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案設計是死板的嗎。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膽小,是天生的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膽小、怕黑也是心理障礙嗎?其實,多數(shù)孩子都會怕狗怕貓、怕黑暗怕打雷等等,只要在一定年齡范圍內,程度又不太嚴重,都屬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這種心理現(xiàn)象被稱為恐懼,有別于恐怖癥??謶峙c恐怖癥雖然看上去名稱差不多,但恐怖癥雖然看上去名稱差不多,但恐怖癥是心理障礙中的情緒障礙,后果要嚴重得多。
既然膽小恐懼不是心理障礙,為什么也有一些父母要給孩子做心理咨詢呢?這是因為這些孩子的家長非常重視子女的心理健康,他們要求醫(yī)師來區(qū)別一下,是正常心理發(fā)育過程中的偏離現(xiàn)象,還是心理障礙,以便妥善處理。雖說恐懼是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但若恐懼的內容超越了年齡范圍,恐懼的程度又較為嚴重,孩子的心靈常被恐懼所占領,精神狀態(tài)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發(fā)展下去可能會引起口吃、遺尿、失眠、智力發(fā)育遲滯等等。長大以后很有可能成為神經官能癥患者,還會顯得膽小怕事,懦弱無能,缺乏獨立性。因此,偏離正常心理活動的恐懼現(xiàn)象,非但值得家長引起重視,而且還要尋找發(fā)生恐懼的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
為什么會恐懼呢?是天生的嗎?不!恐懼雖然與膽小的氣質有一定的關系,但恐懼的內容與先天無關,是后天獲得的。一兩歲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和體會,不知道外界事物對自己會造成怎樣影響,對許多事物缺乏經驗和自衛(wèi)能力,所以他們特別信賴自己的父母,特別容易受父母的影響和暗示。若父母對他們教育不當,采用不科學的、不切合實際的、荒謬的方法來恐嚇孩子,孩子就會信以為真,逐漸產生恐懼心理,所以最初的恐懼心理是被父母嚇出來的。以后,隨著孩子的接觸面增大,他們的恐懼內容還可來自故事、電影、電視等。所以說,恐怖片、兇殺片、鬼怪片等,對孩子有害無益。在美國,這類片子均有“R”記號,父母們都知道不讓孩子看有3個R的3R影片。
怎樣減輕孩子膽小、怕黑的心理活動程度呢?1、父母切忌用恐嚇手段教育子女,例如:用嚇唬性手段教育子女,例如用嚇唬性的語言,關暗室或推到戶外進行懲罰等。雖然恐嚇可以起一時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是屈服于可怕事件的來臨,而不是在提高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改變行為習慣的。2:限制孩子看鬼怪片、恐怖片等。因為孩子的思維方式比較簡單,容易不加思考地接受這些恐怖的內容,引起恐懼心理。另外,兒童的思維活動具有夸大性,他們對恐懼內容的害怕比成人要大3-5倍。cnsjbj.cn
如果孩子已產生較嚴重的恐懼心理,應及時找心理醫(yī)生,父母不要為此顯出憂心忡忡的樣子,以免加重孩子的恐懼。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yǎng)的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然而對于人類來說,更加不可能要孩子都變成一個樣!孩子們生下來,都有自己的天生的氣質,有的孩子開朗、有的孩子不善于說話、有的孩子樂觀、有的孩子悲觀,這些天生自帶來的氣質,媽媽們又有多少了解呢?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兒童在學前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自我控制能力差和易發(fā)怒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遺傳了家長的性格,具有產生行為問題的遺傳傾向。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后天養(yǎng)成的?怎么這么愛發(fā)脾氣/不聽話/倔呢?”
答案是:對小寶寶來說,很大程度是基因決定,天生的。
1、科學實驗的證明
科學家研究了一對出生即被領養(yǎng)、40年不曾相見的同卵雙胞胎達芙妮和芭芭拉。雖然從未謀面,但是她們的愛好、擇偶觀、生活小習慣、性格幾乎完全一樣。甚至40年后初次見面,她們選擇的衣著都不謀而合,天哪!
