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寶寶游戲。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觀念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長須知 這些小動作說明寶寶聰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寶寶經(jīng)常有些動作,在成年人看起來是無法理解的,比如自言自語,撕紙,東西亂丟一地。家長千萬不要著急的阻止寶寶這么做,因為這些表現(xiàn)說明你的寶寶非常聰明。
一、撕紙cnsjbj.cn
這個行為其實就是寶寶通過這些動作了解世界的規(guī)律,了解各種物體的特點,這是他們獨特的學習方式,同時滿足他們的探索欲。可以利用這種行為增加親自互動,有利于培養(yǎng)感情。但是尖銳鋒利的紙張一定要遠離寶寶。
二、重復動作
寶寶重復的關門,重復開關水龍頭,重復扔東西聽聲音,這些行為都是說明寶寶對此感興趣,這么做更容易讓寶寶記住這些物體的特性。這種行為對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一定要順其自然。
三、自言自語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自言自語就感到害怕,以為寶寶出了上面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完全沒問題。因為語言分為發(fā)聲語言和不發(fā)聲語言。當寶寶1歲以后就開始從內心說話,自言自語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和組織語言的過程。好比家長平時也會自言自語,分析問題的時候進行自我推敲和自我推翻,然后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所以自言自語對于寶寶是非常有利的。
三、吃手指
這是寶寶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過程,通過吃手指促進大腦發(fā)育,自我安定。要注意的是,一歲的寶寶吃手指不要阻止,只要保證寶寶的手指干凈即可。二三歲自然會消失。
小精靈溫馨提示:
三歲以上的寶寶再吃手指,就要用溫和的方法逐步改掉這個習慣,切勿施壓。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你愛孩子沒有錯,但愛的太過就是你的錯了!
走出家庭,離開父母,誰管你是不是有人愛,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價值,才決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會孩子獨立,幫助孩子獲得能力,才算真正的愛孩子!
別總擔心孩子座位那點事了,坐得再遠,難不成還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慮很多因素的,視力、高矮、同學間的搭配,等等。讓孩子課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師的關注,比坐在哪有意義多了。
孩子的日記本,如果他不想給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誰都有秘密,請保護孩子的隱私。一旦他發(fā)現(xiàn)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點點,那他對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點點。
教育孩子這件事,別人的意見聽聽就好,不要隨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合別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時還是要多注意觀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錯了,不認錯就不要輕易原諒;孩子沒有錯,就請無條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邊支持他!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要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請先讓你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來就是苦的,國家總統(tǒng)也一樣。
不要對著孩子一個勁兒的抱怨,孩子是屬“向日葵”的,沒有了陽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護,他會枯萎。
一對總是吵架的父母,必定會養(yǎng)出一個靈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的爭吵,以為事后一個道歉,便可以“風雨過后見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靈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豈是幾句道歉就可以解決的。父母爭吵,若不能爭得優(yōu)雅,吵得體面,還請躲起來去吵吧!
