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排泄情緒說課稿。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孩子入園小情緒多多怎么辦好”,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孩子剛進入幼兒園,一下子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很多寶寶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小情緒:每天上幼兒園會大哭大鬧,分離焦慮情緒很嚴重;每天回來悶悶不樂,表示不想上幼兒園了……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自然會產生恐懼的情緒及心理,怎么辦?讓寶寶愛上幼兒園,我們要花點心思安撫孩子情緒哦!
1、不想上幼兒園怎么辦?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
》》要調整好心態(tài),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我們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時,為人父母的我們往往心軟、動搖。殊不知,寶寶雖小,但對大人的情感、心態(tài)卻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當寶寶察覺到我們的動搖心態(tài)時,會強化他不愿上幼兒園的想法。換句話說,我們哪怕一點點的消極心態(tài)都有可能感染到寶寶的。
所以,我們應把握好心態(tài),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送寶寶進幼兒園,并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
》》要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幼兒園有很多跟你一樣大的小朋友,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可以跟你一起玩,還有很多玩具呢!”“幼兒園有滑梯、有毛娃娃、有小白兔,還可以唱歌、做操,比家里好玩多了!”“在幼兒園里可以學到寫字、畫畫、唱歌、做小紅花!”諸如此類暗示的話語,都可以激起寶寶對幼兒園的期待哦!
2、分離焦慮怎么辦?接送要準時、不要作過多停留
送孩子入園時,有些父母看到寶寶不舍的哭鬧,也會表現(xiàn)得太依依不舍,一會親一下,一會抱一抱,就是走了還在門口偷看半小時,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情緒其實非常不利,只會加劇寶寶入園焦慮的嚴重性。
孩子新入園哭鬧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也是孩子適應力的問題。在心疼和無奈之余,我們更需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難關。
》》收起自己對孩子不舍和擔心的情緒,相信老師和幼兒園,把孩子送到教室后就不要作太多的停留。
》》要答應孩子幾點接送一定要準時,千萬不要拖延時間,否則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的父母來接了,自己父母還沒有來,就會容易焦慮和害怕,或者對父母信任感減低、渴望回家而哭泣。
3、寶寶內心敏感怎么辦?多關注、多引導寶寶
在家里,寶寶是家庭的中心,而在幼兒園,寶寶則要學會和別人分享老師的關注和愛,這種狀況讓寶寶很失落。以至于有些寶寶回家后悶悶不樂,尤其是內向的寶寶,因此我們的關注點應該要多一點。
》》不妨把孩子的小名告訴老師。遇到孩子哭鬧,老師以只有家人才稱呼的方法叫他時,他一定會表示出非常驚訝、非常親切、非常熟悉的,而停止哭鬧和不安。
》》引導寶寶和老師交往。教育寶寶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寶寶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
》》接寶寶回家的時候,要抓緊機會跟寶寶交流??梢詥査谟變簣@里都學了些什么,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特別是要經常表揚孩子,談起老師也表揚寶寶,說寶寶在幼兒園懂得照顧弟弟妹妹,是老師的小幫手,讓孩子感覺他不哭老師也在關注他,而且因為他不哭鬧老師更喜歡他。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第一位家長]
童書媽媽,你好!我是小米媽。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今天終于鼓起勇氣來向你請教。我家小米,現(xiàn)在2歲2個月。最近帶她出去公園玩,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她太過于希望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她的玩具了。譬如說,那天,她正在踢球,踢著踢著,突然旁邊來了一個小朋友,就拿走了她的球玩。
小米并沒有因此不開心,很愿意把這個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別人拿了她的玩具,并沒有和她一起分享。她就只是跟在別人后邊。根本沒有要回的意思。就直接把東西給別的小朋友了。直到那個小朋友的家長把球還給她時,她還把球遞給那個小孩,說給弟弟玩。
我不知道應該怎么教育她。因為只要別的小孩有意識來拿東西,她就會停在那,讓人拿……我很糾結??!
明明她很想玩那個球,她都快速跑步過去了,但只要有別的小朋友跑過來,她就會立刻停在那,讓別人拿去。這究竟是怎樣的心態(tài)呢?我需要引導她嗎?
[第二位家長]
三川玲老師,您好。我的兒子快讀小學了,性格安靜,不喜與人爭執(zhí),被欺負了會跟我們說。幼兒園還好,有老師看得嚴,我擔心上小學后,沒有老師盯著怎么辦。教他還手,不是每次都做得到。為此,我天天焦慮不已。難道任由他被欺負多了學會反抗嗎?請老師教教我。
當 然盡管如此,我們在孩子的初期教育方面還是花了很多精力和財力。去放養(yǎng)式的貴族幼兒園,圖的就是的寓教于樂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不足3歲的孩子,家中已為他 備下2000余本童書(當然很多書待他以后自己去發(fā)現(xiàn))。每個假期都會盡量為寶寶量身定制趟旅游。希望,他的童年不會錯過什么。
[童書媽媽的回信]
親愛的家長朋友,感謝你的來信!
