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
毋庸置疑,當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時,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教學方式與他人進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筆記有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個人成長。那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教育筆記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開放性語言教育活動初探,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緒論
幼兒語言獲得,被稱為兒童社會化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對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進入新世紀,應對人才素質的挑戰(zhàn),教育的研究步入新階段?!岸凇闭n改的理念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因此認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不是讓幼兒強記大量的詞匯,而是要引導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边@樣的提法明顯的淡化了純粹重視學前兒童語言形式學習的要求,強調語言教育過程中重視語言交際的功能,重視學前兒童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二期課改提出了在幼兒園階段進行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能力、實踐能力為基本目標的探索性主題活動的嘗試。我們認為符合二期課改精神的幼兒園語言活動,它應體現(xiàn)讓幼兒在開放性的活動中,積累生活及語言經驗,豐富表述內容,提高語言能力。應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語言學習內容,選擇活動媒體,體現(xiàn)語言學習內容上的開放及媒體運用上的開放;應進行富有實效的開放活動,把握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運用一切符合他們思維特點的表達方式為中介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從而體現(xiàn)提問的開放而不封閉,討論的參謀而不代謀、經驗的互享而不灌輸,表達方式的多樣而不單一;體現(xiàn)活動形式上的開放、活動時空上的開放、幼兒表述形式及內容等方面的開放。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任何時候都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如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已受到人們的日益重視。3—6歲的孩子正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思維活躍,想象大膽,個體具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因此,我們要抓住這一良好的契機,在任何時候,都要滲透創(chuàng)造教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主體部分。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社會身份往往可以從他說話用詞、語調口氣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1、問題的提出
《課程指南》對傳統(tǒng)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封閉式課堂教學首先表現(xiàn)為:⑴課堂教學思想的封閉性。它從教師個人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僅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無視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無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⑵課堂教學手段的封閉性。封閉式課堂教學往往忽視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抱殘守缺,認為教師課堂授課無非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⑶課堂教學內容的封閉性。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是僵化的書本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應在“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和“學生為主體”觀念的指導下,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束縛,樹立“開放教學”觀念,根據(jù)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需要,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學材料、開放的教學空間、開放的教學時間等等,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師生平等,教學相長,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讓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發(fā)展。
2、理論依據(jù)
(1)現(xiàn)代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重視知識的積累,更強調合理的知識結構: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更強調對學生創(chuàng)造訓練。
(2)新頒布的《課程指南》在教學觀念、內容、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增強幼兒園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3)國內有關人士在教育策略的開放性上概括為:①開放兒童的學習器官。即解放兒童的腦,讓其自由思考。解放兒童的口,讓其自由地講。解放兒童的手,讓其自由做。②開放學習空間③開放的教學目標④開放的教學評價機制⑤開放的教學方式⑥開放的教學內容⑦開放的教學過程。
