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認識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身為教師一定要學會為教學內容做充足的準備。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而設計的,“三年級認識教學設計”主題相關內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您呈送的,希望本文能讓您喜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幣、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厘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后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匯報。
(7)共同完成書P22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說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質疑。
討論完成:書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書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 跳繩長2() 課桌高7()
粉筆長75() 鋼筆長14()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塊橡皮厚12() 旗桿高9()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1)同桌互量從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長?
(2)在作業(yè)本上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
(3)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先看看它幾天后發(fā)芽,再記錄發(fā)芽一周內蒜葉的生長情況。
教學內容:P8890《作業(yè)本》P53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知道1噸是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3、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個蘋果重200
一箱蘋果重15(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2、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么作單位比較合適?)
(2)那么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讓學生說說的重量,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guī)定為1噸
聯(lián)系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個()的重量是1噸。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B:小明體重35()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舉重運動員占旭剛,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再請學生說說什么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千克
(2)2450千克=()噸()千克
填好后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噸6噸20千克=()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噸3噸=()千克
2噸600千克=()千克
4200千克=()噸()千克
7噸38千克=()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頭獅子約重250千克,一頭藍鯨舌頭的重量是獅子的8倍。藍鯨舌頭重多少噸?
4、擴展題: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KG(噸),十三個成人,出示
問題:
A、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B、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六、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P54
七、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例35噸=(5000)千克5鈍80千克=(5680)千克
例42000千克=(2)噸2450千克=(2)噸(450)千克
教學內容:
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
教學準備:
課件;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上網、查資料、課外調查)搜集了許多生活信息。
調查舉重運動員誰在比賽中,挺舉或抓舉舉起了多少公斤。調查1筐蘋果大約多少千克。調查一輛三輪車最多裝多少袋大米,調查一袋大米大約重多少千克調查父母體重是多少千克。測量自己的身高、體重、調查1個書包的重量、1袋方便面的重量、一個鴨梨的重量。
計算估算游戲(老牛吃草)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并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手拿2分硬幣,掂一掂什么感覺?有多重?(大約重1克)
計量較輕的物體質量時,用克作單位
師:再掂一掂這盒皂粉,什么感覺?大約有多重?(大約重1千克)
計量較重的物體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師:向我們在座的同學計量體重時,也用千克作單位
師:昨天,我們玩了老牛吃草的游戲,背起同桌時,什么感覺?
那如果把很多學生的體重加起來是不是更重?
昨天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計算育紅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誰來匯報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計算結果是多少?
二、噸的認識
1.認識噸
師: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了這30名學生的體重,結果是1014千克。板書
1014千克也可以說大約是()千克?
板書:1000千克(“千克“用紅色筆強調。)
師: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來表示,(板書噸),噸是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
1000千克也叫1噸,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齊讀1噸等于1000千克。
師:噸用字母t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試著把噸與千克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出來。
1t=1000kg
師:通過計算,我們知道了30名三年級學生的體重是1014千克,可以說大約是1000千克。那如果用“噸”做質量單位怎樣說呢?
生:30名三年級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師:剛才我們計算了育紅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體重,我們和他們都是同年級的,所以,我們班30名學生體重也大約重1噸。
現(xiàn)在我們找30名學生起立,大聲說“我們大約重1噸”
師:你們現(xiàn)在加起來可是重量級人物,所以請你們輕輕的坐下,不然會形成小的地震。
2.體驗一噸
師:課前,我們掂了一包皂粉是1千克,想一下多少包皂粉是1噸?
師:1桶礦泉水重10千克,多少桶礦泉水重1噸?怎么想?
預設:說不出來,可以推算10桶重多少千克?
想像一下,100桶礦泉水擺在地上有多大一片?
師:現(xiàn)在老師給你,你在桌子上擺。
1桶、2桶、3桶、4桶、5桶,10桶;20桶30桶40桶50桶;100桶
師:1000盒這樣的皂粉,100桶這樣的礦泉水重1噸,那有沒有1個物體的質量是1噸的?
(課件演示)1頭犀牛的體重大約是1噸。
這種動物認識嗎?估計一下,他有多重?
*這頭公牛大約重1噸,猜猜它有多高?(2米)
師:我們家里養(yǎng)的用來耕地的牛1頭有1噸重嗎?
師:想一想,還有什么的質量大約是1噸?(1車煤,20頭奶牛,小象)
三、噸的應用
1.用噸做單位
出示鯨的圖片,認識嗎?大約有多重?
