如果缺乏對活動內容的真正理解,這些教育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教師可能會很困惑,為什么幼兒對自己精心設計的活動并不感興趣或者興趣很容易轉移。他們會很無助地看著幼兒在各種活動之間頻繁地切換或者無所事事地游蕩而不能干預,此時,理想中自由、自主的活動就變成一種隨意和任性的行為了。教師可能也想關注每個幼兒的個別差異,可是他們對幼兒的觀察只有個別,沒有差異,或者說他們看到的只是幼兒表面上的差別而無法理解其背后的意義,最終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因此,區(qū)域活動作為一種形式,只有當它承載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內容時,它才真正是有意義的。教師需要理解幼兒的活動內容:他們學什么、怎樣學,并在幼兒的活動中真正看到幼兒的學習,這樣才有可能進一步思考如何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如何根據(jù)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差別化的指導。
學科的視角,也就是內容的視角。沒有學科的視角,教師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容的理解就只能是籠統(tǒng)、模糊的,對幼兒的活動指導也必定是盲目、隨意的,從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兒童立場”。以學科視角研究幼兒園的區(qū)域活動,能促使教師關注并理解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不同內容,把握各學科獨特的內容體系和學習方式。其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理解學習內容區(qū)域活動的內容隱藏在材料以及材料的操作方式之中。教師在設計區(qū)域活動時如果有學科視角,就會更多地考慮材料的結構性,即考慮材料蘊藏什么樣的學習經驗,而不僅僅考慮材料的外觀如何新穎、如何吸引幼兒注意。
評估學習表現(xiàn)區(qū)域活動是個別化的學習形式,因此教師有條件對幼兒進行個別化的觀察與指導。但教師想要真正看到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不同水平,還需對學習內容有深刻理解。有了學科視角,就有了解讀幼兒學習表現(xiàn)的基本框架。
推動學習進程區(qū)域活動不同于集體教學的地方還在于它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和干預,將幼兒的學習不斷推向深入。但是如何把握干預時機,做到進退自如,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如能準確解讀幼兒的學習狀況,就有可能較好地把握教育機會,推動幼兒的學習進程。
對幼兒園科學與數(shù)學區(qū)域活動的研究:尋找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點
科學與數(shù)學是幼兒園課程中學科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同時也是以動手操作為基本學習方法的內容,因此是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常設內容。如何開展科學與數(shù)學區(qū)域活動,成為我們研究與實踐中關注的焦點。我們的基本立場是:既要堅持科學與數(shù)學的學科性,又要充分發(fā)揮區(qū)域活動這種形式的獨特優(yōu)勢,把學科的教學目標與區(qū)域活動形式結合起來,尋找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點。我們的探索與思考主要集中在活動內容和活動過程兩個方面。
有關活動內容的研究,重點在于探討如何將學科內容經驗化,將科學與數(shù)學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幼兒可以通過區(qū)域活動獲取的學習經驗。
科學學習內容的來源及選擇標準向來是教師感到難以把握的問題。從學理上說,科學的學習內容既要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經驗,又要蘊含基本的科學概念,應該是二者的交集。而在以往的實踐中,科學區(qū)域活動內容設計的隨意性較大。教師比較擅長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有趣的問題、材料或實驗,至于其中究竟蘊含什么樣的概念,幼兒又如何通過探究的過程獲得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教師的認識是相對模糊的。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科視角重新審視區(qū)域活動內容,找到學科內容與幼兒學習經驗的連接點。
數(shù)學區(qū)對內容的要求又有所不同。與科學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不同,數(shù)學學習的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即使是區(qū)域活動,教師所提供的內容也應該循序漸進,遵循幼兒數(shù)學學習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各年齡階段幼兒的數(shù)學學習與發(fā)展(對這個問題的詳細闡述參見作者發(fā)表于本刊2014年1、2期的《數(shù)學區(qū)角活動的教學屬性及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一文。掃描本文末尾二維碼可閱讀該文——編者注)。
在選擇區(qū)域活動內容時,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采用區(qū)域活動的形式而不是集體教學的形式。我們的觀點是:不能為了進行區(qū)域活動而進行區(qū)域活動,也不因推崇區(qū)域活動而排斥集體教學。區(qū)域活動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保證每個幼兒有充分的操作學習機會。因此,那些主要依賴個人操作的學習內容,更適合采用區(qū)域活動的形式。而有些內容也離不開集體的討論交流,因此,我們可以將區(qū)域活動形式與集體教學形式相結合。
有關活動過程的研究,重點在于探索如何發(fā)揮區(qū)域活動的優(yōu)勢,以滿足幼兒科學與數(shù)學學習的需要。
從學科的視角來分析,幼兒的科學與數(shù)學學習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1)需要通過動作水平上的操作以獲取具體的學習經驗,建構概念。(2)需要重復性的動作或操作以鞏固經驗或發(fā)現(xiàn)。(3)需要通過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以活化知識,發(fā)展能力。(4)需要成人提供各種支架(如啟發(fā)引導)以促進其思維發(fā)展。
從表面上看,區(qū)域活動給幼兒提供了各種操作機會,幼兒擁有集體教學中所無法實現(xiàn)的自由、自主,似乎可以滿足以上所列的種種需要。然而,現(xiàn)實的情形并不是這樣簡單。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決定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將幼兒的自由、自主引向促進其發(fā)展的軌道。而這正是區(qū)域活動作為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所應具有的本質禾口內涵。
我們認為,教師在區(qū)域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應以促進幼兒的學習為旨歸,其重點在于平衡以下關系:
游戲與探究要給幼兒純粹的“玩”的機會,而不總是在探究問題、尋找答案。游戲是一種愉快的重復與練習,也是孕育問題的搖籃。而探究是一種目的性、方法性很強的求知活動。在幼兒階段,很多活動是處于游戲與探究之間的,很多時候幼兒會在兩者之間切換。教師應提供多種不同性質的活動,也應接納幼兒不同的活動狀杰。
自由與限制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擁有自由是天經地義的,但無目的的自由就是放任。教師不必忌諱給幼兒限制。沒有規(guī)則,就沒有真正的問題解決。當然,這些規(guī)則應該是和幼兒共同商量決定的,這樣才能真正喚起幼兒在活動中的問題意識。
自主與干預教師應該給幼兒機會進行選擇和嘗試,哪怕是失敗的經歷也是有價值的。教師也應該適時介入和干預幼兒的活動,但這必須建立在對幼兒的觀察與理解的基礎上。
個別與集中區(qū)域活動以個別化學習為基本組織形式,但也不必排斥集中的形式。例如,在向幼兒介紹活動、拋出問題時,或是組織幼兒分享交流時,集中活動是更有效的形式。
以上對區(qū)域活動過程的見解,也許不那么符合理想化的“兒童中心”理念,卻是一個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比較可行的思路。
