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精品13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醫(y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長寬厚
估計測量估計測量估計測量
測量毫米的認識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shù)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現(xiàn)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教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shù)一數(shù)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看卡片說得數(shù)(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jù)我們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shù)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jié)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shù)不變,被除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師:計算時,應根據(jù)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shù)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shù)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shù)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shù)。(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shù)360,除數(shù)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shù)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教學設計教學;1、通過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掌握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教具準備;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比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教具準備
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
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shù),同學們能夠通過折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shù)嗎?
(1)學生用紙折分數(shù)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shù)。
(3)全班交流匯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并板書四組分數(shù):(3/4,1/4)、 (1/4,1/2)、(3/8,1/8)、(1/8,1/6)。
2、觀察分數(shù),組織分類。
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shù)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shù),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
(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shù)的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
(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
(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shù)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
對于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shù),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
(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shù)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shù)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shù),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fā)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
(3)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
(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
② 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1)質疑:
“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
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并鼓勵)
③根據(jù)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
(1 ) 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
(2 ) 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shù)大,分子小的分數(shù)小;分子是1的分數(shù)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shù)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shù),分數(shù)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shù)少,分數(shù)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數(shù)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shù)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shù)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鞏固、實踐、應用。
1、給分數(shù)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數(shù)涂顏色,并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學生獨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
同學們表現(xiàn)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努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更新的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sh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shù)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shù)反而越小。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興趣,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
教師準備:
練習十九第3題和第8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并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引導學生采用較簡捷的方法計算。
2、引導學生完成算一算。
巡視、輔導。
幫助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及時評價,表揚計算有進步的學生。
【設計意圖】:鞏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算法。
二、學中做
1、組織活動1買東西。
出示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
(1)觀察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匯報看見的東西和價錢。
(2)列式計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來到商店,你會想買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組討論,選出一個記錄員,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5)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2、組織活動2籃球比賽。
出示練習十九第8題的主題圖。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自己獨立提出問題,然后同桌交流,最后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買東西的活動,復習鞏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法。
三、做中學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1)說說意圖。
(2)獨立計算。
(3)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題。
(1)用講故事的形式說說圖意。
(2)解決書上的問題。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能解決嗎?
3、引導學生完成應用題。
引導讀題、理解題意。
列出算式,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要求學生完成數(shù)學日記的填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1、結合彩筆問題,經歷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shù)學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動物學校的同學們很快也開學了,看,這是誰?兔博士來了,它要獎勵假期作業(yè)出色的同學,正為它們購買獎品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例1
呢?你能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式?
怎樣計算12盒彩筆多少枝呢?
2、自主探索。
小組同學合作研討:12盒有多少枝?怎樣算?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在小組里交流。
3、交流算法。
讓學生各抒己見,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說清算理。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個性化算法
實物投影展示不同算法。
剛才大家說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們重點要學習豎式計算的方法,我剛才就看到有些同學用豎式計算的,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豎式計算
在交流的基礎上重點解決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重點解決大頭蛙提出地問題。使學生明確:乘數(shù)12十位上的1乘24個位上的4得4
個十,所以4要寫在積的十位上。
多找?guī)孜粚W生說計算方法,明確算理。
三、嘗試應用
兔博士還買了些東西,請同學們幫忙算算每種商品需要多少錢,你們愿意幫忙嗎?
出示表格。(課件)
四、綜合運用
1、練一練第1題。兔博士買好了獎品,準備召開表彰會了。
學生表彰會在學校禮堂召開,每排22個座位,有23排。500位同學夠嗎?獨立思考解答,再交流。
2、表彰會快開始了,可是還有3位同學沒到,原來它們被難題難住了,同學們快幫幫它們。
3、剛才大家表現(xiàn)都很出色,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guī)硪恍┤祟惖煤门笥选D阏J識它們嗎?出示益鳥圖片。同學們手中有它們吃害蟲的資料,請你幫忙算一算,它們21天能吃多少害蟲?
五、布置作業(yè)
聰明屋:用11去乘兩位數(shù),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通過情境引入新知識得學習,貼近學生生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過交流討論,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明確算理,使學生計算時能掌握住方法。
通過對練習的精心
設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算理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計算能力,注意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
兩盒彩筆多少枝?
十盒彩筆多少枝?
12盒彩筆多少枝?