師:那你們?yōu)槭裁聪氲接脟嵶鰡挝唬?/p>
師:沒錯,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用噸作單位。
例如:出示一列火車的一節(jié)車廂的載重量大約是50噸。
輪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用噸做單位?(鋼材,水泥,水)
2.標志
師:我們知道了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用噸作單位,那噸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
(出示1輛汽車的車身上載重6噸;一座橋橋身標的20t的圖片)
師:什么意思?
……
師:都是誰家有車?一定告訴你的家人不要超載,會有危險的。
3.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噸數學知識?
(吊車、地泵)
四、綜合練習
1.圖畫里的數學
師:以后再看到這些標志明白什么意思嗎?既然明白,就快點幫助小動物朋友解決難題。
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呢?
(理解限重1噸)
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
……
師:你們用剛剛學會的知識就幫了小動物們一個大忙,真了不起。
2.經驗判斷
師: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們生活經驗。這些都是你們認識的物品。根據你的經驗,逐個說一下,他們通常都用什么作質量單位?
(出示課本93頁第一題,)
……
師:憑借你的經驗,把比1噸重的畫+,比1噸輕的畫-。
3.93頁2題
師:這是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
先獨立完成,一會說一怎么想的?
4.問題討論
先讀題,憑直覺判斷,分為兩派,辯論
93頁不用乘法計算,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說明問題。
5.日記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篇三年級學生寫的日記,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xxxx年11月17日晴
我是一名三年級學生,身高130噸,體重30厘米。今天早晨吃了一袋125噸的方便面,背起2克重的書包來到學校。老師檢查我的作業(yè):“1個鴨梨200噸”,“3噸鐵比3噸棉花重”寫下了“可笑”二字。
同學們你們知道“可笑”在哪里嗎?
學生一邊讀一邊哈哈大笑,教師順勢引導:“可笑在哪里?”
師:學完了這節(jié)課后,老師留一個作業(yè),同學們回家以后,把你發(fā)現(xiàn)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物寫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不會寫成可笑的日記會。
說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課題是千米的認識。
說教材分析:
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之間一些簡單的換算,這些都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基礎,它們不僅為本課教學作了知識的鋪墊,同時為本課千米與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遷移。認識千米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長度單位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過到某地還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圖,引出千米,同時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學生量出100米,走10個100米來感受1千米的長度,做一做,讓學生舉例校門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體驗一下1千米有多遠。這個過程在課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學,我要求學生在課前做,但這個例題啟迪我們教學千米時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例5是利用剛才所學的1千米=1000米進行千米與米的有關化聚,化聚對學生來說并不難,可以從已學的單位間化聚得到正遷移。學習好這課是今后學習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識的基礎。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千米與米間的簡單換算。
2.通過估計生活熟悉路段距離,在觀察、比較、猜測和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估計較長距離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利用生活經驗,通過合理推理進行估計的習慣,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并養(yǎng)成在不要求精確值時能自覺進行估計的習慣。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進率進行化聚在今后學習中經常遇到,1千米是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需要通過反復體驗和想象、推理來建立觀念,而新課程提倡建立單位觀念。因此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會用它進行簡單的化聚。教學難點是通過推算想象和體驗建立1千米的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夠正確讀、寫。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學具準備:三張圓形紙片兩張長方形紙彩筆膠帶
教學過程:
一、產生分數
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學校準備一次郊外野餐活動,你們想參加嗎
(出示主題圖)小軍和小云也參加了野餐活動。你們看,他倆準備了哪些食品
(生答:蘋果、礦泉水、蛋糕。)
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會讓兩人都滿意
(學生回答:蘋果每人兩個,礦泉水每人一瓶,蛋糕每人半塊。)
每人分得一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兩個蘋果、一瓶水都可以用學過的數表示出來,板書:2、1。半塊蛋糕怎樣用數來表示呢有誰知道
(如果知道,問:1/2是什么數如果不知道,問:想知道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數學王國的一位新的朋友分數,板書課題,
評: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產生認知沖突,發(fā)現(xiàn)已學的自然數不夠用了,需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數來表示一半。孕伏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
二、認識分數
1.請打開課本98頁,自學這部分內容。
評:學生有了認知沖突,會自主尋求答案。教者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讀書自學能力。
通過看書,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教學1/2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名稱。
還有什么疑問嗎考考大家。
①像1/2這樣的數,為什么叫分數
②半塊蛋糕為什么會用1/2這個符號來表示
(學生感到困難,播放分蛋糕的課件,指出: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這樣的1份。)
評: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培養(yǎng)學生符號感。
結合分蛋糕,指名說1/2的含義,同位互說。
2.這是蛋糕的1/2,你能表示出一張長方形紙的1/2嗎學生操作。
張貼不同折法的作品,讓其分別說出1/2的含義。
3.生活中,你在什么情況下遇到過1/2
評:把視角引向生活,結合生活經驗進一步理解1/2。
4.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他分數吧請打開課本99頁,做想想做做第1題。
電腦對答案,的兩題指名說思考過程,后兩題同桌互說。
5.做想想做做第2題。
伸出手指悄悄地告訴老師,你選第幾幅圖。其他三幅圖有什么問題嗎
評:增加情趣,顯現(xiàn)教法靈活。
三、比較大小
分數是不是和整數一樣,也存在大小呢
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拿出三張圓形紙片,比較一下這三張圓形紙片的大小怎樣
①學生折1/2,涂色。
②學生折1/4,涂色。