總之,學科視角是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它并不是站在“兒童立場”的對立面,恰恰相反,它可以使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內容,也使得“兒童立場”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是當前幼教實踐研究的熱點之一。在有關區(qū)域活動的探討中,"兒童立場""游戲化""整合"等關鍵詞頻繁出現(xiàn)。誠然,區(qū)域活動作為一種讓幼兒更自由、自主的活動形式,應該從幼兒出發(fā),應該具有游戲性,應該關注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等等,這些觀點不僅正確無疑,而且是我們在過去的實踐中比較忽視的,需要加以強調。但是,如果將這種強調絕對化、簡單化,則會給實踐帶來另一種傷害。我曾在幼兒園里見到有的教師在指導區(qū)域活動時紙筆不離手,他們忙于寫觀察記錄、填評價表,卻無暇和幼兒進行真實有意義的互動;有的教師認為區(qū)域活動就是讓幼兒隨便玩、自由玩,似乎幼兒只要玩了就自然會獲得發(fā)展;還有的教師心中謹記課程整合的理念,以至于對任何活動的分析與反思都能扯到五大領域的方方面面,然而對于幼兒在活動中究竟能獲取什么樣的學習經驗,卻缺乏深入的理解。
顯然,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這些教師用一種簡單化的非此即彼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來評判實踐中的行為。事實上,彼此對立的兩個事物,并不一定就是相互排斥的,有時甚至還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強調觀察幼兒不等于就不能干預幼兒,強調游戲化不等于就沒有學習,而強調整合也不等于就不需要學科方面的考慮。
然而,問題的解決并不那么簡單。教師在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搖擺不定、無所適從,與其說是源于其觀念層面的模糊,不如說是源于他們在兒童發(fā)展與教育方面知識的缺乏。可以說,很多時候,所謂教育觀念的轉變與革新,在教師缺乏具體的教學知識和策略(即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內容的理解以及基于這些具體的理解而形成的教學策略)的支持時也只能停留在口號上。這正是本文提出區(qū)域活動研究的學科視角的理由。
什么是學科視角
"學科"這一概念是和知識相聯(lián)系的。人類早期的知識總量有限,各方面的知識籠統(tǒng)地聯(lián)系在一起,知識的界限并不清晰。例如,圍繞農業(yè)生產和生活,人類積累了很多在今天看來屬于天文、地理、氣象、植物、水利等多個學科的具體知識。隨著知識的豐富和抽象化,一個個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開始形成,這就是學科。不同的學科有各自獨特的研究內容、研究范式乃至話語體系(概念體系)。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又產生了很多新的學科,同時豐富了人類的知識。
在學校教育中所使用的"學科"概念,其意義更為廣泛。從最初的意義上講,學校擔負著傳遞人類文化的任務,而學科教學是傳遞學科知識的一種基本形式。當然,學校教育中的"學科"不可能完全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來編排,還需考慮兒童掌握知識的特點,也就是所謂的心理的邏輯。因此,學校教育中所教的"學科"已不僅僅是知識范疇的概念,而是指符合兒童心理邏輯的知識體系。
除了傳遞人類文化,學校教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對于學前教育而言,則更是如此。在這里,學科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某一個知識體系,而是指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容體系。同樣,本文所指的學科視角,是指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不同領域的特殊性的關注。
有些學者盡量回避在幼兒園課程中提及"學科"的概念,因為這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上個世紀分科教學的理念。的確,幼兒階段的學習不是學科化和概念化的學習,而是整合性和經驗性的學習。但這不是拋棄學科方面考慮的理由,因為整合必須是在學科基礎上的整合,而經驗也是以概念為指向的經驗。學科的視角向來是構成課程的重要基礎,幼兒園課程也不例外。無論幼兒園的課程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容是客觀存在的,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差異性也是客觀存在的。即使今天很多幼兒園早已不再采用分科的形式來組織課程內容,學科也仍應存在于教師心中,成為其設計與實施課程的依據(jù)。
學科視角對于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意義
內容和形式是兩個密切聯(lián)系的范疇,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式如果不切合內容,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的存在價值取決于它所承載的內容。因此,對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研究,既要有對這種活動形式及其特點的研究,也要有對活動內容的研究,并且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
在當前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實踐中,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對形式的關注多于對內容的關注。教師被反復告知區(qū)域活動是一種讓幼兒自由、自主的活動,是一種個別化、個性化的活動。然而,教師如果缺乏對活動內容的真正理解,這些教育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教師可能會很困惑,為什么幼兒對自己精心設計的活動并不感興趣或者興趣很容易轉移。他們會很無助地看著幼兒在各種活動之間頻繁地切換或者無所事事地游蕩而不能干預,此時,理想中自由、自主的活動就變成一種隨意和任性的行為了。教師可能也想關注每個幼兒的個別差異,可是他們對幼兒的觀察只有個別,沒有差異,或者說他們看到的只是幼兒表面上的差別而無法理解其背后的意義,最終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因此,區(qū)域活動作為一種形式,只有當它承載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內容時,它才真正是有意義的。教師需要理解幼兒的活動內容:他們學什么、怎樣學,并在幼兒的活動中真正看到幼兒的學習,這樣才有可能進一步思考如何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如何根據(jù)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差別化的指導。學科的視角,也就是內容的視角。沒有學科的視角,教師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容的理解就只能是籠統(tǒng)、模糊的,對幼兒的活動指導也必定是盲目、隨意的,從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兒童立場"。以學科視角研究幼兒園的區(qū)域活動,能促使教師關注并理解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不同內容,把握各學科獨特的內容體系和學習方式。其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理解學習內容區(qū)域活動的內容隱藏在材料以及材料的操作方式之中。教師在設計區(qū)域活動時如果有學科視角,就會更多地考慮材料的結構性,即考慮材料蘊藏什么樣的學習經驗,而不僅僅考慮材料的外觀如何新穎、如何吸引幼兒注意。
評估學習表現(xiàn)區(qū)域活動是個別化的學習形式,因此教師有條件對幼兒進行個別化的觀察與指導。但教師想要真正看到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不同水平,還需對學習內容有深刻理解。有了學科視角,就有了解讀幼兒學習表現(xiàn)的基本框架。
推動學習進程區(qū)域活動不同于集體教學的地方還在于它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和干預,將幼兒的學習不斷推向深入。但是如何把握干預時機,做到進退自如,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如能準確解讀幼兒的學習狀況,就有可能較好地把握教育機會,推動幼兒的學習進程。
