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啦丨国产丨蚪窝人妻首页,国产一区不卡,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古詩賞析教案推薦

發(fā)布時間:2023-05-07

古詩賞析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東西,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制作科學規(guī)范的教案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課件教案應該怎么做?小編的辛勤付出制作出了這份令人滿意的“古詩賞析教案”,僅供你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古詩賞析教案 篇1

9.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簡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覺曉,第一字就點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處處聞啼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一覺醒來,只聽見處處有鳥兒在歌唱。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然后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diào)。

本詩寫春景,不是寫所見,而是寫所聞及所想。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后由讀者體味、再現(xiàn)詩人描繪的意境。構思巧妙,很有情趣。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縣(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煙渚: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州。

[簡析]

這首詩寫了江邊夜景,表現(xiàn)了詩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xiàn)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后兩句是托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jù)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大家都十分嘆服,擱筆不繼續(xù)賦詩了。

11.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注釋]

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2.臥:躺。

[簡析]

這是盛唐邊塞詩中的一篇名作。這首詩以豪放的風格寫了征戍戰(zhàn)士飲酒作樂的情景,具有濃郁的邊塞軍營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釀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種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麗的彩筆描繪出豪華的場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琮琮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琵琶是西域盛行的樂器,詩人用來渲染西域色彩。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釋,有的說是催飲,有的說是催人出征,或解釋為急促彈奏之意。從全詩風格來看,還是以催飲為宜。

三四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是在酣醉時的勸酒詞,是說,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zhàn)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這兩句歷來頗多分歧,有的認為是極為悲痛之詞,有的認為是略帶悲涼之意,但從盛唐時期將士們的豪情及全詩的風格來看,似不宜有憂傷情緒的。

12.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zhàn)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簡析]

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zhèn)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zhàn),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13.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

1.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diào)曲》舊題,多寫軍隊務旅征戰(zhàn)之事。王昌齡作的《從軍行》共七首,這里選入第四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長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終年積雪的山,指祁連山。

3.孤城:指玉門關,因地廣人稀,給人以孤城之感。這句詞序倒裝,意思是遙望孤城玉門關。

4.穿:磨破。金甲:戰(zhàn)衣,是金屬制成的盔甲。

5.破樓蘭:借指徹底消滅敵人。樓蘭:漢時對西域鄯善的稱呼,詩中泛指當時侵擾西北邊區(qū)的敵人。

[今譯]

青海湖連綿不斷的大片烏云,

遮暗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

遠遠眺望只看見孤獨的城池,

那正是春風都吹不到的玉門雄關。

在黃沙莽莽的疆場上,

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磨穿了鐵甲衣裳衫,

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

他們將誓死不把家園回還!

【賞析】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關東西相距數(shù)千里,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xiàn),于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xiāng)。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關在后,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xiāng)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云暗雪山,這里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qū)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后一種誤解而生。一、二兩句,不妨設想成次第展現(xiàn)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云彌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shù)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zhàn)斗的典型環(huán)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為什么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zhàn)爭的態(tài)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jié)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zhèn)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qū),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zhàn)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xiàn)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zhàn)事之頻繁,戰(zhàn)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于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zhàn)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zhàn)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的景象: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zhàn)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zhàn)斗之艱苦,戰(zhàn)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zhàn)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zhàn)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fā)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yōu)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zhàn)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梢哉f,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huán)境描寫。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yōu)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劉學鍇)

14.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說]

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賞析]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fā)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nèi)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15.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釋]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軍時在山上扎營,立木為區(qū)落,叫柴;別墅有籬落的,也叫柴。

2.空:詩中為空寂、幽靜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

[簡析]

這首詩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代表作《輞川集》中的一首。詩中描繪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

首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寥靜謐。山之所以空,是因為杳無人跡。不見人三字,將空具體化。次句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通常情況下,山中盡管無人,但不會無聲。但聞二字將瑟瑟風聲、潺潺水聲、唧唧蟲聲、啾啾鳥聲統(tǒng)統(tǒng)排除開,只聽見偶爾傳來的幾聲人語響。表面上看,這幾聲人語響似乎打破了寂靜,其實,一陣人語響過以后,空山又回到了萬籟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兩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說,要描寫幽暗的境界應回避光亮,詩人卻偏偏寫返景入深林。猛一看,這一抹微弱的斜暉似乎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絲光亮,其實恰恰相反。當返景的余暉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在青苔上時,那一小塊光亮與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況且,那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更漫長的幽暗。

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遁y川集》中的作品,大多著力描寫自然景色的靜美境界,前人認為這些詩不談禪機而深得禪理,讀之身世兩忘,萬念俱絕。這反映了王維晚年對現(xiàn)實冷漠的消極思想,但這些詩詩中有畫的表現(xiàn)手法卻具有不朽的美學價值。

16.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長嘯:撮口出聲叫嘯。嘯聲清越而舒長,所以叫長嘯。

[今譯]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亮從空中映照。

[解說]

這首詩同樣表現(xiàn)了一種清靜安詳?shù)木辰?。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xiàn)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zhì),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diào)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古詩賞析教案 篇2

57.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1.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2.不適:不悅,不快。

[簡析]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郁,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古原就是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對本詩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只是無轉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無傷感惋惜之情了。

58.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1.動征鐸(音奪):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2.槲(音?。阂环N落葉喬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4.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5.鳧(音符):野鴨。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作者簡介]溫庭筠(音云)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唐代詩人、詞人。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

[解說]

這是一首抒發(fā)個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開頭兩句寫早行引起了對故鄉(xiāng)遙念。中間四句寫景,處處突現(xiàn)一個早字。末尾二句說雖然途中觀賞著景色,但頭腦中卻在回想著鳧雁滿回塘的杜陵夢境,表達了對長安的留戀之情和孤獨失意之感。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為傳誦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59.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1.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

2.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3.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jīng)來了)。

4.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qū)除魔鬼。

[簡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nèi)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diào)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60.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泊:停船靠岸。

2.瓜洲:在現(xiàn)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京口:在長江南岸,現(xiàn)在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

4.鐘山:現(xiàn)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數(shù)重:幾層。

6.綠:吹綠了。

7.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61.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注釋]1.凌寒:冒著嚴寒。2.遙:遠遠的。3.為:因為。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一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4.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云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后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多么神奇。

附:其二

蘇軾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63.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注釋]

1.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2.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簡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zhì),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xiàn)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tài)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64.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釋]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長詩歌和繪畫。這是蘇軾為惠崇畫的《春江曉景圖》所做的題畫詩。曉:早晨。

2.蔞蒿:生長在河灘上的一種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蘆芽:蘆筍。烹調(diào)河豚時,用蔞蒿和蘆筍做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3.河豚:一種有毒的魚,經(jīng)過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時:河豚春天要從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將要逆流而上的時候。

[解說]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jīng)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diào)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將要回游的河豚是畫家畫不出的,詩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氣氛表現(xiàn)得多么真切??!