2412
⑴2410=240(枝)
242=48(枝)
240+48=288(枝)
⑵20xx=240(枝)
412=48(枝)
240+48=288(枝)
⑶有的用豎式計算。
為什么4要寫在十位上呢?
杜鵑每天吃14只松毛蟲;
貓頭鷹每天吃12只田鼠;
燕子每天吃24只害蟲;
啄木鳥每天吃23只害蟲;
喜鵲每天吃11只害蟲;
給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發(fā)展的機會,豐富課程資源。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shù)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 以舊引新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fā)現(xiàn) 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xiàn)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題中所呈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lián)系生活 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shù)學教學發(fā)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tǒng)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3頁教材例1編排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在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shù)一位數(shù)和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筆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2、難點: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
四、說教法
根據(jù)計算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采用練習法和討論法讓學生對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使他們能及時肯定自己的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嘗試教學法,運用知識遷移規(guī)律滲透比較、分析、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方法,開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利用改錯搶答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他們敢于發(fā)言,敢于質疑,把數(shù)學課上得有趣、有效。
4、使學生學會比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
5、通過板演、討論、動腦、動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6、通過筆算,使學生養(yǎng)成計算認真、仔細、格式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定標
1、筆算下面各題
24×3 78×8 57×7 63×5
提問:用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用這個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個位、十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提問: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那么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乘法怎樣筆算呢?下邊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乘法。
(三)出示目標讓學生齊讀一遍
(四)導學達標:
1、出示主題圖和例1
(1)分析:讓學生觀察圖和例題說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要求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板書:24×12
提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因為它求12個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師說明:24乘2我們已會算,24乘12我們還沒有學過,這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提問:誰能把24乘以12轉化成我們這過的知識呢?4人為一小組討論。
(2)匯報:一種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們可求出10本書多少錢,再求出2本書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的錢加起來就是媽媽要付的錢。
板書: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種筆算
教師:剛才我們我們求媽媽買12本書用288元,計算時一共用了3個豎式,大家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豎式給合并起來寫成一個豎式呢?
(3)講解24乘12豎式
剛才筆算時,我們是先算什么?怎樣算?(筆算時,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數(shù)上的1去乘24得24,第二步積的末位4要和十位對齊,因為1個十乘4得4個十,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板書:
24
×12
——
48 ……… .24×2 的積
240 ……… 24×10的積
——
288
說明:在把兩個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為了方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去。
請一位同學復述計算的過程。
(4)在總結過程中提問:
①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一種是口算方法,一種是筆算方法,你認為那種方法好。
②筆算中乘了幾步,為什么?乘得的結果怎樣?(乘了兩步,因為第二個因數(shù)是兩位數(shù),2和24乘完后,1和24還要乘,把兩步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為什么和十位對齊?(因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結果是4個十,所以要和十位對齊,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而且不需要進位的,那么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總結出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得出一個數(shù),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得出一個數(shù),第二步要積的末位要和第一個因數(shù)的十位對齊個位數(shù)上的0省略不寫,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P46筆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2、學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3、通過比較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運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難點:理解算理。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點子圖、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為了獎勵我們三年級愛讀書的學生,王老師準備為大家購買《童話故事》書,這一套書有14本(出示課件2),老師想買2套,請問,一共買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書:14×2=28)為什么用乘法?求2個14是多少?
認真觀察算式中的兩個乘數(shù)這是我們學過的幾數(shù)乘幾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買10套呢?(出示課件3)14×10=140(本)(板書:14×10=140)
這是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
2、那么如果王老師要買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4)
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從題中我們知道:每套書有14本,(課件出示5)這是14本《童話故事》書,這也就是1套書,2套書,3套書……12套書。如果我們把每一本書看做一個圓點的話,就出現(xiàn)了眼前這樣一幅點子圖。(課件出示6)這是1個14,、2個14、3個14……12個14.12套書一共多少本?
12個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這個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或整十數(shù)呢?拿出老師課前發(fā)的點子圖。我們一起來看溫馨提示:
(課件出示7:溫馨提示)
(1)先獨立思考,你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轉化成14乘一位數(shù)或14乘整十數(shù)來計算?