這一類的問題,是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甚至,也是我身邊的朋友問得最多的之一。但是,我通常不會給予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我知道,有些家長很著急,我也理解家長的心情。
是啊,一方面,誰家的孩子不是個寶呀,誰家的孩子愿意被別人欺負?另一方面,家長又不太好具體教導孩子怎樣應對別人的欺負。
什么情況下該反抗,什么情況下要寬容;什么情況下任憑孩子自己解決,什么情況下家長該適當介入;什么情況下當做正常的歷練,什么情況下要保護自己;什么情況下要堅決反抗,什么情況下不要破壞友誼……情況復雜,尺度難以拿捏。
說實話,這是非??简灱议L、孩子的情商與智商的一道復雜的綜合試題。
既然是一道綜合試題,那么我們先來分析問題。根據(jù)家長來信和咨詢的情況,受欺負比較集中在兩個方面,正如兩位家長所講述的情況,一是“物質上吃虧了”,二是“身體上受損了”。
那么,我們就先聊聊如何處理“吃虧了”的問題。
首先,所謂“吃虧”,是家長的感受,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往往并非如此。
很多小孩子,尤其是低幼年齡的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的物權觀。也就是說,孩子還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他們可以把自己的任何東西都送給別人,也會把別人的任何東西當做自己的。
大一些的孩子呢,初步建立了物權觀,但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會從物品的價格去考慮問題的。因為他們還沒有用金錢來衡量物品的思維。要知道,在孩子們的眼中,任何一個東西,首先是喜歡與否,而不是價格幾何;其次,任何一個東西,只要能帶來快樂,就是有價值的,否則,就是無用的。
這么說吧,一架價格幾百元的遙控飛機,和一顆路邊撿來的彩色玻璃,在孩子眼中是沒有本質區(qū)別的。當一個孩子不喜歡遙控飛機,更喜歡彩色玻璃珠的時候,他完全會用遙控飛機去換玻璃珠的。
現(xiàn)在,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你的孩子有問題,這就是他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家長沒有必要過于緊張,過于焦慮,覺得自己的孩子會一直如此。就像孩子會慢慢建立物權觀一樣,他們也會慢慢就了解物品的價值。
但這個過程,可以讓焦慮的家長會感覺太漫長。孩子總拿遙控飛機去換玻璃珠的確不是個事兒??!這時,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成熟程度,做一些引導。
首先,告訴孩子每一件東西都是有歸屬的,就像寵物狗狗都有一個主人一樣。你可以讓朋友一起和狗狗玩兒,但是不能把狗狗送給朋友,那樣的話,狗狗就會傷心啦。而且,當你和狗狗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突然有人把狗狗拿走,狗狗也會傷心的。
狗狗是這樣,你的玩具熊、皮球也都是一樣的。你可以和朋友分享你的物品,但對方應該先征求你的意見——就像你想玩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一樣。
其實,第一類“吃虧了”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快就會建立起自己的物權觀念和分享觀念。這么說吧,應該從來都沒有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都只分享給別人的情況。
在這里,特別要提醒家長的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起物權觀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硬讓孩子分享,把屬于他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先玩,甚至送給別人。在學會分享之前,更應該搞清楚所有權。
而且,如果是孩子有所有權的東西,無論寵物、玩具還是食物,都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動用孩子的東西的時候,要跟孩子商量。這其實也是成人社會本應該有的基礎規(guī)則。
所謂分享、付出、奉獻、犧牲等崇高的情感,其實是從這個基礎上自然而然長出來的??傊?,不要破壞孩子的這個認知過程,不要顛倒這個順序。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比較令家長頭痛的“身體上受損了”的情況。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不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去欺負別人。所以,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之間的所謂被欺負了,都只是暫時有一些小的爭執(zhí),很容易解決。
當然,我也承認,幾乎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里,都有比較調皮一些的孩子,都有霸道一些的孩子。那么,相應的,也就會有被語言上和身體上被欺負的情況。
這是事實,而且,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任何制度、任何文化,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孩子處理好與其他社會成員的關系,那就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孩子就是這樣長大成熟的。那么,家長該怎么辦呢?
第一,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成為孩子的朋友,掌握真實的情況。為什么要先提這樣一個似乎無關的要求呢。很簡單,任何的家長,都不可能24小時看著自己的孩子。那么,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最好能和家長有充分的溝通。家長只有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才會了解事情的全部真實的情況。也只有這樣,才會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基礎。
我曾經見過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回到家被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一頓的情況。試問,以后孩子還會告訴你真心話嗎,孩子受了欺負還會告訴你嗎?