近些年腦科學、基因科學的進展,讓科學家發(fā)覺,之前忽視了基因的強大作用。不論是智力高低,還是內向外向、膽子大還是膽子小,甚至愛不愛吃辣,都和基因有超強大關系。
所以,其實性格這東西,確實是不太公平的。有的大腦天生就設定成樂天派,有的人性格天生就容易看到黑暗面?;驔Q定了我們性格的相當程度的底色。
是不是覺得挺震撼的?性格一大部分竟然是基因決定的!但是我們得接受現(xiàn)實??!這的確是近年來基因科學取得的結論。
要知道,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活潑外向,有數(shù)不清的精力,這種孩子恰恰需要靠高能量的運動來揮灑出來,天天讓他像安靜孩子似的呆著,他會很難受的。還有的內向孩子的媽媽總在問:“如何能讓我的孩子大方一點?
如果你能明白,這么小的孩子內向、慢熱,更多的是天生基因的影響,而不是你教養(yǎng)方式的原因,你也許會釋然下來,學會欣賞天賦的本真的他,而不是急吼吼地去改變他,別跟孩子本身的性格較勁。
2、終結你做父母的焦慮
孩子的性格究竟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說:是孩子天生基因和外界互動的結果。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每個孩子內化的方式都不同。孩子的不同反應,又進一步對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予以反饋。成長二十年左右的數(shù)不清的來回、互動,最終才形成了孩子的人格特質。所以,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獨特的、無法預測的。孩子的人生,是沒有“因為X所以Y”這種簡單明了的公式的。
換句話說,孩子性格的負面特點,并不一定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教養(yǎng)當然很重要,但不是萬能的。
3、愛孩子吧!無論他性格和你想象的多么不一樣
有一些父母,他們說自己喜歡孩子,但其實他們只喜歡某種特定類型的孩子。
喜歡體育運動的爸爸,可能會對孩子內向好靜而感到失望;一個愛美的媽媽,不喜歡打扮的像假小子一樣的女兒;喜歡彈鋼琴懂藝術的媽媽,總想糾正自己沒有音樂細胞的女兒;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父母,總發(fā)愁孩子為什么不像自己一樣愛看書。
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尊重孩子本來的面目,而又為孩子立規(guī)矩講原則,這樣培養(yǎng),就大概會有不錯性格的孩子了。
處于“我執(zhí)、慣性、迷亂”這幾個階段的家長能量比較小,執(zhí)教能力也不夠,心量也不夠大,可以說是處于迷失狀態(tài)。
所謂“我執(zhí)”就是我們說的“常有理”,處在這個階段的家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大事小事都是“我的觀點最有道理,其他的都不行”,都得“按我的要求和標準來”。
他們普遍追求完美、爭強好勝。對孩子要求往往十分嚴苛,見不得孩子的缺點和失誤,對孩子吹毛求疵。當遇到教育問題的時候,他們不但不會輕易求助于人,而且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勸告,因為在他們眼中“我”肯定是對的。
處在“我執(zhí)”這個階段的家長,他們霸道地控制著孩子的一切,自以為是地付出所謂的“愛”,殊不知孩子已經快要窒息了。
要跨越“我執(zhí)”階梯,關鍵在轉變愛的方式。每一個家長都對孩子有著深深的愛,只是有的家長選擇了錯誤的方式表達愛子之情。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體驗讓家長意識到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
大多數(shù)慣性已經成為我們模式中最堅固的一部分,自己很難覺知。被慣性和模式控制著自己的思維、行為甚至是情緒。就好像自己被別人在大腦中植入了一套系統(tǒng),自動化運轉,而自己毫不知情,其實很可悲。
有些家長,從來也沒有想過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樣的人,更沒有認真想過該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干嘛操這個閑心!”或者是:“等到長大自然就會好了。”
仔細想想,他們也希望孩子將來有一個不錯的結果,可是沒有考慮作為父母應該在過程中做點什么。沒有因、沒有過程如何結出果來?。?/p>
歸根結底,問題出在家長身上,一是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終極目標;二是不在乎孩子生命的走向。這樣的家長其實是一種無意識性的責任逃避,就像一些事業(yè)型爸爸,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孩子的事情你問他媽,我只管掙錢,教育是他媽媽的事情。”
如果你細心觀察,處在這一階段的家長,往往缺乏感受力,離孩子的心很遠,孩子也離他的心很遠??赏斒氯藚s沒有痛苦感,因為他根本沒有意識,也沒有想法。
反觀自己的教育段位,如果你是正處于這些狀態(tài)的家長,那就真的需要跳出原來的模式,積極充電、進階了!