古詩賞析教案 篇3

3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1.乃:就。

2.發(fā)生:催發(fā)植物生長。

3.潛:暗暗地,悄悄地。

4.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yǎng)。

5.徑:鄉(xiāng)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7.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簡析]

這是一首描繪并贊美春雨的詩。題目中的喜字統(tǒng)攝全篇。全詩八句,雖沒出現(xiàn)一個喜字,但詩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首聯(lián)寫春雨的來到: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一個好字,表達了詩人對春雨的贊美。春天是植物萌發(fā)、生長的季節(jié),正需雨,它就下起來了。詩人用擬人手法,盛贊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們的心愿一般。

頷聯(lián)刻畫春雨的特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伴隨著和煦的春風,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不求人知,無意討好。春雨具有這樣高尚的品格,詩人格外喜歡。

頸聯(lián)寫春夜雨景: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詩人希望好雨能下個夠,他開門出來看,只見天上烏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連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露出一點亮光。

尾聯(lián)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詩人的想象:春雨過后的翌日拂曉,整個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景象,那一朵朵濕漉漉、沉甸甸、紅艷艷的鮮花,一定更惹人喜愛?;ㄊ侨绱耍翘锢锏那f稼也肯定會茁壯成長。春雨給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詩人怎能不贊美春雨呢!

34.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qū)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fā)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jīng)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yōu)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復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觀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體察物情。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無非譏其造語平淡,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殊不知,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周紫芝《竹坡詩話》云: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蘇軾也說:大凡為文......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這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至為恰當。

35.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

1.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嬌:可愛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說鳥叫聲。

5.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lián)綿詞。構成聯(lián)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lián)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留連也寫作流連,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M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shù)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nèi)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釋]

1.芙蓉山:地名。

2.蒼山:青山。

3.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作者簡介]: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代詩人。

[簡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nèi),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nèi)。

37.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釋]

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

2.絕:絕跡。

3.鳥飛絕:天空中一只鳥也沒有。

4.徑:小路。

5.蹤:蹤跡。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簡析]

作者簡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東永濟縣)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詩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fā)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jīng)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這正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38.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

1.尋:尋訪。

2.隱者:古代隱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這是指隱者的弟子。

4.處:地方。

作者簡介:賈島(799-843),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唐代詩人。

[簡析]

詩人專程走訪一位隱士,未遇,就記下了在走訪過程中的對話場面。

首句松下問童子,點明會晤地點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這就把不遇的情節(jié)作了交代。松樹是歲寒三友之一。古人寫松樹大多與表現(xiàn)孤傲高潔的品質(zhì)有關,此句也是為了突出隱士的高潔。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師采藥去,采藥是隱者經(jīng)常性的活動,用采藥一詞十分切合隱者的身份,介紹師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來的,說師傅就在這座山中采藥,對師傅的大致去向給予明確的回答,是熱情的指引。第四句來個轉折,云深不知處,說雖在山中,但云霧彌漫,不知他在何處,作了婉轉的辭謝,請來訪者不要作徒勞的尋覓。

本詩以問答的形式,記敘尋隱者不遇這件事,表現(xiàn)了隱者的思想和性格。隱者雖未出現(xiàn),但通過側面描寫,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了。

39.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以其畫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結構安排和行文節(jié)奏如音樂般的韻律美,以及詩的內(nèi)在意蘊的悲劇性格而為世人稱道。本文不打算對這些方面進行探討,而是試圖運用詮譯學原則,對其整體畫面進行悟讀,并在對其整體畫面的拆解中洞見該詩的文化內(nèi)涵。

有四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詩人主體的感覺世界、情緒世界與自然世界和紛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即寫出了詩人自己的生活況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現(xiàn)實的實存世界并將它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體的畫面。

二、從感覺世界到情緒世界再到理性判斷的層層深入。

三、短短四句,卻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詩的基調(diào)。愁的意象確打開了詩人的精神世界。欣賞此詩,霜和愁是兩個關鍵意象。

第一句,月落無啼霜滿天。寫詩人的感覺世界。月落是視覺;烏啼是聽覺;霜滿天是感覺。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雖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詩人卻感覺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滿了宇宙,由清冷遍灑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給人一種逼迫的感覺,已經(jīng)預示了詩人心境的孤獨和凄涼。霜的意象是此詩的重點,一個霜字奠定了詩的基調(diào)。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由感覺世界到詩人情緒世界的轉變。是詩的第一個起伏。江上漁火點點,岸邊楓葉正紅。但是面對世事無常和生活的艱辛,孤獨的旅人和辛勤的漁人在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對愁而眠。如果說前兩句是寫的詩人的感覺世界和情緒世界,那么,后兩句則上升到理性世界。這是全詩的最大起伏處。詩的前幅密度極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鐘聲。但卻實現(xiàn)了從感覺世界向理性世界的飛躍,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為歷史名城。在這愁冷的夜晚,姑蘇城內(nèi)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呢?還是象這江上一樣的寧靜而凄涼呢?喧囂也罷、寧靜也罷、高興也罷、愁苦也罷,這畢竟是人生現(xiàn)世所應面對的。但人的心靈是不是應有所依傍呢?人的心靈的歸宿又在哪里呢?人能不能實現(xiàn)對自身和現(xiàn)實的超越呢?寒山寺不正是這樣的凈土嗎?(這句是一大起伏,讓人起從塵世超然的感覺)