第二,大人不要替孩子出頭,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什么是孩子的方式呢,就是前一分鐘還在廝打,后一分鐘又玩到一起了。而且,孩子起爭執(zhí)的原因,大多是誰先誰后,誰不跟誰玩,誰拿了誰的東西之類小事情。
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很難講誰欺負了誰,無非是有些孩子憑借身體上的優(yōu)勢,占了便宜而已。家長所要做的,不是去替孩子出頭,用更多身體上優(yōu)勢去欺負那個孩子,那樣就將是惡性循環(huán)。
要知道,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性格,強壯和弱小的人,都有其生存之道。孩子的身體弱小一些,孩子的性格文靜一些,并不是必然會被欺負的前提條件。
而只要不涉及到嚴重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最好讓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應對方式。畢竟,孩子不只是要應對小學、中學,還要應對大學、職場,家長根本無法保護孩子一生。
這只能靠孩子自己去磨練去承受去探索方法,這也是孩子必須要經過的歷練??茖W家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在學生時代總是被欺負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會爆發(fā)出驚人的能量。
第三,教會孩子說不,掌握最基本的保護方法。是的,雖然幾率不大,但還是有一些毫無理由的欺負,會降臨到善良的孩子身上。
但是,善良并不代表著懦弱,天真并不代表著膽怯。反而,因為站在了正義的一方,更應該有強烈的自信和反抗精神。
在孩子群體里,有一個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如果一個孩子被欺負了而沒有遭到反抗,那么,很容易就形成了習慣,總會被欺負。
所以,要引導孩子在第一次遇到欺負的時候,就大聲地說“不”。很多家長都會教導孩子“我們不欺負別人,也不允許別人欺負你”,一旦遇到別人使用武力,就要立即打回去。
但是,實際上,被欺負的一方,往往本來就是弱勢的一方(身體上或人數(shù)上)。那么,大聲地說“不”,嚴厲地譴責,從聲勢上壓倒對方,然后尋求安全的避讓方法,比硬碰硬的效果更好。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無論對方有多么強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被嚇退的。
可是,孩子本身就很文靜,怎么才能有說不的勇氣呢?這其實是可以鍛煉的,譬如在家里進行場景模擬的游戲,家長去欺負孩子,讓孩子說不。逐漸讓孩子知道這種情況下該怎樣應對。
第四,理性解決問題,給孩子做良好的示范。什么是理性解決問題呢?就是家長不要一聽孩子受欺負就著急上火,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大人的理性行為,是對孩子的良好示范。我就親眼見到,因為孩子的糾紛,兩個父親暴跳如雷地在爭吵,而兩個孩子早被嚇哭了。
我希望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不大發(fā)雷霆,不要破壞性,而是建設性地思考問題,要本著解決問題的方式去采取進一步的行動。跟對方家長溝通的時候,也多站在對方小孩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才有可能解決。
家長也要善意通過第三方——孩子的老師來協(xié)助解決問題。我不提倡當孩子們之間遇到問題,雙方家長就直接接觸,很容易造成更大的誤解和沖突。
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喜歡欺負人,是自己在家庭中缺乏足夠的愛,在學校里缺乏足夠的關注。于是,就采用這樣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那么,通過熟悉情況的老師,則可以公平地面對問題,并且從根本上讓愛欺負人的孩子,從其他的渠道,用其他的方式得到認可。這樣的方式,才是治標治本的。
說實話,未成年的小孩子,有幾個會有壞到專門去欺負別人的地步呢?如果有一些類似的行為出現(xiàn),老師和家長齊心協(xié)力,是很容易就糾正過來的。
我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最后,祝福你和你的孩子!
導讀:盡管2歲寶寶已經開始有了語言表達能力,但與人交流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寶寶生氣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2歲寶寶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續(xù)很短的時間,因此,父母們往往會感覺他的情緒波動非常大。這時的寶寶正在學著獨立,對他們而言,每一次成功都會為他們帶來無以倫比的快樂。當他完成一項新任務,比如:用蠟筆畫畫,做拼圖游戲,他會感到非常自豪。但當拼圖拼不好,或被阻止在墻上畫畫時,他又會表現(xiàn)出非常不滿和沮喪。
對爸爸媽媽而言,最大的挑戰(zhàn)是既要幫助寶寶自立又要使他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那些消極情緒。
盡管2歲寶寶已經開始有了語言表達能力,但與人交流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寶寶生氣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另外,2歲寶寶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時自控能力往往比較差。當?shù)貌坏剿胍臇|西時,感覺就像到了世界末日。當媽媽對他說不能做什么事時,他感到完全沒有可選擇的余地。
所幸他們的沮喪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他很容易對某件事物發(fā)生興趣,但注意力很快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不會超過幾分鐘。因此,聰明父母只要充分利用寶寶注意力分散的特點,就能從容控制寶寶的情緒。
如果寶寶不高興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例如:當思思在廚房里吵鬧著要玩小刀時,媽媽會把她帶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她的注意,她很快會安靜下來。另外,場景的迅速改變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安靜地把思思從廚房帶到房間里去,那里有許多吸引她注意的東西,玩具恐龍、圖書都可以讓她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和寶寶談感受,教他區(qū)別不同的情緒
盡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寶寶情緒失控,但對父母們而言,和寶寶談論他的感受也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你不可能期待一個2歲的寶寶能告訴你他很憤怒、孤獨或者無聊,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和相關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教他如何表達自己,“那件事一定讓你很生氣”,或是“你看上去很傷心”,諸如此類的話能幫助寶寶認識到有很多的語言能描述自己的內心感受。最終,寶寶會認識到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比如:如果每次寶寶都拼不好拼圖,你說,“哇,你真的很生氣”,多重復幾次,寶寶就會把這句話和他自己的感受聯(lián)系起來。當寶寶快3歲時,開始能理解像生氣、傷心等詞的意思,很快,他就能談論他的感受了。
