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保護動物的標語。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及時發(fā)現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看見飯桌上紅紅的辣椒,吵著要試一試,看見地上顏色好看的石頭,拿起來嘗一嘗;媽媽買回來一只滿身是刺的菠蘿,孩子被這個從沒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伸手就想去摸一摸……遇到這些情況,作為家長的你,是怎樣應付的呢?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的家長都會作出這樣的回應:“辣椒辣椒,小孩子不能吃!”然后趕忙把辣椒挪開;“地上的石頭這么臟,怎么可以拿來咬,傻瓜!快點把它丟掉!”然后一把搶過石頭扔得遠遠的;“菠蘿會刺傷你的小手,等媽媽削好了再給你吃。”然后飛快地把菠蘿拿進廚房……這樣的反應,你可能以為可以保護孩子,沒有什么壞處。但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什么都想“試一試”,這是孩子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的萌芽,是非??少F的,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鼓勵,反而被壓制,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這樣的行為爸爸媽媽不喜歡,是不好的,于是變成什么都不要試,什么都不敢試。
兒童天生就有探索精神,什么都想試一試,而且不會顧慮會不會失敗。桌上放著一只紅紅的塑料蘋果,孩子一定會拿起來咬一咬,才能發(fā)現這只蘋果是假的,于是學會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地上有積木塊,孩子一定會拿起來咬一咬,扔一扔,然后明白,積木不好吃,但是摔不破……孩子通過這些探索嘗試去認識周圍的世界,也借由這種探索精神,孩子勇于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去創(chuàng)新、去創(chuàng)造。
試想一想,世界上有哪一件事物的發(fā)明,不是人們大膽嘗試,不怕失敗換來的?沒有萊特兄弟冒著生命危險的幾百次試驗,哪來今天的機動飛機?沒有哥倫布置生命于度外的冒險,哪來美洲大陸的發(fā)現?還有避雷針的發(fā)明,無線電的發(fā)明和應用,電燈、電話的發(fā)明,哪一個不是不怕失敗大膽嘗試的結果?
中國人很聰明,可是近百年來,科技的進步卻落后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如歐洲、美國、日本等,我們的創(chuàng)新產品明顯少于這些國家,這個事實讓我們心痛。其實孩子一生下來,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索心,關鍵是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方法,學校教育所鼓勵的東西以及整個社會的風氣,如果孩子的探索、創(chuàng)新是被鼓勵的,而且還想各種辦法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天賦就能得到發(fā)展;如果孩子的探索行為不被鼓勵,而且還被壓制,孩子天賦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就會被扼殺。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制度究竟是鼓勵還是壓制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成長問題,這是關系到整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
那么,我們有些什么建議,可以讓家長和老師有意識地保護兒童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例子:
在美國的小學課堂里,正在上一節(jié)課《蚯蚓》,老師拿來一盆蚯蚓,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研究蚯蚓,請同學們自己上來,每人拿一條蚯蚓?!?/p>
同學們都用一張紙,想把蚯蚓托回去,但是,不聽話的蚯蚓紛紛從孩子的手中逃脫,有的爬到墻角,有的溜到椅子下面。于是課室里來了個“全場大搜捕?!?/p>
這么亂,怎么上課?可是老師并不認為這樣不好,他說:“如果上的是關于蚯蚓的課,同學們連捉蚯蚓都沒有學會,那怎么能說是成功的課呢?”
過了一會,同學們終于把蚯蚓都抓了回來,老師請他們研究一下蚯蚓,然后說出自己研究的結果。
一個小孩站起來說,“它沒有腿,可是會爬。”老師說:“對!”
另一個孩子說:“那不是爬,是蠕動?!?/p>
老師說:“對,你說得更準確?!?/p>
又有同學說,“老師,我發(fā)現蚯蚓是由許多環(huán)組成的。”
老師說:“好,你觀察得很仔細?!?/p>
又有一個說,“老師,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嘗了嘗,發(fā)現它是咸的?!?/p>
老師高興地說:“你很勇敢,親自嘗了嘗,我不如你?!?/p>
又有一個同學大聲說:“老師,我把蚯蚓栓在繩子上,然后吞了下去,之后再把它拉了出來,發(fā)現它還是活的,說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強。”
這時老師非常驚奇而嚴肅地說:“你真了不起!你這么小小的年紀,就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為真為你感到驕傲?!?/p>
孩子的獨創(chuàng)精神,是多么的可貴!老師對他的贊賞,又將對他是多么大的支持!
