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親子教育專家陳禾答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許多父母以為盡一切可能地愛孩子、盡可能地呵護和保護他(她),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問題。可是科學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動和溝通。這些認知和技巧,是可以無師自通的嗎?做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該如何了解他(她)們的特質,判斷他(她)們的行為,貼近他(她)們的心理,并還能教會他(她)們理解你……這聽起來,難嗎?親子教育專家陳禾就“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的相關問題做了互動回答。
1、@用戶:陳老師,我家大兒2歲9,小兒5個月。大兒今年9月入園,但是他生性內向,對新事物很焦慮,尤其是對小朋友多的地方。有了二寶后就顯得更加厲害。家里人都很擔心。這個幼兒園有個收費的早教班,說必須去,下個禮拜開課。根據以往的經歷,我家大寶不會喜歡上。我需要天天堅持去早教課嗎?
陳禾:①接受孩子的特點你才能好好發(fā)展他的學習能力。不到3歲和超過3歲的差別是挺大的,你現在需要做的是發(fā)展孩子的基本能力,特別是語言、認知與動手能力,不能為了幼兒園有興趣班就迫使孩子把時間花在不適宜的活動上,我相信幼兒園不敢強迫孩子上額外收費的興趣班,可以先不讓他上?!诓恍枰?,重要的是做好現在的陪伴,花更多的時間陪他從事各種活動,多和他說話,讓他活潑起來,公園是個很好的活動場所,在觀察、尋找興趣的物品中發(fā)展他的關注點,有關注點的孩子,在探索認知中培養(yǎng)出動手能力和思考力來,漸漸就不會不敢接近小朋友了。
2、@用戶:陳老師,您好。孩子兩歲多,女孩。請問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我是個不夠自信的全職媽媽,很擔心會養(yǎng)育出另一個我,謝謝您。
陳禾:自信是在成功的體驗中對自己的能力的肯定下產生的心智力量。孩子的自信其實就在游戲中形成,能玩會玩的孩子,經常都能夠享有成功的快樂,這種感覺,讓他敢于動手去嘗試,這就是自信。
3.@用戶:你好陳老師,我女兒兩歲兩個月,平日在家與大人的交流沒有問題,但出門在外就不愿和人打招呼。去游樂場玩滑梯,好像也總是不在狀態(tài),在一邊發(fā)呆或者觀察別的小朋友玩,輪到她玩,她總是瞻前顧后,聽到后面有點動靜她會退出讓其他小朋友玩。這樣的表現是因為不自信嗎?盼回復謝謝您。
陳禾:孩子還小嘛!不必著急,多些活動,讓孩子發(fā)現自己的能力,就不會不敢參與。
4.@用戶:陳老師,您好!我家女寶,2歲半,一歲半以前我全職在家陪伴,后來上班開始由孩子外婆為主,孩子成長得不錯。最近清明節(jié)帶孩子回老家,全天陪伴,回來后開始上班,孩子不能與父母正常分離,每天我會跟孩子說,媽媽愛她,下班就會回來,也是這樣做,跟以前一樣,但做不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跟爸媽拜拜。
陳禾:生活常規(guī)以改變,孩子就需要時間去重新尋求適應,多些耐心,只要你擺正良好心態(tài),孩子就會逐漸適應。
5.@用戶:陳老師您好,兒子現在三歲半,以前在爺爺家,我一周看他五天左右,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前還和我回家,從三月份不回了,離不開爺爺了,爺爺去哪他去哪,這幾天我歇班把他帶回家也要爺爺根著,我自己去幼兒園接他,他還哭,讓爺爺一起接他,請問您怎樣讓他回家不依賴爺爺。我六日全天陪他
陳禾:爺爺長期陪伴形成的依戀不是你立刻就可以取代的。你必須接受他的情感需要,不必強行拆開他與爺爺的親近。你現在只是歇班才有時間陪伴,如果你轉移了他的依戀也未必是好事。你只能在陪伴質量上盡量做到最好,讓孩子接受你,別要求他疏遠爺爺,否則你回去上班后他又有適應的難題。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 遺傳基因決定了孩子一定的發(fā)展?jié)撃?,而這些潛能能否在其成年后實現,需要后天環(huán)境的支持,孩子小時候的環(huán)境影響巨大而深遠。
◎ 兒童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是農村還是城市,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因為兒童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遭遇和期望,他們希望有人站出來 為他們呼吁;因為兒童無法改變自己,他們需要成人的愛護和照顧;因為兒童在決策中沒有話語權,為了兒童,我們應該盡到成人的責任?!?/p>
上瀕教育學院院長蘭海:
◎ 教育的本質不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面對變化如此快速的社會,教育者需要慢下來、靜下來,幫助每個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的建立和尋找幸福的能力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
◎ 今天的孩子需要一個更寬容的教育環(huán)境,“所謂寬容,就是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我們還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
