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讀后感。
可能你正對如何寫作品讀后感而感到棘手?作品這本書的情節(jié)吸引了很多讀者。我們需要將內(nèi)心的感受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或許你需要"《寒夜》讀后感"這樣的內(nèi)容。
初讀《寒夜》,我覺得文宣實在太軟弱,老好人在我看來并不是一個褒義詞。首先在工作上,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拖著病體在辦公室里那么卑微地做著小職員的工作,對于所有的不公平待遇卻從來不敢說一個不字,最初偉大的理想也任它在心底蒙了塵埃。而在家庭中,面對妻子樹生和母親之間的矛盾,他既不能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也不能盡好兒子的職責(zé)。然而后來,當(dāng)小說漸漸接近尾聲的時候,我開始想,如果我是文宣的話,我又會怎么做呢,或者說,我能怎么做呢?
誠然,文宣性格中的軟弱無法忽視。然而,在那個知識分子不受重視的時代,他無力改變自己地位低下的境況。為了不失去工作,他不得不像一頭任人抽打的病牛一樣小心翼翼地努力工作,盡管換來的只是少的可憐的薪水。而在家庭中,母親和樹生并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兩個人他都不能失去,這并非是貪心。所以他夾在兩個人中間,默默承受著兩個他最愛的人賦予他的痛苦。
他愛他的母親,所有的愛只需母親兩個字便足以解釋;他同樣深愛他的而妻子,而這種愛,并不同于對母親的愛。所以想到自己殘破的軀體以及樹生在這個窮困的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他寧愿放手給她自由,讓她離開自己去過更好的生活。而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日子里,他依然堅持給樹生寄信,跟她說自己身體很好,不用擔(dān)心,哪怕他知道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樹生不能回來陪他度過生命中最后的時光,他也依然執(zhí)著。
樹生是一位比較典型的新女性,她受過好的教育,有知識有思想有追求。對于生活,她依然抱有一絲美好的憧憬。
然而在那個窮困的家庭里,她卻過得并不幸福,兒子的冷漠,丈夫的懦弱,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刁難。所以她問自己這種生活究竟給了我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滿足么?回答是沒有!不論是精神上,物質(zhì)上,我沒有得到一點滿足。繼續(xù)問自己那么我犧牲了我的理想,換到什么代價呢?那么以后呢?以后,還能有什么希望么?沒有答案。
她的婆婆,同時也是文宣的母親,她不愿同別的女人分享自己兒子的愛,文宣越是愛樹生,她便越是恨樹生。對于樹生,她從未真正地把她當(dāng)做一家人來看待。而那個陰暗而沒有溫情的家,對于樹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牢籠。所以樹生在猶豫再三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她在給文宣的信中說:可是我只能憐憫你,我不能再愛你。你從前并不是這種軟弱的人!我還年輕,我的生命力還很旺盛。我不能跟著你們過刻板似的單調(diào)日子,我不能在那種單調(diào)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我的生命。我愛動,我愛鬧,我需要過熱情的生活。我不能在你那古廟是的家中枯死。其實樹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我覺得她這么做并沒有錯。與其在那個家中飽受煎熬,三個人都難過,倒不如干脆離開,樹生本就不是那種肯為家庭放棄自由的女性。
勝利是他們勝利,不是我們勝利。我們沒有發(fā)過國難財,卻倒了勝利霉。日日夜夜盼望著戰(zhàn)爭結(jié)束,可是當(dāng)這一天終于到來時,生活在底層的大眾人民卻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享受到戰(zhàn)爭勝利帶來的任何實惠。樹生回來了,可是一切都已不是從前的模樣。
我想,倘若文宣和樹生不是生活在那個知識分子飽受冷眼的時代,他們故事的結(jié)局就會完全不同了吧。然而,飄渺的生命,看不到遠方的人群,未來,誰又能知道究竟是什么模樣?
