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楊照: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見,孩子越好成長”,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楊照,1963年出生。臺灣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2012年3月,他出版《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書中描繪了父女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人生感悟,很受歡迎。
記者對他進行采訪,問及其教育女兒的經(jīng)驗時,楊照搖搖頭笑著說:“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我不喜歡將‘教育’或者‘引導’這樣的詞用在家長對待孩子身上。我覺得,不是教育孩子,而是陪伴孩子;不是引導孩子,而是察覺孩子是個怎樣的人,給他提供盡可能廣闊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摸索,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對家長來說,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見,對孩子越好?!?/p>
開明老爸>>>
1998年11月12日,楊照的女兒李其叡出生了。關(guān)于這個名字,楊照解釋說:“我們?yōu)榕畠浩疬@樣的名字,一方面是希望她與眾不同,活出自己的獨特;另一方面,這個名字比較中性,是因為我們不愿意用一個女性化的名字來框住女兒,好像她只能做女人做的事。我們所想的,就是希望她能有更大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p>
楊照是位作家,妻子也是學文學批評出身。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被文學熏陶,夫妻倆在家里安放了好些“遮天蔽日”的巨型書架,滿滿當當?shù)財[滿了各類精挑細選的書籍。待孩子長大了些,又給她買好多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楊照美美地幻想著,女兒有天會像自己小時候,在家里的書架上發(fā)現(xiàn)無窮的樂趣。
可是,讓楊照奇怪的是,他沒看到女兒主動地翻看過這些書。都是大人讓她讀,她才會讀。一個下午,楊照看見女兒打著呵欠讀本童話書時,終于忍不住了,“書好看嗎?”“沒什么意思。”女兒撅著嘴說。楊照拿過書一看,“這本書的故事很精彩啊,你看……”楊照一邊翻著,一邊指點著書里的內(nèi)容給女兒講起來??傻人L聲繪色地講了一大通,抬頭卻發(fā)現(xiàn)女兒并沒認真聽。楊照住了口,可是心里卻一個問號接著一個問號涌上來,他開始疑惑,難道女兒跟自己預想的不一樣?
“你知道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嗎?”楊照笑著對記者說,“就是她完全不是你預期的那個樣子。你知道我女兒最不喜歡做的事是什么嗎?就是寫作!”
其叡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一進家門她就把書包往椅子上一丟,對著楊照喊道:“老爸,我們今天寫作文了,題目是《生活中最快樂的三件事》,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嗎?”還沒等楊照開口,其叡就迫不及待地控訴起來:“我一下就想到生活中最痛苦的三件事了!其中一件就是,”女兒將聲音提高了八度,“我最討厭人家一看到我就問:‘你爸不是楊照嗎?為什么你不會寫作?’”楊照和妻子對望片刻,不禁捧腹大笑。
對于楊照來說,寫作和閱讀是表達自己和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文字能帶給他無與倫比的快樂和成就感??膳畠簠s感受不到,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女兒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啊!她是那么獨特的生命,這不正是我們一開始希望的樣子嗎?希望她特別、與眾不同。楊照突然釋然了。
他開始調(diào)整自己父親的角色,放下曾經(jīng)對女兒的種種構(gòu)想,只是單純地陪伴在她身邊。楊照喜歡看女兒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樣子,雖然他們常常玩些在大人看來很沒趣的游戲,還經(jīng)常玩著玩著就吵起架來。但是,楊照卻能清楚地從中感受到女兒的快樂。楊照書中寫道:“我經(jīng)常驚訝,你那么容易快樂。我在你的快樂里,得到了本來不屬于我的快樂?!边@樣的快樂,讓楊照心生感激。原來,不是他在引導女兒生活,而是他通過女兒的眼睛、女兒的身體,發(fā)現(xiàn)了與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快樂,是女兒在教他快樂呢!
