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童話。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求助型的愛剝奪孩子的獨立需求”,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有一種成人自己從小也是被嬌生慣養(yǎng)大的,或者家庭狀況非常糟糕,使得自己懼怕面對任何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并且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不自信,沒有力量,在內心很希望有人替自己去抵擋一切并把自己保護起來。當一個成年人無法被另外的人時時刻刻這樣保護著,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沖突時,他們就感到活著非常困難和不安全。這些希望被保護的欲望會轉化成對孩子的行為,她們會以一個保護者的形象,時刻把孩子抱在懷里,把自己需要孩子當成孩子需要自己,非常緊張,會假定孩子有許多承受不了的事情,忍受不了孩子有任何的煩惱和不良情緒。
這種媽媽動不動就撫摸孩子,眼睛露出非常關懷和同情的神情,內心有種強烈的情感,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坐在孩子身邊,就有一種非常舒服的、非常美好幸福的感覺,所以她們的眼睛總是盯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抱在懷里就什么都不需要了,就像愛寶石不是要拿寶石來做什么,而是用寶石來填充自己的愛一樣。這種媽媽是在拿走孩子的可愛,去填充自己,給自己力量,而不是在給孩子力量。她只顧感受孩子帶給她的舒適,顧不上去思考怎樣幫助孩子,怎樣為孩子的發(fā)展去貢獻和付出。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成人的懷抱讓孩子非常舒適,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只有成人的身體,手、眼、耳朵、身體都處于神游狀態(tài)而不動,時間久了,被抱著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模式。由于沒有使用感覺器官,孩子甚至對抱她的人都不再有感覺,對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能力也沒有認知,更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事物,不知道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和探索給自己精神帶來快樂,不需要探索和工作,更不需要游戲。
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在群體中的狀態(tài)跟自閉癥孩子極其相似,對身邊的孩子和群體氛圍沒有感受,對別人與他的交往也不理解,無法自己進入工作狀態(tài)和探索狀態(tài),只會持續(xù)地做一個重復動作,如果沒有人干涉,會一直做下去。他們甚至分不清自己的爸爸與另外一個陌生男人的區(qū)別,也分不清自己的媽媽與別人媽媽的區(qū)別,甚至媽媽站在身邊都沒有認出來。
到了3歲多,他的語言機能已經(jīng)完善,但是他不知道語言是用來跟別人溝通的,因此經(jīng)常自言自語。與自閉癥不同的是,他的自言自語與他的行為相關,并且是在表達;他會回答別人的問題,不像自閉癥孩子那樣老重復別人的問話;他經(jīng)常眼睛看著天空的某一個角落,出現(xiàn)神游狀態(tài),如果沒有人干涉他們,他們會整整一上午都處于這種狀態(tài);他的行為發(fā)展嚴重滯后,當有人對他進行物品的刺激時,已經(jīng)兩三歲的他可能只會做9到10個月嬰兒的探索工作。
這個孩子是與其他孩子完全同樣的沒有缺陷的孩子,但是被家長不正當?shù)膼酆Τ闪诉@個樣子。我們很難想象將來他的智力水平和生存能力能夠趕得上那些正常發(fā)展的孩子。在幼兒園里,這樣的孩子需要一個專門的人每時每刻跟在他們身后,當他神游的時候,用物體對他進行人為的肢體刺激,逐步將他的感覺拉回身體中,使他關注身邊的事物。
拿孩子來補充自己能量的愛,對孩子傷害是極其大的,成人一定要使自己獲得成長,讓自己有力量,才能夠幫助到孩子。