兒子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我以為我很了解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很多時候,常常出乎我的預料,感到意外之余,又不禁會心一笑。
昨天去幼兒園接嘟嘟,下著大雪,但不冷。路上,想著嘟嘟看見我,會不會高興地撲過來呢?當我站在他們托班門口時,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小板凳上玩呢。張老師看見了我,馬上說,“嘟嘟,看看誰來了?”沒有想象中的興高采烈,嘟嘟下面的表現(xiàn)讓我當時匪夷所思。
嘟嘟左右看了看,然后抓起旁邊小朋友的手,拉著他走到我前面,說道,“你爸爸來了,去吧,去回家吧!”隨后蹭蹭地跑了回去,坐到座位上。沒等坐穩(wěn),才象剛見到我一樣,張開雙臂跑了過來。我把他抱起來,他在我懷里扭來扭去,很得意的“咦~咦~咦咦!”
回去的路上,嘟嘟望著片片飄落的雪花,問我。
“爸爸,這是什么?。俊?/p>
“嗯,今天下了大雪!”
“大雪?是什么意思呢?”
“大雪就是雪下的非常大?。 ?/p>
“爸爸!我要下去踩雪?。∥野阉切。。。 ?/p>
到家,陪他看繪本,講的小熊和他的爸爸的故事,他聽的很仔細。講到了小熊抓到魚的時候,他也跟著高興。用小手比劃著抓魚,然后捏著遞到我嘴邊,我吧嗒吧嗒嘴。
“好吃嗎?爸爸?”嘟嘟問道。
“嗯,很好吃!嘟嘟,小熊愛吃魚嗎?”
“小熊不愛吃!”
“為什么呢?”
“都被爸爸吃了!”
臨近晚飯時,外面劈里啪啦地響起了放鞭炮的聲音。嘟嘟警惕地問我,
“什么聲音?”
“你聽聽看!”
“放鞭炮的聲音,爸爸,去看看!”
“你想看嗎?”
“想看,我喜歡放鞭炮的聲音!”
記得大年三十的時候,他一直說的是我害怕放鞭炮的聲音呢!
當你和孩子其樂融融時,你一定是和顏悅色,可當孩子不聽話,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時,你的聲調難免越來越高,嗓門越來越大,一陣暴風驟雨后,孩子哭著耍起了脾氣,你也板著臉,既沒有取得孩子的合作,也失去了教育他的最佳機會。
所以,當你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升級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透過事件的表象,準確把握孩子心理,并且用語言循循善誘的家長。但是如何才能成為"會說話"的家長呢?
爭分奪秒的早晨,沖突高發(fā)期
早晨,3歲的洋洋不肯起床,媽媽哄了好久也不行。眼看著就要遲到了,無論是用物質誘惑,還是講道理,洋洋就是不為所動。于是媽媽只好硬從被窩里把洋洋抱出來,結果洋洋大哭起來。此時媽媽真的生氣了,大聲說:"就是因為你,媽媽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樣,動不動就遲到!遲到要扣錢的,你知道不知道?沒有錢,你還想要變形金剛玩具?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
請你深呼吸:
3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走出"第一反抗期"。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的家長常常感覺心力交瘁,難免認為孩子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干,帶著這樣的負面情緒去應對親子關系,必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每天清晨的寶貴時光都被用來和孩子進行拉鋸戰(zhàn),一天的開端是那么緊張、焦慮、不順利!