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里敲響了子夜的鐘聲,詩人也從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現(xiàn)實的世界??痛牡絹?,宣告了塵世喧囂生活的開始。(又是一起伏)

一個愁字打開了詩人的精神世界,也使詩自身具有了開放性。詩人開始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宗教的關系、人自身存在意義這些問題的追問。人在喧囂的雜亂的世界中,面對生活的艱辛愁苦已然失去了對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種關系變得世俗而枯燥無味。人失去了對實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對話的能力。而這種敏感在詩人那里還存在著。這就造成了強烈的反差,形成該詩的悲劇性格。人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達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與自然對話的能力和自身心靈的純正,不正是詩人對文化問題的追問嗎?此正是該詩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對文化問題的追問和探索,給詩人造成的孤獨愁苦可想而知。這里可用寒山大師的一首詩為詩人當時的情懷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40.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鷺:一種水鳥。

3.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征,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jié)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xiàn)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huán)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tài)。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xiàn)漁父生活來表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jù)《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

古詩賞析教案 篇4

教學片斷:

[片斷一]

師:同學們,你們都是寄宿生,老師想問問,星期六回家,媽媽會為你準備些什么?星期一返校時又會為你準備些什么?

生1:媽媽總要燒許多好菜給我吃,星期一返校時,媽媽要給我?guī)гS多水果。

生2:媽媽總是燒我喜歡吃的菜。星期一,給我準備好換洗衣服,送我上車。

生3:我媽媽要親自到站點接我,幫我拿東西;星期一返校,媽媽又親自送我上車,還叮囑我好好學習,晚上要蓋好被子,不與同學打架。

師:是??!母親是我們?nèi)松牡谝晃焕蠋?,母親用愛心教會我們吃飯,走路,做人,母親的愛是偉大崇高的,樸實無私的,你們可知道唐朝詩人孟郊也有這樣一位可敬的母親嗎?

請看圖片:(出示課件,配樂播放圖片)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想一想,孟郊要出遠門了,母親會怎樣為兒子準備行裝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等,想像人物的語言、心理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生1:我仿佛看見在微弱的燈光下,孟郊的母親一針一線地縫著,不時地用手理了理額前的白發(fā),她想;這次郊兒出遠門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要把衣服縫結實些。

生2:母親密密地縫著,也許是年紀大了,眼睛花了吧,只見她瞇起眼睛看那針腳,她心里想:明天郊兒要出遠門了,我要把衣服縫牢固些。

生3:在微弱的燭光下,孟郊的母親深情地縫著,也許她縫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時地放下針線,揉揉眼睛,再用拳頭捶捶自己的后背,她對身旁讀書的孟郊說:郊兒呀!出門在外,你要學會照顧自己。

師:是啊!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母親的深情,因為你們都感受到過這樣的母愛,所以你們的想象真是太好了!

[片斷二]

師:那么你們能否想像一下母親送孟郊時會說些什么?

生1:母親將孟郊送到村口,對孟郊說:在外面要學會自理,天冷了,要隨時增添衣服,晚上要蓋好被子,別舍不得用錢,苦了自己,要當心小偷。

生2:母親會說:你出門是為求學讀書,一定要刻苦學習,可不要結交不三不四的朋友,要多寫信回家,讓娘放心。

生3:母親會說:郊兒,有句話說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希望你在外能自覺學習,爭取考個狀元回家,為咱窮苦人揚眉吐氣。

生4:母親會說:郊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娘相信你這次入京趕考定會榜上有名;即使榜上無名,你也不要灰心,早點回家,娘等著你。

師:聽著母親的嘮叨,每一個人都會感到母愛的細膩、深情,感到母愛的溫暖幸福,你們?yōu)槊辖加羞@樣一位好母親而驕傲高興嗎?

[片斷三]

師:早晨,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顯得勃勃有生機,孟郊看到此情此景,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1:太陽出來了,孟郊撫摸著昨夜母親為他縫制的衣服,注視看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太陽的光輝嗎?

生2: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顯得勃勃有生機,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路邊生機勃勃的小草,心里感慨萬千,他想: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我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生3:孟郊牽著母親長滿老繭的手,望著母親飽經(jīng)風霜的臉,感激的淚水不住地流淌

師:是?。≌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兒子的愛心,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呢?讓我們以祟敬飽滿的感情地來朗誦這首母愛之詩吧!

生:齊讀課文

[片斷四]

師:母親用愛心養(yǎng)育我們,用智慧啟迪我們,用美德陶冶我們,用真情沐浴我們,她們是多么可親可敬啊!誰能用自己的話贊一贊偉大無私的母愛?

生1:世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生2:樹木的繁茂歸功于土地的滋養(yǎng),兒女的成長歸功于父母的培育。

生3: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

生4:母愛是春天溫暖的陽光,母愛是夏天習習的涼風,母愛是秋天累累的果實,母愛是冬天熊熊的火焰。

教學評析:

一、渲染情境,引導感悟體驗。

教師創(chuàng)設了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利用寄宿學生回家返校這一生活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融入學習,為學習古詩領悟母愛作了較好的鋪墊。

2、借用課件圖片,引導學生走進圖文情境,引導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外貌、動作等,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領悟、體驗、表達。

二、注重體驗,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感悟、體驗積累的過程,更是學生獨特感受與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通過引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不斷為學生提供感悟、體驗、表達的機會,從而不斷加強語言積累,提升語文素養(yǎng),展現(xiàn)個性。該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出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一具體目標,使閱讀成為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

古詩賞析教案 篇5

65.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1.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2.緣:因為。

3.此山: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jīng)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66.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67.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1.示兒:給兒子們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國統(tǒng)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區(qū)。

5.家祭:對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親。

[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南宋文學家。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

[簡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妒緝骸吩娛窃娙伺R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68.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1.將曉:天將要亮?;h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2.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的長。

3.五千仞岳:指西岳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譯詩]

三萬里的黃河呵向東注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華山呵上摩青天。

淪陷區(qū)的遺民眼淚都已哭干了,

眼巴巴地盼望南宋軍隊一年又一年!