更多選擇>>>
其叡六歲那年一個傍晚,楊照開車載她回家。車里正放著古典音樂,女兒安靜地靠在后排座椅的中間。路上車水馬龍,楊照專心開車。突然女兒坐直了身子,趴著前排的椅背說:“這個曲子為什么沒有完?”楊照本能地說,“不會吧?!薄翱墒?,我就是覺得它沒有結(jié)束??!”女兒堅持地說。
楊照從后視鏡里看著女兒認真的表情,心里有些疑惑。他伸手按了重聽鍵,CD里放的是舒曼的《兒時情景》鋼琴曲中的一支,楊照留意地聽了一下,到了最后一小節(jié),音樂果真沒有回到主音,而是在空中飄忽了一下就突然結(jié)束了。原來作曲家譜寫這支曲子的用意就是表達一種未完成的感受??墒牵@僅僅是少了一個音符這樣非常細微的差別,一般人根本就聽不出來。楊照非常驚訝,他沒有想到六歲的女兒對音樂竟然有這樣敏銳的洞察力。
在這件讓楊照記憶猶新的事情發(fā)生的一年之前,五歲的女兒開始學習鋼琴。之所以讓她學琴,楊照說,并不是希望她成為什么音樂家,只是盡自己所能給她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多的選擇機會,讓她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可是,讓楊照沒想到的是,女兒接觸音樂后,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熱情。有時,女兒正在和小伙伴們打鬧,突然一陣美妙的音樂傳來,她會立刻安靜且專注地聆聽。她能敏銳地捕捉到音樂的快樂和悲傷,小小年紀的她也會跟著音樂的變化情緒起伏。
有一次,音響里正在放著柴可夫斯基g小調(diào)第一交響曲,女兒滿臉向往地聽完,跑到楊照身邊,趴著他的肩膀想考考他:“老爸,你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嗎?”楊照回答:“是不是也能彈一手好琴?”“不對!”女兒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練琴也會彈!”說完大笑著跑開了。楊照突然明白女兒了,剛開始學琴時,每個人都會經(jīng)過長時間很無聊的基礎(chǔ)練習。這對于從小學過小提琴的楊照來說毫不陌生??墒牵宄氖?,過了這段時間,學習者會嘗到不可言說的快樂和成就感。
女兒學鋼琴的第一年,除了剛開始學習時有股新鮮勁以外,大多數(shù)練琴的時間對于五歲的女兒都是相當無趣的。為了讓女兒能坐得住,楊照每天都陪伴在她身邊,想著法子哄她。有一次,女兒又不想練琴了,嘟囔著:“爸爸、今天就不練了吧?!?/p>
那時,有一部日本動畫片《哈姆太郎》在臺灣很紅,女兒特別喜歡看。楊照想出了個主意,對女兒說:“其叡,如果你能把這支練習曲彈完,爸爸就畫只哈姆太郎送給你?!迸畠旱难劬ν蝗婚W爍起了光芒:“哈姆太郎!好!”說著就從椅子上蹦了起來,興沖沖地開始彈琴。等女兒彈完了曲子,哈姆太郎也畫完了。從此,女兒彈琴爸爸畫畫就成了家里一道固定的風景線。
等到女兒過了這段無聊枯燥的基礎(chǔ)期,開始品嘗到彈琴的快樂時,楊照心里也樂開了花。一天晚上快11點了,女兒才剛剛上床,可還是興奮地拉著楊照說話。她連珠炮似的一口氣問出好多問題:“老爸,你最喜歡的作曲家是誰?最討厭的是誰?是現(xiàn)在喜歡還是小時候喜歡?在像我這么大的時候,你拉小提琴是拉什么曲子?是巴赫嗎?……”
楊照擔心著女兒睡這么晚明天還怎么起床,可是看著她好奇的大眼睛,心軟了。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最愛的音樂家是貝多芬。我現(xiàn)在都記得好清楚,那天我第一次聽貝多芬的《春之奏鳴曲》,開頭第一句就把我迷住了。整整一個禮拜那個音樂都在我腦海里回蕩。你知道當時教我小提琴的老師很嚴厲,可那次我不知道哪里來的那么大的勇氣,我竟然跑去問他,我什么時候才能拉《春之奏鳴曲》。本來很嚴肅的老師聽到我的問話,臉上竟然出現(xiàn)了溫柔的神色,他對我說:‘快了,如果你夠認真的話。’我從來沒見過老師這個樣子!那一刻,我第一次覺得學琴還蠻幸福的……”楊照說著,女兒笑著。