③比較涂色部分大小。
張貼一個學生的涂色紙片。問:這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數表示你能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嗎
板書:1/21/4。還可以怎樣說(1/41/2)
④學生用第三張圓紙片折出它的1/8,涂色。張貼一生的涂色紙片。
⑤用1/8與前面兩個分數分別比較。板書:1/21/8,1/41/8。
⑥通過這三個分數的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可以把圓紙片看作大西瓜,平均分給的人越多,每人吃到的就越少。)
評:在操作中體會,在做中比較大小。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適時拓展,發(fā)展學生思維。
①做99頁想想做做第3題。
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2、3張紙條呢
你是怎么知道第3張紙條涂色部分占整體的1/6
(有的靜止地看第3張紙條數出1/6,有的聯(lián)系第2張紙條推出:1/6。)
今天所學的分數和以前學過的1有什么聯(lián)系cnsjbj.cn
評:結合紙條圖,把新學的分數納入已有的數的知識結構中,建立數感。
四、鞏固深化
我們做一個游戲:拿出第二張長方形紙,與同組的小伙伴比較一下它的大小。
折出你最喜歡的幾分之一,并涂上顏色。
在小組長帶領下,比較它們的大小。
每組選出最優(yōu)秀的一幅作品用膠帶貼在黑板上,并在旁邊寫出你要表示的分數。
集體評價。指名說出其中分數的含義。
評:折何分數,學生自主;比較大小,學生自主;評價作品,學生自主。學生在自主的時空里,積極踴躍,容易有所創(chuàng)造。
五、總結、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需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
評:整理本節(jié)課的收獲,開啟下節(jié)課的所學,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
總評:本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分數,讓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這樣聯(lián)結的知識才牢固,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認知沖突,學生主動操作,自主評價,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被調動并得以釋放,學生學得輕松。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思維特點。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1課時《認識東南西北》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等方面來向大家簡要介紹。
一、教材分析
《認識東南西北》,一聽這個課題讓人感覺是科學課的知識,同時它也是語文課的一個教學內容,現(xiàn)在它又成為了小學數學人教版新增加的知識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而本節(jié)課是新學期第一課,所以教學內容設計的比較少,包括例題1認識東西南北,第3頁的做一做、第6頁的練習一的1、2小題。因此,這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完成下列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重點難點)
2、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二、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位置與方向》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指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視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溝通不同學科之間的相同知識點。
學生在其它學科如語文、科學課中已經有過方向學習的經驗積累。例如: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讀讀背背”有一首名為《東西南北》的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又如: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0課是一首詩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也教會了學生一些識別方向的常識。再如:小學科學《我們在哪里》一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可以根據太陽來辨認方向。把這些不同學科的知識加以整合,有利于本節(jié)課重難點的突破。
3、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指南針、有關在野外找方向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組織學生在操場上面向太陽,背誦兒歌《東西南北》。由兒歌引出辨別方向的方法,這是學生已有經驗的體驗,而且以這個兒歌做為教學重點突破的拐杖。
(二)探究新知
組織學生在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身的方位來形成辨認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的技能,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說出校園內的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并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這是結合我校具體情況,對例題1的進行的活動教學。
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注重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同時也指出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紤]到教材中的例1是一張學生并不熟悉的校園的平面圖,而學生對自己的學校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組織學生來到學校操場上,學生經歷了在現(xiàn)實情境中辨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過程。
接下來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指方向的活動。教學時,可以先讓一組學生進行演示,一個面向東,一個面向西,一個面向南,一個面向北。其他同學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指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著背,指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著背。再讓學生們小組
內合作指方向,體會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體驗是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內心活動。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體驗”作為數學教學的過程目標之一。這節(jié)課我注重了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三)鞏固提高
(操場上活動,鞏固對四個方向的認識)
1、游戲:指方向
2、游戲:背對背
3、游戲:蒙眼說方向
喜愛游戲是學生的天性,考慮到這一點我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多種活動調動學生的手、腦、口、眼、耳等多種感官,營造玩中學,學中玩學習氛圍,不僅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學習的空間。
(四)實踐應用
第1題,是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等方向。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辨認東南西北等方向并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可指出一個方向讓學生辨認其他方向,再讓學生結合教室里的實景說一說。
第2題,是實際應用的題目,看圖說一說,小明的房間是怎樣布置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課外拓展
