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的目標。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案例:目標是活的”,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前些日子,我們組織了“打開嘗嘗”這樣一節(jié)教育活動,這個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并不出奇,是常規(guī)活動的一種,其他老師在公開教育活動時多次進行過,其教育目標是:學習不同的開啟方法,并能用不同的方式打開食物的包裝或外殼。但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不得不調(diào)整了教育重點。
我們準備了各種裝食物的物品,有塑料瓶、盒子、拉鏈袋、密封袋等;也準備了不同的食物,如橘子、糖果、花生、鵪鶉蛋、巧克力等。孩子們課前都很興奮,早早的就洗干凈手拭目以待了。
活動開始了,當我說到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把它們放在了這些盒子、瓶子、袋子里,你們誰有辦法把它們拿出來時,孩子們爭著、搶著說自己能行。接著我就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請他們嘗試著去打開這些包裝。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除了一兩個個別情況外,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這太簡單了。在生活中,孩子們已經(jīng)具備了這方面的經(jīng)驗,特別是那些帶鋸齒狀拉鏈的小包裝袋,打開它們甚至都談不上舉手之勞。可當我問道:××,你是怎樣打開的呢?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只會通過動作來加以表示,語言描述卻很貧乏:這樣,這樣,就是這樣……看來,孩子由于年齡小,語言交流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于是,我及時把教育重點嘗試如何打開包裝轉(zhuǎn)向為對動作過程的描述上來,還逐步地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總結,提醒孩子們交談、交流,梳理他們的經(jīng)驗,如:老師拿出大掛包和大紙箱(加封條),讓一個小朋友想法取出,請大家看操作,然后安排集體討論,這個小朋友先干什么,接著做什么,下一步又是如何做?通過引導,最后使幼兒用清晰的語言逐條說出小朋友取物的全過程,并且注意動詞的運用,如拉、擰、翻、推、撕等。
接下來在“剝開嘗嘗”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別看年齡小,為了嘗到美味食品,都會想盡辦法:打開、剝開、劃開等,我們?nèi)匀话呀逃攸c放在“你是如何打開的”經(jīng)驗交流上,引導幼兒用形象、具體的語言自己加動作一起來描述開啟的方法,并且在此后選出大家認為最快、最好、最簡單、最安全的方法供全體孩子模仿。在交流中梳理、歸納活動方家的經(jīng)驗,感受日常生活中手對我們的重要性,進而去保護它。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積極參與探索、交流,并樂于表現(xiàn)自己的特殊之處,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使我覺得他們不是一般的小家伙,真可謂是“花中花”。當我把“王中王”的稱號送給他們時,孩子們高興地手舞足蹈!因此,我覺得在教育活動中,及時調(diào)整側(cè)重點,也不是不可。為了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信息,更有利于全面發(fā)展,這才是教育的本意。cnsjbj.cn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大班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主題活動“我的身體”中他們開始了探究。慢慢的孩子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有著許多不同點,就連看似相同的指紋,也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在無意中孩子發(fā)現(xiàn)指紋很有趣,用筆稍添幾筆,就能變成可愛的小臉。
漸漸地喜歡“指印畫”的孩子多起來。可是由于孩子的手指小,再加上他們印指印時有深有淺,使得畫面看上去就像一個個紅團團。怎么改變呢?總不能對他們說:“指印和指印間要空開些?!边@句話對成人來說或許能理解,可對孩子來說“空開些”這“一些”究竟是多少他們無法理解,也就做不到。
假如我是孩子:
觀察孩子們的指印畫大多是一個個小臉,那能否說是“快樂的一家”?指印出自于手指,那是不是嘗試讓孩子把指印印在“手掌”上(將孩子的手指分開,然后將整個手掌外形描在紙上,再用剪刀剪下),這不就解決了“空開些”?