夕陽漸漸消失在地平線,疏散的光線使得房間也有些昏暗了,每當(dāng)這個時候,總有無名的失落悲傷讓人想涕淚,卻也是我思想最豐富、頭腦最平靜的時候。
沒有老婦人凄涼地賣炒米,更沒有人賣小孩,有的只是一群花甲之年的老嫗抱著自家愛孫在談今論古。大家不用擔(dān)心冷、餓。
《滅亡》我們看到了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人民悲慘的生活,資產(chǎn)階級的罪惡,革命者崇高的胸懷,偉大的理想。隨著一個普通人看待這個社會環(huán)境,更加感覺到它的觸目驚心。正如書中雖說正因為人們拋棄了愛,彼此相恨,正是因為愛太少了,憎太多了。
文中市儈小民的愚昧,冷漠刷新我的世界觀。
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它像一面旗幟,凝聚著人心,匯聚所有力量。它是千萬革命者無畏犧牲,為人民獻身的精神源泉。我由衷地敬畏革命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還有什么比這更加偉大的嗎?
在條條沒有路燈的街道的陰暗角落,滿是病疾者在哀嚎,饑寒交迫的窮人奄奄一息。而資產(chǎn)階級在歡聲笑語,作樂,吃著精美的食物。這都是從人民手里剝削來的。我不敢相信這種事情出現(xiàn)恍若昨日的歷史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美麗的童話在心中更加破碎了。
究竟要是怎樣的病態(tài),才能把殺頭看做一件樂事。
如此荒繆的傳統(tǒng)竟根深蒂固地埋在人民心頭,這是封建主義的罪惡。深刻意識到,解放思想是一件多么刻不容緩的事情!
以前我只知道革命需要流血和犧牲。那臨死的巨大勇氣,無數(shù)的猜忌和懷疑,需要多么崇高的人格。當(dāng)杜大心親眼目睹同伴的犧牲,我感受到了痛苦到麻木,對世界的憎恨,當(dāng)世界是灰暗的,你若有光明,便是罪惡的。如一塊巨石壓在心頭。而他革命的念頭也越來越堅定,也許我終于懂得,為什么一群人面對死亡會如此風(fēng)輕云淡。身邊人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們感受著那些人的痛苦。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他們?yōu)橹?,他們?yōu)橹艨瘛?/p>
我們何等幸福!沒有戰(zhàn)爭,沒有吃人的慘象,沒有恐怖到骨子里的冷漠。
我也不是不知道愛的,我也承認(rèn)愛字。因為我一生嘗到憎的味道多而愛的味道少,所以只覺得人間可憎,可怕。我雖沒有憎惡。但卻是如書中所說。我做事時,要渡上一層悲哀,我總是喜歡屏蔽一切善意,任悲哀侵蝕。
不知何時開始,我的身上已經(jīng)喪失了年輕人的激情熱血。因為過早的權(quán)衡利弊、現(xiàn)實的無情壓迫、力不從心的身體。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我想逃避。我不想接觸人情世故,不愿露出虛假的笑臉去搪塞別人。我也和汪文宣一樣,他人咳嗽一聲也要暗暗揣摩。
我應(yīng)當(dāng)記得,曾經(jīng)有人為了我的幸福而默默忍受痛苦,去建立幸福,哪怕流血犧牲。
不應(yīng)該這樣多愁善感了,你已經(jīng)在享受著幸福了,不需要你流血犧牲了。
一股令人沉悶、壓抑的文風(fēng)。人性的惡在苦難面前是如此令人心驚。太平盛世,那種喪盡天良的惡,終算埋藏在世界的陰暗面。人性,人性,也許善與惡的轉(zhuǎn)化只要一瞬間。定義一個人惡的理由千萬,而善就那些。做惡事容易,隨手不經(jīng)意間就可能導(dǎo)致惡,也不能否認(rèn),更多時候,做善事是需要刻意的,花費心思的。人性的善惡也許就是因為它們之間的不平衡變得喜怒無常。探究這個好像并沒有多大意義,但我覺得,善依然是社會的主旋律,它不是一個人在斗爭,法律,道德,秩序?qū)褐荒芗拇嬗谝恍O端存在,它無法滅絕,當(dāng)一切社會規(guī)則崩潰,惡會如病毒般在心中滋生。我們無法避免,沒有了社會規(guī)則,人就要遵循弱肉強食的自然規(guī)則,這個時候,善就是弱點,會被淘汰。也許,如果社會規(guī)則都是荒繆無比的,恐怕惡會爆發(fā)得更快,如奴隸社會,當(dāng)我閱讀有關(guān)歷史,我會感到觸目驚心。人們心中的防線會被這股主流力量打破,人們的善在無數(shù)惡的熏陶下會麻木,但同樣不會消失。很慶幸,我們現(xiàn)在所生活的社會主流是善,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看待古社會,就像看到幼時的自己無理取鬧做壞事一樣。