《課程指南》突出了對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們根據(jù)一定的目的,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思維活動產生新認識,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思維的智力活動,新穎獨特是它的本質特征。談及幼兒創(chuàng)新,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認為幼兒尚不懂事,只有玩、淘氣的份,談何創(chuàng)新?然而,從人腦的生理發(fā)展來看,60%的腦細胞在3歲以前形成,到小學畢業(yè)前形成90%以上。相應人類智力的發(fā)展,5歲以前獲得50%,8歲以前獲得80%。這就告訴我們,兒童時期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準備期,這也是與兒童的智力、心理特點相適應的。從心理特點來看,兒童期處在創(chuàng)新心理覺醒時期,對一切事物充滿渴望和憧憬,他們好奇好問,不受傳統(tǒng)習慣勢力約束,敢想、敢說、敢為,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些都為兒童的創(chuàng)新奠定了心理基礎。由此,對幼兒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科學的,可行的。同時,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兒童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而這種綜合素質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園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使幼兒的思維更具獨立性、新穎性、靈活性等特點。語言與思維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所以語言教學既是訓練幼兒思維能力的目的,又是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的手段。
在以往的封閉式語言活動中很難談及對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在開放性語言活動中如何來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
二、在開放性語言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創(chuàng)設開放的可溝通的交往環(huán)境
在語言活動中,有了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孩子才想說、愿說,從而才能感受到說的快樂。在教學中,寬松就是讓孩子感到沒壓力、沒恐懼,不過分判斷孩子的對錯與好壞,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和諧、理解接納、支持與鼓勵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整理了了關于幼兒語言教育論文《開放性活動對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影響》,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選題的背景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教師和學生運用語言符號系統(tǒng)進行的交往,叫語言交往,它是兒童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fā)展的一種需要。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會不斷提高,這可以促使幼兒更多地運用語言去與同伴、成人交往,更好地理解人們語言所表達的內涵,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現(xiàn)代兒童語言教育的目標就是要讓兒童通過運用語言來培養(yǎng)交流能力。我國在1989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提出要“發(fā)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000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提出要培養(yǎng)幼兒正確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基本能力,這表明我國已開始重視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 培養(yǎng),但關于這方面的實踐研究還不多。另一方面,幼兒正確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能力較差,(特別是運用普通話進行交往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不善于主動地與人交談;有些孩子不敢在集體面前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甚至不會表達,常常要借助情境性語言等。
開放性活動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是相對于靜態(tài)死板的封閉式課程而言的。開放性活動強調“活動”、“游戲”、鼓勵發(fā)現(xiàn)學習,照顧兒童興趣,動機和能力,注意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重視學習的過程,師生角色平等和角色互動脈。開放性活動包括開放的教育內容,開放的教育過程,開放的教育空間、時間;開放的教師等。聯(lián)系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和存在問題,我覺得研究開放性活動對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本課題的選題正是基于以上的認識。
二、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開放性活動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研究表明,在開放性活動中能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但它對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有何影響呢?本課題試圖從這方面作一嘗試,希望能給幼兒園的實際工作提供一點啟示,與廣大幼教工作者共同探討這一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落實規(guī)程和綱要中提出的任務。
現(xiàn)代兒童語言教育將兒童看作語言的使用者,認為兒童是在有目的的活動中,在與他人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運用語言來學習語言,以促進他們交流能力的發(fā) 展??梢?,現(xiàn)代兒童語言教育的目標已從強調研究語言體系本身轉向強調要讓兒童通過運用語言來培養(yǎng)交流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交流機會和空間,這正符合了兒童語言獲得的特點。研究本課題,不但能引起大家對目標轉變的關注與思考,更好地完成目標提出的要求,還能幫助幼兒解決交往能力差的問題。
三、文獻綜述
(一)關于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