楊照剛回答完一個問題,女兒就有新的問題冒出來,那晚,兩人一直講到快1點鐘才睡覺。雖然知道第二天女兒一定會沒精打采,可是楊照說他當時就是沒辦法強迫自己、強迫女兒停止,因為這對于他來說,是父女倆那么溫暖美好的交換共同興趣的寶貴時光。
沒有主見>>>
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她的鋼琴也越彈越好。她不再需要大人的督促,會自己主動地練琴。因為一個細節(jié)的不完美,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練習。她癡迷地聆聽大師的作品,對于喜愛的音樂她會反復地聆聽,然后反復地練習。
“其實還是會有不想練的時候,”楊照說,“有一陣子她甚至厭倦到不想碰鋼琴的地步。我會鼓勵她,但也會對她說,音樂必須由她自己選擇,如果不快樂,就放棄?!?/p>
“其叡是個倔強的孩子,她知道自己想要的。過了那段抵觸的時間,她自己又會主動地坐回到鋼琴前,比以前更為努力地練習?!睏钫照f起女兒時眼神里滿是溫柔和憐惜。
2011年,13歲的其叡和另外兩個同學舉辦了合奏音樂會。接下來,其叡又舉辦了個人的獨奏音樂會。2012年3月,其叡參加了臺灣音樂大賽,在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她獲得了全臺灣第二名的佳績。8月,她參加了美國的泛美音樂營,在協(xié)奏曲比賽中又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跟孩子相處久了,身為作家的楊照很自然地想要用文字記錄下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為了幫她留住兒時的記憶,女兒小學三年級時,楊照開始提筆為女兒記下童年時光,還有自己在陪伴女兒成長中的心靈感悟。到了2011年女兒小學畢業(yè)的時候,這些文字已經(jīng)有了一本書的分量了,這便是后來出版的《我想遇見你的人生》。
寫作的過程充滿了樂趣。每寫完一篇,楊照都會拿給女兒“審閱”,他對女兒說:“這是寫你的,有些事情你不喜歡或者覺得不對,你可以說,我就不發(fā)表?!迸畠阂矔苷J真地看,然后說自己的想法。果真有幾篇女兒不滿意就給“斃”了!常常在這樣跟女兒的互動中,下一篇文章的靈感就產(chǎn)生了。楊照樂呵呵地說:“這本書是我跟女兒共同完成的,再加上書名是她媽媽想的,書里的很多照片也是她媽媽挑選的,所以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家庭合作的成果呀!”
看著這么其樂融融的一家,記者忍不住問道:“經(jīng)過這么多年,您現(xiàn)在對于怎么做父親應(yīng)該很有自信了吧?”楊照哈哈一笑:“正好相反,我還記得去年的那場考試……”
2011年5月,小學即將畢業(yè)的女兒要去參加初中音樂班的考試??荚嚩ㄔ谥苣?,要用兩天的時間。那兩天一直淅淅瀝瀝下著雨。楊照每天開車送女兒進考場,然后在外面等她考完,和她去吃飯或者載她回家,再準備下個考試科目。
對于楊照來說,那是無所事事最為悠閑的兩天,然而,卻也是他最忙碌最疲累的兩天。在外面等待的時候,他一直心神不寧?!拔疫@是怎么啦?”楊照自忖著,“我是緊張嗎?怕女兒考不好嗎?不是的,女兒一切正常,我很信任她。像以前一樣,她也會全力以赴。而且,不管她考得怎么樣,我都不會在意的??晌椰F(xiàn)在這樣,是怎么啦?”