◎ 現在父母的許多煩惱和困惑是對社會的信任度比較低的表現,她建議父母在作選擇的時候遵循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尊重科學、尊重教育規(guī)律;第二,眼光要放得長遠一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快樂的性格在寶寶的成長路上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要善于發(fā)現自己寶寶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好的要多點鼓勵,不好的要及時指出,讓寶寶生活得更健康。以下是一些相關的做法:
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東西
孩子會通過觀察大人的做法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方式,因此當你發(fā)覺孩子感到嫉妒的時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時,不要過多強調孩子的立場,更不要指責受到妒嫉的對象,否則不但會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緒,還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動輒歸咎于他人的壞習慣。
假如你的孩子發(fā)現自己的同桌被邀請參加同學的生日派隊,而自己卻沒有被邀請。這時候我們決不能指責那個過生日的孩子“不夠意思”,而應該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別難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過生日的時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認識的所有人都請來嗎?這樣,孩子就會理解并不是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未受邀請,也不會因此而記恨那個過生日的同學。
幫助孩子找到一種可行的解決辦法
感到嫉妒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樣的待遇,假如此時家長能夠誘導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但能夠緩解嫉妒的心理,還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覺得球隊一個隊友比自己上場的時間長,我們可以問他,如果你加強練習的話,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時,孩子會發(fā)現,雖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練的選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選擇――通過聯系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場的機會自然就多了。
或者,當孩子對別人父母對子女所傾注的重視感到嫉妒的時候,我們應該采取行動消除孩子的誤會。5歲的美美因為媽媽錯過了自己在學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滿,“別人的媽媽都來了!”于是,媽媽就讓美美在家里面給自己開了一個專場晚會。這樣一來,美美明白了媽媽其實很關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妒嫉別的同學了。
盡量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對比
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談論其他孩子時一句無心的“婷婷越來越可愛了”,或者只是一個微笑、一個聳肩的動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讀為“比較”。尤其是當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對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
有一次,美美的媽媽跟一位阿姨說,鄰家女孩的卷發(fā)很可愛,可惜自己女兒的頭發(fā)卻是直的。沒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媽媽帶自己去美發(fā)廳要把頭發(fā)燙成卷發(fā)!美美媽媽一下子就意識到是自己的評價引發(fā)了女兒的嫉妒心理,從此之后,她再也沒有評價過女兒的頭發(fā),同時非常注意不拿女兒和別的孩子作無意義的比較。
幫助孩子發(fā)現自己的長處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總喜歡強調自己的弱點,而且那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更容易刺激他們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優(yōu)點,也有為自己而驕傲的資本。假如孩子在畫畫方面有天賦,家長就應該多多鼓勵。每當孩子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或者取得了一點進步,哪怕只是一道算術題,也應該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注意到了,并且為他而驕傲。
專家指出,當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們塑造自我,這才是真正值得別人艷羨的本領。
地震貌似已經遠去去了,其實遠遠沒有,留下的那許多急待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恐怕難以圓滿解決。