長期以來,心理語言學家都對語言獲得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假設,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強調后天學習因素的外因論。該理論派別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jù),認為語言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行為習慣,是學習的結果。
2.強調先天因素的“內在論”,該理論在1957年“喬姆斯基革命”以后占領了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的陣地,他們認為,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獲得機制。
3.認知相互作用的理論,該理論以皮亞杰為代表,他們認為兒童語言是在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中發(fā)展起來的,該理論主要是從語言發(fā)展與認知發(fā)展的相互關系提出理論假設的。
4.社會相互作用的理論:它認為兒童是一個有著自己的意圖和目的,積極主動的語言加工者,而不是語言訓練的被動受益者,兒童語言的獲得不僅需要先天的語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認知發(fā)展,更需要在交往中發(fā)揮語言的實際交際職能。
小結:現(xiàn)代兒童語言獲得理論越來直強調語言的獲得是一個建構的過程,兒童是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的。
(二)關于幼兒交往語言的建構
要發(fā)展語言交往能力 ,學習交往語言也非常重要,近年來,廣大幼教工作者曾總結過適宜幼兒學習的交往語言。包括:商量用語、應答用語、安慰勸告用語、拒絕用語、生氣不滿憤怒用語、分享自己的見解的用語,禮貌用語等。并認為幫助幼兒掌握交往語言的教育途徑有情境表演、看圖講述、交換角色練習等。
(三)關于開放性活動的研究
在現(xiàn)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幼教工作者們對開放性活動的特點和開放的表現(xiàn)也作了論述,認為:
開放性活動的特點有:
1.活動內容豐富,有層次性,幼兒有選擇機會。
2.活動空間擴大, 實現(xiàn)全國資源共享并充分利用社會乃至社會資源。
眾所周知,小班孩子年齡小,缺少生活經驗,語言、動作比起中、大班孩子來略遜一點。但是,小班孩子像一張張白紙,天真爛漫,充滿情感,他們的求知欲決不低于其他幼兒,只要老師找對了開啟他們心靈的鑰匙,就可以帶領他們一步一步走向科學殿堂。
我從孩子們熟悉的動植物、交通工具、人體五官方面人手,引導孩子看、聽、說、寫,以科學活動促進孩子的全語言發(fā)展。
一、認一認,念一念
剛進幼兒園時,我班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奶聲奶氣的重復語和上海話,表達能力不是很清楚,也沒有聽的習慣,如有的孩子把貓說成喵嗚,把自行車說成腳踏車,把狗說成汪汪,把大象說成象鼻頭。為了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表達,我就將一些常見的動物、植物、交通工具、人體五官等等圖片,配上文字,孩子們看見了這些生動形象的圖片,說話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再引導正確發(fā)音,請發(fā)音準確的孩子示范,鼓勵個別幼兒大膽地說,反復練習。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孩子對一些常見的物體都能用普通話正確地念出來。
二、看一看,說—說
現(xiàn)在的孩子見的世面多,馬路上的車子對他們來說既親切又神秘。我就將這些交通工具圖片一一列出,讓孩子們說說這些車子的名稱、顏色及用途。
如消防車是紅色的,會發(fā)出“嗚啊、嗚啊”的聲音,什么地方著火了,只要打119電話,消防車就會開過來救火。用同樣的方法,我們還講了救護車、公共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等。
三、試—試,寫一寫
人體的五官孩子們都認識,但真正有什么用處并不是很清楚,我就在實驗中讓孩子們親身體會一下,從而將這種感受記錄下來,并用語言表達。
在一次生活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吃餅干的時候,不愿意咀嚼,而是將餅干放在豆奶里浸泡一下,然后放進嘴里一下子咽下去,這樣既快又省力。但長期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在談話時告訴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神秘的攪拌器,這個攪拌器會變魔術,在吃東西時可以幫助我們,最后將營養(yǎng)送到我們身體每一個地方,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怎么也找不到,我就很形象地做吃東西的樣子?!皵嚢杵魇巧囝^”,有幾個孩子馬上叫了起來。對呀,攪拌器是我們的舌頭,攪拌器是我們的腸胃,他們每天在我們的身體里面工作,那么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呢?你們看一看老師做的小實驗就明白了。于是,在我們的區(qū)角活動中有了第一個科學活動內容——“找一找,鹽到哪里去了”。準備的材料是鹽、水、杯子、調羹,先將鹽放在杯子里,讓每個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然后倒入水,再用勺子攪一攪。咦,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鹽不見了,對了,鹽溶解在水里了,今天回家后找一找,做一做小實驗,還有哪些東西遇到水會溶解的。第二天,教室里可熱鬧了,孩子們找出了糖、味精、果珍、藥都能溶解在水里,那么什么東西是不會溶解的呢?過了幾天,答案又出來了,爺爺喝的茶葉、我們的衣服、布、紙、石頭都是不會溶解在水里的,為了留下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我制作了一個表格,為他們提供了說說寫寫的記錄條件。
這樣一來,孩子們可高興了,既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又培養(yǎng)了他們愛思考的習慣。
在實驗活動中,有幾個孩子很好奇,經常將鹽、糖、果珍放在嘴里嘗嘗,并告訴老師這些東西很好吃?!澳銈兪窃鯓訃L出來的?”“我們是用舌頭嘗出來的。”“你們舌頭的本領真大,還嘗出了什么味道?”于是嘗一嘗的內容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顒拥膬热菔菄L一嘗、比一比,小動物請你吃什么?(有酸、甜、咸、辣等食品。)你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些味道?聞一聞。老師又及時地提供了各種封閉式的瓶子,瓶子里裝了酒、香水、風油精、醋、麻油等液體,讓孩子在活動中進行比較。在活動中一些孩子還喜歡將鹽、糖放到桌子上看一看、摸一摸,老師又為他們提供了放大鏡與“摸一摸,有什么不一樣”的活動。
著名教育家多蘿茜·洛·諾爾特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有一個目標。”我想,我們的孩子每天生活在發(fā)現(xiàn)之中,他必然會獲得知識。在開展這些活動時,我的目的不是要讓孩子一下子就能悟出其中深奧的道理,而是要鼓勵他們做一做、說一說,從中明白科學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幼兒從小喜歡科學、熱愛科學、了解科學的愿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觀察孩子們的學習動向,引導他們有新的發(fā)現(xiàn),引導他們一步一步有更大的進步,以科學促進幼兒的全語言發(fā)展。