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忽視寶寶那些不正確的行為。你需要了解寶寶的感受,例如,詢問寶寶對丟了東西是否很傷心,或是對媽媽占著電話聊天感到生氣,然后你應該讓他知道因此而尖叫或打人都是不被允許的。盡管寶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訊息,但是這種交流能為他形成一種理念奠定基礎,那就是:過激的情緒,甚至消極情緒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但是傷害和破壞性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和容忍的。
要教寶寶區(qū)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當寶寶滿意高興的時候,你可以說,“我看你真的很喜歡吃冰淇淋”或者“和爸爸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讓你很快樂,對嗎?”這可以幫助寶寶區(qū)分積極和消極的情緒,可以教會他認知所有的情緒,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
學會控制情緒,學會理解他人
2歲的寶寶大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明白別人也有情感。一旦寶寶能夠區(qū)別自己的情感,他也會將那些表述的詞語用于其他人。
一個2歲大的寶寶如果曾和媽媽談論過生氣,便會了解生氣的感受。當媽媽說“寶貝,我也生氣”時,寶寶就會意識到媽媽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這就是體會別人情感,識別他人感受的開始。這種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非常漫長的循序漸進、持續(xù)整個童年的過程。
嬰兒時期是教寶寶去理解自身和他人情感的最佳時期,因此早教應多談情感問題,當你在教寶寶一種行為為什么是對的或錯的時候,就是在向寶寶展示其他人的感受,如“我們不可以打人,因為這會傷害到別人,讓別人感到難過”或者“他這種事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你不會難過嗎?”。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感受,與人為善,這些對寶寶將來在社會上獲取成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如果寶寶沒有學好這一課,那么未來的生活對他來說會非常困難。
運用游戲的情感力量,擴大情感視野
還有一種方法是設法擴大寶寶的情感視野:坐在地上用玩具或毛毛熊和他玩角色扮演的游戲。這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地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例如,你可以描述其中一只動物如何喜歡被搔癢癢而另一只卻不喜歡。如果寶寶時常感害怕,角色游戲是一種最好的辦法,你可以扮成媽媽去上班,讓寶寶想下一步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然后你們共同去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游戲能深植于寶寶的頭腦里,假扮的游戲雖然簡單卻是十分有效的獲取信息的活動,它讓你了解寶寶在想什么并感受到了什么,為你和寶寶之間建立更為融洽的關系提供極好的機會。
“爸爸媽媽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兒園,哇哇哇!”9月初,幼兒園迎來了一批新成員——托班和小班的寶寶,可是大多數(shù)的寶寶都因為不適應離開家人的生活而表現(xiàn)出“分離焦慮”的哭鬧行為,聽著心肝寶貝撕心裂肺的哭聲,家長是應該狠狠心離開,還是軟下心腸陪伴呢?
寶寶入園常態(tài):分離焦慮
小聲啜泣著不讓家長離開、號啕大哭著“不要上幼兒園”、滿地打滾還踢打老師……幾乎80%的寶寶在剛入園的那段時間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現(xiàn)象。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寶寶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人,產生了一些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由于每個寶寶的氣質類型、性格特點、家庭環(huán)境和教養(yǎng)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擺脫分離焦慮情緒的時間也會有較大的差異。適應能力好的寶寶入園1周內就可以擺脫分離焦慮;而大部分的寶寶需要經過3~4周的脫敏時間;不過,也有少數(shù)寶寶(年齡越小越明顯)分離焦慮的情況比較嚴重,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適應,而且還容易出現(xiàn)反復。
當家長遭遇寶寶的分離焦慮
面對寶寶的不適應,聽著他的哭聲,家長也有不同的表現(xiàn)和不同的做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心軟型
這類家長最見不得寶寶傷心,所以只要寶寶一哭,就會什么原則也不講了。于是到這類家長送寶寶入園時往往會逗留許久,他常常會對寶寶說:“寶貝,別哭了,媽媽(爸爸)再陪你一會兒吧?!?/p>
真的是陪了一會兒寶寶就不哭了嗎?事實上,越是這樣做,寶寶就越離不開家長,往往是陪完了“一會兒”寶寶還會要求再陪“一會兒”,否則就再次哭鬧直到家長答應繼續(xù)陪伴,陪個沒完沒了??梢赃@樣說,家長陪伴寶寶的時間越久,分別的時候寶寶哭得越厲害,越是離不開。
對寶寶的影響這類家長太順著寶寶,只要寶寶哭了就多陪一會兒,因此直接導致寶寶將“哭”與“多陪一會兒”建立了必然聯(lián)系,哭就成了他挽留家長的法寶。
◎逃跑型
因為怕寶寶哭,這類家長就總是找機會開溜:一把寶寶送到老師面前,顧不得說再見就急吼吼地“跑路”;或是帶著寶寶走進教室后,利用玩具等新奇的物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就趁機悄悄走人。
這類家長自以為把握了“當機立斷”的要點,但是這樣逃離寶寶,給寶寶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爸爸媽媽不要自己而逃跑了。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加重寶寶的不安,讓他沒有安全感。
對寶寶的影響由于這類家長采取的方式是金蟬脫殼,寶寶會學會與成人斗智斗勇:家長想盡辦法脫身,寶寶就想盡辦法防止家長逃跑,比如拉緊大人的雙手或是衣服。同時,這樣的行為還會影響家長的誠信,致使寶寶對家長產生不信任感。
◎反復型
這類家長最是糾結,剛開始的時候舍不得離開寶寶、不放心寶寶,于是就主動留下陪寶寶一會兒;過了會兒又覺得這樣陪著寶寶不行啊,于是一走了之。這樣的行為反復出現(xiàn),讓寶寶摸不透大人的心思從而變得很緊張。