對幼兒園科學與數(shù)學區(qū)域活動的研究:尋找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點
科學與數(shù)學是幼兒園課程中學科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同時也是以動手操作為基本學習方法的內容,因此是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常設內容。如何開展科學與數(shù)學區(qū)域活動,成為我們研究與實踐中關注的焦點。我們的基本立場是:既要堅持科學與數(shù)學的學科性,又要充分發(fā)揮區(qū)域活動這種形式的獨特優(yōu)勢,把學科的教學目標與區(qū)域活動形式結合起來,尋找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點。我們的探索與思考主要集中在活動內容和活動過程兩個方面。
有關活動內容的研究,重點在于探討如何將學科內容經驗化,將科學與數(shù)學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幼兒可以通過區(qū)域活動獲取的學習經驗。
科學學習內容的來源及選擇標準向來是教師感到難以把握的問題。從學理上說,科學的學習內容既要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經驗,又要蘊含基本的科學概念,應該是二者的交集。而在以往的實踐中,科學區(qū)域活動內容設計的隨意性較大。教師比較擅長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有趣的問題、材料或實驗,至于其中究竟蘊含什么樣的概念,幼兒又如何通過探究的過程獲得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教師的認識是相對模糊的。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科視角重新審視區(qū)域活動內容,找到學科內容與幼兒學習經驗的連接點。
數(shù)學區(qū)對內容的要求又有所不同。與科學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不同,數(shù)學學習的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即使是區(qū)域活動,教師所提供的內容也應該循序漸進,遵循幼兒數(shù)學學習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各年齡階段幼兒的數(shù)學學習與發(fā)展(對這個問題的詳細闡述參見作者發(fā)表于本刊2014年1、2期的《數(shù)學區(qū)角活動的教學屬性及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一文。掃描本文末尾二維碼可閱讀該文--編者注)。
在選擇區(qū)域活動內容時,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采用區(qū)域活動的形式而不是集體教學的形式。我們的觀點是:不能為了進行區(qū)域活動而進行區(qū)域活動,也不因推崇區(qū)域活動而排斥集體教學。區(qū)域活動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保證每個幼兒有充分的操作學習機會。因此,那些主要依賴個人操作的學習內容,更適合采用區(qū)域活動的形式。而有些內容也離不開集體的討論交流,因此,我們可以將區(qū)域活動形式與集體教學形式相結合。
有關活動過程的研究,重點在于探索如何發(fā)揮區(qū)域活動的優(yōu)勢,以滿足幼兒科學與數(shù)學學習的需要。
從學科的視角來分析,幼兒的科學與數(shù)學學習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1)需要通過動作水平上的操作以獲取具體的學習經驗,建構概念。(2)需要重復性的動作或操作以鞏固經驗或發(fā)現(xiàn)。(3)需要通過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以活化知識,發(fā)展能力。(4)需要成人提供各種支架(如啟發(fā)引導)以促進其思維發(fā)展。
從表面上看,區(qū)域活動給幼兒提供了各種操作機會,幼兒擁有集體教學中所無法實現(xiàn)的自由、自主,似乎可以滿足以上所列的種種需要。然而,現(xiàn)實的情形并不是這樣簡單。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決定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將幼兒的自由、自主引向促進其發(fā)展的軌道。而這正是區(qū)域活動作為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所應具有的本質禾口內涵。
我們認為,教師在區(qū)域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應以促進幼兒的學習為旨歸,其重點在于平衡以下關系:
游戲與探究要給幼兒純粹的"玩"的機會,而不總是在探究問題、尋找答案。游戲是一種愉快的重復與練習,也是孕育問題的搖籃。而探究是一種目的性、方法性很強的求知活動。在幼兒階段,很多活動是處于游戲與探究之間的,很多時候幼兒會在兩者之間切換。教師應提供多種不同性質的活動,也應接納幼兒不同的活動狀態(tài)。
自由與限制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擁有自由是天經地義的,但無目的的自由就是放任。教師不必忌諱給幼兒限制。沒有規(guī)則,就沒有真正的問題解決。當然,這些規(guī)則應該是和幼兒共同商量決定的,這樣才能真正喚起幼兒在活動中的問題意識。
自主與干預教師應該給幼兒機會進行選擇和嘗試,哪怕是失敗的經歷也是有價值的。教師也應該適時介入和干預幼兒的活動,但這必須建立在對幼兒的觀察與理解的基礎上。
個別與集中區(qū)域活動以個別化學習為基本組織形式,但也不必排斥集中的形式。例如,在向幼兒介紹活動、拋出問題時,或是組織幼兒分享交流時,集中活動是更有效的形式。
以上對區(qū)域活動過程的見解,也許不那么符合理想化的"兒童中心"理念,卻是一個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比較可行的思路。
總之,學科視角是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它并不是站在"兒童立場"的對立面,恰恰相反,它可以使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內容,也使得"兒童立場"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導讀:民間游戲是由勞動人民自發(fā)創(chuàng)編,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反映著中華民族所共有的、習尚的行為、思維、感情和交流的模式。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fā)現(xiàn)、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梢?,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fā)展智力。而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歡樂!這些游戲在今天的幼兒園同樣有推廣的價值。
一、民間游戲及幼兒民間游戲的特點
民間游戲是由勞動人民自發(fā)創(chuàng)編,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反映著中華民族所共有的、習尚的行為、思維、感情和交流的模式。與其他形式的游戲相比,幼兒的民間游戲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民間游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點。由于民間游戲所表現(xiàn)的內容往往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戲中所配有的兒歌一般都是當?shù)氐恼Z言,這些都使得民間游戲具有相當明顯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兒民間游戲具有豐富的內容、取材方面、簡便易行的特點。如一粒石子、一根繩子,這些隨處可以得到的東西便可以使游戲開展起來。由于這些材料沒有固定的形式,兒童在游戲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想象,隨意將材料進行加工和改造。
3、幼兒民間游戲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這一特點使得兒童在自發(fā)的狀況下也樂于游戲,讓他們玩中有樂,樂中有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chuàng),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許多游戲還配有瑯瑯上口的兒歌和口令,兒童在這其中邊玩邊吟唱,情緒積極,始終處于歡樂之中。