盡管我們知道,幼兒的一日生活皆是課程,語言主要不是通過集中教學活動而獲得的,但集中的語言教學活動還是目前絕大多數(shù)幼兒園無法摒棄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盡管我們關注著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但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悄然靜坐”的孩子被“忽略”;雖然他們不是大多數(shù),但語言教學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那么,什么樣的語言教學活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更多的孩子參與?需教師精心的營造、深情的喚醒與熱情的激勵。
一、為什么會有孩子悄然靜坐
在園內一段時間的聽課研討活動中,我開始注意到了兼課班級自始至終靜坐的那幾個孩子,幼兒6號、13號、17號:文靜、內向、沉默,始終一言未發(fā);20號:神情漠然、懶散,索然無味地呆坐;3號、7號:膽小、怯懦、怕羞,不敢主動舉手;這六個孩子沒有影響到整個教學活動,也沒有給老師增添任何麻煩,但是可以斷定: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他們自身語言、思維能力以及性格的健康發(fā)展。
除了個別孩子天生“低調”,不愛表現(xiàn);多數(shù)幼兒退縮行為是因為個性以及心理層面的原因造成的。父母的過分溺愛、遷就和照顧,給孩子過多的生活限制,使孩子性格內向、意志脆弱。他們一見到生人就手足無措,顯得膽小、被動,更不敢在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自我。一旦犯了錯誤或遇到挫折,就會情緒低落。這些孩子在班級集體活動中,常常表現(xiàn)得怯懦而猶豫、自信心不強。
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傾向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所形成的心理素質將在人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膽小怯懦缺乏自信的孩子是需要關注、干預的。只有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糾正,才有利于幼兒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從這個角度看,在語言教學中,讓那些游離于集體之外的孩子回到語言教學的“活動”中來,不僅能讓每個孩子的語言都得到發(fā)展,而且涉及到兒童個性健康發(fā)展的問題。
二、精心營造寬松的集體氛圍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或是一個不良心理品質的糾正,在集體活動中完成的效果會大大優(yōu)于喋喋不休的個別說教。幼兒在集體中,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而當他們完成某一項任務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時,往往會大大增強其自信心,當再度面臨問題時,就能充滿自信地克服困難了。因此,要解決幼兒“敢于說話”的問題,首先必須創(chuàng)設有利于教學活動的班級集體,使幼兒在這個集體的學習活動中,感到舒心、歡愉、無拘束。
一般來說,老師們總感覺到,集體教學與個別教育,面向全體與因人施教是矛盾的。提到個別教育問題,往往會丟掉集體教學,浪費課堂教學寶貴的時間去與幾個“不敢說話”、“不善交流”的孩子“糾纏”。其實,這樣的做法,收效甚微。在沉悶、壓抑氣氛中是不可能出現(xiàn)孩子們的積極與活躍的,特別是性格內向,心理發(fā)展有障礙的孩子。相反,在非?;钴S的群體中,在一種非常寬松的氣氛下組織的學習活動,即使是那些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孩子,也會釋放出熱情來,也會產生某種交流的愿望,甚至出現(xiàn)“奇跡”。
摘 要:在人的多種素質中,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是基本的能力素質。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語言,也就難以生存。幼兒語言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交流、溝通,表達意愿、學習知識都離不開語言。全語言教育思想認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內容、評價等應該是完整的、全面的,幼兒語言教育過程應該是真實的、形式多樣的。
關鍵詞:全語言教育;幼兒園語言教育;語言能力
全語言教育或稱整體語言教育,是近年來語言教育界較為重要的一種理論思潮,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教育哲學,提出了涵蓋學習、語言、課程、教師和教學的系統(tǒng)見解,曾引發(fā)了美國等英語系國家教育觀念的轉變。全語言最初用于美國中小學校教授本民族的語言藝術及其閱讀教學,后來又逐漸運用到幼兒教育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語言教育的思想逐步傳入我國。
21世紀對語言能力的要求將高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它不僅要求能說會道,出口成章,而且要求能讀會寫,既能快速獲取文字符號資料中的信息,又能準確、快速傳遞自己的思維成果,寫出漂亮的文章;不僅有高超的母語駕馭能力,而且能對一門以上的外語駕輕就熟。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所以必須抓緊“黃金時段”打好語言才能基礎。這就需要提供與之相對應的全面的語言活動,即全語言活動。
一、全語言教育思想的概念及其主要觀點
全語言教育的理念是當代西方關于兒童語言教育的一種思潮,研究成果被許多教師運用到幼兒園語言教學和課程改革中,促進了廣大教師語言教學理念的轉變。
(一)全語言教育概念
全語言教育之父古德曼最早給的定義是:“全語言教育是一種視兒童語言發(fā)展和語言學習為整體的思維方式”。諸多幼兒教育研究者在推廣全語言教育時均認可了這一點。全語言教育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新的語言教育觀念。簡單地說,全語言教育提倡開放式的語言教學,它將傳統(tǒng)的“師傳生受”的語言教學過程轉變?yōu)榻處熀蛢和献鲗W習的過程。全語言教育不是一種教學法,更不是一種語言教學法。它是基于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歸納出來一系列的課程原則和教學態(tài)度,是一種教育哲學觀。
(二)全語言教育主要觀點
全語言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和運用中逐漸發(fā)展和完善,其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和語言學習是一個整體,學習者作為一個完整個體去學習整體的語言。美國全語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者Rigg曾指出:語言是一個整體,不應當被肢解成語音、詞匯、語法、句型。把語言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成分,會使語言喪失其完整性。另一位美國全語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者Genesee也持同樣觀點。他強調語言教學應從整體著手,聽、說、讀、寫應同時教。語言中的音、部首、字、詞、片語、子句和句子都是語言的片段,而片段的綜合永遠不等于整體。