(2)用彩筆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并圈畫出來,再把算法在點子圖右邊寫出來。如果有困難,可以看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
2、現(xiàn)在大家動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師選擇幾位同學,講講他們分的過程。(張貼學生作品)
①把12套書分成3個4套,1個4套有14×4=56本,3個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書分成2個6套,1個6套有14×6=84本,2個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書分成1個2套和1個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書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書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⑥把12套書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過程中都計算出了14×12=168(本),仔細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家的分法雖然不同,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都是把這些點子分成了幾部分,然后再合起來)也就是先分再合。(板書:先分再合)
師:為什么要分呢?
生匯報
師:分了以后數(shù)變小了,就會算了,分的過程中就已經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轉化成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就將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是數(shù)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思想方法轉化的思想。(板書:轉化)
5、通過在點子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我們知道14×12=168,如果沒有點子圖,你能根據(jù)右邊的提示試著列豎式計算嗎?(出示課件9) 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 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算完后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算的?(出示課件10)
請演板的同學給大家講講你是怎樣算的?
師重點強調、點撥:
①結合豎式,這里是14還是140,為什么?(出示課件11)14個10是140.
②140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么?用第二個乘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時,所得的積表示幾個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出示課件12)
(6)我們一起回顧一下14×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是分三步進行計算的,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幾個幾?第一次相乘的積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幾個幾? 第二次相乘的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28和幾加起來?
我們在列豎式計算時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們分別乘14,最后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其實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過書寫形式不一樣。
(7)優(yōu)化方法
我們已經通過豎式計算出結果,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其實剛才的這些分法當中有一種分法,正好和豎式計算的過程完全一樣,你找到了嗎?把12套書分成2套和10 套。
豎式中的28對應的是圖中什么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shù)?140對應的是圖中什么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shù)?
(口算、豎式、點子圖三者對照比較,找相對應的部分。)
對照點子圖我們理解了算理,結合豎式同桌兩人再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4、揭示課題:這道題在計算中每次相乘的積滿十進位了嗎?也就是不需要進位,誰能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說出課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不進位)(板書課題)
5、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課件5)
(1)結合點子圖,明白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的算理 。
(2)能正確書寫豎式,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對照目標談談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么方法?(轉化)今后我們再遇到新問題我們可以怎么辦?(轉化成學過的知識自己來解決)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課本46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書講解匯報計算過程
2、啄木鳥治病。(課本47頁第3題)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結:在數(shù)學學習中我們經常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希望同學們能用這節(jié)課學到知識去解決數(shù)學王國里更多的新問題。
課后反思: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shù)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含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xiàn)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后進位和連續(xù)進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shù)是更多位數(shù)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jié)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12套童話故事書,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學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來:12個14是多少?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14×12=,師巡視輔導,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jù)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4得到4個十,故4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于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shù)學策略,掌握一種數(shù)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fā)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xiàn)了一些重復教學的情況,如:對學生估計過低,學生已經表達清楚地內容,總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分桃子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六單元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廣饒鎮(zhèn)蓮花小學崔玉新李義東
教學目標
探索并掌握計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重點難點讓學生掌握計算兩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豎式除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學習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是在學生已掌握百以內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是本節(jié)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教材試圖通過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東西的過程,從中體會豎式的計算方法。學好這節(jié)課,為后面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奠定基礎。
課堂實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課件展示(課件內容)
(兩只小猴在樹上蕩秋千,不小心把樹上的桃子碰落了許多,桃子紛紛落下,在樹下玩耍的兩只猴子看到從樹上落下來的桃子非常高興,他們數(shù)了數(shù)正好48個,兩只猴子比比劃劃好象在說什么,一會兒,一只小猴子說:這些桃子都是我的。另一只猴子說:這些桃子是我們兩個人的,我們兩個是好朋友,分桃要公平。聰明的同學看了上面的動畫你怎樣幫小猴解決這個問題呢,并且使兩只猴子都滿意)
(評析:課件展示吸引了學生的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自然的引導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提出問題
師:看了上面的動畫,你想說什么呢?
生1.要讓兩只猴子都滿意,那必須平均分桃子。
生2.要讓兩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樣多,兩只猴子才沒有意見。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48個桃子要平均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幾個呢?
根據(jù)學生提的問題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師:該怎樣列式呢?