今天聽了《鏘鏘三人行》中客座心理專家的話,很受觸動。專家說他在電視上看到,很多撫慰者會對其撫慰對象說“要堅強,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之類的鼓勵說辭,其實這樣的說法非常不正確,不但起不到安撫作用,反而會給受難者施加很大的壓力!那怎么說才是正確的呢?專家說,其實只需要轉變一下話語方式,將“你要堅強,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說成“你已經很堅強,很勇敢了,你是我們的驕傲?!蹦敲矗粨嵛空邚闹懈惺艿降膭t會是完全不同意味。
對這番話,我回味了很久很久。一個受到嚴重心靈創(chuàng)傷的人,最需要的是旁人的感同身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傷痛根本沒有任何話語可以安慰,那些干巴巴的“要堅強要勇敢”就像來自一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完全不起作用。
很自然的想到平日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設身處地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我們通常會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無論是用呵斥或循循善誘的語氣,都掩飾不住“你必須聽我的”意思。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不光和大人不同,不同孩子之間也是不一樣的,可由于缺乏耐心,父母通常采取比較單一和粗暴的方式,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而是最終通過施加壓力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但為什么要接受這一些,孩子往往不會明白,也很難從大人這里得到合理的解釋。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甚至連大人自己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讓孩子這么做合理性究竟有多少。
其實,互換角色教育法目前是育兒教育經常提倡的一種方法,以游戲的方式,旨在通過和孩子的身份互換,讓孩子能夠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場,體諒父母的苦心,從而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那么反過來,難道我們自己就不應該常常在精神上主動換位嗎——多召喚自己童年時候的記憶,多理解孩子的需要,減少一味批評、指責的強硬態(tài)度,我相信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小寶貝,會懷有一顆善良健康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將來的一切,而不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對事情的恐慌。
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因此對于贊美也很慳吝,尤其對自己的孩子,非但不喜歡表揚,甚至在別人夸獎自己孩子的時候,除了說“哪里”外,還會找出另外的不足之處加以貶低,仿佛不如此孩子就會驕傲自滿得飛上天。
我非常不認可這樣的作風,我的做法是:在別人當著我和兒子的面夸獎他時,如果情況屬實,我不會表現出夸張的興奮,如果言過其實,我不會斷然否認,而會附和著說“嗯嗯,還行吧。”要知道,無論多大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對別人的贊美也非??是螅蝗丝隙ê蠓堑粫湴?,反而會努力做好以名副其實。這個情況與文章之前提到的地震專家的理論相互呼應,當一個人被肯定后,他的自豪感會放大,繼而激發(fā)出更大的潛力,但如果在努力沒有得到任何肯定的情況下被要求再好點,再更好一點,恐怕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了。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長,我們對孩子的變化一定要看分明。今天兒子跟他爸爸通電話時居然主動問他:“爸爸地震時候你去哪里?”我非常吃驚,陜西今天又發(fā)生一次5。4級余震,可能我們大人在討論時他留心聽了去,并且懂得用來關心爸爸的安危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如果最終沒有放出應有的光彩,最大的責任應由家長來負。
理解尊重孩子,做孩子平等的朋友。
還是在《好父母好方法》里看到一個故事,大體是這樣的:有位母親發(fā)現一個問題,女兒活潑、聰明,但是最不愛逛商店,每次帶她去商店,她總是死活不愿意進去。這位母親十分不理解:十幾歲的女孩子,正是愛美的年齡,而商店里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孩子應該喜歡才對,為什么孩子卻不愿逛商場呢?后來她終于發(fā)現了其中的原委。一次,母親自己逛商店,鞋帶開了,她蹲下來系鞋帶,就在那一刻,母親突然發(fā)現眼前一片腿的“森林”。就是說,在孩子還小時,孩子看到的都是擁擠的、擺來擺去的兩條腿。而當時孩子還小,無法抗拒母親的“帶領”,只能乖乖地隨媽媽逛商店,所以孩子會有一種壓抑感,有一種單調感。時過境遷,做母親的終于理解孩子不愿逛商店的原因了。