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機會,可以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是我的一些具體的建議,供家長參考:
第一,我們要對孩子“讓我自己來”、“我要試一試”的行為予以鼓勵和幫助。比如,孩子第一次試著爬到攀爬架的最高處,你很擔心他的安全,你可以說:“你真勇敢,記住一定要抓緊哦!”孩子要試辣椒,就讓他試,如果他被辣得呱呱叫,你可以說:“辣一下不要緊,喝點冰水會好一點。”孩子撿起石頭來咬,我們可以問問他:“好吃嗎?”孩子摸菠蘿,大聲喊:“好痛??!”你可以鼓勵他:“你真能干,發(fā)現了菠蘿會刺手?!?/p>
第二,我們要在孩子失敗了的時候給予支持。比如孩子試著自己煎雞蛋(當然,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必須陪在旁邊),結果,大半只雞蛋掉到鍋的外面去了,這時你可以鼓勵說,“不錯,第一次煎雞蛋就能把小半只雞蛋弄到鍋里了?!焙⒆釉囍约赫埏w機,可是飛機飛不起來,我們可以建議說:“把頭弄尖一點試試?!鼻杏浽诤⒆邮〉臅r候諷刺挖苦孩子,那會使孩子的探索熱情熄滅掉,也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可憐他,那會使他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empirenews.page--]
第三,我們要在孩子表現出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予以贊賞。比如孩子拿報紙來當圍裙:把柚子皮扣在頭上當帽子;鉆進裝電視機紙片箱要你滾動紙片箱來玩……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你要表現出你的欣賞,還要表現出你有極大的興趣了解他是怎么做出來的,你的鼓勵會使孩子繼續(xù)創(chuàng)造,樂于創(chuàng)造。
第四,我們可以想些辦法來和孩子一起創(chuàng)造。下面是一些利用家里的資源來進行的小創(chuàng)造,你可以試試看。
1、報紙做球。把用過的報紙卷成球狀,用彩色紙包一包,變成一個個漂亮的紙球,和孩子一起玩踢球,丟球入籃比賽,扔遠比賽等等。
2、信封做手環(huán)。把用過的信封剪成一個個的環(huán),然后在上面涂上喜歡的顏色,或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裝飾好了之后把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變成一個個漂亮的手環(huán)。
3、紙盒做拉車。用過的鞋盒、牙膏盒等紙盒,在前面打一個洞,然后穿上一條繩子,做成一部拉車。可以在車上放娃娃、貨物等,在盒子下面裝上輪子就更好。
4、巧用毛巾做游戲。用毛巾蒙住眼睛,爸爸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走到家用品前,讓孩子摸一摸,然后說出這件物品的名稱;或者拉他走到另一間屋子,問他現在站在哪里?也可以用毛巾遮住好吃好玩的東西,請他伸手進去摸一摸,“把花生摸出來”,“把球摸出來”等等。
這些游戲雖然簡單,可是很有作用,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長大,他的思維更活躍,腦筋更靈活,創(chuàng)意更多,快樂更多,自信也更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說謊”這個問題。
我完全同意哲學家羅素的說法:“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許多心理學家也認為:孩子說謊有種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于無奈。撒謊有時是家長逼的——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想到的。
一個和我熟悉的媽媽為了教導她的小女兒絕對不能說謊,向小女孩講了許多說謊的壞處,她努力讓孩子相信,一次小小的謊言到最后會讓人犯下一連串錯誤,好比一句諺語所言:“說謊會讓人失去理智?!?/p>
然而這位媽媽自身又是怎樣做的呢?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邀請她去參加音樂會,她委婉地推脫說:“??!真不好意思,我頭疼得厲害,實在沒辦法去?!闭l知,電話還沒講完的時刻,就聽到隔壁房間里傳來一聲尖叫。她趕緊沖過去,只見女兒雙手捂臉,整個人痛苦地跌坐在地。“寶貝,發(fā)生什么事了?”小女兒連看都不看她,只是哭著回答:“媽媽說謊!”