試試這么做:
1、盡量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簡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繼續(xù)這么做的后果:"因為你不肯起床,讓我感到很生氣,這樣我們兩個人都會遲到。"
2、就事論事,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無限聯(lián)想、給孩子貼標簽,從孩子賴床(事件)聯(lián)系到孩子不懂事(個人品性)。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也不要在結尾處加上"我不喜歡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嘗試將語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這樣說:"我喜歡早晨按時起床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時起床的小寶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愿意上幼兒園遲到。"
4、功夫用在平時。晚上讓孩子早點睡,盡早讓孩子習慣用鬧鐘叫醒自己而不是媽媽,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遲到了,更難過的是自己而不是媽媽。
以上四條也許能在忙碌的早晨幫你降低沖突發(fā)生的概率。
吃晚飯前,媽媽說什么都沒聽見
4歲的苗苗從幼兒園回到家后就一直在看動畫片。到吃飯時間了,媽媽叫她,結果她一動不動,媽媽提高嗓門又說了一遍,苗苗依然沒動靜。此時的媽媽又想用"戴高帽子的方式"讓苗苗自己關掉電視,可苗苗"不接招",說:"我不餓,我要看完這集,你別管我!"于是媽媽"啪"地把電視關掉,說:"我叫你吃飯,你就像沒長耳朵一樣,跟你講道理也不管用,沒見過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聲大哭。
請你深呼吸:
4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控力,但還只是處于低級階段;面對喜歡的事物,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苗苗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中,當然會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那么善于批評孩子的父母會怎么做呢?那就是強制執(zhí)行和事后講道理。
試試這么做:
在提示無效后,建議用強硬執(zhí)行的方式結束沖突??粗⒆拥难劬ζ届o地說(不是用吼叫的方式):"我需要你馬上關掉電視,洗手吃飯。不然,你未來三天都不可以再看電視了。"當然,前提是你真的能說到做到。若是不喜歡這種強硬的姿態(tài),也可以選擇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鐘電視,關掉電視洗手吃飯,吃完飯后再繼續(xù)看。"
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所以當你預感自己要發(fā)火時,不妨轉過身冷靜5分鐘。也許等你再回過頭來時,孩子已經明白自己的錯誤啦!其實,即便是小嬰兒也知道哪些行為是許可的,而哪些又是被禁止的,要相信孩子。
在強制執(zhí)行之后,還要和孩子講講道理,不過需選擇時機。當孩子的情緒還停留在看電視這個節(jié)點上時,跟他大談保護視力、動靜結合、按時吃飯等道理,無疑對牛彈琴。不妨選擇晚上陪伴孩子睡覺的溫馨時光,跟他說說之前的事,兩個人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當然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媽媽批評了他,但他還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在公共場所,孩子不上臺面
6歲的咚咚,爸爸利用假期給他報了一個游泳班。第一次游泳課上,咚咚有點害怕,結果最后一個下水。下了課,爸爸立刻跑過去,當著小朋友的面說:"你看你,人家一節(jié)課下來,姿勢都學得差不多了,你連下水都不敢,膽子怎么那么???"咚咚很不服氣地說:"人家有的都學過了,我是第一次。"爸爸有點生氣了:"那也有第一次來的,人家都會了,怎么只有你笨手笨腳的,還是教練把你拖下水的……"咚咚嘟著嘴走開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這么大點的孩子居然都不聽話了,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
請你深呼吸:
6~7歲的孩子正處于自尊心發(fā)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孩子的錯誤或失敗,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自尊心。當著小朋友、老師的面批評孩子,已是親子溝通中的大忌。
孩子畏縮,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孩子膽怯,不能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孩子內向,受了欺負也不敢吭聲,類似這樣的問題還可以羅列很多,也許家長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發(fā)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不必強求孩子處處都表現(xiàn)得優(yōu)秀,這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挫敗感。
試試這么做:
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指責來讓孩子逐步提高。對于咚咚,爸爸可以說:"你今天第一次來,能帶著板子游已經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點會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為咚咚聽到爸爸這么說,是不是會更舒服呢?所以,每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長處,將原本批評的話語用鼓勵的方式說出來,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總結:跟孩子說話的4個要點
1、謹記對事不對人,一事一議,不要過多聯(lián)想,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2、講道理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如果彼此都快情緒失控時,講道理會演變成"到底應該聽誰"的權威性的爭執(zhí)。