楊照離開考場為家長安排的休息區(qū),一個人回到車里。他安靜地聽著雨滴打在車頂上的聲音,忽然明白了?!澳阒绬??其實我不安的不是這場考試,”楊照努力地向記者解釋道,“而是我在那一刻發(fā)覺,女兒將會越來越多地獨自面對考驗,而我不再能幫上忙了。過去,我可以照顧她,幫助她。可是未來,我的幫忙將不再是幫忙,甚至會變成干擾,我必須將手一點一點從她身上拿開?!?/p>
想著已經(jīng)漸漸長大的女兒,楊照知道,在做爸爸這件事上,他得學習新的本事了。他要重新學習怎么延遲表達意見的反應(yīng),以便讓女兒有時間形成自己的意見。他得重新學習怎么忍耐女兒的困惑、為難、彷徨、猶豫,忍耐她的摸索,甚至她的錯誤,讓她自己去找到自己的答案、自己的做法。
“我所要做的,就是因著女兒的改變,不斷地改變自己父親的角色。你知道,做一個青少年的爸爸比做一個小女孩的爸爸更難、更有挑戰(zhàn)性啊。我仍然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女兒會不會遇見更有趣更值得她追求的事。即使她因此離開音樂,我也覺得沒關(guān)系。我所知道的只有一點,”楊照瞇起眼睛,仿佛看到了女兒那無法言述的美妙的未來,“在她的世界里,我沒有主見,她說了算?!?/p>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鄰居家有個三歲的小女孩,媽媽是個老師,相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從小認字還教孩子說英語。不時聽見她們"臉face魚fish"那樣演練,感覺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們從小學英語的那套模式里——一個一個的單詞,從漢語到英語。
雖然孩子從很小就接觸,相對而言會及早成績斐然,可是到底是多繞了很迂回的一條道路不是?記得看過一些關(guān)于學外語的篇章,都并不贊成這樣的翻譯式教學。尤其是小孩子,說漢語就是漢語,英語就是英語,因為漢語是中式思維,英語是英式思維。
所以建議想讓孩子從小學英語的爸爸媽媽不妨給孩子提供一些英文兒歌和動畫的視聽環(huán)境,讓他除了有一個天然的漢語環(huán)境,還可以有一個人為的英語環(huán)境。
《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里提到劉亦婷的學英語令我印象很深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并沒有今天豐富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媽媽也沒有刻意為之,只是劉亦婷從1歲八個月住在姥姥家開始收看央視每天18:30的學英語節(jié)目。小亦婷很喜歡看那個節(jié)目,堅持了下來,從一歲八個月到三歲。三歲以后跟著媽媽,沒有電視,就中斷了。
這個當時不可見的成果或說效應(yīng)在劉亦婷入學后的學英語中終于顯現(xiàn)出來,因為在別的一些孩子面對英語頭疼不已的時候,劉亦婷卻對英語表示出了非常的興趣,并興致勃勃地對她媽媽說:媽媽,我一點不覺得學英語很難,我很喜歡學英語,我覺得它就像我的另一個母語一般。
這個從小看過一年多英語節(jié)目的孩子把英語當成了她的第二母語。
再說另外一個例子,央視十套的希望英語欄目有一期探討怎樣學英語效率高。嘉賓除了貨真價實的海歸洪晃還有兩個英語說得和母語一樣溜兒的女孩。我只記得其中一個女孩 ( 她是一個高中二年級生,不是大學生哦 ) 因為用英語與洪晃可以有很好的交流而成了忘年交。大家包括洪晃最初都以為她要么是ABC,要么是在國外待過,可是女孩說她從沒去過國外。
她的英語就是看純粹的英文電影、VCD學來的。有時一天可以連看八部外語片子。
這充分證明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英語的視聽環(huán)境對孩子學好英語有多么重要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的大腦發(fā)展最快的時期,父母應(yīng)把握關(guān)鍵期開發(fā)孩子潛能。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最快、最重要的時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發(fā)展的敏感期并悉心培養(yǎng),對于促進寶寶身心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