就這樣,小女孩對媽媽的信任輕而易舉地被摧毀了,一道隔離的高墻橫亙在成人和小孩之間。這種隔膜日積月累,越來越厚,直至代溝形成,從此孩子把父母的教訓當作耳旁風,因為他們看到了大人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真相”。
事實上,那些總是不厭其煩教導孩子一定要養(yǎng)成誠實習慣的父母們,都是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在層層的謊言之中。這些謊言都是提前設計好的,可以看作是大人故意編織的“謊言圈套”,其作用就是迷惑和欺騙自己的孩子。比如許多父母總是告訴孩子圣誕老人和妖魔是存在的,天上有神仙和小天使等。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任何促進,反而有很大的阻礙。
一個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牧師,她每個禮拜天都會到教堂里聽爸爸布道。牧師說:“我們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窮人和受苦難者也是上帝的子民,如果我們希望獲得永生,對窮人和苦難之人就必須呵護?!毙∨⒈荒翈煱职值牟嫉栏袆拥脺I流滿面。
然而,當離開教堂在回家的路上,牧師的女兒看見路邊有一個乞討的小女孩,可憐的小女孩身上有許多傷口。牧師的小女兒跑過去,愛憐地擁抱和親吻了這個小女孩。這時,牧師和他的太太簡直嚇壞了,一把抓回了他們穿戴整潔的漂亮女兒,一邊急急忙忙走開,一邊責罵孩子的行為?;氐郊遥翈熖s緊幫小女孩洗了個澡,全身的衣服也重新換了個遍。其結果呢?事情過后,小女孩再聽她爸爸布道時,就像聽其他故事一樣,已不再有任何感動。
孩子并不像我們想的那么簡單,大人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以及那些錯誤不當的行為,孩子其實都看在眼里。大人是虛偽的,這種虛偽讓孩子感到了絕望。這些隱藏的沖突和矛盾,總有一天會引發(fā)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父母在贏得勝利的同時,也失去了孩子對他們原有的信任,并且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一道消失。
在這種和大人的對立沖突中,孩子的心靈首先會受到傷害,然而許多父母仍然把對孩子的壓迫誤認為是愛的表現,因此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如今許多醫(yī)生開始了解,孩子情緒失調的首要原因,源于幼兒時期受到的壓抑。孩子在幼兒期的一些征兆,例如失眠、做噩夢、消化不良和口吃等,通常都是情緒失調的結果,而這些傷害將伴隨孩子進入成年期。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受壓制的精神重獲自由,只有這樣,孩子的心靈才能和身體一樣茁壯成長。
如果希望發(fā)掘并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做父母的能做什么?
創(chuàng)新力來自3C
(1)Curiosity (好奇心):東方教育急于填鴨灌輸知識,不鼓勵孩子問問題。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學到有用的知識。父母應該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并且鼓勵他們多問問題。孩子大一點以后,建議帶著他們自己去找答桉,形成孩子把網路當做老師的習慣。
(2)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遇到問題時試著從多角度來思考。因為任何有深度的或有爭議的問題都沒有一個唯一的簡單答桉,所以學習時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想,就算你認為一個觀點是對的,還是應該換位思考,去理解其他的觀點。最后,除了理解,還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觀點。這是知識份子的本質和責任。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換一個腦袋思考”,參加辯論社并挑選自己不認可的那方辯論,甚至父母可以扮演devil's advocate角色來挑戰(zhàn)孩子的僵化思維。
(3)Creativity(想像力):人們在創(chuàng)新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于用過去的思維來思考未來。比如說:讓馬跑得更快而不是發(fā)明汽車,讓手機增加音樂功能而不是發(fā)明iPhone。這樣的想像力要從小培養(yǎng),不要只是背誦陳舊的知識,要勇于憧憬、揣測、甚至幻想各種事物的可能性。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玩有趣需要動腦的玩具、多猜“腦筋急轉彎”、多閱讀科幻小說(尤其是那些科學家出身的作家,例如:Isaac Asimov。
除了3C之外,我還有幾個別的建議:
(4)實踐:空想只能成為理論家,創(chuàng)業(yè)家還需要強大的動手能力和執(zhí)行力。在學習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靈活地將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當孩子有了創(chuàng)意,鼓勵他去“做出來看看”。另外,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暑期工作,創(chuàng)意比賽、社團參觀并了解父母的公司等。