別把孩子懂事當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壓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討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實活得很可憐,他們擁有了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穩(wěn)重和踏實,卻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和童趣。給孩子一點任性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活出自己吧。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時間關注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多用點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沒了。
老師不是萬能的,別把教育孩子這件事全推給老師。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的知識,而課本以外的,是家長的育。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但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業(yè)。
別總揪著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遠只有一個,可孩子的人生有千萬種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盡量爭取最好,但不能苛責孩子拿不到第一。
“小花貓,上學校,老師講課它睡覺……”這樣的兒歌,許多成年人還記憶猶新。孩子對小動物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伴侶動物給孩子們帶來的溫暖和安慰,以及對心理和健康的積極影響,正越來越被廣大父母了解和認同。
在所有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jīng)歷一個時期,渴望人們接受和認可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寵物會毫無保留地給予兒童所需的關注,使他們獲得自信。研究表明,有寵物的兒童具有較高的自尊。
擁有小動物的兒童更容易結識新朋友,因此帶來更多的交流機會。成年人可以幫助兒童照顧小動物,共同分享其中的樂趣。英國劍橋的研究結果顯示,飼養(yǎng)伴侶動物越多,孩子社交承受能力越強。
相對于兒童來說,小動物更為弱小和需要照顧,經(jīng)常照顧小動物的孩子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了關注和幫助弱勢群體,表現(xiàn)出同情心與愛心。教育孩子對伴侶動物負責,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兒童同小動物嬉戲,臉上總是流露出發(fā)自內心的興奮神情,向它傾訴心聲,并獲得安慰,擺脫孤獨,可以使兒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獲得安全感。
實驗證明,兒童在接受體檢時有一條狗在場就會感到輕松一些。在蒙受嚴重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克羅地亞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遺留給養(yǎng)狗或貓的女孩的精神傷害最輕微。在日本和澳大利亞也得出過類似的調查結論。
在我國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經(jīng)過嚴格挑選的、健康溫順的狗醫(yī)生來到自閉癥患兒和智障孩子身邊,使一張張原本木訥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些孩子對動物的需求特別敏感,喜歡撫摸并與它交流。面對最耐心、最保密的小聽眾,他們打開心扉,逐步增強了與人交往的信心。
心理學家們將這種伴侶動物與兒童之間的親密關系,歸功于伴侶動物的“非歧視性”。伴侶動物不會在意孩子在學校里成績如何,也不會在意他是否做了傻事或是否調皮。不論孩子受到什么樣的挫折,伴侶動物都會給他們無條件的關注。
天然脫敏、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含量……
擁有伴侶動物的兒童愿意和小動物一起活動,無形中鍛煉了身體,心臟和肺的機能會更強健,甚至可以降低血壓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提高免疫系統(tǒng)功能,從而輕松應付小病小災。
讓孩子很小就暴露在微生物與細菌之中,從而較早激活生命的潛在抗過敏機制,有可能減少日后發(fā)展成過敏者的機會。丹麥對24000個家庭研究時發(fā)現(xiàn),那些與兄弟姐妹或寵物一起成長、在農場上長大、托幼兒園的嬰幼兒在長大成人后,少有嚴重過敏癥發(fā)生。
美國的一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長期和貓、狗泡在一起的兒童反而比剛開始養(yǎng)寵物的兒童更不易患上過敏癥。在對貓過敏的兒童中,80%從來沒有在家里養(yǎng)過貓。英國華威大學的一份報告也認為,小時候多和貓接觸,不但不會引發(fā)哮喘,反而能防止染上這種病。他們通過觀察2500名兒童從出生到七八歲時的情況,發(fā)現(xiàn)越是從小和寵物混在一堆兒的兒童,感染哮喘和花粉過敏的幾率就越低。