2.語言應當回歸真實世界。古德曼認為:整體語言希望學校的語言回歸真實世界,將傳統(tǒng)的教科書、作業(yè)本束之高閣,讓兒童通過讀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學習閱讀和書寫。當語言是完整的、真實的、相關的;當語言具有意義,且有實用功能;當語言融合在使用的情景中,語言是很容易學習的。全語言教育認為,幼兒的語言主要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而獲得發(fā)展的,成人有目的、有計劃教育的作用居于第二位。
3.全語言教育認為:語言是幼兒在與他人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來建構的。全語言認為應將教師的中心舞臺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角,擁有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老師則只扮演引導啟發(fā)的角色,也就是中介者。
4.語言的學習與兒童其它方面的學習應該有機結合。兒童的語言學習是整合的學習。全語言教育的新觀念告訴人們,人的學習是符號的學習。從早期語言教育的角度來看,語言既是幼兒學習的對象也是幼兒學習其他內容的工具。
二、全語言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啟示
全語言教育的完整性、真實性等理念符合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全語言教育方法側重幼兒期語文能力的訓練,通過聆聽、閱讀故事、唱歌、扮演角色游戲及其他溝通活動,認字、書寫,學習完整、規(guī)范的語言,并用語言及文字表達思維和內心情感。
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體教育手段得到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把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幼兒語言活動中,不僅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同時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fā)起參與興趣及表達欲望,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體教學形式新穎,激發(fā)幼兒語言的學習興趣
幼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控制能力差,加上從小接受的新奇又比較多,呆板的圖片、口耳相傳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了,而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活動,無疑是給教學注入了活力。多媒體以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強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著幼兒。
在《秋的畫報》詩歌教學中我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用大投影播放了配樂、配畫的詩歌時,幼兒被生動的畫面、動聽的音樂與激情的朗誦所征服,陶醉于秋的意境中。當老師點擊畫面時,小朋友感覺就象在看魔術表演一樣精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生事物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多媒體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與形象性,能夠迅速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多媒體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化靜為動,話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xiàn)象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激起幼兒的說話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螃蟹找工作》是個講述活動,描寫了小螃蟹找工作的過程。由于年齡的關系,幼兒對找工作這一社會現(xiàn)象缺乏感性的認識,如果只是一張張的圖片,幼兒沒有那種感性經驗,對于小螃蟹的心情是無法表達的。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制作了課件,把靜態(tài)的畫面,變成了具體、形象的“動畫片”,生動的形象、豐富寫實的場景,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理解力,豐富了幼兒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幼兒進行觀察、分析、綜合,在邊看、邊想的活動中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從而既發(fā)展了形象思維,又發(fā)展了語言邏輯思維。當然,話匣子就打開了。
三、多媒體教學能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幼兒的語言創(chuàng)新能力
每個故事都包含著強烈的思想感情,為小朋友營造生動的生活場景,故事中不僅有聲、有畫、有景,而且有情。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原本絢麗多彩的語言活動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師執(zhí)著于對詞匯、對故事的機械記憶。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提出了“情景教學”的設想。但是,如何創(chuàng)設情景呢?盡管老師膠盡腦汁制作教具,上課時還是顯得力不從心。這時,多媒體顯示了它的優(yōu)勢。利用其聲像結合的整體性特點,可以在活動中模擬甚至再現(xiàn)故事情景,使幼兒不自覺地進入情景之中,使幼兒不斷地利用現(xiàn)有經驗去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四、 多媒體教學能夠渲染欣賞氛圍,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的感知力
欣賞優(yōu)美的散文詩及兒歌,也是幼兒語言活動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對這些語言文字的理解、欣賞、朗誦,能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美的感悟及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幼兒擴大眼界,理解語言,增長詞匯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欣賞兒歌《小青蛙》時,幼兒對兒歌中的“多么快樂逍遙”不易理解。教師用鼠標反復點擊畫面,“小青蛙”一會兒跳東跳西,一會兒跳水,一會兒捉害蟲,并頻頻“呱呱”地唱著歌,這樣幼兒便順利地理解了這句話,并能在誦讀時用語氣表達對“快樂逍遙”的理解。由此可見,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幼兒能淺易清晰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能結合語言和畫面進行動感的想象,能在誦讀中察覺到情感的流動和語音韻律的美。