昨天的夜,黑沉沉的,窗外的冷風(fēng)呼嘯著旋來卷去。可能是今天的曖氣燒得不好,盡管在屋里也能感覺到寒意從四周襲來,把我緊緊包圍。我試圖用看書驅(qū)趕孤冷,可偏偏打開的是巴金的《寒夜》。
不魁是大作家,《寒夜》里的人物在巴金筆下刻劃得淋漓盡致:汪文宣,骨瘦如柴,彎背駝腰,唯唯諾諾,時不時地咳嗽,委曲求全,連句響亮話也說不了的人;曾樹生,汪文宣的妻子,美麗動人,修長的身材,白白凈凈的皮膚,一身胭脂香,是一位熱情奔放、充滿活力的女性,是一位愛美又富有魅力的女性。汪文宣的母親,吃苦耐勞,婆婆麻麻,有好心卻沒做好事的人;小宣,汪文宣的兒子,蒼白無力,怯生生的眼睛,沉默寡言,未老先衰的人。在我看來,小宣畢竟是個孩子,孩子是無辜的,暫且不說,其余的三個人都不算是正面人物形象,也不算是反面人物形象。三個最親最愛的人,卻不能和睦相處,偏偏要相互傷得很痛很痛,難道說愛真的要與痛永遠相伴嗎?
巴金寫《寒夜》顯然是在控訴當(dāng)時的舊社會、舊制度,是為生活在水生火熱戰(zhàn)爭年代,窮困潦倒的人叫冤喊屈。我看著《寒夜》淚流滿面,我倒不是被書里的故事情節(jié)所打動,也不是同情汪文宣一家人,只是為汪文宣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到痛心。既然時代已經(jīng)讓人很無奈了,為什么一家人還要無休止地爭爭吵吵?當(dāng)時社會大家庭已經(jīng)讓人不得安寧,為什么四口之家不能同甘共苦、和睦同處,齊心協(xié)力去面對一切呢?汪文宣的母親深愛著自己有病的兒子,她愿意為兒子做一切事情,可她又無時無不刻不在害著兒子,她明明知道曾樹生是兒子最愛的女人,她卻容不下這個讓兒子深愛著的女人,恨不得讓樹生早一天離開家門。曾樹生也一度想留下來陪有病的老公度過一生,只希望婆婆少一點恨自己,只希望老公能給自己做主,然而老公的順從,婆婆的無情還是逼她違心地離開了家。他們中的每個人也許不值得同情,我只是在可憐他們,他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掙扎。
舊社會、舊制度缺衣少食日子難過,叫苦喊冤少不了爭吵。今天衣食無憂難道每家的日子就過得快樂幸福嗎?離婚率越來越高,婆媳關(guān)系還是一對矛盾。來自外來壓力,外界因素的煩惱或許少不了,我們也或許管不別人、更管不了社會,為什么一家人還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認(rèn)、相互尊重?是呀,一個人想得開不等于一家人都想得開,一個人明白不等于每個人都能明白,要不怎么會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既然如此那就活出自我,活出自信為好。
窗外的風(fēng)依然刮著,我起身走進兒子的屋子,呵,兒子的小屋暖和多了。對呀,天氣變幻多端讓人難以掌控,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消熱解暑、遮風(fēng)擋雨,防寒取曖的意識和本領(lǐng),即使在寒夜也不至于受冷。
汪先生是整個的破碎,破碎的愛情、家庭、身體、工作,觀摩妻子和母親的爭吵,讀者都是深深的無力,何況夾在中間的汪先生。
母親和妻子的不和,間接導(dǎo)致了汪文宣的死,但究其深層還是其本身的軟弱性,通篇的汪先生沒有對任何人說過一句硬話,他一直在退讓忍耐。在選擇上汪先生和妻子形成對比,一個是完全為他人活,一個是衡量之后的個人本位。
如何擔(dān)當(dāng)人性的最大可能,首先是一定程度的自由,曾樹生選擇自由,選擇離開,她身上是女性知識分子在特殊背景下依舊殘存的浪漫與個性。而汪文宣則是完全的壓抑,如果在工作上的忍耐是一個中年男人面對養(yǎng)家糊口的不得不,那么在家庭中的屈就又該怎么解釋?母親的形象,令人想到曹七巧,但他并非不愛兒子,他完全被封建觀念束縛。面對兒媳的狠戾,完全像是早年喪夫壓抑下的變態(tài)人格。
母親的強勢,妻子的不滿,工作的壓榨,一直強撐的汪先生終于支撐不住,他的思想和身體一起破碎。