養(yǎng)伴侶動物提示
如果你決定讓孩子和伴侶動物一起成長,要教會孩子正確地和伴侶動物相處、交流,一定要教育孩子對伴侶動物負責。
在小動物面前,舉止要從容、穩(wěn)定
刺耳的尖叫、興奮的猛跑、突然的推拉,都可能造成小動物因受驚而自衛(wèi),或跟著興奮地手舞足蹈。
小動物吃飯、睡覺、抱著玩具的時候,不要打攪它們。
有些小動物因護食、護覺、護玩具,可能有自衛(wèi)行為。當小動物和主人建立了信任,對家里環(huán)境感到安心后,大多不會對人們拿走食物的行為感到威脅。叫醒熟睡的小動物時,應保持一定距離,給它一點時間恢復清醒。
了解動物的身體語
不要讓孩子接近已經(jīng)掀起嘴唇、露出牙齒、背毛豎起、大叫或后退著的狗,也不要接近后背弓起、背毛豎立、耳朵抿著、大聲怪叫的貓。這樣的動作表示它們已經(jīng)感到了威脅,可能會采取攻擊行為。小動物太興奮的時候,也應保護好孩子,以免被推倒摔傷。
不要貿然接近陌生的小動物。在外面見到陌生的小動物,不要讓孩子莽撞地過去摸,如想與其接觸,應先咨詢小動物的主人。陌生的小動物接近時,要沉著地站著,讓它們嗅一嗅,不要驚慌地逃跑,也不要盯著它們的眼睛看,那會被認為是一種挑戰(zhàn)信息。
選擇合適的伴侶動物
在把一個小動物帶回家之前,您和全家應該對照顧小動物的責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在和伴侶動物共同生活的十幾年里,發(fā)生種種變故時,都需要您為它著想。您善始善a的態(tài)度和堅持不懈的實際行動,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家庭情況的伴侶動物,至關重要。有幼童的家庭應選擇溫順安靜的伴侶動物,那些比較兇猛,或是過于活躍的品種,不太合適兒童。貓咪天性獨立,不需要主人太多的關注和陪伴,是忙碌家庭理想的選擇,但孤傲的性格也使它們有時不太喜歡被動地被人控制和擺弄。狗狗憨厚戀人,更樂于和主人交流感情,但需要您付出更多時間和關注。
適合與兒童一起生活的品種有:犬類包括貴婦犬、查理王小獵犬、可卡犬、西施犬、八哥犬、蝴蝶犬、金毛巡回犬、拉不拉多巡回犬、喜樂蒂牧羊犬、英國斗牛犬、英國古代牧羊犬、巴吉度獵犬、蘇格蘭牧羊犬等。貓類可以選擇波斯貓、喜瑪拉雅貓、埃塞俄比亞貓、美國短毛貓等。
一、給孩子選擇,而不要給孩子答案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媽媽可以擺出兩雙都合腳、穿上去都舒適的鞋,對孩子說:“寶寶今天想穿哪一雙鞋呢?”可別小看這一舉動,這樣一來,小孩子就不是簡單、機械地伸腳穿鞋,而是要動腦筋想一想了。“人一動腦子,上帝就怕了”,這雖是一句俏皮話,但是說明了人只要動腦子,就可以變得很強大。
要注意的是,給孩子的選擇范圍不要太大,如果上例中的媽媽,拉著小孩的手問:“寶寶,今天想穿什么鞋呢?”孩子一定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另外,選擇的物件也一定要是同類,例如上例中的媽媽擺出的是兩雙都舒適的鞋,若是擺一雙孩子的小鞋和一雙媽媽的大鞋來讓孩子選擇,這樣做就不太恰當。
二、讓孩子承受自主的結果
乍聽之下,這句話有些可怕,孩子那么小,就要承受結果,是不是殘忍了一些?當然,所謂的結果一定是孩子能夠承受的,而且,在孩子做出決定之前,父母可以給予其暗示,或是一旦產(chǎn)生不良結果時,采取一定的應對策略。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擾孩子的決定,而是應提醒他,一定要再想一想,只要思考妥當了,就果斷地付諸行動。
三、正確對待孩子“抬杠”
有時,父母要孩子“這樣做”,可他偏要“那樣做”。這時候,父母的反應就非常重要。有的人也許怒不可遏,大發(fā)雷霆,心里想:“我養(yǎng)你這么大,敢不聽話了?,F(xiàn)在還小,以后長大了,翅膀硬了,那還得了!”這樣的反應實在是糟糕透頂,對孩子發(fā)怒是父母缺少智慧的表現(xiàn)。父母發(fā)怒,孩子心里一定是害怕的,最后不得不服從決定。這樣多發(fā)幾次脾氣后,孩子再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張了,只有唯父母馬首是瞻,父母說往東就往東,再也不敢往其他方向了。
可是有智慧的父母不會這樣去培養(yǎng)一個沒有主見、不能獨立的孩子。他們面對孩子的“抬杠”,會積極地與孩子溝通:“孩子,你如果不接受媽媽的決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再想一想?!比绻覀冞@樣講,孩子一定會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從而決定是不是要聽取意見。
從另一個方面看,孩子敢與父母“抬杠”,說明他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贊成的前提下,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會拼著一股干勁去做好,因為他要讓我們明白,他的決定才是正確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會承擔后果,不會推卸責任。這時候,切記不要說風涼話,要鼓勵孩子的敢作敢為,同時,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樣可以使孩子下一次作出正確的決定,找到更好的行動方法。
四、常問孩子想要什么
不少父母都自以為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可是真問孩子后,回答或許會讓父母驚愕:孩子怎么會想要這樣的東西?