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存在問題的思考
在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我市開展了幼兒園語言活動設計與實施競賽。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好的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本。但同時也看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在活動目標方面
(一)語言活動目標定位不準確。一是不能突出領域目標。有的活動過于追求情感目標,如在故事教學中,忽略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很多語言課上成了社會課,凸顯情感教育目標,忽略語言教育目標。領域內容不突出,大拼盤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注重了整合各領域的教學內容,但內容分配過于平均,領域內容不突出。二是目標表述不夠準確。以長效目標代替具體目標,注重知識技能,淡化能力培養(yǎng),針對性不強,籠統(tǒng)空泛,貪多、求全。不論是看圖講述還是故事課,教師都在一節(jié)活動中完成。導致一節(jié)語言活動容量過大。
(二)忽略文學作品中美的體驗和感受。幼兒文學教育和審美教育理論表明,幼兒文學作品是作者按照美的規(guī)律和審美理想,通過藝術語言塑造形象,描繪意境,表達情緒來反映現(xiàn)實,集中表現(xiàn)生活美、自然美和藝術美。教師應重視引導幼兒體驗和感受文學作品中優(yōu)美深邃的意境,節(jié)奏分明、如吟如唱的韻律,獲得美的熏染和享受。但有的幼兒園引進大量的文學作品,卻將作品中的字詞句單獨提煉出來,過分強調幼兒識字、認字及句型訓練,忽視審美教育,或被僵化地“注入”教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問題二:重“形式”忽略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一)追求形式花樣的翻新,超過活動目標的落實。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追求新、奇、特,活動形式設計過于花哨。如教師讓孩子一會兒隨音樂跳、一會兒‘表演,卻忽略了活動目標的落實。有的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過長,有些過渡環(huán)節(jié)和課題關系不大,還有些中間環(huán)節(jié)對目標的落實并沒有起到有意義的作用。
(二)重“教師講授”輕“幼兒表達”。老師在活動中為了順利的完成教學,始終把孩子框架在自己預設的思路中,不敢讓孩子大膽的嘗試表達,教學過程的展開仍然是教師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
(三)重表面內容,忽略深層內涵研究。很多活動中,教師沒有更好地發(fā)現(xiàn)和挖掘教材。只注重到教材表層所描述的事件,忽略較深層的內涵和事件之間內在關系。
問題三:忽略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幼兒園語言活動包括:兒歌、故事、講述、閱讀、談話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注重故事、兒歌、看圖講述教學,忽略談話活動和閱讀活動以及排圖講述、續(xù)編故事等,不能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其實,不同的語言活動發(fā)展幼兒不同的語言能力,談話活動重點是培養(yǎng)幼兒愿意傾聽的態(tài)度和理解語言的能力,及跟隨話題談話交流的能力。教師應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運用語言的經驗。
問題四:繪本教學流于形式
(一)對繪本教學認識不足。繪本教學究竟要發(fā)展幼兒哪些方面的能力?繪本教學的價值是什么?一些教師根本不清楚,只是盲目跟風。導致繪本活動“四不像”,既不是故事教學,也不是看圖講述,更不是閱讀教學。
(二)繪本教學所占比例過大。我們深入各縣(市、區(qū))總計聽了50多節(jié)課,繪本教學占了60%。有的園把繪本教學作為特色課程,有的甚至以此為切入點,代替幼兒園課程。
(三)繪本教學不能與親子閱讀、區(qū)域活動有機整合。很多幼兒園的繪本教學僅僅滿足于一節(jié)課、一個活動,沒有和區(qū)域活動、親子閱讀很好整合。導致繪本教學流于形式,不能實現(xiàn)繪本教學的目標。 學習貫徹《指南》和《綱要》,就是要把握領域教學的核心價值,才能不斷提高理論方面的修養(yǎng),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為幼兒的一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人的一生中,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幼兒期語言的訓練應值得高度重視。大家知道,詞匯量的多少是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因素,作為幼教工作第一線的語言教師,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幫助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匯。那么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豐富幼兒的詞匯、怎樣使幼兒的語言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呢?在長期的幼教工作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豐富幼兒生活,積累語言素材
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體驗,積累了大量語言素材,幼兒才能有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老師和家長應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如啟發(fā)幼兒熟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了解常用物品的用途,學會利用參照物確定位置等;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風雨雷電、花香鳥語、春夏秋冬;教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為幼兒的觀察對象,生活中的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體驗的內容。老師和家長要讓幼兒把自己所聞所見、所思所感大膽地表述出來,或把幼兒所說的話記錄下來,使幼兒在語言與文字之間建立聯(lián)系。還可以利用圖書、故事、兒歌等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式能力。如看圖講述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復述故事或背誦詩歌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的流暢性,這些都可以讓幼兒在邊讀邊看中培養(yǎng)對文字的興趣。