1、課本第7頁的“你知道嗎?”,一方面擴展學生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可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知道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指南針的知識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
3、西西在野外迷了路,你有辦法幫他找到方向嗎?給學生拓展辨別方向的方法技巧。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引導學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樂趣。基于這一理念,在課的結尾我并沒有滿足于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又回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辨認方向這一實際問題,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后,我又給予了補充,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的設計思路,對于農遠項目資源開發(fā)和使用,我的理解還是很淺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歡迎各位領導和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一、教材分析
認識線段屬概念教學,是空間概念的范疇。它是教學量長度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度量單位。《直線、線段》這一塊內容被安排在現(xiàn)行全日制培智學校教科書(試用本)第六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而這套教材是1994年人教版的,一直沿用至今,無論是教學內容的編排還是理念都與現(xiàn)行的特殊教育與素質教育實際相脫節(jié)。對此,我在教學設計中,補充了大量與智障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關的元素素材,以此豐富教材內容。元素的選擇依據數學的生活化原則。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征。
技能目標: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積極性。體驗“數學是生活的數學”;在情境漫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堅強意志。
教學重點: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線段的觀念,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準備:教具:毛線、直尺、吸管、筷子、長方形紙片、課件等;
學具:毛線、直尺、鉛筆、文具盒、長方形紙片等
在授課過程中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小步子,多循環(huán)”循序漸進原則和實施素質教育“三要義”原則,寓德育于教學之中。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智殘情況和思維能力我把他們分為A、B、C三組:
A組:初步認識線段,能初步借助工具畫出線段。
B組:能辨認日常生活中的線段。
C組:快樂學習的情感體驗。
IEP(個別教育計劃):小組合作,以強帶弱
三、學情分析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一課時是培智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他們的知識基礎薄弱,生活圈狹窄、生活經驗零碎,在他們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彎與直之分,卻沒有線段、直線等等之分。
培智學生思維簡單、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識遷移困難,空間觀念非常薄弱,對知識掌握比較緩慢,而遺忘快等特點。但他們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表現(xiàn)欲強等孩子的共性,這些都是課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和捕捉的閃光點。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來彌補他們的缺陷,以此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教法,學法預設
認識線段屬概念教學,根據學生對概念認識得到一般規(guī)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逐步抽象概括,最終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能力,得到情感體驗,進而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為此我預設了如下教法學法:
預設教法有:直觀演示法,談話啟發(fā)式,嘗試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
預設學法有:觀察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五、教學流程;
基于《新課標》:“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發(fā)展生活”的理念,必須通過教學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得到體現(xiàn)和實施。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我預設了五塊流程:
1、曲直對比,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景(跳繩、拔河、田徑場一角)感受生活中有數學。通過課件的直觀展示,把生活情境引入課堂中,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概括、體驗線段的兩大特征;曲直對比強化了線段的表象特征,為下面的概念深入做好知識鋪墊。
設計依據:教育心理學表明:當學習與已有經驗相聯(lián)系時,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數學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2、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需要學生親身體驗。通過指導學生去拉、指、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從而抽象出線段。
設計意圖:由于培智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所以線段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辦法將曲線變直,突出線段“直”的特點,再進一步觀察線的兩端,明確手捏住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讓學生通過這一動態(tài)操作活動,獲得對“線段”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實的體驗。
3、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
①首先讓學生找一找,我們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再讓他們分別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讓學生感受線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線段有兩個端點。)
②再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線段,并舉例說明,進一步感悟線段的特征。
③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漫游上海特奧會,火眼金星找線段”。在多媒體輔助情境展示和與智障同類人的比較下,在特奧會場境中找線段,以此作為故事情節(jié)串連,使學生一邊趣味性地開展學習,進一步鞏固線段的認識;一邊感悟同為殘疾人,如何身殘志堅地生活學習,樹立“你行,我也行”的自信心。此舉為起到“一石雙鳥”的作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從身邊找到生活情境中找,到特奧會情境中找,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說出生活中的線段,有助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經驗及事物建立聯(lián)系,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用。這一系列的設計,是符合從近到遠、從熟悉到陌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的,是一個知識不斷擴展、豐富內涵的過程;同時以體育為主調的設計和我校已經取得特奧成績實際相結合,突出強調了自強不息的精神體驗。