這類家長自己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現(xiàn)象,他自己還沒有做好寶寶入園的心理建設呢!但是,家長的分離焦慮可是會直接影響到寶寶情緒的,家長反復了,寶寶也就不能很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自然只能用哭鬧來宣泄情緒了。
對寶寶的影響由于這類家長太多變,因此寶寶的分離焦慮也會隨著家長的行為起起落落,搞不好原本寶寶只需花費一兩周就可以完成的脫敏行為一拖就是幾個月。
◎理智型
這類家長十分堅定,任寶寶哭得稀里嘩啦,他自巋然不動。出門的時候,家長會一路告訴寶寶“要去上幼兒園了,真高興”;將寶寶送進班級之后,他會認真地和寶寶說明“我要去上班了”。雖然寶寶會拉著家長的手哭著不肯放,但家長依然面帶微笑地擦去寶寶的眼淚,并告訴他“幼兒園可好玩了,媽媽(爸爸)到放學時會來接你的”。然后把寶寶交給老師,笑著與寶寶道別,不慌不忙地離開。
對寶寶的影響由于這類家長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即使寶寶哭鬧還是會耐心道別并離開。寶寶很快能接受即使哭鬧,家長也會離開的事實。值得一提的是,家長良好的情緒暗示著寶寶: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老師送給家長的話
●請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接送寶寶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通過自己的言行告訴寶寶上學是件快樂的事。接寶寶回家后也可以和他交流一下幼兒園的事情,適時流露出羨慕的表情:“媽媽(爸爸)覺得幼兒園真好,也很想和你一起上幼兒園呢!”
●道別,讓寶寶知道你的離開寶寶驟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這個適應的過程原本就缺乏安全感,如果此時家長再貿然離開更會加重寶寶的不安。因此家長一定要和寶寶道別,道別時注意別過分流露出不舍的情緒,道別時間也不宜太長。
●減少逗留的時間,勿多打攪送寶寶入園,與寶寶道別,把寶寶交到老師的手中后,家長就可以離開了。如果有急需交代的事情,可簡單地與老師當場交流。但如果事情較復雜,三言兩語說不清的,建議用電話、短信等方式。開學時哭鬧的寶寶較多,老師需要將全部心思都花在照顧安撫寶寶上,不建議在這個特殊時期打攪老師而影響全班。
●下了保證就要兌現(xiàn)承諾。很多家長在送寶寶的時候常常會保證“放學時我第一個來接”。那么,許諾了就應該要兌現(xiàn),因為只有保證承諾的真實性,才能與寶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放學的時候即便不是第一個接寶寶,也要做到讓寶寶打開門的時候能夠第一眼看到你,第一時間接回家。千萬不要拖得太晚來接,失信于寶寶是非常糟糕的。
入園時刻,也許你還會遇到這些情況
◎許久不適應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自然適應新環(huán)境的時間也會有長有短。所以不要和其他寶寶相比,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寶寶怎么還在哭。特別是當寶寶年齡偏小的時候,很有可能將“分離焦慮期”延過1個月,家長應該始終如一地細致呵護寶寶,給他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并積極與老師配合,共同尋求良策,幫助寶寶早日擺脫“分離焦慮”。
◎出現(xiàn)反復
也許沒幾天寶寶就不哭了,可是過了幾天又開始哭鬧,狀態(tài)有反復。有的寶寶因為初次進入集體生活,心情影響體質而生病了。一旦在家中養(yǎng)病,再去幼兒園的時候難免又會出現(xiàn)再次的“分離焦慮”。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也不必太擔憂,相信寶寶的適應能力吧,只要你堅持送人園,過段時間他自然就會好的。
◎注意假期
開學后沒多久就是國慶節(jié),長假上來哭鬧的寶寶可能會增多,這也是正?,F(xiàn)象。雖然之前寶寶已開始習慣幼兒園的作息,但長假中節(jié)奏又被打亂,情緒會出現(xiàn)反復。其實,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xù)很久,一般寶寶哭鬧幾天就會好了。建議家長:在國慶長假中,可常提起幼兒園快樂的事,盡量保證與幼兒園相同的作息,能幫助寶寶長假后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經常聽到一些老師反映,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那么,導致孩子對老師這種抵觸情緒的的原因是什么呢?專家?guī)臀覀冏隽艘幌路治觥?/p>
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通過發(fā)泄對老師的不滿來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齡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來越強烈。有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好問行為表現(xiàn)得十分不耐煩,簡單粗暴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對父母的反抗經過多次嘗試發(fā)現(xiàn)作用甚微,何況自己又要依賴父母生活,不能對專制的父母進行反抗,于是不滿情緒就轉移到老師身上,一股腦發(fā)泄給老師。
老師忽視或冷淡孩子,孩子通過抵觸來引起老師注意
孩子在學校里,除了學業(yè)的優(yōu)秀能給他帶來成就感外,老師的關注與重視是他最大的心理滿足。有的孩子經常碰到上課時老師不給他提問,自己鼓足勇氣與老師講話時老師也是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過抵觸老師的方式來實現(xiàn)被注意的愿望。
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當
有許多人認為,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偏激,但不無道理。有的老師習慣為學生貼標簽,對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shù)倪^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再定義
其實,在抵觸情緒的背后也隱藏了許多積極的因素。孩子的抵觸情緒表明了這些孩子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獨立性強,不事事言聽計從,依賴別人,這樣的孩子以“抵觸”的方式維持心理平衡,敢于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抵觸情緒還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呢!從另一方面來講,孩子的抵觸情緒也折射出我們教師教育方式的不夠合理的一面,它也會提醒教師和學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的發(fā)展和孩子的成長。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呢?
給家長的建議
尊重孩子,讓孩子發(fā)表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