4、幼兒民間游戲的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它往往不受人數(shù)、年齡、場地和時間的局限,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想做游戲,愿意玩,幼兒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動室的一角、花園及家里,利用點滴的時間自由的玩耍。
5、幼兒民間游戲具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特點。例如踢毽子,不論大小都可以玩,年齡小的幼兒在毽子上系一根繩子,用手拎著踢;年齡大的幼兒則可以直接踢,還能踢出許多花樣來?!疤孔印本透唵?,只要用樹枝或瓦片在地上畫上格子,就能進行單腳跳或雙腳跳,樂趣無窮。提起這類民間游戲,您一定倍感親切,這些熟悉、富有樂趣的游戲,為什么不傳給可愛的孩子們呢?
二、幼兒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從幼兒教育的層面上來看,幼兒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在體能、感知、語言、社會性等發(fā)面的發(fā)展。體能、語言、感知方面的發(fā)展一般都能從現(xiàn)代游戲中得到體現(xiàn),而民間游戲中所蘊含的社會性教育價值,是現(xiàn)代游戲所不能比擬的。
(一)幼兒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認知的發(fā)展
大多數(shù)民間游戲配有童謠和兒歌,這些童謠和兒歌中包含許多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還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民間游戲的過程,也是幼兒認識生活、了解他人、親近社會的過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兒園觀摩的時候,我親眼目睹了幼兒在游戲《推磨磨》中,準備豆子、洗豆、泡豆、準備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jié){的過程。幼兒以游戲的方式,經歷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生活勞動片斷,了解著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經歷著豆?jié){的制作過程,感受著勞動者的工作和價值,體驗著分工合作的樂趣,享受著勞動與成功的快樂。
(二)幼兒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形成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當兒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兒童就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員中的一員,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間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間游戲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如《炒黃豆》、《跳皮筋》等,幼兒可以從中滿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戲伙伴關系。其次,民間游戲所獨具的特點,促使幼兒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謙讓、遵從等親社會行為。幼兒必須克服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習性,學會協(xié)調與組織、團結與協(xié)作、犧牲與分享、援助與服從、理解與寬容等,形成有益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才能更好的融入積體、參與游戲。
(三)幼兒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積極情感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民間游戲帶有競爭性,這使幼兒在游戲中同時面臨著成功與失敗。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勝,他們體會到的是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當他們面臨失敗,幼兒就容易產生挫折感,不過幼兒好勝心強,豐富有趣的民間游戲又深深吸引著幼兒,使他們能承受失敗和挫折給他們帶來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點,繼續(xù)參加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鍛煉了抗挫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四)幼兒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的多向交流
民間游戲可以成為幼兒園、家庭、社區(qū)多向溝通的橋梁。家長和社區(qū)中的人們,對兒時的游戲往往都難以忘懷而且津津樂道,這對幼兒園征集和開展民間游戲推動極大。在家庭里,家長懷著愉悅的情感,帶著耐心和愛心,去和自己的孩子進行親密的接觸和交流,同時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及在幼兒園的發(fā)展狀況等。在社區(qū)中,好玩的民間游戲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湊在一起,互教互動,盡情游戲。這對于現(xiàn)代生活在“鴿子籠”里的獨生子女,獲得的可是寶貴的社會交往機會,民間游戲發(fā)揮了其他教育難以替代的社會教育作用。
三、運用和組織民間游戲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于民間游戲的獨有特點,它的運用和組織還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一)在搜集、改編民間游戲時,應該注意游戲的科學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間游戲產生在民間,流行于口頭,存在著時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對搜集到的民間游戲進行改編時,那些不符合時代精神、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地方應加以改進,或者重新編寫,賦予新的含義,并使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二)運用民間游戲時,應該注意針對性、靈活性和適度性
在具體運用民間游戲時,應針對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一日活動中的不同時間、不同條件和幼兒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選擇適當?shù)?、不同內容的民間游戲,以促進每個幼兒的發(fā)展。
(三)在組織幼兒民間游戲時,還應該注意安全性
對于幼兒民間游戲的動作設計、場地的選擇、玩具的使用與制作等反面,都應該加強安全性的檢查。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在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將成為促進時代發(fā)展的新文化。幼兒民間游戲作為我國優(yōu)秀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邊的教育資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靈活的;材料是舊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細的;材料是廉的,駕馭價值是高的。
總之,幼兒民間游戲蘊含著的豐富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和發(fā)展?jié)摿Γ档梦覀冎匾暫筒粩嘌芯俊?/p>
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從事這樣一份有趣的工作。每天,我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們游戲。游戲總是能讓我忘掉年齡,和他們一起歡笑。有時,我只是舉起了雙手,假裝是狼或者熊的爪子,他們就能歡快地投入到游戲當中,四散奔跑、開心大笑。每當我想結束游戲的時候,他們就用自己的方式將我一遍遍地拉回到游戲中……
孩子的心聲
成年人總是很好奇,為什么兒童每天都在游戲,卻從不會厭倦?前段時間,我們在孩子中做了一項調查。
Q:“你們?yōu)槭裁聪矚g游戲?”