(策略: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個紙剪的“掌印”輪廓)
活動花絮(2):
“瞧!這是什么呀?”“手掌”?!笆终粕嫌惺裁??”“手指”。“每個手指都有一個指印,這些指印在一起就是快樂的一家?!睕]等老師說完,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說:“我要在我的‘手掌上’畫上快樂的一家……”。他們邊畫邊向同伴介紹,“這是爺爺,他的年紀最大,排第一……”
假如我是孩子:
既然孩子喜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能否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環(huán)境——“手”,讓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呢?
(策略:選擇了活動室的壁面,貼上一個卡通地很大的手掌。見右圖)
教師的分析:
“換位思考”這一名稱或許并不陌生,可是你要真正做到,并不是說說那么簡單。這所以我說“假如我是孩子”,正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園長要交待一件事,有的老師做得好,有的……。這與每個人的理解能力有關,與每個人自身看待事物的判斷標準有關……這之間的原因有許多,那要每個人都能做好,實現(xiàn)就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關鍵也就在這個標準。那換言之,你提的要求孩子是否理解?他們的標準和你的標準究竟有多少?也許你也會和我一樣,發(fā)生花絮(1)的問題。而當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空開些”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要讓孩子理解,就必須是看得見,容易操作的。于是我發(fā)現(xiàn)孩子在印指印時,常常會因為不想把每個手指都染上紅色,而把手指分得很開。這不就是“空開些”嗎?也正是我換位思考,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成功的。就花絮(2)來說,孩子們都能做到“空開些”,他們也更喜歡交流自己的快樂。可是當我再次為他們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手,并沒有我預期的效果。我不是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嗎?創(chuàng)設大環(huán)境,更便于他們交流,可為什么在大手上只有5個指???而我的想法是,“手”大了,孩子們不就能多畫些?可再深一步了解孩子,我才發(fā)現(xiàn)我犯了一個錯誤——每個手指只有一個指印。雖然“手”是大了,可它在孩子的眼中還是一只“手”,他們也只會和先前一樣在手指上印上一個指印。也就是說孩子并不是看大小,而是看他看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這也正是孩子的年齡特點。
由此,我更覺得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不是光有理論,而是要積累實踐經(jīng)驗,用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結合理論內(nèi)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走近孩子,這時的換位思考不再是一個名詞、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教學策略。
案件之一:
集體晨會時,幼兒都靜靜的站著,表情嚴肅的注視那冉冉升起的國旗。禮畢后是慣常的國旗下講話和宣布好孩子名單,宣布名單的一刻是最令幼兒激動的,他們個個都是那樣的神氣,期待聽到自己的名字。在這一刻,我的眼睛卻無意間掃到了低著頭的燁燁小朋友,他的怪異舉動驅(qū)使我上前仔細查看一翻。走至他身旁,輕拍了一下他的頭,他竟莫名的下了一跳,再看他手里,居然拿著兩支蠟筆,帶著納悶我收走了他的蠟筆。
案件調(diào)查及處理:
回到教室,我就對燁燁的兩支蠟筆的來歷進行了盤問,得知蠟筆是從美工區(qū)拿的,經(jīng)過核對確實沒錯。問其拿蠟筆的原因,竟出奇的簡單:家里沒有。了解這一情況后,為了保護其自尊心,便在其他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燁燁小朋友進行了“幕后”教育。
放學時,帶著疑慮與燁燁的媽媽談了話,他媽媽聽后很是氣憤,表示回家要好好教訓他,而且還分析出了新的原因:燁燁家中的蠟筆盒里缺了黃和綠兩支蠟筆,而燁燁拿的也正是這兩種顏色。調(diào)查到此事件已經(jīng)很明朗了,既然已對他進行了教育,想必燁燁小朋友定會吸取教訓再不犯了。
案件之二:
午睡時,幼兒都安靜快速的脫衣睡下了,我便挨個床的去幫他們蓋好被子。蓋至燁燁床上時,見他快速的將手放入被窩,敏感的我覺得他手中肯定有什么東西,掀開被子嚴肅的示意他攤開手掌,果不其然,他的手中竟握著一小塊橡皮泥。我預猜這橡皮泥定是上午幼兒手工活動時,燁燁偷藏的。想到此,我又猛的聯(lián)想到前一天兩支蠟筆的事,頓時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安撫他快速入睡。