當母親把自己的軟弱無力傳導給孩子,孩子也會感到自己沒力量,于是害怕離開成人身體,不肯走向獨立。這種愛等于剝奪了孩子獨立的需求,使孩子嚴重依戀成人的身體,不去探索和工作,制約了孩子的發(fā)展,使孩子也成為沒有心力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內心已有焦慮的傷痕,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焦慮的人,當有孩子后就將焦慮源轉移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在孩子有關的事務上尋找可焦慮的事情,不斷要求別人和孩子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某些狀態(tài),以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以為自己內心的擔心全是為了孩子,其實焦慮早已存在,在任何時候,焦慮會投射到自己最重視的事情上,當有了孩子后,焦慮自然就會投射到孩子身上。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一概都不放心,所以每天找到各種細節(jié)去為孩子擔心,還以為這是在愛孩子。
這類家長因為童年的成長有問題,給內心造成一定的焦慮和恐懼,不管任何情況下,都覺得天要塌下來了,會把焦慮投射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沒有孩子時,會好一些,只覺得自己不夠優(yōu)秀,有了孩子后,會把所有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離開孩子就會想會不會有人欺負我的孩子,孩子會不會哭了沒人管啊……成天擔心,惶惶不可終日。見了孩子就急不可待地拷問孩子,孩子掉了兩滴眼淚,馬上就沒來由地問孩子是不是有人打你了,有人欺負你啦,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說一遍。
這種每天把所有受傷害的機會都說一遍的做法,等于訓練孩子尋找使自己受傷害的機會,這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孩子會因此成為受傷害的狂想者,會變得對傷害非常敏感,將來一旦成為受害者,就會憤世嫉俗,認為社會對他不公,會在他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專門尋找傷害他的人,要是有人從他身邊走過碰他一下,或者這個人打了別人,他都會認為這個人打了他了。一個這樣的人不會良好地發(fā)展幸福生活,只會把自己練習成一個受害者,與幸福生活無緣。
焦慮型的家長會使與孩子接觸的所有人都緊張,這種緊張氛圍無疑會造成孩子的焦慮,這種焦慮會埋藏在孩子的潛意識中不被發(fā)現(xiàn),會在工作和生活中消耗孩子的心力,使孩子成為一個不被群體接納并且脾氣怪異的受害者,給孩子的一生都帶來痛苦。
育兒觀念:別讓“愛”剝奪孩子自主成長的權利
最近,碰到這樣一位小班幼兒的爸爸,他很真誠的向我提議說:"你們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柜子的邊角都設計成了圓角,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孩子在喝牛奶時,吸管的頭太尖了,建議你們把吸管統(tǒng)統(tǒng)剪成圓頭,這樣孩子才足夠安全。"
上述的這位父親,是千萬家長的縮影。他們?yōu)榱撕⒆幽芙】党砷L,給孩子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護。尤其是剛入園的小班孩子的家長,孩子初次離開他們溫暖的懷抱來到"小世界",父母擔心老師照顧不全、擔心孩子會受傷害等等。殊不知,成人卻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成長權力,將生活與孩子割裂。把安全教育變成了"安全保護"。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孩子們真的安全了嗎?在成人的所為下,孩子又得到了怎樣的發(fā)展?面對真正的危險孩子能不能自我判斷,自如應對?顯然不是,這種現(xiàn)狀在逐漸嚴重破壞教育生態(tài)現(xiàn)狀。孩子在成人的過度保護中,面對危險毫無防范意識,缺乏自我保護及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易形成依賴、脆弱等不良心理素質。因此,光為孩子創(chuàng)設"保護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回歸生活,將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引向孩子,切實從孩子的需要出發(fā),做到“放手管理,主動出擊”??梢岳蒙⒉?、游戲的時間,帶孩子找找身邊的安全隱患,并學會認識一些“安全”提示標記,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主動避險的能力。這也許才是我們成人教育孩子學會生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吧。