當孩子產生了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后,家長首先要以一種溫和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談,不要制造壓力,讓孩子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發(fā)泄對老師的不滿,這種發(fā)泄還可以起到一種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長提供了一雙耳朵,認真地傾聽,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煩惱得到了尊重,就會毫不隱瞞地把自己的態(tài)度,抵觸老師的原因講出來。家長等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之后,與孩子一起冷靜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觀地看待抵觸情緒。如果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爭勝好強的心理,因勢利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提高孩子認識自己缺點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共情,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
作為家長,切忌對孩子的抵觸情緒一棒子打死,讓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老師,這樣只會加劇孩子對老師的反抗。有的家長僅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過分溺愛孩子,甚至與孩子一起指責老師,更甚者跑到學校里與老師大吵一番,其結果只可能更糟。孩子的認識有的時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在這點上,家長要學會培養(yǎng)孩子的共情心,有的時候也稱之為換位思考,與孩子一起站在老師的角度重新審視,必要時還可以創(chuàng)造場景與體會老師的情緒和難處,讓孩子學會多體諒別人,為他人著想。這樣的話,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師的關系,減輕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教孩子學會了尊重老師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想法,善于提問題,不能從此之后噤氣噤聲,因此,教給孩子一些提意見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積極配合好老師教育孩子
有一些孩子,在學校里與在家中的表現(xiàn)迥異。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聽話,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學校,就情緒低落,不愛學習,表現(xiàn)糟糕,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也經常頂撞老師。家庭與學校教育方式的差異導致了孩子的這種反差極大的性格表現(xiàn)。在這時候,家長要主動地、心平氣和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現(xiàn)狀況,讓老師也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的另一側面,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全面的評價。家長要與老師一起分析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異,求同存異,給孩子一個接近的教育價值觀,不至于讓孩子無所適從。
幼兒剛入園,難免有入園焦慮。一起來看看送孩子入園前爸媽應做的工作,巧治寶寶入園后“情緒病”,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學前兒童在幼兒園中表現(xiàn)出諸如哭鬧、不參與游戲等社會退縮行為的根源在于內心的害怕情緒,這在兒童成長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在嬰兒期,孩子會對噪音害怕,對失去支持害怕,對陌生人害怕,但是這些焦慮會慢慢隨著成長而減弱;到了學前階段,孩子會經歷對動物、黑暗、暴風雨、受到想象中事物的傷害的害怕。
寶寶就要進幼兒園了,大部分孩子入園都會哭,第一次分離,進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會有些害怕。事先準備勝于事后補救,不妨將“入園適應”看作一個需要用心經營的工作項目,納入時間規(guī)劃之中。在入園前精心準備,入園后多做工作。你付出的努力價值在于幫助寶寶跨越人生第一個成長的階梯。
四種方法幫助緩解寶寶分離焦慮1、提前適應離開媽媽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逐漸拉長你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有意識讓孩子獨立地玩、看書、看電視等,或多讓家里其他人幫助照看寶寶。讓他知道,你只是短時間離開他,一定會回來的。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你的信任感。
2、認識小伙伴
入園代表著集體生活的開始,和小朋友的交往關系會幫助孩子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在你的陪伴下,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fā)展起較良性的關系,在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一些。
3、學會表達需求
如果你一向細心,這時候最好能放慢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在一個集體環(huán)境中,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有時候,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兒園感覺不好的原因,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訓練,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時有沒有老師幫忙?幫他進行一些生活訓練。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們開始有些焦慮,本來孩子并沒有對幼兒園產生擔心情緒,這時反而會因為媽媽的暗示出現(xiàn)擔心。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在心理上誤導孩子。孩子的心理準備可從兩個方面來做。
寶寶入園需要做的心理準備
1、通過語言描述解決孩子內心焦慮
寶寶3歲了,已經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語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靜隨意地跟寶寶談論幼兒園,告訴寶寶:寶寶就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有一個什么樣的老師,老師的樣子是什么樣的;還有一些其他的老師,他們長得什么樣,穿什么樣的衣服,媽媽去看的時候,他們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師是怎么說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們是怎樣吃飯的,怎樣睡覺的;有一個小朋友想上衛(wèi)生間了,他是怎樣做的……