蹲下來,給孩子一個相同的高度,和孩子進行相互尊重的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看待問題,和孩子交朋友,想辦法傾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憂其所憂,愛其所愛,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心靈中的對話,做孩子真正的朋友。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也才能有效、有力地幫助孩子。而當父母蹲下來時會發(fā)現,這種蹲下來的姿態(tài)得到的回報一定是豐厚的,孩子在和父母的溝通中,學會了如何與別人和諧相處,換位思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團結協作等優(yōu)良品質。
言傳身教不強迫,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大道理。
有時候經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沒有愛心,更沒有孝心,連最起碼的禮貌都沒有,更別提責任心了。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啥樣孩子就啥樣”,我們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應該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是否得體?待人接物是否適度?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做父母的自己應首先做到,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一個可以效仿的榜樣。在孩子面前,父母應該首先表達出自己對父母的關愛和孝心,讓孩子耳濡目染中體味、學會那些大道理,而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遵守父母意愿。
我父母在每年的初秋季節(jié)都會來我家小住一段時日。每次來時,我和愛人總是忙前忙后,周末除了陪老人聊天、游玩外,還為老人購買在他們眼中屬于奢侈類型的生活用品。每天晚上,我會用兩個大大的木盆盛滿水為父母泡腳,有時也會幫他們洗腳,剪腳指甲。那種把父母的腳抱在懷里的狀態(tài)反而讓父母都覺得不好意思。記得有一次,父母走了,我自己用木盆洗腳,孩子就過來了說:媽媽,我?guī)湍阆窗?,我開玩笑地說,好的,洗完再幫媽媽剪腳指甲。果然,孩子真拿來了剪甲刀,學著我的樣子,賣力地幫我剪著指甲。稚嫩的小手笨拙地動著,不小心剪到肉,我疼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孩子緊張地摸著我的腳,連聲說:“媽媽,一定很疼吧?”看到孩子那緊張的樣子,我知道,孩子從我身上,不僅學會了孝,也學會了愛,更體會到了作為家庭中的一員自己所該承擔的責任。而我眼中,誰又能說那疼痛的淚水不是快樂的淚水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道理的培養(yǎng)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讓孩子多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感受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和分量,強化對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的責任心的培養(yǎng)。
嘗試酸甜苦辣,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有句老話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身為父母愛孩子是發(fā)自內心的,但是如何給孩子適度的愛呢?我們知道,對孩子的保護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容易導致一個家庭中太多的人來保護一個孩子,有的父母往往打著愛的旗幟給孩子提供了過度的保護,而正是這種過度的保護卻往往使孩子失去體驗的機會: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體驗社會的風風雨雨。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孩子總要長大,總要獨自去面對一些事情,總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孩子的自強、自立、自我奮斗的能力是將來生活和建功立業(yè)的基礎。這種能力只能靠自己在生活實踐中慢慢地鍛煉出來,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孩子得不到生活的磨煉和自我奮斗的機會,長大了就很難面對激烈的競爭。這種愛不僅僅是一種溺愛,更是過度愛的給予。這樣的愛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固執(zhí)、發(fā)脾氣等缺點。還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立,讓孩子只知道接受愛,而不知道怎么愛別人,從而讓孩子變得懶惰、自私、沒有責任心。所以,溺愛不是愛,給予孩子適度的愛,讓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一些磨難,從另一個角度講:適度的磨難是一種財富,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如果父母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磨難給刪除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帆風順,這無疑是刪除了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失去應對失望情緒的能力;同時也造成孩子們成人后所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自律的缺失。我國有句老話,“不以規(guī)矩,難成方圓”。對孩子來說,規(guī)矩就是嚴格要求。培養(yǎng)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要使他知道,愿望的實現是要經過辛勤的勞動、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的,決不能隨心所欲。