這樣的家長,他們認為愛就意味著成天圍著自己的孩子轉。他們始終在孩子附近,稍有點什么事情,馬上就飛過去救火。要是孩子給管嚴了,受罪了,他們會渾身不舒服,眼見著自己的孩子在那兒喊疼叫苦,他們的心也跟著疼,因為見不得孩子受苦,他們便立即妥協(xié),就此作罷。你永遠可以看到他們在為孩子這樣那樣的事而忙碌著,他們總是能及時出現(xiàn)把孩子從各種各樣的困難中解救出來。沒有哪一天他們不是在保護孩子。
更有甚者,一些家長熱衷于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孩子不用面對任何苦難與掙扎、不適與失望。他們很順利地長大成人,孩子們所犯的錯誤全被他們的家長私底下處理了。
這種類型的家長偏執(zhí)地袒護自己的孩子,要是哪個人或哪個機構,在行為、道德、學業(yè)上給出了過高的標準,使他們的孩子不再順順利利,一帆風順,他們會奔走呼告,把受害者的帽子扣在自己孩子頭上。
然而,現(xiàn)實的世界哪里是在如此解救原則下運行的呢?社會生活的種種磨礪,并不因為家長在孩子孩童時期深情無私地解救就消逝了,孩子在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世界時,將變得毫無準備,無所適從。
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磨礪和考驗被這類家長統(tǒng)統(tǒng)擋在門外,孩子學習的機會在這類家長愛的名義下被悄悄偷走。
如此熏陶下長大的孩子,不會把成功當作自己的事加倍努力,堅定不移。相反,他們從小就學會了把自己的失敗歸于他人名下,自己失敗了就責罵他人失職。一個看似完美的形象和一張毫無瑕疵的成績單不能替代在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奮斗下鍛煉出來的堅韌品格,在過度袒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與他們的家長心目中培養(yǎng)的目標正好完全相反。
本來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總是取而代之,或者無條件地站在孩子一邊,這樣偏執(zhí)的愛,只會使孩子停留在依賴家長的狀態(tài)上。如果這樣的情況時常出現(xiàn),孩子就會無視大人的權威,只把家人當做靠山,甚至會有一些攻擊性的行為。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并不是在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或是能力,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在外面就會表露出畏懼、沒有信心的樣子,回到家里就想做出外面沒能做到的事情。這樣的孩子,依賴性很強,做事情會輕易放棄,沒有信心,為隱藏自己的這些問題,常會表現(xiàn)出自夸或是無視別人的情況。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后,對什么事都喜歡說“我來”,愿意嘗試做一些事情,但是由于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能力的不足,常常是“好心”卻辦了“壞事”。遇到孩子的這種狀況時,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呢?
孩子第一次幫忙疊衣服、第一次主動站到小凳上伸長手臂幫著洗碗、第一次爭著要包餃子……通常父母的感受,是又欣慰又氣惱,欣慰的是,孩子開始有興趣分擔你的重任,開始有了自立意識的萌芽;頭疼的是,這么小的孩子摻和進來,多半是越幫越忙,怎么辦?
鏡頭一:
媽媽忙著用酥粉、提子和牛油做茶點準備招待叔叔阿姨,小珊非要拿一團面粉來玩。她把點心面團當油泥了,一會兒捏兔子,一會兒捏恐龍,而且要求媽媽也把她的“作品”放到烤箱里去烘烤。
媽媽的反應A:去去去,你不要搗亂好不好?你哪里會做餅干呀?
媽媽的反應B:嗯,小珊捏的恐龍還真像呢,麥當勞里都有恐龍麥樂雞了,咱家今天也要用恐龍餅干招待客人了。待會兒我要向叔叔阿姨隆重推出小珊的點心哦!
鏡頭二:
小強自告奮勇要替媽媽洗碗,并煞有介事要去了一瓶洗潔精。5分鐘過后媽媽去看,好嘛,一池子的水和泡沫,小強蹶著屁股,正起勁撈泡泡玩,還得意地朝媽媽嚷:看,每個大泡泡都是彩色的,還有彩虹呢。
媽媽的反應A:你這小子哪是在洗碗,簡直是搗亂!好啦好啦,看動畫片去吧,你越幫越忙。
媽媽的反應B:泡泡上真的有彩虹?喔,這可是小強的新發(fā)現(xiàn),看來洗潔精可以用來吹肥皂泡哦。這樣吧,小強先把碗洗干凈,待會兒媽媽和你一塊兒吹泡泡。
鏡頭三:
盆栽買回來的時候媽媽對榮兒有過這樣的說法:“桔子樹的成長少不了陽光、水分和肥料,就像榮兒每天要吃飯喝水一樣。”榮兒從此自告奮勇要當盆栽的飼養(yǎng)員,每日用水槍給它補水,牛奶偷偷倒一半給桔子樹喝。不出一個月,活活把桔子樹“撐”死了。
媽媽的反應A:跟你說過水多爛根、肥多燒根,你怎么就是不聽?下次再看到你到陽臺上搗亂,看我怎么收拾你,還不出去。
媽媽的反應B:媽媽知道榮兒很喜歡桔子樹,就是因為太愛它了才給它多澆了水多施了肥,明天媽媽帶你到圖書館找一找這方面的資料,看看家里應該怎么養(yǎng)花,好不好?