巴金的《寒夜》。這部小說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自然是一號男主角 汪文宣。他是一個怯弱的小職員,在主任甚至同事面前都不敢堅持甚至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一個人,的確符合他妻子口中所謂的 老好人 這一形象。然而他的下場竟然有這般凄慘:連慘死的那一刻都沒有最愛的人在他的身邊。甚至他最愛的人都不知道他已離開這個世界。
當(dāng)他面對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視,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責(zé),永遠不懂得反抗。妻子終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她甚至寧愿他打她罵她也不愿意他不做=作聲,然而他還是沒有半句怨言《寒夜》讀后感《寒夜》讀后感。面對母親對妻子的詆毀,他也是毫無責(zé)備別人的意思。在抗戰(zhàn)這樣特定的環(huán)境中,作為一個小小職員的汪文宣,我想他有這樣的境遇又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他最后慘死的結(jié)果又是與他怯弱的性格緊密相連的。一個連自己真實想法都不敢表達的人有時候想想狠一點也只有死了算了。
樹生是一個時尚的銀行職員,她不被世俗所束縛,沒結(jié)婚就同汪文宣同居生子。她敢于最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卻忘了大小宣的痛苦。她受不了婆婆的看不起,受不了丈夫的無能,受不了生活的貧困,就同年輕的主任飛去了蘭州。但作為一個妻子,她是潔身自好的,她并沒有做對不起自己丈夫的事;作為一個母親她又是盡責(zé)的,她沒忘記自己兒子的學(xué)業(yè),按時往家里寄錢。
在汪文宣死后沒多久,她便回來了。她是懷著思念和希望回來的。她以為宣在信里講的都是真的,他的病一天天好起來了。
當(dāng)她知道丈夫的死訊的時候,她是痛徹心扉的,如刀絞的。這樣看來,她的確是一位鐘情的女子。
《寒夜》是一部平民的文學(xué),是適合我們這些小市民看的文學(xué)。在整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感觸也就會來得更加的深。這樣看來它的確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小說。
回想起來,巴金是我四年前入學(xué)中文系后深入接觸的第一位作家。從激流三部曲到愛情三部曲,再到人生三部曲,讀完了巴金的幾近全部作品后,我才打心眼兒里覺得,嗯,這輩子學(xué)文學(xué)應(yīng)該是錯不了了。我永遠都記得自己徹悟的那一天,因而也永遠對巴金保留著文學(xué)之外的敬畏與尊重。
相比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慷慨激昂的理想主義,我更喜歡人生三部曲中沉穩(wěn)老練的文字和現(xiàn)實主義的張力,而這三部曲分別是《憩園》、《寒夜》、《第四病室》。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給我觸動最深的一部,它的名字叫做《寒夜》,一部讀罷能感到徹骨嚴(yán)寒的力作。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塑造男性懦弱形象最為成功的作家當(dāng)屬巴金,而《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就是一例典型。作品的背景設(shè)置在抗戰(zhàn)時期,汪文宣攜母親和妻子曾樹生自上海逃難至重慶,從1944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作品記錄了汪文宣在這期間所經(jīng)歷的一切,以及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終點的,換句話說,這部作品就像文宣的死亡日記。