生:48
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可以擺一擺,也可以算一算。
(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練習本上計算,有的)分完后小組交流分的方法,然后匯報。
師:同學們怎么分的呢?哪個組來說一說分的過程。
生1:我們組用圓片當桃子,10個圓片一堆,每只猴子分到兩堆,又分到4個,就是24個。
生2:我們組是用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20+4=24,
所以482=24。
生3:我們組是列豎式計算的。
師:哪個組還用豎式計算的呢(好幾個組的同學舉手,指兩名學生板演)
生1:生2:
482
師:(指著第一個同學的算式)你是怎么分的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生1:因為402=20,把2寫在十位上,82=4,把4寫在個位上,224=48,所以482=
生2:我們組的分法與他們一樣,只是豎式不一樣。
師:肯定這兩位同學做法是對的,表揚他們大膽嘗試的做法,為了能清楚地看出分的步驟,這道題的豎式可以這樣列:
(評析:把分桃子的過程與豎式除法的書寫格式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加強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索
由情境提出問題
師:兩只小猴拿到分到的24個桃子非常高興,剛想坐下來美餐一頓,這時又跑來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生(齊聲回答)它也想?yún)⒓臃痔易印?/p>
師: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幾個?怎樣列式呢?
生48
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邊分邊思考,把48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應該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根據(jù)分的過程,試著列出除法算式。
(學生開始動手分,有的擺圓片,有的列豎式,有的)
師:分完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然后匯報。
學生匯報:
生1:我們組把10個圓紙片分成一堆,分了4堆,還余8個,3只小猴子每只1堆,還剩一堆零8個,也就是18個,剩下的18個,每只小猴再分到6個,6+10=16,所以48所以48
生2:我用的是豎式。
師:那就上來板演吧!cnsjbj.cn
生2:
(1).質疑
生:我也會用豎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聯(lián)系起來;
(2).釋疑
師:誰來解釋一下呢?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48個圓片,10個一堆,分4堆還余8個,每只猴子分到1堆。在豎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寫在十位上,13=3,把3寫在4的下面,表示已經分掉的數(shù)。4-3=1,把個位上的落下來,再分剩下的1堆零8個,也就是18個,183=6每人又分到6個,把6寫在個位上所以483=16,18-18=0,表示分完了。
師:大家評價一下,這個同學說的怎么樣。
生1:很棒,他說的步驟很清楚,我聽明白了。
生2:我原來只會用豎式,現(xiàn)在能將分法和算式聯(lián)系起來了。
師:的確,這位同學很棒,老師希望每一個同學都像他們一樣勇敢地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總結歸納計算方法
師:自己看著除法豎式想一想,筆算除法時應該怎樣計算,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學生總結)
師生共同歸納出:筆算除法時,應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情境再現(xiàn),鞏固強化
只小猴子拿著分到的桃子高高興興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們,給它們帶來了一組練習題,做對了就拿著桃子回家去,否則就留下桃子,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幫小猴子嗎?(愿意)
出示55頁練一練第一題(小猴回家)
先估計,再計算
6368444486
學生獨立做,指名四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演,重點指導豎式的寫法。(四個成績中游以下的學生)
師:這四名同學都做對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不錯,讓小猴子非常滿意,他們拿著分得的桃子高高興回家了。
評析:前后照應,教師的評價,使同學們非常自豪,對自己充滿信心。
四、實際應用,拓展思維
出示:大青蛙說:我4天大約吃60只害蟲。
小青蛙說:我5天大約吃70只害蟲
師:根據(jù)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大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生2:小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生3:哪只青蛙每天吃的害蟲多?(教師板書)
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解答。
展示反饋,教師小結:同學們不但豎式除法學得不錯,并且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五、暢談收獲,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了哪些內容?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有什么評價?
生1:我會計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了。
生2:我會用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了。
生3:筆算除法時,應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師: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的積極主動,收獲很大,老師對你們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全課以小猴分桃為線索,將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計算置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中,把除法算式的寫法與小圓片演示緊密結合起來。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以小猴分桃為線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情境延伸,自主探索;情境再現(xiàn),鞏固強化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于充滿童味的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中,把除法算式的寫法與小圓片演示緊密結合起來。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引導者,教師遵循學生能做到的,教師絕不代替的思想,本節(jié)課還重視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位評委、老師們
上午好!我說的課題是《面積和面積單位》。下面我將從教材、前測、教學目標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布置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局部。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同學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學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只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協(xié)助同學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依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外表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括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和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同學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同學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標明:
關于面積,87%的同學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同學表示從未聽說;15%的同學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同學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同學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同學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同學表示從未聽說;10%的同學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同學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同學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jù)已有的經驗自由發(fā)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shù)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fā)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shù),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shù),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shù),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shù)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shù),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shù),然后和菠蘿總數(shù)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shù)。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3、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理解八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
教學準備:
課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開心了,可是他們玩得滿頭大汗,向猴媽媽要水果吃??墒呛飲寢屩挥幸粋€桃子,想一想:把這個桃分給四只猴子,怎樣分才公平呢?