案件調(diào)查:
事后我和配班老師商討了一下,此事有必要與他家長鄭重的談一次,共同商討教育良方。事不宜遲,當天放晚學時,我倆便與他媽媽深談了一次,談話中得知,他媽媽由于面子上過不去,在上次談話中隱瞞了很多情況。原來燁燁小朋友近一個月以來有一壞毛病,不管在誰家玩,總喜歡將別人家的小東西偷藏在口袋中帶回家,如硬幣、小玩具、糖果等等,見什么拿什么。為此事,燁燁的父母也對他教育了多次,他爸爸甚至還用皮帶抽打過他,可也無濟于事。聽到這些我和配班老師都感到很吃驚,在理解燁燁的父母“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之余,我們也婉轉(zhuǎn)的指出了其父母教育過程中的不當之處,而他媽媽也欣然接受了,并再三希望我們能為他們想一個教育良策。
制定并實施教育方案:
首先,我們對燁燁的所有行為進行了分析,斷定他的行為不是常人所指的“小偷”行為。因為從幼兒心理特征來分析的話,這一階段的幼兒還沒有很好的判變是非的能力,對于自己行為上錯與對的界限還很模糊,對于他物與我物的區(qū)別還不到位,在他們看來只要是東西我都可以拿來玩甚至帶回家,而不去管這樣物品屬誰所有。所以燁燁小朋友會將自己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會有改正的想法。
接著,我們又對燁燁父母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分析,不容置疑的是,燁燁父母是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的,但他們過于迫切的希望導致他們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一、第一次發(fā)現(xiàn)孩子有隨便拿人東西這一行為時,沒有很好的重視及教育,而是草草處理了事,導致了第二次、第三次不好行為的發(fā)生。二、
燁燁父母奉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這一錯誤思想及顧及自己顏面的行為,不但沒使燁燁小朋友“痛改前非”,反而將“明戰(zhàn)”改為“暗戰(zhàn)”——將所有從別人那拿來的東西藏在隱蔽的地方,在無形中更促使了燁燁壞毛病的滋長。
對此,我們仔細商討出了一方案:第一步,燁燁的父母必須徹底改變教育觀念,拋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極錯誤思想,變“打罵”為“慈言善語”,變“說教”為“談心”,讓燁燁在一次次寬松的朋友似的談話中,逐漸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及長此以往可能會產(chǎn)生的不良而嚴重的后果,從而漸漸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第二步,父母、老師身份的轉(zhuǎn)變,要變“長輩、老師”為“朋友”,與之平等相處,并時時提醒、督促他注意自己的行為,一旦發(fā)現(xiàn)有拿人東西的行為,在以理教育的同時應鼓勵其主動承認錯誤,將東西還與他人,再不能因面子而錯過教育良機。第三步,耐心的實施教育方案而不急于一時,家園共同協(xié)作、時時溝通,爭取在第一時間了解燁燁在家在園的表現(xiàn)。
方案實施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家園兩方的“監(jiān)督”教育,燁燁的改變令我們很欣慰,他不但改掉了拿人東西的壞毛病,而且,在幼兒園我們還幾次發(fā)現(xiàn)燁燁在教育其他幼兒不要隨便拿人東西,儼然一名“小老師”。另外據(jù)家長反映,燁燁還將從別人那拿來的東西全部找出,在父母的陪同下一一還掉了,可見,燁燁和他父母付出了極大的勇氣。
自身所得教育:
從燁燁這一事件中,我深刻領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領會到了教師的職業(yè)敏感度是何等的重要;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我不敢想象,如若我們當初對燁燁的行為不聞不問或者是“一棍子打死”,會有怎樣的嚴重后果,所有的責任我們能承擔得起嗎?由此,我又悟出一點:在教育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幼兒。
以往大班幼兒在晨間自選活動中,最愛選擇的是棋類組和建筑組。而今天的幼兒卻在圖書角里發(fā)生了“占地”沖突。我奇怪地問:“你們怎么全都上這里來讀書呢?別的組也可以玩呀?”我的問題使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男男說:“我愛圖書,圖書中可以找到許多不知道的東西,還有許多好聽的詞。它是我們的好朋友?!蓖跎f:“圖書里有戰(zhàn)斗機、坦克、大炮等許多的武器。要不是看書,我哪能見過這么多武器呢?”丁丁說:“圖書里的故事特別美?!蓖醪恼f:“我喜歡圖書中的圖畫?!眲Z說:“圖書中的話特別好聽?!?/p>
聽了孩子們的話,我感到既驚訝又感動??磥?,看書已成為他們的迫切需求,這是多好的事情呀!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滿足他們的需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于是,我們決定打破已定的固定看書時間的常規(guī),只要孩子們想看書,隨時都可以看。即便是戶外活動,幼兒想看,也可以看一會兒再去鍛煉。