3歲前腦部發(fā)育有幾個敏感時期
生命的最初三年,人的大腦迅速生長,出生6個月的寶寶,其腦體積相當于成人的50%,3歲時腦體積就相當于成人的80%,一個人學習能力的50%都在生命的頭四年發(fā)展起來的。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腦部發(fā)育過程中有幾個敏感時期,在這幾個時期,腦部特別容易接受并學習一些信息。換句話說,在孩子的發(fā)育過程中存在一些“機會之窗”,而且腦部的每個系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聽覺系統(tǒng)、語言、情感和運動系統(tǒng))都有各自的“機會之窗”。如果在“窗戶”打開時,其可塑性極強,若能在此時進行一些可刺激其更好發(fā)展的活動,對寶寶腦部的發(fā)育將產(chǎn)生良好的、長遠的影響。但也意味著,在這些發(fā)育階段,不好的經(jīng)歷或缺乏適當?shù)拇碳ひ部赡軐ζ洚a(chǎn)生不良的影響。
你寶寶腦部的潛能主要取決于先天的遺傳。但是才智和能力的發(fā)展卻是取決于你給他的刺激和教養(yǎng)的方式。諸如說話和走路等能力,就需要大人的正確教育和訓練。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寶寶的運動能力、交往能力、藝術(shù)能力、邏輯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能力等幾個方面的良好發(fā)展。
父母應(yīng)把握關(guān)鍵期開發(fā)孩子潛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并更好地充分開發(fā)孩子的潛能,父母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yīng)該扮演幾種角色:孩子生活的設(shè)計者、孩子的顧問、孩子的權(quán)威。
做孩子生活的設(shè)計者,就是盡量給孩子提供他感興趣的物品和活動,這些物品和活動都應(yīng)有助于促進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做孩子的顧問,就是幫助孩子了解周圍世界,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鼓勵他自己干自己的事。
做孩子的權(quán)威,就是給孩子設(shè)定與他年齡和發(fā)育水平相符的行為范圍,同時,幫助其他人了解孩子的獨特性格特征和需求。請記住,給孩子提供幫助并不意味著需要花大量時間、金錢或精力,對孩子的日常照料和與孩子交流,才是對他成長發(fā)育最重要的方面。
父母應(yīng)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安全、自由、富有教育意義的成長環(huán)境,因為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引發(fā)寶寶的學習、探索行為,讓他們獲得信心、知識和靈感。
孩子學英文,越早開始越好
雖然過去有研究認為,四五歲的孩子連母語都還沒完全掌握,學外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后來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孩子具有天生的學習能力??梢哉f,我們差不多有一半的學習能力,都是在 5 歲之前發(fā)展并完善起來的。
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爸爸去哪兒》里的諾一,當年才 5 歲的諾一小朋友,不僅能將法語、普通話、英語都能說得非常熟練,甚至還能用東北話給小伙伴們講西游記!
讓孩子接觸英文,不存在「從什么時候開始比較好」的問題,越早越好。
怎樣學,才能學得像母語?
把孩子丟到英國的幼兒園去就可以了……
開個玩笑。但英國確實有一所幼兒園的做法可以借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國莫頓女子學校下屬的預備幼兒園。
這所幼兒園里的孩子,和我們幼兒園里的孩子一樣,上課就是玩玩游戲唱唱歌,靠這種方式來強化母語的表達。
只不過莫頓幼兒園里的這些孩子同時還學習法語、西班牙語,他們同時還在學中文……沒錯!就是老外覺得很難很難的中文。
但孩子們卻并不覺得有多難,他們輕松得不像是在學習——事實上他們也沒在「學習」,唱歌玩游戲什么的,不一直是在玩兒嗎?