幾乎所有的父母總愛問:“孩子,你長大了要做什么?”孩子的回答也總是能讓人滿心歡喜,因為父母問了多次之后,孩子也大概知道了父母所期望的答案。
“長大了要做什么?”,這樣的問題是讓孩子有一個遠大的夢想,但是,如果經(jīng)常問孩子:“你明天想要什么?”這就高明多了。因為明天即將到來,伸手可及,愿望也可以很快實現(xiàn),同時,孩子也會有思考的緊迫感,因為不立即決定,明天很快就會成為今天,然后成為昨天。
接下來,父母應鼓勵孩子在“明天”到來前完成自己許下的愿望。他的愿望得到重視,并很快可以實現(xiàn),這將大大鼓勵孩子確立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的信念。
五、讓孩子參與家務
孩子多數(shù)時候好像是父母的觀眾,家中的事務,他并不清楚,家中的麻煩,他更是不得而知。
培養(yǎng)獨立能力,首先是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決斷的能力,然后促使其努力去執(zhí)行。執(zhí)行中一定會遇到挫折,此時父母要多鼓勵,巧妙地告知改進的方法,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與日俱增。
這樣,孩子長大成人后才能展翅高飛,大有作為。
聰明的謊言,別打擊
案例:陽陽升中班的時候搬家了,轉到了新的幼兒園。開學才兩個星期,陽陽已經(jīng)拿回家五六個小紅花了,大家都夸陽陽表現(xiàn)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陽陽,在幼兒園門口當著老師的面問陽陽今天有沒有得小紅花,陽陽紅著臉支支吾吾不吭聲。之后,通過詢問老師才知道,新幼兒園不給表現(xiàn)好的孩子發(fā)小紅花,陽陽拿回家的是他自己在手工課上剪出的小紅花。
怎么做:陽陽爸爸認為這是不誠實的行為,應當嚴厲批評,但陽陽媽媽認為不能粗暴對待孩子。媽媽做了一個小本子,告訴陽陽,如果覺得自己表現(xiàn)好,就把自己的表現(xiàn)告訴媽媽,媽媽會給他在本子上畫一朵小紅花,但不能再說謊。
點評:陽陽的行為,屬于“欲望滿足型”說謊,這是兒童為滿足想像中的愿望而無意中采取的偏差行為。陽陽想用虛擬出的“小紅花”來證明自己表現(xiàn)好,說明他很想做一個好孩子,他的出發(fā)點是正確的。如果家長單純因為孩子說了謊而責備孩子,會讓孩子誤認為自己的愿望也是錯誤的,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導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積極的效果。
聰明的把戲,別炫耀
案例:婷婷這幾天總說她在幼兒園里寫字每次都是第一名,不過大人卻并沒覺得她的寫字速度有提高,這是怎么回事?這天,幼兒園的老師告訴來接婷婷的爺爺,婷婷做書寫練習的時候常常把字寫得很大,這樣很快就能寫滿一頁紙,但字數(shù)比別人少很多。
怎么做:回到家,爺爺?shù)靡獾匕焰面盟5倪@個小把戲告訴了她的爸爸媽媽,還說:“我的孫女真是越來越聰明了!”婷婷的爸爸媽媽哭笑不得,但當著老人的面也沒有辦法反駁。過后,爸爸媽媽單獨給婷婷講了只追求速度不要求質量的害處,還告訴她爺爺?shù)目洫勈且驗橄矚g她,這種做法其實并不“聰明”。
點評:小聰明不等于大智慧,顯然孩子還不明白這個道理。而一些老人由于“隔輩兒親”的緣故,反而會夸獎孩子的小聰明,這無疑縱容了孩子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講明道理,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不要因為老人的炫耀而將小聰明繼續(xù)耍下去。
聰明的借口,別中計
案例:五歲的玲玲一直很活潑外向,可是,最近她似乎變得“膽小”起來。每天晚上練琴時間一到,她總是小心翼翼地走到鋼琴旁,又觸電似的“彈”出房間,尖叫著:“有蟲子!真嚇人!”玲玲家住郊區(qū),屋子里難免有些飛蟲出沒。每回玲玲一叫,爸爸媽媽都要忙活半個多小時幫玲玲把蟲子清理干凈。這樣一來,玲玲每天練琴的時間就少了很多。玲玲的父母很困惑:女兒的膽子一直不小,卻為什么這么怕琴房里的飛蟲呢?