這樣增加了幼兒的讀書時間。同時,為進一步激發(fā)幼兒讀書的興趣,我們還從書中選一些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幼兒聽完故事再看書,這樣可以建立語言、畫面和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滿足孩子們講述的需求,我們還開展了“讀書故事會”活動。讓孩子們看完書后,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孩子們在講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有的情節(jié)沒記清,或是小伙伴們提出與書中不符的疑問時,都會主動到書中尋找答案,進行調(diào)整。漸漸地,他們看書的目的越來越明確。
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們看書簡直“著了魔”。有一天,幼兒園發(fā)新書,還沒等我說什么,他們一個個爭著翻著看起來,直到我告訴他們等他們喝完水,保證每人都有書時,他們才離開。喝水后,孩子們都各自選擇了一本書。開始他們都搶恐龍和葫蘆娃的書,一會兒又都換了。我問:“你們不是喜歡看恐龍和葫蘆娃的書嗎?怎么這么快就換了呢?”孩子們告訴我:“那書雖然好看,但不好講?!笨磥砗⒆觽冇钟辛诵碌囊?。他們不光要看畫面,而且要講述,還要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他們已開始從僅看畫面到關注故事的內(nèi)在線索了??梢?,他們閱讀的目的性和水平都有所提高。
不僅如此,孩子們從書中還學到了其他一些東西,如書中美麗的畫面已成為了孩子們繪畫的參考書。過去孩子們畫云,多是烏云、黑云,且多是三角形??磿蟀l(fā)現(xiàn)云彩的圖案還有帶尾巴的,非常好看,于是,積極效仿。書中畫面的顏色搭配很協(xié)調(diào),他們也拿來借鑒。書里還告訴他們許多以前不曾直觀看到的知識,如什么時候有烏云,烏云來了天氣是什么樣子的?等等。孩子們對書的價值挖掘得意思比我還要多。
讓孩子們喜歡讀書,讓孩子們知道書是人類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今天,當我們看到孩子們愛讀書時,我們就要抓住機會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條件,使孩子們的美好愿望和需求得以深化,使孩子們在我們的支持鼓勵下,向著理想的教育目標邁進。
評析
讓孩子們喜歡讀書,懂得從圖書中獲取信息,這是我們的教育期望。李老師在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并非采用“教”的方式,而是關注
幼兒的需求,尊重、順應幼兒的需求,使幼兒在經(jīng)歷樂于看書--看懂圖書--主動從圖書中獲取各種信息的過程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和讀書的重要。
在這一教育事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1.關注和順應幼兒西哪個讀書的需要,及時調(diào)整教育策略
非??少F的是,在孩子們萌發(fā)了讀書需要時李老師能抓住時機,滿足孩子們的需要。她調(diào)整了常規(guī)的要求,使孩子們從中感到讀書的重要。教師這種教育策略的選擇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們的選擇,成功地引發(fā)了孩子們的讀書興趣,使孩子們“看書著了魔”。
2.為幼兒的閱讀不斷提供能與之相互作用的條件與環(huán)境
在幼兒爭著看書以后,李老師并沒有停止教育,而是不斷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條件,讓孩子們在與圖書、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新的需要。如通過“讀書故事會“讓孩子們在看一看、想一想、講一講、聽一聽中,經(jīng)歷看懂畫面、提取信息、理解大意、言語表達、經(jīng)驗分享的學習過程,使孩子們在看書的基礎上產(chǎn)生看懂圖書,講述圖書的新需要,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產(chǎn)生內(nèi)在動機。
3.引導幼兒在閱讀中獲取多方面信息,實現(xiàn)教育的多重價值
由于孩子們有了讀書的內(nèi)動力,體會到了書的價值與魅力,從而主動地在看書過程只能感進行了多方面的學習,如仿照圖書的畫面,學習繪畫、配色等。圖書成了孩子們主動學習、豐富認識的寶庫。
在這一過程中,只有教師對幼兒需求的適時支持,而沒有教師的強迫。在這里,孩子的需求被當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實錄:
繪畫活動《蝸牛和蘋果》結束后,看看離午餐還有一段時間,我便帶著孩子們來到操場上散步。并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小眼睛去發(fā)現(xiàn)一些自然環(huán)境中的小秘密。有孩子說:“我們要找找有沒有蝸?!?,我向她點頭示意:“這是個不錯的建議,那我們就去找找吧”。