(5)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做孩子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讓他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當孩子主動放棄玩耍,而選擇做某件事情時,那父母一定要鼓勵他,因為他找到自己的興趣了。當一個人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他不再是完成任務而學習,而是為了尋找快樂而學習。這時,他的想像力、勤奮、勇氣就都可能會被激發(fā),也會做出更好的成果,因而形成正面的循環(huán)。
(6)失敗也應該獎勵:失敗就是最有價值的經驗,人從失敗中學習的遠超過從成功中學習的。而且,真正的創(chuàng)新必然會碰到很多失敗,所以躲避失敗的人很可能無法持續(xù)創(chuàng)新。我在微軟做研究時,老闆說:“如果你的研究都成功了,那你就失敗了?!?東方社會太重于降低風險,太在乎避免失敗,太重視面子。這方面必須從小培養(yǎng):父母可以責怪不努力,但是不應該責怪失敗。父母不能只獎勵成功,也要獎勵有價值的失敗。
(7)給于自由,別再夸“乖”:溫室裡成長的“媽寶”是很難成為創(chuàng)新者的。孩子逐漸長大了,要不斷給他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空間。一個連選擇權利都沒有的孩子,從何來發(fā)展好奇心、批判式思維、想像力呢?中國長輩夸獎一個孩子,經常會用“乖、聽話”來形容(美國可不會哦?。?。想想:這些會潛移默化地傳達什么信息給孩子呢?如果你想孩子有創(chuàng)意,這兩個詞少用吧!
小孩子經常向家長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逛公園時問“大樹的影子,為什么比大樹長呀?”坐火車時問“窗外的大樹,為什么向后跑呀?”水壺里的水開了,問“為什么咕嘟咕嘟地冒泡呀?”打開冰箱問“為什么電冰箱里會結冰呀?”等等。遇到什么事都好問個“為什么”,追根尋源,弄個明白,這是孩子的天性。
在家長沒有瑣事纏身,或心情好有興致的時候,一般還樂意回答孩子提出的種種問題,能耐心地給予解釋和說明。而在家長心煩意亂或有事情纏身,或不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往往很不耐煩,甚至粗暴地訓斥孩子:“去去去!你怎么那么多的‘為什么’?別煩我!”無名火把孩子弄得個莫名其妙。這是很不應該的,也是很有害的。
其實,孩子好提問題,希望弄清楚“是什么”或“為什么”,這表明孩子有好奇心,興趣廣泛、濃厚,愛動腦筋思考問題,求知欲旺盛。
學問,學問,勤學好問。
常言說:學問,學問,勤學好問。只有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好學的人,才會好問。古今中外,凡是在學業(yè)或事業(yè)上成功的人,一般都是既勤學,又好問。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根據自己做學問的經驗,提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主張,把“好問”看成是一種美德。據記載,孔子“入大(太)廟,每事問”,能身體力行,給弟子們做出好榜樣。當別人諷刺他時,他還堅持認為“不知而問”是一種美德。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得意門生顏淵,不僅能做到“學而不厭”,虛心向他的老師孔子學習,并且還能做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寡”,向在學問上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因此,受到孔子的賞識和贊揚。
古今中外的學問家,都特別推崇“好問”的品質。
清朝文學家鄭板橋說:“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p>
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說:“有教養(yǎng)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p>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p>
清朝著名散文家劉開撰寫過一篇專門論述好問的文章,名為《問說》。文中說:“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辈⑶乙仓鲝垼骸百F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p>
要特別珍惜、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問的精神。
好提問題是一種很好的品質。家長能耐心地、準確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知識,還會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進而激勵孩子好學、多思。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好問,珍惜孩子好問的精神,并且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好問精神。
在清朝,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名叫戴震。他一生在許多學術領域內都很有成就,是著名的漢學家、哲學家、數學家、訓詁學家、教育家。戴震并沒有什么天賦的才能,開化得也比較晚。據記載,他九歲才會說話,十歲入私塾讀書,是智力發(fā)展較為遲鈍的孩子。然而,他的記憶力卻很強,文章只讀一遍,就能背誦下來。這是為什么呢?看看下面的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次,私塾老師講《大學章句》這本書。老師說:“這一章叫《經》,是記載孔子的話,由他的學生曾子記錄下來的;以下十章叫《傳》,是曾子本人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的?!?/p>
戴震聽了,有所不解。于是便問道:“老師,你這樣講,有什么根據呢?”