怎么做:慢慢地,玲玲的父母了解到,讓玲玲這樣做的原因是,有一次她在老師家學琴的時候屋子里飛進一只蝙蝠,老師花了好長時間才把蝙蝠趕出去,于是那次鋼琴課的時間就縮短了。之后,玲玲就開始以“怕蟲子”為借口磨蹭了。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況,爸爸媽媽沒再幫玲玲捉過飛蟲,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如果玲玲繼續(xù)磨蹭,就會推遲睡覺時間,讓她彈夠規(guī)定的遍數(shù)。幾次之后,玲玲不再嚷嚷有蟲子了,每天主動按時練琴。
點評:玲玲討厭的不是飛蟲,而是彈琴。如果大人就事論事地給玲玲講蟲子不可怕、要勇敢之類的道理,就中了孩子的“圈套”。輕描淡寫地對待孩子的借口,堅持讓孩子完成任務,孩子就會知道任何理由都無法推托自己該做的事,也就不會再耍小聰明了。
聰明的掩飾,別揭穿
案例:四歲的平平和兩歲的表弟在一起玩。玩著玩著,表弟突然拿走了平平手里的玩具槍。平平很生氣,舉起手來要打表弟的頭。這時,他發(fā)現(xiàn)奶奶正在不遠處看著他,機靈的平平馬上收回拳頭,做出撫摸表弟頭發(fā)的樣子,邊摸邊笑嘻嘻地對奶奶說:“他的頭發(fā)毛茸茸的,好可愛?。 ?/p>
怎么做:奶奶知道平平是要打弟弟,只是怕奶奶責備他,才臨時改了主意。這說明平平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因此不用再對他講道理,也就無須揭穿他的想法。于是奶奶故意夸獎平平:“平平真有大哥哥的樣子,知道把玩具讓給弟弟玩了。平平再帶弟弟去喝點水好不好?”平平點點頭,高興地領著表弟去廚房了。
點評:雖然三四歲的孩子已經(jīng)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爾還會犯錯。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大人看到自己犯錯的時候馬上耍個小聰明掩飾自己的行為,說明他有了足夠的是非觀念,只是需要時間和大人的持續(xù)引導才能堅持。這時,大人不必馬上揭穿、急于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應當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淡化他的“錯誤”,強化孩子對正確行為的認識。
小聰明不見得是智商高的表現(xiàn),但也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性格頑劣。從“實話實說”到“耍小聰明”,其實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級、更復雜的方式來探索世界的過程,是孩子從單純的“直接要求”到具備豐富思想的必經(jīng)階段。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小聰明”,將“小聰明”引導成大智慧。同時,孩子是一張白紙,時刻記錄著家長的言行。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學會?!靶÷斆鳌绷耍议L也要問問自己:平時敷衍孩子的借口是不是會被孩子看破并學到手?曾經(jīng)給孩子的許諾是不是會按時兌現(xiàn)?只有家長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心智發(fā)育才能更加健康順利。
國外一檔脫口秀《吉米雞毛秀》的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父母告訴孩子,把他們的萬圣節(jié)糖果都吃完后,孩子們的不同反應。
不知道朋友們前幾天有沒有湊熱鬧,讓孩子打扮打扮去過萬圣節(jié)。在西方國家,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裝扮成各種可愛的嚇人的形象,晚上開始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對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糖果盛宴,孩子們挨家挨戶敲門討要,在外面游蕩好幾個小時,就是為了獲得一籃子甜蜜的糖果。
告訴孩子們,爸爸媽媽在你睡覺的時候吃掉了所有的糖果,孩子們瞬間的表現(xiàn)都非??鋸垼行_過來動手打起了父母,有些假裝平靜,默默流淚,更多的是聽到消息后直接崩潰大哭……
逗孩子,是為了讓她笑
而不是讓她哭
我跟這位好友說,你這樣回復是不是讓人“下不來臺”?