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咸是什么也不能代替的,只有在實際體驗中,孩子才能辨別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在體驗中構建自己的認知世界,而這種構建對孩子的成長將是終生受益的。
育兒心得: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
大家好,我是小五班默默的媽媽,希望通過佘山幼兒園的丫丫報,與大家交流、探討育兒心得。
在幼兒性格發(fā)展中,外界環(huán)境和父母教育對幼兒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民主的父母可培養(yǎng)出獨立性強、大膽機靈及社交能力強的兒童;嚴厲的父母若經常以“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方式,會使兒童冷酷、頑固、缺乏自信;父母溺愛的孩子,易驕傲、自私任性、缺乏獨立性,依賴性強;數代同堂的家庭,常因教育方式不一,而使孩子養(yǎng)成兩面三刀、投機取巧,會說謊的性格。因此,家長應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我家寶寶趕上了小班的末班車,比同班孩子更顯稚嫩。他內向靦腆、膽小、不合群。在日常的生活教育中,我們注重點滴小事、善于引導。最近,他總愛問“這是什么地方???這是什么東西?。窟@是啥味道???”。此時,我們因為他的好問而欣喜,并耐心的一一作答,可是每次回答了這問題,又會引來新的問題。如今,“什么”已經成了他的口頭禪。我認為,家長對孩子的“奇談怪論”,不一定有問必答,我們首先應肯定其好問的習慣,其次設法引導其自己慢慢尋找答案。從中感受童言無忌的樂趣。
入園半月,在老師的教育呵護下,原來事事依賴家長的小不點,基本能生活自理,也能與小伙伴一起做游戲、玩耍,逐漸合群了。在此,我攜全家真誠的感謝辛勤的園丁。
相信所有媽媽得子時的心情都一樣:好象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幸福了。又想,朋友們同時做了媽媽,孩子們將來就要一起上學,如果別人的孩子考第一,我的孩子第二,那可不行!于是乎,對兒子呵護備至,施行早期教育。雖然日后盼孩子“考第一”的理想時常被“孩子健康”所取代,但教育孩子卻從未敢有絲毫的懈怠。
眾所周知,0到6歲的教育,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這期間形成的性格框架猶如日后孩子性格的種子,可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什么樣的性格才是“好”的性格?如何培養(yǎng)孩子好的性格呢?雖說眾說紛紜,但始終遵循一個簡單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框架:
是否膽小?
是否渴望與人交往?是否能獨立與人交往?
好靜還是好動?
對最喜愛的事情的專注時間比同齡孩子長還是短?
孩子遇到困難的態(tài)度?
孩子遇到表揚和批評時的表現?
孩子在競爭對手比自己強時的表現?
不同的孩子答案自然不同。如果我們要找一個造就這些差異的原因,那就是父母是如何陪孩子的?
兩類孩子的比較
一類,陪大的孩子(大部分時間有父母(或其他大人)陪著的),一類,獨處的孩子(大部分時間(相對于同齡孩子)獨處)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讓孩子獨處怪可憐的。然而,孩子長大后,獨處多的孩子大都是:不膽小,可以主動與人交往,但對同伴的需求不強烈,好靜,注意力容易集中,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表揚對這類孩子所起的作用較大人陪大的孩子要小得多。這類孩子也好強,但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可以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是“唯我獨尊”,算得上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獨處多的孩子最大的不足是語言能力較其他孩子欠缺,但閱讀能力往往甚佳。
陪大的孩子中也有有上述優(yōu)點的,原因在于“陪”的方式。“遠觀式”和“平等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獨處能力就比較強,且和真正獨處長大的孩子相比,性格要活潑開朗。所謂“遠觀式”指大人和孩子有一定的距離(空間上的距離和行動上的距離),也即給孩子以充分的自理空間,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大人不越俎代庖,僅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出馬。這樣既給了孩子以獨處空間,又讓家長的心不再懸著,算是兩全其美了。美國的一位朋友就是典范,她在嬰兒的臥房里裝了錄象機,在自己的房間可以“監(jiān)視”孩子的一舉一動,確?!蔼毺帯钡暮⒆記]有危險?!捌降仁健崩斫馄饋砗唵?,做起來難。就是要和孩子“平等”,有人說“做孩子的朋友”。本質無異。但“平等”不僅僅是“做孩子的朋友”,也包括做孩子的“競爭對手”。例如和孩子一起比賽,和孩子爭論問題,和孩子分東西吃等等。讓“平等”處處存在。孩子在這種“平等式”的對待中將自己溶入了家庭,溶入了社會,這樣的“種子”也必然是社會所需要的“種子”。
如何訓練孩子獨處?