[解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在一個秋夜里,天快亮時,走出籬笆門,碰上一陣涼風,眼望北國河山,不禁感慨萬千。將曉,快要天亮了?;h門,用竹條編織的門。迎涼,遇到一陣涼風。也有解為乘涼的,不妥,因為秋夜將曉,秋季天氣轉涼,不是乘涼之日。

[賞析]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宗光紹熙三年(1192)的秋天,詩人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詩人熱情地贊美了淪陷區(qū)的祖國大好河山,對淪陷區(qū)百姓的痛苦予以極大的同情,而對南宋統(tǒng)治者不收復失地表示無比的憤慨。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兩句描寫了淪陷區(qū)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了向往之情。黃河滾滾東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華山高聳,直插云霄。詩人大筆如椽,極力贊美祖國的山河。然而這美好的河山卻一直被金人占領,字里行間流露出悲痛之情。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這兩句寫淪陷區(qū)的百姓熱切盼望恢復之情景。淪陷區(qū)的百姓在金人的鐵蹄下痛苦呻吟,他們的淚水已經(jīng)流干了,他們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師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淚盡、又都是充滿感情的詞匯。南宋統(tǒng)治者奉行投降路線,每每和金人簽定和約,他們置淪陷區(qū)百姓的死活于不顧,詩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愛憎分明,感情真摯、沉痛,尤其是前兩句用夸張手法極力贊美祖國半壁河山的壯麗,正所謂以樂景寫哀,則哀感倍生。

69.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注釋]

1.泉眼:泉水的出口,因為小,故稱泉眼。

2.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

3.尖尖角:還沒有放開的嫩荷葉的尖端。

[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jiān)。工詩。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后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簡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xiàn)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diào),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7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

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71.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耘田:除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nóng)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nóng)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兟槭侵笅D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nóng)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72.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尋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

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古詩賞析教案 篇6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濕。

7.客舍:旅店。

8.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賞析】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tǒng)轄西域地區(qū)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xiàn)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愿,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蜕?,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偸呛土b愁別恨聯(lián)結在一起而呈現(xiàn)出黯然銷魂的情調(diào)。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diào)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diào)。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xiàn)力的鏡頭。宴席已經(jīng)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jīng)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jīng)重復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于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于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nèi)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nèi)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nèi)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jīng)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對于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于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jīng)說出的要豐富得多??傊膬删渌羧〉碾m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shù)離筵別席演唱,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1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4.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5.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jié)人們插戴茱萸,據(jù)說可以避邪。

【譯文】

獨自在他鄉(xiāng)作外鄉(xiāng)客,每逢佳節(jié)到來就不禁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fā)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適逢佳節(jié)對故鄉(xiāng)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19.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20.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簡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nèi)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nèi)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21.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注釋]

瑤臺:假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譯]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解說]

《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這里只節(jié)選了詩的前四句。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xiàn)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詩人以白玉盤和瑤臺鏡作比,不僅描繪出月亮的形狀,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可愛,在新穎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嘆的稚氣。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兒童的天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的絕句,語言質(zhì)樸,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22.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jīng)?;\罩著云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锻麖]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23.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tài)。將欲,正是小舟待發(fā)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xiàn)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shù)摹?/p>

24.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原名昭亭山,風景幽靜秀麗。山上舊有敬亭,為南齊謝眺吟詠處。

2.閑:安靜。

[簡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盡孤獨閑等詞,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兩不厭,表現(xiàn)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古詩賞析教案 篇7

【教學片段】

片段一:

師:古人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詩中的景物背后隱藏的就是詩人的感情。請同學們反復讀詩,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對景物進行擴充,聯(lián)系自己進行想象,體會一下詩人是怎樣通過景物來表現(xiàn)愁思的?

生A:烏鴉在樹上呱呱地叫著,十分凄涼、恐怖。詩人孤零零地睡在舟中是多么孤獨、哀愁啊!

生B:詩人心中充滿哀愁,卻沒有人可以讓他傾訴心中的哀愁。他望著漁船里的燈火,心想漁民今天夜里捕魚大豐收,多高興啊,自己什么也沒有,就更愁了。

生C:漫天寒霜多么冷,詩人的心跟這寒霜一般冷。

師:詩人徹夜難眠,他為什么而愁呢?

生A:詩人可能因為做生意虧本了,欠了一屁股債,怕債主逼債而愁。

生B:我查過資料,詩人因為趕考沒考中而愁。

生C:詩人可能為覺得辜負了父母的希望而愁。]

師:想象一下,詩人臨行前,母親會為他做些什么?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A:母親會為他收拾好行李。

生B:母親會囑咐他早日回來。

師:這讓人想起孟郊的一首詩

生:(會意,背《游子吟》)

片段二:

師:從《山行》這首詩中描繪的景色來看,杜牧的心境跟張繼一樣嗎?

生:一樣,也是悲秋。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A:我是從寒山上看出來的。寒山是樹木葉子落了,光禿禿的山,看了讓人覺得哀愁。

生B:我從石徑斜中看出愁來的。石徑彎彎曲曲,路一定很難走,怎么會不愁呢?

師:你們講得有點道理。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一路的紅葉?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啊?我們來欣賞一下。

(欣賞紅葉圖)

說說你們的感受。

生:(說感受,誦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二月春花是怎樣的,回憶一下以前課文中描寫春花的句子。

生:(背《燕子》一文中的句子: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師:(背《春》一文的句子: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你覺得這二月春花怎么樣?

生A:五彩繽紛。

生B:生機勃勃。

師:可是這霜葉卻比二月春花更紅、更美!那杜牧的心境跟張繼一樣嗎?