猴媽媽把這個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1/4。(電腦出示一個1/4)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因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得到一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那這一份呢?這一份,還有這一份呢?(對,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4。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認識分數(shù)。
二、教學例題
1、教師:桃子吃完了,可小猴們還覺得不解渴,這時猴媽媽又端來一盤桃。
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讀題,說說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幫猴媽媽分一分嗎?(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問:這盤桃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在哪里?是幾個?
指出:通常把4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畫O)問:要怎樣分?(平均分)
師:我們用虛線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這盤桃的( )
提問: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總分數(shù))分子1呢?
2、8個桃。
如果這盤有8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8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
生獨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說說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這盤桃的( )。(齊讀)
問: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個桃。
如果這盤有12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12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
4、更多的桃。
猴媽媽拿來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齊讀)
5、比較。
討論: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個整體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
問:剛才怎么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而現(xiàn)在怎么變成了這盤桃的二分之一?
7、小結:今天學習的分數(shù)和以前學的分數(shù)有什么不一樣?
出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三、鞏固應用
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表現(xiàn)都非常好,小猴給大家?guī)砹艘粋€闖觀游戲,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1、想想做做1。
生獨立填,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對后兩個,師:你能看著這兩個圖,提一個問題嗎?
小結: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說一說:剛才我們分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舉例:你是一個小組的幾分之一,是全班的幾分之一,為什么分數(shù)不一樣?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寫12個的四分之一、12個的三分之一、15個的5分之一、15個的三分之一
比較:想個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出示16個,問:其中的一份還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嗎?
3、想想做做3。
你覺得先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畫虛線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 )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 )個。
4、游戲: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5、線段圖。
出示: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體會數(shù)學能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價值。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們要到一座美麗的森林去旅游,請同學們做好準備,讓我們一起出發(fā)。
二、玩中學。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間進行游戲,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購物問題的任務,另一人扮服務員,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
(2)明確游戲規(guī)則。
(3)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同桌之間開始游戲。
學生可以先解決“我要買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買哪些商品?”這兩個問題加以解決。教師在游戲中起到裁判員的作用。
2、紀念品商店。
同桌互換角色繼續(xù)進行游戲。游戲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對方的發(fā)言,獨立思考,敢于質疑。
三、學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shù),并與同伴說一說。
2、學生走進生活尋找小數(shù),可以用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生活中的小數(shù)”的獨特的發(fā)現(xiàn)。
四、做中得。
1、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的開支情況,并記錄下來。
2、記錄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可以用數(shù)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感受及節(jié)省開支的建議。
3、數(shù)學活動,從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幣里拿出7、6元,有幾種拿法?
五、總結。
喜歡《最新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精品13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以下內容“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為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對于新入職的老師而言,教案課件還是很重要的,當然教案課件里的內容一定要很完善。?設計精良的教案和課件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閱讀本文以后,相信您會有所收獲!...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每個人都要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師需要把握教學重點來制定精細的教案,什么樣的教案課件才是好課件呢?如果您對此類話題感興趣我們建議您閱讀一下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也是離不開老師提前備好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要寫的教案課件不會陌生。尤其是新入職老師,教案課件寫好了才會課堂更加生動。我們?yōu)槟砹艘黄夏蟮摹抖昙壣蟽詳?shù)學課件》,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
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設計教案需要注重創(chuàng)新和變革,你認為好的教案課件應該是怎么樣的?為您提供編輯準備的以下可能有用的“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欄目小編細致研讀多篇文章后,精心挑選“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文章作為佳品,盼望您一閱必有所獲。作為教育工作者,教案和課件的書寫任務非可少。每位老師都應全心致力撰寫教案課件,以備未來教育實踐之需,且教案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