A:“游戲可以幫我忘記一些可怕的事情?!?
“游戲可以幫我超過以前的自己?!?
“游戲可以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很多朋友?!?
Q:“游戲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A:“我玩游戲的時候很快樂,是那種比高興還要快樂的快樂?!?
“游戲的時候我就像小鳥一樣,馬上就要飛起來了。”
“玩游戲的時候,我就像是吃了一顆糖果,好甜呀!”
Q:“如果不讓你們玩游戲,你會怎么樣?”
A:“我會生氣,就像一個大氣球馬上就要爆炸了。”
“我會很生氣,有種想要發(fā)火的感覺?!?
“我會拿一個警報器,不讓我玩游戲,我就報警。”
“沒有游戲陪著我,會覺得很孤單?!?
“如果不讓我們玩游戲,哪兒還有什么樂趣呀!”
……
看來,游戲對兒童確實具有特殊的意義。
成年人很難理解游戲對兒童的意義
游戲對兒童的發(fā)展到底意味著什么?以一個嬰兒期孩子感興趣的游戲“躲貓貓”為例?!艾F(xiàn)在你能看到我——現(xiàn)在看不到我——我又回來了”,它反映了主客體之間的聯(lián)結和斷裂、存在與缺失之間的微妙平衡。這個游戲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和家人之間建立起聯(lián)結感,還能戲劇性地玩出親密的概念。對于他們來說,這是需要認真尋味才能建立起的一個認識。這個游戲看似簡單,但其探索與學習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因為游戲是兒童的本能,所以,對他們來說,游戲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但對于大人而言,游戲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大人都失去了游戲的能力。孩子和大人即使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也很像是來自兩個不同星球的人,大家都覺得對方熱衷的事情很奇怪。大人想,孩子們怎么可以玩一天游戲而不厭煩呢?孩子們想,大人們怎么能整個晚上都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地聊天、看書、玩手機呢?
游戲對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總有人問我,如果兒童不游戲,對他們會有什么影響?應該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在兒童發(fā)展階段,游戲就是他們以夢想的方式,完成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與探索,實現(xiàn)自我建構的學習過程。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游戲,兒童就無法用他們的方式完成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建構起自己對世界及對自己的準確認識。即使他們在后來的學習中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那也只是“空中樓閣”,無法和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與體驗相聯(lián)結。
兒童在游戲中的探索才是高質量的學習
我和老師們記錄了幼兒園孩子的一些游戲片段,也許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游戲的作用。
摸“月亮”
幼兒園的樹上掛了一個好玩的“月亮”,小班的孩子戶外活動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他們都想去摸摸??墒恰霸铝痢碧吡?,夠不著,怎么辦呢?幾個“急性子”開始躍躍欲試,伸出手臂使勁兒地往上跳,還是夠不著! 羊羊小朋友看到了操場一旁的大輪胎,高興地喊“我有辦法了!”于是,她歡快地跑過去,用力扶起了平放在地上的一個輪胎,大喊:“你們快來幫幫我,咱們把輪胎抬到月亮下面,踩在上面就能夠到啦!”呼啦啦,好幾個孩子響應羊羊的號召,一起齊心合力運起了輪胎。
輪胎好大、好重啊,這么多人一起抬,還是很費勁兒。怎么辦呢?這時,有個小朋友試著把輪胎豎了起來,慢慢地朝前滾,越滾越快,哈哈……原來輪胎的秘密在這里!在老師的幫助下,輪胎越堆越高,好像已經能站在上面摸“月亮”了??墒撬麄冞€是爬不上去,怎么辦?點點想了個好主意:“我們在它旁邊搭一個樓梯吧!”說辦就辦,孩子們又滾來好多輪胎放在旁邊當“樓梯”,在老師的攙扶下,孩子們終于如愿以償?shù)孛搅恕霸铝痢?,他們開心極了!