樹生和母親之間無休止的爭吵與嫌隙,夾縫生存的文宣只感到窒息,在故事開始不久他便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我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呵!沒有人真正關(guān)心到我!各人只顧自己。誰都不肯讓步!然而面對生活,文宣所選擇的,只是一而再的隱忍與退讓。他不曾想改變什么,也不曾真正改變過什么。他沒有方法把母親和妻拉在一起,也沒有毅力在兩個人中間選取一個。永遠是敷衍和拖。除了這個,他似乎再不能做別的事情。這就是文宣,一個典型的懦弱知識分子形象,只有忍受苦難的折磨,卻永遠無法超度。
《寒夜》,文如其名,一場徹底的寒冷的夜,一些毫無生機與希望的生命。樹生走了,拋下了孩子小宣,她為了自己的幸福,卻幫忙毀了別一個人的。唐柏青的太太難產(chǎn)而死,唐柏青被汽車活活軋死了,鐘老也在一場霍亂中失了性命,還有梅表姐的死、小虎的死身邊人的紛紛離世,對文宣本就脆弱的神經(jīng)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dāng)然,文宣也逃不出命運的劫,他終染上了肺癆。冬天愈發(fā)冷,寒夜也愈發(fā)的長了起來,人們的絕望也變得更加深沉。隨著病情的加重,文宣咳嗽不止,發(fā)展到后來竟至失聲的地步,重病的他只能依靠紙筆與母親交流。作品大部分筆墨都用在文宣的心理描寫,那種赤裸裸的痛苦,和無能為力的蒼白感,就像親身體會了似的。
作品的無望一直持續(xù)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最戲劇化的是,1945年9月3日,當(dāng)全國人民都在歡慶抗戰(zhàn)勝利日的降臨,文宣卻在這一天暈過去三次,而又醒了轉(zhuǎn)來。他覺得已經(jīng)到了一個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的頂點了,他愿意死馬上來帶他走。終于,夜晚八點鐘的光景,當(dāng)街頭鑼鼓喧天的時候,文宣緊緊捏著母親與兒子的手,咽了氣。就像方太太說的那樣,勝利是他們勝利,不是我們勝利。我們沒有發(fā)過國難財,卻倒了勝利楣。
讀到這里,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人生的夜真冷啊。人生的寒夜真無望啊。
巴金先生在一篇后記中說道:我只寫了一些耳聞目睹的小事,我只寫了一個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寫了一個渺小的讀書人的生與死。但是我并沒有撒謊。我親眼看見那些血痰,它們至今還深深印在我的腦際,它們逼著我拿起筆替那些吐盡了血痰死去的人和那些還沒有吐盡血痰的人講話。
大時代背景下的個體命運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戰(zhàn)亂也好,平安也罷,永遠是那么的無望。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
雖然穿著厚厚的衣服,但是仍然感到寒冷。巴金寫《寒夜》是為了控訴舊社會、控訴舊制度,是為了宣判舊社會、舊制度的死刑。小說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樹生是一對大學(xué)教育系畢業(yè)的夫婦。年輕時曾經(jīng)編織過許多美麗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辦一所 鄉(xiāng)村化、家庭化 的學(xué)堂,為國家為人民做點有益的事情。但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們逃難到重慶,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圖書文具公司當(dāng)校對,曾樹生在大川銀行當(dāng)花瓶。汪文宣的老母為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fù)擔(dān),特趕來操持家務(wù),但汪母與曾樹生婆媳關(guān)系很不和,汪文宣一直夾在中間受氣,不久又患上肺病,家庭經(jīng)濟非常拮據(jù)。