孩子們陸續(xù)分散開來,各自在身旁的小路、草地上認真地找起了蝸牛。突然身后傳來吵雜聲,回頭見眾多孩子好像正圍觀著地上的什么東西。這時有人叫了起來:“老師,朱雷趴在地上”“朱雷,地上很臟的,快起來!”“朱磊,老師來啦!”。我頓時覺得怪異,上前果見這個平時一向調(diào)皮搗蛋的小家伙趴在了地上,聽到我要上前也不見起身,盡然還用半閉半開的眼睛看了我一眼,接著又閉上了眼睛裝睡。我看了不盡氣從心生,恨不得馬上命令他起身。這時卻從孩子嘴中傳來振振有詞地一句:“我是蘋果呀,我腐爛了怎么起來?!”
哦!我恍然大悟?。∵@個孩子在我面前突然變得如此聰明可愛,對他的調(diào)皮的評價在此時已是蕩然無存。我立即回應:“呀,蘋果腐爛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由于孩子看過《蝸牛和蘋果》的課件,故由此經(jīng)驗,都說:“蘋果籽掉進泥土里,要發(fā)芽啦!”“是呀,要發(fā)芽啦,大家看好哦!”說完,我示意作了個發(fā)芽的身體動作,小家伙們也在我的啟發(fā)、引領下玩起了《蝸牛和蘋果》的游戲。關于地上的那個朱雷自是不用說了,他非但很快的“發(fā)了芽”,還長成了一棵很大的“蘋果樹”呢!
思考:
對于這個實錄,我覺得老師巧妙的回應策略既能滿足孩子當前的需要,又杜絕了孩子長時間趴在地上的不衛(wèi)生行為,同時還推動了孩子想象創(chuàng)作的進一步發(fā)展,真正發(fā)揮了一個活動的作用和價值。由此使我想到:孩子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成的游戲情節(jié)可能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能多一點觀察多一點耐心,肯定能捕捉到許多教育契機。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老師的回應策略將如何得到提高?這是與平日的勤觀察、多回憶、善思考分不開的。
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是指在以幼兒園為核心,與家庭和社區(qū)共同組成的社會環(huán)境體系中,有利于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的有目的、有選擇、有組織的經(jīng)驗體系。
一、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理念
1.整合觀:確立培養(yǎng)“完整兒童”的新觀念。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整合過程。為此,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應盡可能促進幼兒認知的、情感的、社會的、道德的諸方面整體發(fā)展。課程設計時注意兩個層面:(l)知識與個性的整合。知識的傳授是手段和途徑,而個性培養(yǎng)是目的。個性的培養(yǎng)離不開知識的傳授,但不能因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個性的培養(yǎng)。(2)個性各層面的整合個性發(fā)展的各個層面在幼兒不同發(fā)展階段。
2.主體觀:幼兒是自身發(fā)展的主體。幼兒的發(fā)展是通過自身與環(huán)境積極的交互作用得到實現(xiàn)的。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提供環(huán)境、控制環(huán)境和調(diào)整環(huán)境三個方面,而不是包辦代替。
3.發(fā)展觀:幼兒是處于不斷發(fā)展中的個體。在幼兒階段,幼兒個性相對不穩(wěn)定,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但是興趣、能力及習慣等個性特質(zhì)的培養(yǎng)是有過程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去對待孩子的成長,既相信孩子是發(fā)展的,又相信孩子的發(fā)展是過程性的這對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來說顯得重要。
4.生活觀:幼兒的生活就是幼兒的活動,幼兒的活動就是幼兒的經(jīng)驗。因而幼兒園課程要反映幼兒的生活,將幼兒生活中有益的經(jīng)驗納入課程,生活應是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的源泉。幼兒在園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教育的機會,幼兒的一日活動內(nèi)容都是課程的內(nèi)容。
5.個體觀:每個幼兒既具有幼兒的共性,也具有各自的個性,應充分尊重由遺傳、環(huán)境、教育等因素而導致的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
課程應保證每一個幼兒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為每一個幼兒創(chuàng)造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速度進行學習的條件,而不是一刀切。