開“火車”的石頭。天氣不好的時候,孩子們會在教室里游戲。石頭把小椅子當成火車的車廂,自己一個人開了起來。好多孩子發(fā)現(xiàn)后,都跟隨了進來,于是,班級里有兩列火車在前進。游戲進行了一會兒,孩子們有點沒意思了。這時候,石頭說:“老師,你放一個開火車的音樂吧!”有了音樂的加入,孩子們的興趣又被點燃了。緊接著石頭又說:“上火車還需要檢票,誰來當檢票員?車廂里有推小車的售貨員,總問大家要不要吃飯,要不要喝水,誰來當列車的售貨員呢?”石頭的好點子真多啊。之后,孩子們的游戲越來越豐富了。
你看,任何一樣東西或工具,到了孩子手里都會以其他方式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當兒童沉浸在游戲中的時候,他們用假想,將實物和情境進行改變,以符合游戲的需求,這種學習超越了此時、此地的限制,是人類學習中最寶貴的品質。
游戲是怎樣幫助兒童完成學習的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在想象中,兒童的意識擁有了自主性與主動性,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出只有自己和同伴才能明白的游戲語言與符號,之后,再將這些語言、符號不斷豐富,吸收與內化,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套自己的符號系統(tǒng)。這些符號系統(tǒng)為將來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源代碼”。
游戲只要有一個想象的情境,就一定會有規(guī)則的存在。這種規(guī)則不是那些事前就被確定好的規(guī)則,而是從想象的情境中衍生出來的規(guī)則。比如,兒童將椅子當成“火車車廂”,使得游戲中還需要“檢票員”“售貨員”的生活經驗變成了主動的設定。這種掌控能力對一個人社會性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游戲中,當兒童達成一個共同目標時,同伴間的合作行為也會成為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之一。如,大家都想摸“月亮”,但一時沒有好的辦法。有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其他人便開始主動配合,來達成游戲。為了讓游戲繼續(xù)下去,孩子們不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沖動,還要讓自己的情緒與游戲合拍。這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因此,游戲就是兒童的生命狀態(tài)。游戲既是兒童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通過生活與學習獲得自我成長的唯一通道。游戲是他們實現(xiàn)自我與外部世界、夢想與現(xiàn)實,了解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過去與現(xiàn)在以及未來各種復雜關系的橋梁。
兒童的生活與學習都離不開游戲。那么,作為陪伴他們成長的成年人,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主題游戲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不斷向外擴展延伸最后形成的一個有機的動態(tài)的網絡系統(tǒng)。幾年來,我園開展的主題游戲常是為應付觀摩活動,幼兒在教師的按排下被動地接受游戲。本學期,我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關心的焦點和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生成有教育價值的主題游戲。并按主題游戲的網絡聯(lián)系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好教育的時機,開展起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
一、構建主題網絡,平行游戲練習。
小班幼兒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階段,游戲方式大多以平行游戲為主。在幼兒對某一小主題產生游戲欲望后,便可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在同一層面投放多種游戲材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需要去選擇活動材料進行練習。平行練習的過程是幼兒根據(jù)自已的意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來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當我們帶著孩子外出散步時,孩子們在草地上歡呼雀躍,有追趕蝴蝶、大聲叫喊的;有采來野花戴在頭上的;還有伏在地上學小蟲爬的。由于每次散步時間短,孩子們玩得意猶未盡,于是產生打扮春天的游戲主題。在組織幼兒認知了春天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了打扮春姑娘、快樂的小池塘、綠綠的草地、小雞出殼等一系列表現(xiàn)春天的網絡圖。針對每一個主題游戲,我們都開展了平行游戲活動。如在打扮春姑娘時,我在美工區(qū)進行擴展,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這一游戲。在教室的六張小桌上投放了多種用來裝扮的材料,有即時貼,綢帶,野花,柳條,舊紗巾,夾子等,孩子們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材料,有的用野花夾在頭上,用柳條盤成辮子;有的將綢帶系在腰間,將紗巾披在肩上;還有的幼兒能夠在即時貼上剪花,貼在額上、臉上,打扮得花枝招展。通過這種平行練習,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高,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審美能力。
二、圍繞主題網絡,分組游戲活動。
分組活動是在平行練習過多個小主題的基礎上,同時提供多種游戲內容,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結合開展的游戲活動。開展分組游戲活動是加強幼兒興趣性,充分發(fā)揮幼兒主體性的有效途徑。我們以區(qū)域活動的形式將各個小主題用簡單的標記區(qū)分,讓幼兒以插游戲牌的方式選擇區(qū)域,支配材料。例如,我班幼兒玩過打扮春姑娘,快樂小池塘,綠綠的草地,小雞出殼等一系列主題游戲后,我們在活動室設置了四大塊游戲區(qū),幼兒拿到游戲牌后很快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主題內容和游戲材料,幼兒在玩過一種內容游戲后,還可按意愿與別的組員進行交換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即玩得興致勃勃,又增強了深入主題游戲的愿望,更使活動區(qū)域成了童心的驛站。