4,根據線段特征,自建線段模型(為A組學生的要求準備,本課選學)
這一部分教學要求學生從已形成線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線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用身邊的工具嘗試畫一畫線段,先自己建構線段的模型,再通過討論交流完善這一建構過程。
教師示范畫法的同時,還可以放開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工具畫線段,所謂“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會捉老鼠就是好貓”,即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率地達到目的,并說明:在眾多的工具中,我們一般用直尺來畫線段比較方便,美觀。
5、可行性操作活動體驗,深化線段的認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設計了以下練習形式:
①基本性練習
拉線段(毛線):以不同位置的變式操作來鞏固學生對線段特征的理解。
找線段:書后“練一練”的第一題,讓學生說說下面哪些是線段。讓學生通過變式、對比、判斷并作出解釋,加深對線段的認識。
數線段:先讓學生數出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然后讓學生指一指線段的端點,初步感受公共點。
②拓展性練習
折線段:在一張紙上折出各種各樣的線段,指出線段的特征要素。(小組合作,以強帶弱,呈現(xiàn)形式多樣的線段形態(tài),如橫線段、豎線段、斜線段、長線段、短線段等)
連線段、畫線段:P80練一練1、2
讓學生拉一拉、摸一摸、指一指、找一找、連一連、畫一畫等一系列可操作活動全方面、多角度地體驗、鞏固對線段的認識。對A組的要求是會拉、會找、會數、會折、會連;B組會拉、會找一些;C組能跟著小組成員快樂地學,盡可能找出身過的一二個線段。
練習設計意圖:采用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有不同程度的收獲。練習時學生們可針對自己的程度或在老師的提示下有選擇地進行,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xiàn)智障學生快樂學習的理念。
③開放性練習(課外選做)
A組:用各種線段試著設計一幅漂亮的畫,看誰是個小小設計師。
B組:在我們生活周邊再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是線段?看誰是火眼金星,找得多
C組:在父母的幫助下在生活中找一二個線段。
在本節(jié)課整體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從生活走進數學,快樂學數學;從實物感知入手,通過動手動腦,在不自覺中建立線段的空間觀念,最終達到訓練抽象思維的目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 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方法:展示,講授,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 1克與 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一筐蘋果約重20(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互動合作
二、初步認識“噸”
噸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漸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yōu)樗麄冞x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三、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 1000千克,3噸是3個 1000千克,3個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噸= 3000千克。因為 1000千克是1噸, 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噸。
3.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本班的人數)
展示交流
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四、鞏固拓展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 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 1000000克。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三:2、3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 1000千克 1t= 1000kg。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xiàn)有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并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繼續(xù)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正確地表達。
四、教學過程: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游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fā)現(xiàn)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xiàn)實問題發(fā)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然后給出分數的概念,揭示課題(認識分數)然后讓學生回想,我們是如何得到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的,讓學生理解只要“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個分數的定義。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后,我讓學生說說其他物體的二分之一,從而把分數的定義上升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接著出示長方形,讓學生表示出這張長方形紙的二分之一,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加深對二分之一的認識,以及學會操作,如何來得到一個圖形的二分之一,這里還是重點強調二分之一的定義,然后我設計了一個練習,判斷涂色部分是不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更加鞏固了學生的新知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在認識了二分之一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還想認識幾分之一,讓學生說說,并用圓形紙片表示出他想認識的分數,并且讓學生說說,他是如何得到這個圖形的幾分之一的。從而上升到更高的層次“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分,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然后進行練習,完成書上想想做做1,學生填出分數以后讓學生說說怎么看出來的?認識了幾分之一以后,我再利用學生表示出的同樣大小的圓片的幾分之一,讓學生觀察涂色部分,比較一下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關系,再讓學生猜想如果有個相同大小的圓片,表示出它的八分之一,那八分之一應該排在哪個位置?如果再分下去十六分之一,一百分之一呢?教師小結:當我們把同樣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的時候,表示其中的一份就越來越小。讓學生了解到如何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關系。然后進行練習,書上想想做做3,最后進行練習,想想做做6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為一課時。在此之前,浙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出現(xiàn)了千克的教學,第四冊出現(xiàn)了克的教學的內容安排。"噸的認識"這一內容是在千克和克的基礎上對重量單位的進一步學習。在小學階段,重量單位的學習到噸為止。對于"噸"這個重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所以教材通過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樣一組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些物品都很重,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來表示,自然地引出了更大的重量單位"噸"。接著通過計算10袋大米的重量,教學1000千克是1噸一例,讓學生實際感受到這個很大的重量單位。最后學生通過"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教材作到了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內容的安排是合理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大綱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為以下兩點:
