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把“犯錯權”還給孩子”,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犯錯權”還給孩子“小孩子犯錯,上帝也寬恕”“人不犯錯,永遠長不成大人”,犯錯,是孩子告別不足、走向正確的必要臺階。每一個錯誤,不僅是一次過錯,更是教育者和學生反思自我、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僅是一種不足,更是一種必要的曲折性的人格發(fā)展、心智拔節(jié)。所以,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認為,如何理解“自由”,我想最簡單的是要考慮如何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權。
尊重孩子犯錯權,雖沒有明確寫入教育法規(guī),卻是一種再基本不過的教育理念和常態(tài)化的教育行為。那些充滿機智和寬松的教師,總是用循循善誘,將錯誤當成生動鮮活的教材,和孩子積極互動,喚醒和鼓舞孩子,在錯誤中不斷成長,讓教育者的權威形象、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比如陶行知與四塊糖果的故事:一個男孩在校園里拿磚頭砸人,對于這種嚴重違紀行為,陶行知卻“發(fā)糖”以獎勵。錯誤也可成為“教育富礦”,成為進步的臺階。
一些學校對犯錯的孩子動輒開除,動機可能是為了讓孩子更加自律,可教育對象畢竟差別很大,有的孩子自律性強,可能因此就不會、不敢再犯錯了,那些自律性不夠強的孩子,還是會犯各種小錯誤。因為犯錯了,老師既沒有循循善誘的幫助,也沒有耐心啟發(fā),就將孩子開除,孩子會很委屈,不服氣。教師的熏陶、感染、激勵、鼓舞的教育職能丟失了,“教”和“育”的角色沒有了,這不僅是教育職能的扭曲,也是教師職業(yè)角色的退化,如果這樣的話,還要老師和學校干什么呢?
將對孩子最本然的尊重、理解和期待都扔了,將孩子發(fā)展、轉化的機會完全堵住了,將孩子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都破壞了,將孩子的犯錯體驗都剝奪了,學校和教師成為了一種教育強權:武斷、強蠻以及高高在上。這根本就是一種教育權利的濫用,實為教育瀆職。cnsjbj.cn
因此,教育者應該更新理念、善待孩子、學會尊重:與其一味開除,不如多行寬容;與其一味殘酷,不如多一些理解、幫助;與其高高在上,不如溫馨溝通?!罢n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幫助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是教師的義務。錯誤是孩子們最樸實的思想,是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把“犯錯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在犯錯中不斷進步,從而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爸媽是更喜歡小朋友的人,每次有小朋友來,總會很高興拿出糖果、點心等一些小朋友喜歡吃的東西招待,很多時候會拿在手里很誠心的問孩子,“喜歡吃這個么?想吃什么呀,自已拿還是爺爺拿?!边€沒等話說完或孩子應答,同事就應開了,“沒關系啦,他什么也不吃,謝謝,謝謝。”爸爸很是尷尬。
陽光很好,與同事坐前坪一搭一搭的聊天,爸爸則與xx、**一邊擺弄車輛做游戲。爸爸也一搭一搭的問,“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幾歲了,喜歡這個車不。。。。。?!蓖麻_始一心兩用起來,有些問題還沒等**回答,她便說開來,**呀,告訴爺爺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媽媽怎么和你說的呀。。。。。。爸爸的問題幾乎都成了同事的回答,而一邊游戲的過程也幾乎都成為了同事指點的過程。
把同事扯到一邊說話,說,沒關系的,小朋友,需要讓他有一個對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鍛煉對程,讓他自已來吧。而同事則堅持她的觀點,**特膽小,不愛講話,不教他什么都不講。。。。。。
回頭看看xx,在陽光下,他與**玩得特開心,不時的找**說話并聽見他的大笑,而話語無非是,哥哥,倒這里。爺爺,開過來。而**,仍略羞澀,不時的看著她媽媽。
我在想,盡管有外在環(huán)境與性格因素,而xx的外向與**的內斂成為最明顯的對比。從小事看來,我與同事的教育方式亦是。
我總堅持,不搶xx的話。我總堅持,自已的事自已做。
在初到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xx亦是沉默膽小的,每每總會抓住我的衣角說媽媽抱。而面對朋友的熱情詢問或擁抱,他亦是排斥得厲害。不是往我懷抱躲便是以“打”的詞眼或動作表示他的不滿。而每次,我只是反復重復我的話,告訴xx這是誰,為什么會親近xx,xx應該如何回答才有禮貌。在稍微解釋后,xx便會放開態(tài)度來,不再害怕并大方的回答任何問題,或者,更會提出自已的要求。