三、深化主題網絡,綜合游戲活動。
綜合游戲活動是在游戲的進行和發(fā)展中,通過教師主導作用,將一個個小主題有機結合,使幼兒獲得新的、整體的、有聯(lián)系的經驗。綜合游戲活動并不是主題游戲的一個終結,而是游戲發(fā)展和幼兒創(chuàng)造的需要。當孩子們玩過一系列游戲后,產生了一種主動探索春天的欲望,有孩子問我:“老師,春天有西瓜嗎?”對于這類問題,我覺得有必要讓幼兒明白,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有些水果、蔬菜植物可以反季節(jié)栽種,這些問題容易引起幼兒認識上的混淆,為了加深幼兒對春天的認知,我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春天的資料。家長們積極參與,有的帶了圖片、書籍;有的帶孩子外出郊游,通過放風箏等活動,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而且為孩子的游戲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而綜合游戲活動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這種機會。在小組游戲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把自己獲得的新信息經過重新組合,融入到游戲玩法的創(chuàng)新中去,如:孩子們在畫小河時,有的用毛筆配顏料涂上小蝌蚪,在操作材料上剪下小青蛙;有的用泥工捏了小魚,用皺紋紙搓了小草,孩子們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技能,共同組建了想象豐富的春天場景;魚兒在水中游,小蝌蚪在尋找青蛙媽媽,小鳥在歌唱,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通過這種小主題的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幼兒的社會性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也滿足了幼兒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
我園地處農村,長期以來比較注重集體式教學,即便是主題教育活動,也是以集體教學為主。作為集體教學的補充和拓展,區(qū)域活動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所謂區(qū)域游戲活動,是指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從而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發(fā)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
為了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育現(xiàn)狀,提高教育質量,我園最近開展了“主題背景下幼兒區(qū)域游戲的設置與開展”的研討與探究。
區(qū)域游戲的現(xiàn)狀
一是游戲的開展沒有一定的主題。每個班級設置的區(qū)域游戲基本都是獨立的,如結構區(qū)、圖書角、美工區(qū)等,似乎跟班級主題開展關系不大,看不到游戲的主題性,更看不到課程的實施內容。
二是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氛圍不濃?;顒邮依锟床坏胶蛥^(qū)域相關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呈現(xiàn)更多的是幼兒的桌子和椅子。老師們還習慣于將桌子整齊劃一地擺放在一邊,有的甚至占據(jù)活動室內最主要的空間,沒有溫馨的區(qū)域環(huán)境。
三是游戲材料的投放缺乏層次性。游戲材料單一,沒有層次性和挑戰(zhàn)性。跟蹤一個學期看一個年級,游戲材料各個班似乎一個樣;跟蹤一個班級看,游戲材料似乎一學期不變。教師沒有關注孩子的興趣,也沒有關注孩子的學習發(fā)展和能力水平,孩子缺乏游戲的興趣。
四是游戲區(qū)域的數(shù)量設置單一。班上設置了3—4個區(qū)域,將幼兒平均分成3—4組,每天規(guī)定好哪組幼兒去哪個區(qū)域活動。將區(qū)域活動作為個別化學習區(qū)域,孩子選擇的內容是受限的,玩法是老師已經規(guī)定好了的,供孩子選擇的所有內容都是為了達成一個教學目標而讓孩子去機械地操作。這種個別化學習絕對不是自主游戲,僅僅就是孩子的練習和任務。
區(qū)域游戲的改進策略
針對以上一些游戲的現(xiàn)狀,結合本園情況,筆者提出以下策略:
1.設置與主題相關的區(qū)域游戲,減少班級集體教學。
每學期開學前,各個教研組就一起討論:一學期每個班級可以預設幾個主題?一個主題下面開展哪些集體活動?還有哪些集體活動的內容可以放到區(qū)域活動中完成?我們將區(qū)域游戲活動與主題活動融為一體,減少班級集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區(qū)域游戲活動促使主題活動不斷深入。如四月份,小班開展《春天真美麗》這個主題,教師注重區(qū)域游戲與主題活動的融合,區(qū)域間用花朵做隔斷;生活區(qū)布置紐扣樹、小花園;科學區(qū)設置找花心游戲……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孩子們不斷完善游戲情節(jié),如在娃娃家的游戲中帶寶寶去春游、去田野參觀等。還投放一些春天的花草、動物圖片或實物,孩子們相互講述自己在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中班的教師在建構區(qū)設置了“春天的公園”,投放了各種用于構造的材料:積木、大小不同的紙盒、易拉罐等;在閱讀吧提供春天的詩歌和圖譜,讓幼兒邊擺弄圖譜邊講述詩歌;在創(chuàng)意坊美術區(qū)里,則以“春天的花草” 和“春天的小動物”為主要內容,幼兒可以結合圖示折一折瓢蟲、郁金香、小貓,用橡皮泥捏一捏蘑菇、小烏龜、小魚,在“百寶箱”中選擇喜歡的材料,做一做小風箏、蝴蝶等。孩子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自主游戲,自由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樂趣。
2.營造與區(qū)域游戲相關的氛圍,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創(chuàng)設豐富、溫馨的游戲環(huán)境,能充分激發(fā)幼兒游戲活動的興趣。