然后好友跟我說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她小時候,可能是學前班或者一年級的時候吧,具體時間記不清楚了。自己看手工書上的做法,做了一個小的零錢包。自己非常喜歡,就把平時攢下的零錢全都放進了那個小包里面。
錢也不多,只有2塊7毛錢。最大面額是1元,剩下的就是5角,2角,1角這樣。后來她把零錢包藏在一本書下面,就出去玩了。
回來后發(fā)現(xiàn)書桌被收拾過了,自己的零錢包也不在了。她趕忙過去問自己的媽媽,媽媽看了一眼爸爸,然后說:“哦,你說那個紙包是吧,我給你收拾書桌的時候以為是廢紙,扔掉了?!?/p>
好友說她現(xiàn)在還記得自己當時的震驚,直接沖著自己的媽媽問:“扔到哪里了?那里面是我的錢啊!”
她爸爸過來補刀:“那誰知道扔哪里了,可能早被人撿走了吧,誰叫你自己不放好……”
好友說她后來開始大哭,特別委屈也特別無奈,天都塌了的那種感覺。后來媽媽從一個架子上把零錢包還給她,然后還挺不耐煩的說:“還你還你,為這點事兒還值得一哭啊?!?/p>
是啊,2塊7毛錢,又算什么大錢呢?
但孩子理解不了,在她看來,這些錢代表著她的努力和自由。是每次看到辣條雪糕的時候,強忍住自己的口水,一分一毛攢起來的。
那些錢意味著,以后遇到喜歡的小東西,她可以不必向爸爸媽媽發(fā)出請求,靠自己也可以擁有。
而她最信賴的父親母親,卻聯(lián)合在一起用這件事情來逗弄她。
現(xiàn)在好友的女兒已經(jīng)5歲了,她說自己小時候被父母類似手段逗過的次數(shù)太多,所以從女兒出生起,就給自己和老公訂立了一個原則,逗孩子笑可以,但絕對不能用類似的方式逗孩子哭。
她的原話是:“被父母那樣逗了之后感覺很不好,覺得自己像一個傻瓜、小丑?!?/p>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口中的“逗小孩兒玩”,已經(jīng)類似于“捉弄”孩子了。
“逗”孩子是以孩子的快樂為前提,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制作出讓兒童歡樂的事情,而“捉弄”孩子則是大人利用小孩的天真、單純和信任,故意讓孩子擔心、害怕和哭泣。
不正確的方法逗孩子
后果可能比想象更嚴重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里面,曾經(jīng)說過自己女兒圓圓被一群大人“逗”的事情。
當時女兒圓圓還在上幼兒園,她因為工作繁忙就讓孩子爸爸接孩子放學,但是因為還不到下班時間,女兒必須在爸爸單位呆一個小時才能回家。
辦公室有幾位同事經(jīng)常喜歡用各種嚇唬的方式逗弄圓圓。有一次圓圓爸爸把女兒放辦公室就去跟領導開會了,離開的時間可能比較久,辦公室一位同事煞有介事的跟圓圓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女孩,跟我回家吧。”說著還做出要強拉孩子走的樣子,圓圓馬上被嚇得大哭起來。
尹建莉知道后,安撫了女兒很久。不過女兒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好幾次都從夢里哭醒,所做的夢都是說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了多大的恐懼。
然而這些還只是心理上的恐懼,去年很多媒體都報道了一則這樣的新聞:
有位媽媽生了二胎,大寶7歲,二寶2個多月。一天中午媽媽去了廁所的功夫,大寶把二寶從8樓扔了下去。
后來找到直接導致悲劇的導火索,是當天早上大寶到鄰居大媽家跟她的孫子玩時,大媽說了一句無心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當場臉色刷白,整個早上都悶悶不樂,沒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媽說當時也沒什么目的,只是為了好玩。
孩子之間的性格差異和理解能力差異很大,同樣一句話,可能跟一個孩子說,孩子嘻嘻哈哈就過去了。但是跟另一個孩子說,無異于是把孩子推進深淵,讓孩子被尷尬、恐懼、失落、憤怒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包圍。
所以,作為父母盡你所能去保護孩子,更不能用可能傷害她的方式捉弄她,當親友捉弄孩子時,站在孩子一邊,給予堅定的制止。
真和善是教育的基石
愛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捉弄著孩子,為難著孩子,你一試圖阻止,他先臉色一變,來一句:“就是開玩笑而已,你也別這么慣著孩子嘛。”
在孩子的世界里,你吃光了他的糖果就差不多是對一個成年人說“我把你放在桌上的手表和錢包扔掉了?!?/p>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要跟我走。”孩子所感受到的恐懼,不會亞于跟一個成年人說:“你爸爸媽媽離世了,你趕快回家看看。”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生了二胎,不會再喜歡你了,就類似于跟一個成年人說:“你愛人有了新歡,不會再愛你了……”
相信沒有一個智商情商正常的成年人,會為了看到另一個成年人委屈、無助的樣子,而故意開這種玩笑。
不會對成年人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對一個孩子做呢?