6.環(huán)境觀:除了顯性物質(zhì)環(huán)境的提供外,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也強調(diào)隱性環(huán)境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我們非常注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形成教師和諧人格,以教師良好個性塑造幼兒的良好個性。同時,我們還十分注重做好家長培訓工作,使正確的教育觀念深入家長心中,使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形成一個隱性的健康和諧的個性培養(yǎng)環(huán)境,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
二、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的目標
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目標來源于社會需要、兒童發(fā)展和知識經(jīng)驗體系三個層面。幼兒的個性培養(yǎng)離不開幼兒的社會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以及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興趣、態(tài)度、情感體驗和粗淺的價值觀念。為此我們以個性理論為支撐,以便于教師在實踐中操作為原則,構建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立體目標體系。
1.學會生活:通過生活活動和健康活動,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保健意識和身體鍛煉習慣。
2.學會做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感受一定的具有社會意義的規(guī)范意識和道德品質(zhì),體驗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方式,以及形成幼兒良好、堅強的性格。其中包含對人忠誠,具有同情心;對自己既謙虛又自信;對學習既遵守紀律又開拓進取、富有創(chuàng)造性;知道節(jié)約,愛惜公共財物等。
3.學會求知:通過活動,發(fā)展幼兒對事物廣泛而積極的探究興趣,養(yǎng)成學習的正確行為習慣(如傾向、善思、讀寫等)以及發(fā)展操作、觀察、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和表達等能力,為幼兒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4.學會生存:通過活動,形成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環(huán)保意識和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
5.學會審美:從小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事物,學會欣賞美、體驗美和表達美,形成積極健康的個性情感特征。
喜歡《案例:目標是活的》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的目標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大班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主題活動“我的身體”中他們開始了探究。慢慢的孩子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有著許多不同點,就連看似相同的指紋,也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在無意中孩子發(fā)現(xiàn)指紋很有趣,用筆稍...
案件之一: 集體晨會時,幼兒都靜靜的站著,表情嚴肅的注視那冉冉升起的國旗。禮畢后是慣常的國旗下講話和宣布好孩子名單,宣布名單的一刻是最令幼兒激動的,他們個個都是那樣的神氣,期待聽到自己的名字。在這一刻...
以往大班幼兒在晨間自選活動中,最愛選擇的是棋類組和建筑組。而今天的幼兒卻在圖書角里發(fā)生了“占地”沖突。我奇怪地問:“你們怎么全都上這里來讀書呢?別的組也可以玩呀?”我的問題使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男男說...
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課程是指在以幼兒園為核心,與家庭和社區(qū)共同組成的社會環(huán)境體系中,有利于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的有目的、有選擇、有組織的經(jīng)驗體系。 一、幼兒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理念 1.整合觀:確立培養(yǎng)“完整兒童”...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