3、語言要明確,便于執(zhí)行,例如孩子沒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時,家長不要籠統(tǒng)地說:"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而要說:"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里面去。"
4、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也不應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反應閾(閾和育同音),提反應閾這個詞兒,家長肯定有點兒陌生,我換成敏感度,你就好理解了。孩子的5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感覺器官再加上社會覺察,需要多少強度的刺激,才能被啟動,并有所反應已經在出生以前就確定了,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個差異性沒有好壞之分,卻決定了一個孩子日后獨特的學習方式。科學育兒的粑粑麻麻一定要仔細觀察,認真體察自己孩子的獨特性,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視覺敏感度高比如孩子睡覺一開燈馬上就醒了,在室外稍微被太陽曬到眼睛,就會皺起眉頭,甚至睜不開眼睛,這就是敏感度高的反應。這樣的孩子學習主要靠視覺,很多孩子對于pq分不清楚,視覺敏感度高的孩子來說就非常輕松。視覺敏感度低這樣的孩子,就是燈光直接照在臉上,也不影響孩子繼續(xù)睡覺。這就是視覺敏感度低的反應,這樣的孩子以后如果培養(yǎng)他的閱讀習慣,就需要選擇那些字體大一些的書,否則他就沒啥興趣閱讀了。聽覺敏感度高大家還記得有一部電影叫《聽風》的嗎,里面的主人公的耳朵特別靈,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信號。這就屬于典型的聽覺敏感度高的。還有那些音樂家都屬于這個類型的。聽覺敏感度低的如果聽覺敏感度低的話,敏感度高的人有些歌詞聽一遍二遍就記住了,那要是敏感度低的,聽很多遍也是記不住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繼續(xù)反復的聽,直到孩子能夠記住為止。觸覺敏感度高低的反應人類視覺學習占83%,觸覺學習占11%,其余的學習方式占6%??梢娪|覺的重要性僅次于視覺了。敏感度高的最明顯的反應就是對貼身的衣服反應非常敏感,稍微有點兒不舒服就會哭泣,有的時候大人還覺得很奇怪,為啥無緣無故的就哭了哪,其實很多原因是你不能覺察的。而敏感度低的家長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多的做撫觸,讓孩子的觸覺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嗅覺敏感度高低那些做品酒師的人,一定是嗅覺敏感度高的人了!孩子要是對一些氣味反應的比較強烈,那他可能就屬于這個類型的了。同樣也有一些孩子在嗅覺上就是反應的比較弱了。味覺敏感度高低這個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敏感度高的孩子對各種味道的分辨能力就會很強,有家長說,孩子不吃蔥,包在餃子里面的一點兒蔥花都能被孩子吐出來。還有的孩子從小就酸甜苦辣咸的一概不排斥。社會覺察度敏感反應有一種孩子心思就會非常細密,很善于察言觀色,而相反就有一種心特別寬的孩子,天都快塌下來了,他也沒啥感覺??茖W育兒的粑粑麻麻也可以自己回顧一下,小時候自己通過那種方式學習效果最好,品品自己是哪方面敏感,哪方面不敏感。然后通過認真的觀察,幫助自家的孩子找到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方式。這樣的教養(yǎng)才是有的放矢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各種反應,不至于總想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強!那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這種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遺傳,來自于天生的氣質特征的差異!所以,你真的沒什么好抱怨的!育兒即育己,從自己的學習改變開始,用愛、自由、規(guī)則、平等的方法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喜歡《膽小,是天生的嗎》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英語教案設計是死板的嗎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家長須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天生的嗎?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準備狀態(tài),所以它經常被人們稱為心靈的門戶。 孩子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家長大多數(shù)認為是孩子年齡尚小...
導讀:如果童年時期的恐懼心理沒有得到適當?shù)亟鉀Q,很可能在成年后產生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 恐懼是人類最常見的情緒反應之一,也是個體保護自己避免受傷害的自然屬性。但是,過分膽小就會使人無法正常地與人交往,...
最近有很多朋友的咨詢沒來得及回復,其中有一部分問題集中是關于孩子膽小、內向,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不敢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有什么想法沒有勇氣說,什么事情都要拉著媽媽幫忙……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給出大...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yǎng)的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然而對于人類來說,更加不可能要孩子都變成一個樣!孩子們生下來,都有自己的天生的氣質,有的孩子開朗、有的孩子不善于說話、有的孩子樂觀、有的...
處于“我執(zhí)、慣性、迷亂”這幾個階段的家長能量比較小,執(zhí)教能力也不夠,心量也不夠大,可以說是處于迷失狀態(tài)。 所謂“我執(zhí)”就是我們說的“常有理”,處在這個階段的家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大事小事都是“我的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