二、提供表達機會,學會語言運用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成人應關注幼兒的想法,滿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種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兒有話愿說。如讓幼兒在講座中學會傾聽與表達,在爭執(zhí)中學習圍繞話題進行辯論,在聊天中學會相互交流,讓幼兒在與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說的樂趣,而這種快樂的情感體驗又會促使幼兒樂于交流與表達。利用與同伴和成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兩個幼兒為一件玩具發(fā)生了矛盾,一方想從對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則千方百計不讓對方拿走。雙方在交往過程中都會根據(jù)對方的態(tài)度和行為選擇交往的策略,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成人應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切實提高語言能力。
三、擴大詞匯儲量,提高表達能力
發(fā)展幼兒語言教育,重點要從豐富幼兒的詞匯量,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這三方面進行:
一是要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因為詞匯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匯量的積累,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在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因此,平時我很重視幼兒詞匯量的積累,不僅在各科教學中豐富幼兒的詞匯,還把幼兒要掌握的詞匯進行歸類:名詞、形容詞、動詞、量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例如:在《小雞在哪里》故事里的幾個動詞:小花雞蹲在盆子里,小黃雞鉆在椅子下,小黑雞站在石頭上,小白雞躲在樹后面。在講述故事過程中,我就請四名幼兒分別做蹲、站、鉆、躲的動作,使幼兒初步理解這幾個動詞的含義,然后又通過游戲的方法,將“蹲、站、鉆、躲”進行消化。又如在《會爆炸的蘋果》的故事中,學習:“勤勞的”小豬、“狡猾的”狐貍這兩個形容詞,在幼兒理解詞義后,我利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幼兒動腦筋,嘗試運用這兩個形容詞去講述:勤勞的……;狡猾的……。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幼兒的詞匯量不斷增多,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二是要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匯,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視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從小班開始,堅持要求鼓勵幼兒學說完整話。幼兒在回答問題、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引導他們,“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述,好嗎?”對于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幼兒,他們總是斷斷續(xù)續(xù)地講,有時根本就不能表達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戲來耐心引導他們說完整話,如:在角色游戲《愛心醫(yī)院》和《百貨商場》利用具體地問題引導幼兒的思維,“請問你要買什么?”“我要買……”,“請問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這樣,幼兒在說完整話的基礎上,不斷得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了。
【摘要】:幼兒階段是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開展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是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擴展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期,發(fā)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yǎng)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
【關鍵詞】:語言教學、能力、培養(yǎng)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庇纱丝梢姡Z言環(huán)境對孩子是何等的重要。優(yōu)秀的語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學、系統(tǒng)、適時訓練的結果。在幼兒園中,如何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氛圍,著力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促使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fā)展,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問的設計。
要明確教材僅僅起一個橋梁作用,主要是決定于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要為教材的內容服務,要注重對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聽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體信息。提問不能過于模式化,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體現(xiàn)在提問上,你給孩子多大的展示空間,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孩子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因此在提問的設計上能大則大,能變則變。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問題可以提,這樣不但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還能使教師的教育針對性更強。