“這是朱熹說的呀!”老師理直氣壯地說。
“老師,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呀?”戴震又問。
“是南宋時期的人哪?!?/p>
“那么請問老師,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朝代的人呀?”
“他們二人都是周朝時期的人呀?!?/p>
“周朝和南宋,這兩個朝代相隔多少年呢?”
老師屈指一算,說:“差不多有兩千多年。”
“既然相隔那么多年,朱熹所說的有什么根據嗎?”
戴震一連串的提問,把老師都給問住了,老師無言以對。但老師并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熱情地稱贊他說:“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教育者要以豁達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好問精神
學生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為什么不但不生氣,反而贊揚學生呢?這不僅是因為戴震好問,求知欲旺,更重要的是因為戴震善于思考,思考得深刻。他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水平是很高的,沒有做深入的思考,是提不出來的。戴震能提出那么多的問題,表明他不滿足于“知其然”,而是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現成的結論,而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他這種“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因此,受到老師的高度贊揚。
家長應當像那位私塾老師那樣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即或是被孩子給問住了,也要熱情鼓勵孩子好問的精神,保護孩子的好問的積極性。因為孩子提出的問題能把老師和家長給“難”住了,反映孩子思考的問題有深度,這是好事。家長可不要由于被孩子給難住了,礙于自己的面子而傷害孩子。
記得我國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當年在唐山一個鐵路學校任教時,他考學生,不固守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老師出題讓學生回答;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叫學生出題,由老師來回答。老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深、淺、難、易程度,給學生打分。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深刻,就給打高分;提出的問題膚淺,就給打低分;如果學生提出的題把老師給難住了,就給打滿分。這種別出心裁的考試方法,極大地鼓勵了學生努力學習、深入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家長也要以這樣的態(tài)度,可不要隨意打擊孩子好問的精神。家長必須明白,扼殺孩子好問的精神,很容易,一次就夠;而要重新喚起孩子好問的精神,那可就難了。家長可要小心翼翼,精心呵護孩子好問的精神
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大好的天氣,心情也跟著清朗。早上五點起床,冥想加活動半小時很快的消耗掉了。早早的把橙子送到了學校,按照昨日的約定交給他一元錢,看著橙子的心滿意足,我心里一陣竊喜。橙子對錢的是有概念的,不知因為處女座的原因還是老夫子的遺傳,總之很上心。過年時近萬元的壓歲錢都是他自己保管著,本來要存銀行,可無奈我們總是和他借,前天晚上說到這件事,橙子還不滿意的說:我有些生氣。呵呵。他倒像是我們的小管家。
對于錢,我們沒有刻意的去告訴他,只是因為家里財力有限,我們總是買最需要的東西。大概五六歲時我陪著他讀了《小狗錢錢》,也就是在那時,我才知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道理,因為在家里最沒有理財觀念的就應該是我吧,頭腦一熱,沖動時總敗些銀子。好在沒有遺傳到橙子的身上。那天晚上我倆聊天的時候談到了物質與精神,橙子說班里有個孩子家里特別的有錢,看的書特別多,所以詞匯量大也是自然的,人家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豐富的。所以語文也就學的很好。
還有一個女孩子,穿著很樸素,物質生活不太豐富,可也是看了很多的書,精神世界是極豐富的。這是橙子第一次和我談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讓我眼前一亮,感覺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恰巧最近總讀到豐子愷先生的有關人生三境界的論斷,于是就和他聊起來。我告訴橙子豐子愷眼中人的境界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物質生活、第二是精神生活、第三則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他說: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這里頭,腳力大的人還要往第三層走。
橙子說:在咱們家,媽媽的精神世界最豐富,爸爸其次,我最少數。我說:為什么呢?你的精神世界也豐富呀,每天看很多書,還有那么多的思考,我想我們比你豐富的也只是經歷的時間。我告訴橙子,盡管我們的物質的世界不很豐富,但也足以滿衣食無憂。同時我們還有條件盡可能去豐富全家人的精神世界,我們已是幸福的。但這個精神世界豐富與否,擁有多少書絕不不是衡量標準,書是為來消化的,不是量化的。如果能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資源,那我們的精神世界一定不會貧乏。
用外在的物質衡量自已和別人是現代人的通病,人似乎越有錢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總看到自己缺的那部分,不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我們需要的就是內觀,知道自己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怎么做。我是一個無知的人,但我傻人傻福,有著愛我和我愛的家人們,幫助我成長的周圍人和環(huán)境。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善待我所擁有的一切。我要和橙子成為幸福的普通人。明天是周五,上課的時間又到了,好期待。加油!!