生A:有點不一樣。開始他是愁的,后來看到了這么美的楓葉,就不愁了。

生B:楓葉不經(jīng)受寒霜就不會這么紅,人不經(jīng)歷困難也不會成熟。杜牧明白了一個道理,就不再憂愁了。

片段三:

師:讓我們來個異想天開,假如讓杜牧遇到張繼,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A:張兄,你不要太在意了。人生難免會有挫折。其實,挫折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使你變得成熟。古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你要堅信它,不要再傷心了,快從逆境中爬起來吧!樂觀點,做一個生活的強者。記住,只有經(jīng)歷風風雨雨的打擊,千錘百煉的磨練,人生才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生B:兄臺,你落榜了,可未必是件壞事。俗話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穩(wěn)重。人生道路如果沒有坎坷,而一帆風順的話,摘到的果子未必甜哦。讓我們重新開始,快樂地面對每一天。落榜沒事,我們還可以去考,不相信每一次都考不中。

生C:兄臺,我倆相遇便是有緣。我也勸你一句:遇到傷心事不要悲觀,要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失敗,問題在哪里。做事不要太魯莽,否則后果難預料;也不要太傷心,命運不相信眼淚。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教學古詩總是側重于詩句的疏解,思想的分析,較少涉及詩歌意境的感悟,認為意境感悟?qū)πW生而言是比較艱深的。因而,意境感受一度在詩歌教學中缺席。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詩歌意境教學漸漸被重視,而且出現(xiàn)了一些優(yōu)秀的課例,如王自文的《古詩二首》、鄭雪琴的《江雪》等。這一變化十分可喜,因為只有意境才能使詩歌發(fā)揮陶冶心靈的作用。

如何引導學生那顆幼小的心靈深入到那優(yōu)美而又深邃的詩歌意境中去呢?我以為對話就是一道通向詩意的橋梁。如何展開對話?以上課例使我深受啟發(fā)。

1、以互文構建廣闊的對話場。

有人說,詩不是鎖在文句之內(nèi),而是進出歷史、空間里的一種交談。這話指出,想要與詩交談必須先得做到能夠進出歷史、空間。學生相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儲備成為他們能否與詩對話,走進詩歌意境的關鍵?,F(xiàn)代解構主義互文讀解理論認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個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種多少能辨認的形式存在著其他文本,這些他文本有助于此文本的讀解。因而,教師應該根據(jù)古詩文本,去喚起或開掘?qū)W生隱藏著的文字文本或經(jīng)驗文本,構建廣闊的對話場,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詩意的理解。

以互文構建對話場,我認為可以運用以下策略:補充,如,課前秋詞、秋詩的交流,愁字的分析,意在渲染一種氣氛,與新授古詩構成一個意境圈,使詩意感受顯得豐滿;聯(lián)系,如通過聯(lián)系《燕子》一文中有關春色的句子以及《春》一文中有關春花的句子,讓學生感受到二月春花的美艷,從而體會到霜葉的絢麗,作者對它愛得深沉;整合,如將《山行》與《楓橋夜泊》這兩首情感截然不同的詩歌整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意境更加立體。

2、以想象催動心靈的對話。

意象是構成詩歌意境的主要元素,體悟詩意絕對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飽含著詩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過這些形象營造的情境進入詩人的心靈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過程,這一切必須借助想象。想象是學生與詩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聯(lián)系經(jīng)驗,尋言明象。語言背后形象的喚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催化。在讀詩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加以擴展,想象連綴成畫面,便能獲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如在品味愁思時,讓學生對景物進行擴展,然后切己體察,從而感悟詩人的情感:有的從江楓生發(fā),擴展為隱隱約約的江楓,像妖魔鬼怪似的江楓,從中感受到詩人的孤獨、憂愁;有的從霜滿天入手,擴展為寒冷的霜,彌漫江天的霜,想到詩人冷得發(fā)抖,想到詩人心冷,從中悟到詩人的愁。

(2)創(chuàng)設情境,連類萬象。所謂情境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富有形象感,充滿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轉化成了豐富的形象,豐富的形象又生發(fā)出更為多彩的畫面,使靜態(tài)的閱讀注入了動態(tài)的生成,使隱含的詩歌意境逐漸顯現(xiàn),逐漸展示出它的美麗與動人。如展示紅葉圖片,喚起了學生心中紅葉似火,紅葉像天邊的火燒云那樣鮮艷,那樣壯觀,紅葉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嬌艷等等形象,充分領略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麗景致,體驗到了詩人對秋天熱烈的歌頌與深沉的愛戀之情。

古詩賞析教案 篇8

1、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2、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3、邀我至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4、語言精練?!豆旁娛攀住氛Z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煉準確。傳神達意,意味雋永。此外,《古詩十九首》還較多使用疊字,或描繪景物,或刻畫形象,或敘述情境,無不生動傳神,也增加了詩歌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5、《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會》、《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迢迢牽牛星》、《東城高且長》、《去者日以疏》、《凜凜歲云暮》、《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6、“脈脈眼中波,盈盈花盛處”的全詩迢迢牽牛星作者:佚名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7、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好像就要飛升紫府鴻冥太虛一般

8、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

9、陳以后,“古詩”已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并且發(fā)展為泛指具有“古詩”藝術特點的一種詩體.這個西京應該指的是漢朝當時的首都長安.《古詩十九首》,不用說一個人的言辭,一時的作品,大多是抒發(fā)帶領被放逐的臣子妻女,與朋友天涯相絕,顛沛流離,身在他鄉(xiāng),或死或生,新思舊念的感覺。

10、【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11、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后》

13、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豺狼雖盡皆衣冠難掩禽獸之質(zhì)

14、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

15、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6、參考了點背景這個前幾句背景大概就是寫李白登高入仙境引渡成道

17、如霓賞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這就是經(jīng)典的飛天仕女圖了

18、《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文選》,為南朝梁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jīng)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

19、或為隱而寓言,或為顯而言之,或者反復強調(diào)。最初沒有令人驚奇覺得精辟的思想感情或者險句,在長安古詩中,都在他的范圍內(nèi)了。

20、猶如我欲登仙入道欲了岸塵寰卻親睹人間如斯慘烈表達了那樣的無力與憤爭

21、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22、【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2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4、邀我至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衛(wèi)叔卿來隱喻自己郁郁不得志如此的塵世還不如追尋仙境