愛吃愛玩是孩子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必為孩子感到不好意思。在家里做好適時的訓練與教育,以模擬場景或輔助動畫培訓孩子拒絕或“只要一個”的好習慣,便不用再擔心孩子在其它場合耍賴皮的事情發(fā)生了。
而孩子的膽小,我更認為,很多時候,是我們家長一手造成。如果我們抱著不埋怨、不代言的心態(tài),放手讓孩子去與人接觸,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孩子,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孩子的意愿還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與人交談,自然的,接觸得多了,說得多了,膽子也就大了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已的思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已的意愿,拋棄我們一個“代言人”的身份,做一個好的指引者吧。希望每個寶都自由、快樂的成長。
育兒心得:把權力還給孩子
我們小班在開展前幾個主題活動時,孩子的主題名基本上都是老師幫忙取的,在生活點名中,孩子經常記不住自己的主題名,需要經過老師的反復提醒,這可急壞了我們老師!
如何讓孩子更快,更容易記住自己的主題名呢?
偶爾在一次區(qū)域活動時,娃娃家中的媽媽對爸爸說:“我們家的孩子取名叫樂樂吧!"爸爸說:“好??!希望孩子快快樂樂的長大!”孩子的話提醒了我,何不把權力還給孩子呢!小班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的自主性,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地潛能是很大的,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想,去嘗試給自己取主題名!不應該再束縛他們的想象思維了!應該把權力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做自己的小主人!
在主題活動——《秋天的水果》,孩子們根據自己喜歡吃的水果,給自己取了不同的水果名,有的叫蘋果、桔子、香蕉等等,再生活點名時,孩子們能很快地說出自己的水果名,并且還能用水果說一句話,經過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孩子給自己取的主題名更容易記住,這種方法不僅節(jié)省了老師的時間,而且還能訓練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自主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家庭超前教育是時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在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驅使下,許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謂用心良苦:1歲教認字,兩歲背唐詩,3歲學外語,4歲練鋼琴,5歲學電腦……形形色色的學前技能培訓班充斥著幼兒的日程表,孩子心儀的動物園、電影院、兒童樂園無暇光顧了,同齡人彼此之間的玩耍、接觸少了。這種無視年齡、生理、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一廂情愿地實施“超前智力開發(fā)”的做法并不可取,只會過早地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只會扭曲心靈、壓抑童真、擾亂孩子身心有序健康地發(fā)展。
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的腦容量、智商、情商與幼年期的玩耍量呈同步增長。據此,專家認為,給學齡前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無憂無慮、寬松活潑的生活環(huán)境,無疑將產生積極的遠期效應。尤其是相對沒有羈束的游戲和玩耍,更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大腦發(fā)育,鍛造獨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和頑強的群體生活能力,大大降低成年期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所以,專家們斷言:任意剝奪孩子的玩耍時間、過度的超前教育無異于給孩子帶上了心靈的鐐銬,害處多多,得不償失!