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弱小,不會反抗或者不敢反抗;也許只是因為孩子不懂事,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候會手足無措,任人擺布;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們天真善良,總是會很快忘記難過的事情,輕易原諒;也許只是因為大人之間沒什么太多話題,只要在孩子身上找找存在感。也許……這些大人的童年也是在這樣的調侃與哄騙中度過的。
網(wǎng)上也有很多人,會說不準開孩子玩笑的父母是玻璃心。
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媽媽是這樣回擊的:
“生個寶寶不拿來呵護,難道是拿來摔的嗎?為什么總有人在強調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又不是諾基亞!玻璃心又怎么,至少晶瑩剔透,總比摔不破的一坨木疙瘩好看吧!”
真的很佩服這位媽媽的勇氣。無論怎樣,作為孩子的長輩,都有責任為他們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環(huán)境。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應該去保護他,去感受他的感受。而不是在別人弄哭你的小孩的時候也在一旁跟著發(fā)笑甚至去強化這種行為。那并不好玩,也不好笑。
如果必須在“玻璃心”與逗孩子的“壞人”中做一個選擇,請選擇做一個“玻璃心”的父母,去維護自家寶貝的安全感,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無陰影的童年。
澳大利亞資深記者伊恩·萊斯利根據(jù)多年采訪和研究撰寫的《天生會說謊》一書面市。他在書中提出,人天生會說謊,“如果我們說自己從未說過謊,那這就是謊言”。他說,孩子三歲時就學會說謊是聰明的表現(xiàn);七歲時還說謊,說明他內心深感不安。
根據(jù)書中所說,小孩從2歲起就開始有說謊的意識。(資料圖片)
故意說謊屬于本性?
萊斯利在書中寫道,每個人都會說謊,為保護自己,為體諒他人,為擺脫困境。有時候,即便感覺糟糕,我們還是說“我很好,謝謝”;即便同事的新生兒看起來像外星人,還是會說“好漂亮的寶寶”;即便朋友廚藝不佳,還是會說“味道真好”……
人們通常反對說謊,有時卻贊成說一些善意的謊言。譬如,醫(yī)生告訴一名男子,他的妻子遭遇車禍當場死亡,而事實上,她臨死前承受了諸多痛苦。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近年來發(fā)現(xiàn),謊言的作用相當復雜,不能片面看待。
英國《每日郵報》7日援引萊斯利的話報道:“故意說謊和識別謊言的能力屬于人類本性,在人際關系中發(fā)揮一定作用?!?/p>
家長不要管制寶寶的這些“壞習慣”
“壞毛病”一:吃手指
小嬰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于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所以就會用嘴來探索世界,1歲之內孩子有一個口腔敏感期,不管拿到什么東西都想要放到嘴巴里面,來感知物體的味道、質地、性狀等,這樣他就會覺得對于這個世界又熟悉了一點。
一般這種情況會持續(xù)好幾個月,如果你強行讓寶寶停止了,那么就會出現(xiàn)口腔敏感期滯后的情況,差不多在一歲后會有補償性反應,嚴重的還會咬人。而在寶寶一歲的時候想讓寶寶戒掉就更加困難了,很多時候還會一直持續(xù)到成年后。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給寶寶經(jīng)常洗洗手,指甲剪好、磨平,接著在寶寶想要吃手指的時候就放任他!家里的衛(wèi)生也一定要搞好,一些臟東西及時處理好。
切忌:看著他的手不讓他吃,不要給寶寶戴手套來限制寶寶的行為。
“壞毛病”二:四處爬
爬是對孩子感覺統(tǒng)合和小腦平衡最重要的訓練,可以讓寶寶知道更多的東西,讓寶寶的認知能力更好地得到鍛煉。