25、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fā)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xiàn)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

26、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白話譯文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椗龜[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么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

27、最后2句卻引出了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塵世間的安史之亂左妊之禍

28、【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南宋)

29、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30、霓賞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31、通過對仙境的描寫襯托人間被流血涂野草般的慘烈

32、意味無窮。遣詞用語非常淺近明白,“平平道出,且無用功字面,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卻涵詠不盡,意味無窮。

33、《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qū)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34、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望江南》

35、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野望》

36、質(zhì)樸自然。從情感說,《古詩十九首》感情純真誠摯,沒有矯揉造作;從藝術表現(xiàn)說,它的寫境用語好像都是信手拈來,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詩境。

37、《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如下:

38、【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北宋)

39、這個中學有讀過李白一般是以夸張浪漫的手法寫詩稍微的說明下我的理解

40、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chǎn)生于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

41、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42、望江南】(溫庭筠唐)

43、情境與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過或白描、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

44、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fā)了女子離別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字里行間,蘊藏著一定的不滿和反抗意識。詩人抓住銀河、無心織布、對水興嘆的心態(tài),來比喻人間的離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詩想象豐富,感情纏綿,用語婉麗,境界奇特,是相思懷遠詩中的新格高調(diào)。

45、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46、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47、這個是上次在一個提問里我的回答就復制過來了

古詩賞析教案 篇9

教學背景:

《清平樂村居》這首宋詞,以極其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全詞46個字,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幾百年來膾炙人口。詞的韻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與詞人的妙筆之美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

《課標》指出引導學生從古詩教學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那么小學階段古詩文的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一個美字呢?

片段實錄:

師:誰能用媚字組個詞?

生1:明媚嫵媚

生2:媚態(tài)

師對生2說:你知道什么叫媚態(tài)嗎?(教師身體前傾,面帶疑惑之情)

生2:就是美好的姿態(tài)。

師:從上面的三個詞,你們覺得媚是什么意思呢?

生:美麗、美好的意思

師:(面帶微笑)很好,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個媚字的組成(教師分別擋住媚字的一半)。左邊是一個女字,右邊是一個眉字,好象在說女子的眉毛。古時,人們把女子的眉毛稱為柳葉眉,(PPT出示古代女子的柳葉眉)細細的、長長的、彎彎的,美嗎?(教師邊描述邊比畫)

生(先是十分驚訝媚字的解讀,然后若有所悟)齊答:美!

師:(充滿陶醉的神情)那請你們想想什么樣的話聽起來心里才美呢?

生:(沉思片刻后開始發(fā)言)

生1:親熱的話聽起來心里才美!

生2:贊美的話聽起來心里才美!

生3:暢想未來的話聽起來才美!

師:同學們,請你們再看看課文中的圖片,聯(lián)系一下課文的內(nèi)容,想一想,在二老的眼里還有哪些是美的?

生(一邊看圖片,一邊小聲讀文,一邊和旁邊同學議論)

生1:我覺得在二老的眼里不光對方是美的,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也是美的!

生2:我覺得在二老的眼里他們的幾個兒子是美麗的!大兒子十分的勤勞,二兒子心靈手巧,小兒子天真活潑!

生3:我覺得在二老的眼里美的東西有很多呢!環(huán)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兒子勤勞孝順、可愛之美,各得其所之美。

師:掌聲送給他(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聽了你的話,老師覺得你也很美!

師:醉里吳音想媚好,那這二老會說些什么呢?你們能試著說說嗎?(背景音樂響起來,古箏曲《高山流水》)

生:(齊答)能,同桌,前后桌就說開了?。◣缀跛型瑢W都面帶微笑)

師:看著同學們個個滿臉笑容,老師覺得你們每個人的心里一定是甜美的!愿意學著這二老的樣子個大家說說嗎?

生:一對一對的發(fā)言!

(此環(huán)節(jié)一共用時12分鐘)

片段反思:

1、教師要會發(fā)現(xiàn)美。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作為文本的第一個解讀人,教師在整體把握語言意蘊、深切感悟語言情感的前提下,還要領悟譴詞造句之妙,謀篇布局之美,更要領悟字里行間蘊涵著的情、理、意、趣這些能打動人心的、讓人久久不能忘記的內(nèi)涵美,它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制高點?!肚迤綐反寰印啡~46個字,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幾百年來膾炙人口。詞的韻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與詞人的妙筆之美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教師要通過自己閱讀的過程和經(jīng)驗充分發(fā)現(xiàn)這些美的因素,及時引導學生去品味欣賞。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

2、教師要會創(chuàng)造美。

語文教學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與教師集中的藝術體現(xiàn),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美?!墩n標》中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在以上這個片段中,教師首先通過對媚字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女子的眉毛)引導學生從形象上去感受那種美,再加上自己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現(xiàn),讓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處在一個輕松和諧的美好境界之中,文與圖的結合,不光給學生練習說話提供了參考的依據(jù),也增加了這個教學片段美的因素。最后,通過教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加上古樸典雅的樂曲,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代詩歌的意境之美。

3、教師要會引導學生感受美。

引導學生感受美。首先,讓學生知道什么地方美,為什么美?其次,引導學生對不同環(huán)境中的美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加深學生對美的規(guī)律的認識,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一個媚字,不僅把老兩口互相喜愛的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媚、美不光在讀音上有相似之處,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字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環(huán)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兒子勤勞孝順、可愛之美,各得其所之美,和諧之美。哪一種美不讓人沉醉?以上這個片段通過:解媚字說美話悟美情,不僅讓學生從形象上感受到美,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那中和諧之美有一種向往和追求。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學生的語言雖然平淡,但是每個起來說的同學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說一句讓人悅耳的話,描繪一幅讓人向往的畫面!

這一教學片段讓我深有感觸:作為教師只有深度的解讀教材,采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多彩的教學情境,才能創(chuàng)造出靈動而有生命力的課堂,才可以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讓情感在課堂飛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古代詩歌教學美起來!