我們在肚子餓的時候,饑餓感就會出現,這是“物質饑餓”,人類還有另一種饑餓——精神饑餓。寶寶有精神饑餓嗎?有的!寶寶出生后隨著腦的迅速發(fā)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精神活動也開始萌芽,如果寶寶有“精神饑餓”,會累及他們的體格與智力發(fā)育。
1、心理饑餓
寶寶的最高心理需求,莫過于父母之愛了,尤其是母親之愛。當他們一聽到母親的聲音或看見母親的微笑時,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著,甚至用哭聲來“要挾”,要求媽媽為他敞開懷抱。如果需要摟抱的愿望得到了滿足,哭聲就會嘎然而止,臉色隨之“由陰轉晴”甚至“彩霞滿天”。
對此,美國一位嬰兒心理學家解釋道:當寶寶被母親抱在胸前時,母嬰之間就建立起一種最具安撫功能的接觸——胸對胸接觸,寶寶不適的心境立即得到母愛的最佳撫慰而趨于平靜,心理饑餓便得以滿足。研究人員觀察到,出生后30分鐘內即被母親摟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嬰兒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養(yǎng)也更順利些。
不難明白,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懷抱稱得上是小寶寶的一種“心理維生素”,對他們良好情緒與個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平時多抱抱孩子是“喂養(yǎng)”寶寶心理饑餓的最佳精神食糧。2、皮膚饑餓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的猴子實驗顯示,動物與人都存在著皮膚饑餓的問題,小寶寶尤為突出。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摟抱,即使長大了也喜歡扯著大人的衣襟或者靠著大人,這就是皮膚饑餓的表現。
皮膚饑餓有什么危害呢?臨床醫(yī)生發(fā)現,皮膚老是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愛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用頭或肢體去碰撞墻壁。研究顯示,消除皮膚饑餓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親吻、撫摩等肌膚之親。據外刊報道,歐美等國的兒童中近年來流行精神饑餓癥,表現為動作遲緩、反應遲鈍、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齡健康兒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膚之親的結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與孩子接觸,如一邊用手撫摩其頭、背、頸、前臂、手掌等部位,一邊講故事、欣賞音樂、看電視,此乃促進兒童發(fā)育的又一竅門。
3、感覺饑餓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抱著小寶寶走出家門,置身于大自然的廣闊天地時,他們會表現出無比的高興與激動,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作聲,兩只小手不停地揮動。奧妙何在?原來大自然的聲、光、色、形等新鮮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滿足了他的“感官饑餓”。不僅如此,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過視、聽等感覺器官傳入大腦,使腦發(fā)育獲得更多的直接與間接的“能量”。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搖籃前擺一只魚缸、吊一只鳥籠、或懸掛彩色畫片、或抱嬰兒到室外直接觀賞大自然,讓小寶寶的視、聽感官“吃”飽“喝”足,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感覺饑餓,又能健腦益智,可謂一舉兩得的美事。4、語言饑餓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第一串哭聲到喃喃學語,直至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期間只不過一、二年光陰。時間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語言發(fā)育的迅猛以及表達個體戶的強烈。他們簡直是在爭分奪秒地觀察、模仿、學習。其實,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即時語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將受試者禁錮在一間房子里,餐餐供給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與外界接觸,也不許與人通話,結果這些人只堅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地逃出了實驗室。這個試驗證明了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齡的人都離不開,故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主動地與寶寶對話??茖W家強調,在寶寶體格與智力發(fā)育的過程中,母親的話語幾乎與母乳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紀的小主人,他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這就需要他們從孩提時代就學會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在合作中和不合作的伙伴間增進友誼,相互了解,因此,幼兒期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通過體會合作的必要性,萌生合作意識