如果寶寶對于爬行不是很擅長的話,那么就會導致感統(tǒng)失調和平衡力差,感統(tǒng)失調的孩子以后做事情就會不專注、容易沮喪和不樂觀。寶寶半歲后就想要爬來爬去了,從匍匐爬行到跪著爬。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給寶寶買衣服的時候要注意質量。同時,像廚房重地等“危險”地帶,一定不能夠讓寶寶爬進去。
切忌:走哪兒抱哪兒,不給孩子任何自己鍛煉的機會。
“壞毛病”三:扔東西
扔東西對于寶寶來說也是很有趣的。寶寶扔東西的時候強化了對各種物體、環(huán)境的認識,同時手眼協(xié)調能力也受到了鍛煉。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把“扔”和“撿”當成個親子游戲玩,在“扔”和“撿”時候來培養(yǎng)感情、增加和寶寶的身體接觸,讓寶寶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爸爸媽媽和寶寶的配合也能夠培養(yǎng)寶寶的積極反應,讓寶寶更加自信。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可以找個地方專門玩游戲,給寶寶準備質地不同、顏色各異的玩具。
切忌:總是批評孩子:“你怎么老是亂扔東西,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壞毛病”四:手抓飯
寶貝開始吃輔食了,可是寶寶不喜歡用工具,喜歡直接拿著手來吃東西,拿到什么就吃什么。
這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爸爸媽媽要明白,能用手抓飯的寶貝其實是很棒的,當寶寶試圖用勺子戳到食物,接著把飯拿到嘴邊,想方設法把勺子送進嘴里時,是他們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間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去超市給孩子購買一套專用的餐具,然后可以多買幾個勺子讓孩子鍛煉。再給他穿好罩衣,每個碗里面少乘一些,然后讓寶寶自己鍛煉,自己吃飯。
切忌:不要看寶寶吃的不好,就直接給寶寶喂飯,對于寶寶吃飯也不能夠太過于關注,不要對寶寶的行為一直評論。
家園共育《家長須知 這些小動作說明寶寶聰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寶寶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你愛孩子沒有錯,但愛的太過就是你的錯了! 走出家庭,離開父母,誰管你是不是有人愛,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價值,才決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會孩子獨立,幫助孩子獲得能力,才算真正的愛孩子! 別總擔...
“小花貓,上學校,老師講課它睡覺……”這樣的兒歌,許多成年人還記憶猶新。孩子對小動物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伴侶動物給孩子們帶來的溫暖和安慰,以及對心理和健康的積極影響,正越來越被廣大父母了解和認同。 在...
一、給孩子選擇,而不要給孩子答案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媽媽可以擺出兩雙都合腳、穿上去都舒適的鞋,對孩子說:“寶寶今天想穿哪一雙鞋呢?”可別小看這一舉動,這樣一來,小孩子就不是簡單、機械地伸腳穿鞋,而...
聰明的謊言,別打擊 案例:陽陽升中班的時候搬家了,轉到了新的幼兒園。開學才兩個星期,陽陽已經(jīng)拿回家五六個小紅花了,大家都夸陽陽表現(xiàn)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陽陽,在幼兒園門口當著老師的面問陽陽今天有沒有得...
國外一檔脫口秀《吉米雞毛秀》的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父母告訴孩子,把他們的萬圣節(jié)糖果都吃完后,孩子們的不同反應。 不知道朋友們前幾天有沒有湊熱鬧,讓孩子打扮打扮去過萬圣節(jié)。在西方國家,這一天,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