古詩賞析教案 篇10

41.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1.寒食:節(jié)名,在清明前兩日。古人每逢這節(jié)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稱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楊柳。

3.日暮兩句:據(jù)說漢時寒食禁火,朝廷特賜侯家蠟燭。傳,挨家傳賜。五侯,一說指東漢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說指東漢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讀(xi),與花家押韻。

[簡析]

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jié)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xiàn)象。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jié)。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jié)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讀到這里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從而更好地領會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42.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1.滁州:現(xiàn)在安徽省滁縣。

2.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上馬河。

3.憐:愛。

4.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5.野渡:郊野的渡口。

[簡析1]

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本篇為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所作。作者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

韋應物先后做過三衛(wèi)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剌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賞析2]:這是一首山水詩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

詩的前兩句,詩人表示在春天繁榮的景物中,只憐愛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樹叢中傳來黃鶯動聽的鳴聲,詩人卻似乎不以為意。后兩句寫晚雨野渡所見,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無行人。也許船夫已歸家歇息,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這首詩中有無寄托,所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篇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并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后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43.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tǒng)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作者簡介: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

[簡析]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這里借指當時經(jīng)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fā)現(xiàn)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fā)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zhàn)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44.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詩歌的一種名稱。

2.寸草:在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這里心字雙關。

[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45.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注釋]

1.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shù)仫L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yōu)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并仿制。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xiàn)存十一首。

2.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簡析]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復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著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huán)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伙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后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tài)。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于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diào)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

46.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2.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這首詩是《金陵五題》的第二首,寫烏衣巷的今昔變化。

3.王謝:指東晉時代王導和謝安兩大貴族之家,烏衣巷是這兩大貴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二句詩寫出滄桑變化的事實,自然成為對豪門貴族的辛辣諷刺。

4.尋常:平常、普通。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簡析]

這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今昔滄桑的巨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里。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里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舊世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里住著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diào),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diào)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巨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加一字議論。詩人從側面落筆,采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xiàn)。語言含蓄,耐人尋味。

47.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jīng)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48.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注釋]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天涯:天邊。

3.銀河:古人以為黃河和銀河相通。

4.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他和織女因觸怒天帝,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今譯]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解說]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古詩賞析教案 篇11

2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簡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梢娎畎讓γ虾迫皇嵌嗝淳磁?,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diào)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26.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1.白帝: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處長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3.啼:叫。

[簡析]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朝辭白帝彩云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彩云間是寫白帝城的高。彩云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jīng)駛過了千山萬嶺。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lián)結起來,借猿聲回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于詩的明快的節(jié)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7.秋浦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注釋]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時作的組詩,共十七首,這是第十五首。

2.緣:因為。

3.個:這樣。

4.秋霜:指白發(fā)。

[簡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發(fā)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fā),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么長。白發(fā)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內(nèi)心愁緒的象征。詩中有形的白發(fā)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fā)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fā),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fā)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fā),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呢?

28.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邊:天邊。

【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于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jīng)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著這樣的潛臺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于看見了你。

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該叫舟行望天門山。

29.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jù)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

2.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

3.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隨便卷起。

5.白日:白天。縱酒:縱情喝酒。

6.青春:綠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峽:當在嘉陵江上游。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

8.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

[解說]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詩下自注:余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xiàn)了捷報的突然。劍外乃詩人所在之地,薊北乃安史叛軍的老巢,在今河北東北部一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艱苦備嘗,想回故鄉(xiāng)而不可能,就由于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fā),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

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xiàn)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xiàn)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xiàn)。薊北已收,戰(zhàn)亂將息,乾坤瘡痍、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來的重重苦難是怎樣熬過來的,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墒?,這一場浩劫,終于象惡夢一般過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鄉(xiāng)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第二聯(lián)以轉作承,落腳于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xù)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仡^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么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一聯(lián),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首,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xiàn)。這句寫狂態(tài),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jīng)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xiāng)。想到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lián)寫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xiāng)。驚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lián),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nèi)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tài)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diào),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xiàn)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這首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余各句,都是抒發(fā)忽聞勝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萬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瀉。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決不能道。后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贊其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浦起龍《讀杜心解》)。

30.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1.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2.西嶺:指岷山。

3.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4.泊:??俊?/p>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lián)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xiàn),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1.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注釋]: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將,曾平定段子璋之亂。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稱。

2.錦城:四川省成都市。絲管:弦樂器,管樂器,此代音樂。紛紛:繁多而紛亂。此處應是繁盛意。

3.半入江風半入云:樂聲隨江風飄散,飄到江上,飄入云層。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樂比之。

5.幾回聞:聽到幾回。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解說]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贊美樂曲,并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于天上。楊、沈之說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jù)《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guī)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并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你看:

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里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云間。這兩句詩,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qū)嵍?,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于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么,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于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xiàn)出來了。

宋人張?zhí)煊X曾論詩文的諷刺云: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棉里藏針,寓諷于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謂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杜詩鏡銓》)

32.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注釋]

1.李龜年: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著名音樂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個兒子,名叫李范。他愛好文藝,封為岐王。

3.崔九:名滌,中書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寵臣,任殿中監(jiān)。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明皇雜錄》中記載: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善歌,特承顧遇,于東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shù)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杜甫嘗贈詩(即指此詩)。杜甫少年時代正是開元盛世,曾與李龜年相熟;四十年后國家已經(jīng)衰敗,兩人窮途相遇,不勝今昔之感,就寫下了這首深沉的詩。

開首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是追憶昔日長安繁華時期的情誼。岐王宅崔九堂是開元時期京都長安的王侯第宅,是他們兩人的相逢之地,尋常見幾度聞寫兩人相會的頻繁。后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寫今日相逢正是風光秀麗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時節(jié)。這落花時節(jié)包含不少內(nèi)容,既是明敘相逢的季節(jié),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jié)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發(fā)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評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可見對這首詩的評價是較高的。

古詩賞析教案 篇12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合注釋試著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整體上感受兩首古詩。]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xiàn)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熏;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里是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學習中的細節(jié)。]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簡單地說。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并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搜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復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況,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老師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介紹歷史背景,給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師:誰來說說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說說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說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到對詩句的理解,能夠鼓勵學生說完整,看出教師是還是有一定的尊重學生的意識的。]