要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我們首先要給孩子一些思想準備,對集體活動進行一些討論:關于大家在一起應相互幫助,關于每個人應負的責任,關于玩玩具不爭搶等等。隨后便列出項目,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如:在幼兒活動區(qū)提出“三不”即不打人、不罵人、不爭奪玩具;要有禮貌、要謙讓、要商量。通過看圖說話“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戲“李小多分果果”等生動形象的學習形式,使幼兒懂得什么是“友愛”,怎樣做才是“友愛”。并以營造合作氛圍為主題,布置活動室環(huán)境,如在墻上張貼體現小朋友合作行為的各種圖片。在活動中,讓幼兒自由選擇項目,各司其職,相互幫助,這樣做給了他們一個自我選擇機會,而非忽視他們的意愿,獨斷專行。當然,讓孩子自己進行選擇并不能保護他們一定能夠做到最好,其間會有反復,但因為這是他們的決定,老師就有權提醒他們實現自己的諾言。
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游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應想辦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比如,引導、組織幼兒在進行小組或全班作畫,在這當中幼兒必須學習相互協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構圖上、色彩上、內容上達到協調一致,共同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在游戲中,特別是在建構游戲、角色游戲中,幼兒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午睡前后讓小朋友互相幫助脫穿衣服、解扣鈕扣;請小朋友們把心愛的玩具拿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還有大帶小活動。不僅如此,我們還將幼兒喜愛的多種活動進行分類組織,建立幼兒活動區(qū),經過反復研究,明確了在各種活動區(qū)中對幼兒進行合作精神培養(yǎng)的具體目標。
恐懼心理,人人都有。有些恐懼感是先天性自我保護性機制,例如,人對霹靂(響聲很大的雷)聲的感覺、對大聲呵斥者的感覺、對突然的動作、對劇烈的閃電等所產生的恐懼。這種恐懼感,年齡越小的人持續(xù)的時間越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xù)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引起恐懼的條件也會不斷地更換。
恐懼心理的產生是由某些生態(tài)因素和其他誘因決定的,性別、年齡、社會、智力等都會促成恐懼心理的產生和發(fā)展。有的學者認為3歲和11歲是兩個高潮。嬰兒期常見的恐懼,是聽到高聲、見到動物、見到生人、變換環(huán)境、觸摸異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獨、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而幼兒期所害怕的事物不僅比嬰兒期多,而且也比少年期多!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們恐懼,但是想象卻發(fā)展了恐懼,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強盜、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孩子將上小學或已經上小學,恐懼心理會明顯減弱。一般地,女孩容易產生恐懼情緒。
恐懼心理的產生,除先天性恐懼之外,還有體驗性恐懼、遷移性恐懼、傳染性恐懼。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周圍世界的機會增多,在接觸中難免出現問題,例如被開水燙了、被火灼傷、被銳器碰破、被狗咬雞啄、從高處跌傷、被門擠疼、迷路、挨打等等,這些痛苦的經驗使他感到害怕,這便產生了體驗性恐懼。而被開水燙過的幼兒,一看到沸騰的開水,就躲得遠遠的;被門擠疼的幼兒,進門總是跑進來或跳進來。怕開水、怕搖晃的門扇、打過針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這些就是遷移性恐懼。
傳染性恐懼又叫間接性恐懼,是由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媒介傳染給孩子的,這種恐懼并不是孩子直接體驗積累產生的。一種是成人感到恐懼,幼兒從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感覺到恐懼的情緒,而被傳染了,隨之也出現了恐懼心理;另一種是成人威嚇孩子的語言和動作而使幼兒產生恐懼。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要求我們培養(yǎng)富于闖勁、勇于探索的開拓性人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適應未來事業(yè)和生活的。而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幼兒恐懼心理如果超過一定的量,會使大腦中樞保持長時期的緊張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大腦的發(fā)育還會導致其他器官和系統(tǒng)發(fā)病,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齊等,甚至于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質?!澳┐实邸变邇x3歲便離開父母,拘于深宮、獨處曠屋、夜聞更漏、與鼠雀為伴,雖有太監(jiān)在旁,也僅在門外不得親近,而且動輒給皇上“撤撤火”,實在令人可怕。3歲幼童總是處于極端恐懼之中,最后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恐怕這也是不奇怪的,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因素。