下面為你提供一些技巧,讓你為孩子的獨處起步鋪平道路:
給他安全感
孩子一旦發(fā)現自己的親人從視野中消失,他就會擔心,并有恐懼的反應,所以你可以通過游戲來讓他理解事物的實在性,告訴他看不見的事物仍然存在,驅走他們的不安全感。
你要經常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戲。一開始可以躲在沙發(fā)或椅子后面,問他:“媽媽在哪里???”過幾秒鐘,笑著鉆出你的頭,說:“媽媽在這里!”慢慢的,你可以逐漸延長躲藏的時間,從幾秒鐘到半分鐘,再到2分鐘,也可以躲到別的房間。
當你躲在某一個孩子看不見的角落時,你不能讓恐懼的沉默捉住孩子的心,要用語言和孩子保持聯系,讓他感到安慰。你要對你的孩子說:“媽媽到哪里去了?快來找媽媽?!被蛘咦跃幾猿恍﹥焊?,比如用《春天在哪里》的曲調編一首《媽媽在哪里》的歌。
親子時光
孩子得到的關注越多,他渴望的東西就越少。和他在一起共度時光----唱歌、讀書、開茶會、搭積木、玩拼貼畫,這些都會增加他的安全感,并讓他愿意獨自消磨更多的時間。在白天,你要和他的身體多接觸----擁抱、親吻、讓他坐在你的腿上或讓他趴在你的肚子上等,但是不可以和他持續(xù)地粘在一塊兒,你要掌握好其中的度,這樣才可以讓你的孩子不過于獨立又學會自己玩。
安排節(jié)目
在你離開孩子之前(即使你到屋子的另一頭去),讓他把興趣投入到另一個游戲上,讓游戲填滿分離的時間。比如說,你要去做飯時,你可以對你的女兒說:“在我做飯的時候你為什么不喂你的熊寶寶呢?”
保持聯系
當你工作時,也要不時地和他說話,或走過去輕輕地摸他的頭,拍拍他,或幫助他把一個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積木投入到方形積木盒中。
保持微笑
有的父母在離開孩子身邊時會不明智地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請千萬記得要對孩子保持微笑,并用輕快的語調說話。
當你要離開孩子去工作時,假如你的孩子糾纏難解,不要對他的耍賴屈服,你要試著保持平靜,不要讓他的反應阻礙你的安排,你要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說:“沒事,媽媽馬上回來?!北M管他一開始不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他也會從你平靜的語調中得到安慰?;丶視r也要用同樣的語調:“媽媽回來了,你在家里做了什么好玩的事?”過一段時間,他會明白你離開后還會回來,就像你許諾的一樣。
容許“跟屁”
假如你的孩子堅持要跟著你在屋子里轉,甚至在你進衛(wèi)生間時也不放過你,請不要阻止他。因為,他那敏感的小心靈已經充滿了矛盾的感情:我是賴著媽媽呢?還是自己一個人堅強地待著?這時,任何拒絕都可能會傷害到他脆弱的情感。
輕松放手
即使最粘的孩子也會有自己悶頭玩的時候。也許當你們兩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你的孩子過不了多久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自己的游戲中,這時請悄悄地離開。如果他的注意力轉向別的東西,并努力地去得到那件東西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你就讓他去好了。
培養(yǎng)自信
沒有什么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安全就像獨立,是一種自我的、積極的情感元素,只能在孩子內心慢慢地形成。平時你要經常地贊揚、鼓勵孩子,讓他感到自己是優(yōu)秀的。
拿定主意
有時,父母會竊竊地喜歡自己孩子的獨立,并且潛意識中鼓勵孩子這樣做。但是當失去被需要的感覺時,他們又會彷徨起來,就像沒有得到晚會的邀請一樣,他們會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樣粘。在孩子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玩的時候,他們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沖動,迫切地想要幫助他。但此時,你們必須拿定主意,忍下這種欲望,因為事事包辦只會阻礙孩子走向獨立的步子。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好性格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性格,孩子好性格對于孩子將來的發(fā)展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好性格呢?專家認為:孩子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其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言傳重要,而身教更重要。因此,父母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非常重要。
中國自古有這么一句諺語:三歲看大。所以說孩子從出生就意味著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了。有許多家長誤認為孩子大一點再進行教育,這是有認識誤區(qū)的。
為什么說三歲看大呢?