誠然,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嚴峻挑戰(zhàn),當今社會的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家長們的危機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沒有必要把這種競爭過分地提前到學齡前階段,孩子畢竟還小,其成長、成才更有著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且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唯有根據其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勢利導、和風細雨、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全面培養(yǎng)、一步一個腳印,才不乏“后勁”,才有潛能,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急功近利,往往適得其反,現(xiàn)實中此類教訓不少。
常言道“童心不可侮”,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奉勸大人們在“家庭超前教育”這個問題上,摒棄浮躁心態(tài),多一份理性的思考,
把一個快樂無羈的童年還給孩子。
育兒觀念: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兒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正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齡.說他不懂,他話說出來,讓你敬佩有加。比如,他二姨的兩個孩子都比他大,卻既不聽話,學習也不行。二姨一來,除了訴苦,還是訴苦。他背著我們給二姨出上主意了:“是你的孩子,你總不能一個都不管吧?要不,你在他們兩個當中挑一個好一點的,多用點心,好好培養(yǎng),另外一個受他影響說不定也會變好的?!闭f他懂,有時說出話來,讓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在看完電視后,問他媽說:“合肥可有妓院?舒城沒有吧?”他媽就罵他:“小孩子胡說些什么?跟你學習有關嗎?”他一板一眼道:“我在想,爸爸到現(xiàn)在都買不起房子,是不是把錢都到妓院院里去了?!彼麐尭乙徽f,我只有搖頭的份。不管孩子是懂與不懂,我還是決定:把他自己事情的決定權交給他自己.這是幾番交鋒之后,才得出的決斷。他想學畫畫,我覺得他畫畫沒什么感覺,就硬逼著他學寫作。他倒好,能三句話就是一篇,交給我了事,說完成任務了。他喜歡吃烤鴨,其他的菜不感興趣,我就命令他不吃其他的,烤鴨也不讓吃。他真就什么都不吃,光吃飯。強制來,強制去,他是什么事都要問,什么事都要大人幫著搞定,全沒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我意識到代他做主的弊端和危害了。
我鄭重地對他說:“從今天起,你的事情,你自己作主。我和你媽媽只給你提供參考意見?!痹掃@樣說了,也就開始這樣做。一個月給他十塊錢零花錢,他自己決定用場。只不過我有言在先:橡皮、鉛筆等學習上的小用品,得從上面開支。言下之意,你把錢全部吃掉了玩掉了,學習受影響了可是你自己的事。興趣班學什么,由他自己決定和報名,但在他做出決定之前,我會啟發(fā)他:畫畫是藝術,唱歌和寫作也是藝術,藝術是相互關聯(lián)的,你學了這個,有可能對那個也能起到促進作用,都關注一下比單純地只學一樣是不是更好一些?我宣布:他的作業(yè)從此不檢查了,是錯是對,由他自己承擔責任。由此帶來的反應是,他變得認真和細心了,不會馬虎了事,去掉了“反正還有把關的人給他收尾”的意識。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什么時候做作業(yè),看哪些課外書,無一例行地,在他做出決定或提出疑問之前,我總會提出幾個方案,供他參考和選擇。但最終的決定權,永遠是他自己。一段時間過去,他感覺到有成就感了,感覺到自己是個小大人了,事實上,他也的確獨立起來,有了屬于自己的主見和思想。作為父母,我們不但感受到了難得的輕松,還偶爾當一回受教育者,聆聽他的教誨。我和他媽吵嘴,他會在一旁評判道:“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這么這么不就行了,還吵個不可開交。你們就是這樣給我做榜樣的?”他評論完了,戰(zhàn)事自然而然地結束。而且,將決定權交還給他之后,我們小家庭的民主氛圍日漸濃厚,無論什么事,基本上都是舉手表決,連我和妻多年未愈的抬杠爭狠毛病也慢慢銷聲匿跡。不知有沒有科學家做過研究,在快樂放松的心境下做事,其成功率和圓滿程度絕對要比強制狀態(tài)下高得多好得多。同樣地,給予其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受尊重的感覺,才智的正常發(fā)揮也好,潛能的挖掘也好,也肯定是淋漓盡致、非同一般。就像船行水上,舵由他自己掌,所要做的是,往哪個方向吹風即可。用看似無意卻頗具匠心的建議引導,還需要擔憂其決定是否脫離正道嗎?交還的,是決定權;掌控的,是大方向!
家園共育《把“犯錯權”還給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