家長講這些事的時候,就像講一個童話故事,最好講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發(fā)笑,這樣孩子就會要求家長一遍遍地講。講過幾遍后,家長就可以拿出幼兒園的圖片或宣傳冊頁,指著上面的圖畫給孩子講幼兒園的故事,指出園長的名字、每一個老師的名字,告訴孩子園長是做什么事的,幼兒園里有什么活動,而且還可以找一些關于寶寶上幼兒園的故事書講給孩子聽。
2、帶孩子做初步的體驗
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已經分享了許多關于幼兒園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對幼兒園的注意,接下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過家家的形式來體驗入園了。
先是媽媽扮演老師,讓孩子扮演小朋友,從早上入園開始一直演到放學回家,將幼兒園可能遇到的事都編到過家家的程序中。玩過幾遍后,再讓孩子扮演老師,媽媽扮演小朋友。之后就可以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了。盡量選擇不同的時間段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的生活,使孩子將和媽媽玩游戲的經驗與真實的幼兒園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深化孩子對幼兒園的認識,排除陌生感。
切記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動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誤以為幼兒園是一個像游樂園一樣的場所,玩過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園后發(fā)現(xiàn)幼兒園并不是當初體驗的那樣而造成失望情緒。
孩子入園以前家長利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做好以上準備,孩子入園后就不會感覺到過于恐懼和焦慮。
為什么有些寶寶的適應時間會比其他孩子更長一些呢?
入園適應難的原因
1、氣質原因
有些孩子在面對不熟悉的環(huán)境時,更可能表現(xiàn)為抑制和回避行為,這和他們的氣質特點有關。例如:在陌生人面前的過度緊張、羞怯和躲避。這種由于先天氣質所引起的回避行為會從嬰兒期持續(xù)到學前階段,當孩子對人或環(huán)境熟悉之后,對未知的害怕有時就會消失。
2、依戀關系
除了氣質特點以外,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系如果不夠安全,或者父母常常批評孩子,使用強制的方式來控制孩子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孩子在幼兒園中表現(xiàn)得退縮和抑制。
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不妨采取一些策略來鼓勵孩子的社會交往行為,同時也要注意改善對孩子的養(yǎng)育態(tài)度并為其提供更好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
養(yǎng)育要點
1、培養(yǎng)一個優(yōu)勢
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她在某方面比同齡人更具有優(yōu)勢。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吸引同伴的魅力。比如講故事,一個會講故事的孩子自然會吸引同學。
2、角色扮演
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家,模擬她在幼兒園里可能遇到的場景,并把這些都扮演出來,這樣可以讓孩子充分體驗各種可能的情景,一旦這些情景在真實生活中發(fā)生,孩子就不會感覺陌生,從而警惕與緊張了。
3、回顧一天
晚上把孩子在白天發(fā)生的事情當故事再講給她聽,對她的積極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以后就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4、多去戶外
經常帶孩子外出,比如公園、親戚朋友家等等,出去之前提前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幫助孩子作好心理準備;并告訴孩子怎樣打招呼,還可以怎樣做等等。
【溫馨提示】一般來說,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對自己羞怯的孩子,給予消極的評論,比如:“你怎么膽子那么小啊?”“這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實,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設性的話語會更好,更有利于促進孩子的交往行為,比如:“不用擔心,其他小朋友很愿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薄澳憧矗硕嘁恍┩娌刎堌埐庞腥?,你也去參加吧。”“小朋友想你了,老師也想你了?!?/p>
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怎么辦呢?首先,家長不能盲目的批評孩子,一定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因為孩子的心思單純不會沒有理由去抵觸老師,家長要幫助孩子一起化解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找原因吧。
1孩子對老師有抵觸的原因
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通過發(fā)泄對老師的不滿來反抗家庭。孩子的年齡越大,心和求知欲就越來越強烈。有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好問行為表現(xiàn)得十分不耐煩,簡單粗暴地回答孩子的。
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對父母的反抗經過多次嘗試發(fā)現(xiàn)作用甚微,何況自己又要依賴父母,不能對專制的父母進行反抗,于是不滿情緒就轉移到老師身上,一股腦發(fā)泄給老師。
老師忽視或冷淡孩子,孩子通過抵觸來引起老師注意。孩子在學校里,除了學業(yè)的優(yōu)秀能給他帶來成就感外,老師的關注與重視是他最大的心理滿足。有的孩子經常碰到上課時老師不給他提問,自己鼓足勇氣與老師講話時老師也是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過抵觸老師的方式來實現(xiàn)被注意的愿望。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當。有許多人認為,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偏激,但不無道理。有的老師習慣為學生貼標簽,對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shù)倪^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那么,要如何有效化解孩子對老師的抵觸呢?