如何看待孩子幫倒忙
3-6歲的孩子正在步入一個熱衷于“幫倒忙”的時期,一方面幼兒園老師也在著力于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鼓勵他們動手嘗試;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經(jīng) 驗和各類常識的儲備不足,孩子幫忙做事,往往虎頭蛇尾或過猶不及。面對孩子幫倒忙,您是不耐煩地拒絕他,還是接受他的幫忙,同時鼓勵他,幫助他,讓“幫倒 忙”變成“幫到忙”的小幫手?
1、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幫助成人干活所進行的各種動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和控制能力,特別是精 細動作的發(fā)展。最為重要的是,提供幫忙的機會,就是讓孩子承擔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發(fā)展他們的責任心。即便只是幫大人擦桌子、拿毛巾、倒水這些簡單的事 情,也可以教會兒童做家長的好幫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懂得每個人在家中應該有自己的分工,每個人都要為家盡責任,從而學會關心幫助他人,并為自己的行為 負責。
2、促進孩子的助人行為:即使你不需要孩子幫你做事情,也要適時安排他做一些家務。告訴他“媽媽需要你幫助”。有意識地弱化自己作為成人的能力,突出孩子的力量,而不要所有事情包辦,這是絕對必要的。那些長大后對需要援助的人視而不見的人,通常在家里都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學前期是助人行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勞動為孩子樹立了成人相互協(xié)助的榜樣。當孩子遇到不能完成的任務時,父母要給他們做示范,主動幫助他們。經(jīng)常讓孩子意識到父母需要他,他做的事情是父母期望的,這樣孩子長大后才會在團體里助人合作,才會懂得與人分享,富有愛心。
3、可以加強親子關系:有些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剛開始吵著要幫你干這干那,過會兒你再看,他已經(jīng)在那里玩起來,早就忘記要做的事情了。比如他堅持幫你洗碗,結果卻把洗滌液泡沫弄得老多,在那兒玩得不亦樂乎,碗還臟臟地放在一邊。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把什么都能做得一絲不茍,孩子天性愛玩兒,勞動為他們提供了游戲的自然情景,他們愉悅地在其中探索。當你的寶貝在廚房里忙得翻天覆地時,你不妨利用這個時候,加入孩子的活動中,和孩子多說話交流,他想讓你陪他,孩子給了你和他溝通的機會!
4、教孩子學會感激:無論孩子做的事情是真幫了你的忙還是最后讓你更累,都要對孩子說句感謝的話。他會知道盡責的人能夠得到承認,就算是他沒有幫上忙反倒是添了亂,你也要感謝并強調他做得好的地方。這樣,當你在為他做好飯、準備好他要喝的水的時候,他也會謝謝你。
5、愛幫忙的孩子更自信:在幫助家長做家務時,孩子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你看是我把門擦干凈了,怎么樣,能干吧!”這種勞動后的結果讓孩子頗有成就感,他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會更加積極,也更加欣賞、接納和認同自己,這能夠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幾位媽媽的做法:
3-6歲的孩子正處于熱衷“幫忙”的時期,他們勇于嘗試,愿意參與,渴望幫助他人并得到肯定,但由于缺乏經(jīng)驗,往往會幫倒忙,這時,讓您又氣又惱,怎么辦?下面來看看幾位媽媽的做法:
媽媽A:給幫倒忙的孩子充分的時間
清晨起床,孩子都要搶著幫忙整理被子??墒?,疊出的被子奇形怪狀不說,孩子笨手笨腳讓人看得心急如焚,孩子上幼兒園倒不急,可是他疊被子耽擱的幾分鐘就成了媽媽上班遲到的罪魁禍首。
對策:晚上盡量安排孩子早睡,和孩子商量好,如果要整理被子,就要比原來提前10分鐘起床。
媽媽B:給幫倒忙的孩子獨立的空間
媽媽洗衣服,孩子也跟著洗,漂的時候,他還往洗衣盆里加洗衣粉。洗一次衣服,屋里就狼藉一次,地上到處是水和洗衣粉。不光要手忙腳亂地制止他,洗完衣服后還要清潔房間。
對策:準備一個小盆,盛上小半盆水,把孩子的手巾之類放入其中,交給孩子洗。并給他劃分一小塊地方作為“獨立王國”,然后互不干擾,各負其責。
媽媽C:給幫倒忙的孩子合適的工具
清掃的時候,孩子最愛參與??砂珎€頭的他還不及掃帚高??此麚u搖擺擺吃力地拿那些工具掃地,真為他的安全捏把汗,可千萬別跌倒呀!