恐懼對幼兒的危害極大,家長應予以重視,并及早預防,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或減弱恐懼心理。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懼心理,叫孩子“膽小鬼”,也不要力圖使孩子否認或掩蓋恐懼心理。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自信心。盡可能放手讓孩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體驗,認識不熟悉的事物,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自信心越來越強了,恐懼心理自然化為烏有。
其次,創(chuàng)造條件使幼兒接觸并了解那些本來不危險的事物,以解除其恐懼心理。例如,向幼兒解釋,使之相信周圍的人和事物無害;讓幼兒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體,或者家長親自摸一摸讓幼兒感到害怕的物體,或家長親自到幼兒認為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會兒,讓幼兒看到確實沒危險;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精神準備,克服潛在的不安情緒,上幼兒園之前,可先帶幼兒去看一看幼兒園,見一見老師和小朋友等等,這對解除遷移性恐懼和傳染性恐懼是有效的。
家長決不能以恐嚇代替教育,更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些幼兒心理承受不了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也不應該讓孩子看。
但是,這決不是說,家長要嚴密監(jiān)護孩子的生活,而是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接觸那些本來不可怕的事物,給他講道理,講科學知識,鼓勵他去觸摸、去體驗、去適應,鍛煉他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幼兒對引起恐懼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家長切不可采用強迫或壓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觸,否則,不但不會消除恐懼,反而會增強了恐懼。
家長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懼心理,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家長也要盡量鎮(zhèn)靜,經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長驚慌失色,大聲叫嚷,連抱帶摸,本來還要爬起來再玩的孩子,也會大哭起來。特別要提醒做母親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懲罰不當也會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嚴厲過分的懲罰,使孩子盲目的絕對服從,它的基礎不是愛和信任,而是恐懼。這種懲罰帶來的心理打擊比肉體痛苦還嚴重,它會使孩子始終處于極端恐懼之中,乃至于承受不了,出現呆滯、健忘,神經質等心理病態(tài)。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實際地任意將幼兒學習的時鐘提前,不管幼兒的興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養(yǎng),加大壓力,結果欲速而不達,家長不怪自己,反而遷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規(guī):“不打不成材”!“拳頭底下出英雄”。希望有這樣思想的家長,仔細想一想吧。
相信《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宣傳保護動物的標語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舉國上下關注知識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更多的幼兒成為將來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我們把幼兒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的課題視為一項主要研究“玩”的課...
導讀: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開展的區(qū)角和角色游戲正滿足了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在區(qū)角游戲中如何做好幼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我們老師需要思考的。 在舉國上下關注知識創(chuàng)新...
發(fā)表自我的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一個真理更有好處;在第一種狀況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狀況下,你但是是只鸚鵡?!铀纪滓蛩够鶁~可能此時也在尋找類似的句子,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名言警句》,希望能提供一些幫助。...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yǎng)奠基的艱巨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孩子...
轉變 新學期開始,班里有個孩子叫航航。他調皮好動,不到一星期家長們便紛紛找上門來,有的說航航擰了孩子的胳膊,有的說航航踩了孩子的腳,幾乎全班小朋友的家長都來找過我。針對這種情況,我對航航也采取了各種教...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