2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怎么辦
傾聽。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自由的發(fā)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自己接受批評時的心情。家長要認真傾聽,并采取適宜的方法解決。如果是屬于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家長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于老師處理
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家長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換位思考。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chuàng)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切忌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對老師表示不滿。這既不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緩解師生間的矛盾,還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也有的家長對孩子一向很溺愛,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覺得孩子什么都好。
一旦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就不假思索地指責老師。家長這種不經調查研究、草率表態(tài),一味批評的做法,將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并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生極壞的負面影響。
溝通。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這對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老師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對班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時總會產生一些偏差,如果此時家長能及時提供孩子的日常行為狀況,有利于老師實施教育。同時,家長也應該逐步將孩子視為一個求知的學生,而不再是成天被捧著的、被護著的小寶貝。
涵公主一直以來,所有見過她本人的,大家都夸的乖寶寶??勺罱恢?,竟然發(fā)現(xiàn)她亂吐口水(故意的那種),前幾天發(fā)現(xiàn)時就跟涵爸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得到了一點點改善。
昨天接她放學回來,在公園玩,公園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我就坐在一邊看著她玩。涵看到一個正在玩翹翹板的小妹妹,那個小妹妹由她外婆及奶奶帶著在玩,涵走上前,我還以為她有想玩的意思。但沒想到,等到那個小妹妹下來,她立即走到翹翹板前,朝翹翹板上面吐了口水。我的天,頓時我傻眼了,火也上來了,這還了得,我立即沖上前去一把拉過涵寶,說你為什么要吐口水?臟不臟?有沒有禮貌?......
當時小妹妹的奶奶這樣講了一句:‘這小孩怎么這個樣子’。讓我聽了覺得羞愧不已,仿佛是在對我說,這么年輕的媽媽怎么把小孩教成這樣。
趕緊把涵寶領回家,教育一番,完了問她,她說再也不吐口水了。我看她態(tài)度誠懇,也就沒在說什么了。
誰知......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我跟涵寶瘋著玩,玩得正高興地,涵寶突然朝我臉上吐口水,我滴個天啦!我愣在那,涵看到我這個樣子嚇到,連忙叫媽媽媽媽。我拉過涵,在她PP上狠狠地打了二下,問她,你不是答應媽媽不再亂吐口水了嗎?怎么又亂吐了?
涵寶哭了,我命令她不準哭,然后讓她站在原地不許動,又開始教育她,給她講道理。這次教育的時間加長了,因為我覺得事情已經到了嚴重性的地步,再不好點教育,養(yǎng)成了習慣就麻煩了......
問她如此做對不對,她也知道是不對的,還會主動跟我說,媽媽,我再也不亂吐口水了,希望通過這次教育能改掉......又是一個小女孩家的,這樣的壞壞習慣可真是讓我頭疼。以前在家跟著我時,雖然好動了點,但打人罵人之類的壞習慣還真是從來沒有過,這才上幼兒園,就學了壞毛病了。
可能由于班上孩子多,幾位老師顧不過來。涵的這個壞毛病,才剛開始,今天下午去接涵,一定要給他們老師反應下,希望通過老師和我們父母的努力,早早幫涵改掉這個壞毛病。
喜歡《孩子入園小情緒多多怎么辦好》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排泄情緒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新生幼兒的哭鬧,對于幼兒園來說,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墒菍τ诩议L卻是第一次。些許的心疼,些許的不忍,些許的擔心纏繞在心間。久久讓自己的生活不舒暢。那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讓我以多年的帶班經驗和...
[第一位家長] 童書媽媽,你好!我是小米媽。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今天終于鼓起勇氣來向你請教。我家小米,現(xiàn)在2歲2個月。最近帶她出去公園玩,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她太過于希望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她的玩具了。譬如...
導讀:盡管2歲寶寶已經開始有了語言表達能力,但與人交流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寶寶生氣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2歲寶寶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續(xù)很短的時間,因此,...
經常聽到一些老師反映,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那么,導致孩子對老師這種抵觸情緒的的原因是什么呢?專家?guī)臀覀冏隽艘幌路治觥?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通過發(fā)泄對老師的不滿來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齡越大,好奇心和求...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