嬰兒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和外界接觸的比較少,也是家長陪伴孩子一生最密集時間多的一段時期,小寶貝在家長的呵護,陪伴和保護之中快樂成長。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知識,技能教育等,幾乎都是跟父母學的。這也就是說孩子的很多性格,都是這段時間形成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教育,不僅言傳很重要。而且孩子也不大懂道理,那么身教才是更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力極強,而且特別容易養(yǎng)成習慣。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a習比較多,喜歡說臟話粗話,各種不良嗜好,孩子基本上一模仿一個準。特別是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生活環(huán)境里面,大人喜歡教唆孩子說臟話,粗話,罵人。這種事真是糟透了。所以說一個好的環(huán)境,對孩子性格初期的培養(yǎng)相當的重要。
孩子的性格12歲之前就定型了
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要在12歲之前,過了12歲,性格基本上就不會改變,能改變的只是人的認識。人的認識,一生中都可以改變,但性格不是,12歲之前就定型了。
而12歲之前,又基本劃分0~3歲,3~6歲,6~12歲三個階段,實際上尤以前兩個階段最為重要。
3歲之前:父母應該讓孩子感到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最好是父母能夠親自帶孩子,至少在一歲半之前這樣,否則你會發(fā)現,小時候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的疏離感,如果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他們說的話很聽,你說的話很難聽進去。
3到6歲:這個階段不能讓孩子約束太多,也不能讓孩子無法無天,要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個階段的孩子,孩子通常會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一些古怪的問題,父母應該耐心對待,不應扼殺。
6到12歲:是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彌補期,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還經常愛發(fā)脾氣,性格暴躁,通過教育引導,還是可以改變孩子,但是到了12歲之后,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真想改變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家庭因素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1、教養(yǎng)方式:
(1)爸媽教養(yǎng)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于與別人交往協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爸媽過于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爸媽過于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wěn)定、驕傲;
(4)爸媽過于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爸媽教養(yǎng)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
(6)爸媽支配型教養(yǎng)孩子,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
2、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yè)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猜疑甚至關系破裂(父母離異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3、家庭結構:有研究表明,來自兩代人家庭的兒童在好奇心、堅持性、伙伴威望、與人關系及對勞動態(tài)度上均優(yōu)于來自三代人家庭的兒童。這主要與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等因素有關。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國獨生子女普遍的社會,如果不注重對獨生子女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很容易使他們形成任性、不關心別人、自私等不良性格。
勤奮并非成功秘訣,快樂才是成功之道。保持快樂心境的人們更樂于嘗試新事物和挑戰(zhàn)自我,更容易獲得事業(yè)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且保持健康的體魄??鞓肥谷俗孕牛孕旁揪褪且环N美麗,讓人變得可愛和更快樂,從而不斷走向成功。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快樂性格是可以培養(yǎng)的,特別是在孩提時代。
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步入成功之路,那么,對父母來說,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活潑可愛的快樂性格。培養(yǎng)具有快樂性格的孩子,你不妨注意以下十點:
家庭傳統習俗會讓孩子的快樂更“長久”
無論是每天共進晚餐,還是每年一起慶祝生日或節(jié)日,對一個家庭而言,沒有什么比建立家庭傳統更有價值的了。過春節(jié)時的餃子、鞭炮,或是過生日時的蛋糕、蠟燭,這些傳統習俗都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讓孩子獲得更“長久”的快樂。同樣珍貴的是每個家庭獨特的小傳統,例如每個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個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場兒童電影,等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