對策:去超市選擇一些小的塑料清掃工具,輕巧且顏色鮮艷,讓孩子看上去喜歡,用起來順手,同時對孩子進行一些安全意識教育。
結語:家務勞動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條有效途徑。如果粗暴地把孩子撥拉到一邊,剝奪他“幫倒忙”的權利,他的自信心和情緒將受到很大打擊,他將來遇到?jīng)]有嘗試過的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做不好會出丑,還是不做了”。從此,他將袖手旁觀,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享樂派而不是參與派。
這種家長心中有一種模糊的愛的感覺,一般都對家人給自己的愛不滿。有被愛的欲望,但不知這種感覺如何實施,以為什么都滿足孩子,像對上帝那樣對待孩子就行了,其實是把自己內心想得到的愛理想化之后用在了孩子身上。
以為孩子是至高無上的,只有無尚敬仰地對待孩子才是愛,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和快樂,于是就把高級餐管服務員照顧客人,電影里看到的宮女照顧皇上的感覺拿來對待孩子,在孩子出現(xiàn)不良情緒或者有任何要求的時候,都以一種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和卑躬屈膝的方式來滿足孩子。這種愛的方式不是建立在互相平等的基礎上的,而是將孩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使自己屈居于仆人的地位,使孩子失去了有力量的家長和成長的導師。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過于被重視,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會這樣對待他。對于別人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反而覺得受了委屈和傷害,結果使得其他人都遠離他,因為沒有一個人愿意找一個皇上留在自己身邊。
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群體,也會以高貴的身份與群體進行交往。由于很少順應別人,不能感受別人的需要,也從來不知道應該怎樣服務于他人,這孩子就會被群體排斥。對于孩子來說,莫名其妙地被人不喜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會產(chǎn)生受害感,要么以為是自己不好,認為自己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進而在生活中變得極其自卑和萎縮,要么橫行霸道,蠻不講理,回到家里對親人極其暴虐和強勢,以緩解白天所受的壓抑。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這種境地下都無法找到生活的快樂,其生活是極其可悲的。
這種愛,沒有分寸,會給孩子造成只要別人順應自己,自己無需順應別人的錯誤意識,最終使孩子不能成長起利他的精神,不會關懷別人,也無法與別人很好的相處。由于不能體貼他人,也無法為別人服務,孩子就會成為一個不能很好生存的人,一味地掠奪家長,最后只能靠別人養(yǎng)活,靠啃老度過一生。在家長老年后,他依然不能體恤老人,不能計劃和組織自己的生活資源,反而認為社會不公、懷才不遇,既可能危害親人又可能危害自己。
求知欲和上進心強的孩子,往往都是聽話、主動,積極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糾正孩子的不聽話,可以從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對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好的成績具有一種內在的持續(xù)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學好”,并持續(xù)地保持好成績,作為父母親,需要特別重視如何誘發(fā)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為誘發(fā)求知欲和上進心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誘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和上進心的主要內容是,從天性出發(fā),著重指出“無”的存在,從而讓他們感到“該有”并看清“沒有”。并且把知識的學習放在知識體系中去理解,讓孩子不但知道知識點,而且知道與該知識點相關的知識,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這樣就會使新知識很容易被原有知識兼容,在兼容過程中,培養(yǎng)更高的解決問題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識。