家長們可能會覺得,讓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英文,會給他們造成負擔,但實際上,只要學習方法得當,越早學外語,學習過程就越接近于母語的學習,輕松、自然又有趣,并不會造成過大的負擔。
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出生8小時后,就會模仿母親吐舌頭;喜歡看人臉和黑白分明的圖片或漢字;目光能追隨距離眼前20厘米的物體。如果讓他趴在床上,用手抵住兩只小腳,他就會向前“爬行”。母親若在水下分娩,嬰兒會在水中游來游去。而像“爬行”、“游泳”等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時的訓練,幾個月后就會自然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不讓嬰兒學爬,生怕孩子爬行時弄臟手足或傷及身體,是不可取的。其實,只要細心照看,讓其爬行很有益處。美國學者指出,爬行可促進嬰兒的大腦發(fā)育,開發(fā)嬰兒的智力潛能。對腦控制眼、手和腳協(xié)調(diào)的神經(jīng)發(fā)育有極大益處。對學會爬和沒有學會爬的同齡嬰兒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會爬的嬰兒動作靈活、敏捷,情緒愉快,求知欲高,充滿活力。而爬行少或不會爬的嬰兒,由于接觸的新鮮事物少,往往顯得較為呆板、遲鈍,動作也緩慢些,且易煩躁。因此,嬰兒爬得越早越好。
三歲以前的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姆,通過對近千名嬰兒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表明:若以17歲時的智力為100,8歲時進行開發(fā),只能開發(fā)20%,4歲時進行開發(fā)卻能達到50%,而更大的潛能開發(fā)在3歲以前。所以,美、日等發(fā)達國家已開始把生命最初3年兒童的發(fā)展,作為本國21世紀爭雄世界的第一戰(zhàn)略。
目前在家庭中,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不惜擲重金。但在3歲以前,他們卻將孩子交給保姆或寄養(yǎng)在別人家中。實際上他們將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潛能開發(fā)的時機丟掉了。
世間不存在什么神童,只有低能、聰明和特別聰明的區(qū)別。3歲能背寓言、4歲會講英語就意味著這個孩子是神童嗎?完全不是!這僅是一種智力的早期開發(fā)而已。父母應(yīng)當清楚,所有的孩子都可能生來就具有世間罕見的才能。問題在于如何選擇時機和方式去開發(fā)它。正像學者所指出,幼稚教育從3歲開始已經(jīng)太晚。沒有什么工作比撫育出頭三年的嬰兒更重要。人類的聰明才智是靠科學和實踐得來的,并非大腦自發(fā)產(chǎn)生的?!袄呛ⅰ睆男【陀衫恰皳狃B(yǎng)”長大,其外貌雖與人類無異,但卻不具備人類的知識和才能。由此可見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
我國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愛。只缺年輕父母科學地開發(fā)其智慧潛能的新觀念、新技能。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否開發(fā)出自身的潛能,使每個兒童都得到應(yīng)有的發(fā)展,關(guān)鍵是在3歲前,在嬰兒的搖籃時期。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的大腦發(fā)展最快的時期,父母應(yīng)把握關(guān)鍵期開發(fā)孩子潛能。
(李秀平攝)
美國PAT國際認證育嬰導師羅樹東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最快、最重要的時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發(fā)展的敏感期并悉心培養(yǎng),對于促進寶寶身心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
3歲前腦部發(fā)育有幾個敏感時期
生命的最初三年,人的大腦迅速生長,出生6個月的寶寶,其腦體積相當于成人的50%,3歲時腦體積就相當于成人的80%,一個人學習能力的50%都在生命的頭四年發(fā)展起來的。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腦部發(fā)育過程中有幾個敏感時期,在這幾個時期,腦部特別容易接受并學習一些信息。換句話說,在孩子的發(fā)育過程中存在一些“機會之窗”,而且腦部的每個系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聽覺系統(tǒng)、語言、情感和運動系統(tǒng))都有各自的“機會之窗”。如果在“窗戶”打開時,其可塑性極強,若能在此時進行一些可刺激其更好發(fā)展的活動,對寶寶腦部的發(fā)育將產(chǎn)生良好的、長遠的影響。但也意味著,在這些發(fā)育階段,不好的經(jīng)歷或缺乏適當?shù)拇碳ひ部赡軐ζ洚a(chǎn)生不良的影響。
你寶寶腦部的潛能主要取決于先天的遺傳。但是才智和能力的發(fā)展卻是取決于你給他的刺激和教養(yǎng)的方式。諸如說話和走路等能力,就需要大人的正確教育和訓練。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寶寶的運動能力、交往能力、藝術(shù)能力、邏輯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能力等幾個方面的良好發(fā)展。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力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xiàn)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的反應(yīng)。