作為教師要有找到孩子原有“點”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發(fā)展,提問要注重個體差異,要符合幼兒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水平。注重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幼兒具有積極參加語言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構筑語言學習的新舞臺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而創(chuàng)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筆者認為掌握幼兒特點,給幼兒提供聽的條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在對幼兒訓練聽的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聽的習慣,對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內容同樣對待。教室的擺設、教具等
都可作為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素材,讓孩子在訓練中提高動手能力,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維發(fā)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語言情境,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有了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內容,而且,這種形式,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我?guī)У氖切“?,針對小班年齡特點,我經常給予主動與老師交談的孩子以表揚和擁抱。這樣做以后,他們都非常親近老師,都主動地將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不高興都與老師講。孩子們與人交往的意識有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效果非常好。
三、溝通心靈,撩開語言學習的燦爛天空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是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的事業(yè)。是的,心與心的交流,是教學天國里最美的景致。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如果只顧“齊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會傷害到許多幼小的心靈:進步快的“吃不飽”,進步慢的則跟不上。尤其對一些“后進”的幼兒來說,由于教師的一時疏忽,教學策略上的“粗枝大葉”,說不定,從此就會了斷了孩子語言學習的興趣與愿望。舉一個例子:當我每次組織孩子聽錄音故事的時候,我經常這樣邊做動作邊說:“插上電源,再按鍵,好聽的故事就出來。教師的多次重復,孩子們就自然而然會說這句話了,不會再對我說:“老師,這個,這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幼兒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此外,我還注意用文藝作品來豐富幼兒的詞匯,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不能只限于短句練習,學好短句的目的是為今后連貫性的語言打好基礎。還應該用一些文藝作品,如語言形象、藝術性強的兒歌、詩歌和故事等,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將難發(fā)的音編成兒歌教給幼兒,并在開放日時進行表演,與家長配合練習。
四、走向生活,尋找語言學習的活水源頭
語言,源于生活,源于實踐。很顯然,語言教學的瞄準點應該是教學實踐。語言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工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積累各種精神財富都主要利用語言來完成。為了引領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廣地闊的生活空間里,尋找學習的活水源頭,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孩子的個性化語言的發(fā)展,撩開語言學習的新天空,讓每位孩子頭頂燦爛,心境爽朗地、饒有興趣地去學習語言,熱愛語言。如每周可舉行一次活動,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有:新聞角、口述稿、繪畫日記等,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這是孩子們“亮相”的大舞臺,也是語言訓練的極好機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師的面前,這樣,每一次活動,就顯得特別生動有趣,因為,這
一天是孩子捕捉“語言”的好日子。通過交流,既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潛意識地培養(yǎng)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變化的習慣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孩子們已不把學習看作負擔,而處于一種主動探求知識的境地。因為,這樣的學習,使他們輕松愉悅,樂趣無窮。
教育筆記《幼兒園開放性語言教育活動初探》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大班語言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整理了了關于幼兒語言教育論文《開放性活動對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影響》,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選題的背景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教師和學生運用語言符號系統(tǒng)進行的交往,叫...
又上數(shù)學活動了,人手一份的教具讓我準備起來苦不堪言。這次,我靈機一動:我也懶一回,讓孩子們自己在班內隨便找一些材料吧,省的還得做。于是,我便要求孩子隨便找4件你最喜歡的材料進行4的分解組成的理解、練習...
導讀:要讓幼兒自己考慮,自己進行,自己選擇,從面向21世紀這一大視野出發(fā),要培養(yǎng)主動適應未來社會變化的能力。 開放性教學即由老師和幼兒一起設計活動、進行活動的模式。這一模式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論為基礎...
在以往的區(qū)域游戲指導中,教師總是習慣在學期初幫助幼兒創(chuàng)設好區(qū)域環(huán)境,準備好游戲材料,設計好游戲主題或內容,規(guī)定好游戲規(guī)則,幼兒只需進去玩就可以了。在指導中,教師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心中預設的目標或期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