1、本課的知識目標是,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化聚。
2、本課的技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決相應的問題。
由于噸是較大的計量單位,學生往往只是眼見,卻未必有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學重點是建立1噸的概念,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成為本節(jié)課的突破口。
二、說教法和學法
再來說說學生的情況。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別的知識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情況,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構想,采用了一系列新課標下所提倡的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學法主要體現(xiàn)在小組合作學習。在開放題的設計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并且鞏固新知,能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作答,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本課題的教法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點:
1、加大學生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盡可能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實踐活動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
2、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教法。用學生所熟悉的事物提出問題,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同時也會有一種急于解決問題的愿望,并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分4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復習與新知有密切聯(lián)系的舊知,自然導入新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課件出示水果貿易市場的畫面。
"一個蘋果重450————,一箱蘋果重15————-(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估計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中這一車蘋果的質量為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2)從實物中認識噸。(幻燈片展示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兩幅畫)
教師引導學生:圖上的噸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噸"的概念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4)揭示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數量上初步感知噸的重量,并反饋有多少同學已經知道"噸"。并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噸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隨時發(fā)現(xiàn)數學。
2、實物體驗,聯(lián)系生活
本環(huán)節(jié)逐步由抽象到具體,主要是讓學生加深認識,拓展思維,以直觀形象的。物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所表示的數量是非常重的,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1)出示實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個5千克的鉛球
教師請學生抬大米,掂鉛球。引導學生:1噸的重量要幾袋這樣的大米啊?20袋這樣的大米你們還抬得動嗎?鉛球同上過程
(2)同桌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并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教師引導:1噸的重量相當于幾個我們這樣的同學?
(3)聯(lián)系生活舉例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并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把噸這個重量單位用于生活,強化噸的概念的構建。
3、單位化聚,練習鞏固
(1)出示例題:5噸=()千克5噸680千克=()千克
2000千克=()噸2450千克=()噸()千克
(2)開放題: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個()的重量是1噸。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質疑問難,總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這節(jié)課主要有什么收獲?
幼師資料《三年級認識教學設計集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三年級認識教學設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欄目小編經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三年級珍珠泉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先把教案寫好。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記錄教學效果。相信本網頁內容能為您提供幫助!...
如何寫教案才能符合課程目的呢?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于作為騎士的教師駕馭駿馬的能力高低,教案是老師認真工作的象征。教案在教學工作建立在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系統(tǒng)科學理論的基礎上,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三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敬請您閱讀并收藏本文!...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關于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或許你需要"2023認識幼兒園教案設計1000字集錦"這樣的內容,請在閱讀后,可以繼續(xù)收藏...
幼兒教師教育網推薦更多專題:“小學二年級教案設計”。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小學二年級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作為老師應該對教學內容持有謹慎的態(tài)度,教師想成功開展教學活動中,應當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能保證上課時更為順利。...
彩云好聽的聲音來源于優(yōu)美的教案,作為教師編寫教案是一種對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教案是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我們要如何寫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案呢?以下內容“八年級蘇州園林教學設計”是由我們給您提供的,本文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