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童年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但有許多孩子卻沒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們對一切事情都沒有做主的份兒,比如穿什么衣服、留什么發(fā)式、什么時間可以玩耍等等都由大人決定。他們并不像成人認為的那樣很愉快。當然,父母在大多數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情不妨讓孩子決定。例如讓兩歲的孩子晚餐時選擇他愛吃的黃瓜,而不是強迫他吃胡蘿卜,或者讓6歲的孩子選擇他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讓8歲的孩子自由地去交朋友玩耍等。即使在小小年紀,孩子也會知道選擇能使自己開心。
會歌唱的孩子最快樂
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點兒也不錯。兒童醫(yī)學研究發(fā)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可以減輕他們的疼痛癥狀。對孩子來說,每當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愛的兒童歌曲,他都會很快樂。
在孩子面前盡量少些負面評論
成人們時常對各種人與事進行評論,其中不乏負面的東西。父母也許不會意識到這些評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但事實上,它們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周圍人和環(huán)境的信任,從而失去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覺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們本質上都是好人。
引導孩子與人和睦相處
與人關系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雖然父母不能支配孩子的社交活動,但卻可以通過向孩子表露親熱滿意引導他們與人相處。父母也可安排孩子常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像參加小組旅游,或帶孩子到游樂場去與年齡相同的孩子玩,隨時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來玩。
教育孩子迅速恢復情緒
快樂的人與其他人一樣也有情緒低落時,但他們能很快恢復。父母只要指出任何困難的情況都有一線轉機,別灰心喪氣,便能幫助孩子掌握使自己變得快樂的重要本領。當改變態(tài)度無濟于事時,父母應幫助孩子找到安慰自己的辦法,應教孩子做些使他們恢復心情的活動,如聽音樂、看書、騎車、與朋友交談等。
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
快樂的人過一種平衡的生活,他們的快樂來自各方面。如果孩子的快樂來自一方面,那么做父母的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專家研究發(fā)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zhàn)的任務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雖然父母不知道什么東西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但我們可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試試。對于孩子而言,培養(yǎng)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快樂。但這里的投入并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快樂。
多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和小動物
對孩子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云,還是花開、葉落,都可以從中發(fā)掘到很多快樂。親近大自然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
讓孩子吃得開心并經常參加體育運動
父母要為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選擇健康營養(yǎng)的食物,等等。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有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強壯、體力充沛會帶給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讓孩子快樂。
建立快樂幸福的家
幫助孩子找到持久快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我們做父母的自己生活得快樂。我們能為孩子做得最好的事就是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知足的人。生長在快樂家庭的孩子,長大后比一般的人要更快樂。其中部分原因可能與遺傳有關,但父母所創(chuàng)造的快樂環(huán)境也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總結:讓孩子快樂是很重要的事情,要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責任心,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興趣,與爸爸媽媽一起邊玩邊學習是最好的方式。作為父母應該以給孩子快樂為宗旨。
家園共育《親子教育專家陳禾答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快樂的性格在寶寶的成長路上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要善于發(fā)現自己寶寶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好的要多點鼓勵,不好的要及時指出,讓寶寶生活得更健康。以下是一些相關的做法: 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東西 孩子會...
我班的孩子很可愛,也很聰明,每天來幼兒園都會圍在我的身邊告訴我很多事情,同時也會問很多問題,有時我都會感到絮煩,可是孩子們還是那樣問這問那。 一天,我?guī)Ш⒆觽兊讲賵鋈ド⒉?,一邊走一邊和他們聊天,這時我...
地震貌似已經遠去去了,其實遠遠沒有,留下的那許多急待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恐怕難以圓滿解決。 今天聽了《鏘鏘三人行》中客座心理專家的話,很受觸動。專家說他在電視上看到,很多撫慰者會對其撫慰對象...
理解尊重孩子,做孩子平等的朋友。 還是在《好父母好方法》里看到一個故事,大體是這樣的:有位母親發(fā)現一個問題,女兒活潑、聰明,但是最不愛逛商店,每次帶她去商店,她總是死活不愿意進去。這位母親十分不理解:...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