語言智力高的幼兒表現(xiàn)出對話音、節(jié)奏、語調(diào)反應(yīng)靈敏;愛涂鴉;喜歡聽、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家長若對這些語言智力品質(zhì)給予關(guān)注和引導,便能使幼兒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二)語言智力開發(fā)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為什么在短短的兩三年內(nèi)學會了母語,掌握了結(jié)構(gòu)如此復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fā)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xiàn)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則建議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yīng)。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要作出積極的反應(yīng),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嬰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從單詞句(15-20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huán)境里絕不可能發(fā)展語言智力。
(三)創(chuàng)設(shè)發(fā)展語言智力的環(huán)境
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是成人與嬰幼兒共同構(gòu)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對嬰兒語言智力發(fā)展的關(guān)注和嬰幼兒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fā)傾向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的、嬰幼兒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環(huán)境。理想的發(fā)展語言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一,擺放幼兒感興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讓他們邊探索邊學習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功能;二,帶幼兒走出家門去商店、動物園、公園,從多種場合觀察、體驗、豐富和充實其經(jīng)驗,增加學習和表達的愿望;三,鼓勵幼兒與人交往,因為語言智力發(fā)展是一種不可抑制的人類特性。當幼兒想表達時,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由聽到說才成為可能;四,讓幼兒聽兒童廣播、看兒童電視,形成親子共讀的圖書環(huán)境,可使他們在學習、欣賞文學語言的同時,激發(fā)表達自己的愿望,發(fā)展其語言智力。語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除了正常的語言環(huán)境,還須有正常發(fā)育的腦來發(fā)揮其語言智力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yǎng),對語言智力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相信《楊照: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見,孩子越好成長》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鄰居家有個三歲的小女孩,媽媽是個老師,相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從小認字還教孩子說英語。不時聽見她們"臉face魚fish"那樣演練,感覺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們從小學英語的那套模式里——一...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的大腦發(fā)展最快的時期,父母應(yīng)把握關(guān)鍵期開發(fā)孩子潛能。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最快、最重要的時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發(fā)展的敏感期并悉心培養(yǎng),對于促進寶寶身心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 ...
孩子學英文,越早開始越好 雖然過去有研究認為,四五歲的孩子連母語都還沒完全掌握,學外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后來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孩子具有天生的學習能力??梢哉f,我們差不多有一半的學習能力,...
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出生8小時后,就會模仿母親吐舌頭;喜歡看人臉和黑白分明的圖片或漢字;目光能追隨距離眼前20厘米的物體。如果讓他趴在床上,用手抵住兩只小腳,他就會向前“爬行”。母親若在水下分娩,嬰兒會在水...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的大腦發(fā)展最快的時期,父母應(yīng)把握關(guān)鍵期開發(fā)孩子潛能。 (李秀平攝) 美國PAT國際認證育嬰導師羅樹東 研究表明,3歲前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最快、最重要的時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發(fā)展的敏感期...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