(1)巧妙利用立體墻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墻面、走廊等空間,將游戲材料進行巧妙地呈現(xiàn)。如小班生活區(qū)的“紐扣樹”和用各種大小不同瓶口的塑料瓶做成的“花園”,都可以直接布置在墻面上,這樣教室里一面單調的墻就變成了美麗的“樹林”和“花園”。孩子們進入?yún)^(qū)域游戲時,只要在此處鋪上地墊,就可以直接游戲了。再如大班美工區(qū),教師結合春天的主題,把“桃樹”“梨樹”“柳樹”的樹枝布置在走廊里,幼兒每次游戲時,就把折的桃花、梨花、柳條均一一裝扮在這些樹上,使其不斷地枝繁葉茂。活動中,教師也看到了孩子不斷發(fā)展的軌跡。
(2)合理設置游戲情景。如生活區(qū)的穿線游戲,對發(fā)展幼兒手眼協(xié)調能力很有幫助,但以前的穿線游戲幼兒沒穿幾下就不愿意玩了。于是,教師利用廢舊的牛奶盒,做成一個沒有門的小房子,里面擺上一只猛獸,幼兒利用穿線游戲給這個小房子裝上柵欄,猛獸就出不來了。由于有了富有趣味的游戲情境,幼兒都搶著來玩這個游戲。再比如,在娃娃家的墻面上,教師可以利用展板布置成一棟棟的樓房,貼上幼兒帶來的全家福,讓幼兒有一種家的感覺,使幼兒能在寬松、溫馨的環(huán)境中游戲。
(3)規(guī)則建立融于情境中。開展區(qū)域游戲時,必須要有一定的規(guī)則,包括班級設置區(qū)域的數(shù)量以及每個區(qū)域設定的人數(shù),這些都可以蘊含在環(huán)境中。各班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圖示,如大班把班級的區(qū)域設置成一朵花,每個花瓣就表示一個區(qū)域名稱,每個花瓣上的小瓢蟲則表示進入該區(qū)域的孩子,這樣一目了然,便于教師觀察統(tǒng)計:“哪些孩子進入了哪些區(qū)域”。如在建構區(qū),老師利用廢舊紙盒做成停車場,固定在建構區(qū)的墻面上,幼兒游戲結束時可將小車停在里面,既豐富了游戲內容,又便于幼兒取放游戲材料,孩子們非常喜歡。如在超市的游戲中,老師將超市的一面墻設計成一棟樓房的形狀,每一間房做成可插超市任務卡片的小袋子,既創(chuàng)設了超市的游戲情境,又解決了任務卡的擺放問題。
3.投放“超市式”的菜單材料,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
材料的提供要富有挑戰(zhàn)性和層次性。教師在區(qū)域材料的提供上要層層遞進,既要符合幼兒現(xiàn)有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如在生活區(qū)喂老虎的游戲中,老師提供給幼兒三種小老虎要吃的“糖果”,來幫助他們練習用筷子的技能。三種糖果分別是:方方的塑料做的方糖果、定型粘土做的圓圓大大的糖果、紙團捏起的小糖果。幼兒可以嘗試從最好夾的方糖果開始,逐一提升難度,慢慢挑戰(zhàn)。還比如在角色區(qū)的西點屋游戲中,西點屋提供了兩種做點心的游戲材料,一種是用魔術貼和泡沫板及布做成的各種方方、圓圓的大蛋糕,幼兒可以用魔術貼設計各種造型的水果蛋糕。由于使用的是魔術貼,幼兒操作簡便,很容易成功。還有一種是提供橡皮泥及幾種簡單點心或水果的操作圖,泥工構造能力強的幼兒則更愿意在這里,按照圖示用橡皮泥制作點心或水果。
4.創(chuàng)設富有特色的區(qū)域,巧妙融入班級文化。
我園每個年齡班都成立了這樣幾個相同的區(qū)域:生活區(qū)、益智區(qū)、建構區(qū)、角色區(qū)、表演區(qū)等,但每個區(qū)域投放的材料可以不一樣。如小班“春天真美麗”的主題中,小一班生活區(qū)有系絲巾、穿鞋帶、小熊穿衣、襪子配對、編織衣服、包糖果等游戲;而小二班生活區(qū)則有喂小動物、種紐扣樹、關注小動物、編織衣服等游戲。這樣的活動安排既能適應班級幼兒的原有水平,也能考慮到各班幼兒的興趣及家長資源等等。
各班還可以根據(jù)園內的一些特殊節(jié)日,預留1—2周時間進行園本主題的開發(fā)。如“小藍貓”科技節(jié)中,圍繞“喜愛的動物”、“身邊的植物”、“美麗的家園”進行系列主題活動,逐步形成班級課程。還可以將班級文化蘊涵于主題實施過程中,如中五班是蝴蝶班,他們把蝴蝶飾品融入環(huán)境布置和區(qū)域游戲中,閱讀區(qū)的手偶臺和區(qū)域間的隔斷都裝飾成蝴蝶翅膀的模樣;班級主題墻的版塊是五彩繽紛的蝴蝶足跡;幼兒游戲的標記也設計成一只只飛舞的小蝴蝶。
總之,區(qū)域活動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給予幼兒自由的游戲空間、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的活動。區(qū)域活動不追求統(tǒng)一的結果,追求的是一種寓教于樂的過程。我們確定的理念是:每個區(qū)域都很重要,每個區(qū)域都能讓孩子有所獲得,鼓勵孩子到每個區(qū)域嘗試活動。
游戲是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期望通過我們幼教人的努力,農村幼兒園的孩子也能在游戲中獲得學習與發(fā)展,一樣能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愿孩子們所有的游戲夢想都能實現(xiàn)!
幼兒園游戲《論小班幼兒游戲的開展情況與生活經驗的關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游戲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游戲開始了一會兒,可我發(fā)現(xiàn)美容院的翁靜怡一直愁眉苦臉的,看見我走過去才露出笑臉道:“肖老師,要不要來理發(fā)呀?”我欣然答應了。 翁靜怡服務可周到了,請我到水池邊坐好,幫我圍好毛巾,邊仔細塞進衣服領子里,...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增強幼兒對活動區(qū)的興趣,通過爭當活動區(qū)管理員,鍛煉管理能力及自理能力,提高幼兒的榮譽感與責任感。 活動內容:語言 活動名稱:生活經驗講述―我最喜歡的活動區(qū) 活動目標:1、知道各個...
一大早,剛來園的翼軒就把今天的天氣預報寫在了預報欄上,吃過點心后,我發(fā)現(xiàn)哲源一直站在天氣預報旁皺眉頭,我想他肯定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有什么事嗎?可不可以告訴老師?” “老師,今天我也聽了天氣預報,為什么...
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它由幼兒自己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游戲內容、分配游戲角色和制定游戲規(guī)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根據(jù)多年的游戲教研和帶班體驗,筆者提出以下開展并豐富角色游戲...
“游戲是學前教育區(qū)別于小學、中學教育的顯著特征,幼兒通過游戲進行學習、獲得發(fā)展,幼兒的學習與游戲是分不開的?!痹诒緦媚陼摹坝變河螒蚺c學習”專場,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系教授華愛華在開場時就明確表達...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