“媽媽,我得了全省特等獎!”電話里,兒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溫碧茹報喜。去年11月,小光參加了江蘇省第19屆金鑰匙科技競賽,當時是抱著體驗比賽、鍛煉能力的心態(tài)去的,沒想到竟然得了大獎。溫碧茹雖略感意外,卻也十分高興。記得比賽結束時,小光答題順利,曾不無驕傲地說:“這種比賽不需要復習,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因為題目的范圍太廣了。”“積累”,確實,小光的積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記得他兩三歲的時候,跟許多孩子一樣,他對自己的影子著了迷,走路的時候也不放過,甚至走著走著突然停下來轉上兩個圈,邊轉邊盯著影子看。發(fā)現(xiàn)了他的興趣,溫碧茹開始有意識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時間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長呀!”“咦,影子怎么變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來了?”……在溫碧茹的提示下,他開始提問了:“媽媽,為什么影子會變?光光沒有變呀?!睖乇倘銈冋襾砹穗娡玻帜脕砹怂母鞣N玩具,開始玩起來。電筒忽遠,忽近,從這邊換到那邊……漸漸地,他開始明白,“影子隨著電筒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大小與玩具和電筒之間的距離有關”?!疤栐铝梁吐窡艟拖耠娡?,光光和媽媽就像玩具,道理一樣的,明白嗎?”小光鄭重地點點頭。望著他那稚氣的小臉,溫碧茹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這11年里,他的點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會得到盡可能的滿足:重視他的每一個問題,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暫時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資料;鼓勵他自己動手去探索,想做的實驗,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來做……
因為喜歡,旅游時,博物館、科技館總是在溫碧茹們的安排之內,人類悠久的歷史和現(xiàn)代發(fā)達的科技,常常令他贊嘆不已,流連忘返。因為喜歡,他在不滿5歲時就買了電子積木。不久,他就能看著電路圖,熟練地搭出各種電路,而且滿嘴都是“電阻”、“電容”、“電動機”……還不停地纏著大人問這問那。因為喜歡,他在上小學以后,又買來了“化學世界”。他著迷了,每天對著他的寶貝,一個實驗要做上好幾次,直到材料耗盡。因為喜歡,溫碧茹們家連續(xù)幾年養(yǎng)蠶,每每為了桑葉不夠而犯愁,而他卻因此與昆蟲零距離,知道了蠶是怎么進食的,什么是昆蟲的變態(tài)……
因為有了這些經(jīng)歷,如今他凡事都愛問個為什么,最常思考的問題就是:“這是什么科學道理呢?”。而當他捧起《我們愛科學》、《科學探索者》、《原來如此》等科普書籍時,也總是如魚得水,讀得津津有味。也許,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書也還不能完全讀懂,而溫碧茹覺得,這份旺盛的求知欲卻是更為可貴的東西,有了它,總有一天他會明白,他能讀懂。
求知欲是人內在的動機和愿望,所以,一定不能阻塞了孩子內心深處向外延伸的線路,內在線路阻塞,就不可能與外在的影響對接,那樣你怎樣打罵,怎樣苦口婆心,怎樣恨鐵不成鋼,也是無濟于事的,孩子就會把你的話當作耳邊風。
鏈接:父母如何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和上進心?
晚上回來,女兒一直悶悶不樂,寫作業(yè)也不象往常一直嘴里嘟嘟囔囔說個不停、問個不停,我和老公問了幾遍,她也不說,我們兩個還在一起討論:“孩子大了,有了心事了”??晌抑?,以女兒的個性,今天一定發(fā)生了很重要的事情。
我和七歲的女兒向來是無話不談的,她藏不住心事,而且有什么事也從不會長時間影響情緒,可今天,究竟是怎么了?我滿腹狐疑。
晚飯準備好了,女兒來到廚房摟住我,昂起頭,滿眼委屈、無助卻又滿含期待地望著我說:“媽媽,你幫幫我好么?”女兒的話一下子讓我的心都碎了,盡管我還不知道他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但看她的態(tài)度,我一口就答應了:“你說說看,媽媽會幫你的!”女兒一聽,仿佛是得到支持又或許是委屈得到理解,她的眼淚唰的流了出來,我心里就更難受了。我把女兒抱在懷里,輕聲問她:“怎么了?你身體不舒服?碰到什么困難了?有同學欺負你了?”女兒只是搖頭,“那么,是你做錯什么事了?”老公也進來了,對女兒說:“好孩子,不管你做錯了什么,你說出來,爸爸媽媽會幫你的?!迸畠和职郑骸拔页粤诵∨笥训臇|西,可她和我要五元錢,說明天必須給她帶去。是我要吃的,我必須給她錢,媽媽,我知道錯了!你就幫幫我吧,給我五元錢好嗎?”