最后曾樹生跟隨一位年輕的銀行經(jīng)理乘飛機去了蘭州,而汪文宣在抗戰(zhàn)勝利的鞭炮聲中病死,汪母只好帶著孫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這一切都是發(fā)生在八年抗戰(zhàn)時期的事,可我仍然覺的他是如此真切,仿佛是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身邊常常發(fā)生的事情一樣。現(xiàn)在社會的醫(yī)學(xué)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再也不會有人因隱患肺病、霍亂、癆病而死去了。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因貧窮,因善良,因無能而向汪文軒一樣的人,妻離子散,最終走向毀滅的地步。
汪母是一個尤其另人同情的不幸人物。年輕守寡,守著孤兒寡孫度日,僅有的愛全部都給了他們,甚至不能允許別人分享,包括兒子的妻子以及孫子的母親,總是吵吵鬧鬧的。她的愛表現(xiàn)得無微不至,卻也是獨斷專行,因此也是制造這個家庭悲劇的核心人物。我可以理她解作為母親的苦心亦同情其不幸的身世,但是卻無法接受她對于兒子和孫子的愛的偏執(zhí)。就是這份愛,才導(dǎo)致了事情的悲劇。樹生是一個思想比較開放,不甘心于現(xiàn)狀,但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她為了解決溫飽不得不當(dāng)花瓶,她追求婚姻自由卻不得不面對婆婆的絮叨,這是那個時代中國女性的特點,雖然懂得走出,但是在經(jīng)濟上卻沒有獨立,顯得很彷徨、無助、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女性。而我夾在她們之中,讓我倍受煎熬,使我變的軟弱、無計可施、隱忍,最終讓我病魔纏身。這三位主人公就是生活在充滿了苦難的日子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不能夠獲得幸福的日子。個人悲劇的產(chǎn)生和時代的悲劇密不可分,和個人性格的矛盾密不可分。每個人不可能完全逃離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小說反映的人物悲劇帶有那個時代的普遍性。
小說借 文宣 的嘴巴反復(fù)說過 我做過什么錯事呢?我一個安分的老好人!為什么我該接受這懲罰? 文宣 最終以無聲的吶喊 要求公平,他能夠在哪里找到公平呢?他不能夠喊出他的悲憤,他必須沉默的死去。 小說最后這樣描寫宣的離世。 最后他斷氣時,眼睛半睜著,眼珠往上翻,口張開,好象還在向誰要求公平。這樣的描寫更渲染了人物的悲劇色彩。描寫 文宣 的性格時,用了無數(shù)的夢境來襯托他的無助矛盾的心理,還有反復(fù)的自言自語甚至害怕發(fā)出的聲音都形象的把 文宣 這個人物呈現(xiàn)再我的面前。 他懷著一個模糊的渴望,想找一個使他忘記一切的地方,或者干脆毀滅自己。痛苦的擔(dān)子太重了,他的肩頭挑不起。他受不了零碎的宰割和沒有終止的煎熬。他寧愿來一個痛痛快快的了結(jié)。 文宣 最終的絕望來自于對生命苦難的無法承受,從精神到肉體都渴望擺脫。
家庭是永遠的港灣,可惜風(fēng)雨飄搖的世界里,一個小小的港灣同樣不能躲避風(fēng)浪的侵襲。這就是我對于巴金老人的長篇小說《寒夜》的理解。
在寒夜中破滅的希望
這是一本讓人感到壓抑而絕望的一本書,也是我反反復(fù)復(fù)放棄又重新拾起的一本書。書中動蕩的時局,人性的涼薄,感情的冷淡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壓在每個讀者的心頭,壓抑的令人喘不過氣。
當(dāng)看到文中的主人公為了微薄的薪水去忍氣吞聲;為了在這個黑暗的社會艱難的生活下去,而犧牲了自己的夢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讓我不得不思考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呀?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消失殆盡,即使是同事,是親人,也可以毫不猶豫傷害,背叛,只為了茍活與這人世間??墒窍M。t遲不來,苦死了等的人。