師:淪陷區(qū)的百姓被稱為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后,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qū)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YjS21.cOm

[對遺民的理解教師采取了問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自我反思,把學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從遺留上升到遺棄。]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播放音樂,展示詩句引導學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音樂鏗鏘,確實把人帶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中,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這里的想像,把遙遠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的面前,如同電影的蒙太奇,學生甚至會想到自己就是胡塵中的遺民。]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么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tǒng)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現(xiàn)在有什么樣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凄涼)

[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完全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情感世界,把兩首詩的內(nèi)容緊緊揉合在一起。從清涼到凄涼,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情感過程,感受更加深刻了。]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啊!讀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6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處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把學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學生的朗讀中已經(jīng)讓人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師: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游人們拋棄了。

課件出示《示兒》,教師引讀,學生再讀。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tǒng)一,他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詩人非常失望。

[《示兒》的引入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詩的內(nèi)容,增加了閱讀量,同時又是悄無痕跡,這種意義上的關聯(lián),對現(xiàn)在兩首詩的學習又起到了潤物無聲的強化。]

師:內(nèi)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

[從悲涼到凄涼,學生的情感確實已經(jīng)上升到這一步了,有水到渠成之感。]

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讀。

師:那讓人悲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讀。

[這種質(zhì)問,用詩句來回答是再巧妙不過了,讀中悟情,是為經(jīng)典。]

師:對這首詩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嗎?

[此問是最平淡的一問,卻是最有價值的一問,是啊,我們的學生究竟有什么想法呢?他們的頭腦一直在進行著別人的思考,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思想自己的思想,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

生:為什么說杭州把比作汴州?

師:對于汴州,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jīng)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fā)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后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jīng)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tǒng)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生: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通過這個醉字,你還能聽到什么?

生: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總有一天

師:請你朗讀一下。

生朗誦。(掌聲)

[抓住一個醉,通過學生的想像,活化了當權者的嘴臉,學生的感受又有了新的變化。]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敗無能。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為他們流干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生:

[學生的語言的大門被情感推開了,他們暢所欲言,和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情感合而為一。達到了語文學習的效果。]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生讀:

師范讀,一生再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么句子?

生:問句。

師:誰問誰?

師:是作者在問南宋統(tǒng)治者。

師: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問他們?

生:(有些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xiàn)在,請你指著那些統(tǒng)治者的鼻子,你怎么問他們?

生:(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xiàn)在,就請你指著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問?

生:(越來越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臺下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這個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里的朗讀指導,巧妙的讓學生讀出了情感。一直以來我們并沒有找到好的朗讀指導的方法,本詩教學中的幾處朗讀指導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讓我們在實踐操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生:憂國憂民之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qū)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生練筆。

請五名學生學生上臺。

生:你們對得住哪些老百姓嗎?

生:

(學生寫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此處安排的練筆,學生的情感宣泄在紙上,給學生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感情的洪水一下子噴發(fā)出來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師: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這一課吧!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古詩賞析教案推薦》內(nèi)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古詩賞析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nèi)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 李賀的經(jīng)典古詩推薦 李賀的經(jīng)典古詩是由編輯為您整理和分享的句子。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多次出現(xiàn)過詩歌盛行的時期。為了加強我們的人文修養(yǎng),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相信你參閱句子以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2023-02-10 閱讀全文
  • 閱讀推薦:大班《古詩》五篇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chǎn)、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讀推薦:大班《古詩》五篇”,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
    2022-07-01 閱讀全文
  • 宋代詩人陸游的古詩推薦10篇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在我國歷史上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提升我們的心靈品質(zhì),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凝聚著無數(shù)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懷的陸游古詩詞嗎?于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宋代詩人陸游的古詩。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2022-11-23 閱讀全文
  • 白居易寫的古詩推薦15篇 詩人有哪些古詩詞讓您心中觸動呢?中華文化連綿不絕,在我國悠久的人文歷史中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提高我們的審美意識,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或許"白居易寫的古詩"是你正在尋找的內(nèi)容,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你能喜歡!...
    2023-02-09 閱讀全文
  • 【推薦】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古詩憫農(nóng)》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糧食是從哪里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jīng)常掉得滿地都是,為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
    2021-07-22 閱讀全文

李賀的經(jīng)典古詩是由編輯為您整理和分享的句子。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多次出現(xiàn)過詩歌盛行的時期。為了加強我們的人文修養(yǎng),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相信你參閱句子以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2023-02-10 閱讀全文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chǎn)、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讀推薦:大班《古詩》五篇”,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

2022-07-01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在我國歷史上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提升我們的心靈品質(zhì),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凝聚著無數(shù)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懷的陸游古詩詞嗎?于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宋代詩人陸游的古詩。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2022-11-23 閱讀全文

詩人有哪些古詩詞讓您心中觸動呢?中華文化連綿不絕,在我國悠久的人文歷史中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提高我們的審美意識,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或許"白居易寫的古詩"是你正在尋找的內(nèi)容,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你能喜歡!...

2023-02-09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糧食是從哪里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jīng)常掉得滿地都是,為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

2021-07-22 閱讀全文
色咪咪亚洲| 丁香五月婷婷啪啪|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精品| 色二区|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V动图无码| 无码高潮肥胖毛片|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亚洲绯色| AV色一区| jizz国产| 日韩av电影一区| 无码精品肉肉视频| 夜夜夜久|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亚洲av蜜桃网| 成人午夜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久精品美女| 男人把女人捅爽| www,XXXXC| 亚洲成人福利电影无码|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六月丁香se麻豆| 欧美6区激情| 母乳人妻| 亚洲无码一级片| 久久特av| 亚洲精品在线二|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色综合久久成熟综合网| 精品国产91| 久黄色网站免费| ady9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久久| 大咪咪成人免费视频| √a在线天堂资源8| 曰的好深好爽免费视频| 五一本久久久久| 一级毛皮免费观看|