女兒玥玥今年七歲,上一年級了,由于工作關系,我們中午沒法接她回家吃飯,于是就在學校附近找了一家中午留孩子們吃飯、輔導功課兼休息的地方,那里孩子還不少(高低年級的都有),都是像我們這樣家長工作或做生意較忙,沒辦法接孩子回家的家庭。其實,說真的,孩子們挺苦的。所以,當女兒說她吃了別的小朋友的零食,被要錢時,我沒有因女兒嘴饞吃別人的東西(那些沒有生產(chǎn)廠家的小吃店出售的)而訓斥她;也沒有因女兒被要五元錢而生氣,盡管我的教育理念不容許女兒這樣做,可我還是在第二天履行了我對女兒的許諾。
記得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睂W會做人,是人生的第一課。我怕孩子把這五元錢看成是一種罪,也怕那個收這“五元錢”的孩子繼續(xù)這樣下去,如果我不管,那我將會同時害了這兩個孩子。
第二天中午,我買了二斤奶糖來到女兒休息的地方,他們放學后早早吃過飯,正在三五成群地聊天---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共同語言。我把糖發(fā)給小朋友,并問他們知不知道我是誰,那些奶糖確實發(fā)揮了“威力”,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玥玥的媽媽”。我看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于是趁機說:“孩子們,你們在家里都是媽媽的寶貝,在阿姨眼中也一樣,玥玥的零食可以和你們分享,但是,阿姨希望小朋友們要友好相處,像一家人一樣!”孩子們是可以理解我的話的,我相信!
之后,我也沒有詳細問那個二年級的小姑娘究竟是怎么回事,給了她五元錢,但是,我同樣告訴她:“阿姨不容許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但是,也不容許別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寶貝,我希望你們能做好朋友,這件事只能有這一次!”
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或許,我對自己的孩子有些溺愛,對那個孩子說話語氣有些重,但是,我看到了女兒眼中對我的信任,這就足夠了。
如何教育“暴力”型的孩子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幼兒的攻擊性受后天環(huán)境與教育因素的影響,如何教育“暴力”的孩子呢?
1、培養(yǎng)跟孩子講道理的習慣:如果孩子不了解或聽不入耳,也不必強求或過分期待他接受。孩子每天都在成長,讓他隨著身心的成長而學會講理。
2、提供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如果孩子天生的氣質是屬于霸道型,又未加關注而任其發(fā)展,也許就此定型。因此良好的后天環(huán)境對他極具重要性。良好的環(huán)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幼兒園與家庭的學習環(huán)境等。
3、讓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孩子從喂食、撫摸小動物的行為中,能培養(yǎng)愛憐弱小之心,學會照顧人、考慮到別人的存在,進而逐漸減少霸氣。
4、讓孩子發(fā)泄過盛的精力:平時多讓孩子從事體力上的活動,并給予指導,使孩子過盛的精力有所發(fā)泄,同時還可借圖書、音樂的熏陶,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5、引發(fā)孩子良好的行為: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為不好,應設法引發(fā)他另一方面良好的行為;當孩子良好的行為出現(xiàn)時,則鼓勵、稱贊他,強化他這種行為,使之漸漸地向良好行為改變。
6、幫孩子建立人際關系: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認為,“霸道”是一種獲得滿足的方式,這種行為沒什么不好,因此只顧自己,不會考慮到人際關系。這樣的孩子在孤獨的環(huán)境里,霸道的行為會顯得更為強烈。因此,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屬于孩子們的社會場合,例如:慶祝生日會。在與別的孩子共同分享、游戲中,他學習到“施”與“受”的關系,便覺得沒有“霸道”的必要,進而產(chǎn)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欲望。
相信《求助型的愛剝奪孩子的獨立需求》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愛的童話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內心已有焦慮的傷痕,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焦慮的人,當有孩子后就將焦慮源轉移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在孩子有關的事務上尋找可焦慮的事情,不斷要求別人和孩子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某些狀態(tài),以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以為自...
育兒觀念:別讓“愛”剝奪孩子自主成長的權利 最近,碰到這樣一位小班幼兒的爸爸,他很真誠的向我提議說:"你們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柜子的邊角都設計成了圓角,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孩子在喝牛奶時,吸管的...
這樣的家長,他們認為愛就意味著成天圍著自己的孩子轉。他們始終在孩子附近,稍有點什么事情,馬上就飛過去救火。要是孩子給管嚴了,受罪了,他們會渾身不舒服,眼見著自己的孩子在那兒喊疼叫苦,他們的心也跟著疼,...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