再說,文中的女主吧,看曾樹生時,我是又愛又恨。相對于過多的人對她的批判,我更多的是對她的同情和憐憫。有人說她小資產(chǎn)階級的享樂觀導(dǎo)致了她拋棄病重的丈夫遠去蘭州,人們更多的討論的是她性格中自私自利的一面,可是又有誰看到了她的痛苦與掙扎。她年輕,漂亮,能干,要不是這混亂的世道,她本該有更加美好的人生。她不用在銀行里充當(dāng)花瓶的角色,她也不用夾在丈夫和婆婆之間左右為難??吹脚P病在床的丈夫,她一次次的放棄遠去的想法,她一次次絕望的掙扎,可是孩子昂貴的學(xué)費,丈夫治病的醫(yī)藥費,婆婆的刁鉆刻薄,所有的這一切都像一張巨大的網(wǎng),在寒夜中把她吞噬。
在這樣一個社會,活著一個詞對他們來說是多大的奢望,為了活著他們幾乎放棄了一切,可是死亡卻還是在悄悄接近。汪文宣的好友當(dāng)著自己的面被車撞死,鐘老因霍亂去世,妻子和陳經(jīng)理遠走蘭州,這些都是壓垮汪文宣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也掙扎過,也吶喊過,可是死亡仍舊不可避免。多么的可悲,又是多么的可笑,他一直苦苦的等待的解放終于到來了,可是他卻在這樣的一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舉國歡慶的日子里含恨死去。強烈的諷刺意味在這里凸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給我的映像確實深刻,讓我忍不住寫下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許不是足夠的深刻,也并不是很成熟,卻總是忍不住要寫下他們故事的沖動。
他們或在寒夜中踽踽獨行,或被寒夜所吞噬,可是溫暖與希望終究是會來,不是嗎?
相關(guān)推薦
任何時間皆可讀書,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約定時間地點,在閱讀完作者寫的作品后,我相信很多讀者的內(nèi)心是難以平靜的。此時我們可以將感悟用文字表述出來,讀完作品后,我們是否自主寫過讀后感?請你閱讀我們輯為你編輯整理的《左宗棠讀后感》,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讀后感是只看完了一本書之后,將具體的感受和得到了啟發(fā)寫出來的文章,每當(dāng)看完作者寫的作品,總能在書里學(xué)到新的知識。讀后感中“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jié)果和目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西點軍規(guī)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
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在讀了作者寫的作品,心里也會有不一樣的感想,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感悟作品,我們常常需要寫一份讀后感?;蛟S你需要"朱自清背影讀后感"這樣的內(nèi)容,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推薦更多專題:“金色魚鉤讀后感”。其實很多人在閱讀作品之后,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通過讀后感來表達自己的震撼是非常好的手段。那么如何讓自己的讀后感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你可以讀一下編輯整理的最新金色魚鉤讀后感,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供增長才干。而閱讀了作品之后,我們一般對于這個作品都會有自己的感悟,那么,你有沒有推薦的不錯的書籍呢?編輯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好書推薦讀后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